1960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
专栏:

党的群众路线在农业科学战线上的伟大胜利
陈凤桐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
我现在就江西省视察所得,在农民群众大办科学问题上发表一些意见,请大家指正。
我国亿万农民群众,
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群众路线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切工作的基础,农业科学工作也不例外,自从1958年春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以发展科学技术战线上的群众性运动以后,随着人民公社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掀起了风起云涌的研究热潮。在短短两年之中,已经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在1958年至1959年两年生产大跃进中,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我国亿万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几千年来积累下无穷无尽的生产经验,思想一经解放即如万马奔腾、遍地开花。例如以往仅仅在少数科学家手中的杂交育种,甚至某些人视为奇货高不可攀的远缘杂交育种,农村青年和先进生产者一听到这个名词,立刻进行试验,甚至最初连雌雄花蕊都分不清的会昌何来昌,由于苦学苦钻,终于培育出水稻和芝麻、棉花新品种。以往仅仅作为专家教授参考用书的季米里亚捷夫和米丘林的生物理论书籍,已成为何来昌、聂寿茂的杂交育种的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书籍一到他们手里再也不是教条,成为活生生的工作指南。宜春曾永五的选育多棱芝麻,引起大家普遍的兴趣。他说:他发现芝麻变异性很大,他在十年中由八棱芝麻年年选择变异,终于选育成三十八棱芝麻,几乎增加五倍,他还要继续选择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创造。变异是生物发展、进化规律之一,曾永五掌握了这一规律,结合他的先进耕作法,育成功最多的多棱芝麻。大田中选择变种经过定向培育成为新种,是选种工作最有效最简便的工作方法,有名的江西芙蓉多铃棉,也是用同样的方法选育出来的。任何作物都可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曾永五的作法,人人都可作到,值得大大推广。
在培育新品种、饲养家畜上,
群众有许多创造
以往许多年科学家完不成的任务,广大群众在短短时间内完成了。例如作物密植规格问题,只有按不同地区订出不同规格,才能在生产上起作用,这决不是少数人所能作得到的,只有经过群众运动,每个公社进行自己地区的试验,经过若干次的对比,又快又好的密植规格规定出来了,万安县枧头公社的办法就是这样的例证。目前每个公社都有自己一套又稳又准的密植制度,同样稻棉轮作在波阳双港公社很快摸出一套切实的经验,波阳县委总结的材料中指出,解决双季晚稻抽穗不结实的主要经验,是适当早播早插,这在理论上是争取孕穗时期的适宜温度,这是很科学的。水稻烂秧问题,在水稻生产上和科学研究上都是最棘手的问题,波阳县委总结了群众经验,从稻子播种期(寒潮过后抢晴播种)以及加强秧田管理,特别是浅水晒秧的科学方法,找到极有希望的解决途径,这和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所研究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群众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一开始总是最简便最实际的。例如风行全国的试验田、丰产方,方法简单、效果显著,它可以“走在大田生产的前边,做好榜样,以点带面”。各地从试验田、丰产方的试验研究方法中,积累下大量的科学资料,特别是综合性生产措施的科学资料。毛主席说:一切通过试验,试验田、丰产方成了大家放“卫星”、攻科学尖端的有力武器,常常由此开展科学大论战,创造出最高生产纪录,不但打破了“生产到顶”的保守思想,而且启发了生产无止境、科学无止境的先进思想,它在群众性科学运动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群众也有许多创造。一人能养千头以上甚至更多的猪,目前正在掀起饲养管理机械化、半机械化运动,许多野生青饲料的发现利用,开辟了宽阔的饲料来源。吉安专区贸易公司已经作到一年不喂一粒粮食。玉山县有不少公社从加强饲养管理上,消灭疾病,保证育群的健康发展。土洋结合是农业科学工作多快好省的有效办法。有名的江西五九型插秧机,最初创制于农民,最后完成于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目前正在研究主动力装置。群众所发现的农药,经过科学机关的鉴定,已大量推广。其他随着水利建设运动、垦殖运动、改良土壤运动等,大大推动了工具改革。例如宜春东方红公社农业科学研究所,实现了耕田机械化、灌溉自流化、运输车子化,临川湖南人民公社的自动水轮车,比水牛车水提高工效三十多倍。目前每个公社都可看到自己创造的新工具,紫云山运土卷扬机,已是全国有名的运土工具。
毫无疑问,群众性的科学研究运动,是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在人民公社大发展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生产高潮必然带来科学文化高潮。由于生产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必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在人民公社大面积生产单位和机械化电气化到来之后,对作物种子、栽培法、灌溉法,以及“八字宪法”中每一个关键性问题都必然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便于机械收割,要求不倒伏不易落粒的作物品种。由于有机肥化肥的增加,要求耐肥的品种。由于一种作物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对病虫提出严格的综合防治和预测预报制度。由于农业耕作上的机械化电气化,既要修正某些不适合机耕的耕作制,也正如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所指出的,也要保留我国的优良耕作制。这样一些问题,群众已经提出来,某些国营农场已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人民公社已注意到土地规划、土壤肥力等基本建设规划、农作物配置图和农林牧副渔按比例发展的规划等等。新的科学研究任务已提到日程上来,这便是群众科学运动的新形势,要求科学家大力支援。
生产中的问题,就是群众性
科学研究的课题
群众性科学运动所以成功,在于它密切结合生产,一步也不离的研究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例如清江经楼公社的科学研究原则就是:生产中的问题就是研究课题,所以它能得到全体社员的拥护,由于研究方法简便,收效快,科学威信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来,在短时期内许多公社有了专用试验地、试验款和专职干部。人民公社科学工作的成功,更重要的关键,是在党委亲自领导下进行的,几乎无例外的都是党委亲自挂帅。因而方向明确,干部干劲大,科学工作的开展也更快更好。
密切结合老农经验,也是群众科学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老农的一言片语,往往是代代传留下来的经验。老农民常常是当地的专家,他掌握着当地土壤、气候,农事季节等全部自然情况的资料,也具备着极为熟悉的生产知识。科学工作者善于分析研究、总结提高,再应用到生产上去往往是又快又好,这一点无论专家学者或农村青年是千万不能忽视的。群众性的科学运动,不花国家一文钱,担负着大量的试验研究任务,替国家培养了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队伍。通过这支队伍把科学文化在农村中广泛的开展起来,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对科学研究的无限兴趣。到处兴起科学研究大协作的共产主义风格,真正贯彻了党的勤俭办科学的精神,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苦学苦练、克服工作中一切困难,冲破一切保守思想,树立起崭新的、适合公社用的科学工作方法,取得重大成就。由这里表现出社会主义、人民公社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正如刘少奇同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一文中所说:“这样的运动,不是什么人喊一下就会出现的,也不是什么人反对一下就会垮台的。”
群众性的科学运动已迅速向新的方向发展,在1959年后半年,许多公社、大队、小队都有了专人负责科学研究工作。如九江市沙河公社已成立起科学分院,下设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水文气象、果树蔬菜各系,试验专用地由四十亩扩大到一百八十亩,专职技术干部,由十五人扩大到七十五人。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由于生产任务对科学技术干部的大量要求,人民公社纷纷建立技术学校和各式各样训练班、技术传授班,有的社派人到别的公社“留学”,社员要求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着重要求解决他们在公社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时在理论上、技术上所遇到的困难。有不少社建立起情报制度,一听到那里有先进经验,马上派人去“取经”。玉山、广丰、余江等新棉区,聘请波阳双港公社的社员去作技术指导员,还有许多社和国内兄弟省、兄弟社建立联系,经常得到各地好经验好种子的交换。
由于科学活动的浪潮,已激起农民科学家、农村青年无穷的求知欲,他们要求学习土壤肥料知识、学习畜牧兽医、学习细菌肥料、学习同位素、学习机械、学电、学习家畜人工授精。他们从生产实践中体会到:“八字宪法”的深入研究,必须从植物生理上进行探讨。他们对飞机降雨、飞机除虫很感兴趣,对新的科学发明总是热烈的欢迎、期待。
群众性科学运动和其他工作一样,是在不断进行两条道路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面和右倾保守思想作斗争;同时带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学者,向来反对群众办科学,他们认为农民文化低、基础知识差,农村没有设备,不能办科学;他们更不承认以运动的方式办科学,这一切谬论都被群众运动所粉碎。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共产主义事业,一天也离不开群众。农业科学也是如此,它只有在广泛的群众运动中才能大大普及。这正如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的: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党和政府,什么时候也没有忽视过理论的研究,问题在于科学家如何站到群众中去,使自己的理论和群众的创造发明结合起来,而不是空洞的谈理论。这样丝毫也不会影响理论的提高,恰恰相反,理论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向前发展。目前资产阶级科学思想,仍然是科学发展上不可忽视的阻力,我们必须继续进行斗争,扫尽群众性科学技术创造道路上一切障碍,使它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近年来国家各级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在人民公社内所建立的基点工作,对群众科学运动起了积极的帮助作用。基点工作成了科学研究机关联系群众、联系生产的桥梁。通过基点工作的活动,培养了大批的农民科学家,使基点工作成了考验和推广科学成果的基地。科学研究成果在群众中在生产中生了根,得到当地党政和人民的欢迎,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了技术干部。如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南康、上饶等地的基点,九江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沙河公社的合作,都已作出很好的成绩。
一切农作物的丰产,都是利用综合性自然因素,加上人工多方面培植的结果,也就是利用温湿度、光能、植物生理,以及“八字宪法”等因素,有机结合的结果,缺一条,或一样摆错位置就会影响产量。群众深深了解综合措施对丰产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所要求的试验是综合性的试验,这一条在基点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十分重要,不注意这一点就会遭到群众的反对。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村基点工作,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今年国家各级科学研究机关,以大力进行基点工作,有计划的使农业科学基点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全省,每一个基点都能和试验田、丰产方结合起来,使它成为生产旗帜,使它成为近代化科学装备的典范,使它成为科学家和群众性科学活动的中心,有力的推动生产发展。
近年来科学家所提出在理论上、生产上重大意义的问题,已逐渐引起群众的重视。例如南方红壤的改良利用问题,科学家认为基本办法是发展水利、进行灌溉、种植绿肥、增施圈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江西许多垦殖场仅仅两年的垦殖工作即能获得丰收。科学家对熏土
(火土)问题,认为在理论上土壤内的有机质和微生物是土壤肥力的基本因素,一经熏烧虽然也产生了一些肥效,但土壤内的基本肥力要素被烧掉,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科学家提出种子单一化的危险,每一个公社每种作物,都应保持两三个品种,以免由于自然条件变化时所引起灾害性的损失(例如素称抗锈病的碧蚂一号小麦,忽然发生锈病,一时又没有别的种子代替,造成生产上的损失),这一些问题已引起公社的注意,因此科学机关应大力进行宣传工作,把一切科学理论问题提出来和群众共同研究解决。
各位代表,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世界上最大的农民科学队伍,在我们祖国建立起来了。它以强大无比的威力进行改造大自然的工作,使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的潜藏秘密,都会被这支强大的科学队伍发掘出来,驯服的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人类幸福服务。千百年来的病虫灾害正在逐渐消灭,为害最大的水、旱灾害,也即将由巨大的水利建设而消失。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南水可以北调,南北江河大川,可以纵横的联系起来,地下水可以引到山上来,千百年来的荒山,已变成花果山万宝山,人类用极轻松的劳动,可以收到最高的产量。这样美丽富庶的前景,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不断努力就会不断提高。1958到1959两年在我国农业生产史上出现史无前例的大跃进,也出现了农业科学技术史上史无前例的大跃进。群众性的科学工作范围是广阔无边的,力量也是雄厚无比的,成就自然是辉煌的,这是毛主席思想和总路线政策的伟大胜利。
总之,我们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光辉灿烂,由于生产发展发展了科学,由于科学提高保证生产年年大跃进、大丰收。只要我们鼓足干劲,坚决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一切思想上的奇迹和科学上的奇迹,都能够由我们无数的双手无限的智慧创造出来。我们科学工作者坚决和全国人民一道,向科学进军,共同保证1960年生产任务的完成。让我们欢呼:伟大的党的群众路线,在农业科学战线上的辉煌胜利万岁。
以上发言请指正。


第14版()
专栏:

业余教育中的技术革新
茅以升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听了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谭震林副总理的报告,了解到大跃进以来全国各方面的兴隆气象和今年空前宏伟的国民经济计划,感到无限兴奋,我对这三个报告都表示衷心的拥护。
最近我往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地视察,时间虽短,遇到许多新人新事,印象极深。特别是亲眼看到如火如荼的技术革新运动和万紫千红的业余教育成就,都已在全国形成满堂红的高潮,得到很大鼓舞。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在极短期间内而把一个车间或作场或食堂完全机械化了,甚至自动化了,但是参加革新的群众并没有什么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不向组织伸手要钱要器材。可以说,一般都是“一穷二白”起家的,完全打垮了我们科学研究工作中曾经有过的各种“条件论”。
在业余教育方面,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凡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所用教材,能和每个学员当时当地的生产实际,结合得愈紧密的,成就愈大。这就坚定了群众参加业余学习的信心,满足了他们迫切要求学习的愿望。因此,有的业余学校下了决心,要把才“脱盲”的职工,在五年到七年内培养到大学水平。最近中央成立了业余教育委员会,更给了他们以极大的鼓舞。可以断言,通过业余教育,在全国工农群众中,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的日子,已经不太远了。这将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显示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当然,技术革新和业余教育的巨大成就是彼此联系而不可分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就使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的高潮,汇成一股更加壮阔的洪流。这都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挂帅和群众运动的伟大胜利!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辉煌战果!
现在,就我在视察中,对技术革新和业余教育所学习到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并由此而体会出的一些感想,作为建议,提请同志们指正。
首先,有了丰富生产经验的工农群众并非所谓“科学盲”,而是在他们的专业范围内,已经掌握了不少科学方法、科学道理和科学规律的。他们对科学技术中的许多现象已经充分地“知其然”,也就是已经有了不少的科学上的“定性知识”。他们的这些科学知识是他们能够在技术革新中取得不断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他们一般都没有机会学习过科学的“基础”理论,但却能在技术革新中进行科学研究,有了创造发明。没有科学理论作“基础”,而能在科学研究上作出贡献,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家,是无法了解的。然而,我国科学的无限繁荣的光辉前景,正是寄托在我们的广大工农劳动人民的肩上!
其次,业余教育的重大成就完全表现在“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使得今天做的,明天就学,今天学的,明天就做,天天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再从理性知识来提高和扩大感性知识的范围。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正是遵从了毛主席实践论中的指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很多群众,通过业余教育,在技术革新中解决了重大关键问题。这种依赖关系,也就是实践论中所明确指示的:“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结合以上两种情况,可见在技术革新和业余教育中,由于在党的教育下,社会主义觉悟空前提高,工农群众在鼓足干劲、努力生产的同时,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对科学研究与教育制度中的历史性陈规与传统,时刻作斗争,创造出日新又新的许多方法与经验。从教育制度言,这更是势所必至的,它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变了,它当然不得不跟着要改革。改革得愈彻底的,愈能结合实际的,它的成就愈大。在业余教育中,这样的改革,也是一种技术革新。
业余教育中的技术革新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各地业余教育在这方面的成就是非常巨大的。不过这种革新是无止境的,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其中还有不少潜力可挖。一种潜力就是关于科学技术课程的先后安排程序。有一种安排程序认为:既然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是“基础”理论,就应当先学,而生产中的专业技术,既然是科学的应用,就应当后学,才能符合“学科系统化”的要求。其实,业余教育,为了“结合生产、因材施教”,就应当另有它自己的一套系统化,这便是“生产系统化”。这种系统化,对学科言,是综合的,犹如学科系统化,对生产言,是综合的,一样。这两种系统化各有其重要性,或者按照学科系统化学习,然后在生产中系统化,或者按照生产系统化学习,然后在学科中系统化。前一种教学方法是“学科带任务”,是“理论基础上专业化”;后一种是“任务带学科”,是“专业基础上理论化”。如果前一种是“洋法”,那么,后一种可称“土法”,这里也可土洋并举,两条腿走路。有了生产经验的工农群众,如上所说,已经不是科学盲,已经对某一专业的科学技术有了感性的定性知识,能够知其然;他们一般所缺乏的,只是要上升到理论,上升到“定量知识”,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生产系统化的教学方法,正是从这基础上出发,按照生产系统,先学与当前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技术,后学与这技术有密切关系的理论,然后随着生产发展,再从较高级技术到较高级理论,并在这过程中,将所学理论,分别段落,加以学科系统化。“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往复循环,在每一阶段,都是在专业基础上理论化。这也就是以任务带学科,任务为纲,学科为目,“纲举而目张”。这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学习方法,是符合总路线精神的。业余学习不同于普通学校学习,犹如扫盲不同于小学生识字一样。一般“文盲”并非完全文化盲,而只是“字盲”,有了一定文化水平来识字,和小学生从识字中来学文化,是完全不同的。有了丰富生产经验的工农群众,在工作中,对于科学这条“龙”,“看一眼、画一笔”,已经画出了轮廓,业余教育就是要为这轮廓加工,使它真正像条龙,并为这条龙“点睛”,点了睛,龙就活了!
业余教育中的科学技术课程,应该如何安排,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希望工农业中的有关教育部门,在研究这个问题时,能把上面意见作为参考,并对它给以批评和指正。


第14版()
专栏:

我国数学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华罗庚、苏步青、陈建功代表、江泽涵委员的联合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们完全同意李富春、李先念和谭震林三位副总理的报告。
我们在这里把我国数学界最近情况特别是最近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数学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向大会汇报一下。
我国古代数学有过光辉的历史。后来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数学落后了。近百年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移植来的一点近代数学不能在祖国生根,与祖国的实际根本不能结合。因此在解放前,总的说来,数学的发展是缓慢的,方向是不明确的,力量是薄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数学工作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做了很多工作,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这是应该肯定的。特别在1958年,经过整风运动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之后,全国数学界在党的领导下,批判了脱离实际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掀起了大搞生产任务中的数学问题运动的高潮,形成了数学工作的大跃进。这一次运动的成绩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数学研究从此走上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康庄大道。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伟大的六十年代。世界科学的中心已经从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中国的数学工作者,我们也要学习苏联同志的榜样,结合我国各方面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数学研究,建立新的理论,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使我们能在不长的几年内,独立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提出的一切重要数学问题。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国数学工作者都在欢欣鼓舞,正在尽一切努力,争取尽快地、最好地完成我们的任务。
针对这样的客观形势,我们在2月24日到3月4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讨论了两个专题,即数学研究的方向问题和数学课程改革问题。
研究数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的科学。由于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中,研究这些现象就不可能脱离数学,因此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由于数学着重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常暂时撇开事物的其它性质,所以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种抽象乃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更细致、更深入、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因此,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两个特点,是辩证统一的,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看。
从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问题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因此,研究数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作为用来认识世界,掌握其中规律,并进而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世界,建设幸福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工具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谈到数学发展方向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它的目的性。因此,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工作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为我国当前数学的发展指出唯一正确的道路。
具体地说来,我们既要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实际中直接提出来的数学问题,也要配合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发展数学,目的仍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目前实际需要中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很多的,而首先是各种工程技术,特别是尖端技术和重大工程都用到深刻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物理学关于微观世界
的研究,如果没有现代数学就不可能前进。近年来,数学在国民经济中开始起直接的作用,特别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指导,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国民经济中一些带技术性的问题,乃是大有可为的。在这些方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中,往往要求计算出数值的答案来,
因此我国数学工作者也面临大量的计算任务。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更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任务。
结合经济发展,适应生产需要,数学工作者提出了数学发展的纲
根据上述,在中国数学会代表大会上,大家一致同意以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数学发展的纲:
1、尖端技术和重大工程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原子能技术、星际航行、高速飞行、无线电电子技术、大型工程(水利、建筑等)、大型机器制造等等方面的问题。
2、自动化中的数学问题:例如电子计算机、逻辑机、自动控制和遥控、电模拟、大型
电子系统、通讯技术、高级神经控制、机器翻译等方面的数学问题。
3、现代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这涉及原子核理论、基本粒子理论、固体电子理论等方面的数学问题。
4、国民经济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工业合理布局、水库综合利用、交通运输、物资调拨、公众事业、工农业生产过程等中的数学问题。
5、大量计算的任务:主要是高效率使用现代计算技术设备来从事大量数值计算,解决生产实际提出的各种实际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有众多的学科,但它本身却又是有机的整体。从当前实际需要来说,有的学科联系较多较直接,就要看作是重点发展的;有些学科的联系较少或较间接,就要当作一般发展的。总的说来,是以上述五个方面的需要为纲,带动整个数学发展。我们提出的这五个方面为纲,不但使数学理论的提高和学科发展的目的性更明确,而且为理论的提高和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保证。反过来,理论的提高和学科的发展也就使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说到发展数学,不只涉及数学工作者的专门研究,由于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理工科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类一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飞速进展,随着我国广大人民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我们必须有效地提高我国数学教育的水平。从小学到大学,怎样用又快又扎实的方式教给学生最有用最新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并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不只对于培养专门的科学技术人材是必需的,就是培养现代的工人农民,也是必要的。中国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第二个议题,就是数学课程的改革问题。大会上特别讨论了中小学的数学课程问题。检查了过去的数学课程内容,我们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内容基本上乃是十六、十七世纪以前人类所获得的数学知识,陈旧落后,孤立重复,割裂烦琐,脱离实际,远远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跃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打破从资本主义国家传来的几百年来未曾变过的陈旧体系;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要求和数学现代发展的情况,重新拟定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来。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提出了数学教学内容革新方案,会上大家原则上同意北京师范大学方案的革命精神,也一致要求应当本着年限短、质量高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青年劳动者,同时也提出了不少补充和修正的意见。目前,各高等学校也在纷纷拟出新方案。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数学课程的根本性改革已经形成了群众运动,这将大大提高我国的数学教育水平,从而也就大大有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数学已经走上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大闹数学革命已经成为全国数学界中广泛流传的口号。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数学工作者一定要迅速地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


第14版()
专栏:

我们公社的农业技术学校
王保京代表谈烽火人民公社社员怎样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各位代表:
听了三位副总理的报告,对我启发鼓舞极大。我衷心拥护。的确,不坚持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要取得去年继续大跃进的伟大成就是不可能的。我是陕西乾县烽火人民公社的社员,别的不讲,单就我们公社创办的农业技术学校这件事情来说,如果没有人民公社,要想办起来,是很困难的;即是办起来,也是很难办好的。
在公社化以前,我们几个青年农民,就照着毛主席指示“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搞试验田、搞农业科学研究。当时搞的还算不坏。可是1958年农业生产上出现了大跃进,我们那样的试验研究就赶不上形势的需要。土地劳力不能固定,记载总结也不系统;小村小社,参观传授都不方便;住训练班也只能是三天四天,复杂的一时学不会,何况很多农业技术都要在实践中反复学习才能掌握,不然,就会经常发生问题;试验成功的丰产经验,也不能很快的大面积地推广。那时乡党委考虑了这些情况,从各农业社选派了三十四名青年,搞了个专业试验队,专搞试验研究。但是有的农业社却认为是把自己的劳力抽去给别的社做庄稼,不愿叫青年参加试验研究。后来,人民公社化了,三十八个农业社组成了一个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了,组织规模大了,动员和安排劳力都比原来的农业社方便的多,合理的多。给大搞农业科学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之,没有几天功夫,我们就在原来专业试验队的摊摊上很快的办起了一个农业技术学校。这个学校,不但是靠人民公社办起来了,而且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的规模大了,劳力、土地都固定了,学员也增加了,一下增加到七十四人,试验的土地扩大到一百八十四亩。大家都觉得有了奔头,大鼓干劲,大搞试验,经过一年的奋斗,解决了生产上许多技术问题,创造了好几种高额丰产经验,解决了复种玉米和原茬小麦争地的矛盾,促进了公社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已经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骨干。毕业的六十七人,都能运用农业的“八字宪法”去指导麦、棉、玉米的丰产,都能运用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不少的学员还熟悉了杂交育种技术和田间记载方法,初步懂得了杂交育种的科学道理。因之,他们毕业回队以后,有的担任了生产队的技术员,有的担任了技校教员,有的担任了专业试验队的队长。并且他们还新办了七个农业技术分校,参加学习的有七百多人,建立了三百二十一个专业试验队,又搞了三百多项小区对比试验。
既是学校,又是农场
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农业技术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试验性生产为主的,生产、学习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学校。既是学校,又是试验农场,既是集中学习,又不脱离生产,既能提高学员的文化技术水平,开展科学研究,又能直接促进当前的生产。我们的学校,在学习方法上,采取了边上课边实践,上了课再实践,实践了再上课的办法,不仅使学员牢固地掌握了课堂知识,能够运用;而且也给田间操作找到了理论根据,能够及时提高。因之,毕业学员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一般都达到了初级技术水平,20%的达到了中等技术水平。他们能搞品种杂交、能布置试验,能作田间调查和有关的分析化验,也能写出试验总结。由于学习和生产直接结合,同生产队有密切联系,不仅有效地学习了农业技术,还又快又好地推广了先进经验。比如:玉米文武行子的丰产经验,过去只推广了百分之二十多,经过技校的经常示范,全队四百二十亩玉米已经全部推广,增产20%。技校创造的“以线带面”(即一畦低秆作物的边缘种上一行高秆作物)、“以点带面”等套种方法,在几十个生产队里都得到了很快的推广。其中小麦套种玉米一项,即使每队增产粮食两万多斤。更重要的是技术学校紧紧地结合了公社各个时期生产的需要,经常组织学员到生产队去,充当技术指导,随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是以田间实习为主,结合实际操作,学习技术知识。教学的内容,一方面是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比如在目前,就讲小麦返青,棉花、玉米播种。讲了以后,就去实习,然后再把地里的东西拿到小化验室观察分析,这样使学员得到“两懂”、“两会”和“一牢”。就是懂了操作技术,懂了科学道理;手会、嘴会;记的牢。另一方面,讲理论也有一定的系统。比如植物学、麦棉栽培学都是系统的讲,到了一定的生产季节,再去结合季节生产的特点。系统学习的方法是忙时少学,闲时多学,雨天集中学。田间实习也有重点,一是为大田生产服务,如防治锈病,防倒伏,施肥,灌溉等;二是科学试验研究,着重解决品种、密植、棉花落蕾、田间设计、光照试验和套种等问题。
继承、创造、普及相结合
我们的学校一开始就把继承、创造和普及结合起来,把土洋结合起来。讲课的教员有县的农业技术干部,有西北农学院下放劳动锻炼的师生,也有土专家和老农。这样就把土专家和老农中的经验总结起来,加以系统提高,归结到理论,继承下来,应用于生产。前人有的我们就学,没有的我们就创造。我们先后在全社范围内作过十二次大型调查,根据调查和实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试验研究。1958年试验研究的题目五十三项,1959年又有四十七项。但是,千项万目都是围绕着农业的“八字宪法”。在土的方面,有不同深度的对比深翻试验;肥的方面,有不同数量,不同种类及不同施肥方法的试验;水的方面,有灌溉时期,灌溉方法及灌溉水量的试验;种的方面,有三百多个小麦品种,十二个玉米品种,二十四个棉花品种的对比观察和品种杂交试验,等等。并且边试验,边总结,边推广。一年多来,我们举办过七次短期训练班,有四百多人参加了学习。同时学员还分别到二十九个生产队里作了三十二次技术传授,对推广技术,指导生产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普遍红、分科专”
我们的学校,一开学就按照“普遍红、分科专和分班学文化”的方法,把政治文化学习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政治是技术的灵魂。我们通过政治课,进行了时事、政策的教育,结合思想实际,开展辩论,提高学员的政治觉悟和学习的积极性,以保证技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学习的方法:一是固定时间,掌握比例,系统的学。已经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实践论”,二是谁来就请谁讲,党委、团委的负责同志来社时,就请他们作报告;三是讲技术课时都要结合讲政治,如讲密植,就讨论密植那里来,八字宪法是谁提出来的,这样就联系到学习毛主席思想。同时也结合着讲辩证唯物主义,如过密过稀都不行、密植和深翻的关系等等。在总结技术经验时,就归结到思想、技术、产量三丰收;归结到党的领导、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胜利;归结到社会主义制度和两条道路斗争的胜利。因之大大地提高了学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大家都说:“思想越红心越亮,心里越亮劲越大”。文化是技术的条件。在我们的学员中,原来有三十多人是文盲和半文盲,他们感到没有文化学习技术有三难:听不懂名词难,看不懂材料难,记不成笔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个是按照学员的文化程度,分成两班,开了文化课,学习文化;一个是更多的结合学习技术学习文化。如讲深翻时,就认“深翻土地”四个字,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使三十三名文盲和半文盲学员,达到了初小程度,二十六名初小程度的学员,达到了高小程度,五名高小程度的,已提高到初中毕业的水平。
总之,我们的农业技术学校,既学了文化技术,进行科学试验研究,又学习了政治,提高了思想认识,既培养了农业技术力量,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在千方百计加强农业战线,加强农业技术改造的形势下,农业生产必将以更快的、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培养出来的技术力量,还是远远不能适应需要的。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总路线,继续依靠人民公社,依靠广大社员的力量和智慧,进一步办好农业技术学校,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的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大跃进,为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而斗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