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观察家评论

中国和非洲人民的友谊不容破坏
中国人民一向关心和支持非洲人民的独立斗争。现在,从北非到南非,从西非到东非、中非,民族独立的烽火在遍地燃烧,套在非洲人民身上几个世纪的殖民枷锁正在迅速地被粉碎,非洲人民日益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非洲正以其巨人的步伐跨进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对非洲大陆这一伟大的变化,及其光辉灿烂的前景,从内心深处感到无限的兴奋和欢快。
中国是一个解放不久的国家,但是为了支援非洲人民,我们从不吝惜作出我们可能作出的努力。我们积极声援埃及人民反对英法侵略的斗争。我们一贯支持南非人民反对野蛮的种族歧视的斗争。我们坚持不懈地支援英勇战斗的阿尔及利亚人民。我们把非洲人民每一个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看成是自己的斗争,并竭力予以支持。
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这种真挚的感情是有深厚基础的。中国和非洲具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命运。我们都曾经受过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压迫。即便是今天,中国人民也还在为解放仍被美帝国主义霸占的中国领土台湾而进行着斗争。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是在两条战线上向着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进行着共同的斗争。我们当中任何一方的胜利都是对另一方的支持和鼓舞。
我国和非洲人民之间这种休戚相关,忧乐与共的关系,是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可靠基础。近年来,随着反帝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已经同阿联、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几内亚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和非洲人民之间的友好来往更为频繁。这种友好关系和来往的加强,大大增进了我们在反帝斗争中的团结和力量,并且为亚非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是极端仇视的。他们正在千方百计的从中破坏这种日益发展的友好关系。最近,帝国主义国家的官员和他们的宣传机器,发表了挑拨中国和非洲国家关系的大量谎言,企图迷惑广大的非洲人民和新近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美帝国主义的阴谋更加恶毒,它在用新的手法取英法在非洲殖民地位而代之的同时,又把它一贯推行的“两个中国”的阴谋强加在非洲人民头上,企图用这个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的问题,来挑拨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削弱中国人民和非洲各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的友好团结。
最近,一个以蒋介石集团分子杨继曾率领的所谓“中国代表团”鬼鬼祟祟地访问了西非一些国家,其中包括刚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几内亚。
蒋介石集团和操纵蒋介石集团的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很清楚的。他们知道,在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日益友好团结的潮流前面,采取正面破坏的办法是不大容易达到目的的。因此,他们就企图利用新近独立的非洲国家希望和一切国家友好的愿望和蒋介石集团还非法窃踞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的事实,使新近独立的非洲国家和蒋介石集团发生关系,好这样来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或者使这些国家根本不能同我国建立和保持正常关系,杜绝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和二亿非洲人民的联系和合作。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阴谋。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就美国制造的所谓“两个中国”的问题,向非洲的朋友们作进一步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人民唯一合法的政府,蒋介石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早已被中国人民所推翻,它的残余分子只是一小撮在美国刺刀保护下的傀儡,根本不是一个什么国家,更绝对无权代表中国。在任何国际关系中,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绝不容“两个中国”的局面出现。我们深信,正在争取和维护自己的独立的非洲人民是支持我们这一严正立场的。
有人认为,蒋介石集团既然得到联合国的承认,因此还不能否认它在名义上和法律上的代表性,这种讲法显然是错误的。在美国刺刀保护下的台湾蒋介石集团至今在联合国中窃踞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席位,是美国非法操纵的结果,这是联合国最不光采的事情,早已遭到了全世界一切公正人士的谴责。今天所有同我国友好的国家,都要求联合国驱逐蒋介石集团,恢复中国人民的合法地位和权利。这有力地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坚决意志,他们决不承认帝国主义所制造出来的傀儡有任何名义上和法律上的所谓“代表性”。
有人企图把所谓“两个中国”的问题同两个德国、两个朝鲜和两个越南混为一谈。这种混淆是非的说法也是完全经不起一驳的。大家都知道,两个德国的存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造成的,两个朝鲜和两个越南的暂时分立是有关的国际协定规定了的。同这些情况相反,台湾问题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国际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日本帝国主义所侵占的台湾已根据国际协定归还了中国。解放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搬出联合国和两个德国等似是而非的论据来混淆台湾问题上的大是大非,完全是美国借以干涉中国内政、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和制造“两个中国”的帝国主义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希望一切非洲友好国家了解人民中国在“两个中国”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不要陷入美、蒋破坏中国和非洲人民友谊的圈套。


第5版()
专栏:

朝鲜劳动党决定隆重纪念列宁诞辰九十周年
维护列宁主义反对国际修正主义
列宁的旗帜鼓舞朝鲜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新华社平壤7日电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最近通过了关于隆重纪念列宁诞辰九十周年的决议。(编者注:4月21日是列宁诞辰)
决议说,列宁主义是朝鲜整个革命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是朝鲜人民争取自由和幸福的斗争的旗帜。
决议说,朝鲜劳动党继承了在列宁主义旗帜下进行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光荣革命传统,通过同国内外各式各样的敌人进行的激烈斗争,维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事业,并且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理应用到朝鲜,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和平统一祖国的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今天伟大的列宁思想正在朝鲜发出灿烂的光辉,它的光荣的旗帜正在鼓舞着朝鲜人民为争取更幸福的未来而进行斗争。
决议要求在劳动党党员和劳动人民中进行各种政治工作,使他们坚决地反对国际修正主义和维护列宁主义,并使他们加强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的联系。
决议中规定了一项关于庆祝列宁诞辰九十周年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平壤、各省会、各城市以及工厂、建筑工地、农村、机关、学校和居民区将举行报告会。
各地将举行纪念列宁诞辰的图片展览会。还将举行纪念“电影周”,放映关于列宁生活和活动的影片以及朝鲜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影片。
计划还规定出版大量关于列宁的书籍和组织各种活动,以便教育人民进一步加强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友谊和团结。


第5版()
专栏:

捷“红色权利报”和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指出
中缅条约创亚洲团结友好新范例
吴努表示同意中缅友好条约和边界协定
新华社布拉格7日电 “红色权利报”今天在一篇题为“友谊的历史性的里程碑”的评论中说,中缅两国签订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是亚洲国家之间团结友好的新范例。
评论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是亚洲国家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这类性质的和平条约。不仅它本身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就美国在外交政策中不断积极地试图影响亚洲独立国家的外交方向、使非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这一条约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评论还说,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关于缔约双方保证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军事同盟的第三条,是条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使一切想促使缅甸脱离中立政策道路、把缅甸拉入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企图丧失了立足的土壤。
评论指出,敌视中缅友谊的分子对中缅两国长期未曾解决的边界问题寄予不少希望。不久前在西方的报纸上还出现过预言什么边界问题一定会使中缅两国之间产生冲突的文章。显而易见,中缅之间发生冲突只是他们的希望。但中缅两国的领导人通过会谈、交换信件,签订了原则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协定。将要成立的联合委员会将依据协定上规定的原则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评论最后强调指出,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是在实践中运用和平共处原则的范例。这些文件同不久以前美国和日本签订的、被亚洲人民谴责为有害于和平的军事协定,形成了尖锐的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以事实证明了和平共处思想的生命力,证明了本着和平共处思想友好谅解地解决现存问题的可能性。在北京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对整个亚洲国家间的关系起着积极的影响。
新华社雅加达8日电 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今天在评论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及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时说,这个条约和协定的签订十分清楚地表明,只要在行动中体现了万隆精神及和平共处的精神,亚洲各国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争端。
这家报纸指出,中缅条约和协定是对帝国主义政策的直接打击。帝国主义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分化亚洲的反帝力量,特别是企图离间中国同其它亚洲国家的关系。
这家报纸认为,中缅边界问题并不简单,而双方取得了一致的看法,缔结了肯定对双方有利的协定。这是因为根据万隆精神及和平共处的精神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空谈万隆精神及和平共处的精神而又采取与此背道而驰的行动。
这家报纸对中缅条约表示欢迎,并希望,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将效法这一范例,从而使帝国主义者无法执行已故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倡的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
新华社仰光8日电 据这里的报纸今天报道,缅甸廉洁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吴努7日在这里表示,他同意缅中两国总理最近签订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
缅甸选举的初步结果表明廉洁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候选人在仰光击败了巩固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所有对手,并且在许多县的选区赢得了绝对多数。
吴努赞扬奈温将军同中国签订边界协定。


第5版()
专栏:

平壤各界集会纪念建军节
金昌凤要美帝国主义立即撤出南朝鲜
新华社平壤7日电 平壤市各界人民7日晚上在国立艺术剧场举行报告会,纪念朝鲜人民军建军十二周年。参加大会的有朝鲜内阁副首相洪命熹、郑一龙、南日、郑准泽、李周渊,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昌满、李钟玉,常务委员李孝淳、林海等朝鲜党政领导人和朝鲜人民军将领、军官以及各国驻朝鲜使节和武官等。
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昌凤中将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说,朝鲜人民现在有了以现代化技术装备起来的、包括海陆空军的、正规的朝鲜人民军。他们是一支在朝鲜劳动党领导下的维护人民利益和幸福,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胜利果实的军队。
他还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8年10月全部主动地从朝鲜撤走。但是,美帝国主义者却千方百计地反对朝鲜的和平统一,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墨迹未干时就违反了它,向南朝鲜运入了大量的原子武器、导弹武器等新式武器,并把李伪军扩大到停战当时的两倍。美帝国主义必须立即带着非法运入南朝鲜的原子和导弹武器立即从南朝鲜撤走。
他强调说,美帝国主义者必须知道它反对包括朝鲜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任何国家的军事冒险都绝不能成功,反而只能给自己带来自取灭亡的悲惨的结果。他说,朝鲜人民将为和平统一祖国继续坚决斗争,并且绝不容许敌人的任何扰乱和平的阴谋。


第5版()
专栏:

中缅条约贯彻五项原则精神
日本“每日新闻”等认为条约意义深远
新华社7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读卖新闻”和“每日新闻”在评论中缅两国之间签订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问题协定时,都强调指出条约和协定的重大意义。
“读卖新闻”2月1日发表评论说,“在友好互不侵犯条约中值得注意的是,通篇贯彻着五项原则的精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双方保证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双方之间的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二、缔约双方保证互不侵犯,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军事同盟。”
这家报纸在谈到中缅边界问题协定时指出,复杂的边界问题仅仅经过周恩来、奈温举行五天会谈就达成了协议。
“每日新闻”在1月30日发表评论说,中缅两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好像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说,这将使“自从发生中印边界纠纷以来,在很不平静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打开了新的局面”。
“每日新闻”在2月1日刊载的特派记者高田发自香港的一篇通讯再次评论了中缅条约和协定。这篇通讯对中国的政策作了许多主观的推测,但是它承认条约和协定的深远意义。它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同外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外交措施”。
这家报纸说,中国“以互不侵犯为基础的和平共处”这个计划也曾经向松村谦三提出过;而且,它还提出过建立一个包括美国、日本和苏联在内的太平洋集体保障安全体系作为它的亚洲外交方针。不过,人们认为,中国和奈温政府在确立和平五项原则以外,还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种“条约”的形式向前迈出了一步这件事情,将会使东南亚各国对中国的看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第5版()
专栏:

苏丹领导人接见我杂技团长
新华社喀土穆7日电 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易卜拉欣·阿布德在今天中午接见了中国杂技艺术团团长屈武,副团长周康仁。接见时在场的还有中国驻苏丹大使王雨田。
阿布德主席表示非常欣赏中国杂技艺术团的表演。他说,这是他从来没有看见过的表演。他希望,中国和苏丹在文化、贸易和其它各方面的关系将得到发展和加强。
阿布德强调指出,亚非两洲应该共同一起把两个大陆上的殖民主义者消灭掉。他认为,殖民主义必将从世界上被消灭掉。
屈武转达了中国人民对苏丹人民的友好感情。他说,中国杂技艺术团不仅给苏丹人民带来了中国传统的杂技艺术,而且也带来了六亿中国人民的友谊。他希望,通过这次在苏丹的演出访问,两国的友好和文化关系将得到加强。屈武还把中国手工艺品赠给阿布德主席。


第5版()
专栏:

我文化和民族歌舞团离仰光去曼德勒
新华社仰光7日电 由楚图南率领的中国文化友好代表团和中国民族歌舞团在7日晚上乘火车离开仰光前往曼德勒。
到车站欢送代表团的有缅甸文化部长吴漆东等。


第5版()
专栏:

我艺术表演团到达莫斯科
参加中苏同盟十周年庆祝活动
新华社莫斯科8日电 中国艺术表演团一行二十二人,在副团长萧孟的率领下,7日乘飞机到达莫斯科。
表演团将在莫斯科参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纪念活动,并且将根据中苏文化合作协定1960年执行计划在苏联十多个城市进行访问演出。
苏联文化部代表、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张映吾都到机场迎接。


第5版()
专栏:友谊之窗

中苏友谊之花开遍尔沃夫
在喀尔巴阡丘陵地区的苏联西乌克兰尔沃夫城,到处开遍了中苏友谊的花朵。
尔沃夫是苏联西部的边境城市,同苏联其他地区比较起来,这里是距中国最远的城市之一,可是千山万水也隔不断他们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尔沃夫的工人、农庄庄员和知识界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历史和文化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尔沃夫的图书馆藏有大量毛泽东选集、中国作者的书和苏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关于中国的著作。中国经济学家、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的作品,在尔沃夫高等学校师生中间享有极大声誉。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和蒲松龄的作品、白居易的诗,现代作家鲁迅、矛盾、赵树理、周立波和其他人的作品的译本受到普遍欢迎。
观众满意地在尔沃夫剧院的舞台上观看了古典剧“西厢记”和现代剧“暴风骤雨”。尔沃夫的居民还看到了中国的电影“白毛女”、“渡江侦察记”、“芦笙恋歌”、“海魂”、“宋景诗”、“寂静的山林”。目前正在尔沃夫市和尔沃夫州的电影院中上演中国新影片“夜航”和“幸福”。尔沃夫州绘画展览馆、尔沃夫国立大学科学图书馆和乌克兰共和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的中国书籍、宣传画、艺术作品的展览会,引起人们很大的注意。
关于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学和语言,在尔沃夫市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战后年代,有三个科学工作者做了关于中国历史的论文答辩。大学生们愈来愈喜好研究中文。年青的历史学家——大学生写成了七十多篇关于中国历史的毕业论文,顺利地通过了答辩。历史系的东方各国历史专业已经成立两年。在中国历史专业中学习的十八个男女青年已经毕业,成了熟悉业务的苏中友谊的宣传员。
尔沃夫大学科学图书馆、乌克兰科学院和人民中国科学院、中国各大学建立了直接联系的地质学会积极地参加了扩展苏维埃乌克兰和中国的友好关系的活动。他们互相交换书刊和工作情报。尔沃夫大学出版的矿物学丛刊发表了中国学者的著作。苏联地质学家在仔细地研究这个著作。
(苏联 布罗茨基)
(附图片)
苏联教授克·苏霍鲁科夫和中国西北农大副教授李沉奇(译音)在察看苏联科学院莫斯科植物研究所里引种的中国芍药
塔斯社稿(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友谊之窗

回忆战斗的友谊
苏联出版新书,记录中国战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事迹
苏联军事出版局最近出版了一本名叫“中国战士同志”的书。
这本书详尽地收集了参加苏联国内战争的中国战士在俄罗斯南部、顿河地区和阿斯特拉罕同苏联红军并肩作战的英勇事迹。
作者诺沃格鲁茨基和杜纳耶夫斯基为写这本书走遍了上述地区,向当地居民和在档案文件中收集有关中国战士的材料。
这本书还附有许多有关中国战士的照片。 (新华社电)


第5版()
专栏:友谊之窗

十九世纪俄国的中医专家
俄国医生科尔尼耶夫斯基对中国具有浓厚兴趣,他在居住北京期间,深入地研究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医学,写出了许多著作。
最近,列宁格勒国立萨尔蒂柯夫—谢德林公共图书馆从浩繁的藏书中,发现了一批记录中苏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珍贵文献。这就是十九世纪俄国医生彼得·科尔尼耶夫斯基的手稿。
科尔尼耶夫斯基于1833年生在契尔尼戈夫市。他在这里度过整个童年时代。还在当地教会中学求学期间,他就读了有关中国和介绍中国的古老、独特文化的书籍。他产生了亲眼看看这个伟大的国家、了解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强烈愿望。他怀着这种理想度过了在彼得堡外科医学院整个求学年代。当人们向这个青年医生提出随同俄国使节团到北京去的建议的时候,他立刻同意了。
到达北京以后,科尔尼耶夫斯基开始钻研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他由于苦学苦钻,迅速地掌握了中国语言。这位俄国大夫同中国首都的许多居民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人们经常在旧书铺碰到科尔尼耶夫斯基。他在那里努力搜索有关中国远古史的著作、中国古代大哲学家的论著和世上罕见的中国古代诗歌出版物。但是,最使科尔尼耶夫斯基感到兴趣的是中国民间医学。经过辛苦的搜寻,他收集到中国许多杰出医学家的著作。
发现的手稿反映了科尔尼耶夫斯基在北京进行的多年的考察结果。他写了一系列内容充实、资料真实可靠的文章,如“中国古代医师使用的外科工具”、“中医应该研究什么”、“从医学观点论中国人”、“中国民医”、“论中医”等。这些著作表现了科尔尼耶夫斯基是一位深刻通晓中医的专家。从这些著作中可以得到许多极珍贵的有关中国杰出医师和他们的经典著作的资料。
科尔尼耶夫斯基力图全面研究中国的人民。在手稿中,有一本他亲手记载的中国谚语。他说,这些谚语证实了“中国人极其丰富的实践智慧”。在记载这一句或那一句谚语的时候,科尔尼耶夫斯基引证它们的来源,阐明它们的含义和性质。
科尔尼耶夫斯基的历史著作“北京卫生、地形考”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一本三十二页的大开本的书。作者描述了许多有关北京的地理位置、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中国首都的古老历史的资料。
在自己的一生中,科尔尼耶夫斯基对中国表现了深刻的兴趣。回到祖国以后,他继续孜孜不倦地研究这个伟大国家的文化,翻译和加工他所收集到的有关中国医学史的丰富资料。
科尔尼耶夫斯基的手稿的发现,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俄罗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友谊。
(苏联 柳巴尔斯基)


第5版()
专栏:友谊之窗

“这里学中文”
苏联基辅工学院的一个教室的门口,每到晚上便挂出“这里学中文”的牌子。这时候,在不久以前还写着数学方程式的黑板上,出现了抄写工整的方块字。
中文学习小组成立还不久。学习的人除了基辅工学院的学生以外,还有别的高等工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小组由他们的同学——中国留学生领导。在基辅第一寄宿中学中文教员的帮助下,小组拟订了教学大纲。目前,小组组员已经学会了几百个汉字,能听一般生活会话,还能读报。
这不是基辅唯一的中文小组。国立舍甫琴科基辅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和别的高等学校的学生也在学中文。


第5版()
专栏:

中缅友谊的迎春花
——记中国民族歌舞团在仰光演出
解力夫
风景如画的缅甸首都——仰光,这几天又增加了一些不寻常的气氛。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柔美里虎露天剧场门前,车水马龙,数以千计的观众涌向剧场。在这里,中国的艺术家们为缅甸友人表演了优美的民间歌舞。
1月25日,在缅甸联邦文化部长吴漆东主持下,中国文化友好代表团率领的中国民族歌舞团在仰光举行了演出开幕式。缅甸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吴敏登、副总理吴伦博等一百多位高级官员出席了这一仪式。在开幕仪式上,吴漆东部长和中国文化代表团楚图南团长一致祝颂中缅两国的友谊日益增长。这天柔美里虎露天剧场,打扮得比节日还漂亮,舞台两旁二十面中缅国旗迎风飘展,场内彩灯齐明,满场充满着“和平友谊”的气氛。剧场上四千个席位,很早就坐满了,另加有站着观看的一千多人,而剧场四周的墙上,大门上,到处都爬满了拥挤着的人群,希望一瞻中国的艺术风采。
中国的民族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而这次中央民族歌舞团所带来的节目,是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示下,集全国各民族艺术的精华,经过了大跃进的积极创造和提炼,因此每一个节目的演出,都很生动活泼。演员们高超的舞蹈技巧和细腻真挚的表演,深深打动观众的心。尤其是“丰收舞”、“草原上的热巴”和“各族人民庆丰收”等舞蹈,一次又一次的博得了观众的热烈鼓掌。
“丰收舞”是一个儿童舞蹈,它表现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丰收田里捉迷藏的愉快生活。白菜大的可以给孩子们爬上去,棉花桃大的可以压倒孩子。最奇的是,扮演者戴上孩子面具,穿着儿童服装,身材短小,真像乳臭未干的小娃娃。看了这舞蹈,剧场中观众的情绪非常活跃。关于演员是小孩还是成人的问题,观众争论不休,直到她们脱下假面具,观众才知道原来都是由一些成人扮演的。
“草原上的热巴”具有强烈的藏族人民的风格,从一开始它就把观众紧紧地吸引住了。鲜艳的布景使人有立体景物的感觉,不禁要联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的风光。这个舞蹈变化多而充满活力,跳、滚、翻、腾,转换优美,场面热烈,加上抒情的曲调和十二名藏族姑娘的轻盈起舞,节奏明快,姿态优美。整个节目扣人心弦,充分表现了解放后藏族艺人在辽阔的草原上歌唱幸福生活的欢乐心情。
“各族人民庆丰收”更赢得了观众热烈的喝彩和掌声。这个舞蹈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成立了人民公社,通过轰轰烈烈大跃进的群众运动,不仅工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的丰收,而且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大团结。在人们庆祝大丰收的时候,热闹的游艺节目来了。你看,骏马奔驰,拖拉机开动,有歌有舞,气氛异常热烈。乐曲中非常巧妙地穿插了具有中国各民族特色的旋律和舞曲的节奏,使整个舞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把那种获得丰收的无限欢乐的感情,强烈地转达给观众。
中国歌舞对缅甸友人具有巨大的魅力。从1月25日到31日的五次演出中,很多人连续看了三、四次。26、27日夜晚,天降细雨,每场观众仍达五千人左右,有的撑着雨伞观看,没有雨伞的衣服湿透了也不肯中途退场。他们对中国艺术家的演技给予极高的评价。缅甸副总理吴伦博赞不绝口地说:“演得太好了!”他向文化部吴漆东部长建议,要很好地组织缅甸艺术家们学习中国的舞蹈艺术。他说,他年青时曾看过中国的舞蹈,但那时的演员都是老头和小孩子,动作很慢,与现在生动活泼优美的舞姿大不相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吴敏登夫妇说,节目动人,音乐幽雅,舞蹈步伐轻快,而且全都是他们从来没有看过的新节目。
缅甸艺术学校校长吴貌貌和著名音乐家吴巴丹说,中国民族歌舞团所演出的节目是具有另一种吸引人的独特风格,他们并且认为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速度实在惊人。吴貌貌说,中国歌舞团的演出,给观众留下了“美”与“乐”的感受。
许多缅甸朋友对歌舞团的几位女团员所表演的缅甸舞蹈“瓦城的花朵”和维吾尔族女歌唱家阿衣木尼沙演唱的缅甸歌曲“海鸥”感到特别的亲切和赞赏。阿衣木尼沙的“海鸥”演唱两次,谢幕达四次之多,这在缅甸的演出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有些观众说,她表情很好,唱出了缅甸的情调。她的歌声与观众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整个剧场浸沉在深厚的友情中。而且缅甸朋友对于她刚到一两天就学会了缅甸歌,无不钦佩她的才智。缅甸电影名演员吴吞威说:“外国人唱缅甸歌唱得这样好,真是罕见。”
中国民族歌舞团应仰光市民的热烈请求,在2月1、2两日续演了两场,现在已离仰光去毛淡棉、东枝和曼德勒等地与更多的缅甸朋友见面。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友好演出,将会进一步加深中缅两国人民真挚的“胞波”情谊。
(附图片)
左图为中国民族歌舞团在仰光演出的“丰收舞”。 右图为中国民族歌舞团在仰光举行首次演出时,缅甸副总理吴伦博等出席观看。自左至右:缅甸文化部长吴漆东、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临时代办雲阳、中国文化友好代表团副团长赵朴初、缅甸副总理吴伦博、中国文化友好代表团团长楚图南。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