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群众的生活群众管
重庆市南岸区上新街商业部门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经验
中共重庆市委财贸部调查组
重庆市南岸区上新街共有居民七千二百多户,三万二千多人,是南岸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195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全街有很多居民陆续参加了生产,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上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家庭妇女参加生产建设以后,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相对的减少了,许多职工日常生活问题如吃饭、喝水、洗衣服、洗澡等等都感到不如以前方便了。这种客观情况要求商业部门逐步地组织社会的服务性劳动来代替一部分家务劳动,以满足城市人民经济生活上的各种需要。根据这一普遍要求,全街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商业部门为主,依靠群众,协作各方,开展了一个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群众运动。整个工作按照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群众的生活群众管的原则,帮助群众把吃的、穿的、用的以及家务劳动中的各种琐事进行全面安排,分清缓急,加以解决。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这条街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三网”(公共食堂网、托儿所网、生活服务网)、“一化”(生活集体化),居民的生活情况与精神面貌都起了很大的变化。
户户忙生产、家家无闲人
这个地区绝大多数居民已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自愿地组织了起来,并且开始习惯于集体生活。目前参加集体食堂吃饭的人数,占居民总数的90%以上,入托儿童占地区内全部儿童的80%。由于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和带孩子问题,不但使原来参加生产的人安心工作,而且使更多的家庭妇女走出家门,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各项生产和服务活动。一年以来,有七千一百九十一名居民参加了生产建设,其中支援国营企业的有四千三百七十八人,搞街道工业的有七百七十多人,搞街道运输和服务事业的有二千零四十三人。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妇女都有了工作,剩下的半劳力和老弱也组织起来从事一些轻微的生产和家务劳动。整个地区做到了“户户忙生产,家家无闲人”。
上新街的大部分居民过去只消费不生产。现在不但生产了很多副食品,而且还兴办了一些为大工厂和附近农村服务的街道工业。1959年共生产了保钢物资四千六百二十五吨,小百货七十万零五千四百一十件,并为大厂加工半成品七万四千零一十三件,同时还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上缴利润和税收)十一万三千五百四十三元,仅税收一项即比1958年增长一倍以上。随着街道生产、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居民每户每月平均收入已达六十至七十元,超过了全市一般居民生活水平。原来这条街有三百多家“五保”户要靠国家发救济金维持生活,现已全部由街道自行解决。同时,把街道居民及家属组织起来,有利于对居民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有利于发动群众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整个街道工作出现了全面跃进的情况。现在,上新街不但是全市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红旗单位,而且也是妇女工作、治安工作、清洁卫生工作的先进单位。
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街道居民受到集体劳动和集体生活的锻炼,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思想普遍树立了,忘我劳动、勤俭节约的思想大大发扬了,整个街道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群众中节约成习,互助成风。例如很多人在银行有了存款,1959年全街定期储蓄比1958年增加了二点八一倍,每户平均有定期储蓄五元以上。去年全街共开办了二百七十七种服务项目,其中就有二百四十四种都是义务服务。同时,还组织了三百个家务服务员(每一人负责二十三家),专门为一些老弱残幼生活服务。济人之难,解人之困,已经开始成为社会风尚了。
上新街过去办过文化学校,由于很多妇女忙于家务,时来时去,教学工作也随之时断时续。在实现生活集体化之后,上班时工作,下班时学习,文化学习正规化了。现在全街已办起一所中学和两所业余学校,很多居民都入了学,原来一字不识的人,现在全部摘掉了文盲帽子。同时,还组织了读报组一百二十四个,建立了读报制度,使全街出现了一个人人学习,天天读报的新气象。
上新街组织人民经济生活工作的迅速发展,大大地改变了整个街道的面貌。这反映了城市人民的一种迫切愿望。他们要求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更多的人参加生产,更快地发展生产,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反映了生产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要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首先又是分配关系的改变。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使社会主义分配形式更加完善,因此,它一开始就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起了积极的影响。今后随着这一工作的深入进行,它还将发生更大的作用。
上新街的实际情况还表明了,组织人民经济生活是商业工作进一步深入的发展。通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教育,商业部门职工普遍把组织人民经济生活做为本身的一项光荣任务,把经济工作作为政治工作与群众工作来进行,大大加强了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改进了供应方法,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服务,从而使商业工作更加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商业的特点和优越性。
从上新街的具体情况来看,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过程,是党不断关心群众生活,领导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过程;是群众自觉地组织起来,走上生活集体化道路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群众思想水平,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的工作,这就是:依靠群众,合理地分配商品;组织群众自我服务,由群众自己管好自己的生活;组织居民参加生产,增加社会财富,解决市场需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依靠群众,组织商品合理分配,是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组织商品合理分配,是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适合当前生产状况和群众要求的一种新的供应方式。由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按比例发展的,作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纽带的商业,也必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组织供应,指导消费。在我国目前生产发展速度还不能适应社会购买力增长速度的情况下,总会有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商品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因此,在组织商品供应中最重要的是依靠群众合理地分配商品,通过这种分配办法,可以在保证一般需要的前提下,把某些特殊商品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可以使分散的消费与有计划的生产相适应,可以使商业部门的工作更加主动一些。根据上新街商业部门的实践,做好合理分配商品工作的关键,要抓住三个环节:第一,依靠群众力量,全面了解消费变化情况,切实掌握供应人数及不同类型的消费特点,作为分配商品的主要依据。这一方面,上新街商店确定有七个专人负责消费调查研究工作,一个人大体上管一千户,四千多人,他们在街道群众组织的帮助下,做到了“八知”(人口、户数、健康情况、孕妇分娩期、宗教信仰、军烈属、南方人、北方人),“九熟”(孤、老、病、残、产、幼、单身工人、老工人、高级技术人员),因而在分配商品时能够心中有数。第二,根据各个时期的货源情况和消费需要情况,确定不同的分配办法。上新街商店把这些不同的分配办法归纳为普遍供应(一般日用品如肥皂、火柴等),定量供应(如节日用品和某些国家规定的计划供应品种等),重点供应(限于少数缺销品种,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哪些人多分一些,哪些人少分一些),因时制宜,灵活掌握。这样就不仅做到了普遍供应,一般都有安排,而且做到了“保证重点,照顾特需”。第三,一切通过群众,经过大家协商,做到商品分配合情合理。如对集体消费单位分配商品,是由商店直接召开集体单位座谈会,交出家底,分配到厂(校),再由集体单位分配到消费者手中。对地段居民分配商品,是由居民委员会的代表先开会研究确定分配原则,然后分配到户。对某些特殊需要的商品,也尽可能地通过群众协商,统一认识,进行分配。由于在分配商品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使得群众了解了商品供应政策和具体供应情况,大家都能互助互让,尽量满足急需,保证了商品分配工作的顺利进行,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新的协作关系。实践证明,合理分配商品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新的供应方式。去年以来,上新街商店通过这一办法供应给消费者的商品总数,就占全店销售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群众的积极协助下,很多商品实行了下段分配,送货到家,大大地便利了消费者的需要。
在进行合理分配商品的同时,上新街商店也注意了加强门市供应工作,国营营业点由原来的四十八个增加到一百个,加上新设的服务站,大体上每七十户人家即有一个营业点,基本上适应了群众的要求,实现了十件事情(饮食、穿用、缝补、洗染、缝纫、日用必需品、零星家务、修配、洗澡、理发)不出段。这一时期,商业部门还发展了一些专业门市部,保持了地方上的特殊风味和高级技术,解决了群众多方面的需要。
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广大家庭妇女走上社会劳动岗位
组织群众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三网”(公共食堂网、托儿所网、自我服务网),实现“一化”(生活集体化)。“三网”之中又以“集体食堂网”为主。在这方面,上新街商业部门除了帮助集体单位搞好伙食外,工作重点放在街道集体食堂。因为参加街道集体食堂吃饭的人数占全街总人数的90%以上,搞好了街道集体食堂,也就解决了大多数居民的吃饭问题。上新街的集体食堂是在1958年冬季发展起来的,经过一年来的不断整顿,已经巩固下来了。现有食堂二十三个,全部做到了经济自给并有结余。每日三餐,两干一稀,中午、晚上两菜一汤,居民吃得好,吃得饱,吃得省,吃得满意。在办好集体食堂中,商业部门帮助居民做好了四件工作:(1)精打细算,安排口粮。如帮助食堂提高出饭率,现在一般都做到了每斤米出饭三斤半以上,保证了搭伙的人都能吃饱饭。平时则帮助食堂健全粮食管理制度,杜绝各种漏洞,做到了开支有计划、有节制,不向国家多要粮食。(2)帮助食堂安排菜谱,实行一菜多作,粗菜细作,每月还让群众吃得上一次用豆类、干菜做成的“素席”,大家都感到吃得很舒服。(3)帮助食堂想出各种便利群众的办法,如允许吃多少,买多少,星期日可以把饭、菜拿回家去做;允许搭伙人到食堂来做菜。同时还办理了代客加工业务,居民可以委托食堂做一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所以,大家都感到在集体食堂吃饭很方便。(4)在食堂附近设立了一些小食店(卖面)、冷酒馆、小卖部、理发店、老虎灶、简易浴室等,使得群众不仅在食堂解决了吃饭问题,还解决了其他生活上的问题。以食堂为中心设立各种供应点的好处很多,最主要的是供应人口较为固定(一般每个食堂搭伙人数在四百人左右),便于商业部门掌握消费情况,安排劳动组织,解决群众需要。
托儿网是在商业部门与妇联的共同努力下建立的。全街现已办了各种托儿所、站三十九个,入托儿童在三千人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托儿化。为了适应群众不同的要求,托儿所、站的入托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总的分为固定入托和临时入托两种。临时入托又分为四种形式,即:临时托儿所,解决妇女临时外出(如参加区内中心工作)时带孩子的问题。流动托儿站,在区内开大会或集中学习时,到会场附近收托儿童,让妇女安心开会和学习。计时托儿站,设在交通要道和文娱场所,专为有事进城或看电影的家庭妇女服务;送托儿童,以时计费,每时两分,每天一角,并可以代管孩子吃饭。活动托儿站,对三至七岁未入托的儿童,采取定时、定点、定人的办法加以组织,教他们懂得礼貌,懂得劳动,培养儿童集体思想。对于固定入托的儿童,主要是经常加强保育工作人员的教育,随时交流带孩子的经验,及时表扬好人好事,使托儿所(站)的工作不断得到巩固、提高。从去年7月份起,这里的儿童就未生过疮、害过病,天气最热的时候痱子都不长,并且体重每月均有增加。儿童长得健康,家长放心,大家都愿意把孩子放在托儿所(站)里。
由于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带孩子问题,使得主要的家务劳动社会化了。但是,随着更多的妇女参加了生产,又提出了很多家务琐事(如补洗衣服、家庭卫生等)要求具体加以安排。根据这一情况,商业部门发动居民群众大搞自我服务,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群众服务网,解决了群众的需要。一年以来,上新街共建立了生活服务站十八个,互助组一百二十八个,各种服务员共一千二百多人。这些服务组织遍布全街的各个村巷,群众十分称赞。服务内容包括缝补、洗衣、绱鞋、擦鞋、照料病人、代人买米买菜、代人煮饭、代人打扫清洁、代办红白喜事,等等。总之,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由服务组织承包代办,办不了的再交商店办理。服务组的服务人员绝大部分是五十岁以上的、无法直接参加生产的妇女。在她们中间,凡是搞代销商品的,每月由商店按代销额给以2%的手续费(手续费的收入一般十五元左右);固定为某些家庭服务的,每月由这些家庭贴补几块钱零用;属于互相服务性质的则一律不取报酬。
由于建立了“三网”,不但保证了生活集体化的巩固和发展,而且提高了商业工作的效率。通过“三网”的作用,商业部门得以少数商业人员作好全面的供应工作与服务工作。
组织生产劳动,是改善居民生活的根本途径
组织居民参加生产与组织群众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利用居民的闲散劳力,参加生产,增加供应,需要组织居民生产;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需要组织居民生产。根据上新街的情况,群众参加生产的主要内容是:(1)副食品生产。目前全街居民已种了八十五亩菜,养了一百七十八头猪,正在努力争取主要副食品供应自给。(2)小百货生产。成立了十个小型厂坊,利用边角废料加工一些棉线、毛巾、布毯等,每年产值约一百六十万元。(3)修配业务。全街办了二十六个修配店,主要业务项目有三百六十六种,每月平均修理物品约二万二千五百件左右。所有居民生产收入,除留出80%作为工资、费用开支外,其余全部作为街道公共积累。根据去年的初步计算,通过组织居民生产,使每人平均每月增加收入二十六元,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
上新街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一直是在市委和区委的领导下进行的,很多事情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因而问题解决得快,解决得透,群众干劲很大,始终保持着不断跃进的精神,工作愈跃愈高,形成了一浪高一浪的局面。其主要作法有以下几点:
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建立组织,统一领导。从1958年下半年以来,全街即在街道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以上新街地区商店为主,会同粮站、银行、蔬菜、煤炭、食品等商店,以及工厂、学校、群众团体代表等共同组成“组织人民经济生活委员会”,实际工作主要是由地区商店来做。在这个综合单位下面设有办公室,领导三个中心服务站,每个中心服务站下面有五个居民服务站,站下面设有若干服务员,这是商业外部的一条线。在地区商店内部设有组织人民经济生活指挥部,派有专职干部与中心服务站取得联系,这是商业内部的一条线。地区商店根据街道党总支的决定,掌握了内外两条线,就把整个工作从内到外推动起来了,从而顺利地实现了各个时期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任务。
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教育,统一认识。在商业内部,主要是加强政治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的教育,使之成为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指导思想。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大讲群众观点,要求商业职工深入群众、深入街道,了解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并抓住典型事例,开展专题辩论,加强了群众观点的教育,提高了广大职工的觉悟。在集体福利单位中主要是加强增产节约的教育,强调在一切工作中必须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因而很多工作都是因陋就简,由小到大,先搭架子,逐步健全。这样既解决了群众生活急需,同时又使整个工作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大搞共产主义协作
大搞协作,统一行动。在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中,上新街大搞了群众运动,实行了一条街大协作,明确分工,统一行动。如:街道党总支除负责全面抓居民生产、生活、教育外,并重点领导居民生产,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地区商店除全面负责组织居民生产外,并负责抓好服务网、点和帮助办好集体食堂。粮站负责安排好口粮,提高伙食质量。蔬菜、食品两商店除作好供应外,并负责发动群众养猪种菜,改善生活。妇联负责办好托儿网。银行负责解决房屋、设备和建立集体食堂的管理制度。厂矿、机关、学校主要是反映情况,宣传政策。区、街人民代表、派出所负责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宣传,选择并确定服务人员。各方分工,但又共同协作,做到了事有所归,责有所专,实现了全街各行各业的大跃进,促进了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工作全面进展。
跃进再跃进
树立旗帜,不断跃进。为了把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上新街党组织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组织全街联合开展了以“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为中心内容的红旗运动。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对手赛、标兵赛等。并建立了定期总结、评比制度,一月一检查总结,一季评比给奖。目前已涌现出的标兵和先进工作者占职工总数的20%。同时还注意培养了各种类型的先进单位和标兵。由于这些先进单位和标兵的实际行动影响了周围群众,出现了一个在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上的“比、学、赶、帮”热潮,通过各种竞赛形式,推动了各单位工作的不断跃进。
(原载“重庆日报”,本报略有删改)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商业工作的新发展
组织人民经济生活,是党和毛主席一贯关心的一项重大政策问题。早在二十多年前,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示我们:“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他并且精辟地论述了关心群众生活和完成革命任务不可分割的关系。现在我们正高速度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计报酬”,表现了高度的劳动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好人民经济生活,更有其重要意义。商业部门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为消费服务,因此,在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中,商业部门必须当好党的助手,成为人民群众的好“管家人”,以更大地鼓舞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促进生产的发展。天津市光复道商店职工正是深刻地认识了这个道理,因而他们积极地响应了党关于组织好人民经济生活的号召,不断革命,大胆创造,在服务生产、指导消费、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工作中,作出突出的成绩。
组织人民经济生活,是商业部门贯彻执行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通过安排生活,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来进一步促进生产的高速度发展。但是,在零售服务行业中,怎样为生产建设服务,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少的人在认识上还没有解决。有些商业工作人员就认为:“一进一销,你买我卖,这同生产有什么关系”;“油盐酱醋同技术革新挨不上边”。光复道商店党支部针对这种思想,发动群众开展鸣放辩论,并组织职工深入工厂、宿舍访问,发现有些工人因为生活安排不好,以致使生产任务的完成受到了一定影响。这样,使全体职工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认识到安排好工人生活对促进生产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生活和生产的相互关系。事实上,把群众的生活组织好,就可以使他们摆脱一些琐碎事务的拖累,吃好、用好、休息好,心情更加舒畅,经常保持旺盛的革命干劲,这同样就是支持了生产的发展。在党的支持和群众的帮助下,光复道商店职工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找到了一条零售服务业为生产服务的正确途径。
依靠群众合理分配商品,是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知道,生产、分配和消费,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总体。社会主义经济是循着高速度、按比例的规律发展的,生产是有计划的,商业收购也是有计划的,因此,分配商品也必须有计划,这就要求有计划地组织消费与之相适应。光复道商店,除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统销政策和计划供应政策外,针对当前副食品供应情况,创造性地实行了商品供应和指导消费相结合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商品分配办法。他们在进行商品分配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入群众,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群众各方面的需要;按照“保证重点,照顾必需,安排一般”的原则,通过群众路线的方法合理分配商品,而不是平均主义的分配。这样就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基本上满足了群众需要,调整了人民内部的关系,达到人人满意。
全面安排城市居民生活,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动广大妇女劳动力参加生产,这是贯彻执行总路线,高速度发展生产所提出的新要求。光复道商店适应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在街道党委的领导下,以大办食堂为重点,切实帮助群众组织起来,深入群众组织和指导消费。他们除了门市售货以外,还普遍设立了固定售货摊,依靠居民建立代销站,搞流动货车,形成星罗棋布的商业供应网,千方百计便利群众,满足需要,并帮助群众精打细算过日子,使人们吃好、穿好、用好、又节约。这就使人们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新风气,改变着城市街道居民的精神面貌,这是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又一个新发展。
(摘自河北“东风”1960年第四期王进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