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家家人丁兴旺 户户粮食满仓
玉林专区大力开展除害灭病工作促进生产大跃进
本报讯 广西僮族自治区玉林专区在除害灭病工作中,由于坚持政治挂帅,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生产,大搞群众运动,获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大发展。从1957年开始,经过不到三年的连续战斗,便在全专区范围内接近消灭了虐疾,基本解除了钩虫病、丝虫病对人民健康和生产的威胁。同时,通过处理蚊、蝇孳生地和开展捕鼠灭害虫等工作,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在人民中已逐步培养起来。
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2月底到3月上旬在这个专区玉林县召开了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防治钩虫病、丝虫病、虐疾经验交流会议,交流了这个专区的经验,到会代表并到各重点县、公社进行了现场参观。
玉林专区古称“瘴气之地”。在解放前,虐疾发病率高的县、乡竟占人口的45%—80%以上。钩虫病危害人民的健康,影响生产更为严重。人们用“晚稻黄熟瘴鬼来,不损人来也损财,十户人家九被累,病人床上声哀哀”的歌谣来描绘那时玉林专区的悲惨景象。解放后,中共玉林地委领导全专区四百三十万各族人民,首先与虐疾开展了坚决斗争,到1959年全专区虐疾发病率已由1953年的千分之七十二点六下降到千分之零点二七。全专区一千八百七十五个生产大队,有一千四百十二个大队全年没有发生一个虐疾病人。虐疾病基本消灭后,中共玉林地委接着在1959年又发动群众展开一个全专区规模的钩虫病普查、普治和复查、复治运动,经过反复防治,绝大多数病人已恢复了健康,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全专区由“千里鬼场变粮川”,去年秋收时,到处呈现着“粮海滚、金山摇,二百里粮川到处庆丰收”的新景象。这个县去年三十四万亩双季水稻,平均亩产一千三百零九斤,提前八年超额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指标。如容县松山公社一万九千多个患者经过普查普治已全部治愈。去年,这个公社平均亩产一千六百多斤,每户养猪两头以上,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专区、县的生产先进单位。玉林县洛阳公社大忠大队社员甘树泉,治好钩虫病后,重新参加劳动,他走了二十里路追上医疗队感谢说:“我的命是共产党毛主席给的。”
玉林专区搞好除害灭病工作的主要经验,是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健全各级机构,指定各级党委专人负责,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检查。如在消灭虐疾运动中,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专区普遍建立起小队长、记分员、卫生员、接生员和当地中医组成的群众基层疫情报告网。先后培训了不脱产抗虐员四万一千二百多人,并普遍推行了医生、抗虐员地区负责制和虐疾疾病卡片登记制度,一有发现,及时治疗,迅速消灭。
这个专区的除害灭病工作,处处从生产出发,紧密结合生产,大搞群众运动。各级党委根据冬春大搞、节日突击、平时坚持巩固提高的原则,把除害灭病工作贯彻到各项农业生产活动和家务活动中去。如处理蚊蝇孳生地,大搞环境卫生,结合生产积肥;管理粪便结合沤肥制肥,提高肥效,捕鼠结合夏收保粮;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结合劳动竞赛防病保健,提高出勤率。在灭病工作中,为了尽量使轻病者不耽误生产,各县都采取了“送医上门,医药到口”、“医到田头,药到口头”、“白天田头调查登记,晚上服药治疗,次日照常出工”等办法。由于从生产出发,使生产、除害灭病齐头跃进。 (姚燕戈)


第7版()
专栏:短评

打好春季第一仗
除害灭病是促进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为国家保护了最宝贵的财富——劳动力,从而为高速度发展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广西玉林县山心人民公社,把卫生工作和生产紧紧结合起来,在加强粪便管理的同时,实行计划用肥,不但达到无害的要求,而且提高了肥效。贵州省凯里县,由于抗虐工作搞得好,有力地保证了生产,1958年全县粮食比1957年增长108%,去年又比1958年增长181.6%。福建省建宁县均口人民公社,一年多来治好了六千三百多个丝虫病患者,使全社增加了三十九万七千多个劳动日。这些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以生产为中心,从生产出发开展卫生运动,卫生和生产两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是保证顺利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的道理,已经逐渐被广大群众所了解。现在我们不仅在农业生产不很忙的时候,生产和除害灭病工作要统筹安排,在农业生产大忙的时候,也要紧密结合生产,使除害灭病工作能坚持下来。有人认为:农忙期间,劳动力紧张,不应该开展除害灭病工作,开展除害灭病工作就会影响生产。这种把除害灭病与生产对立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生产忙的时候,安排卫生运动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可以合理安排,在大忙时,着重进行几项必要的和可以结合生产进行的卫生工作,其他工作安排在大忙以外的时间进行。生产忙、劳动力紧张,并不能放松卫生工作,因为只有保证了劳动大军的健康,使他们有充沛的精神和强壮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因为忙而停止进行卫生工作是不对的。湖南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刘锦桃先锋小组,在岳阳县黄沙于人民公社开展防治钩虫病工作时,正是整社和兴修水利等工作紧张的时候,但由于他们坚持了书记挂帅,充分运用群众力量,紧密结合生产,因而创造了三人三天治疗一万多钩虫病人的高工效奇迹。并且在掀起生产高潮的同时,迅速地又掀起了治疗钩虫病的高潮。
春季是农业劳动的繁忙季节,也是除害灭病的有利时候。我们必须在这有决定性的时刻,开展几次卫生突击运动,结合积肥,大抓粪便管理,处理蚊蝇孳生地,把第一代蚊蝇消灭在露头之前。北方树叶还未发芽,在春耕前,还可抓紧时机搞一次灭鼠运动。在血吸虫病、钩虫病和丝虫病流行的地区,不仅需要巩固灭螺和粪便管理的成果,并应及早采取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免得春耕时重新感染,在治疗疾病方面,根据农忙间歇突击治,小忙整批治,大忙分批治的原则,作好劳动安排,保证劳力的健康。卫生人员要深入田间、食堂和其他集体福利事业,了解劳动情况,生活情况,疾病情况,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及时督促检查,做好除害灭病工作。在掀起春耕生产期间,大力展开卫生运动,在除害灭病的战线上,打好春季的第一仗。


第7版()
专栏:

群力战胜病魔
——记嘉兴消灭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
本报记者 屠正峰
嘉兴县是浙江省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据普查:全县有钉螺面积达一千八百多万平方米,钉螺密度最高的每平方米有一千零四十四只;有血吸虫病人三十八万多人,其中农民发病人数占其总人数的68%,工人占其总人数的34%以上,严重地影响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放以来,在党的密切关怀和领导下,即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不断地取得成就。特别是自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来,防治工作有了快速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据统计,全县1958年治疗血吸虫病人数相当于1952年到1957年六年中治疗人数总和的五倍,达二十七万多人;土埋钉螺面积超过以往六年总面积约三倍半,达一千一百五十八万平方米。从去年10月到现在,不但全县血吸虫病人,已全部获得普查普治,还进行了复查复治,钉螺已基本消灭,而且,使许多地区已根治了血吸虫病,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嘉兴县的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所以能获得加速进展,主要是由于中共嘉兴县委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结合生产,掀起了群众防治运动的热潮,以群力战胜病魔。
第一书记挂帅 大力发动群众
嘉兴县委为了加强对防治工作的领导,从县到公社,各级党委第一书记都亲自挂帅来抓防治工作,建立各级党委的防治领导小组,并大大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在每一时期,都把生产与防治工作进行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并统一检查评比。保证运动的胜利开展。在思想教育方面,除去对各级干部和防治技术人员进行有关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等教育以外,并对广大群众广泛地进行关于血吸虫病对于人的健康和生产的危害性,以及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同时,邀请病愈的人讲体会和治疗前后身体情况的对比,说明只有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增进健康,才能解决劳动力不足,保证生产不断跃进。还通过辩论和算细账,提高群众对于消灭血吸虫病与发展生产一致性的认识。群众提高认识以后,对消灭血吸虫病的要求更感迫切,提出了“迟消灭不如早消灭”的口号,参加防治工作也更加积极热情。
党委、医药人员和群众三结合
对于防治人员,各级党委除去对他们进行一般的政治和政策教育以外,还结合着工作的开展,批判了某些人脱离生产、脱离群众单纯灭螺的专家路线,发动技术人员给群众教科学技术,使党委、医药人员和群众很好的结合起来,为大搞群众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县通过各种形式为公社各个生产队训练了大批灭螺员,他们成了公社生产队灭螺突击队的技术指导力量,并通过这些力量,训练出更多的群众灭螺员,使灭螺的技术指导跟上运动的发展,保证防治运动的顺利开展。
智慧集中办法多
群众发动起来后,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在整个防治运动中,不断因时因地地创造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灭螺方面,各地根据钉螺分布地区的不同条件,采取了多种多样结合生产的措施。如结合兴修水利、积肥、改良土壤、改善环境卫生等工作,做到生产、灭螺两有利;采用了结合稻田施肥灭螺以及化学药物喷杀、火烧、水烫等许多消灭钉螺办法。不仅使灭螺工作进展快、质量高,而且也大大地促进了生产。据这个县去年统计,灭螺卫生积肥即达五千九百多万担。今年,1月到2月份,灭螺卫生积肥更增加到九千多万担。
同时,在大搞群众运动以后,也搞好了保护水源和粪便管理的工作,不让血吸虫卵下水。嘉兴县根据便利群众使用,便利粪便管理,便利生产和远离河港的“三便一远”的原则,将全县粪缸因地制宜地小型集中,遮荫加盖,进行泥封发酵以杀灭虫卵。这个县在1955年和1956年,由于没有搞群众运动,医务人员搞了几个试点,集中了一千四百多只粪缸,但社员们由于不了解、不习惯,这些粪缸在医务人员走后都悄悄地搬回原处去了。但自去年以来大搞了群众运动,群众自觉地把粪缸集中,并把它泥封加盖和把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这一基础上,不少公社又进一步创造性地挖掘了专供马桶和粪具洗刷用的“卫生潭”,设立了粪便专管员,保证了食用水源的清洁。
在治疗方面,由于全县防治人员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积极改进作风,提高技术和改进方法,得到群众的大力协助,就使所有困难都获得顺利克服。全县防治人员组织起防治小组,深入到社,分散设点,依靠群众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受到公社社员的热烈欢迎。没有病房,社员就自动的腾出民房;没有病床,就用门板和桌子来代替;缺乏护理人员,公社就选派优秀青年社员来边护理、边学习。到目前止,全县采取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农村保健员已有四千四百多人。这些保健员,经过短期的学习,不仅能独立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的技术指导,而且还能担任农忙医疗工作,成了农村的一支除害灭病的卫生技术队伍。不少农村保健员能注射、针灸、看病给药,又能护理、检验、包扎外伤等,社员非常满意。
群众和医务人员协作,在治疗病人时间的安排上,根据生产季节,把每期治疗的病人结合生产规划,安排到人,做到病人治病早知道。在治疗方法上打破常规,由锑剂二十日长程间日注射的方法,普遍地改为锑剂三日疗法,还采用了一组多点、交叉做法和医师、护理、检验三结合的快速工作法。去年又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病人体征情况,创造了适应生产需要和群众要求的不同治疗形式。如农忙季节,采用分片设点,和货郎担保健箱、治疗组形式在田间边生产边治疗,医务人员跟班劳动;对渔民、船民,组织水上治疗队,随船边生产边治疗;对晚期血吸虫病人采用中药与手术治疗。由于治疗形式紧密地结合生产,从而使卫生工作也能跟着生产的不断跃进,而出现了高工效的血吸虫病治疗新局面,全县仅在去年9月份一个月中,就治疗血吸虫病人八万二千多人。不仅如此,大搞群众运动以后,散传在群众中的土方、秘方和中医中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和运用。嘉兴县除了血吸虫病防治医院重点的采用中药南瓜子治疗急性感染期血吸虫病人,和晚期血吸虫有急性期症状病人取得疗效外,在全县范围内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各期症状还普遍地采用了经过试验证实有效的民间土方、土药共有三十多种。因此,使全县近六千个晚期血吸虫病人都获得了有效的治疗,由于大搞群众运动治疗的办法种多类广,时间短,疗效高,所以群众称好,干部满意,病人更满意。
革新技术 成果累累
嘉兴县在医疗上大搞群众运动后,不仅没有削弱或减轻医务人员的力量,相反地使防治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防治人员由于提高了政治觉悟,发挥了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即不断出现新纪录、新创造。1958年以来,群众性的医疗创造、革新共有一万四千多件。如西塘公社医院医务人员积极钻研根据锑剂夜间注射反应轻的原理,将三日的剂量缩短为二日,创造了三日夜分批打针的锑剂二日疗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天壬公社医院在这一基础上与病人协作,又进一步创造了白天生产、夜间注射和边生产、边治疗的生产疗法。这些先进疗法在全县推广后,不仅解决了治疗血吸虫病人与生产的矛盾,而且也大大加快了消灭血吸虫病的速度。这些群众性创造,经浙江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根据一万多病人治疗六个月后的复查,和治疗三万多例血吸虫病人的鉴定证明:病人治愈率从原来锑剂二十日疗法的77.9%,提高到89.2%,而且反应轻,保证安全,也提高了医疗质量,大受干部、群众欢迎。在大规模开展治疗工作时,为了解决医务人员不足,青年医务人员就创造了一组多点,医生、护士和检验员三统一的多面手工作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解决医疗机械不足,医务人员就自制木质显微镜箱,一架拆成两架用,自制木质手摇沉淀器、自动抽液器、夜间观察毛蚴灯和稻草制成孵化箱等土机械,解决了高速度消灭血吸虫病的需要。天壬公社医院只经过三个月短期训练的化验员何天仇,他依靠群众,在一个月中创造了二十四种工具,和排、洗、检“一条龙”的检验工作法,使检验工作达到半机械化,从一人一天平均检验血吸虫病人一百五十人,提高到一千六百二十人的最高纪录。西塘公社护士朱锦文采取蹲点打圈的治疗方法,创造了一人日治一百四十九人的快速工作法。


第7版()
专栏:

南国山村送瘟神
——山心公社除害灭病见闻
本报记者 姚燕戈
春到南国早,秧绿满田间。3月初的一天早晨,我穿过喧闹的山野,来到了广西著名的除害灭病先进单位——玉林县山心人民公社。
辛勤的粪便管理员
一走进公社,就看到鸣水大队第三生产队年近五十的粪便管理员宁汉琪,在给山心公社“梳洗、打扮”。他每天比谁起得都早,干劲比谁都大,一人管十四个厕所、一百多个粪坑和两个垃圾堆,不但做到天天清理,还采用了高温沤肥法,既能杀死各种病害虫卵,又增加了肥效。用他的话来说:粪便管理员就是医生,消灭了传染病的根源,改变了环境卫生。
过去的山心村,家家进门就是牛栏、猪圈,人畜同居,粪坑遍地,一到夏天,蚊、蝇、蛆大“聚会”,疾病常年不断。现在,走进村来,一股清新、舒畅的感觉使人油然而生。雪白的土墙上,彩色的壁画琳琅满目,砂石铺成的街道,平整光洁,水沟里流着冲刷污物的涓涓山水。街巷两旁的住房,随便你走到哪家,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从街头到巷尾,找不到一点痰迹、粪尿,闻不到一点臭味。这里早已改变了人畜同居的习惯,猪、牛栏迁到了山坡、田间。填平了家家户户的旧粪坑,新建了大、小三千多个粪坑,全部密封加盖。二百三十多个新式公共厕所,不但有干净的木盖,清水冲洗,靠近住房的厕所还装有雪白的纱门。看到这一切,越发对这位老人倍增敬佩。是他的忘我劳动改变了这里的面貌,一人为大家,大家敬一人。
“生命是党给我的”
李汉华,这个“半死复生”的钩虫病人,提起她来,山心公社没有不知道的。中午,我来到鸣水大队时,她刚从田里插秧回来。她那乌黑的头发,黑红的手脚,一看就知道是个能挑善担的典型的广西劳动妇女。
十年前,二十多岁的李汉华,谁见了都说:“是个生产能手”。可是,不久她就感染上了钩虫病,从此一切都变了样,做重活心跳头晕,担起担子没有力气。到1955年病重时,通身浮肿,头发脱落,不但担不起二十斤,连农业社让她看一头老水牛都追不上,上小坡还得拉着牛尾巴才能上去。当时,社里的医生不懂这种病的根源,尽管她服的药方有一篓筐,但病仍是有增无减,村里的人都说她不会好了。李汉华躺在床上,心里想:“过不了社会主义了。”1958年县里开始大规模治疗钩虫病时,医生宁进才让她服药时,她绝望地说:“我吃了这么多药都治不好,你们能医好么?”经过公社、大队一年来用四氯乙稀等有效药的反复治疗,她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现在,她一担就是一百二十斤的重担,每月都超过二百多个工分,并且生了第三个孩子。当人们一提起防治钩虫病时,她就感激地流出了泪花:“命是党给我的,干劲是毛主席送我的。”
“再生得子”的故事
在山心公社,流传着一个“再生得子”的故事。
十五年前,年轻的卢家英和本村青年农民结婚了,当时的生活虽苦,但新婚也给青年夫妇带来了幸福。早上,家英和丈夫一起下田,晚上回来,帮助年老的婆母料理家务,家英想:“过一年半载再生个孩子,家里就热闹了。”但是,事与愿违,在那贫病交加的年代,她感染上了钩虫病,病魔使她消瘦了,力气耗尽了,还剥夺了她的生育能力。起初,丈夫、婆母还以为家英常年参加繁重的劳动,害些妇女病,没有介意,可是害人的钩虫病一连几年不见好转,问医取药的丈夫知道病难治好,开始灰心叹气:“命不好,娶了个不中用的病婆。”切盼孙子的婆婆更是压不住气,整天埋怨。家英听到这些话,暗暗流泪。1958年,当听到县里来人治疗钩虫病的消息后,她高兴极了,马上求医治疗。她作梦也想不到经过这次治疗会恢复了青春,消除了积在心里多年的隐痛。去年9月里,第一个孩子出世了,婆婆看着健壮的儿媳和胖胖的孙女,高兴得合不拢嘴,丈夫更是体贴、抚爱。
山心公社五十四岁的老中医周箴才告诉我,解放前一年闹瘟灾,仅谷行街八九户人家一回就死了五十多人,全社每年感染上钩虫病的就有70%以上。当时,附近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
山心方,穷得光,
生活苦,病难当,半年糠菜肚里装。
男人消瘦难生产,女人面黄懒梳妆。
有男不娶山心女,有女不嫁山心郎。
但是,这些凄惨的生活已成了历史的陈迹。现在,这里的钩虫病基本消灭了,多少个辗转床褥的黄肿病人,像李汉华、卢家英一样恢复了健康。全社有二万八千七百多个不同程度的钩虫病人消除了疾病,社员的出勤率由1957年的85%上升到去年的99%。(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