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古巴见闻
李炳泉
离开古巴快两个月了。每从报纸上看到古巴的新闻时,古巴人民战斗生活的景象就又重现眼前。今年1月,我在古巴住了一个星期。虽然来去匆匆,但看到了古巴人民庄严的工作,看到古巴社会改革的进展,感受到古巴人民高涨的革命热情。
古巴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和进展,已经成为拉丁美洲人民斗争的旗帜。我们在古巴形象地看到,拉丁美洲巨人站起来了。世世代代在枪口监视下生活的农民,现在拿起枪来保卫甘蔗田。这是多么大的变化!1959年,古巴开始土改,开始收回了外国资本控制的土地,废除了吸血的大庄园制。美帝国主义诅咒土改,断言古巴的糖一定要减产,但是古巴人民却用国民收入巨大增长的事实,回答了帝国主义者。1960年,土改进展了一大步,五百多个合作社已经组织起来,生产在增长。美国又用减少买糖、压低糖价的办法,企图扼杀古巴的经济。但是古巴不是孤立的,全世界人民在支援古巴。苏联购买古巴的糖,就稳定了糖价,促进了生产。今年甘蔗收割季节里,美帝国主义索性撕开假面具,黑夜派飞机轰炸甘蔗田,接连三十多次轰炸,烧毁两亿多公斤甘蔗。但是帝国主义者得到的答复是:愤怒的古巴人民全民组织民兵,武装起来,坚决反抗侵略。反干涉的熊熊大火,烧遍了古巴全岛,帝国主义的魔爪受到了挫伤。
美帝国主义伸出层层密密的吸血盘,紧贴在拉丁美洲人民身上。美国满以为控制了古巴的糖,或是智利的铜,或是玻利维亚的锡和哥伦比亚的咖啡,就可以扼住拉丁美洲的喉咙,随心摆布人民的命运。但在古巴,我们却看到了火山爆发后的景象。受尽帝国主义压榨的人民,是怎样英勇地坚持战斗,根除帝国主义的势力,决不容许过去的日子再回来。大庄园制的命运也不例外,大庄园制造成的一方面大片土地荒废,一方面大量农民破产流浪的状况,严重阻碍和破坏了生产力。在古巴,蔗农和烟农过去一年只有三、四个月有工作,其余的日子就是无衣无食的“死季”。现在我们也看到了人民一往直前地进行土地改革,好像奔涛澎湃,一泻千里,谁也拦不住人民去收获土改的果实。美帝国主义曾在古巴豢养了一个屠户巴蒂斯塔,血腥镇压人民,但结局是最广泛的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独裁者,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取得了胜利。这胜利震撼了整个拉丁美洲。古巴人民的每一改革,就像春风烈火,迅速传遍拉丁美洲。美帝国主义妄想把古巴从拉丁美洲国家孤立起来,但它决没有办法切断古巴人民和拉丁美洲人民血肉相关的联系。
使人最难忘的是古巴勤劳的人民,在进行着紧张的工作,迅速改变生活的面貌。在哈瓦那市中心,新建的土改委员会的大楼彻夜灯火通明。川流不息地接洽工作的人,在传达处等候接见。在这里可以听得到古巴心脏的跳动。就在这座大楼里,我们听到关于土改的成果的介绍,关于发展多种经济的前景的介绍,关于开展造林运动的宏大计划,关于开展乡村教育、扫除文盲的同样宏大的计划等等。在教育方面,正在把过去巴蒂斯塔的兵营改为学校。关于经济,正在发展民族工业,改变单一经济状况,首先是发展稻米的生产,前景是三、五年内作到自给。关于造林有很大的计划,譬如在西部的皮那尔德里奥省,过去有松树和河,但在苦难的年代里,农民伐树烧炭,树伐光了,河也干了。现在要重新恢复林带和河流,人民开群众大会,搜集种子,支持造林运动。也在这个省里,人民在填平沼泽,兴修水利,大队的起义军战士参加了建设。
我们访问了皮那尔德里奥省的合作社,看到了肥得出油的土地,也看到了土改的成果——农民有了工作、土地、房屋和人民商店。现在农民全年都有工作,第一次吃上了饱饭。我们看见在旧日的茅屋旁边,已经兴建了新村。涂着绚丽的热带色泽的房舍,焕发着光采。我们也看到生意兴隆的人民商店。过去,农民的工资是用购物票支付,只能在庄园主开的商店里换东西,再受一次剥削。现在农民已经摆脱了这种奴隶的生活,我们看到了正在领取工资的欢乐的人群。这天晚上,我们遇见出勤的农民巡逻队,他们武装起来,警惕地保卫田园,保卫土改得来的果实。
在古巴的访问,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在六十年代里,拉丁美洲的战斗的火焰将点燃得更旺,烧得更高。


第8版()
专栏:

鞋上“文章”
余锡朋
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不显眼的事情,猛看来是小事情,实际上却是件“非同小可”的大事。譬如拿穿鞋来说,这上面就的确大有“文章”可做。
在全国性的规模浩大的技术革新运动的高潮里,各式各样的制鞋机、纳底机也出现了。北京第二童鞋厂制成的简易纳底机,一台机器能代替七十三个人的手工劳动。这些革新如果普遍的推广,全国每年在做鞋一项上该节约出多少劳力。
创造和推广各式的简易制鞋机、纳底机,用机器制鞋来代替手工做鞋,这是各地值得好好做一做的一篇“文章”;与此同时,在人民公社内提倡大办鞋厂,把做鞋从分散、琐碎的家务劳动,变为集体的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以彻底解放妇女劳力,这也是各地值得好好做一做的另一篇“文章”。
安徽省怀宁县皖河人民公社的同发大队,过去全大队平均每个妇女每年要花三十个劳动日来做鞋,少数家庭鞋脚多,甚至要花两个月的时间专门做鞋。全大队计算,一年就要窝掉一万一千多个劳动日。1959年春,大队党支部根据生产需要和社员的意见,决定办起鞋厂,抽调十三个会做鞋的妇女,按专长分工,并派女共产党员周蓉兰当厂长加强领导,一年中就生产各式布鞋一千七百多双,加上社员购买的胶鞋、球鞋,全大队基本上达到了“家里不做鞋,人人穿上鞋”。成立鞋厂后,全大队妇女一年当中比未办鞋厂前多做了一万七千多个劳动日。女社员陈大荣一人就做了七十多个劳动日,增加了一百多元的收入。女社员杨连娣说:“过去一家八口人,靠我一人做鞋,一年到头都抽不出时间出去生产,有时鞋做得不如丈夫意,还要受顿窝囊气。现在有了鞋厂,要什么样的就捡什么样的,再也没有什么话好讲了。”
大约自从人类穿鞋以来,就有了做鞋这项劳动。只有到了今天,在人民公社以后,才有可能在这项简单的、但是占用了大量人手的事情上,做起文章来。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大变化。制鞋机、纳底机的出现,就使得做鞋的效率提得更高。这样,就能使成千上万双原来要纳鞋底、糊鞋帮的手,可以腾出来干别的活,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更多的价值。一个人增加了七十多个劳动日,一个大队就增加了一万七千多劳动日,这难道还是小事么?
所以,这鞋上的“文章”,似小非小。小事往往浪费大批的人力,因小失大,多么不值得。在做鞋这样的小事上,注意一下,安排一下,找一找窍门,想一些办法,结果就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就会发掘出蕴藏着的多么巨大的劳动潜力啊!现在条件是具备的,公社建立制鞋厂,实行制鞋、纳底机械化。“家家不做鞋,人人有鞋穿”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第8版()
专栏:

古巴的歌
〔古巴〕尼古拉斯·纪廉
哦,细长的甘蔗秆呀,
你那样胆怯,在发出沙沙的喧响,
为了不让你再做奴隶,
我就紧紧地靠在你的身旁。
你的旗子迎着清风飘荡,
它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红光,
两个雇农把割甘蔗的大镰刀,
交叉地摆在近旁的地面上。
这两个雇农,还有你,
都站在旗子旁边紧守着哨岗。
哦,细长的甘蔗秆呀,
你成了我的梦想中的桅樯。
(葆荃 译)
〔译者附记〕:最近美帝国主义者曾轰炸过古巴的甘蔗田,想借此来威吓古巴人民,但这只有更加激起古巴人民的愤怒。古巴人民现在紧密地组织起来,守卫着自己的甘蔗田;并且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了保卫祖国和革命的胜利果实而斗争。古巴著名诗人尼古拉斯·纪廉的这首短诗,就正写出了这种情形。


第8版()
专栏:

回忆墨西哥之行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 吴英恺
1957年秋季,我曾因为参加国际外科学会第七届会议到过墨西哥。在这个以人口计算占拉丁美洲第二位的国家里,进行了为期二周的访问,受到墨西哥医学界同道和许多墨西哥朋友的热情接待。参观了他们的大学、医学院、综合性医院和许多专科医院。参观过他们千余年的金字碉堡,也访问了许多墨西哥家庭,既交流医学经验,也增进了中墨两国人民的友谊,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是很多的。
墨中友好协会为我们中国代表团举行了欢迎宴会,出席的有大学教授、文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医师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约有半数曾经访问过我国。我们亲切地交谈着互相访问的观感,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关系。作家们谈着他们访问我国以后写出的新作品,更有不少朋友大谈何时再来我国访问的愿望。我们边吃边谈直到深夜。在这些人们中间,有些是曾经在他们访问我国时就会见过的老朋友,也有几位是在那次新交的朋友,在以后他们又来我国访问。当后来我在北京又接待他们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友情就更深厚了。中墨两国虽然相隔万里,但中墨两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结成的中墨人民的伟大友谊是任何人为的障碍所不能阻挡的。
墨西哥有许多特色,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市中心许多广场上的纪念塑像,其数目之多是很突出的,其塑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是很高的。这些塑像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纪念他们抵抗邻国侵略的事迹的,或是保卫民族利益的英雄的人像,都给人以一种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意志,热爱祖国的国家。除了塑像以外,还有别具风格的大幅壁画。有时一幢几层大楼的楼面满涂着油画,室内也有许多大型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大多是表现人们向自然作斗争或是揭露社会现象的。不但色彩鲜明,艺术性强,许多壁画也充分反映着人民反对压迫剥削的斗争意志。
墨西哥医学技术有较高的水平,在那次国际外科学会上,他们在心脏血管外科和肿瘤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学术报告。布置了技术展览和放映了各种外科手术的电影。墨西哥市的许多医院的规模和设备都是很好的。但是,在医药事业上,美国的垄断也很厉害。美国几个大药厂都在那里有厂子,利用当地的原料和低廉劳动力生产,垄断控制着墨西哥的医药供应,这同十多年前旧中国的情形是相似的。在我们访问期间,墨西哥的医学界给予我们以很大的帮助,其中有人放下了工作照顾我们,亲自驾车陪同我们参观访问。好几位同行,不但邀请我们到他们医院去参观,还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去吃饭喝茶,并且全家接待,拍照签名,互送礼品,十分热情,充分表达了对我国人民的友谊和拉丁美洲人民好客的传统。
1958年冬季,我们又在北京接待了以墨西哥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卡维斯教授为首的墨西哥医学代表团。1959年当我国建国十周年之际,我们又接待了墨西哥知名的天文学家阿罗教授及肿瘤学家蒙旦诺教授。我们相信中墨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必将日益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学术交流必将不断发展。


第8版()
专栏:在我这岗位上

守住首都的天气门户
张彩娟 黄文儿
雪山气象服务站在北京西北方,昌平县南口镇雪山山顶上,这里的南、西、北三面山岭重叠,成为首都和塞外的天然屏障;东南面和北京城区相接是平原,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得见北京工厂的大烟囱。雪山脚下稀稀落落地住着五、六户人家。西边离这里七、八里远的地方是南口,东边八、九里路远的地方是昌平,在这山顶上就住着我们两个女同志,显得格外清静。
雪山的气候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冬暖夏凉,但是冬季当寒潮过后刮西北风时,风力总要比平原地区大两级左右,而且大风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八、九级的大风在山上是常有的,有时还出现十二级大风。春天的大风更是出了名。这里是从西北到北京的天气要道;夏天,北京的暴风骤雨,经常是从西北方侵入;冬天,塞外寒流严霜也都要经过南口一带的高山峻岭侵入北京地区;因此,雪山就成了首都西北方的天气门户。在保证首都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农业生产的大丰收方面,我们气象观测员负有艰巨而又光荣的责任。
我们的工作是紧张而又愉快的。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来,收听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发来的天气预报,作为我们发布补充天气预报的参考。从早上七点钟开始一直到深夜一点钟,每隔一定时间(有隔半小时的,三小时的,六小时的)就要到室外去观测一次。到时候不管外面是狂风暴雨,还是大雪严寒,马上就得出去,半分钟也不能差,天气越是恶劣,越是要往外跑,甚至要出去好几次,仔细观测坏天气的整个演变过程,找出它的规律。
当我们两人刚从学校出来到这里时,夜里一个人出去观测,仅有的几户住家也早已入睡了,四周静悄悄的,一想到在外面只有自己一个人,要是来了狼怎么办呢?于是心就突突地跳得厉害。特别是当一个人因事外出几天,山顶上只剩下一个人时,更害怕;但是不能因此耽误了观测呀!一股工作责任心给我们壮大了胆。又想到前线的战士在战争的年代里,长年累月生活在战火中,可是他们没有一个跑回来的,都勇敢地生活着,战斗着;而我们在这样好的环境里,还怕狼怕虎,真叫人害臊。就这样,我们不再害怕什么了。
天气预报工作服务的面是很广的,小的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大的关系到各项生产建设,要是预报搞错了,将会引起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在工作中总是格外注意,尽量把天气预报做得更准确。我们只要听到某单位因为天气预报准确而使国家财产没有受损失的消息,我们的心里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真比什么都美。但是当预报报错了的时候,心情就十分沉重了,有时真是连饭都吃不下去。
我们两人不但是气象观测员、预报员,而且也是炊事员、管理员、采购员,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是自己动手做,如挑水上山,下山到南口镇或昌平镇去买油、盐、柴、米等,刮大风下大雪也不例外。尽管生活是艰苦的,工作是繁重的,但是我们两人都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生活得很愉快。平时虽然看不上电影,也没有假日,但是我们的文娱生活内容很丰富:这里有胡琴、口琴、笛子、乒乓球、羽毛球、棋类。此外,我们两个人都有一副好嗓子,工作完了,就拉开嗓门,尽情地歌唱,于是静寂的雪山却显得生气勃勃了。


第8版()
专栏:

四部新的新闻纪录片
绣花女工大闹技术革命
绣花这种千百年来用手工操作的工作,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很难和机械化、自动化联系起来。但是,大闹技术革命,敢想敢干的上海绣品二厂的女工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扭转了人们多少年来的老看法。
新闻简报十三号里“绣花女工闹革命”这个主题,就突出地介绍了她们创造性的劳动。上海绣品二厂虽然多年来就用缝纫机绣花,可是工人们不得不用脚去踏,据计算,绣一只枕套,就要踏两万多下。这样既没有摆脱体力劳动,也不能更好地完成生产计划。为了更广泛地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工厂的党支部指示大家一定要闹技术革命,减轻体力劳动,提高产量。开始女工们思想还没有解放,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在党支部不断地启发诱导下,女工们终于冲破了旧思想的束缚,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把全厂半数以上的缝纫机实现了电动化。同时还创造了“自动卷边机”,“双龙头”和“三龙头”绣花机。用这种机器绣花,马达一开,不消几分钟,三朵鲜艳的花朵就可以同时绣出来,原来需要三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就代替了。
事实证明,妇女们只要解放思想,努力钻研,实干加巧干,她们的智慧和才能就能创造出伟大的成绩来。
氧气帐
过去,心腔开刀后,或一切需要氧气的患者,须用皮管插入鼻腔或口腔中输送氧气,使患者感到痛苦。现在,上海医疗器械厂的工人们,在技术革新运动中,试制了我国第一台氧气帐。需要输氧气的患者只要睡进氧气帐里就可以了,氧气帐就像普通的蚊帐一样,睡在里面非常舒适。
氧气帐由操纵台和塑料帐两部分组成。操纵台上的精密机器,可以控制气量,并向帐内输送空气、冷风和热风。“新闻简报”第十二号“氧气帐”这个主题报道了对患者的喜讯。
土机器全面开花
新闻简报第十四号“土机器全面开花”,介绍了贵州省毕节县鸭池公社生产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情况。大跃进以来,他们共改制和创造农具两万六千多件,1959年节约四十五万个劳动日,真是人人动手创奇迹,公社遍开革新花。他们的机械都是用木头做的。像牛拉龙骨车,能把山脚下的水抽到十多丈高的山坡地上,全社二十七部龙骨车,在去年的抗旱斗争中,浇灌了三万多亩受旱土地。
像有水用水带、无水用畜拉的碾带磨,一匹马就可以带动四台榨油机。其他送粪、送肥等工作都改革了工具,还创造了浇地的洒水器。
送“宝”上门
上海市在波澜壮阔的技术革新运动中,出现了一支异常活跃的队伍——机械电力工业先进经验推广代表队,他们由著名的先进生产者组成。
新闻简报第十四号“送‘宝’上门”这个主题,反映了他们的活动情况。代表队在宝山县第二农业机械厂,向来自其他县的工人及人民公社的社员献技献宝。
全国先进生产者、著名的钻头王李福祥表演强力和高速钻孔。全国先进生产者、车工朱大仙,用经过改进的刀具,表演强力切削和高速切削,提高工效二倍到三倍。
先进生产者们还结合技术表演,传授车刀及钻头的加工原理和帮助公社解决公社和工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受到社员的热烈欢迎。送“宝”上门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也加强了工农联盟。


第8版()
专栏:

编后小语
由于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鼓舞,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各个生产战线和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着忘我的劳动。为了具体地、生动地反映我们建设事业各个方面的蓬蓬勃勃的发展情况,我们在这里开辟了“在我这岗位上”一栏,准备发表在各个生产和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们所写的文章。希望在各个生产和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们把自己的丰富多彩的工作经历和体验写成文章,寄给我们。稿上请写明“在我这岗位上”字样。


第8版()
专栏:

送粪
宋源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