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为今年的继续跃进奋勇前进
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 叶飞
1959年,福建省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高举着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乘东风,鼓干劲,奋勇前进,在1958年特大跃进的基础上,又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胜利。
1959年福建省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大跃进的1958年。在这一年,农业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农业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29%,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21.6%,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出现了四十五万亩亩产千斤稻的高额丰产田,农、林、牧、副、渔五业都超额完成了跃进规划,实现了以粮为纲的农业全面大跃进。在这一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5%,轻工业增长了41%,重工业增长了73%,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产品产量指标。基本建设也是高速度地发展着,在三十七个限额以上的工程中,全部或部分建成投入生产的有十九个;县以上兴办的限额以下项目有二千零七十八个,其中建设完工的有一千四百五十八个,已完成的投资额比1958年增长57%(不包括铁路)。现在,福建省不仅有了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厂矿,社办工业遍地开花,而且有了一批现代化的钢铁、化学、电力和机械工业,有了一批现代化的森林化工、制糖工业和造纸工业。这就进一步改变了福建省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基础。随着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飞跃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和1958年相比,职工工资总额增长25%,农民平均收入增长1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7.5%。在这一年,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业余教育和扫除文盲,均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全省已基本建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各类各级教育的体系。我们坚决贯彻了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使福建省的普通教育进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在这一年科学技术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所有城市和大多数人民公社已建立了科学研究机构,群众性的科学研究和专业的科学研究已获得初步成果;打破了科学神秘的迷信,攀登科学高峰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奋斗目标。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和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种高速度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解决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是高速度又是按比例发展的根本问题。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是大跃进式的高速度,而且这种大跃进是连续的大跃进,长期的大跃进。事实证明,这种大跃进式的高速度正是按比例发展的,如果不是按比例,就不可能有这样的高速度。所以说,高速度本身就包含了与之相适应的比例关系。有人把高速度和按比例完全对立起来或是分割开来,认为高速度就不可能按比例,甚至破坏了按比例发展,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坚持这种观点的人,实质上就是绝对平衡论者。他们把平衡看做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我们的观点正和他们相反,我们认为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事物是运动的、发展的,不是静止的,平衡经常被突破,变成不平衡,然后又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也是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不能因求平衡而迁就落后,而是要在高速度前进中建立新的比例关系,达到新的平衡。高速度按比例的大跃进,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公社已走上巩固的健全发展的道路,在组织群众生产和生活中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人民公社不仅能够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更大规模的农田水利、改良土壤、园田化等农业基本建设,还能够在特大风水灾害的情况下,保证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大跃进,使三分之一的经济基础较差的队赶上了经济基础较好的队;并保证了90%以上的社员增加收入。人民公社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既贯彻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又实现了最普遍最可靠的社会保险。人民公社举办了公共食堂、托儿所、敬老院等集体福利事业,这就大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面貌和精神面貌。人民公社还兴办了一批社办的工厂、农场、林场、畜牧场、水力站、水电站和拖拉机站及其他企业,社有经济正在发展着。人民公社的诞生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它的“一大二公”的特点及其伟大的生命力,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今后还将越来越发挥其优越性,尤其在完成农业机械化的历史任务中将更加充分表现出来。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群众运动,也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运动。在连续两年翻天复地的大跃进中,人们高举着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光辉旗帜,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提高了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横扫了各式各样的右倾保守思想,保证了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国民经济大跃进的发展速度和人民公社这一社会基层组织形式是我们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三大法宝,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有了它,就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和困难,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连续的长期的大跃进。1959年的胜利,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胜利,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和全省革命群众运动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959年的胜利,为今年继续大跃进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政治条件、组织条件和物质条件,铺平了胜利前进的道路。我们必须沿着这条胜利的道路大步前进,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在工农业并举的根本方针指导下,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原则,实现1960年福建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继续大跃进。
要实现1960年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大跃进,仍然要以粮食为纲,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了,不但轻工业和重工业好办了,一切经济工作都好办了。因此,加快农业的发展,是高速度、按比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心环节。不论过去和现在,农业问题都是头等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使人们看得很清楚。但是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如果我们的农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使轻工业相应地有更多的发展,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会有好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这样,看起来工业化的速度似乎慢一些,但是实际上不会慢,或者反而可能快一些。”毛泽东同志对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者关系的英明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粮食生产,这无论在过去和将来都是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福建省粮食生产在解放以后虽有很大的发展,1959年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近两倍,由缺粮省变成粮食自给省,但是我们的粮食生产水平仍是不高的,粮食问题还未“过关”,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因此全党全民还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争取在几年之内完全解决粮食问题。福建省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人民公社有发展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加上党的领导和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粮食生产完全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如果说,在去年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大面积丰产田和十四个粮食千斤县,粮食总产量增长20%多,那么今年,在政治条件、组织条件和水利、肥料等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经验和领导经验等方面都比去年好得多的情况下,增产比去年更多的粮食,创造比去年更多的大面积丰产田,是完全可能的。
要迅速地发展粮食生产,就必须大力发展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牲畜多了,肥料就会多;肥料多了,农作物产量就会多;农作物产量多了,饲料就会多;饲料多了,牲畜也就会多。由此可见,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必须把它们放到同等的地位,不能有所偏颇。那种把畜牧业当做副业的观点已经过时,应当纠正。发展畜牧业必须把养猪业放在首要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的有机化肥厂,而这种化肥厂到处都可以办,所以说,抓住了养猪问题,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多快好省地解决肥料问题的关键。有些同志把养猪积肥这一方针性问题,看成是在化肥不足情况下的一种救急的办法,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猪粪肥是有机肥料,它不仅是最好的肥料,而且能够起改良土壤的作用,即使将来化学工业发展了,能够供应化学肥料的时候,猪粪肥仍然是一种最好的肥料。所以我们解决肥料的方针是:有机肥(厩肥和绿肥)为主,无机肥(化肥)为辅。养猪业发展起来,还可以解决肉食的供应,保证轻工业的原料。去年11月掀起的养猪运动,仅两个月的时间,全省养猪头数就增加了31%,母猪增加了160%以上,现在全省共有母猪一百多万头。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养猪业也可以大跃进,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大抓养猪生产,大搞养猪的群众运动,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几内年争取达到全省平均每人一头猪或每亩地一头猪。在大规模发展养猪事业中必须注意运用福建省多山这一有利条件,利用山坡山脚进行放牧,种植饲料,修建猪栏鸡舍,这是福建省多快好省地发展畜牧业的好办法,应当大力提倡,努力推广。
实现以粮食为主的农业全面大跃进,还必须大力开发山区经济,发展多种经营。福建省土地面积有十二万平方公里,85%是宜林山地。这些山地土层厚、土质肥沃,加以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适宜于树木和水果、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杉木二十年即可成材;在南部地区还适合亚热带作物的生长,发展多种经济大有前途。诏安县太平公社在去年大跃进中,提出了向“万宝山”进军的口号,要创造万亩林、万亩竹、万亩果树、万亩油茶。由于他们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组织规模大、活动范围广、统一使用自然资源,统一使用人力物力的优越性,采取大搞群众运动,实行大兵团作战和专业队相结合的办法,开荒造林种果树六万三千多亩,90%的荒山已被开发经营起来。这是人民公社大规模地开发山区,发展山区多种经济的好经验,应当在全省迅速推广。在向山区进军的同时,还要向大海和江河进军,大力发展渔业和盐业生产,从而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为工业输送大量原料,壮大公社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
公社化创造了大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在起积极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来装备我们的农业。我们要完成农业机械化的历史任务,必须经过由半机械化到机械化的过程。当前的任务是应该大搞工具改革的群众运动,大量制造新式农具,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普遍建立农村小型水力、水电站,实现农产品加工半机械化、机械化,排灌机械化、电气化,交通运输车船化。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分批分期地实现耕作机械化。工业要坚决贯彻为农业服务的方针,把支援农业这一光荣任务担当起来,供给农业所需要的耕作、加工、排灌、运输、水力、水电等机械设备和化肥及农药,逐步地把福建省的农业提高到现代化的水平。
农业生产的不断跃进就为发展轻工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发展轻工业既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又可以逐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大跃进以来,福建省轻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已经开始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制糖、造纸、制盐、食品等轻工业基础。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福建省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轻工业生产。
为了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和发展轻工业,就要求重工业加速发展,特别是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经过几年来的地质勘察工作证实,福建省矿藏资源“多”、“广”、“富”、“全”,水电资源更为丰富。自1958年大炼钢铁以来,福建省已建立起现代化的钢铁、机械、电力、煤炭和化学工业的初步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打下现代基本工业的基础,使重工业更多更好地担负起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光荣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继续贯彻“以钢为纲”全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加速钢铁工业的发展,积极增产钢、铁和钢材,增加产品品种。发展机械制造工业,积极提高机械工业的水平,以担负比较高级的、大型中型的、精密的设备制造任务;大力发展基本化学和化肥工业;加强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地质勘察等薄弱环节,以适应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需要。发展森林工业,支援国家建设。发展原材料的综合利用,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工业的一条重要方针,应该大力提倡推广。今年应首先大力解决木材的综合利用。我们要继续贯彻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原则,继续贯彻大、中、小并举,中小为主,洋土并举的方针。1958年,我们在大炼钢铁中贯彻了这一方针,洋土并举,不仅迅速结束了福建“手无寸铁”的历史,而且开始建立起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基地。我们在发展木材综合利用中贯彻了这个方针,大办林产化工的“小土群”、“小洋群”、“中洋群”,林产化工事业就得到很大发展,收到了巨大的效果。
为了适应工业和农业的进一步高涨的需要,必须继续开展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党的坚强的领导,要有政治觉悟高的群众,还要有科学技术人才,三者缺一不可。目前,福建省科学技术落于工农业大跃进之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为了克服这一薄弱环节,应该大大加强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充实科学力量,建立科学队伍。发展科学事业,要贯彻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破除迷信,打倒“贾桂思想”,大搞科学研究的群众运动。历史上的科学发明都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劳动人民有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知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完全能够掌握科学、发展科学。谁不相信这一点,谁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还必须加强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以便在普及基础上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要为当前生产服务,也要考虑长远的需要,立下雄心大志,攀登科学高峰。
在加速技术革命的同时,必须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掀起一个文化革命的新高潮。要多快好省地发展福建省教育事业,必须坚决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走群众路线,全民办学,工矿企业、公社和机关都要普遍办学校。继续发展和提高全日制、半日制的学校;中等学校教育应该继续努力提高质量,以便源源不断地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输送优秀的人才;发展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为工业、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培养技术人才。大量发展业余教育,争取在今年完成扫盲任务,在若干年内使经过扫盲的工人、农民达到高小毕业的程度;办好农业中学(包括其他职业中学),使它成为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新型学校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据点。为了保证上述任务的胜利完成,必须反对“为教育而教育”的资产阶级观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毛泽东教育思想,教育、生产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互相推动。同时,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卫生运动,除害灭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力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繁荣艺术创作,活跃工农群众文化生活,鼓舞群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革命干劲,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前进的无穷无尽的力量的源泉。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满腔热情地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这是我们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同资产阶级政党、资产阶级革命家最主要的区别。我们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帮后进”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同时,要把群众的冲天干劲引导到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上去,实行苦干、实干和巧干,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地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地节约原料和材料,不断地减轻劳动强度,使生产建设持续不断地高速度发展。
党是革命事业胜利的领导者、鼓舞者和组织者,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切。毛泽东思想是胜利的指南,离开了它就要犯“左”或右的错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是最正确的领导,它领导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的党具有最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最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来指导我国的革命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必须认真地反复地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提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水平,系统地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破除资产阶级的世界观,确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做一个彻底的革命派,在任何时候都能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立场,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旗帜,奋勇前进!


第7版()
专栏:

高速度地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加速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为了高速度地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就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抓紧以下几个基本关键问题:
第一,必须坚决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不断批判和克服科学技术事业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少数科学技术人员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看法。有人认为,“其他工作能够大跃进,科学技术工作不能大跃进”,“其他建设事业能够多快好省,科学技术工作不能多快好省”;还有人抱着“唯条件论”的思想,片面强调条件不足,采取等待、再等待的态度。这些看法,对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事实完全证明,不论进行什么工作,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可以把事情办得多快好省,以大跃进的速度不断前进;和其他工作比较起来,科学技术工作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同样必须多快好省,也可能多快好省;必须不断跃进,也可能不断跃进;这是毫无疑义的。科学研究工作需要不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当然需要。超越客观实际可能的胡思乱想,当然不是我们所主张的。但是,如果坚持“唯条件论”的思想,等待条件完全具备再来动手去干,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条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依靠人们自己动手创造的。在我们开始研究半导体的时候,技术设备几乎是一无所有,技术力量也是极其薄弱的,研究人员大部分是新从其他岗位上调来的青年干部,对于半导体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在党的领导之下,这些同志发挥了冲天的干劲和顽强的钻劲:不懂,就刻苦地去学;没有技术设备,就自己动手去造。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终于制成了锗单晶、锗二极管、三极管,并和安徽省内有关单位协作,制成了半导体收音机,在半导体的研究上,做出了初步的成绩。这个例子,只是许许多多同样事例当中的一个,像这样的生动的具体事例,对于“唯条件论”思想,正是最有力的反驳。
第二,必须坚决贯彻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方针,把科学技术和建设事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存在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偏向:一种偏向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不重视生产,没有和生产部门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有些人还没有摆脱资产阶级思想的束缚,仍然主张“为科学而科学”,认为一强调为生产服务,就“降低了科学的水平”,似乎科学技术事业是与生产建设无关的事业。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具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不仅因为我们的科学事业必须服从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目的,而且还因为生产实践是科学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科学技术的标准,同时,生产发展的需要,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致亨·施培尔肯堡”的书信中,恩格斯曾经这样说:“如果说,像您所断言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科学状况,那末科学状况却就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了。社会方面一旦发生了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数个大学更加把科学推向前进。”1958年以来科学技术事业的连续跃进,正是工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的必然结果,绝不是什么偶然的现象。这个道理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技术工作人员中反复地进行教育,树立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思想,根据生产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把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结合起来,首先解决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长远需要也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技术事业在生产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并且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另一种偏向是生产部门不重视科学研究,把科学研究工作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尽管这些生产部门虽然每天在运用技术,并且在技术上有不少发明创造,但是,这些发明创造还大都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没有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再用来指导生产。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的强有力的工具,越是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生产水平就越能迅速的提高,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生产部门如果不积极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就不能把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提高到系统的理论水平,就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发明创造的作用。
第三,必须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掀起一个声势更加浩大的全党抓科学,全民办科学,人人学科学,处处用科学的高潮。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怎样在科学技术事业中贯彻群众路线呢?根据几年来的经验,主要是: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决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把广大群众发展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实行在党的领导之下,专业科学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科学研究机关的研究工作和群众性的科学活动相结合,土法和洋法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各行各业一齐动手,大搞科学研究。除了科学机关以外,工厂、矿山、人民公社、农场、学校,都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使科学技术成为全民的事业。在少数科学技术人员中,现在还存在着一种轻视群众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要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只能依靠少数专家和技术人员,而不能依靠广大群众。他们说:“工农群众缺乏文化,搞不了科学研究”,认为大搞群众运动会打乱科学工作的正常秩序。这种思想,是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障碍,是必须坚决克服的。事实上,在广大工农群众中,蕴藏着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技术革命运动里,广大工农群众都高度发扬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表现了无穷无尽的智慧。他们的大量发明创造,不仅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工农群众不仅具有学习科学的热烈愿望,而且具有科学上的创造才能,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自1960年第二期“虚与实”桂林栖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