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八字宪法字字抓牢 一早百早事事主动
山东春耕生产细致又全面
新华社济南电 山东各地人民以农业“八字宪法”为纲、大面积丰产方为基地、“千、百、万”高额丰产田为标兵,展开轰轰烈烈的大面积丰产竞赛运动,决心争取今年农业生产继续跃进。
今年,山东省的备耕、春耕活动进行得细致、全面,又快、又好。全省的小麦,绝大多数追了返青肥,浇了返青水;数千万亩春地也施上底肥,进行了深耕、春灌;春耕、春耙已达四千四百七十万亩;创造和改良各种农具二千七百多万件,为精耕细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各地准备作大面积丰产基地的五千万亩丰产田,更是耕的深、耙的细、施肥多、管的好,“八字宪法”字字落实生根,绝大多数都可以达到旱、涝保收的要求。
各地今年开始备耕工作后,就深入地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作物具体执行“八字宪法”的原则,系统地总结了去年大面积稳定高产和由低产跃为高产的经验,并且结合今年的新情况和增产要求,制订了精耕细作的技术操作规程,因时因地制宜地抓住了“八字宪法”每一项的关键。“土”是突出抓“耕”字,搞好春耕保墒,保证适时播种和苗全苗旺;“肥”是突出抓
“效”字,不仅要保证数量而且要保证质量,保持肥效,适时施肥,注意发挥肥效;“水”是突出抓“灌”字,保证适时适量春灌;“种”是突出抓“良”字,大量推广和培育良种;“密”是突出抓“适”字,要保证适当合理密植;“保”是突出抓“防”字,以防为主,先下手为强;“管”是突出抓“细”字,做到种地如种园,管理如绣花;“工”是突出抓“改”字,又改又增,大搞配套成龙。
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中,又以“水、肥”为中心,抓了“早”字当头,全面发展,中心突出。例如,春灌运动,各地在春节前就作好了水源、水具等准备工作,所以当春旱刚露头,各级党委立即调动大批人马,很快浇小麦返青水四千多万亩,灌春白地五百多万亩,灌溉时间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到二十天。有些过去一向是水利死角的山区、丘陵或边远高地也浇了水,把春旱迅速消灭在初期。在大抓水利的同时,各地还根据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及早做好施肥工作,力争肥料发挥更大的效益。高唐棉区改晚施肥为早施肥后,使肥料有充分的发酵时间,提高了肥料效能;同时,改浅施为深施,改一次施为分期分层施,使棉花根部发育良好,早结铃,多结铃,结大铃。麦田区一般采取看苗追肥的方法,更好地利用肥料和发挥肥料效益。昌邑县根据麦苗生长情况,给四万多亩丰产麦每亩追上干灰和磷钾肥二百斤,有力地促进了这些麦苗的生长。
为了先下手为强,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各地今年的植物保护工作都作得更早更细。目前,各人民公社已创制、改制、仿制各种土药械二十多种,防治小麦锈病八百二十万亩,处理有虫秸秆、根茬等二百三十亿斤;已上炕的甘薯种子和二百六十多万亩春播作物种子,有90%以上进行了温水浸种或农药拌种。这样大规模的农作物防治工作,是山东省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为进一步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使“千、百、万”丰产运动取得胜利,各地还以丰产方为标兵,以红专积极分子为骨干,广泛深入地展开了群众性科学研究活动,以确保大面积丰产目标建立在可靠基础上,在这个运动中,各地采取了领导干部、技术员、农民三结合,生产、学习、科学研究三结合,老专家、新专家和土专家三结合的办法,培养了数百万“心红手巧”的新型农民,他们赛先进、献巧计、立大志、争上游,成为开展“千百万”丰产竞赛的标兵。全国著名劳模徐建春领导的掖县西由人民公社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将农业“八字宪法”的每一个字都做了几十项试验,试验的项目达二百五十多个,并且做到研究和生产相结合,及时有力地带动了生产。


第3版()
专栏:

工农商密切协作深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河北创制新农具一千多万件
浙江大规模训练技术骨干普建技术推广网
新华社天津17日电 河北省在以“千斤粮、百斤棉、万斤薯”大面积高额丰产为中心的抗旱运动中,深入展开农业技术革新和工具改革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两个月来全省已改制、创制和修配水利、农业机具一千多万件,二十多个县实现了米面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70%的万猪场、千猪场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和改良化,大部食堂改革了全部或部分炊具。通过技术革新,已节省出大批劳力参加抗旱和春耕生产。
河北省农业战线技术革新运动是在工农业高速度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出现的。经过去冬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全省县、社工业已经形成一个既能制造小型农业机械和动力机械,又能担负起机械修配任务的制造、修配网。因而当省委提出“以工具改革为中心大搞技术革新”的号召后,很快在全省形成了一个规模壮阔的“人人攻技术、个个献计策”的群众运动。
工农商大协作是当前河北省农业战线技术革新的特点之一,也是工农联盟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工厂都实行了“厂社挂钩、一包到底”,或在人民公社种“试验田”的办法,大力支持农业技术革新的开展。承德市通用机械厂等十二个工厂的党委书记或厂长都亲自挂帅组成了支援农业的领导小组,并带领工人和技术人员,深入公社调查农业技术改造的需要。根据公社的要求,制定本厂的机械制造、修配、安装、技术人员培训等计划。当他们了解到当前抗旱斗争中有些县、社工业缺乏制造抗旱机械的设备、原材料、劳力以后,便大闹技术革新狠挖生产潜力,主动拿出一些车床、刨床、柴油机等机械设备,支援公社的十七个综合性的农具修配厂。同时,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从工厂抽出三十多名技术工人到县社工厂传播技术并请来一百三十多名农业社员到工厂学习。这样,仅两个月的时间县社工业就修配了各种农业、水利工具十四万四千六百多件。各地商业职工也走上技术革新第一线,积极支援农村技术改造。石家庄专区各商业部门,派出大批业务人员,深入工厂帮助解决原料材料、设备、工具等问题,并且组织厂与厂互相调剂原料材料六十多吨。
在大搞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中,各地认真贯彻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土为主,先土后洋,改进提高,配套成龙”的方针,不仅解决了技术物料不足问题,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农民技术革新的积极性。束鹿县摇头生产队,由于采取了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方法,二十多天就创制、改制了八十六种工具,并使灌溉、耕作、养猪、运输等七方面的工具配套成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使机具制造和使用配套,各工厂、学校都采取多种方式为公社培养农业机械技术人才。保定专区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为公社增添了短期专业训练班,或抽调教师下乡传授技术,有的学校在公社建立了劳动生产、科学研究、传授技术“三结合”的基点。一个多月来,各学校抽出了近千人深入公社、丰产方传授技术。
各地发明创造的新工具都得到及时推广。1月份以来,省、专区、市、县、公社都召开了多次工具检查、参观、比武等现场会。使已经评选定型的新工具,很快地在各地普遍推广。全区推广新乐县试制成功的低压蒸汽水车以后,马上掀起了一个赶制低压蒸汽水车的高潮。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生产出二千五百多架油桶锅炉低压蒸汽水车投入了抗旱斗争,使全区春灌进度由日浇地二十万亩激增到三十四万多亩。
农业技术革新运动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千百万”大面积丰产运动。全省保浇面积已由去年的四千五百万亩增加到七千万亩以上,春灌面积已达三千一百八十多万亩。
新华社杭州17日电 浙江省各地正在大规模培训技术骨干,成立技术研究组织,建立技术推广网,为今年各项生产普遍采用先进技术和新工具作好充分准备。目前全省已经培训各种技术骨干、农具手一百八十多万人,平均每个公社有两千多人,每个生产队有五十多人。
浙江省各级党委十分重视技术训练工作,把培训技术骨干作为普遍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农业技术改造的有力措施。各专区、县、人民公社都根据当地生产内容,制订培训技术力量规划,采取多种多样方式,培训水稻、棉花、黄麻、蚕桑等各方面的技术力量,以及电犁、双铧犁、插秧机、抽水机等新工具的操作手。嘉兴、宁波、金华、温州和杭州等地区除层层办训练班外,都先后组织技术报告团、促进团,由各方面的标兵和高工效能手到各地巡回做报告,进行现场表演。各公社的生产大队、生产队,一般是采取举办技术夜校、开现场会、展览会以及请进来、派出去等办法,培训农民技术员和农具手。
目前,已经培训的技术骨干,遍布全省各公社、生产队。许多公社、生产队已经建立了技术研究组织。全省各地已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推广网。宁波专区许多生产队都有了技术队长、栽培员、种子员、土壤员、肥料员和植保员。金华专区的许多生产小队,也成立了技术研究小组。
经过训练的各种技术员和农具手,都在当前春耕生产中成为使用新农具采用新技术的骨干力量。平湖县专门训练了蒸汽育秧技术手以后,全县迅速建立起三千六百多间蒸汽育秧室,今年全县大多数早稻可用蒸汽育秧。安吉县青山公社三百多农民技术员专门学习了光明队不烂秧的经验以后,推动全社两千多亩秧田全部做好防止烂秧的各种设备。全省各地在技术员的带头推动下,今年已播早稻普遍采用精选的良种,90%以上早稻秧田都是便于培育壮秧的半旱秧田。


第3版()
专栏:

农业战线传出今年最早的丰收捷报
两广开始收割春熟作物
新华社南宁16日电 地处亚热带一年三收的广西,去冬播种的一千三百多万亩小麦、玉米、红薯、冬豆等农作物,已相继成熟。季节较早的玉林、南宁、百色等三个专区已经开始收割。经过验收、过秤,一般比去年增产20%以上。博白县已收的七千七百多亩小麦,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产一倍多;已收的冬豆和冬红薯,亩产量平均也比去年增产50%到一倍。平南县四万亩冬豆,已收摘了72%,平均亩产比去年增加79%。
在春收作物收获季节开始后,各地都统一安排劳动力,边割、边打、边晒、边犁田、耙田,以便在已收割的土地上,及时播种上夏收作物。
新华社广州16日电 广东省一千二百多万亩番薯、小麦、大麦、豌豆、马铃薯等春收作物,已陆续开始收获。收获量一般都比去年高。全省十八万亩马铃薯普遍获得丰收。佛山专区已收获的马铃薯,一般亩产量在千斤以上,中山县环城公社新村大队的七十亩马铃薯,平均亩产二千八百多斤。潮汕平原和江门专区已经收割的小麦,都比去年增产。新兴县云城公社丰收大队的五百多亩小麦,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产一倍多。全省八百三十多万亩冬种番薯长得特别好,目前已收获的亩产普遍超过千斤。高州县泗水公社最近收了六百多亩二、三类番薯,平均亩产量达一千五百斤,比往年增产一倍以上。广东今年春收粮食作物面积比去年也有增加,并且全部在去冬小雪前种完,播种时间比往年提早了一个多季节。种下以后,各地都采取组织专业队和群众突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了田间管理,并且大力抗旱浇灌,因此这些作物生长良好。


第3版()
专栏:

过好春季饲料关
本报评论员
更好地解决猪的饲料特别是春季饲料问题,是当前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的根本关键之一。每年春季,由于青粗饲料还没有生长起来,过去贮存的饲料又已经用去大部分,历来这段时间的猪饲料都较缺乏。很多地方都把3月到5月这段时间称为养猪的饲料关。去年秋冬各地贮存的青粗饲料比往年要多得多。但由于养猪的大跃进,一部分地区的猪饲料比较紧张。突破春季饲料关,就成为这些地区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不仅可以巩固去年以来的养猪成果,还可以为今年养猪业的更大跃进准备好有力的物质基础。
应该承认,突破春季饲料关,是有一定困难的,譬如由于气候关系,可供养猪的野生饲料还没有生产出来或还没有长成,以及春耕大忙季节已经来临,劳力紧张,不好安排饲料生产的劳力等等。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的非本质的方面。在春季解决饲料的有利条件还是多得很的,连续两年的大丰收,不仅使我们取得了比过去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农业副产品,许多副产品只要稍加加工,都是很好的饲料。加上各地人民公社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大发展,许多副产品经过加工都可以当作饲料,如此等等都是我们解决春季饲料的大好条件。因此,问题在于要有一股很大的干劲和充分发动群众。事实上,已有许多地方紧紧依靠群众,解决了春季饲料问题。譬如在天寒地冻的辽宁和黑龙江,开展了“向场院要饲料”、“向田野要饲料”的群众运动。辽宁省法库县几天内收集了精粗饲料一千多万斤。黑龙江省呼兰县发动群众一万多人,十天内挖出代用饲料两千多万斤,拣回菜叶、菜帮、甜菜缨子六百多万斤,够全县现有的九万多头猪吃三个月。气候温和、四季常青的南方地区不仅可以像东北地区那样大量收集农副产品来解决饲料问题,还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大种特种青饲料。四川省发动群众大搞满山青,利用河边、路边和荒坡隙地大种蔬菜,用菜脚,菜皮来喂猪。湖南、广东、云南等地也大量开荒,边开荒边种各种高产、生长快、成熟早的早春作物和蔬菜,来解决春季的饲料问题。由此看来,无论是天气较冷,植物还没有生长出来的北方,也无论是一年常青、草木繁茂的南方,只要抓住各地的特点,紧紧依靠群众,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狠抓,早抓,一抓到底,春季饲料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充分利用和加工农副产品是当前解决春季饲料的主要来源。许多过去被认为不能做饲料的农副产品,现在都成为很好的饲料。例如稻草根、稻草浆、玉米秸,还有棉花壳、葵花头、油菜壳秆等等,这些东西过去一直被当作燃料烧掉,一经发动群众,想办法、找窍门,都变成了好饲料。
南方各省种植的绿肥,是好肥料,也是好饲料。据农业科学部门研究,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斤二两紫云英,所含营养相当于一斤麸皮。因此利用一小部分绿肥做猪饲料,譬如利用15%,全国即有三百三十五亿斤,按每头猪喂一百斤,就可以解决种植绿肥地区六千万头猪三个月的饲料。有人认为这样做影响粮食增产,其实,根据科学试验,如果绿肥长得很好,全部用来作肥料,这不仅对农作物不利而且有害,绿肥过多作物容易发生倒伏,产量减低。相反的,利用一小部分绿肥用作饲料,既养肥了猪,又有猪粪下田,一举两得。我们应该很好总结和推广这方面的经验。
春耕生产活动即将全面展开,各地正在制定或修改生产计划,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应该根据今年养猪的跃进计划,安排好全年的饲料生产。当前要更多采用开荒、间种、套种、轮种等等办法,多种高产饲料作物,这是一件大事,不能有丝毫轻视。


第3版()
专栏:

山上找 水里捞 巧加工 多种植
南充广辟春饲料来源
本报讯 四川省南充县发动群众广辟饲料来源,保证了全县90%以上的管理区有充足的春季饲料。
随着养猪的大发展,南充县今年需要的春季饲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左右。南充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展开了广找春季饲料的群众运动。具体办法是:一、大力采集野生青饲料。全县共组织了十万多人,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了一人一把草运动。这样,每天可采集青饲料六、七百万斤。二、大搞加工饲料。各公社把现存的红苕叶、红苕藤、红苕鼻子、玉米叶、玉米秆、玉米心、高粱秆、高粱叶、豆秆、豆叶、豆壳、谷壳和稻草等,除留给牛吃部分外,都作为猪饲料的原料。全县三千多个猪场,每个场都有加工厂。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天约可加工出二十万斤香喷喷的干饲料。三、发展水生饲料。目前,全县有水的库、塘、堰一般都种植了水生饲料。这些水生饲料,在春、夏、秋三季每月可收获一次,每亩水面每月可收获青饲料一万多斤。四、加强饲料地的田间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各地按专人、专地、专肥料的原则,及时加强了饲料地的管理,虽然遭到冬旱和春旱,饲料产量仍没有受到影响,目前牛皮菜、莲花白、胡豆、大麦、燕麦等长得很好。
当前各公社社员正积极套种春季饲料;同时大施追肥,争取高产多收。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海岛棉高产
广东增城县新塘公社去年种植一块一亩面积的试验田,实收海岛棉(籽棉)八百二十三斤,创造了海岛棉的高产纪录。
这块试验田,是在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棉专家于绍杰的指导下培育的。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推广插秧机
插秧机推广工作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展开。全州已制出醴陵二号甲型插秧机二万五千多部。全州绝大部分稻田今春将用插秧机插秧。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大抓春孵
江西上高县大搞家禽春孵运动。现在全县已孵出鸡、鸭、鹅等十万八千多只,正在孵化的种蛋还有十四万多个。
上高县今年计划把鸡、鸭、鹅等家禽由二十七万只繁殖到九十万只,平均每户达到二十五只以上。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地下施药器
山东泰安市徂徕山林场技术员姬长俊,在党的领导支持下,创造成功一种防治林木虫害的地下施药器。使用这种施药器灌药、施肥,比过去插眼用壶灌药水提高效率五倍以上。


第3版()
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为了更好地生产
——记湖南长沙金井公社的集体福利事业龚杰 麦农
清晨,湖南长沙县金井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服务员忙着给社员准备早餐,桌子板凳排列得整整齐齐,桌上的菜用纱罩罩起,冒着诱人的香味;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保育员忙着清扫房间和院子,准备迎接可爱的小主人。
开饭的时候,食堂就是最热闹的场所了。儿孙们争先给年迈的长辈盛饭、倒水,父、母亲切地照顾着孩子们用餐;青年们总爱利用一天来第一次的大聚会来向对手挑战,提出当天劳动竞赛的新目标;读报员、宣传员也不肯放过众人团聚的时机来开展宣传活动。
用罢早餐,社员们把自己的子女送进托儿所或幼儿园,愉快而无牵无挂地开始了一天的紧张热烈的劳动生活。
金井人民公社的集体福利事业是怎样兴办起来的呢?
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历史上,贫困的农民中间就有着相互关心、相互援助的习惯。农业生产合作化以后,为了适应集体生产的需要,“家务互助”,在金井这个地区相当流行,劳苦群众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有了发展。
1958年,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像全国各地一样,金井一带出现了大跃进的新形势,生产集体化的规模空前扩大,分散的个体生活也就更加显得和客观形势不相适应了。这年“双抢”(抢收早稻和抢插晚稻)季节到来的时候,农活多、时间紧,群众普遍感觉分散吃饭,好多问题不能解决。家家户户要半夜三更起来煮“扮禾饭”,因此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妇女们被孩子缠着,不能参加“双抢”;男子还要帮助家里挑水砍柴,办米买油盐,也影响农业生产;各家吃饭迟早不同,出工也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许多社员主张:集体吃饭和集体带孩子。农忙食堂和农忙托儿所应时而起,而且立即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原金联农业生产合作社,因为办起了农忙食堂和农忙托儿所,参加农业生产的妇女便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全社提前完成了“双抢”任务。原来因孩子拖累而很少出工的女社员余淑春,在“双抢”的一个月中,做了三百七十个工分,同壮年男子差不多。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家务互助”、农忙食堂和农忙托儿所,反映了集体生产事业的发展、要求家务劳动逐步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1958年10月,金井人民公社成立了。工农业生产的双双跃进,特别是这一年粮食空前大丰收,给公社举办各项公共福利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这年,金井公社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四千二百多万斤,比1957年增产46%,每人平均达九百一十三斤。公社宣布实行粮食供给制,群众兴高彩烈地说,从此有了“打不破的金饭碗”。
人心所向 越办越好
公共食堂、托儿所这些符合历史要求的新生事物,在金井这个地区刚一出现,就得到了当地党委满腔热情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
还在金联农业社开始举办“农忙食堂”和“农忙托儿所”的时候,金溪乡党委书记罗淑平就来到金联农业社,帮助试办和总结经验。公社化以后,大量食堂、托儿所建立起来后,公社党委更加注意领导这些福利事业,公社、大队、作业组都有专人管福利事业。公社党委、大队党总支都有重点食堂和托儿所作为“试验”对象,大队干部在这些食堂里,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有些食堂初办时,蔬菜不太充裕,公社党委就从长沙市郊买回了大批蔬菜种子,并且聘请了两名种蔬菜的技师,为食堂建立了蔬菜种植试验场,培养种菜能手,传播种菜经验。民沙大队办了个幼儿园,党委看到房子太小,光线又不充足,就把原税务所的整套房子,让给了他们。各个生产大队对幼儿园的副食品供应,也尽量给以照顾。在后来整顿和巩固这些福利事业时,公社党委根据半山区、半丘陵地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将食堂适当划小,做到了作业组、食堂、托儿所三结合,进一步使生产和生活拧成了一股绳,领导也更方便了。现在绝大多数的食堂,都建立了一套民主管理、勤俭过日子的制度。
现在,金井公社的公共福利事业越办越好了。绝大部分食堂都做到了“吃得饱、吃得好、卫生好”;绝大部分托儿所的孩子都带得好。群众切身体验到人民公社举办的集体福利事业的优越性,因而对它们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并且用实际行动来维护集体利益。惠农大队的女社员邹意德,看到食堂缺少一把烧水的壶,唯恐社员缺开水喝,就把外婆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结婚礼物——铜壶,献给了食堂。这把曾经保存了二十多年的铜壶,没有天大的喜事,妇女们是舍不得拿出来的。如今,人民公社成立,集体福利事业办得好,使这位已经四十一岁的妇女年青了。她自愿参加炊事工作,一个人担负了为三十几个人做饭的光荣任务。她把公共食堂当做自己的家,以她勤俭持家的经验,认真地管理着食堂,从不浪费一根柴火、一片菜叶。她处处为大伙着想,在盛产蔬菜的夏季,就腌晒了许多过冬的腌菜、干菜。她还很注意社员们的饮食嗜好,尽力使有特殊习惯的社员能吃饱吃好;她晓得有些孩子们不喜欢吃辣椒,就在每次放辣椒前先给孩子们盛出菜来;有些老年人爱吃软些的饭,她就设法弄得软一点。她从来没有让大家吃过冷饭。这种关心群众的共产主义精神,正是从新的集体生活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所作所为,说明了公共食堂在农村已经落脚生根。
人手增多了
公共食堂、托儿所等集体福利事业,不仅解放了妇女劳动力,扩大了农业劳动大军的队伍,而且还大大地节省了贫困农民和单身农民用于筹钱买米的时间。公社化之前,部分人口多、劳动力少、家底较薄,还吃“周转粮”的农户,每年每户总要耗费二十个左右(少的七、八个工,多的三、四十个工)的工,用于筹钱买米。公社实行粮食供给制,办起公共食堂以后,他们再也不为柴、米、油、盐操心费力了。另外,办起了福利事业,还合理地利用了农村中的辅助劳动力。根据五个食堂的调查,食堂、托儿所的事务员、炊事员、保育员、饲养员以及砍柴、种菜等人员,总共三十五人,其中男子半劳动力十三人,妇女全劳动力七人,妇女半劳动力八人,辅助劳动力七人。这些人中五十岁以下的只有妇女十二人。其余二十三人都在五十岁以上,他们都担负起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由于公共食堂和托儿所的建立,解放和挖掘出来了大批劳动力,就使公社能够安排更多的人力,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开展多种经营。金井公社建立后,除胜利地完成了1958年大炼钢铁和秋收秋种任务外,还抽调了二千四百多名青、壮年修筑京广铁路复线,历时三个多月;还抽调了一千六百多人创办公社的工业;集中一万一千多个劳动力,建成了四座水库;开展了五次万人积肥运动,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执行。因此,在建立公社后的第一年,农业、工业、副业获得了全面丰收。1959年全社稻谷、杂粮样样增产,按照粮食单位面积平均计算,亩产达到一千零七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38%。社办工业在1959年1月至10月间,总产值达六百四十九万二千余元,比1958年全年的工业总产值还多二十多倍。副业方面,到1959年10月底,生猪已发展到四万八千七百头,每户平均有四头猪,比1958年同期增长了66%。鸡鸭已发展到近十万只,比1958年同期增长了15%左右。
从金井公社劳动力大批解放,生产继续跃进,农民生活提高的事实中,群众进一步体会到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他们是这样议论的:公社的大旗一竖,食堂、托儿所的牌子一挂,人手一下子就增多了。
团结和睦的幸福家庭
新沙大队的社员李文茂的一家,是公社化后社员的团结和睦的幸福家庭的榜样。旧社会使他一家人四分五裂,新社会使他家重新团聚。公社化后,这个新家庭,更出现了一片团结和睦、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在解放以前,李文茂是一个无立锥之地的贫苦农民,那时的生活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无吃穿”。1939年日本侵略者烧毁了李文茂租来的茅屋;接着,地主又逼着他退了佃。他的妻子和儿子沿村讨饭,自己靠给人打零工勉强糊口。好容易把儿女拉扯大,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逼得两个儿子都远离家乡逃难,最后为饥饿所迫,他忍痛将第三个儿子卖给了人家。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就是这样残暴地弄得李文茂的家庭四分五裂、妻离子散!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李文茂的家庭才得重新团圆。
人民公社建立之后,实行了粮食供给制,使李文茂全家大小都“得到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社会保险”,再也不用为吃为喝操心受累了;公社生产大跃进,集体福利事业大发展,家务劳动社会化,使李文茂的家庭内的主要成员,都得到了适合各人意愿和特长的工作。李文茂精心地培育着食堂的小菜园,妻子李淑莲在食堂当炊事员,大儿子李瑞林被社员选举为生产大队长,二儿子李柏梁在长沙市民警大队工作,三儿子李忠义是生产大队的牲畜防疫员,四儿子李柏仲在达?中学读书,五儿子李柏霞在生产大队的联合工厂做工,小女李萍也进学校念书了,在家的两个年青力壮的儿媳,都参加了农业生产,三个孙儿进了幼儿园和托儿所。一家人住着宽敞明亮而整洁的房屋。两个儿媳的卧室,都摆设着梳妆桌和红漆柜,柜上贴着红色绿色的劳动奖状。白天,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托儿所,各自走上自己的劳动岗位或走进学校的课堂;傍晚,他们又从托儿所接回孩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欢乐异常。小孙儿们在房里活泼地嬉戏着,李文茂看到这些,常常乐得合不拢嘴,一天的疲劳都随着消逝了。1959年10月17日是李文茂的五十八岁寿辰,这天,他除了取回食堂里备置的饭菜外,还添买了三斤猪肉、二斤鱼以及鸡蛋、粉条等菜,请来了四五位亲友,团聚一堂庆贺生日。每逢提到今天的幸福,李文茂总是感慨异常,含着满眶热泪,激动地说:“我家的好日子都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给的。”公社化以后,李文茂家的妇女劳动力都出来参加了生产,家庭收入也比以前增多了。1959年他全家的收入,比1958年增加了48%左右。公社化后的一年,李文茂家共添置了五件新棉衣和五双新胶鞋或皮鞋,每人添置了两套新单衣。全家在公社劳动的人,各自从公社领回了自己的工资,自由支配。平等的劳动和经济的民主,增进了这个家庭的团结与和睦。


第3版()
专栏:

四川简阳县解放公社红塔大队党支部书记钟金成(右第一人)等培育的十窝油菜王,开始开花结荚。这是最大的一株,有六百一十个分枝,株围二丈六尺。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