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财政金融工作促进生产的道路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 曹荻秋
财政金融工作,是经济战线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把这部分工作做好,不仅可以增加积累,活跃市场,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生产高速度的发展。上海市的财政金融工作,在1958年、1959年两年大跃进中,通过伟大的群众实践,找到了社会主义财政金融工作为生产服务的广阔的道路,因而更加显示出它在促进生产高速度发展方面越来越大的作用。
财政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从生产出发促进生产的高速度发展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有机联系的整体中,生产是最根本的。它是财政金融工作的基础。因为只有生产发展了,经济繁荣了,资金的源泉才能扩大,积累才能增加。所以,毛主席早在1934年就指出:“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他又在1942年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财政政策的好坏固然足以影响经济,但是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毛主席这一经济政策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我们党几十年来所领导的财政经济工作,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财政经济工作,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这一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强大威力。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财政经济工作不断地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上海如同全国一样,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连续大跃进。1958年工业产值比1957年增长50.2%,1959年又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增长43.3%。生产的大跃进带来了财政金融的大跃进,使上海的财政收入和银行存款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58年财政收入比1957年增长60%,1959年又比1958年增长44%;财政和企业的存款也分别上升了46.1%和29.2%。这种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财政收入和银行存款的高速度增长又有力地支持了生产的进一步飞跃发展。1958年财政支出比1957年增长241.7%,1959年又比1958年增长29.3%;银行放款也分别上升了43.9%和58.8%。实现了“多收入,多支出,多建设;更多地收入,更多地支出,更多地建设”的方针。这些事实证明,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决定了财政金融的高速度发展;财政金融的高速度发展,反过来又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从生产出发,促进生产的高速度发展,是财政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据两年来的实践,财政金融工作促进生产的道路是十分宽广的,办法也是很多的。财政金融部门是综合性的业务部门,它和生产、流通、分配都有极其广泛、密切的联系。因此,了解情况比较全面,掌握资料比较丰富,反映问题比较及时。只要善于利用综合部门这个特点,运用自己的业务工具,财政金融部门就可以从多方面为生产服务,充分发挥促进生产的积极作用。上海财政金融部门促进生产的办法,主要是深入企业,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对生产(包括产量、质量、成本)、物资、资金等方面的各种经济指标进行排队,从计划与实绩、本期与上期、工厂与工厂、车间与车间、班组与班组之间的分析对比中,找出先进与落后的差距,发现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当某些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发生主要原材料不足,呆滞物资较多,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时候,财政金融部门一方面根据生产需要,及时主动地供应资金,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清理物资,挖掘潜力,健全制度,加强原材料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当某些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发生原材料、设备和劳动力不足以及某些技术问题,既不是企业本身、又不是财政金融部门所能解决的时候,财政金融部门就运用联系面广的有利条件,采取“挂钩”、“搭桥”、“穿针引线”等办法,在企业之间组织协作。当个别协作不能适应生产高速度发展需要的时候,就推动组织全面大协作;在更大范围内沟通有无,互相支援,作为国家计划平衡的补充。为了使所有企业都能增加生产,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财政金融部门就积极推动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大搞群众性的班组核算,把班组核算和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密切结合起来,把专业核算和群众性的班组核算密切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上海财政金融部门就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通过上述这些办法和措施,积极为高速度发展生产服务的。其结果,发扬了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之间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共同努力,克服了生产发展过程中某些暂时的困难,推动了落后的赶上先进,先进的更加先进;既实现了生产的大跃进,也实现了财政金融工作的大跃进,胜利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财政金融工作的任务。例如:1959年在杨树浦区委直接领导下,进行了全区性的包括财政、银行和全区企业在内的全面协作。这种协作的结果,使原来完成国家计划有困难的三十个企业,一般提前二至六天完成了国家计划,二十项重点产品胜利过关,十一项出口产品也保证完成任务,二十六项高尖产品及新产品的试制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开展。全区工业生产四季度比三季度增长25%,利润增加32%,税收增长26%,流动资金周转率加速22.2%,信贷资金下降3.4%。
上海的财政金融部门就是通过深入生产、参与生产、促进生产的一系列的活动,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方面体现了财政信贷的监督作用。实践证明,为生产服务和实行财政信贷监督,是没有矛盾的。只要这种监督是从关心生产出发,从热情帮助出发,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那末,这种监督就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企业所需要的。因此,只要真正做好了为生产服务的工作,也就必然做好了监督工作。
大搞群众运动,内外结合,各方协作,是做好财政金融工作的关键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不仅革命斗争要大搞群众运动,经济建设也要大搞群众运动。毛主席指示我们:“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还有什么与此相反的方针没有呢?有的。那就是缺乏群众观点,不依靠群众,不组织群众,不注意把农村、部队、机关、学校、工厂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而只注意组织财政机关、供给机关、贸易机关的一小部分人;不把经济工作看作是一个广大的运动,一个广大的战线,而只看作是一个用以补救财政不足的临时手段。这就是另外一种方针,这就是错误的方针。”实践证明,财政金融工作必须大搞群众运动。也只有大搞群众运动,才能真正做到为生产服务,促进生产的高速度发展;才能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实现资金的高速度积累。
整个跃进形势的发展,促进了财政金融工作的跃进;财政金融工作的跃进,又适应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不断跃进。两年来,上海财政金融部门的群众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进一步开展起来的。这个运动从财政金融部门内部开始,逐步扩大到内外结合、大搞协作的群众运动。运动一步步广泛,一步步深入,使财政金融工作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新局面。
要实现财政金融工作的大跃进,必须把本部门的广大群众发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财政金融部门的群众运动,必须在全面加强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的前提下,围绕着为生产服务的目标来进行。只有牢固地树立了三大观点,才能实现为生产服务的目标,支持和促进生产的高速度发展,使财政金融部门的群众运动既能迅速展开,又具有丰富的内容。如果大搞群众运动单纯为了完成经济指标,而不是与三大观点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群众运动就缺乏政治内容,不但运动不易搞好,而且指标也难完成。这是两年来的事实所证明了的。其次,财政金融部门的群众运动必须抓先进,树标兵,大搞红旗竞赛运动。经验证明,红旗竞赛运动是在财政金融部门中大搞群众运动的一个良好形式,它有利于使运动经常保持轰轰烈烈的声势,在为生产服务的共同目标下,把绝大多数群众组织到运动中来。同时,在一定时期提出竞赛口号、竞赛目标和竞赛条件,通过比、学、赶、帮,树立一批红旗单位,乘势再发动一次,就能使运动一浪赶一浪地不断前进。
要把财政金融工作做好,仅仅把本部门的群众发动起来,肯定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财政金融工作关系到生产、流通和分配等各个环节,特别是财政金融部门的资金既是来自生产部门,是生产部门创造的;又是由生产部门使用,为生产服务的。因此,必须从内到外,把本部门的群众运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群众运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本部门群众运动的持续开展,又有利于有关部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
上海财政金融部门群众运动的内外结合,是从经济活动分析着手,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挂钩”、“搭桥”,组织各方协作,帮助工厂企业互通有无,互相调剂。随着生产的不断跃进,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更大的协作范围内求得解决,因此,群众运动内外结合的形式也不断发展,由“挂钩”、“搭桥”的个别协作,发展到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财政、金融和生产部门的“三线协作”,又从“三线协作”进一步发展到在一个区的范围内,财政、金融和生产、交通、科技等部门以及全部工厂都参加的全面大协作。随着协作范围的扩大,协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从原材料的互通有无发展到技术设备、劳动力的互相支援、技术革新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等等。例如:杨树浦区全区性的包括财政、金融以及企业在内的大协作,到1960年2月中旬止,共解决九百五十八项生产关键问题。其中属于原材料调拨的六百五十一项,燃料支援十九项,工具设备借用四十三项,技工劳动力支援五十四项,生产加工一百三十七项,运输二十一项,其他三十三项。与大协作迅速发展的同时,财政金融部门内外结合的群众运动,声势也越来越大,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既支持了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又发动了有关部门大家动手,共同办好财政金融工作。有些工厂领导干部就说:“过去财政银行人员进门只问财务,现在进门先问生产,千方百计为生产服务,给我们很大的推动。”财政银行干部也说:“大协作方向对头,局面打开,工作越作越多,路子越走越宽,劲头越干越足。”这说明了相互协作,相互依靠,共同促进生产的重大意义。
财政金融部门内外结合的群众运动,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大,而且推动了财政金融工作更加细致深入,特别是推动了工厂企业中群众性班组核算的开展,把专业核算和群众性的班组核算密切结合起来,把经济核算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班组核算是工人参加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工人是生产的直接参加者,他们对每种产品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如何节约人力、物力的使用,是最了解,也是最关心的。因此,由工人群众参加核算,参加成本管理,就能使核算工作密切结合生产过程,使专业核算有了可靠的基础,使整个核算工作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同时,班组核算也打破了对经济核算的神秘观念,说明了经济核算不过是运用货币形式来反映和促进生产的一种工具,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证明了即使像经济核算这样细致的工作,也只有采取群众运动的方法才能搞好。经济核算采取了群众运动的方式以后,就以一种空前未有的速度推广开来。全市所有的中心厂、独立厂中,1959年上半年实行班组核算的还不到30%,到年底,已发展到95%的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班组核算。群众性班组核算的蓬勃开展,使经济核算工作走出了科室范围,从少数人员的专管业务变成大家动手、大家关心的群众性工作,从而大大增强了财政金融工作的群众基础。
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财政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财政金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与社会主义建设和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所以,它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政治工作。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牢固地树立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充分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这是做好财政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党的总路线是照耀一切工作的灯塔,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路线。财政金融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遵循着总路线前进,就必然取得胜利;离开了总路线,就一定会犯错误。所以,财政金融工作者,应当是总路线的坚决执行者。
牢固地树立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是财政金融部门干部贯彻执行总路线的根本问题。应当认识,财政金融工作者必须有政治观点。而政治观点又必须与生产观点、群众观点密切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就是政治观点的主要内容,而总路线的灵魂又是高速度发展生产。所以,财政金融工作必须从有利于高速度发展生产出发来考虑问题,安排工作。在两年大跃进中,财政金融干部的三大观点普遍加强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牢固地树立了起来。有的人一方面承认财政金融工作必须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但是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却常常单纯从资金出发,甚至对积极参与生产的一些做法看作是“不务正业”和“多管闲事”。这些思想显然是错误的。两年来,上海财政金融部门就在不断同这些错误思想的斗争中提高了干部的认识,逐步巩固了他们为生产服务的观点,转变了他们的作风,使上海的财政金融工作在为生产服务的中心任务下做出了比过去大得多的成绩。
要做好财政金融工作,究竟是依靠少数人,还是依靠多数人;单纯依靠专业部门,还是依靠大家动手呢?这是贯彻执行总路线的方法问题,也是方针问题。必须明确,在财政金融工作中,资金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决定的因素仍然是人,是群众的力量。只有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不断鼓足革命干劲,才能做好财政金融工作,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经过连续两年的大跃进,现在公开反对财政金融工作必须大搞群众运动的人是没有了,但是对群众运动持有各种各样疑虑的人还是有的。有人仍然认为“财政金融部门搞群众运动会违反经济工作愈做愈细致的要求”。他们把群众运动看成是粗枝大叶的,是轰,是大呼隆,没有看到群众运动本身就是细致的工作。两年来群众运动的事实证明,财政金融部门不搞群众运动,人们就只好坐在办公室看报表,打算盘;大搞了群众运动,人们便走出办公室,深入企业,深入车间,深入班组,从生产过程中观察、研究、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发现工作中的矛盾,摸出降低成本、节约资金的门道,工作就必然愈做愈细致。还有人认为,“财政金融工作不搞群众运动也可以完成任务”,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完成任务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依靠多数人,走群众路线的方法;一种是依靠少数人,用行政工作的方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必然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依靠少数人,依靠行政工作的办法去完成任务,它的效果肯定不会比依靠多数人、走群众路线的方法来得好,甚至还会得到相反的结果。1958、1959两年上海财政金融工作的大跃进,正是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不搞群众运动要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财政金融部门的群众运动,必须轰轰烈烈与踏踏实实相结合。只有轰轰烈烈而不讲踏踏实实,群众运动就容易流于形式;只有踏踏实实而不讲轰轰烈烈,群众运动就缺乏声势。首先应当强调轰轰烈烈,只有在轰轰烈烈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地指导运动前进,才能使群众运动健康地发展。要做到轰轰烈烈与踏踏实实相结合,关键在于党的集中领导。经验证明,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起来之后,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主要的、大量的总是反映群众的智慧和创造的好经验。因此,只要把集中领导与大搞群众运动结合起来,及时总结经验,运动就必然会健康地、持续地发展下去。
两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坚决贯彻执行党和毛主席关于财政金融工作的政策方针,紧紧地依靠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反透右倾、鼓足干劲,那末,财政金融工作就一定能在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西北五省(区)经济理论会议
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1960年第二期的“经济研究”杂志上,介绍了西北五省(区)经济理论讨论会的情况。现将会上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的主要论点介绍如下:
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和综合平衡问题
(1)关于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多数人认为高速度发展是社会主义多种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固有的必然趋势,因而它是具有规律性的,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规律。部分同志认为高速度发展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规律,它是由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而且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事实所证实。
大家认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持久跃进的趋势,这个持久跃进的趋势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来,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出现大跃进的局面。2、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逐步实现,将为持久跃进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将进一步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将更充分地发挥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4、党的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久跃进提供了根本保证。
同时,大家还认为,每年跃进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年份高一些,有的年份低一些,形成持久跃进基础上的波浪式。主要的原因是: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完善要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时期对生产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比量变时期的作用要大。将来人民公社由生产队基本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公社基本所有制,以及由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都将会对生产起巨大的促进作用。2、新增固定资产和新增生产能力的动用,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有的年份多一些,有的年份少一些。3、在当前的条件下,人们还不能完全控制特大的自然灾害,因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还有一定的影响。
(2)关于高速度和按比例的关系问题:多数同志认为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和按比例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中统一是主要的,速度居于主要地位,比例处于从属的地位。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卓越地解决速度和比例的典范,它使我国国民经济既能高速度发展,又能按比例发展,能够在“高速度中求平衡”。至于发展过程中在某些环节上出现局部的暂时的不平衡现象则是正常的,不能把它看作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或者把它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同起来。
个别同志认为速度和比例的关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即当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时速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不协调时,则比例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多数同志不同意这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国民经济高速度按比例发展,不会出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因此速度始终都居于主导地位。
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经济问题
(1)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由生产队基本所有制过渡到公社基本所有制问题:大家认为,人民公社目前实行的生产队一级所有权是基本的三级所有制是有利于公社生产的迅速发展的。但同时必须看到它对公社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能停留在此水平上。
对于过渡到公社基本所有制的条件和措施,大家一致认为有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两个方面。在经济条件方面,主要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具体条件和措施是:积极发展公社一级经济力量,使其能在公社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大力帮助穷队发展生产,使穷队赶上富队,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对于公社一级经济力量在公社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标志问题,多数同志认为既要看公社一级总产值所占的百分比,又要看生产资料所占的百分比,既要看数量,又要看质量。如社办工业、拖拉机站等生产资料在公社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帮助穷队赶富队首先要加强党对穷队的领导,加强干部力量,帮助穷队制定发展生产改变落后面貌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教育穷队干部和社员要立大志,树雄心,自力更生。在物质技术方面也要多援助穷队,适当地照顾穷队积累提成并给予较多的国家投资。
大家认为,过渡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实行农业现代化是它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农业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逐步实现将大大的促进由生产队基本所有制向公社基本所有制的过渡。
政治条件,即广大社员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是过渡到公社基本所有制的重要条件。因此,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不断地向广大社员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逐步克服本位主义和私有制思想残余,认识由小集体变为大集体的优越性,为顺利的实现逐步过渡创造条件。
(2)关于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问题:大家认为,人民公社生产中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存在,是由当前我国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与社会分工决定的。公社只有在二者同时并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商品性生产,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也只有二者同时并举,才能增加公社货币收入,迅速扩大公共积累,为实现农业技术改造提供资金与改善社员的生活;并为将来由小集体过渡到大集体、由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创造物质条件。同时公社规模大集体化程度高,粮食生产已有了巨大的增长,可以统一的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具有实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
这个问题着重讨论了几种交换关系的性质和如何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两个问题。经过讨论后,除了对几种交换关系的性质是否是商品的问题仍有不同意见外,大家一致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国家计划领导下的商品交换,体现着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互相支援、互助合作的关系;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也是国家领导下的商品交换,体现着互相协作、互通有无的关系;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不论其为实质上的商品或形式上的商品,都是国家直接管理的,体现着全民所有制内部共产主义大协作的关系;国家与职工之间的交换关系,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体现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和职工之间的同志关系。
大家认为对这几种交换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探明其规律性,从而自觉地加以利用,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的意义。例如认识了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关系的特点,就能使我们既认识到劳动者彼此是平等互助关系,根本利益相一致,因此必须把政治挂帅,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放在首要地位;同时又有着劳动的差别,必须按劳分配,实行经济核算,企业之间要实行等价交换。研究全民所有制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关系的发展,会密切城乡关系,缩小工农差别,加快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
对于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多数同志认为,只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价值规律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关系,才能正确的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服务。大多数同志认为,我们国家采取稳定物价的政策,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合适的,因为1、在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几年来国家对工农业产品的比价进行了调整,适当的降低了一些工业品价格,而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价格,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在逐渐缩小;2、国家对边远地区给予了照顾;3、国家采取了在生产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工资的办法,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