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王铎
经过1958年和1959年两年的连续大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已经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并开始了一个持续跃进的新阶段。
1958年和1959年两年的农牧业生产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这两年平均增长速度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比较,农牧业生产总值增长七倍多;粮食产量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前四年(1957年因灾减产,未作比较,下同)平均产量增长三点八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二点九倍。畜牧业各类牲畜两年平均增长11.9%,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增长63%。
上边这些简单的数字,雄辩地说明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生产和全国各地一样,只要我们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切实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和我们自己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水、草、繁、改、管、防、舍、工增畜保畜的八项措施,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依靠广大群众的冲天干劲,农牧业生产是能够高速度发展的,并且已经实现了高速度发展。现在,对过去两年农牧业生产大跃进的铁的事实,除了极少数患了“右倾顽症”和闭着眼睛不看事实的人以外,所有的人都无不齐声欢呼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伟大胜利。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过去两年农牧业生产大跃进的局面,是否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已经取得的高速度,是否还会继续保持下去?并使它能够更高些?我们的答复是肯定的。答复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说。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地发展,要求农业必须是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高速度地发展,必然会促进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全面的高涨;反之,如果农业发展的速度慢,也必然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这是已经为全国和自治区几年来的经验证明了的。大跃进的两年来,自治区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很快的,特别是工业建设的发展非常迅速。新兴的工业城市日益扩大,新开辟的工矿区不断增加,特别是1958年和1959年两年来城市供应人口增加得更快,这两年每年平均增加八十万人,每年人口增加将近全区总人口的9%,这就要求农业在粮食、副食品、蔬菜等产品产量上有更多的增加。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人民公社还需要逐渐增加粮食的储备,这就更需要加快粮食的增产。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每年按纯增15%计算,饲料的生产必须大量地增加,才能满足发展畜牧业生产对饲料的需要。轻工业的发展,要求增加大量工业原料的供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轻工业产值五年平均增长27%,1958年和1959年两年平均就增长了40.8%,而今后的发展,必然更快,这就要求农牧业提供更多的工业原料。总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高速度发展,都要求农牧业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油料、经济作物、副食品、蔬菜、畜产品,以供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要和工业的发展对于原料的需要,以及生产出更多的农副产品,满足市场供应和出口物资的需要。因而,要求农牧业生产持续高速度的发展,这是很明显的。
其次,自治区有广阔的农田,有大量可以开垦的荒地,有广大的牧场可以大量发展畜牧业生产,有很大的山林地区,有丰富的林木和野生动植物,有两千万亩的水面等资源丰富,农、林、牧、副、渔五业都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过去几年,特别是从1958年起两年来的大跃进,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牧区基本建设,大搞各项增产措施,为今后继续高速度发展农牧业生产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的突飞猛进和技术的提高,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了,物质力量更加雄厚了,技术更加提高了。特别重要的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支援农业的方针,人们对农牧业的重要性,认识更深入了。经过两年大跃进的实践,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发展农牧业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必然变成伟大的力量,在今后持续大跃进中,将会更加显示出它的无穷威力。有了执行党的发展农牧业一整套方针和农业“八字宪法”的丰富经验和知识,使我们在高速度发展农牧业生产上,贯彻执行总路线的办法更多了;我们对农牧业生产规律性的知识也更多了。我们有了人民公社组织,使农村牧区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经过整顿之后,已经走上了健全发展的道路,今年再进一步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的建设,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还必须着重指出,1958年和1959年两年农牧业生产的大跃进,只是高速度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起点,过去两年的大跃进,已经为今后农牧业生产持续大跃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同全国其他各地一样,是一片大好形势。无论从政治思想方面来说,从自治区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要求来说,从客观条件,物质基础和从农牧业生产今后的发展需要来说,都一定能够持续跃进,并且必须实现持续跃进。
随着全国和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形势,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也进入了一个持续大跃进的新阶段。在这新阶段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速农牧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巩固和建设人民公社,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为加速实现农牧业的现代化,把自治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之一而奋斗。这就是我们实现农牧业的持续大跃进的总任务。
1960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一年,是继续过去两年大跃进实现新的跃进的一年。在这一年,党中央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和工业支援农业的方针,国家又从投资、钢材、机械、化肥等方面大力支援农牧业。因而这一年是自治区农牧业技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一年,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因此,我们农牧业战线上的任务更加艰巨了,责任更加繁重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农牧业生产的领导上和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抓紧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必须遵循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全党和全体干部中明确地树立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工业和发展农牧业同时并举,工业支援农业为方针的指导思想,把高速度发展农牧业作为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把发展农业列为首要地位。农村、牧区各级党委必须把领导重点放在农牧业上,实行工农并举,工业服务于农牧业,发展农牧业以支援工业。各城市工矿区党的领导应以工业为重点,实行工农并举,工业支援农牧业,农牧业服务于工业。各个业务部门都要树立起支援农牧业的思想,像支援工业那样,支援农牧业生产。把发展农牧业放在首要地位,这不但不会妨碍工业的发展,相反,只有农牧业在胜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又实现技术改造,才能使农牧业更适应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越来越多的粮食、轻工业原料、劳动力和扩大市场供应物资,才能大大促进工业的继续大跃进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第二,以粮为纲,实行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并举,全面发展多种经营。把粮食列为农业生产的首位,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对粮、油、糖、麻、烟、蔬、果、蚕、药、杂十项作物统一安排,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大跃进。要做到既使粮食有更大的增产,又使各种作物适应需要,都有增产。
为了做到农业战线上各项作物能够有比例地发展和避免各种作物互相挤占耕地,失去内部平衡,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利用自治区土地多的有利条件,进行大量开荒和充分利用农村零散空地使耕地扩大10%,以扩大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这样不仅能使粮食作物的面积增加,而且还能适当地增加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的面积。我们一方面从扩大种植面积来保证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等总产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从更好地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建立大面积高额丰产田。为实现这一目的,今年增加水利灌溉面积四百万到五百万亩,灌溉面积达到二千五百万到二千六百万亩,其中常年受益面积达到二千一百万亩,肥料比1958年增加36%,全面开展亩施万斤肥运动。通过农业“八字宪法”综合措施,使25%的耕地建立成基本农田,实现大面积高额丰产。
第三,实行农牧结合,种植业和饲养业并重,使二者互为条件,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跃进。畜牧业在内蒙古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使今年畜牧业生产能够继续保持大跃进的局面,我们根据以猪为首、六畜兴旺的精神结合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的特点,一方面坚决贯彻公私并举,以公养为主的方针,开展公社、生产队、生产小队万猪场、千猪场、百猪场运动,大力解决猪源、饲料、防疫几个关键问题,使今年养猪实现翻一番的跃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以百母百仔为中心、创造高产群的畜牧业大生产运动。当前应该加强以保畜接羔保育为中心的过春工作,提高繁殖率成活率,使今年牲畜增殖32%,从而保证纯增15%。在增加牲畜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牲畜质量,积极进行品种的改良和优种的选育工作。在发展羊的同时,大力加强大牲畜的繁殖工作,以改变这方面的落后现象。通过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
第四,建立农牧产品基地,使农牧业生产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农牧业技术改造,争取在三、五年内把农产品基地建设起来,以生产更多的粮食、油料、工业原料和其它经济作物,并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在牧区、林区扩大国营农牧场的建设,大量开垦荒地,争取三年内建立新的农业基地,使粮食、饲料能够自给,以更快地发展农牧业。在城市的郊区、新的工矿区、林区和牧区,在一、两年内把副食品基地建立起来,使农业这个基础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必须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牧区建设,实行农牧业技术改造。以技术改造为中心,更加全面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和畜牧业的八项措施,争取五年到六年时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1962年前以半机械化为重点,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并举。牧区争取三年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1960年自治区农牧业生产,无论各项任务和措施都大大提高了,用于农牧业生产的需工量也大大增加了。为了保证实现生产跃进的任务,除了要挖掘劳动潜力,改进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劳动力,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大兴协作而外,提高劳动效率的中心环节是大搞工具改革。现在全区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农牧业技术改造的群众运动已经开展起来。我们计划经过大量的改革工具创制和推广先进工具,使农牧业生产的劳动效率提高半倍、一倍或更多一些。我们深信,通过工具改革运动,一定会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保证农牧业生产的大跃进。
第六,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建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实行工业和农业并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并举,全面发展公社经济,以加速人民公社的经济发展。人民公社必须坚持进行两条道路的斗争,不断巩固农村牧区的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才能更加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现在,农牧区新的跃进的高潮已经随着春季生产的到来,正日益高涨。我们领导上的迫切任务是要把这个大跃进的任务组织得更好,使生产大跃进一浪比一浪高地胜利前进。我们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红旗,高举我党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法宝”——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站在形势的前头领导形势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把广大干部武装起来,充分认识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克服右倾保守思想,树立起持续大跃进的共产主义雄心大志。深入地总结内蒙古自治区两年来贯彻执行总路线和农牧业生产的方针,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和牧业八项措施的丰富经验,把我们在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的、成功的经验和农牧业生产规律性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在今年实际工作中去,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经验,坚决贯彻执行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试验田的方法,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经常保持旺盛的革命干劲,以促进农牧业生产高速度的发展。


第5版()
专栏:

抓早 抓紧 抓实 抓好 抓水 抓肥 抓土 抓工
各族农民千方百计增产粮食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七百万蒙、汉、回、满等族农民发挥着人民公社的巨大威力,力争今年粮食更大丰收。一场争时间、抢速度、突击备耕、迎接春耕的战斗,在黄河两岸、阴山南北、西辽河流域和嫩江之畔激烈进行。
抓早、抓紧、抓实、抓好是今年自治区备耕运动的四大特点,今年备耕高潮比1959年提前了一个多月,劳动出勤率显著提高,乌兰察布盟和昭乌达盟等地的社员出勤率分别达到了93%和95%左右。
内蒙古各族农民根据两年大跃进的丰富经验,认识到“土是根、肥是劲、水是命、种是本”的道理,在备耕运动中紧紧抓住了“水、肥、土”这三项增产措施。现在全区已经完成当年受益的水利工程达六千五百多项,不少地区大抓渠系建设,先后挖通各级渠道一万五千多条,打井一万多眼,掏泉七百多处,扩大灌溉面积达一百八十七万多亩。目前有一万一千多项水利工程,一百多项重点工程和黄河三盛公枢纽工程,以及黄河南北的两大干渠,正在紧张施工。全区水利工地上的七十万各族社员,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决心大干3月份,完成水利工程计划的70%—80%,使正在兴建的大部分工程在春播前竣工,投入春浇。各族农民还抓住自治区有许多河流、湖泊、水泉和大量冰雪的有利条件,以“三水”(天上、地上、地下)并用的精神,广泛开展了蓄冰积雪、扫雪归田和运冰进地运动。目前全区已养冰蓄水十一亿立方米,完成全区到3月底养冰蓄水计划的73%以上。现在,有些地区正开始提前春浇,已有春旱迹象的昭乌达盟现已破冰春汇地二十三万多亩。磙地保墒和水土保持工作,在十年九旱的内蒙古高原上,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全区已磙地保墒一千八百多万亩,占去年秋翻地的30%以上,达到去年3月下旬春耕开始时的磙地面积;水土保持面积已达二千多平方公里。这个水利运动,为今年农业的特大丰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过去不习惯多施肥料的内蒙古各族农民,今年已积肥三千一百多亿斤,比去年全年施肥量还多八百多亿斤,肥料中的人畜粪占60%。另外,还建立了八千六百七十五座土化肥厂,生产土化肥六万二千七百五十六万斤,现在全区已把一千五百七十六亿斤的肥料送到地里,
(即全部积肥的50.4%)。为了加快送粪速度,不少地区大力挖掘了运输潜力,组织千军万马,大搞送肥突击战役,全区现已集中十五万辆大车投入了送粪运动。
大抓土壤改良,是今年内蒙古争取粮食特大丰收的一个重要措施。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全区已改良各种低产土壤六十九万九千多亩。现在各地人民公社正运用公社的强大力量,决心在春播前改良土壤二百万到三百万亩。
大搞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对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实现今年农业生产继续跃进,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现在轰轰烈烈的工具改革运动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经改革各种工具十万件以上,其中一百九十件各种先进工具正在大力推广。(附图片)
磴口县幸福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正在积肥
新华社记者 宝音朝克图摄


第5版()
专栏:

流动气象台
内蒙古草原上,不久前出现了一批流动气象台,帮助牧民传递气象情报,战胜自然灾害。
这些流动气象台的工作人员,携带着无线电台和气象仪器,深入到白雪皑皑的春季牧场,把当天从各中心气象台收到的气象情报,结合当地气象变化做出所在地区未来二十四小时或三十六小时内的气象情报,通过传递员,迅速传送到各个牧场,帮助牧民安排生产,战胜草原春季风雪。活跃在锡林郭勒草原西乌珠穆沁旗牧场上的一个气象台,不久前把这里哈娜乌拉山区降大雪的情报,事先预报给人民公社。过了一个多星期,哈娜乌拉山东麓,下了二尺多深的雪。这时,邻近公社的牧民,认为这里的大批牲畜受灾了,就前来支援,可是一到雪区,人畜无踪影,原来在哈娜乌拉山区放牧的十一万多头牲畜,下雪前就已经移到一百多里外的牧场上去了。
流动气象台,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牧民战胜春季风雪,由草原各中心气象台派出去,设立在比较偏僻的牧场上的。现在自治区草原上出现了六个流动气象台,加上原有一百二十三个气象台(站),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气象网,成为牧民安排生产,战胜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工具。锡林郭勒草原牧民,去年入冬时接到了草原上冬季雪少的气象情报,就在牧场上开展打冬井运动,一冬天打了二千多眼新井,冬季虽然下雪很少,牲畜仍然喝到了水。


第5版()
专栏:

确保农牧业持续跃进和技术改造
大力培养各种技术人材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为确保农牧业的持续跃进和逐步完成对农牧业的技术改造,现正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大力培养各种农牧业技术人材。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冬天到今年2月中旬,全区农村和半农半牧区的各旗、县和人民公社,已结合备耕活动,用大办短期训练班、现场会议、总结经验和师傅带徒弟等办法,培养出各种农民技术员一万三千五百多人,预计今年全区将培养出农民技术员六万人到十万人。为促进农牧业技术改造、加快农牧业机械化的实现和壮大技术队伍,今年自治区将新建两所农业机械化学校、两所农牧学校、一所汽车驾驶员训练班和扩建三所拖拉机驾驶学校。今年还将筹建一所农垦学校。自治区国营农牧场系统,今年也将训练二千多名拖拉机驾驶员,以大力提高其机械化水平。大量培养人民公社的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是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的重要措施,今年自治区各人民公社将培养这样的人材达十二万到十四万人。
在畜牧业方面,全区已培养出二百八十名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和其他机务人员。为了迎接今后畜牧业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各大草原上的国营牧场、草原机械育草站和牧区人民公社,正为机械生产队、拖拉机和汽车的驾驶修配人员,配备两套人马,用师傅带徒弟和边学边做的方法,大量培训着各民族的驾驶员和机务人员。最近自治区各地又为畜牧业训练了一万三千七百多名防疫员和接羔员,这为今年更好地加强牲畜的饲养管理和兽疫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力量。


第5版()
专栏:

以“百母百仔”为纲狠抓防御风雪和接羔保育
力争畜牧业高速度发展
本报讯 辽阔的内蒙古草原牧场上,目前正是一片大好形势。各族牧民,继去年畜牧业的大跃进,乘胜前进,以“百母百仔”为纲,狠抓防御风雪和接羔保育,大闹技术革新,高速度地发展畜牧业生产。
入春以来,草原上就传出了丰收捷报。到3月8日,全区已经接产了三百六十二万多头冬羔和早春羔,比去年同期多一百多万头,幼畜成活率达93.2%。这批幼畜中,有五十五万三千多头是纯种和第一、二代杂交改良仔畜。目前,大规模的春季接羔就要开始了,各族牧民,正为夺取今年畜牧业大丰收奋战。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十万名各族牧民,把大批饲料运到接羔营地;放牧饲养员、接羔保育员和兽医技术员三结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春季保畜增畜红旗竞赛运动。呼伦贝尔草原牧民,根据春季草原风雪大的特点,还开展了“安全畜群”运动,新巴尔虎右旗的五百六十九群牲畜中,有97%的群,已经达到安全无损失。现在自治区畜牧业战线上出现了膘情好、繁殖多、成活高、质量好的新局面。各大草原牧场上的八百多万头怀胎母畜,也都膘好体壮,等待着产期的到来。这样,今年全区大约能比去年多接产保育二百多万头幼畜,这将是一个空前的畜牧业大丰收。
内蒙古畜牧业战线上的“百母百仔”运动,是人民公社化后出现的新事物。这一运动的开展,又加速了牧区生产建设。为了每百头母畜一年繁殖成活一百头仔畜,人民公社结合冬季接羔保育,建立和恢复了一批牲畜配种站。挑选口轻体壮,产后体质恢复较快的三十二万多只母羊,进行了第二次配种。现在这批母羊大部分已受胎,到夏季就能再次产羔了。为满足牲畜冬春饮水需要,在牧场上打了六千六百多眼水井,超额完成了今年全年计划,可供三百万头牲畜饮水。去年以来,人民公社还新建了二十八万七千多座(间)牲畜圈棚,现在全区小畜、幼畜、母畜和老弱畜,都有了暖棚暖圈,安全地度着春季风雪期。各人民公社为了加强春季畜疫防治工作,还训练防疫人员,准备了防治羔羊痢疾的药品。
今年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继续跃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畜牧业的技术改造有新的发展。今年以来,分布在草原上的人民公社、国营牧场、机械农场、草原拖拉机站和机械育草站,已经买了四十个标准台拖拉机、二百四十多台播种机和大量新式农具,正准备在草原上大力开垦荒地,进一步建立粮食饲料基地,使牧区饲养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地发展。各人民公社还购置了二百多台饲料粉碎机和九百五十多台动力、畜力、人力三用铡草机,大大提高了春季牲畜饲养管理方面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自治区牧民开展技术革新,创造和改革了一百多种提水、破雪、运输等工具。
为了迅速改变牧区面貌,今年国家和自治区继续向牧区输送三百三十多个标准台拖拉机和一批联合收割机、大型脱谷机、汽车,装备牧区农牧业生产,同时,还支援牧民六千六百多台打搂草机和四千部水车。这样,今年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将向半机械化大大迈进一步。(附图片)
锡林郭勒草原巴彦宝利格人民公社的社员们赶着羊群去放牧
新华社记者 赵连升摄


第5版()
专栏:

草原盛开技术花
——记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工具改革
本报记者 白树廉
3月的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雪花纷飞,寒风飒飒,依然带着浓厚的数九寒天的景色。但是技术革新的花朵,争相怒放,万紫千红,捷报从各个角落,一个接着一个,雪片飞来。各族牧民用他们的丰富智慧,给呼伦贝尔大草原增添了十分春色。
长年生活在祖国边陲草原上的鄂温克、蒙古等族牧民,正开展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他们正迅速改变着千百年来用在生产和生活上的落后工具。在辽阔的草原上,改革工具的故事和革新技术的佳话到处流传:“西锡尼河东苏木,又创造出大头哺乳器啦,它一次可以给二十多只羔羊哺乳,比过去一人一次只哺乳一只提高效率二十多倍。”“白音托海的妇女们制成了接羔车等三、四种新工具,另外她们创造的产床成功了,就要拿到医院里进行试验。”……
相识不久的毛敖海同志告诉我们:“可以这样说,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每个人,都在思考工具改革问题,只要他们感到某一种工具不适应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就去大胆地改革它、创造它,不过十天半个月,总会有一种新的或改革的工具出现……”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我遇到了旗铁木工厂工人——我的老相识巴图孟和。他是撂下牧鞭不很久的布利雅特人。“最近在技术革新上,有什么新成就?”我问他。“已经制成一个压刀机,效率比人工高四倍。”他边说边从裤袋里掏出一张图纸告诉我:“我现在又在研究创造另一种新工具。”巴图孟和真算得起革新闯将,创造了一件又一件。我十分敬佩他的这种敢想敢干的风格。
鄂温克族自治旗技术革新运动的规模空前巨大,绝大多数的人都卷入了这个运动。除去有经验的老工人和年青的小伙子外,就连妇女也都人人动脑筋,个个搞创造。妇女杨吉玛创造的赶毡机,一天能作一领毡子,比手工生产效率提高很多。牧女满都拉创造的风力纺毛机,提高效率二十倍。
只要你随便在这个旗和各公社的铁木工厂里浏览一下,就可以看到数不清的集草机、垛草机、抽水机、熟皮机、造林播种机、活动畜圈、帆布水缸等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工具模型、图纸和成品。据自治旗一位负责人说,1959年经旗里鉴定的新创造的和改革的工具,已经推广使用了一千六百件,全旗平均每六、七个人就有一种新式或改革的工具。其中水、旱路和雪地三用车、搂草机、堆草机、钻土机、双帽锯、手摇水车等十多种工具,曾运到北京和呼和浩特展览过。中共呼伦贝尔盟委员会的牧区工具改革现场会议,去年在这里召开;今年,内蒙古妇联也将在这里召开妇女技术革新现场会。
假如你了解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历史的话,就会知道: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号召,在这里究竟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过去日伪和封建反动统治者所留给草原的遗产,就是思想闭塞和文化落后。直到1957年,这里还只是个别地区和少数牧民才有一些打草机、小型牛奶分离机、缝纫机等。绝大多数牧民用的还是落后的工具。他们每年为过冬牲畜准备饲草时,都是用镰刀一把一把地割。马匹和“勒勒车”(一种小木车)一直是这里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别的草原上早就广泛使用了的骆驼车,这里也只有二、三十辆,其他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也都是祖祖辈辈沿用下来的。
现在状况完全变了。在每个广阔的牧场和定居点上,都建起了许多永久性的牲畜棚圈。在不少畜圈里,还有柳条或木板制成的槽子。三三两两的破雪器和铲雪器摆在外面,一旦天降大雪成灾,牧人们就用它们为走“敖特尔”的牲畜开辟草场,清理卧盘。过去,马拉打草机只是到了夏季打饲草时,才使用一次。现在,牧民们把它改装后,正在盛产芦苇的辉河、伊敏河畔,收割芦苇;往年牧民们用人工割苇时,一人一天只割六百斤,现在一台打草机,一天就能割一万四千多斤。到了秋季,草原上的饲料基地丰收时,牧民们还把马拉打草机改装成为谷物收割机,用来收获农作物和饲料,牧民们把这叫做“综合利用打草机”。这种综合利用的方法,已经被推广到别的工具上,如把解放式水车改造成为打井提土机或畜力发电机的动力等。“勒勒车”现在也正由大批的汽车、拖拉机、胶轮车、四轮车等先进的运输工具所代替。牧民们在四轮车上装置了滚珠轴承,使运载能力提高一倍多。
在牧民们的定居地和蒙古包里,又是另外一种景象。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自动卸粪车或一张爬犁,这些工具完全代替了过去牧民妇女用自己衣襟或破皮张清理牲畜粪便的劳动。有的公社在定居点上已经建起了电力挤奶站。锡尼河东苏木的牧民们,还建成一座畜粪瓦斯电站。这个电站每五小时只烧一百二十五斤牛粪,比烧汽油和柴油便宜十分之八、九。现在牧民的住所和街道上,已经点灯不用油了。在公社的工厂里,出现了电力钢磨、电力饲料粉碎机、电力火锯等电力机械。到剪毛季节时,人们还准备用电力剪毛机剪羊毛呢。牧民蒙古包里的家具,焕然一新:缝纫机、小型牛奶分离机、折叠式桌椅、折叠式柜橱、折叠式木床……。东锡尼河公社现在有三百四十多台缝纫机和牛奶分离机,平均每二户牧民就有一台缝纫机,每三户牧民就有一台小型牛奶分离机,实现了缝纫、奶食生产机械化。
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草原工业的发展和技术力量的成长。现在,全旗已经有了七个铁木工厂和十五个机械工具修理站,这些厂和修配站,既是全旗技术革新的中心,又是培养技术人材的基地,目前已有一百四十五名工人,在这些工厂和修配站里工作,其中许多人已成了技术革新的能手。另外,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全旗还培养出近五十名畜粪瓦斯、电力挤奶技术员和拖拉机驾驶员。据副旗长孟和同志说,在1958年以前,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牧民,要修理一件打搂草机等工具,都要到遥远的海拉尔去。现在,除翻砂、电焊外,各种铁木工具和机械,都能在本旗生产和修理了。各族牧民所创造的工具,也都由这些工厂和修配站试制和生产了。(附图片)
大家都投入了技术革新运动    方 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