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
专栏:

大兴协作之风改造配电系统
李延禄代表谈黑龙江“四合一环形供电”经验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三位副总理的报告,完全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
现仅就黑龙江省大闹技术革命运动中,改造旧有配电系统问题作如下发言。 “四合一环形供电”为提高供电能力找到了新途径
从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向全国人民发出大闹技术革命的伟大号召后,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黑龙江省供用电系统职工,与全省其他战线职工一道,在全民性的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无论在调整负荷、提高出力,掌握和发展带电作业技术以及组织全民办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加上新建电厂、电站的相继建成,使我省供电能力有较显著的增加,基本上保证了1958年和1959年两年连续大跃进对电力的需要。但是,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连续跃进,农业大规模地进行技术改造,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飞跃发展所需要的电量急剧增加,加上我省原来电力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供电设备不足,电力供需之间的矛盾仍较紧张。如何使电力工业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是我省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年牡丹江红旗化工厂全体职工,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发扬了敢想敢干的精神,冲破了旧的思想束缚,在综合各地配电系统升压、环形供电等零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改革工厂内部配电系统的新经验。它不仅解决了工厂供电设备不足问题,保证了生产用电的需要,而且为提高供电能力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继红旗化工厂之后,哈尔滨电线厂,在省、市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发展了这一经验,创造出一套全面改革配电系统的经验。工厂实现了“简化、升压、环形供电”,节约了价值二十余万元的电气设备和器材,并使生产车间有充足的后备电源,达到了多供电、少损耗、安全、节约、增加生产的目的。省委又及时地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了这些经验。在现场会议后,哈尔滨市又发展了这一经验,使这一经验由一个工厂发展到一个地区。首先在南马路地区九十一万平方米范围内,三十九个大小企业、一千五百多个机关、学校和街道居民中,实现了供用电合作化。即动力与照明合一、公用与民用合一、大厂与小厂合一、厂内电网与公用电网合一的“四合一”环形供电经验。
“四合一”环形供电的经验一出现,就得到党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省委提出全面推广这一经验后,一个以实现“四合一”环形供电为中心的改革供用电和配电系统提高供用电能力的群众运动,很快就席卷全省各城镇工矿、企业。截止3月15日统计,已在八个市十个县城中推广了这一经验,已完成九十个“四合一”环形供电网。哈尔滨市已实现全市供电闭式大环形。截止3月15日全省不完全的统计,由于推广这一经验,已拆下电线六十五万四千八百九十米,变压器七万二千一百六十千伏安,电柱一千四百多根,以及其他各种设备和器材,价值达八百八十七万元。这些器材对于支援农业实现电气化,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全面的大跃进,都起了重要作用,仅哈尔滨、合江、牡丹江三个地区,就支援了三个经济区、十个人民公社、五十九个管理区实现初步电气化,使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七户农民点上了电灯。哈尔滨和平糖厂一个环形供电网就解决了五个村,六个管理区七百五十户居民的用电问题,使制米、打场、脱谷、铡草、饲料粉碎等工作实现了机械化。牡丹江地区推行这一经验后,使六十一个管理区实现了非田间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使农业脱谷时间由四个半月缩短为一个半月,提高效率二倍。密山县青梅管理区在送电那天,全村锣鼓喧天,一位六十五岁的老大娘感动的流下眼泪说:“我寻思这一辈子看不到电灯,现在看到了,还点上了电灯,这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给带来的好处”,哈尔滨电线厂工人歌颂“四合一”环形供电经验:“四合一”办法好,清规戒律打破了,集中供电分散用,安全合理又节约,多供电少损耗,促进生产效率高。
继“四合一”的经验后,最近又出现了电气控制系统选线化、弱电化、联锁化、远动化、操作交流化的新技术变电所,它具有控制灵活,操作简单,设备简化,合理节约,安全可靠等特点。推广这一经验,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节省大量电气设备和建筑面积,并对电气控制系统实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全省各地正在大力推广上述各项经验。
推广“四合一”环形供电经验,它不仅可以挖掘出大量的供变电设备的潜力,节省大量电气器材和人力,节省了国家的建设资金,保证生产建设的跃进,而且还增加了供用电的安全可靠性,保证了电能的质量。同时还美化了市容。由此可见,“四合一”环形供电经验不仅给原有供电系统的改革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且为今后建设新的更合理的供用电系统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改革供用电系统的技术经验,而且是一条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经验,是一条大兴共产主义协作之风的经验。
最近这一经验已由电业系统应用到其他行业。哈尔滨轴承厂职工在供用水问题上运用了这一经验,与本厂附近的工厂、企业、机关、居民等大搞协作,实现了合作化的“四合一”环形供水,提高了供水能力,既有利于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消防工作。煤矿系统正在运用环形供电的方法,简化风、水管路,铁道部门也正在各市进行环形铁路的改革。电话线路实行环行电话网。这些事实都生动的说明了这个经验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普遍意义。推广“四合一”的几点体会
从我省推广“四合一”环形供电经验过程中,我们有下列几点体会: 一、加强党的领导,以共产主义思想指导运动。
“四合一”环形供电的经验,冲破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沿袭下来的旧的供用电方式,打开了工厂与工厂之间、专用线路和公用线路之间的界限,把“小锅小灶”,变成了“公共食堂”,把独家的专用线,变成大家公用的线路,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大改革,同时也必然引起人们政治思想上的变化。因此,在推广这一先进经验时,一开始,我们就强调以共产主义思想来对待群众运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注意了两种方法,两种思想的斗争。比如在推广这一经验的初期,一些右倾保守思想和本位主义思想的人顾虑重重,他们怕不安全、怕打乱生产秩序、怕拆下来的设备器材被调走,怕出人出物吃了亏、怕麻烦、老厂旧设备没法改革等等为理由来对待这一运动。这些思想实际上反映两条道路和两种方法的斗争。为了彻底肃清右倾保守思想和本位主义思想,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树标兵、组织参观、召开现场会等办法,及时批判和纠正了这些思想,从而为推广这一经验打下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积极加强了组织领导,省、专署、市、县、区、公社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具体领导这一经验的推广;各地、市、县都是领导亲自挂帅,从头抓到底,经常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关键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这一经验的推广。
推广先进经验也要坚持不断革命思想,不断深入,步步提高。“四合一”环形供电本身就是由工厂内部的“简化、升压、环形供电”发展为地区性的“四合一”环形供电,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成为全城、全公社的大环形供电。大环形供电和控制系统“五化”新技术的出现,就是在不断革命的思想指导下取得的。 二、发动群众,大搞厂内外“三结合”。
“四合一”环形供电是大跃进的产物,是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晶。因此,在推广改革供电系统经验和掌握“五化”控制新技术时,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那里群众发动的好,那里经验的推广就热火朝天。哈尔滨市在推广这个经验的高潮中,参加施工的人数达六千多人。有的单位并动员了社会力量,发动学生帮助调查居民用电情况,千方百计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开展这一工作。
推行配电系统改革和实行“五化”控制的经验,不仅是一件细致的组织工作,而且又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工作。因此,在进行改革和推广配电系统的经验时,为了加快进度,妥善解决问题,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进行厂内外“三结合”。如哈尔滨电线厂在解决变压器并列运行接线问题时,第一次接完后试验,不能并列运行,经过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同时又发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改压中的技术关键问题,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厂内外三结合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了支援推广“四合一”环形供电和“五化”控制经验,曾派出九十八名师生分别参加到哈尔滨市七十多个环形供电网工作。他们干劲很足,白天在网点工作,夜间回宿舍进行计算、画图,帮助网点搞规划,从而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和有关技术问题。部分师生还参加了有关“变电点合理分布”“闭式网运行”“季节性负荷调整利用”等问题的研究,为“四合一”环形供电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际依据。哈尔滨市科委组织了电工学院和大工矿企业研究解决了高压电动机的升压问题,并组织训练班,迅速推广了这一经验。这个厂矿企业、大专学校、科学研究部门的“三结合”不同于一般的“三结合”,而是三方面的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三股巨流在一起,就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是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住的。 三、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全面大协作。
“四合一”环形供电是一条大兴共产主义之风的经验。因此,在推行这一经验时,供电与用电部门之间必须密切结合。电业部门应更多的为用户着想,帮助用户消灭事故点,以保证安全生产;而用电部门亦应积极加强技术管理,建立与贯彻执行各种必要的规程制度。同时,工厂与工厂之间,应发挥共产主义精神,必须打破“分门别户,吃小锅饭”的界限,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把多余的设备拿出来。新建的牡丹江丝绸厂因没有电源不能投入生产,在实现“四合一”环形供电后,纺织厂就挖掘出来五百瓩潜力,支援了丝绸厂迅速投入生产。牡丹江市扩建的农具厂、新建的砖厂没有变压器,钢铁厂在实现“四合一”环形供电后,就把挖掘出来的一千三百千伏安变压器支援了这两个企业。同时,还有很多大企业支援周围小企业、区街工业、居民和农村解决用电。在施工中也充分发挥了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大搞协作。现在到处呈现出一片有人出人,有物出物,有钱出钱,见困难就上,见方便就让的新气象,共产主义之风大为发扬。
在改革供用电系统方面我们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是还很不够,有些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管理工作还跟不上去;推广经验工作的发展还不够平衡,因此,有待于继续努力加强改进,以便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目前,我省配电系统改革等经验正在全面深入推广,而且正向着在整个供用电系统中大搞“三遥”技术(遥控、遥测、遥讯)的方向发展。我们深信,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省电力工业必将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阔步前进,从而在国民经济持续全面大跃进中更好地发挥“先行官”的作用。


第11版()
专栏:

破除迷信 群众办电
邢肇棠代表谈河南省群众办电的体会
在全民办电运动中,我们根据中央指示的办电方针,认真总结了各地的先进经验,充分考虑了河南的各种有利条件,提出了“以水力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土法为主、服务生产为主”的“五主”办电方针,向水、火、风、沼要电力和动力。这一方针一经提出,立即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迅速地把全民办电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并坚决贯彻执行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现在,我仅就河南省开展全民办电运动的情况,作如下发言。 学技术,找材料,大造简易发电设备
河南的电力工业,十年来,特别是两年大跃进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也有了巨大的发展,现在一天的发电量就等于1949年全年的发电量。但是,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电力供应仍然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别是人民公社水利建设规模空前扩大,社办工业迅速发展,农、林、牧、副、渔全面跃进,劳动力深感不足,迫切需要解决动力和电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1959年以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个全民办电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我们采取了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办法,发动群众学技术、找材料、大量制造简易发电设备,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了全民办电高潮,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仅今年第一季度,全省群众就办起电站二千三百多处,容量五万一千多瓩,这个数字相当于我省十年来新建电站设备容量的20%。加上1959年群众举办的电站,全省群众共办电站五千五百多处,容量十万多瓩,若按每个瓩折合十个劳力计算,就可节省劳力一百多万人。这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城乡动力不足的问题,节省了大量劳动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工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现在,全省农村电站已经星罗棋布、遍地开花,80%的农村人民公社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型电站,农村出现了一派光辉灿烂的景象。据沈丘、濮阳、郟县、方城和西华五个县的统计,今春投入抗旱的电力、动力就有八千四百多马力,带动提水机械每天浇麦十八万多亩,节约了劳力六万多个。禹县有四十个厂矿,二百三十二个车间都用电力来带动机器,全县十个人民公社普遍都用电灯照明。位处深山区的卢氏县,从文峪公社到县城,二十多里路,村村不断电灯。许昌专区已经实现了社社有电站。群众多年盼望的“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思想大动员,经验大总结,技术大推广
开展全民办电的关键,首先在于解决思想问题。实践证明,全民办电运动的发展过程,也是两种思想、两种方法、两条道路的斗争过程。当全民办电的号召提出以后,立即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神秘观点和畏难情绪,说什么“电是看不见摸不住的东西,群众怎么能办?”“发电机可不简单,一般人哪能制造?”“办电是城市的事,农村不行”,“要群众办电是赶鸭子上架,不可能的事。”有右倾思想的人还说什么“一无材料,二无设备,三无技术,根本办不成电”,“土法办电根本不行,劳民伤财”,甚至有一个电厂厂长说:“我当了十年厂长,还没有完全弄懂,农民怎么能办电!”很明显,这些错误认识和右倾思想,如果不加以彻底批判和克服,全民办电的方针就无法贯彻。因此,我们一方面大力进行了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组织鸣放辩论,批判了各种神秘观点、畏难情绪和右倾思想;一方面抓住重点,创造经验,树立标兵,现场参观,用实际事例,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为开展全民办电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全民办电运动中,我们根据中央指示的办电方针,认真总结了各地的先进经验,充分考虑了河南的各种有利条件,如大搞了两年的水利建设,河渠纵横,水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很丰富;社办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机械制造能力有了很大增长,能够制造简易发电设备,等等。提出了“以水力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土法为主、服务生产为主”的“五主”办电方针,向水、火、风、沼要电力和动力。这一方针一经提出,立即就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迅速地把全民办电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经验证明:认真地贯彻执行“五主”方针,就能充分调动人民公社和广大群众的办电积极性,达到投资少,制造多,速度快,收效大的要求,从而促进社办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节省农村的大量劳力和畜力,提高生产效率,美化人民生活,对人民公社的巩固和提高也有很大作用。 找、挖、献、代是解决材料不足的好办法
实践证明:在方针一旦确定,思想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办电的本身就是要突破材料、设备和技术“三关”。在解决材料困难的问题上,采取以“找、挖、献、代”为主,国家适当给以扶持的办法,突破了材料关。我们采用这个办法,全省到3月底,群众自动献出各种金属材料八千多吨,其中铜一千三百多吨,铁皮七百多吨,木材十七万立方米,青砖五千四百多万块。例如,禹县在七天时间中就献出铜二十一万斤。郾城县城关群众把二十年前国民党摔毁的两架飞机挖掘出来,当作办电材料。汲县、濮阳、漯河等地用瓦换下了白铁皮房顶,基本上解决了办电的材料困难。在解决设备困难的问题上,采用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的办法,来制造简易设备。没有矽钢片,就用白生铁、白铁皮、黑铁皮来代替;没有中炭钢大轴,就用生铁铸造来代替;没有纱包线就自己炼铜,自己拔丝,自己包纱;没有砺磁机就用机械整流代替。目前全省各县机械厂和不少人民公社、机关、学校、商店、农场均能制造简易发电设备,有十九个县、市已经制造成功了一百、二百、三百瓩的发电机。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就改制和制造发电设备二千二百七十三台,容量二万三千一百瓩,从而突破了设备制造关。在解决技术困难问题上,依靠了县、社机械厂和农村铁、银、铜、木、泥水等“五匠”,省、专组织了巡回技术辅导小组,经常到各地进行指导。并以工地为课堂,工程为教材,和派出去、请进来、现场参观等办法,突破了技术关。全民办电以来,全省共培养了较为熟练的技术人材五万余人,具有一般技术水平的人材十万余人。同时大力地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把手工操作逐渐变成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仅禺县一县就改良了制造电机的工具六十一种,八百九十一件,过去一个月只能制造一台十二瓩的发电机,现在一天就能制造三台十二瓩至四十八瓩的发电机。
目前,河南省的全民办电运动,正在向着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方向发展。从省到专、市、县和人民公社都正在进一步健全掌管全民办电的组织机构,加强运动的领导,广泛地利用水、火、风、沼,“有山靠山,有水靠水”,更充分地来使用自然界的一切动力资源;设备制造也正在由土到洋,由手工操作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河南省全民办电运动,一定会在1960年出现一个更大的跃进,一定会更有力地促进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


第11版()
专栏:

化工“小洋群”是技术革命的先锋
卢焕章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谭震林副总理“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作为化学工业战线上的一个工作人员,我想在这里将两年来化学工业部门大办小洋(土)群的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向大会作一简单的汇报。 根据需要和原料情况大办化工“小洋群”
两年以前开始的化学工业大跃进,具有一个最生动、最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在化学工业的发展中,坚决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同时并举等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1959年,全国化工生产总值比1958年增长了49%。其中,为数达两万多个的全国化工小洋(土)群,起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工业的特点是:品种繁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的面相当广泛。在1958年以前,化工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化工基地的大型企业中,而地方化学工业的基础则是很差的,很多地方甚至根本没有化学工业。为了满足大跃进中各方面对化工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化学工业部坚决贯彻了党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决定在兴办大型化工企业的同时,在全国各地大办化工小洋群、小土群;根据需要情况和原料分布等条件,计划布点、举办样板厂、不断总结经验、传播技术,按照生产技术的成熟程度分批上马。现在,可以说化学工业已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两年来的实践完全证明,坚决贯彻执行党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搞化工小洋(土)群,是高速度发展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小洋(土)的化工企业,具有许多优越性,主要是:
兴办化工“小洋群”的
四大优越性
一、建设时间短。大型企业如合成氨氮肥厂、合成橡胶厂、酸、碱厂等的建设,一般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而建设小洋(土)工厂的时间则可以大大缩短,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以贵州省为例,在1959年一年中,该省就建设起不同品种、不同规模的小型化工厂几十个,生产总值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50%左右,达到一亿八千万元。
二、建设化工小洋(土)群,不但投资少,而且所需设备容易解决。地方机械工业都能制造;材料要求比较简单,可以更多地采用非金属材料如玻璃、陶瓷、木材、塑料等,因而更便于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使用。
三、小洋(土)群对原料的要求比较低。在生产中便于根据原料和产品的需要情况进行调整,生产规模可大可小,生产品种可分可合。这样,就为就地利用分散的资源、满足当地需要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同时,由于小洋(土)群具有就地生产、就地使用的灵活性,可以减少长途运输、简化或节省包装容器。
四、小洋(土)群企业的生产技术易于掌握。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练兵,技术力量问题比较容易解决。1958年以前,许多地方原来懂化工生产的人很少,但是两年来,由于大搞小洋(土)群的结果,通过现场会议、参观实习、跟班培训、实际操作等方式,全国仅小型酸碱行业就已经培养约四万五千名能够独立操作的人员,小型酸厂和碱厂的生产技术,已普遍为各地所掌握。如果只依靠学校来培养,化工技术力量的增长决不会这样快的。
有些人曾经以为化工产品繁多,技术复杂,不宜于发动群众兴办。他们对小洋(土)群能否过技术关和经济关,也曾表示怀疑。但是,两年来的实践完全证明了,这种怀疑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打破神秘观点,经济关
技术关都可以过
事实证明,只要打破办化工的神秘观点,善于利用小洋(土)的优越性,加强计划、定点、试验、设计、设备、基建工作,抓紧操作人员的培养,小洋(土)群不仅完全可以过技术关,而且完全可以过经济关。以小型接触法硫酸为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生产技术已经完全为各地所掌握,生产量不仅可以经常保持在设计产量的水平上,而且有很多地方的实际生产能力已经大大超过了设计能力。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已建成这样的小型硫酸厂一千多个。预计在今年计划规定的全国硫酸总产值中,由小洋群生产的将占11%左右;而在地方化学工业产量方面,小洋群生产所占的比重将更高,如去年河南省化工小洋(土)群生产的硫酸,已达到全省硫酸总产值的50%。
事实还证明,不但生产历史较久的酸、碱、化肥等无机产品可以在小洋(土)群中过技术关,就是生产历史较短、技术比较复杂、生产经验还比较缺乏的有机化工产品,也同样可以采取小洋(土)群的办法来生产。去年一年中,根据八个省的统计,由小洋(土)群生产的有机化工产品如乙二醇、糠醛、丙酮、丁醇、癸二酸等化工原料,有机硅、聚乙烯、环氧树脂等新型塑料,以及合成橡胶、医药、农药、橡胶制品等品种总共达一百三十多种,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的大跃进。
小洋(土)群能不能过经济关呢?两年来的事实,同样作了肯定的回答。不错,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能要稍高一些。但是,单从这一点着眼来算账,显然是片面的,因而是不正确的。事实证明,只要小洋(土)企业能够经常正常生产,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生产成本是能够大大降低的。而且,由于小型企业具有就地取材、就地使用的特点,因此就可以减少长途运输和包装等费用。这样,小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大型企业相比,不仅不高,反而低了。如果把小洋(土)群投资少,钢材省,收效快,为今后的大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等等好处考虑在内,全面地算一下大账,那么它在经济上就是完全合算的。
小洋(土)群不仅完全可以过技术关和经济关,而且,可以吸收广大的群众来大办化学工业。实践证明,举办化学工业的小洋(土)企业,并不一定只有化工专业部门才能搞成。只要打破对化工的神秘观点,非化工专业部门也同样可以兴办。同时,由于小型化工企业遍地开花的结果,大大壮大了化工技术队伍,使化工技术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从而不仅使小洋(土)群的生产逐渐趋于正常,而且大大发挥了生产潜力,有可能使产量成倍以至几倍地增长。最近,有些地方如无锡炼油厂的小型硫酸厂,日产量已由开工时的半吨,提高到最高可达六点八吨,相当于原设计能力的五点三倍。这便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小洋群有可能创造崭新的生产方法
此外,由于成千成万的群众在小型企业中的不断劳动实践,不但大大丰富了化工技术的生产经验,而且不断涌现出许多发明创造。由于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比较简单,设备规模比较小,因而也就具有便于改造和便于边生产边试验的特点。在小型企业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集中广大群众智慧的结果,就有可能大大提高化工生产技术,刷新生产工艺,改革设备,以至更进一步全部推翻传统的生产方法,创造崭新的生产方法。当小洋(土)企业用全新的生产方法武装起来的时候,它的优越性就更加显示了出来,它的生产成本和各种经济指标就不见得比用传统生产方法的大洋企业高,而完全有可能达到大洋企业所不能达到的程度,从而推动大洋企业的技术革命。例如,最近总结了小型接触法硫酸工业两年来在全国各地生产的经验,证明了硫酸生产可以不必经过传统生产方法的繁杂工序,可代之以经过小型接触法硫酸生产考验了的“高温净化法”生产流程,不仅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净化工序由十道减至五道),提高劳动生产率约40%,完全消灭了酸性污毒下水。这个新的生产方法已经采用于某些大厂的设计中,从而完全革新了硫酸工业的生产面貌。
综上所述,小洋(土)群在实践中完全证明它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两年来,在化工战线上所取得的成绩,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方针的胜利,是在化学工业部门中大搞群众运动的胜利。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已经取得的伟大胜利的基础上,更高地举起总路线和毛泽东思想的红旗,为实现1960年乃至整个六十年代的连续大跃进奋勇前进!
目前,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着。化工战线上的广大职工,正在继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决心要使“发明成风、创造成林”。不论大型企业,或是中、小型企业,都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时新日异的新气象,而小型企业,由于它具有便于改造、便于试验的特点,因而实际上充当着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先行。同时,它又是培养人材的好学校,其前途是无限广阔的。


第11版()
专栏:

大搞“四化”猛攻尖端
王泽华代表谈天津制药厂技术革新成果主席团、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和李先念两位副总理的报告。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是我们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坚持总路线,坚持大跃进,坚持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必然结果。现在我国人民正在已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以无比的热情迎接更加宏伟的六十年代的第一年。同全国一样,我们天津市人民制药厂的职工,乘1959年提前二十天胜利完成国家计划之风,积极响应省市委所提出的“2月超1月,3月更比2月高”的伟大号召,继续飞跃前进,我们大干一季度,提前七天完成了季度计划,获得了高产、优质、多品种、低成本、安全生产的全面大跃进。
两路人马齐出动,一支搞“四化”,一支攻尖端
对我厂来讲,196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要求产值翻一番,原料、产品产量成倍的增长,因此必须加速步伐实现企业的技术改造,向自动化和“高、精、尖”进军,在第一季度我们开展了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大搞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革新工艺、生产尖端产品。我厂党委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但加强了政治思想领导,而且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制药工业研究所,分为两大系统,一个系统搞“四化”,一个系统搞科学研究工作。为推动大搞“四化”的群众性运动,还成立了“四化”办公室,车间有“四化”小组、“四化”加工厂;青年职工组成了“四化”突击队。这样既有专职部门又有群众队伍,使这个运动有组织、有系统的迅速开展。
我厂生产设备有洋有土,洋的不成套,土的占多半。生产上问题很多,尤其是制剂产品75%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相当大,人员占用极多,全体职工迫切要求改变这种技术落后状态。党在发动群众大搞春季生产运动会中,号召全体职工人人献策,个个献宝,比革新,比尖端,充分利用大字报、广播、观摩、小型展览会、经验交流会等宣传鼓动形式,迅速的形成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高潮。经过短短的几天就提出革新建议一万五千件,有些职工自己设计,自己绘图。革新建议内容亦丰富多彩,经分类排队归纳为一百三十五套,其中关键性的三十项。厂党委根据这些建议,制定了规划方案,作出了具体安排,并及时的提出了“投料出药自动化、手工操作全放下,老兵改新枪,车间换新装”的口号。在这宏伟的口号鼓舞下,全体职工个个斗志昂扬,干劲冲天,都以大炼钢铁的劲头投入轰轰烈烈的“四化”运动高潮中。材料有困难就采取以土代洋、因陋就简的方法;技术有问题就开“诸葛亮”会,一边捉摸一边干。困难把我们锻炼的更加坚强,没有一个人灰心,更没有一个人掉队。
党的领导是取得一切胜利的保证。党委领导同志关心职工情绪,关心“四化”进度,一杆子插到底,下车间深入第一线,慰问督促,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并利用余业时间到现场与我们一起苦战。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使经验迅速开花结果。党委的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的精神使参加战斗的同志深深受到感动。
同志们为了早日实现“四化”,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忘记了一切疲劳,平日干到晚,假日一干一整天,如制剂车间的“四化”加工厂,六车间的突击队,放弃了一切假日,废寝忘食,连夜苦战,仍然精神焕发,喜气洋洋。李恩华同志的爱人千里迢迢来探望她,可是她为了早日实现“四化”,不离开工作岗位,坚持到最后,处处表现出小我服从大我的共产主义风格。我们就这样紧抓实干,重点突击抗菌素车间和手工操作占75%以上的制剂车间。经数昼夜的奋战,已取得卓越的战果,制剂车间手工操作翻了身,根本改变有史以来手工操作繁重、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面貌。使灌药、塞棉、压塞、扣盖、贴签等六、七道工序成为一条龙,由装药到成品完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四倍,仅这一项就节约了劳动力三十三人。抗菌素车间实现三条生产自动线和四个革新重点后,基本改变了生产面貌。发酵工段第一条连续线是配料投料自动化,实现后使工人摆脱了背、扛、抬料的笨重体力劳动,五个人五六小时的工作,一个人一个小时就能完。第二条连续线是加油自动化,实现后改变了一桶一桶加油的原始方法,还可节约用油量三分之一以上。第三条连续线是加酸自动化,解决了加酸时不安全现象,在实现上述生产自动线的同时还试制成功了温度警报器、震动器、遥控起动补偿器等,这都为实现无人车间和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全面发动,重点突击,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我厂已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前后实现自动单机二十三台,自动生产线十七条,自动化车间一个,绝对节约劳动力八十五人,相对节约劳动力一百四十人,机械程度由原来的40%提高到66%以上。
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猛攻“高、精、尖”,实现科委的研究项目,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厂领导和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紧抓甘油和有机磷解毒剂的试制工作。为了争时间、抢速度,采用新工艺、土洋结合的办法,缩短了试制期限,很快的壮大了尖端产品的阵容,促进了生产跃进。甘油是化学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工原料,所以增产甘油是十分急迫的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农副产品,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找到了新方法,于3月上旬试制成功。有机磷解毒剂可以解决有机磷生产和使用中毒问题,与发展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厂虽然以生产医药为主,但是我们也要为发展农业尽一切力量。因此我们把试制这种解毒剂列为头等任务。技术力量不足,技术厂长就亲自动手,从而迅速的于2月22日试制成功。
从国家需要出发安排生产
为了保证完成中央部管产品的指标,必须千方百计的解决新产品生产问题。有一种具有较好疗效的消炎剂,医药卫生部门迫切需要,急需生产,可是没有设备,党委就发动大家,用自力更生,以简代繁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党提出的方向正确,加以全体职工的努力,很快的攻破了设备关,提前投入了生产,仅3月份就生产了成品一点五吨,解决了市场的急需。
还有一种医治肝炎疗效较好的药品,目前供不应求,经过一段努力,产量质量日益提高,消耗定额逐步下降,三个指标均走在全国最前列。进一步为解决该产品中间体的剧毒问题试行了新工艺路线,利用废品代替高贵的原料,经夜以继日的奋战,现已试制成功,不仅大量的节约原料,更重要的解决了剧毒问题。
我厂在大搞“四化”,狠抓“高、精、尖”运动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了以土代洋、土洋并举;自力更生、互通有无等方针,困难、障碍终于一一被冲破。我们还注意了创造和学习相结合,先后抽人到本市外埠学习兄弟厂的先进经验,这对我厂迅速实现“四化”,使“高、精、尖”迅速上马,起了很大作用。
虽然我们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收获,但还远远不能达到党对我们的要求,现在我们正向“七·一”以前实现自动化加快步伐,攀登科学技术高峰,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奋勇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