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桑树伏条桑叶倍增
嵊县宕头生产队新老桑园普遍进行伏条
本报讯 浙江嵊县城东公社宕头生产队,采用桑树伏条空中密植方法,使新、壮、老桑园的桑叶产量都增产一倍以上。
1957年冬天,这个队在八分地桑园上进行伏条试验,1958年共产春叶一千一百五十六斤,比1957年同期增产110%;1959年产春叶二千六百六十九斤,又比1958年增产了110%。除这八分地以外,1959年春天全面推广了这一先进经验,在八十亩专用桑园上伏条五十五亩六分,与同等条件而不伏条的桑园对比,当年春叶平均每亩增产57%,全年增产一倍以上。社员反映:“伏条密植是增产桑叶的法宝。”
1958年宕头生产队干部金仁铨,根据外地桑树伏条经验进行试验,经过春、夏、秋三季的培育,结果都增产了。当时有些人又说:“今年虽然增产了,说不定明年就减产。”党支部总结了金仁铨的试验经验,认为伏条增产是有科学根据的,大力支持桑园培育专业队进行试验。支部书记宓彩娟也和全队干部一起参加伏条试验工作。经过两年试验都得到成功,保守思想已被破除,今年准备普遍进行伏条。
宕头生产队两年试验的结果证明,桑树伏条有三大好处:
第一,增产快、成本低。伏条的桑树比不伏条的当年春叶增产57%到100%。全年产叶量增加110%至114%。伏条不要用桑苗,每亩只需二、三斤稻草或草绳,一个人工。因此简便易行,人人会做,而且省工、省钱。
第二,发芽好,新梢多。伏条的桑树发芽率为79.8%,比不伏条的多15.8%;伏条后新梢多,据每根条长约五尺的三十根枝条调查,伏条的每根有新梢二十九个,而不伏条的只有四个,伏条的新梢比不伏条的多六倍多。
第三,枝条长,叶质好。老壮桑树伏条后,每株平均有枝条一百八十条,条长六百十四尺,而不伏条的每株只有四十六条,条长只有二百零七尺,伏条的桑树条长比不伏条的增加约二倍;伏条后,叶片重,叶质好,伏条的每斤桑叶只有二百零三片,比不伏条的每斤有二百六十四片,重量增加30%。这个队1959年春、夏、秋三期用伏条的桑叶与不伏条的桑叶养蚕对比结果,伏条桑叶养蚕的产量期期都高,用叶量少。
桑树伏条能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桑条伏后扩大了桑枝的阳光照射面,光合作用加强了,吸收地下养分的力量也加强了,并可以减少肥分流失,使桑树生长迅速,促进条多、芽多、条长、叶大、叶厚、树壮、条粗。


第3版()
专栏:编后

“空中密植”
在桑地深耕、施肥、治虫等条件下,增产桑叶的中心问题是一个“密”字。各地有很多老桑园,桑树稀稀朗朗,每亩不过二、三百株,应该进行缺株补植工作,增加地上密植程度。但是现在离开春蚕饲养季节只有两个多月,补植新桑树一时还赶不上需要。采用桑树伏条(群众叫做“空中密植”),不但增产效果大,而且增产的桑叶能赶上春蚕饲养的需要。
把地上密植和“空中密植”结合起来,就能增产大量的桑叶,增养大量的春蚕。


第3版()
专栏:

培训干部 深耕土地 积肥造肥 精选良种 准备春播
扶沟县誓夺今年棉花更大丰收
渭南城关公社以棉田为中心的备耕工作全面展开
本报讯 河南省扶沟县人民在1959年棉花生产大跃进的基础上,及早动手,大搞棉田冬深耕和春播准备工作,誓夺今年棉花更大丰收。目前,全县十五万多亩棉田,已全部冬耕完毕,一般深翻一尺左右,每亩施底肥两万斤左右,全部实现了高标准园田化,普浇一遍塌地水。全县还建立育苗温室八百多间。
扶沟县1958年以前,棉花产量很低,平均亩产皮棉只有二十多斤。1958年以来,大搞棉花丰产方,带动了棉花生产全面跃进。1959年,全县十三万多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一十五斤,比1958年增长一点六倍,其中四万五千亩丰产方平均亩产皮棉二百斤。这个县为了今年棉花再高产,在去年棉花收摘刚结束后,从县委、公社党委到生产大队,层层发动群众,总结历年来棉花增产经验和分析1960年棉花更高产的有利形势:(一)两年来,社社队队建立棉花科学研究指导站、科学研究室,积累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结合生产培养和训练了一万一千多名技术人员。(二)经过1959年冬平整土地,大搞田间工程,挖渠修闸等工程,使全部棉田排灌自如,十五万多亩棉田在四至六天内可以全部轮浇一遍。(三)随着养猪事业的发展,已积优质肥十三亿斤,粗肥十七亿斤,造土化肥四百九十万斤,为每亩棉田备足底肥二万多斤,不仅比1959年的肥料质量好,而且数量增加40%。(四)去年收摘棉花时,采用絮选、单轧、单保管的办法,全县选出优良品种五百零二万斤,纯度一般都达到98%左右。经过总结和分析有利形势,社员们普遍树立了争取棉花高产再高产的信心,并认识到“事事赶早,一早百早”的道理,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以冬耕深翻和春播准备为中心的生产高潮。
全县今年计划种植棉花十五万多亩,比去年扩大16%,其中丰产方六万余亩。
去年11月,县委就建立了棉田冬耕春播指挥部,各公社、大队建立了办公室。县委抽出三名书记、五名委员,公社、大队抽出党委书记、委员和大队支书三百三十余名,固定专业劳力二万八千四百人,五千八百名技术员和土专家,分片包干。
去年扶沟县许多公社采取温室育苗,使棉苗生长期提前五十至六十天,因此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结桃多,成熟早,产量高。城关公社翟庄生产队去年温室育苗十一亩,亩产皮棉五百五十多斤,比耧播增产六成左右。今年全县都非常注意推广这一经验,在冬耕深翻的同时,组织劳力新建温室八百五十四间,已适时育苗的有七百九十三间。此外,还建立温室一千八百平方米,方格育苗八百四十多万个,并有五百多间温室育的棉苗已经现出真叶,发育健壮。
为了保证质量,县以县委书记处书记为首,由技术员、土专家等五十四人组成了技术辅导团,分路到各公社、生产队一面检查冬耕和育苗情况,一面组织技术传授。
现在全县二万多名劳动大军,正集中力量大搞积肥造肥,制造土农药,进行种子发芽试验,为春播作好一切准备。
本报讯 以棉田备耕为中心的春耕播种准备工作,已经在陕西渭南县城关公社全面展开。
最近,这里的气候虽然还在摄氏零度左右,但是社员们在一场紧张的小麦冬灌任务刚刚结束之后,立即转入了棉田备耕工作。天稍亮,社员们有的赶着大车给棉田送肥,有的引水灌溉。据统计,全社已有二万七千多亩棉田施了底肥,占棉田播种面积60.4%;有一万一千多亩棉田得到了灌溉,占应灌面积90%以上。社员们还普遍铲除了五边(地边、井边、渠边、坟边、路边)的杂草,给花椒树、石榴树、洋槐树、木金花树喷洒了药粉,对棉花仓库进行了消毒,彻底消灭越冬虫害。全社在麦田和棉田地头新挖积肥坑一千五百个,新建猪圈三个,把两群羊的圈也搬到了山上,这些都为逐步在田间建立肥料网准备了条件。备耕工作进展较快的双王、朱王、友谊、游西等生产队,棉田全部施了肥,平均每亩施肥一万到一万五千斤。现在他们开始平整土地和耙耱保墒。
“学秋香、赶秋香”的棉花丰产竞赛运动,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备耕以前,这个公社请张秋香在生产队长会议和社员代表大会上传授了植棉经验。结合学习这些经验,各队、组普遍制订了今年的棉花丰产计划。张秋香领导的植棉小组,今年的棉田从深翻到现在,已经加工、加水、加肥十一次。红星生产队曹竹香植棉组,今年要继续和张秋香植棉组展开友谊竞赛,全组二十七亩丰产田,已经施了两次肥,灌了一次水,现在正在加紧选种。为了使丰产竞赛运动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这个公社决定组织一千个秋香组(植棉专业组),种植万亩秋香田(丰产方),并以张秋香参加作务的十七亩七分丰产田为指挥田,带动五个丰产网,以网带方,方网结合。这些丰产方要实行统一计划和统一措施,完全按照张秋香的操作规程培育棉花。
作为春耕春播准备一项重要内容的农具检修工作,在这个公社很早就开始了。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冬到现在,全社已新添春耕春播农具二万一千九百多件,修补旧农具一万八千多件。在农具检修工作中,许多生产队抽调专人,对集体和社员个人的农具逐组逐户作了检查。
现在,这个公社已经成立了以棉花备耕为中心的生产指导委员会,由公社党委书记挂帅,下设办公室,具体领导备耕工作。在春节前,全社棉田全部施完第一次肥;在春节后十天内,要求基本选好种子,保证选出的种子全部没有虫籽、光籽、破籽和霉籽。全社还计划最近组织一个检查团,分赴各队对今年备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检查。


第3版()
专栏:

桑树伏条的技术措施
目前正是桑树伏条的有利时机,必须争取在2月底以前完成。在技术操作上,要具体贯彻执行“选、伏、采、疏、管”五项措施:
一、选:选择空间伏条。成片的密植桑园要充分利用“四边一空”(河边、塘边、宅边、路边及桑园的空间)伏条,做到有边必伏,见空就伏,空隙大多伏,空隙小少伏。稀植桑园及零星桑树,四周空隙大,要全面伏条。要选择没有病虫害,没有受到损伤,生长粗壮,条长在二尺以上的桑条伏条;细小弱枝及过短枝条不伏。
二、伏:要伏得平、伏得匀、伏得牢,保证伏条质量。根据桑树四周空隙的大小,将选定的枝条顺势轻轻向下拉平,用稻草绳一端缚在枝条的中间,另一端缚在桑树的主干上或邻近的桑树上,也可以将两株桑树上的枝条相连缚牢。枝条要根根缚平,成“一”字形,不要伏成弓形或斜坡形。伏条的桑枝要条条分布均匀,使它能受到阳光的充分照射,不能把两根枝条并在一起,以免影响桑枝发芽率和桑叶产量。操作时要小心轻缚,防止折断枝条和损伤叶芽。
三、采:伏条的目的是增加条数,提高产量,为今后桑叶成倍地增产打下基础。所以,春蚕期只采片叶和蕻头(新梢),不要剪伏好的老条。采叶时要严防一把捋,以免损伤皮部和腋芽。蕻头离开老条半寸进行剪伐,并根据空间的位置,剪去老条过长的条梢,促使提早发芽,多发新梢。
四、疏:新梢长到五、六寸,在养夏蚕时,进行疏芽。根据枝条的生长情况,一般每根老条上留养三、五个新枝条,使分布均匀,留强去弱,达到亩亩留养万根条。
五、管:桑树伏条后,桑园的培育管理工作必须紧紧跟上,才能发挥最大的增产效果。桑园在全面完成冬耕、施肥、整枝、白化的基础上,要求亩亩施足春肥五十担标准肥,夏肥一百担,分二次施用;做到见草就削,桑地不见草;切实加强治虫工作,采取人工捕捉和药剂(二千倍的敌百虫)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捕杀桑叶虫、桑毛虫、桑尺蠖;并采取熏烟等办法,预防霜冻为害。
(浙江省农业厅)
(附图片)
未伏条的桑树
伏条的桑树
伏条后的桑树


第3版()
专栏:

百斤皮棉县的丰产经验
河南省扶沟县县长 王殿安
河南扶沟县位于黄泛区腹心地带,全县1959年共种棉花十三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1%。解放前,这里的棉花亩产一直停留在十多斤(皮棉)的水平上。解放后,产量逐年有所提高,特别是实现人民公社化的第一年——1959年增产幅度更大,全县亩产皮棉达到一百一十五斤,比1958年增加了一点六倍。其中四万五千四百亩棉花丰产方,平均亩产皮棉二百斤。这是深入细致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战胜种种困难和自然灾害的结果。
1959年,扶沟县棉花生长的特点是:密植均匀、通风透光好、棵高、果枝多、铃大、桃多、絮白,无霉、无烂、蕾铃脱落少。为什么1959年获得这样高的棉花产量?主要是抓住了以下的六项措施。
以思想教育为纲
第一、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从播种到棉花收获,由县到队、组,都是以抓思想教育为纲,段段采取对策。开展全民性的辩论,采取作啥辩论啥,以充分发动群众;段段通过查、看、算、找,以制定跃进规划。并以不断革命论作为指导思想,充分估计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能够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指标,一个任务紧接一个任务,把棉花生产高潮组织得一浪比一浪高。在生产运动中,县委提出了“全党全民抓棉田,以汗换回棉花团,千方百计争跃进,大干巧战夺三关(种保全苗,管保满桃,丰产丰收),声势赛过淮海战,决心亩产双百(斤)棉”的雄伟口号,进一步鼓舞了社员的冲天干劲。在棉田管理中,抓住四个时期的中心问题,即:(1)翻地平整园田化为中心的棉花播种;(2)间苗密植为中心的苗期管理;(3)多座伏前桃确保伏桃为中心的增蕾保铃;(4)增桃保桃为中心的后期管理。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情况,组织大鸣大放大辩论,严格批判重粮轻棉、增产到顶、密植不增产、施肥多疯长、根治虫害没信心等错误思想。同时发动全民从1958年丰产田中找经验,在一般大田中找漏洞,再在这个基础上制订跃进计划,掀起了“十到田”的热潮。“十到田”就是会议到田、产量指标到田、措施到田、宣传教育到田、文娱活动到田、红旗竞赛到田、办公到田、吃住到田、医疗到田、送货到田。轩辕公社三个棉花指挥部全部搬到田间;城关镇社员一天三餐送饭到田;练寺公社队队开展红旗升降和红旗流动竞赛,大鼓干劲,提高了工效,保证各个管理阶段的任务圆满完成。
书记带头大建丰产方
第二、大搞丰产方。县、乡都以书记为首建立了棉花跃进增产指挥部,下设专门办公室,各个大队普建指挥所,生产队都有专职干部领导棉花专业组织。县委在翟庄建立了一个百亩指挥田和从城关到练寺建立一个万亩丰产区。在县委的带动下,全县普遍根据土壤、技术基础,规划了卫星田,大面积丰产方,大方套小方,以方带动大田。全县总计建立指挥田九十八个,丰产方三百五十五个,卫星方三十五个,总面积四万五千九百五十亩,占棉田总面积的35%。在管理中,县委提出:“块块亩亩建档案,路路都建传授站,千亩一个土专家,百亩一个技术员,路路都有大元帅,方方都有大将官,块块兵马都固定,行行株株有人管”的口号。全县及时抽出三个县委书记、五个县委委员和十五个公社党委书记,以及一部分公社党委委员、公社干部、大队干部、小队干部分别担任丰产方、片、段的领导;抽出一万一千四百四十二名劳力组成八百五十四个专业队,分块分垅管理棉田,还培训二千四百三十七名技术员,一百三十六名土专家和技术干部,共同建立棉花技术传授组织,加强技术传授。从而全县棉田掀起了“大方有帅,小方有将,块块有兵,人人有责,点点不漏”的科学管理。建立责任制 开展竞赛运动
第三、实行五包六定七规划、五开展、一树立。五包:县委包大方,公社党委包小方,大队包片,生产队包块,社员包垅;六定:定地块、定人员、定指标、定措施、定质量、定时间;七规划:规划劳力畜力、地块、肥料、水源、时间、农药农械和领导;五开展:开展检查评比、红旗竞赛、三顾茅庐、日日访贤、登门拜师运动;一树立:即由社到人树立对立竞赛面。城关镇运用上述办法后,社员干劲很高,提出了“大干巧干一百天,决心拿下双百关,任凭流下千斤汗,决心跑到练寺前”。练寺公社马村大队,在7月下旬检查评比后,鼓足了干劲,出动三百五十名社员,七百亩棉田一昼夜普遍浇水一遍,夺取了红旗。
革新播种技术
第四、以县委棉花指挥田作基地,指导全县适时播种。全县推行了“七改、三增和八化”的革新措施。七改是:部分不保收低洼地改为高燥灌排便利的保产保收地;4月中旬播种改为4月6—9日种完;单作改为部分棉花与红薯、花生间作;底肥普施改为随犁条施;短齿耙改为四寸长齿耙;东西行播种改为南北方向播,以增加通风透光面积;改一次丢种为双次丢种,确保籽粒均匀。三增为:播种量由去年十五斤增加到二十斤,尺尺有籽二十粒;耕翻地深度由以往耕地七寸增加为八寸至一尺,深翻一至三尺;增加种植面积,块块亩亩种到头、到边、坟墓周围种一圈。八化为:底肥万斤化,由一万斤增到一万五千斤;实现园田化,能灌能排,旱涝保丰收;宽窄行播种化,由一尺六寸等距播种,全部改为大田一尺二寸×一尺八寸,丰产田三尺×一尺或二尺六寸×一尺四寸;种子三选化(株选、风选、粒选),整洁度达95%以上;浸拌种籽规格化;技术员操作统一化;石滚镇压化;技术规格认真执行化。由于上述措施认真的执行,因而取得了棉田规划好、深耕深翻保墒好、平整土地好、种子处理好、播种方法好、技术训练好。
增蕾增铃增桃重
第五、大抓三伏桃。棉花生长的八个月期间,扶沟县始终贯彻执行了“以桃为纲,多座伏前桃,确保伏桃,大抓秋桃”的增产方针。在不同时期开展了以实现“三多”(果枝多、桃多、蕾多)“两保”(保蕾、保桃)为主要内容的增蕾保铃棉田管理运动,经过加水、加肥、加工,全县棉苗普遍升级。据去年7月17日调查,一般棉田带桃入伏,每棵有一点五到三点七个,丰产方四到六个,卫星田七到十一个,都超过历年伏前桃的一至三倍;但入伏后七十多天未雨,形成蕾铃脱落严重现象。这时全县人民奋起抗旱,以回天之力向旱象开展搏斗。据立秋(8月8日)调查,伏中桃丰产田每株达九至十三个,一般田五至八个,蕾铃脱落率下降为25%左右。立秋后,又开展“增七夺十”增桃保桃运动,普遍的增施了秋桃肥,抓住了秋桃。处暑后一类棉田增桃三至五个,二类增桃二至四个,实现了棉株上下满桃、桃大、桃重的要求。
狠抓田间管理
第六、大抓田间管理,推行“五早”“五增”措施。即:(1)早中耕,增深度:全部棉田在出苗70%时,进行锄梦花,比1958年提早十至十五天,并作到勤中耕、深中耕。蕾铃期增加深度达二点五寸至三寸,全部棉田中耕培土七至九遍;(2)早追肥,增桃肥:花蕾期追粗肥四千斤,蕾铃期增施硫铵四十斤,磷肥三十斤,分两次施入,比1958年增施一次;(3)早间苗(三次定苗),达到合理密植:除卫星田、丰产田外,大面积棉田在1958年三千五百株基础上增加到四千至六千株;(4)早治虫: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全面防治,土洋结合,全面消灭,重点肃清”的方针,运用治早、治小、连续治、彻底消灭的战略战术,开展了五大战役,七次扫残,猛攻巧打,消灭了棉蚜虫、地老虎、棉铃虫、红蜘蛛四大虫害;(5)适时打顶,增加果枝: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三种方法:即底肥一万斤,密度三千八百至四千株,7月底打顶;密度大,肥料少,7月中旬打顶;密度小、肥料多,在8月上旬打顶。
(附图片)
棉花大丰收(上海美术公司集体创作)


第3版()
专栏:短评

迎头赶上 一早百早
棉花是春播作物中下种较迟的一种作物,一般都在“谷雨”节前后、枣树发芽的时候开始播种。按照过去的老习惯,也都要在其他春播作物种植以后,才考虑有关棉花播种的问题。现在,老习惯打破了,在距离“谷雨”还有两个多月的今天,很多人民公社已经整好棉田,灌了水,施了底肥;精选了棉籽,并进行了发芽试验;清除了越冬虫害,并为防治病虫制造了土农药;准备了牲畜饲料,修补了农具;开展了学习先进经验的运动,订立了丰产计划;……。这些事实说明,植棉工作在过去两年的连续大跃进中,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在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方面,比过去更加主动了。现在不再是等着春满大地,人们才开始忙碌,跟着春的后面赶;而是在春天尚未露头的时候,便积极地把一切工作都准备好,迎着春的头赶上去。这是从高产走向更高产,在跃进的基础上争取继续跃进的有力保证。
“枣发芽,种棉花”,是指枣树发芽时候的气候和地温适合棉花的生长。如果等到枣树已经发芽,才去耕田、送粪,而后再去下种,这就使棉花势必失掉一段有利的生长时机。如果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时机一到,及时播种,这就可以充分利用地力、气温和水分等条件,使棉花早生长、早结桃、早成熟。多结伏前桃和伏桃,相对地减少秋桃的比重,就可以减少霜后花。这不仅可以使棉花的质量显著提高,产量也会大大增加。扶沟县城关公社翟庄生产队,去年采取温室育苗的办法,使棉苗生长提前五、六十天,亩产量比耧播的增加六成左右。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了提前准备的重要作用。
生长适时的棉花,并能增强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及早动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还可以在繁忙的春耕季节取得主动,使各项农活不过分地集中,劳力也就不会显得十分紧张,这不仅可以把棉花种早、种多、种好,对整个春耕生产也能从容不迫,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今年棉花生产继续跃进的条件是十分好的。土地一般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深翻,肥料也比过去任何一年积得多,经过一冬一春的水利兴修运动,灌溉面积又扩大了许多,种植经验和栽培技术更加丰富了,这都是争取今年棉花丰收的客观有利条件。但是要使这些条件更好地互相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就要打破常规,在播种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一早百早,事事赶早,以后的各个生产阶段才能争得主动,各项条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棉花生产的继续跃进才有更坚强的保证。


第3版()
专栏:

养蚕能手林淑英
本报记者 殷平
她是一个永不自满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改进养蚕技术,使蚕茧产量步步高升……
四年多以前,湖北省罗田县东冲畈山区还只习惯养土蚕,人们不相信养改良蚕会增加丝的产量,也怕养不好要赔本;还有的人嫌麻烦,不愿革新养蚕技术。农村妇女林淑英却不是这样,她打破陈规,大胆引进外地优良蚕种,认真学习和改良养蚕的技术,一次又一次地提高了蚕茧产量,终于成为著名的养蚕模范。
林淑英为了养好蚕,她经常是日夜不离蚕室,真像母亲抚育自己的孩子一般。她善于根据蚕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适合各种不同蚕所需的桑叶来喂养。并且不厌其烦地一片一片地把桑叶拭干,除掉病叶、枯叶和虫叶,千方百计地让蚕吃饱吃好。在寒冷的初春或凉爽的深秋,她管理的蚕室里生起了温火,不让蚕受冻;在炎热的夏天,她又及时地搭上凉棚、安上风扇,有时还加用冷水降温,不让蚕受热。白天尽量让蚕室里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夜间还专门为蚕点上灯,让它们也能活动自如。她还有识别病蚕的本领。这些病蚕需要加以特别的护理。林淑英整个的心身和蚕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了!
1956年,林淑英所在的重光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她的倡导下,全部推广了改良蚕。春季养改良蚕一百零五张,每张平均产茧七十五斤八两多,创造了全省大面积高额丰产纪录。就这样,她被评选为全省养蚕模范,1957年又参加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会。
荣誉给了她更强烈的责任感,那就是要增产更多的蚕丝,能不能快速养蚕?根据她的经验,快速养蚕最重要问题是掌握好适当的温度。她日夜不停地在各个蚕室观察,不断地研究和解决试验中发生的气候变化,终于使养蚕期缩短了一个星期左右,创造了1957年春蚕茧单产最高的全国纪录。
在快速养蚕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林淑英又开始考虑怎样做到每年多养几次蚕的问题了。水稻能一年种两季、三季,养蚕能不能四季全养呢?她大胆地进行试验。在春蚕丰收后,她又试养四张夏蚕;接着又试验了秋蚕、晚秋蚕。她不断地根据气候、温度、阳光等条件,改进喂养和管理的方法;她还采取了四季桑叶有计划采摘的办法,保证蚕食的供应。她的这些研究都获得了成功,四季养蚕做到了季季丰收。
1958年,林淑英除了继续推广四季养蚕法外,在党支部领导下,又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活动。比如用葡萄糖粉、苏打粉等添食来促进蚕的生长。这些办法证明很有效:蚕长得又白又胖,结的茧特别厚,产量比一般未添食的高出19%到21%。
林淑英是一个永远不自满的人。1959年,她又在一年四次养蚕的基础上,研究和试验一年多次快速养蚕法。她决心在一年之内养十二次蚕。要实现这个计划,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食料问题如何解决?除了设法节约桑叶、采取添食、找代用品等办法解决一部分食料外,她试验成功了“防干纸育法”,这个方法可以提早使蚕成熟,缩短了养蚕时间,能节省桑叶和养蚕的劳动力。试验结果是,全年十二次养蚕有八次获得丰收,八次收获按每张计算,平均产茧量达一百七十八斤八两多。


第3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用苏联良种畜配种
青海省国营三角城羊场用苏联高加索优良种羊和当地藏系羊杂交,已培育出二代以上的杂种绵羊,生产性能很高,大部分达到理想型指标。青海各地用苏联优良种马和土种马杂交所生的杂种马,在体高、体长、胸围等方面都优于同年龄的土种马。
推广猪的人工授精
湖南长沙县望岳人民公社。建立了十三个人工授精站,每个母猪场的饲养员都掌握了输精技术。现在全社猪只全部采用人工配种,提高了猪只繁殖率;一头公猪一年可供一千多头母猪配种。
建立养猪指导网
福建省永泰县建立了养猪指导网。
它的组织形式是:县设指导网,公社设指导站,大队设指导点,各个社、队都选择养猪成绩显著、经验丰富的养猪场作为建网的基点。各级指导网创造养猪工作的各方面经验,全面指导养猪生产。
大搞暖棚双圈
青海德令哈县各公社都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大搞暖棚和双圈。他们决心在最近修起热炕暖棚三百五十个,双圈四百二十七个,在全县范围内实现羊羔有暖棚,成畜有双圈,让所有牲畜安全越冬过春。


第3版()
专栏:

选棉籽 丁中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