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医病又医心
黄文锡
工人能不继创造新纪录,医务工作者也要向工人看齐!——这是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全体同志在新春开门红中的雄心壮志。
千方百计对病人进行护理,加速新技术的试验,灭绝医疗事故的根源,这总算做得好了——不够!他们还要做得更好。
于是,更动人的事迹涌现了。护士长李惠文为了抢救窒息的新生儿,急切中竟用自己的嘴吸净了婴儿口中的胎粪和粘液!这一动作,超出了一般的“治病救人”的概念,这是亲生母对待亲生儿的态度。
他们不但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而且还对许多患者的思想进行了政治教育,帮他们建立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思想。有一个姓曾的病人,患了严重的哮喘病,自认为绝症,恹恹终日,很是悲观。在医生的耐心教育下,他认识到自己思想的不对头,重又燃烧起生命的火焰,增添了生活的勇气,心宽则体胖,经过一度调养,竟痊愈了。出院时,他含着激动的泪水说:“党不仅能治好我的病,而且能治好我的心,帮助我建立了革命的人生观,我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医生做思想教育工作,这正是红色医务工作者的本分。作为一个红色医生,他就会首先想到共产主义道德精神,如果口吮胎粪,成为拯救一个生命所必需的时候,他便会让为自己有这样的义务。结合治疗对于病患者的不健康思想进行帮助,也是一个红色医生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时代的特色。毛泽东的思想已照亮了每个革命者的精神深处,不断地爆发着光亮夺目的火花。这伟大的思想把人们引入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看见有多少宝藏,等待他去开创;有多少奇峰,等待他去攀登;有多少“额外”的事,应该变成他“本分”的事!这伟大的思想,使人们不是心安理得地躺在金黄的谷囤里睡觉,而是永无休止地、如饥如渴地去创造一次又一次的丰功伟绩……


第8版()
专栏:

一个三轮车工人讲的故事
吴肇富
春节到了,部队要进行拥政爱民的群众纪律检查。我有机会参加了这次检查,在检查中,听到一个三轮车工人讲的一个故事,使我久久难忘……
同志,那是中秋节刚过的第二天早上,天刚麻麻亮,北京开到兰州去的火车在洛阳进站了。一个穿马裤的军官走出站来,提着一个大皮箱,说清地点后,我蹬上车拉着他就走。这位军官挺和气,一路上问我这问我那,问我家有几口人,住在哪,生活过得怎么样。还没到百货大楼,我的胃病又犯了。同志,咱拉了一辈子车啦。你知道,解放前咱一个蹬三轮的,哪能顾得上张嘴啊,还不是冷一顿、热一顿,有一顿、没一顿的。这个病就在那时染上了。解放后,光景好了,咱拉车的真进了天堂啦,不愁吃不愁穿,再也不挨打受骂,孩子上中学了,工会还想法给咱治病。现在我的病好多了,只是没断根,间不间还得犯,那天不就犯了不是?这一疼啦,咱就把腰哈下来了。蹬起来没劲,车子也就走得慢了。军官同志看我这样子就说:“同志,你不舒服吧?”“没啥,老毛病,胃气疼。”“同志,那你歇会儿吧!”“不,慢慢蹬吧。”咱想,解放前碰到这样的情况,咱还不是咬咬牙熬过来吗!虽然这样寻思,可这会儿,腿肚实在提不起劲来,车走得更慢了。这时候,军官同志叫我站住了,二话没说,自己就跳下车来:“同志,你下来。”“咋啦?还是慢慢拉吧。”“同志,下来吧!”说着就把我扶下来,又搀我坐到他坐的位置上去。而他自己呢?坐到我原来坐的位置上去了。这会儿,可把我给楞住了。“同志,你家不是住东关吗,我拉你去吧,解放军战士啥也能干。”我再说啥也不行,他非把我送到家不可。同志,咱是硬汉子,可这会儿,不知咋的,掉泪了!这时候,胃也更不争气了,实在疼得厉害,我只好依了他,心想,到家让孩子叫部车把军官同志送回去吧。
军官同志把我送回家,一家人的高兴劲就甭说了。小孩把老刘叫来了,叫老刘把军官送回去。临走的时候,他再三嘱咐要我去看看医生,还硬要把车钱给我家里人。咱哪能收呢,可他非要咱收下不可,咱只得收下了,心想,等老刘回来给老刘吧。
同志,在军官同志拉我回来的路上,咱就想,这要在解放前,拉不动了,还不又得挨皮靴、耳光。记得是我们这城市解放的头一年,我也是从火车站往外拉客人,那回拉的是一个国民党军官。半路上我也是胃疼起来了,车走慢了,车上的当官的就骂起来,在车上直跺脚,车板都快蹬破了。我实在恼火了,但还是低声下气地说:“老总,路不远了,你也没带啥重东西,积积德,劳驾你走回去吧!”他站起来就打我两巴掌。我知道再说也不行了,只好咽下这口怨气,拼着老命把那家伙拉到了,可是他一个钱也不给!
同志,过去这些事甭提了。咱毛主席的军队真是处处为了咱人民呀!
讲到这里,我看到他的眼眶里又湿润了……


第8版()
专栏:

羊城花市卖花女
杨讷维 木刻
李村 配诗阴历除夕迎春节,广州街上摆花市。公社姑娘理花枝,送往花市报消息:跃进花开又一年,公社鲜花开满枝。人群满城花满街,千花万花灯海里。一片芬芳香不绝,通宵花醉,人迷……岁岁年年花更美,天长地久无尽时。夜半春色滚滚来,为给人间织晨曦。
(附图片)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光的力量
潘如霖
人们常误以为光是一种纯粹的能量,其实它却是物质;最好的证明,是它具有压力。
从理论上指出光压存在的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麦克斯韦,而最早用实验测定光压的则是俄国的物理学家列别捷夫。他在1900年就测定了光对固体的压力,到1910年又测得了光对气体的压力。
不过光压是非常微小的。在太阳光的垂直照射下,地面上每一平方米的黑体上,大约只受到零点二六毫克重的光压。对于人的感觉来说,根本就不会觉得它的存在。
但对于在宇宙空间移动的气体和微粒,特别对于处在像太阳这样强大光源附近的微小质点来说,光压的作用却非常巨大。也正是由于测知了光压的存在,人们才揭开了许多宇宙之谜。
比如说,彗星的尾巴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这条尾巴总背向太阳呢?这就是因为,当彗星十分接近太阳时,受到的太阳光压作用大于引力作用,这就使构成彗星的一部分细小分子顺着光压的方向运动,于是在彗星的背向太阳的一面就形成了一条漫长的尾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这条尾巴闪闪发光,但当远离太阳时,它就不复存在了。
又如,太阳系内的行星是怎样形成的呢?苏联科学家施密特根据天文观察和复杂的数学运算,提出了著名的现代天体演化假说。施密特认为,在银河系里,存在着许多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巨大暗星云。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在自己的轨道上遇见了其中的一个。为了穿过它,太阳花了约十万年的时间,并俘获一大块质点群。在太阳的强大引力下,这些物质便环绕着它运转,经过七十万年的撞碰合并,终于聚集成今天太阳系里的这许多行星。
既然太阳引力强大,那末这些行星怎么还会和太阳保持一定的距离呢?为什么它们性质又各个不同呢?这就不能不说到光压了。原来,当星际物质被俘获后,它们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光压的双重作用。一部分较重的物质,在太阳的强大引力作用下,直接落入太阳,葬身火窟;但另一部分较轻的物质,在太阳的强大光压作用下,却飘然而去,远走高飞了。
这样,由于光压作用,就使一部分不曾被引力吸去的行星永远和太阳保持一定距离,而按自己的轨道运动。也由于光压和引力的共同作用,于是使接近太阳的空间失去了大量星际物质,而在远离太阳的空间,却越积越多。所以,接近太阳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质量都比较小,而远离太阳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质量却比较大。
最近,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证明,人们又发现了一个宇宙奇迹。原来,地球也拖有一条长达十万公里的由氧和氮组成的“气尾”。和彗星的尾巴一样,地球的这条尾巴也是由太阳的光压造成的,所以也是背向太阳的。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蚯蚓犁
蚯蚓一昼夜工作二十四小时,它耕地兼施肥,蚯蚓在二十年间能完成近七厘米厚的腐植土层。
根据专家精确的计算,一万条蚯蚓一小时所耕的地比一匹好马同时间所耕的地多。(文宏译)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银洲湖畔闪红光
中共广东新会环城人民公社委员会第一书记 张培坤
环城公社胜天堂,鱼虾满海粮满仓,猪牛鸡鸭遍田庄,车船机械代人忙,
葵绿橙黄花果茂,山川秀丽好风光,人民勤劳多创造,幸福生活万年长。
这首民歌,道出了环城人民公社社员的理想,也描绘出了公社的新貌。环城人民公社在广东省新会县城的周围,背倚圭峰山,面临银洲湖,山川妩媚,土地肥美,鱼米丰盛,物产富饶。人民公社这一轮旭日的红光抚照着这里的一切,使这里更加可爱了。看,土地平整,拖拉机翻起无边的黑浪;水沟纵横,围堤上茂绿的荔枝和香蕉,像围屏一样环绕着;葵林如海,甘蔗成林;黄澄澄的柑橙果子,绿油油的蔬菜、小麦;大湖里游动着渔船和小艇;郊野矗立着一排排的工厂,新房。田间人群如织。人们一面把肥料送入田中,一面把坚硬的粘土熏成浮松的黑土。到处奔腾着建设的巨流,到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听,那像春雷一样的声响,那是金牛头大桥闸工地的爆石声。随着这响声望去,就会看到一幅征服山河的壮丽的图景:高达十仞的山头,被削去半边;一条大坝横伸在一百二十米宽的河面,像一柄长剑,把汹涌的西江支流斩断;在被削平了的山头的基址上,筑起了四十米长的大桥闸,让流水在闸孔内规矩地进出银洲湖。这座桥闸就像一把金锁,把“金牛”锁在河中,带来灌溉、交通、发电、养鱼四利,使三万多亩稻田和果园,消除了洪水的淹浸和海水的咸害。中间大闸的桥面,能走动汽车和行人;桥下设有候船室,能通行七十吨大船而不影响水位逆差。这里还将安装三个水轮机,共一百八十马力,能发电一百三十瓩。公社将在这里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并且供电给附近三千六百多户社员照明;还将建设一道七十米长的活动网闸,把二千多亩河流变为大鱼仓。
过去传说“金牛塞海口,烈马转回头”,那只是虚妄的故事。像野马般的洪水,还是越过金牛头向前汹涌奔流,冲破堤岸,淹没田园和村庄。1947年那次洪水,就把三万多亩禾苗和二千多亩柑桔淹在水里,使水稻半收,果树死光,使一千多户人家水浸大床。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发动下,修筑了大围堤,洪水不能任性为害了,但是渍水难排,灌溉失利,仍然得不到丰富的收获。几年来,人们总想在金牛头建个水闸。可是,过去农业社人少力薄,土地分散,人们又怕受益不均,不愿出钱出力,水闸始终没有兴修。
1958年8月,人民公社成立了,四万五千多人合成一家,七万五千多亩土地连成一气,力量增强了,“本位”打消了,大家决意修筑桥闸。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工地,隆隆的爆石声响彻旷野,石块像小山般抛入河中。以后又得到公社投资十二万元,县交通部门投资八万元,还拨来了大批材料,力量更加充足了。但是要在河中建闸,木材、水泥、钢筋都欠缺很多,技术问题也难解决。怎么办呢?人们改变了原来的设计,实行移山填海的办法,用了十万工,把金牛牵过对岸,堵海改流。又在原来移去的山地建闸,并且利用石块砌筑,结果节约了杉桩三千条、水泥五千包和钢筋四十吨,桥闸却非常坚固。当你举目眺望这座雄伟的桥闸时,也许以为这浩大的工程是老工程师的精心杰作吧!不,在施工队伍中,只有三个是建筑工人出身,其余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他们敢想敢干,肯学肯做,用土办法、穷办法,所有的困难都一个又一个地解决了,不可想像的奇迹都一个又一个地出现了。
奇迹还出现在社办工业方面。公社化前,按俗话说,这里只有“三佬”——剪发佬、车衣佬和焊锡佬。要修理锄头,也得到城里去。可是现在,不过一年又四个月,机械、农具、砖瓦、造船、造纸、化肥、农药、粮食加工、副食品加工等等大小工厂已发展到六十二间,职工增加到五百多人,车床、刨床、钻床、螺丝床、打绳机、破竹机、切粉机、压面机等较复杂的机械,都能大量制造了。现在到处都有马达的响声。路上河上,行的是公社制造的车船;供销社的货架上,多半是公社制造的产品。今年还将继续扩建厂房,发展生产。
社办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拿造纸厂来说吧。这是公社化前唯一的所谓工厂,由一个农业社经营,厂址原来是一间装灰的房子。由于设备差、人力少、技术低、原料缺,七个人一天只生产稻草纸二十多斤,年产总值一千一百多元,月月亏本,时时停工。公社化后,调派三十多个青年来扩建这个厂。生产任务派下来了,但是公社只能投资二万四千元,还不够买一部制纸机。困难重重,他们并没有埋怨,也没有伸手要求解决——公社初建,家底还薄啊!他们拿出了革命者的本色,一面坚持生产,一面派人上山砍树,下海取沙,自己修建厂房。买不起制纸机就用木料仿制,只用了一千五百元就做成了;买不起打浆机,也用木料仿制了二部,只用了二百多元。没有水泥,就用石灰;没有钢管,就用瓦管。不懂技术,就派人到外地学习。就是这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白手兴家,不断革新,使全部操作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过去一人一天踩纸浆五十斤,现在一人一天用机器打纸浆一千二百斤。过去单产草纸,现在可以生产卡片纸、油光纸和包装纸,每天产值一千二百多元,比过去一年的产值还多。1960年还计划扩大生产彩色纸和白报纸,全年产值计划达到一百零五万元。有了总路线和人民公社,人们的干劲和智慧真是如虎添翼了!
有了人民公社,许多美好的宿愿都变成现实了。从1953年开始,人们就盼望着“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现在电话早已遍通各村,电灯也将在今年普遍安装,住房也正在建设。到都会大队去看一看吧。一幢幢的房子,正在兴建,有平房,有楼房;有图书馆,有俱乐部,有大礼堂……社员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村,互相报喜。七十多岁的社员李豪伯,生病多天,病后出门一游,一大列新房矗立眼前,他高兴得眼睛闪着泪花,到处对人说:“嗨,变样啦!一代盼一代,只有共产党讲得出做得到。”
银洲湖畔,红光闪闪。公社化带给人们的幸福,真是说不完,写不尽!


第8版()
专栏:

为美术片的成就欢呼
阳翰笙
我要为美术片的成就唱一支赞歌。
看了几部优秀的美术片,我们都很兴奋,如果拿现在和从前比一下,真有天壤之别。中国有美术片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但是那时工作是很困难的,万籁鸣等三兄弟惨淡经营也才搞了二十几部短片,还吃尽了苦头。到解放前就已濒于绝境。解放后十年来的发展是很惊人的。现在的美术片厂已有三百多人在工作,做出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大跃进以来,二年的产量相当于过去十年的产量,成本却降低了一半,创作时间也缩短了很多。
我认为:我们的美术片,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美术片,最大的、最主要的成就,是这样两方面:
一是执行了党的文艺方针,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我们的新一代。在我们的美术片里,思想内容很丰富。表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特别是“大跃进万岁”和“壁画里的故事”,直接反映和歌颂了大跃进。
美术片表现现代题材,表现时代的重大题材,过去还不多。而“大跃进万岁”这部美术片就是一支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的赞歌。“壁画里的故事”写我们英雄的人民怎样向自然作斗争,战胜了水灾和风暴。看了这两部影片的同志,都很振奋。这就打破了我们过去认为现代题材不好表现的迷信。这是一个很大的创造,也是成功的经验。
二是丰富多采。我们的美术片片种多,现在已经有动画、木偶、剪纸三种。剪纸片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创造。同时题材很多样,有民间传说、故事、神话、传统剧目、还有当代题材。这也是一大特色。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美术片艺术创造的前途是无限广阔的。我们的民族艺术传统很丰富,比如各个地区的木偶剧和皮影戏,就都是美术片可以运用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也还有很多可以运用,使得片种更加多样化。
我们的美术片,已经探索到了美术片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民族化和群众化的特色,是测验我们文学艺术创作成败关键之所系。我们抓住了我们民族的生活和斗争的特色,以及如何表现这些生活和斗争的民族民间的艺术形式,因而就创造了民族的风格。这是一个重要的成就。正如十年来我们的电影事业和整个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一样,有了我们的民族形式,创造了民族风格。
从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些优秀的美术片来看,表现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斗争形式都是中国式的。从美术、音乐等方面来说,也基本上是民族形式的。如“一幅僮锦”、“渔童”、“一只鞋”、“大跃进万岁”、“壁画里的故事”等片,都是如此。“一幅僮锦”的画面和音乐、人物的脸型和服饰,都表现了僮族的特点。“渔童”这部剪纸片,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渔童的形象,完全是中国式的,很美,很可爱。美术片工作者从人民的生活斗争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在人物的塑造和音乐等等方面,作了探索,多方面地形成了民族风格。有了民族化,那必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也就有了群众化。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功经验。
在这里,我想再提两点希望:
第一,是进一步群众化的问题。无论在剧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如何进一步民族化、群众化,使影片的思想感情、美术、音乐各方面更加能充分地表现我们这时代的特点,更加表现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还是一个值得继续努力的目标。
第二,需要更多、更大胆地摄制当代题材的东西,来反映我们的大跃进,反映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丰功伟绩和新的生活,反映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
美术片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需要受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美术片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最好的形式之一。我们为美术片的成就欢呼,也就希望为我们的下一代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粮食。美术片有无限广阔的天地,真是前途无限。让我们高举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大旗,群策群力,攀登上社会主义艺术的高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