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依靠群众自力更生 以社办机械厂为基地 大造土电机
新郑县农村办电形成高潮
本报郑州6日电 河南省新郑县各人民公社以社办机械厂为基地,大造土电机和小型发电机,迅速在全县掀起了全民办电的高潮。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全县就制成五到二十五马力的小电机一百五十二部,发电总容量达到九百八十二瓩。现在,这个县的县社工业生产已有一部分用电力做动力,各人民公社和一部分生产大队都用上了电灯。
去年11月以前,新郑县还只有县营面粉厂的一部六十瓩电机发电,其他地方没有发电设备。当党中央向全国发出加速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伟大号召后,这个县积极发展了县社工业,大力进行农具改革,社社建立了土化肥、机械、化工等工业。这些工业土法上马以后,便要求发展电力工业,以便使它们逐步地由手工业生产改为机械生产,由人力操作改为电力带动。
中共新郑县委会根据全县的具体情况,贯彻了“以社办为主,以小型为主,水力为主”的农村办电方针,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由土到洋的原则,依靠群众,自力更生,从县到人民公社都分别成立了全民办电委员会或办电指挥部,由县、社党委工业书记挂帅,领导这一工作,大造土电机和小型电机。
他们首先在辛店人民公社制成一部电机,然后组织群众参观,打破制造电机的神秘观点,提高了农村群众自己动手办电的信心。
在电机制造过程中,他们依靠各个社办机械厂的铁匠、木匠、铜匠、银匠等能工巧匠的集体研究,再派一些人到外面去参观学习,掌握电机制造技术。工人们又自己动手制造出土元车、拔丝机和其他土机械等,解决了制电机的设备需要。在原材料方面,以等价交换的原则,发动群众拿出铜钱、铜板和破旧的铜器,很快就收集了十万五千多斤铜,解决了主要的原材料;同时,又以煤油桶、废旧的水车管、烤火筒等代替矽钢片作成电机锭子。
在技术关和原材料供应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各个管理区便派人带着自己搜集的原材料,集中到公社机械厂,以公社机械厂制造出来的电机为蓝本,以机械厂的能工巧匠为老师,大量制造。这样集中了人力、物力,又可以协作,互通有无,使电机制造进展得很快,不少生产大队在两个星期内就制造了三部五到十马力的电机,并且质量很好。
新郑县的全民办电运动,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发展迅速,现在已经由使用电力照明发展到用于生产。全县各个公社,电机制造也正在由小到大,以往只能造十马力左右的电机,现在已造二十五到一百马力左右的了;开初他们只能造鼠龙式的交流发电机,现在已能制造磁电机和整流发电机。
中共新郑县委根据全县全民办电的发展情况,最近计划在1960年内,全县都要使用电灯照明,工业生产全部改用电力,并使部分农业生产实现电气化。


第6版()
专栏:

从水力站到水电站
中共徐墩公社党委第一书记 吴家森
我们福建建瓯县徐墩公社地处山区,溪河沟涧纵横,水力资源很丰富,是发展农村水力、水电事业的好地方。去年秋天,我们在小型为主,生产为主,社办为主,先水力后水电的方针指导下,仅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举建成了五十六座水力站,使全公社各个大队,每个村子都有了水力站,基本上实现了粮食和饲料加工机械化,水力化。全社水力站共有二百多马力,带动砻谷、番薯切丝、饲料加工等各种机器一百多部,每年可以为公社节省五十多万个劳动日。由于水力站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动力,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有效地促进了化肥、造纸、木材加工等社办工业的发展。
水力站给我们公社带来的好处是很大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连续高速度跃进,我们徐墩公社和其它许多兄弟公社一样,首先遇到的是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加速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用更多的机械来代替人力。发展农村电力工业,就是解决动力的好办法。
但是,怎样来发展农村电力工业呢?是伸手向国家要设备,坐着等待国家来帮助我们办呢,还是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地先办起来呢?我们学习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以后,批判了重洋轻土,不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坚决采取了自力更生,同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决定分两步走发展农村电力工业。在不能安装电机以前,先把水力站建立起来,用水力带动机械,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并且为建立水电站、安装电机积累资金创造条件。
在建立水力站时,我们也尽量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公社党委第一书记亲自挂帅,带领二十多个土木工和社员,以原有的一座废旧水碓作“试验田”,用八天时间改建成水力站。这座水碓改为水力站后,每天能加工稻谷二千斤,节省十个劳动力。随后,党委立即组织社员群众边参观,边议论。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原来认为土办法办不了大事,只有一步登天搞水电站才顶用的人,都心服口服了。广大群众也认识到分两步发展农村电力工业的意义,决心回去立即推广。就这样,全公社各大队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就把五十五座旧水碓全部改建成水力站。由于水力站利用了旧水碓的车轴和水渠,不仅减少了工程、缩短了时间,而且节约了资金。一个水力站一般只用十多个工,花一百多元就改建成功。只要三、五天时间,水力站就把各种机器带动起来了。机器转动起来以后,水力站的威力很快就被人们看出了。水力带动的番薯切丝机,每小时可切丝七百五十多斤,比手工提高了三十五到四十倍,砻谷机一天可砻谷二千斤,比人力提高效率九倍;饲料加工机每天能切一万斤水浮莲,比人工高出五十倍。这样,使全社节省出一千四百多个妇女劳动力充实到生产第一线。
几个月来,大办水力站的结果,不仅使我们劳动力缺乏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而且为我们培养了技术力量和积累了建设电站需要的资金。现在我们全社社员正信心百倍地向着把水力站改建成水电站的目标前进。第一批改建工程已经开工,不久就有六个水力站改建成水电站。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发展农村电力事业分两步走不是低速度而是高速度。在不能安装电机的时候先建水力站,上马快、收效也快,为加速水电站的建设准备了技术力量和物质前提。


第6版()
专栏:

谁说公社不能造电机
本报记者 陆笑萍 郝健
这些日子,你要是去河南新郑县辛店人民公社走一遭,到处可以听到社员们怀着乐滋滋的心情,议论着他们新办起来的农村电站。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你站到高处往下一望,就会发现公社到处是闪烁的电灯光,就像是布满星星的天空一样。现在,差不多每个生产大队都建立了小型电站。
辛店公社的电气事业为什么发展得这样快呢?你要是问起这件事来,人们就会告诉你:“咱们的鸭子上架了!”
去年年初,新郑县委提出了发动群众办电的号召,辛店公社就开始盘算着自己动手办电站的事。当时,有的人可不以为然。他们说:“咱机械厂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原材料还能办电站,造电机?”“小兔子能拉车谁还喂大黄牛?”“这是打着鸭子上架,根本办不到的事!”
“谁说鸭子不能上架,咱们就要自己动手造电机,办电站!”这是大多数人的心思。一天,县里打听到长葛县红旗机械厂制成了一部土发电机,要辛店公社机械厂派人去学习。公社立即派了青年工人赵福堂、木工李得三和在部队上当过电话排长的辛店邮电所长董福元去学习。刚一到红旗机械厂,他们就看见院里放着一部小型土发电机,走去翻过来,调过去地摆弄了半天,还是没有看出个眉眼。当时厂长派了一位技术员来给他们讲解。技术员来了,手里提着一个小黑板,一边画一边给他们解释电机构造。开初,他们都掏出笔记本来打算用心做笔记。可是,听下去就越听越傻了眼,黑板上写的都是些英文字母,讲的尽是些伏特、瓩、安倍等等。越听越不懂。
“鸭子”果真也能上架么?这个问题,又在人们的脑子里萦回起来。
后来,大伙一合计:咱们听不懂技术员讲找工人去!第二天一早,他们三人就跑到车间里,帮助老工人摆弄这,摆弄那,很快就和老工人交上了朋友。工人们知道他们的来意后,就拿着各种零件给他们讲电机构造,听起来又清楚,又实在。赵福堂拔腿跑到街上去买了几张牛皮纸,回来依葫芦画瓢地照着样子把定子、转子等各种电机部件画了下来。回到辛店公社以后,他们立刻就开始了试制工作。没有铜线,他们就自己动手把群众交来的碎铜拔成铜线,没有沙包线他们就自己创造一部土包沙机。做定子要车床,他们就用破了的解放式水车架子改装了一部。就这样,一边造设备,一边搞制造,终于把第一部发电机的零件和部件都做了出来。
零件和部件都做出来了,可是怎么把它们装在一块,组成发电机呢?这却是个大难题。光是定子里面就要装二十四盘铜线,共长一百九十多丈,中间有四十八个线头,要是接错一个头,电机就不能发电。赵福堂和董福元整整花了四天四夜时间,装去装来总有两盘线装不进去,后来线装进了头又接错了。但是,他们有一个决心:“一定要装好发电机”!经过反复讨论,他们想出了在线头上挂牌子的办法,装线时一个人念号,一个人接头,接完后立刻用指南针试验,终于指南针头乱动起来了!发电机制成功了!
“鸭子真的上架了!”公社里各生产大队来参观发电机的人络绎不绝。社员们纷纷自动筹集造电机需用的材料,有的老大娘把存放了几十年的铜钱、铜板拿出来,有的老大爷把自己的烟袋嘴子摘下来了,有的又把做烟筒的白铁皮送来了。没两天工夫,各生产大队都派人到公社机械厂来学习制造电机。就这样,辛店公社在两个来月的时间内,制出了三十七部小型发电机,在公社的水库、渠道上安装起来。如今,如果你到辛店公社去,无论是工厂、学校、食堂、饲养场里都可以看到安装工人在安装灯头,牵接线路。输电线正向四方八面伸展开去。
现在,辛店公社机械厂里运出去的发电机,不仅有五瓩的,还有二十五瓩的。四十八瓩和七十五瓩的也正在加紧赶造。
“鸭子”不但上架了,而且正在由小到大,由土到洋地迅速发展着。


第6版()
专栏:

在鸡公山下
周明
鸡公山人民公社在信阳县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各个山冲里有数不清的小河沟,水流经年不断。以往,除了灌溉稻田外,其余的水流都白白地流走了。
1958年大跃进以来,鸡公山人民公社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全民大办钢铁和争取农业丰收的同时,掀起了水电建设高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这无数的溪流上,建立了三座水电站,十一座水力加工厂和许多小型的水力站。从前白白流掉的水流,开始被用来代替社员们繁重的体力劳动。入夜以后,鸡公山上下繁星万点,电灯大放光明,给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鸡公山开始向电气化的道路迈进。
在红旗水电站
鸡公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设在李家寨镇。李家寨河从镇子的背后流过去,红旗水电站就建设在镇后的河边上。
水电站的厂房共有五间,红瓦青砖墙,很美观,水从引水渠里流过来,冲击着木制水轮机哗哗作响,不停地旋转,水轮机再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出电来。
发电站的管理人员很少,只有一个小青年在看机器。水电站的负责人陶子坤同志告诉我:红旗水电站的经常流量是零点五秒立方米,发电量是九个瓩,发出的电能白天供给工厂生产,夜晚供给全镇机关、企业、学校和居民共六百多户照明。他说,别看这个电站小,现在人们简直一刻也离不开它了。去年水稻丰收,粮食急着加工外运,就靠这里安装了砻谷机和打米机来加工,每天能加工稻谷两万多斤,每一百斤的加工费只收六角钱,收费低,效率高。
鸡公山下加工忙
来到鸡公山脚下,我访问了新店生产队水力加工厂,这是大搞工具改革的时候最先建起来的。木制水轮机拖着一根皮带,皮带带动着两盘擂子,一个风车,一个打米机,一个小钢磨,几件工具飞快地转动着,发出高低不同的轰轰声。
厂长詹金友告诉我:水力加工厂不光能打米磨面,还能脱谷弹花。他们用水轮机带上脱谷机,一天脱粒五万多斤,不管天阴下雨都能干,带动轧花机,弹花机,生产效率能提高十几倍,双人踩的弹花机,一天只能弹花二十多斤,用水轮机带,一天一夜就能弹花三百斤。还能带鼓风机、加工饲料……。安上什么机器,它就给你干什么活。
在鸡公山下走了一遭,这漫山漫地的流水真叫人着了迷。一条水流利用起来,让它发电,让它变成水能,该有多大的好处!有水就建站,能发电就发电,不能发电先建水力站,这是引导农村生产逐步走上机械化、电气化的坦途。就以红旗电站为例吧,建站总共只花了三千五百元,而电站投入生产后,仅粮食一项每天收入一百二十元,一个月工夫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如果先办的是水力站,也不愁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它变成电力站。


第6版()
专栏:

农村小景
妈妈抱儿看安灯,喜在眉头笑在心;
今夜儿哭怎么办?扭动开关看星星。
自从修了水电站,千里良田不怕旱;
带动机器搞生产,碾米磨面不费难;
笨重劳动大减少,男女老少心喜欢;
农业副业齐发展,农村面貌大改观。


第6版()
专栏:

立竿见影(转载漫画) 江沛扬 张光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