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共产主义赞歌一曲
梅原
车窗外正下着倾盆大雨,街道积水很深,公共汽车上一位想下车的老太太踌躇着:下呢还是不下?就在这时,乘务员走过来,把她背到人行道上没水的地方去了,……。
乘务员歇班了,但她们没有回家休息,而是带上干粮,从首站一直徒步走到末站,来回二十多公里,了解沿线有些什么机关、工厂、街道和娱乐场所;深入访问老住户,探询那些由于建设日新月异而已经不存在的旧街道、胡同。……
这是北京十三路和十四路公共汽车乘务员的工作精神的点滴。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树立了“为人民服务最光荣”的思想。他们研究各类乘客的不同心理,千方百计帮助乘客解决问题;辛勤了解沿线地理情况,争当乘客的“活地图”;对乘客和蔼、诚恳、主动、热情,和他们建立了新型的同志式的关系。乘客们赞扬乘务员的服务态度,热情地邀请乘务员到自己家里去作客。老年人说:“每回坐这一路车,准有座,这真是毛主席领导得好,社会主义好!”青年人说:“你们的热情时刻鼓舞着我更好地工作。”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真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温暖的家。无论你在哪里,走进百货店、理发馆、书店、饭馆,迎接你的是服务员的微笑,亲切的接待。如果你从黑龙江乘长途火车到南海之滨,在列车上,你也会感到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舒适,而乘务员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甚至使你感到比在家里还要愉快。
十三路和十四路公共汽车乘务员有这样一个口号:“以乘客之忧为己忧,以乘客之乐为己乐。”这是一种伟大的情怀,高尚的感情。这种感情使他们在劳动中不仅作到了忘我和不计报酬,而且达到了更感人的境界。本来,作为公共汽车乘务员,作到态度和蔼,售票不出差错,到站勤叫,帮助老人、孕妇找座位,已经算是够好的了。可是“以乘客之忧为己忧,以乘客之乐为己乐”的十三路和十四路公共汽车的乘务员同志们,并不以此为止境,他们进一步把工作作得更好,使乘客更满意。没有坚强的“为人民服务最光荣”的思想,是作不到这样的。从这样的思想出发,他们便和乘客水乳交融、休戚相关,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的同志关系。
听说这些乘务员,绝大部分是1958年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其中不少还是家庭妇女。在我们今天的各行各业中,特别是服务性行业里,是有着大量这样的新职工和家庭妇女的。可是他们已经有了这样崇高的思想感情和崭新的精神面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几年来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广大人民的精神领域是在起着多么深刻、多么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灵里开出了多少芬芳的共产主义鲜花!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两年大跃进的实现,我们的生产力正在高速度地向前发展。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我们高举无产阶级思想的政治帅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不仅在产业工人和劳动农民中普遍提高,而且,从绝大部分是新工人和家庭妇女的十三路和十四路公共汽车上的乘务员身上,从他们的“以乘客之忧为己忧,以乘客之乐为己乐”的高尚思想里,我们已看到一种新的精神世界,正在我们广大人民中形成。这种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普遍发扬,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到祖国的温暖,而且在人与人之间,起了互相鼓舞的作用;它使广大人民心情舒畅,意气风发,干劲十足,更好更快地建设着我们的祖国。我们赞扬十三路和十四路公共汽车的乘务员,赞扬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赞扬祖国美好的今天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8版()
专栏:

在十四路公共汽车上
沈骊珠
一天下午,北京市平安医院的产妇病房里,进来一位年青姑娘,当她说出是来探望谁的时候,一位产妇惊讶地问:“找我?”“是啊,我不放心,看你来了。”“我怎么……不认识你。”“那天你在我们公共汽车上生孩子……”“啊!是你呀,多亏了你,不然真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
这位年青姑娘是十四路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张秀兰。那天,她在车上值班。像往常一样,卖完车票,她就站在车门前细心地观察车厢内乘客的情况,看谁需要照顾。突然她发现一位女同志靠在司机座后的栏杆上站着,走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孕妇,她着急地说:“快坐下吧!”可是孕妇痛苦地摇摇头,额上流着黄豆大的汗珠,低声地说:“不行了,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生产。”张秀兰和司机商量后就对乘客们说:“有一位同志需要马上进医院,麻烦大家换个车。”乘客们下车后,张秀兰忙把自己衣服脱下来盖在孕妇身上,并和另一位乘务员一起扶住孕妇。孕妇说她到德胜门外的职工医院,张秀兰算了算,到那个医院还要走半个多钟头,于是她和司机商量,把孕妇送到附近的平安医院。车进医院大门不一会儿,就传出了婴儿的哭声。
像这样细心照顾乘客的事,在十四路公共汽车上并不是个别的。一年来光表扬信她们就收到四百五十多封。假如你坐十四路车,你就会看见售票员一路上笑着招呼乘客:“老大妈,小心点,我扶你下车。”“同志们下车后要小心,前面路窄人多……”看见有病人上来,他们马上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病人让个座。”见有人打瞌睡了,他们就走过去说:“同志,请你告诉我,你在哪里下车,等会快到站时我喊你,免得你刚醒来就下车,吹了风着凉!”
有一天,车到刘海胡同站,上来一位农村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售票员焦永芳帮助她把孩子抱上车,还给她找到了座位。但是过了一会,售票员就发现这个妇女的座位有风,于是就和别的乘客商量,给她换了个没风的位置。接着她又发现这个妇女的孩子的小手冻得腓红,她就脱下外衣给孩子盖在身上。
十四路公共汽车上有四十六位售票员,90%是妇女,而且绝大多数是1958年新参加工作的家庭妇女。她们刚参加工作时,是抱着拿些工资解决家庭经济问题的。她们听见乘客喊“卖票的”,火就来了。
党组织知道这种情况后,就给大伙讲解刘胡兰、向秀丽的革命英雄事迹,并发动大家鸣放辩论:“为谁劳动?”
焦永芳说:“早先我觉得售票员是低三下四的,可是有些售票员做了点好事群众就来信表扬,有的人还光荣地参加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乘客们也很尊重我们,有人甚至还主动地帮助我们工作。有一天,天刚麻麻亮,车到北郊,一大群乘客挤着上车,有一个人站出来,在车门口维持秩序。后来到车上他也一路上喊着:“刚上来的同志,请往前走……”。一次,两次,一月,两月,这个人总是这样认真地帮助我们工作。他是个什么人?后来一打听,原来是广播器材厂厂长办公室的主任。人家觉得咱们的工作很光荣,咱怎么能觉得下贱?”
张秀兰说:“我家住在虎坊桥,以前那里只有一些歪歪斜斜的小破房,现在一幢幢的楼房盖起来了。每天我在车上卖票时,心里想:要不是我们公共汽车按时把工人、干部、学生送到工地、机关、学校,房子一定不能盖得这样快,祖国的建设也有售票员的一份功劳。
辩论会开过后,党支部又组织大伙去十三路公共汽车学习。一上人家的车,气氛就不同,人家售票员在路上大爷大娘喊个不停。照顾乘客可真是体贴入微啦!见你想吐,马上把水壶递过去,见病人冷,立刻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披在病人身上。
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还要有服务的本领。售票员们勤学苦练,利用业余时间,步行走遍了全线各站,争做乘客的“活地图”。他们一边走一边把各站附近的胡同和工厂、机关、学校的名称、门牌号码统统记下来。为了了解一小段线路附近的情况,张秀兰花了差不多三个半天的休息时间。那时候,张秀兰上晚班,天天晚上十二点才下班,可是第二天清早四点多钟她就起来,冒着深冬严寒去熟悉线路地理环境。有一天轮到共青团员杨双巧休息,但她比平时起得更早。她带着干粮从城北起点站沿线往南步行,一直到天黑才回宿舍。现在这条线路的绝大部分售票员都能说出线路附近二百九十四条胡同和二百五十四个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的名称、方向,甚至门牌号码。许多售票员还下功夫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面部表情。如焦永芳是山东人,她就向北京话讲得好的同志学习,现在人们很难听出她的山东口音了。从小好皱眉头的李淑琴,一有空就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很多人作梦还在背售票员的用语。
那是一个夜晚,十四路末班车开到德胜门站,有一位年青人扶着一位老太太上车,年青人对售票员说:“请您照顾一下老太太,她到马甸。”“到马甸要换四十四路车,四十四路末班车早过去了,我看还是让老太太回家歇一夜,明天再走吧!”那个年青人为难地说:“是啊!不过我也是过路人,刚刚才遇见这位老太太。”一直以为他们是一对母子的售票员惊奇地说:“原来这样,那谢谢你,让我扶老太太上车吧!”上车后,售票员心想:从十四路终点站到马甸还有一站路(相当于市内二站路),谁能送这个看来身体很弱的老太太呢?她一边卖票一边问老人到马甸什么地方?售票员向全车乘客打听:“哪位同志到马甸小官西后街,劳驾帮忙送这位老太太回家。”“我上马甸,不过我不上你说的那个地方去,但是我可以送她回家。”一位年青人回答说。售票员笑着向年青人道了谢。过了一会,售票员又想,老太太走路那么困难,光一个人照顾恐怕还不行,于是再次向新上车的人打听谁去马甸,马上又有一个青年人自报奋勇愿去。没想到两位乘客扶着老人走了一段路又折回来,原来天太黑,加上老太太身体不好,走起来很吃力。这两位乘客和售票员商量,能不能用车子把老太太送到马甸?汽油费由他们出。售票员和司机商量后决定用车子把他们送去,并说:“我们托你们照顾乘客,哪能叫你们出汽油费?”车到马甸后,没公路了,只能步行,售票员嘱咐两人一定要把老太太送到家。


第8版()
专栏:剧评

看上海人艺演出的“枯木逢春”
凤子
看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并演出的“枯木逢春”,很兴奋。最近文化部举办的现代题材话剧观摩演出,虽然是小型的,只有一部分话剧院、团参加,可是它有力地说明了大跃进以来话剧的巨大进步,它密切地联系着现实生活,表现了时代精神和新的英雄人物形象;在形式和风格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些演出也说明了话剧艺术是及时地反映当前人民的斗争生活、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很好的武器。这次观摩演出出现了一些好剧目,“枯木逢春”是其中之一。
不是在江南地区生长的人,对于血吸虫病的危害性是不够理解的。读了1960年“红旗”第二期魏文伯同志写的“六亿神州送瘟神”这篇文章,才知道血吸虫病疫区之广,历史之长,人民受害之深,几乎是不可想像的。可是,这是事实。在旧中国根本谈不到什么防疫治病,而反动统治者本身就是杀害人民的瘟疫病菌。反动统治和病疫是相互结合的,受害者当然只是老百姓了。新中国送走了压在人民头上的瘟神,人民自己当了家,党领导人民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就改造自然来说,从防疫治病到除四害,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斗争,而且也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光辉的成绩。以消灭血吸虫病来说,真是人民生活中一件大事。血吸虫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了,更重要的是消灭了病源,近亿人口不再受到这个病的威胁。过去的灾害地区,一片荒芜,现在是生产丰收人兴旺。这么伟大的变化,不只是令人欢欣鼓舞而已,人们会油然产生时代的自豪感。感谢“枯木逢春”的作者,通过苦妹子一家的悲欢离合,生动地写出这一翻天复地的变化。
苦妹子一家的悲欢离合是“枯木逢春”一剧的中心事件。剧本并不是为了写苦妹子而写苦妹子,而是通过苦妹子的遭遇,反映劳动人民在同反动政权遗留下来的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胜利。剧本热情地歌颂了新社会和劳动人民,歌颂了党和领袖的英明伟大,可信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进行的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得到了改造;描写了党的团结——斗争——团结的公式的具体运用和它的胜利。
戏的三条线索是:苦妹子的悲欢离合故事;血防工作的土洋结合方针;党如何发动群众同世代以来不治之病作斗争。在两条道路斗争这一主题思想指导下,三条线索交织进行。这就更多方面地、较深刻地表达了主题的积极意义,表现了毛主席“送瘟神”这两首诗的精神。瘟神是血吸虫病,必须加以消灭。资产阶级思想也是需要彻底肃清的。只有消灭得彻底,肃清得彻底,才能充分发挥生产的潜力,才能更迅速地建设社会主义。
剧本创造了一个党的基层领导者的形象,血防站长罗舜德。他坚决地执行着、保卫着党在血防工作上的政策和路线——防疫和治病,土洋结合、中西医结合,生产同治病并举的精神,坚定地对刘翔、方妈妈、李大爷等不同的错误思想进行批评和斗争。可是,他是那样地把政策化在行动中:对方妈妈的帮助是那样的生动而亲切。最初他不懂业务,可是在原则问题上,他决不迁就资产阶级专家。虽然面对面的斗争似乎不够突出,但第七场他对刘翔的批评是切中要害的。剧本中这一正面人物形象的创造是成功的,通过斗争来刻划人物,作者用人物的行动来教育人们。如他第一次出场,为刘翔等下乡干部挑一担行李,带给人们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非常深远的。作者重复了这一动作,他从专区亲自挑回一担晚期病人必须用的中药,这一细节可说是画龙点睛地描绘出这样一位党的基层领导者的精神面貌。他是那样崇高,又那么亲切、生动地体现了党对人民疾苦的无限关心。
作者比较着力刻划的是苦妹子。苦妹子的苦和病,因病而来的遭遇,反映了受血吸虫病害较深地区的人民的命运,特别是妇女。苦妹子这个人物是有生活基础的,她的精神状态是引人同情的。她虽然有“不治之症”,可是她并未放弃希望,尤其是受到党的教育启发,亲眼看到党如何坚决地执行着治好一切病人这一英明决定,就更有了信心。可惜剧情发展到高潮时,为了其他线索的发展,在苦妹子病情严重的时候,拖延了解决她的病,使观众觉得不大自然。苦妹子和冬哥的决裂,从人物关系看,也是在情理之中,方妈妈的要求不近人情,苦妹子则应该比老一代受害妇女的思想水平高一些。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导演紧紧地掌握了矛盾的主线,并未在苦妹子的“苦”上做文章,因而较好地体现了主题。舞台美术相当出色,富于地方色彩,令人喜爱。美中不足的是有的演员有较纯熟的演技而生活不足,因而表现劳动人民、党的领导者的形象时,思想感情就不够准确了。
第二场深夜,远景是县委大楼,灯光明亮,毛主席正召集会议,在那里研究血防工作;戏进行到这一场景,观众都非常激动。剧本和演出很好地表现了党中央、毛主席宵衣旰食地关心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对党、对领袖的感激和爱戴。


第8版()
专栏:

送肥忙
鸡叫头遍天未亮,
村村队队送肥忙,
妹妹双脚不沾地,
哥哥一担挑四筐,
肥到地里庄稼强,
秋后誓打万石粮。
河北怀来沙城公社 陈桂春


第8版()
专栏:

我和乘客们
北京十三路公共汽车售票员 范国英
一个深冬的早晨,西北风刮得很紧,我在车上忙着售票,因为天太冷,两手冻得不听使唤,撕一张票要花很多时间。车子快到三里河站了,突然有一位孕妇从座位上站起来,脱下自己手上的毛手套,塞到我的手里,并微笑着而又带点疼爱的口气说:“看你冻的!干吗不戴上手套?”“不,戴手套撕票不方便。”我说着急忙把手套塞回她的手里,又说:“你自己也冷呀!”可是她很快地又把手套塞到我的衣袋里,还生气地说:“你每天那么热情地照顾乘客,我刚怀孕没多久,你就看出我需要座位,要是你的手冻坏了,怎么工作?”说完她就急匆匆地下车走了。当时我拿着这副手套感动得不知怎么好,等到车子开动,才想起没有追上去还给她。第二天凑巧她又坐了我的车,经我再三解释又拿出自己的手套给她看,她才把她的手套拿回去了。
乘客对我的关怀、支持,使我深深感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与人的关系是多么温暖、亲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我们国家里工作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任何工作都受到广大人民的尊重和支持,而且你只做了一点点应做的工作,人家就表扬你。记得有一次,有一个老大妈来搭车,她拿了很多东西,我迎上去帮她把东西搬上车,找到座,又问她到哪里下车。她说到平安里换三十一路车,可是不知平安里在哪里?我答应到站一定叫她。但过了一会,我又担心万一我忘了叫,一定会给老太太增加很多麻烦,再说她拿那么多东西要走到三十一路车站也太费力,因此,我就找到了另一位到平安里的乘客,托他到站叫老大妈,并且请他送大妈到三十一路车站。这个乘客很高兴地答应了,到站后他一手扶着大妈,一手抱着东西下车走了。这时车里有好几位乘客都夸我服务态度好,对老人那么照顾,当时我真有点不好意思。
有时候,我因为大意疏忽,工作上出了错,乘客不但不责备我,还鼓励我。有一次,两位盲人坐我的车,上车时他们一再跟我说到地安门站叫他们下车,可是我却忘记了,等到过了三站才想起来。当时急得我满面通红,忙向盲人道歉,并扶他们走到马路对面的车站,告诉他们往回坐三站就下车。盲人不但没向我生气,还说:“你真太好了,谢谢你。”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乘客总是自告奋勇地帮助我。比如末班车要把站牌上写着“末班车已过”的钩子拉下来,但是因为我个子矮,拉不来,有一个每天都坐末班车的乘客就主动下车帮我做这工作。有时他不在,别的乘客就下去帮助拉钩。
我刚刚参加工作时,因为业务水平低,加上没有树立一心为乘客服务的思想,因此有时和乘客闹矛盾,心里觉得这工作真不好干,对乘客态度一点也不热情。后来党组织我们开展了“为谁劳动为谁服务”的学习,并请老工人给我们讲旧社会的售票员如何挨骂受气,现在的售票员工作又如何受到人民的尊重,还介绍了许多优秀售票员的先进事迹。这些使我认识了售票工作的意义,检查了过去的错误想法。我努力钻研业务,每天有空就到车上学习优秀售票员的服务态度,晚上在被窝里也练习讲话。
服务态度改进以后,我觉得工作好做了。
一年多来,我和许多乘客交了朋友。常常有不知道名字的乘客下车时和我握手,说愿意和我做朋友。有的老大妈更是像母亲一样对我。有一个老大妈常常抱着孩子坐我的车,每次我都帮她抱孩子,扶她上车,感动得她说:“我真想有你这么一个闺女。”有一次她约我星期二到她家吃饺子,可是不巧那天我有工作没有去,过了几天她看到我,生气地说:“那天你干吗不来?我在胡同口等了你半天。”有的乘客几天不见我,就向别的售票员打听:“那个小范怎么不见了,她身体好吧?”


第8版()
专栏:

春播 董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