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发展工农业作教育 培养工农技术人材
1958年和1959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国各方面的事业全面大跃进,职工教育工作也出现了持续跃进的局面。1958年底,全国工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财政贸易等系统的职工,参加业余学习的约为一千多万人,到1959年底已经发展到一千七百万人,1959年比1958年增加了50%以上。许多工矿企业初步建立了业余教育的体系,创造了很多经验。如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北京电子管厂培养高级技术人材,上海各纺织厂坚持常年学习,太原市各级各类业余学校遍地开花,吉林化学公司教育成系、研究成网,武汉钢铁公司培养徒工,四川江陵机器厂厂部办学和车间办学并举,以及哈尔滨煤炭一商店、湖南湘江机器厂、山东临清船队等单位的业余教育的经验,都是一些比较好的典型。今天本报介绍的广西、抚顺矿煤、兰州化工厂、昆明,只是其中的几个。
促进无产阶级技术大军的成长
各地职工业余教育迅速发展
广西 大办职工业余教育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
本报讯 广西大办职工业余教育开花结果。全自治区工业交通系统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有59%是通过职工业余教育培养出来的。
广西各级党委重视培养技术人材和加强对职工业余教育的领导,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除从全日制和半日制的学校培养技术人员外,同时大办职工业余学校。据最近的不完全统计,工交、农林、财贸三方面的企业已建立了各级各类职工业余学校一千多所,职工入学人数达三十五万多人。
广大职工经过系统的业余教育,政治思想、技术水平、文化面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初期占职工人数70%到80%的文盲和半文盲,到去年底降低到只占15%左右;随着工人文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中培养出了三千八百多名技术人材。南宁和百色专区的交通运输局,开办了培训驾驶员的技术学校,采取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法,从1958年到今年1月份共培训出六百八十六名驾驶员,除配齐局里所需要的驾驶员,得以全面实行双班日夜运输外,还抽出一部分配到县、公社、机关和厂矿担负山区长途运输的任务。
许多工人经过学习提高了文化和技术水平,在生产中更充分地发挥了模范、带头、骨干作用。
各级党委实行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并根据“结合生产,统一安排,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原则,加强对职工业余教育的领导,在解决师资问题上,各地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办法,培养出大批业余师资,保证了业余教育顺利的开展。 (龚成华)
抚顺煤矿
矿工脱盲后大搞业余文化学习
本报讯 抚顺煤矿的矿工基本上摆脱文盲状态后,正进一步快马加鞭大搞业余文化学习。
原来文盲高达85%以上的抚顺煤矿,现在已经基本扫除了矿工文盲。到1月中旬为止,青壮年矿工中,96%的人认得一千五百个字,并能读、能写、能用,其余的人也基本学完了扫盲课程。同时并有99.1%的脱盲职工进入了业余初级小学。煤矿已办起一百九十多所各级各类学校,其中大学有十三所,使广大职工能够迅速地攀登科学文化高峰。
抚顺煤矿扫除文盲工作中,根据矿山的生产特点,以上课为主,同时灵活运用各种办法,广泛组织工人参加业余学习。为了照顾夜班工人休息,就在上班前上课。为了解决流动性大的工人和井下作业工人的学习问题,他们在矿山各角落遍设补课站,使有些因为倒班和需要提前下井不能上课的工人,下班后能够及时补课;对少数流动生产的工人,组织包教保学;对住家离矿远的少数工人和分散流动生产工人组织自学小组。还采用小黑板下矿坑、矿井的办法,送文化上门。通过这些办法,使井上、井下倒班工人和分散作业工人随时都能学习。
为了使矿工学得快、记得牢、学得起劲,教师除了根据煤矿特点自编扫盲教材外,并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他们还根据矿工的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大力推行“偏旁识字法”,使矿工学了一个字能够“举一返三”。此外,许多矿区、工厂普遍采用“万物说话”的扫盲方法,在各种物件上写上它的名称,让矿工走到哪里学到那里,见到什么就学什么。这个煤矿大力推行这套经验后,大大加快了扫盲速度。去年一年扫除文盲总数,等于过去八年的总和。
兰州化工厂
建立“一条龙”教育体系
本报讯 兰州化工厂大办职工学校,建立了从扫盲、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教育体系,迅速提高了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成为兰州市厂矿办学的标兵。
兰州化工厂业余教育,是由四十六所红专学校、一所中等专业学校、一所夜大学、一所半工半读的化工学院组成的。共有扫盲班八个、高小班一百零五个、初中班八十六个、高中班十六个、大学班十个。
兰州化工厂1956年开始办学时没搞“一条龙”,只有扫盲、高小、初中和夜大学,没有高中班。结果,初中毕业的职工不能继续学习,而夜大学的学生来源也成问题,外厂转来的职工插班也有困难。
1958年工厂党委决定要使职工的业余教育小中大配成套,首尾相连成“龙”,于是在厂里增设了高中班十六个、化工学院一所(大学四个班)。这样,使每一个工人不脱离生产,就可以从扫盲开始不间断地一气读到大学毕业。既给老职工创造学习条件,也给外厂转进来的职工中途插班以方便。1959年10月以前进厂的工人以及炊事员、保育员中的文盲已经全部脱盲;占全厂职工总数31%的初小文化程度以下的工人,已达到高小水平;占职工总数30%的高小工人已经提高到初中程度。全厂初中程度的职工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高中程度的原来仅占全厂职工总数的8.5%,现已达到14.7%。有二百六十七名职工在化工学院和夜大学学习。
兰州化工厂在办“一条龙”教育过程中,领导上主要采取三抓(抓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抓教学质量,抓教员与学员的思想工作),统一安排学习时间。制订了各种比较完整的学习制度,经常进行评比检查。同时,使学习紧密结合生产,使文化革命与技术革命相辅相成。去年一年中,职工提出了一万多件合理化建议,出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与技术革新。 (孙晶)
昆明厂矿办职工业余教育中大搞协作
本报讯 昆明各厂矿企业在大办职工业余教育中采用大厂帮小厂,先进帮落后,分片活动,大搞协作的办法,促进了职工业余教育的迅速发展。
大办职工业余教育以来,昆明市许多大型工厂由于党委贯彻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作到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建立了业余教育的组织机构,配备了教师,妥善地安排了学习时间。因此,这些厂的职工业余教育工作很有成绩,入学职工一般都占职工总人数的90%左右,出勤率也很高。通过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生产。但是不少小厂的职工业余教育工作却不能很好开展起来,有的甚至因缺乏师资长期不能开课。
为了使每个工厂都能把职工业余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作到既出产品又出人材,昆明市许多大厂都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大搞协作,按地区分成十五个片,分片活动,积极帮助小厂解决业余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具体困难。他们大搞协作的方法主要是:一、大厂举办兼职教师业余训练班,在培训本厂教师的同时,接受片内各小厂的兼职教师参加学习,以便解决小厂教师不足的困难。二、大厂抽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小厂作示范讲课,或是和小厂教师一起研究备课,这也提高了小厂教师的教学水平。三、大厂赠送教材给小厂或是帮助小厂编写教材,使小厂人力不足和缺乏教材的问题得到解决。四、片内各厂每月在一起集会二次,由大厂负责召开,会上互相汇报学习情况,交流教学经验,小厂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凡是大厂能办到的都及时地帮助解决。 (沈清泉)(附图片)
上海国棉二厂女工裔式娟几年来一直坚持业余学习,已经由半文盲提高到大学一年级水平。课后,她在请教师解决疑难问题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第4版()
专栏:

促进技术革新推动农业生产
公社大办业余教育
河北昌黎
用大搞群众运动方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材
本报讯 河北省昌黎县采取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广泛开展技术教育,培养技术人材。
昌黎县开展技术教育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一种是举办红专学校和业余技术学校。现在全县共有红专学校六十六所、技术业余学校
二百六十三所。第二种是按照季节的需要,举办短期训练班与组织技术传授活动。第三种是老手教新手,老厂帮新厂。全县广泛开展了师傅带徒弟的活动。第四种是“请进来”、“派出去”。一年来,全县共派出五千多人次到外省外县去“取经”,从外地学习了机械修配、拖拉机驾驶、平整土地、土化肥制造、水土保持等很多新技术。各公社之间也开展了技术上的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共同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离城较近的果乡、木井等公社聘请了昌黎农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到本社、本队讲课,效果很好。
通过上述措施,去年昌黎县共培养出农民研究员三千四百九十一人,各种技术手六万八千五百人。由于技术力量的空前壮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县在农具修配方面已经基本上做到了小修不出队、中修不出社、大修不出县。在畜牧方面,全县已经基本上控制了过去流行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马脑炎、炭疽、羊内寄生虫、鸡霍乱等十几种畜禽传染病。有些技术人员经过学习,有了较大的发明创造。去年以来,全县共有五万多项新技术创造发明。
河南叶县
廉村公社坚持业余教育提高了文化推动了生产
本报讯 河南省叶县廉村人民公社的业余教育,四季常青,蓬勃发展。全社80%的青壮年和基层干部能阅读一般书籍和报刊,能写五百字到三千字的短文。他们通过大读、大写、大练,已经办起二百一十一班业余高小,三十八班业余初中。
廉村人民公社,充满着奋发的学习空气。据粗略统计,去年一年全社读了十八万多册课外读物,报刊比前年增订三分之二。现在在业余中学学习的庆庄生产大队队员、四个孩子的母亲王凌云,解放前是个文盲,一年来,读了一百二十五本书,能写三千字的文章,又学会了初中的几何和部分代数。去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全社写了十四万篇回忆对比的文章,进行自我教育,效果很大,公社已经选印了一部分,作为政治教材。
这个公社的群众和干部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和毅力是很感动人的。从1950年开始扫盲,他们就一直坚持学习,特别是公社化以后,生产集中和生活集体化,给集中学习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廉村人民公社党委经过长期摸索,找出了一套生产和学习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以生产队为学习班,生产组为学习组,教师和学生同劳动。在劳动力调配当中从来没有打乱过学习组织,因而他们的学习从来没有间断过。
由于长期坚持了业余文化学习,提高了社员的政治和文化水平,推动了生产,促进了技术革新。庆庄生产大队的业余中学班,是全公社的学习红旗班,同时也是公社生产的突击班和技术革新的旗手。他们在自己种的试验田中,进行了许多优良品种对比试验,使棉花、玉米、烟叶等作物产量比公社一般产量高几倍到几十倍,并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用来改良工具,初中班刘风兰利用力学原理,创造了提高工效二倍多的水车群。
内蒙古呼伦贝尔
西苏木公社牧民结合生产坚持业余学习
本报讯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锡尼河西苏木人民公社牧民们两年来结合牧业生产,坚持业余文化学习。全公社青壮年牧民三百四十多人,过去大部分是文盲,现在97%已摆脱了文盲状态;摘掉文盲帽子的人,有52%已进入业余高小学习。高小毕业的和基层干部六十多人已进入业余初中学习。
牧民们过去不识字不能写信、看报,甚至钞票上的数字也不知道,生活上感到处处不方便;而且也都认识到不识字跟不上国家形势的飞跃发展,于是在1958年大跃进中,牧民们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向文化进军的运动。两年来青壮年们结合放牧坚持了学习:早晚在蒙古包里学习,白天在牧场上一边放牧一边学习,形成了“哪里有牛羊群那里就有学习,草原上到处是学堂,处处有读书声”的学习高潮。这个学习高潮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党加强了对牧民文化革命的领导。公社党组织把全体社员都组织到业余文化学校学习,公社党委书记任校长;各生产队设分校,由队支部书记任分校校长。各分校组织学习班、高小班、扫盲巩固班。各生产队的敖特尔(游牧小组)都组织学习小组。公社党委还培训了三十多名民师。在党委的重视下,参加业余学习的牧民们热情很高,勤学苦练,进步很快,有的人现在已能看信、看报纸了。 (郭平永)(附图片)
周正作


第4版()
专栏:

我攻倒了文盲山
河南叶县廉村人民公社 王凌云
解放前,我一个大字不识。现在,有了四个孩子,却进了业余中学。想起这件事,我对党真有说不出的感激。
我今年三十八岁,贫农成份,解放前,衣不保暖,饭不糊口。不知受了多少熬煎和压迫。解放后,翻了身。可是,仍然目不识丁。土改后,我把分到的土地证当成废纸剪鞋样子了,吓的我几天不敢回家。从那时起,我决心学文化。
1950年冬天,我进了扫盲班。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居然实现了,我高兴得走路都哼着小曲。邻居风言风语地说:几十岁的人啦!一群孩子,还上学!就连婆婆也扳着脸说怪话。当时,我没有被别人的讥笑吓倒,我想: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给我作主,叫我上学,我还怕啥。就一个劲的去学习。
俺村赵支书,平时对我学习就很支持。一次,县里通知他去开扫盲会议,不幸,他的孩子死了,家里来人叫他回去。他说:孩子死了是我个人的事,可以不去。扫盲会议关系全村几百名社员文化翻身,我不能耽搁。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党这样关心社员的文化学习,我怎能不加油干呢?我给赵支书说:“攻不倒文盲山,我对不起党。”
经过不断的学习,我不光提高了文化水平,还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我常想:共产主义像天堂一样,可是没有文化怎能上呢?想到这里,更增加了我学文化的信心。十年来,我没有一天间断过学习。
每天都是起五更打黄昏,把全家吃的穿的弄的妥妥贴贴。免得家人对我有意见。孩子屙的尿布和脏衣服,总是天不亮拿到塘边去洗,怕影响生产和学习。几年来,我没有睡过整夜觉。记得在一个雪夜里,我正复习代数,灯火烧着了我的头巾,直到烧着头发时我才感觉到。每天晚上,我把较大的两个孩子哄睡了,抱着小的去夜校学习。有一次孩子病了,我也病了,还是抱着孩子去上课。十年来,我身边没有放下过文化袋。有空就读书。现在已经读完了初中的主要课程,并阅读课外书籍一百二十五册,能看“刘胡兰”、“赵一曼”等小说和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我的一家”等书。看了这些书籍以后,增长了我的写作能力和简单的语法知识。现在我已经能写快板、顺口溜和一般文章了。(附图片)
王凌云在演证几何题


第4版()
专栏:

骏马添翼
记重庆搪瓷厂副厂长苟文彬向文化科学进军十年
本报记者 李祥涛
在重庆搪瓷厂宿舍的正中,有一间不大的小房子,这里,不论寒风凛冽的冬日,不论炎热难当的夏天,每当更深夜静时总闪着明亮的灯光。夜班工人一见到它,总会连连地赞扬道“苟副厂长又在学习啦!”
副厂长苟文彬这样不懈不怠、刻苦顽强地坚持业余自学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小学未毕业连信也写不出的学徒;现在,他已进修到大学专业课程,自学了俄、德、法、波兰四国文字,能翻译和搪瓷工业配方有关的德文和俄文技术书籍。去年,他和老工人一道写出了一部“搪瓷瓷釉设计原理”,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今年以来,他又连续设计了一些新的搪瓷瓷釉配方,解决了我国搪瓷工业生产中一些关键问题,并被聘为全国硅酸盐化学学会理事。
苟文彬在1950年春天初到搪瓷厂时,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学徒,见了人话不多,干起活来,尽拣重活干。1953年他入了党,1955年就达到六级技工水平。他爱学技术,又爱学文化。口袋里经常揣着个本本,在空隙时间就学习,遇着疑难见人就问。有人半开玩笑半称赞地说:“小苟快成知识分子了。”他认真地回答说:“咱厂以后要机械化,没文化还行!”
1955年苟文彬当了工会主席和技术股副股长。有一次他领着外来的客人参观化验室,参观的人边看边向他提问题,他瞪着复杂的仪器,一句也答不出来。有人在背后挖苦他:“土包子”,他听了一声不吭,心里在想:咱工人当权坐天下,就是要领导科学!不会,要学会,谁也不是从娘肚里一落地就懂科学的!从此,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加倍努力学文化科学。正好这年夏天,厂里发生了裂瓷事故,不解决就要停产。苟文彬急得几天几夜没合眼,一会跑到车间,一会跑到办公室,始终没找到毛病。这时,工业局来了位工程师看了看说:“是膨胀系数悬殊太大”,并且参考苏联经验顺利地解决了事故。那天下午,苟文彬久久地站在车间,望着那调整了膨胀系数后生产出来的又好又亮的口杯,跑回宿舍即刻写了张大字报,贴在墙上:“苟文彬,苟文彬,要想工作好,就要学习好!”他就这样决心要在短期内闯进文化科学的大门。
苟文彬是全厂最忙的人,要管生产,要管生活,唯一的学习时间只有早晨和晚上。每天,他天不亮就起床,晚上,一下班就不顾疲劳,伏在桌上学起来。天天如此。这样,他每周至少可以学到二十五小时以上。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开始时什么元素符号、分子式、C角、B角、定理、定律……,常常记住这个,又忘了那个,有时越搞越糊涂,脑子里像乱麻一般。看了一遍又一遍,许多东西仍然记不住。七个多月过去了,收获很小。看看桌上的书想道:“大老粗学这玩意儿可真难呀!”
一个下午,他正想上街去玩,党总支委员、厂长朱元来看他,问他:“小苟,学得怎样了?”苟文彬红着脸回答说:“早就不学了。”朱厂长严肃地望着他,鼓励他,要他不怕困难,坚持下去,告诉他:“咱工人阶级要改天换地,没文化行么?你是党员,你是在为党学习呀!”党总支又找了一些同志帮助他学习。苟文彬在党的鼓励下,继续开始顽强地刻苦钻研。他深知学习道路是并不平坦的,每逢遇到一个难懂的章节,不轻易问人,总是三番五次地思考,不弄懂决不放手。
苟文彬出生在四川巴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里,从小死了父亲,十一岁时离开了没有读完的小学,忍饥受寒靠卖柴卖草度日,从小养成了顽强的刻苦精神,现在把这种精神用到工作和学习上来。
在党支部的领导和一些同志的帮助下,苟文彬改进了学习方法。他订出了学习计划,规定了学习时间,在学习中进行身体锻炼,渐渐地身体好起来,学习进步也更快了。他又在学习上找窍门,有一次在一本谈记忆问题的书上看到:“一件事物,在脑海里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印象也越深刻”,以后他在学习中把应该记的公式、定理、定律、元素符号,写成小纸条,贴在床上、桌上、椅子上、墙壁上甚至蚊帐上,早晨一睁眼,晚上一上床,就轮流读着,读完了再记一遍,又连起来回忆,学习效率果然大大提高。
他进修完初中、高中课程后,又订出了学外文的计划,有人知道了笑话他,但他并未退缩,决心更加坚定。一次到北京出差,偶然看到招收德文补习生的广告,心想:“德国搪瓷业发达,先学德文吧!”他便报名每晚去学。刚学会二十六个字母,就回厂了,但他坚持业余自学,从此,他身上又多了本德文字典。
外文比其它学科更难读难记,他采取了过去贴纸条的老法子,又制了不少硬纸片,写上单词,揣在口袋里。上厕所时,走路时都摸出来一个个记。一年多的苦练,终于能借着字典的帮助看有关搪瓷工业的德文书了。以后,他又学了俄文、法文和波兰文。
苟文彬一步步走进了文化科学的大门,当他把丰富的生产经验一旦和文化科学结合,用来解决生产问题,他的工作立刻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一次,厂里又发生了杯底裂痕事故。他走进车间,凭经验他知道这事故往往发生在口杯从炉里拿出在铁板上整型的时候,他想:铁板太冷,口杯太热,这不正合乎物理上“冷热巨变”的原理吗?便即刻用软石绵垫在冰冷的铁板上,很快把事故解决了。
1958年,厂里接受了生产工业搪瓷的新任务。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设备,而现有的土温炉又达不到生产耐酸度极高的工业搪瓷所必需的炉温,不少技术人员对此束手无策。苟文彬和几个老工人一起去找党总支书记,提出重新设计一个低溶点配方,党支持他们这个建议。在试验中,苟文彬发现:要设计这个配方,首先必须推翻技术理论书上一个重要定律:“搪瓷的耐酸度和瓷粉溶点成正比”。但是他想:好书是人在劳动中写出来的。他就和老师傅动手干起来。他们先后设计了二百个配方,三个月中试验了二百多次,都跳不出那条“定律”的圈子。有人开始动摇了,苟文彬却不灰心,他一本本地翻阅着外文资料。有一天晚上,他在德文书上忽然发现德国配方有个特点:为了增强搪瓷耐酸度,可以少引入碱性氧化物,多引入抗酸力强的碱土金属氧化物;他又联想起物理书上曾经说过:许多合金可以降低单质金属溶点。他高兴极了,想出用合金降低溶点,用碱土氧化物增强耐酸度,他连忙试验起来,果然成功了。
有段时间,厂里原料缺乏,眼看要影响生产了。党要苟文彬研究找代用原料,设计些新配方。搪瓷瓷釉配方中有不少是稀有金属,过去缺一种就不能生产,现在要找代用原料,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过去厂里从来没有搞过。但苟文彬满有信心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不久,他果然设计成了一些用代用原料的新配方,其中用某两项原料混合来代替全部用氧化铁的办法,解决了我国搪瓷瓷釉生产中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附图片)
介夫 插图


第4版()
专栏:

都做“有心人”
江晖
现在,全国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正轰轰烈烈的开展。工农群众是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的主力军。学习文化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工农群众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解放以来,工农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生活步步上升,党为他们准备下极好的学习条件。广大工农群众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文化科学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他们的聪明才智开始得到发挥,不少工农出身的劳动者,刻苦自学,已经成为又红又专的工农知识分子。今天本报发表的重庆搪瓷厂副厂长苟文彬刻苦自学的事迹,就是工农群众向文化科学和技术进军的好榜样。
苟文彬刻苦自学的事迹证明,工农群众完全可以攻破文化科学技术的堡垒,成为文化科学的主人。有人认为,文化科学和技术高深莫测,“大老粗”不敢去碰,这种自卑心理是要不得的。工农群众由于长期没有文化,今天要来学一套较系统的复杂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是有困难的。但是文化科学知识归根到底是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结晶,原本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工农群众由于有较丰富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学习起来比之青年学生,又有他们有利的一面。“大老粗”不敢碰文化科学这种迷信观念必须破除。否则,工农群众不学文化就会严重地影响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速度,和国家建设的速度。当然,人非“生而知之”,任何人从无知到有知,都要经过刻苦学习的过程。如果因为一时学不会就被困难吓退,那么,其结果是永远学不会。这里关键在于决心。中国有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苟文彬便是一个“有心人”。他在开始自学文化科学的时候,什么公式、元素、定理,脑子里像一团乱麻,记不住也学不会。可是,当党向他指出:工人阶级要干改天换地的伟大事业,一定要掌握文化科学,他就下了决心,多大的困难也不动摇。有了决心,也找到了学习的窍门。学了记不住,他就三番四复地学,加深印象;工作忙,时间少,他就想法挤时间学;学不懂,就苦苦思考,或者请教别人。苟文彬这样不懈不怠地刻苦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攻破了文化科学的堡垒。让我们都来学习苟文彬那种坚毅不拔大无畏的学习精神,都来做一个“有心人”,更快地掌握文化科学和技术,加速进行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