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继续鼓励群众的业余文学创作
应必诚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根本改变了文学艺术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在阶级社会里,劳动人民被剥夺了享受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权利,能够享受的只是少数剥削者。列宁说过:“甚至在俄国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艺术家托尔斯泰。为了使他的伟大作品真正为全体人民所共有,必须进行斗争,为反对那使千百万人陷于愚昧、卑贱、苦役和贫穷境地的社会制度进行斗争,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全集”16卷,321页)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苏两国人民走上了彻底解放的道路,也给文学艺术带来了真正的春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这样。无产阶级革命改变了少数人垄断文艺的局面,文学艺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建国以来,我们的文学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是党的领导的胜利,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胜利。1958年以来,更由于大跃进形势的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拿起笔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斗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创作运动。民歌、工厂史、公社史、部队史以及广大革命干部的回忆录的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各地涌现了不少来自工农群众的作家。专业作家的创作,也在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获得了丰收,出现了我国文学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这些事实,使更多的人明确了一个道理:劳动人民一定能够掌握文学艺术的武器。文学艺术也像其他革命工作一样,必须开展一个群众运动;这个群众运动又需要按照文艺工作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没有群众运动,我们文学艺术事业是不能取得迅速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劳动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者充分相信广大群众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才能,满腔热情地支持群众萌芽状态的文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一方面动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专业创作,坚持专业和业余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目前,真正工农出身的作家暂时还不多。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主要还是靠非无产阶级出身的作家来表现。为了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非无产阶级出身的作家,需要进行思想改造,从一个阶级转变到另一个阶级,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很多作家都遵循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入群众生活斗争和工农兵相结合的过程中,世界观得到了改造,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赞扬,给了他们很大的教育。作家们的未来的更大的成就,是广大群众所殷切期待着的。但是,也还有一些人,拒绝这样的改造,或者停滞不前,或者甚至堕落为右派分子。当然,这样的人是少数。近年以来,许多文艺工作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一支壮大的工人阶级的文艺队伍正在形成。组成这支队伍的,除了专业文艺工作者以外,就是来自工农群众的新生力量。
劳动人民不但要做政治上的主人,而且要做文化上的主人,这是不可动摇的意志。大跃进以来,广大群众破除了文学创作的迷信,开展起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创作运动,就是劳动人民要改变在文化上的地位的表现,是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我们完全相信,在群众创作运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广大的工农群众中,将愈来愈多地涌现出优秀的诗人和小说家,加入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文学的队伍,向文学创作的高峰前进。
群众文艺运动是大跃进中出现的新事物,群众文艺创作是广大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是赞成,还是反对;是歌颂,还是嘲笑,不同世界观的人给以不同的回答,抱有不同的态度。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待群众文艺创作运动上的根本分歧。
革命文艺工作者对于群众的创作应抱什么态度呢?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过:“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通讯文学。我们的戏剧专门家应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小剧团。我们的音乐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歌唱。我们的美术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美术。一切这些同志都应该和在群众中做文艺普及工作的同志发生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一方面又向他们学习,从他们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专门不致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文艺工作者对群众创作都是抱正确态度的。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不爱他们的感情,不爱他们的姿态,不爱他们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有时就公开地鄙弃它们,而偏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乃至资产阶级的东西。”一切无产阶级的文艺工作者和这样的人相反,对于群众创作首先应该看到它对文化革命上的意义,看到它对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意义,看到它对教育群众、鼓舞群众革命斗志的意义。对于群众创作,不能要求都是十全十美,这是不切实际的。群众创作必须经过萌芽、成长、发展的过程,才能逐步提高。
这也是一切新生事物辩证发展的规律。鲁迅曾说过:“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一百岁也还是不会走路的。”(“流产与断种”)不顾事物的发展过程,对群众创作片面地指责,正像列宁说的:“讥笑新的幼芽软弱,抱着轻浮的知识分子的怀疑态度等等,——这一切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手段,是保护资本主义而反对社会主义。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护’这些柔弱的幼芽。”(“伟大的创举”,“列宁全集”29卷第387页)为了提高群众创作首先要满腔热情地支持群众创作。同时,认真地总结群众创作的经验,严肃地研究群众创作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地加强对群众创作的辅导,做好收集、编选、出版、评论的工作。这样群众的业余文学创作就能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可以预料,在群众创作的基础上,必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来自工农群众的优秀作家。鲁迅早就指出过,连环图画可以产生出密开朗该罗、达文奇那样伟大的画手,从唱本说书里也可以产生托尔斯泰、弗罗培尔。毛泽东同志从理论上彻底地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离开了普及,也就失去了提高的基础。抱有资产阶级观点的文艺家,仿佛是为了文艺的提高着想,其实,他们正是抽去了提高的基础。我们既要大力普及,又要积极提高,应该把普及和提高、专业和业余很好地结合起来。
文学艺术的创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有个体劳动的性质,但是,这种个体劳动,只有当它和千百万群众的命运,千百万群众的劳动和斗争联系起来的时候,它对人民才是有益的。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该尊重专门家,专门家对于我们的事业是很可宝贵的。但是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说,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对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伟大的文学艺术往往产生在阶级斗争高涨的时代。作家个人的才能和努力是重要的,但是只有密切地联系群众,使自己成为时代人民意志和愿望表达者,并且承继优秀的传统,在世世代代人民所创造的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虚心向人民学习,才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上作出贡献。
即使是在黑暗统治的年代,在残酷的剥削制度下,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也不断地给予整个文学艺术以影响。我国古代许多伟大作家和作品是和人民以及人民的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像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都曾虚心向人民的创作学习,从人民的创作中得到了很多好处。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更是在人民创作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历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从整个文学发展的过程来看,更是如此。国风就给楚辞以巨大的影响,汉魏乐府和六朝民歌带来了建安和唐代诗歌的全盛时代。其他像宋元间流行于民间的院本和戏文对于元曲和明清传奇,以及宋元话本等说唱文学对于明清小说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更是显著。可以说,不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不了解人民群众的创作,就不能了解文学发展的历史和专业作家的创作。高尔基曾指出:“人民不仅是创造所有一切物质财富的力量,同时也是精神财富的唯一的永不枯竭的泉源,他是最早的、在创作的优美和天才方面又是第一流的哲学家和诗人,他创造了人间的一切伟大的诗篇和悲剧,而其中最伟大的一部,就是世界文化史。”
在我们的时代,劳动人民的地位有了根本的改变,文学艺术和人民的关系也有了根本的改变。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文学艺术的事业,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的创作对于文学事业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年代都无比地加强了。刘少奇同志说:“我国解放了的,团结起来和组织起来的六亿五千万人民,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创造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在文学事业方面也是如此,事实证明,广大群众创作的积极性和潜力,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重要因素。两年来,人民群众的创作,充分地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反映了劳动人民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的雄心壮志,反映了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雄伟气魄。群众文艺创作在文学为政治服务方面,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方面,都树立了不少好的榜样。在形式方面,群众的创作也有许多的创造革新,群众的创作,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同时,对于民族形式,对于群众化的风格的形成和创造,也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
大力开展群众业余文学创作运动,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这是一条通向共产主义文学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一书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完全改变了由于阶级对立和分工的结果“艺术天才只是集中地表现在个别人身上,而广大群众的艺术天才却无从发挥”的情况。又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单纯的画家,而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从事的活动之一的人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第134页)大跃进以来的群众的文学创作,与劳动、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就是共产主义文学的萌芽。在目前虽然还只是萌芽因素,但是它代表了我们文学事业的很大希望和伟大未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社会主义制度下共产主义文学萌芽的因素,并促使它迅速成长、壮大,也就是我们的任务。


第7版()
专栏:

把群众业余创作巩固起来,坚持下去
四川省古蔺县文学艺术联合会
古蔺山区的业余文化艺术活动,是毛主席文艺思想的阳光普照下的新芽,是工农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股东风吹开的花朵。广大人民为了抒发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激心情,表达自己的革命雄心,鼓舞自己的干劲和满足自己文化生活的需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掀起了群众性的业余文艺创作高潮。特别是这一年多来,在县委的积极领导下,发动群众歌颂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使业余文艺创作紧密地为当前的政治、生产中心工作服务,在创作质量和活动内容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参加业余创作和文艺爱好者,全县已达五万多人,工厂和农村的俱乐部都有创作组,特别是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了一百多名工农业余创作积极分子,组成了一支有力的文艺创作队伍。两年来,县一级编辑出版了群众创作的刊物、选集等十五种,共一百三十余集,达五万余册。创作的形式,也丰富多彩。不仅有民歌,而且有长篇山歌、叙事诗,不仅有歌、舞、剧,还有小说、散文和革命斗争回忆录,以及清音、川剧和说唱作品。像我们这样一个地处边陲,又穷又白的落后山区,解放前不说工农群众的创作不能登“大雅之堂”,就连“古蔺”的名字也从未能在报刊上出现过。但1958年大跃进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古蔺群众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即达二十余件;在省级报刊上发表的达一百七十多件;地专一级报刊上发表了一百一十多件。陈天江创作的民歌“毛主席像红太阳”,被选入“红旗歌谣”作为第一首。在广大的农村里,出现了“哪里有群众,那里就有歌声”的盛况。他们深深地感到,不编不唱就难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就像水口公社的社员唱的:“长江水儿流不干,内心话儿说不完,声声歌颂共产党,不唱山歌心不安”。正由于搞了文艺创作活动,丰富了文娱生活,社员们生产更加有劲,精神更加愉快。
古蔺县群众业余创作的成绩,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胜利,是总路线光辉照耀的结果。它的发展过程,也是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过程。比如说,我们就遇见过这种论调:“文艺创作影响生产”。
“士农工商,各居一业,劳动者只能劳动,创作是知识分子搞的事”。这些同志对群众创作不是热情鼓励,积极支持,而是冷眼旁观,多方挑剔;不是耐心辅导,努力提高,而是评头品足,大泼冷水。但是,由于县委加强了对文艺创作的领导,坚决执行了党的文艺方针,大搞群众运动,认真贯彻了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以及坚持了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古蔺县的群众创作就在短时期内,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我们在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坚持政治挂帅,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县委在领导生产大跃进的同时,不但加强了对整个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而且对群众业余创作也作了适当的安排,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不少党委负责同志,除了认真地学习和贯彻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和方针政策以外,还大力发动群众创作,自己也常常作诗,以文艺形式进行战斗动员,这对整个创作活动,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我们深切地感觉到,大跃进的声势,必须要有一定的形式来反映,而按照党的文艺方针组织群众参与文艺活动或进行创作,则恰好使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化宣传活动拧成了一股绳。这是最丰富多彩的,也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两年来,我县的群众创作,由于紧密地结合了当前的中心工作和群众的思想实际,写当时的事迹,歌就地的英雄,颂伟大的党和毛主席,唱人们创造的奇迹,因而也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政治和生产运动的开展。
在领导工作上,既要反对放任自流,也要防止简单化。党不止一次地指示我们:对群众文艺创作必须积极领导,大力支持,热情帮助,巩固组织,整顿队伍。由于执行了这一正确的指示,一年来,群众创作的质量提高了,既更符合群众的要求,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当前的现实斗争。
二、依靠工农骨干,大搞群众运动。两年来,古蔺县的文艺战线上新人辈出。我们全县刊登在省级以上报刊的二百多件作品中,95%以上是工农同志作的。我们深切地感觉到,工农作者是有才华的,他们爱憎分明,生活丰富,一旦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就能写出比较出色的作品来。文艺创作对他们说来,不只能搞,而且能搞得好。因此,我们对发动工农业余创作积极分子,大搞群众创作,充满了信心。群众文艺创作运动涌现了大批工农作者,就为无产阶级的文艺队伍培养了雄厚的后备力量,输送了新的血液。
三、坚持业余自愿和小型多样的原则,大力普及,积极提高。毛主席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中说:“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又说:“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两年来的工作证明:坚持了业余自愿和小型多样的原则,不盲目贪大贪多,是保证群众创作的数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群众创作巩固和提高的重要因素。
我们感到没有大量的普及,革命的文艺就不可能成为全民性的劳动人民的文艺,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高,也只有在提高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更高一级的普及。我们采取了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解放思想,大写大画,从量中求质,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但是经过一年多群众文艺的自我教育运动以后,群众的要求提高了,群众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活动不可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这就有待于提高。这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这种提高,是毛主席所说的“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
在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我们古蔺山城的群众业余创作,已经开花结果。但是,我们的工作还远远落后于大跃进的形势,远远落后于人民群众的需要。为了鼓舞群众的劳动生产热情,高速度的建设社会主义,尽快地改变山区的穷白面貌,今后群众创作必须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进一步贯彻“为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在大力普及的基础上积极提高,放手发动群众,使群众的业余创作运动经常化,积极培养骨干队伍,提高书刊出版质量。可以预料,1960年不只在经济建设上将是一个连续跃进之年,在文艺战线上也同样会获得更大的丰收。


第7版()
专栏:读者中来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
——谈“红旗歌谣”插图
 祁连休
当我们欣赏一部优秀的小说,或阅读一本成功的民歌和诗集时,往往会很自然地提出这么个要求:要是再配上动人的插图,那就太好了!的确,一幅精美的插图能借着美术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帮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原作的内容,更深刻地领会原作的精神,并且从中得到丰富的艺术享受。红旗杂志社出版的“红旗歌谣”里的许多插图,正好满足了广大读者的这个要求,真是值得欢迎的事情。
“红旗歌谣”共编选了十一位画家所作的二十四幅插图,如古元的“小蓬船”、“唱得幸福落满坡”,张光宇的“荷花叶”,米谷的“好不过人民当了家”、“江上渔船穿梭忙”,力群的“一只篮”和黄胄的“雪夜出诊”以及赵瑞椿的“山南山北一家人”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然而都又具有共同的特色。那就是不拘守原作字句,平板机械地图解原作,也不是没有真正体会原作,但凭主观想像去作有损原意的描写,而是在形象地再现原作所表现的生活时,忠实于原作的精神,同时又是作了富有创造性的发挥。
例如古元的“唱得幸福落满坡”,就是一幅既吻合诗歌原作内容,又具有独特艺术创造的好插图。画家不具体地、详尽地描绘诗中谈到的青松、流水、稻田和梨树等等自然景色,而是着重在表现社员们集体的劳动和幸福的生活。插图的前景是一大片鲜艳夺目的桃花,中景是一群青年男女社员,扛着工具,高唱着山歌下田去劳动,远景又是一片桃花,还有几只飞鸟。这种构图上的匠心安排,鲜明地表达出了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愉快幸福的心情。又如赵瑞椿的“山南山北一家人”也是一幅构图新颖、形象优美、色彩鲜艳、诗意浓郁并富于民间木刻风味的插图。原作是一首有名的僮族情歌,它歌唱高级社成立后一对情人之间进一步加深的爱情,表达了僮族人民对高级社无比的热爱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愉快心情。插图描写的是社里集体劳动时一对青年在地里相遇的情景,从他们相遇时深情的顾盼中,人们不难领会到他们在集体劳动中的幸福,也不难看出他们将要怎样地在劳动中发挥冲天干劲,夺取更大的丰收。原作的意境因为配上了这样的插图而变得越发优美动人了。由于精心的剪裁,一对情人在画面上既没有脱离集体劳动的环境,又表现得突出而不单调。两个青年(特别是那个正面刻划的妇女)造型健美,表情丰富,一点也没有平淡空虚的感觉。明快的色调渲染了画面热烈的劳动气氛,右角用两只喜鹊活跃画面,更增强了插图的乡土风味。所有这一切,都出色地显现了原作的内容,使插图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艺术使命。
我国的插图艺术,有着极丰富的遗产,需要很好地研究和学习。但是我国新文艺作品的插图创作,还是比较年轻的。近几年来,美术家们遵循着党的文艺方针,深入生活,刻苦钻研,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国各地的出版物中,都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插图作品。但是,随着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版,广大读者要求美术家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插图的愿望也愈来愈迫切了。虽然目前美术家们已经创作了许多精美的插图,但与广大读者的日益增强的要求相比,无论作品的质和量都显得非常不够。希望出版社和美术家们更密切地联系,有计划地组织美术家们进行创作。同时,也希望各报刊多介绍和研究插图创作的问题,以提高插图创作的质量。
(附图片)
唱得幸福落满坡(套色木刻) 古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