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加速锻炼成又红又巧的青年突击手
西安八万徒工学赶张兴云
本报讯 西安市各工业和基本建设单位八万多徒工,正在深入开展以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和树立良好的劳动态度为内容的学、赶、超张兴云运动。
西安全市的工人中,目前有三分之一是徒工。他们大都是1958年底入厂的,去年一年有很大的进步,现在绝大多数已经能够独立操作。但是,大部分人技术还不熟练,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事故多。这是目前全市工业生产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中共西安市委把迅速提高徒工的技术水平,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不增人”的一个重要措施。西安市总工会和共青团西安市委在去年11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徒工代表会议,发起了学习黄河机器厂女徒工张兴云的运动。
各个工厂都是结合一年学习总结开展了这一运动。徒工们在学习总结当中,开展了“五回忆、三征求”运动。他们自己回忆检查进厂一年来的思想进步、劳动态度、技术学习、任务完成和尊敬师傅方面的情况,同时征求师傅、小组长和同学的意见。有的厂还同时进行徒工技术测验。许多厂邀请张兴云到厂向徒工作了报告。徒工们通过“三征求、五回忆”,同张兴云对比,根据自己思想上的缺点、技术上的不足之处,订出学习计划,追赶张兴云。西安电鑬厂徒工于世瀛,因为攻破了漆包线的质量关键,产生了自满情绪,对师傅也不尊重了。他听了张兴云的报告以后说:“看人家那么大的成绩,还那么虚心,我自满可不应该!”他找老师傅作了检讨,作到尊敬师傅,学习态度好,工作认真,并且主动帮助犯了同样毛病的人。他已经是一个优秀徒工。
各个厂还普遍树立了本厂的徒工标兵。目前全市的徒工标兵已有二千二百六十二人,使各个工种的徒工都有了学习的榜样。陕西农业机械厂把十二名厂级徒工标兵组成标兵表演团,向徒工们作报告,巡回表演,推动了劳动竞赛的开展。
各厂经过深入动员,广大徒工投入了提高技术水平的竞赛热潮,分工种、按行业开展了比、学、赶、帮的运动。各厂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许多种竞赛形式,如对手赛、接力赛和技术表演赛等。陕西农业机械厂在去年12月份开展了27次技术表演赛,在八百名徒工中出现了八十名每班超产一倍的“千分钟突击手”。以前有些徒工认为:“咱们学习还没有学到家,技术革新没有份”。这次,他们学习了张兴云敢想敢干的精神,解放了思想,积极投入技术革新运动。黄河机器厂全厂徒工开展学习张兴云运动以来,两个多月共实现了二千八百九十一项技术革新项目,相当于以前十个月徒工革新总数的两倍半。竞赛中,徒工们既赛又帮,共同提高。张兴云帮助的刘美莲、潘春华、陈在顺等几个技术较差或者思想比较落后的徒工,都已成了厂内的红旗手。
在学、赶、超张兴云运动中,徒工们的思想觉悟和劳动态度有很大进步。庆安机器厂一百二十五名思想或技术比较落后、常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徒工,经过这次运动,据1月初调查有一百零五人已能完成任务,劳动和学习态度都有显著转变。其中有八十四人提出了在思想、技术、工作方面力争上游的保证书,三十六个人申请入团,三十五个人被评为优秀徒工。
学、赶、超张兴云运动,已经在西安市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团市委对三十七个大工厂的统计,1月份前二十天,徒工们革新技术三万零一百多件,比1959年全年的革新件数还多一倍多。另据团市委青工部的不完全统计(不包括纺织系统),提前一周以上完成1月份计划的徒工有五万三千多名,全市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的情况有显著转变。
(附图片)
西安黄河机器厂青年徒工谢友绢(左)在张兴云的事迹鼓舞下,紧追猛赶,进步很快。这是张兴云前来向谢友绢学习
新华社记者 杨绍夫摄


第2版()
专栏:

徒工标兵—张兴云
张兴云是在1958年11月初才进西安市国营黄河机器厂的一个女徒工。由于刻苦学习技术,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她在去年一年作了四年零四个月的活,全年无缺勤,无事故,无废品,成了西安市的徒工标兵。
她为了学习和掌握技术,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车间,擦机器,准备工具;下班以后晚些走,争取有更多的时间熟悉车床。她对面的五十多岁的老师傅彭策,高兴地鼓励她:“不贪恋工作,学不成个好机器匠。”张兴云因为看到彭策常比自己来得还早,干劲更大,心想:“要论贪恋工作,我距彭师傅还有很远呢。”她暗暗地下了狠劲,非学彭师傅不可。
她自修车工工艺学,因为只有小学毕业程度有不少困难,但她苦钻苦研,走着路坐着车都想功课,终于把它学懂了。
“车工好学刀难磨”。张兴云为了突破磨刀关,决定学一种最难磨的刀具。她拣了一堆料头,班前班后都练习,连续二十天磨了三十多把,成了当时车间里唯一会磨这种刀具的徒工。
刻苦的学习使张兴云的技术进步很快。去年2月底,她开始独立工作了。当时,她虽然没有因此而自满起来,可总不由得有些得意。一天,老师傅彭策在和另一个进厂半年多的徒工同作一种活,发现徒工的效率高,他就非常高兴地过去问这个徒工用的什么操作方法。那种虚心学习的态度,比徒工们向师傅请教时还认真得多。张兴云看到这种情况,想起自己前些天因为向一个进厂时间比自己短的徒工问个技术问题,就感到不自在,相比之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从这以后,张兴云更加自觉地去学习老师傅们的平凡而可贵的品质了。去年初,她出了一批返修品,浪费掉了一天的工时。她心里很难过。她想:“为什么全厂质量标兵周华兴能一年半无废品、无返修呢?”她好几次到周师傅那里看了很长时间,周师傅都没有注意到她。他那种聚精会神的样子,就像他不是站在车间里,而是站在零件里面。有一次,周师傅正要开始作一个很简单的零件。他翻来复去地研究图纸,还把这个零件的工艺要求写在车床上面的小黑板上;作出第一个产品以后,自己检验了又送给小组长、检验员去检验。张兴云过去就因为认为简单的零件不必费这么多事,结果使一批螺钉成了返修品。张兴云向周师傅请教回来,为自己订下了各种措施,并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决心:“作一个永远生产好产品的工人,为国家拿出的每一个零件都是最好的零件。”去年她加工了大批、小批、简单、复杂的零件三十万个,除了有两批返修以外,没有出过一个废品。
张兴云还是个积极的技术革新者。她在一年当中实现了二十三项重要的技术革新项目。有一次,工段接受了一批紧急的衬套任务,老师傅们每天只能干一百五十个,她研究以后可以合并九道工序为五道,每天能作二百五十个。工长、小组长和许多老师傅都鼓励她,并且对她说:“有超过师傅的思想,才是好徒工。”结果她一天作了四百五十个。


第2版()
专栏:

培养徒工要大搞群众运动
中共西安市委工业部
培养徒工,迅速提高徒工的技术水平,是西安市工业战线的当务之急。西安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才建设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为西安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是西安工业建设所依靠的骨干力量。但是,为了适应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还必须积极培养新生力量。中共西安市委一直重视培养新工人的工作,几年功夫,我们培养出来的青年工人已经占到工人总数的80%,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主要在生产中培养
西安市培养徒工,主要采取了在生产中培养的方法。工厂既生产产品,又培养人。
如果单纯等待技工学校培养新工人,许多机器就会停歇两三年。采取在生产中培养的办法,入厂才一年多的徒工大都已经能够独立操作,有许多人达到了等级工人的水平。去年还出现了一万三千名红旗手和“五好徒工”。徒工在生产企业同样可以学到技术理论,许多工厂都创造出了学习理论的成功方法。同时,把徒工放在实际生产斗争中、放在工人队伍中来培养,可以更好地改造他们的思想。正如一些老工人所下的断语,这种方法“最出息人”。这是群众路线的方法,完全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
在技术学习方面,西安市许多工厂组织了快速培训。这就是把技术学习和生产活动结合起来,现场教学。先是师傅作,徒弟看,进一步是徒工在师傅指导下操作。各单位还开展了“一师多徒”、“师兄帮师弟”、“千人教万人学”等活动,使新工人随时随地都能得到学习机会。车工徒工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在师傅指导下担负简单的生产任务。在技术理论学习方面,除组织业余政治技术学校外,许多单位大搞小组办学和车间办学,使自修和讲授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许多师傅都是既教操作也讲理论。不少单位还分阶段组织“徒工生产日”、“汇报表演赛”、“徒工产品展览”等,检查学习计划完成情况,不断推动学习热潮。
当然,我们也不放松对技工学校的领导。自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实行勤工俭学以来,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迅速的提高。
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
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跃进速度,就要在培养徒工工作中贯彻执行群众路线。过去一年,西安市各工厂在培养徒工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运动。徒工初到厂,就大抓政治思想教育,结合分配工作和徒工的具体思想情况,普遍开展“为谁辛苦为谁忙”的辩论。组织老工人作报告,同新工人座谈,用他们自己在两种社会中的亲身经历,对新工人进行生动深刻的阶级教育,帮助新工人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以后,在思想教育、技术教育中,也始终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
依靠老工人教育新工人,引导新工人,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思想上向老工人学习,这是教育徒工的一种群众路线和阶级路线的方法。工人阶级思想鲜明、具体地表现在老工人身上,他们阶级觉悟高,立场坚定,组织性和纪律性强,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强烈的劳动观点。为了更好地教育新工人,我们在全市老工人当中开展了
“帮思想、帮技术、帮生活”的“三帮”活动。有些老工人还搬进徒工宿舍去住,从思想、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全面地亲切地教导徒工。
学张兴云 赶张兴云
最近开展的学、赶、超张兴云运动,是根据西安市工业发展的新情况开展的。经过一年培训,在1958年进厂的徒工90%以上已经能够独立操作。但是他们的劳动效率低,废品多,质量差,严重影响到全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市工业企业在1959年1到10月份,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不包括徒工在内)比1958年同期提高16%,但是包括徒工在内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却比1958年同期降低了6%。因此,迅速提高徒工的技术水平成了西安市工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一个关键,是西安市1960年整个技术革新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黄河机器厂的女徒工张兴云在这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由于勤学苦练,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技术,已经达到三级以上工人的水平。她虚心学习而又有“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先进思想,努力向最优秀的老师傅看齐。树立这样一个徒工标兵,会对全市徒工有很大帮助。向张兴云学习的运动,在徒工中掀起了一个积极钻研技术的空前的新高潮。全市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去年11月份就比10月份提高了29%,同1958年同期比较,不仅不低,反而提高了23%以上。只要我们在培养徒工的工作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完全可以预计,这些徒工的技术水平将更迅速地提高,全市的工业生产水平将跃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2版()
专栏:来信

我的喜悦
我是一九五八年考入北京有线电厂的学徒工。我虽已经初中毕了业,但在这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上,文化技术知识远远不够用;拿起了图纸就像山羊看广告一样什么也不懂。事事离不开师傅。工厂领导为了培养我,去年把我送到工厂的中等技术学校去学习三年。
我不善于讲话,更不是作家,很难用词句表达我的喜悦。我只知道,我们生长在毛泽东时代,有着宽阔的生活道路。我曾听我师傅说,他过去当学徒挨打受骂,吃不饱、穿不暖,上学,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今天,在我们的国家里,这种“想都不敢想的事”已经极普遍了。我下了决心要成为又红又专的劳动者,为国家工业化献出自己的青春。
(北京有线电厂徒工 张治启)


第2版()
专栏:

培养接班人
静宇
和风骀荡,大地回春。放眼望去,祖国的技术革新的土地上又添上了许多灿烂的花朵。这些花朵,有的来自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辛勤培植,有的则出之于优秀徒工之手。
看,西安黄河机器厂的张兴云,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进厂不过一年多,然而,她在一年当中,干了相当于四年多的活,先后实现了重要的技术革新项目二十三个。做到了全年无废品、无事故、无缺勤。现在她又在新的里程上飞奔了。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速度前进中,徒工里面蕴藏着多大的潜力,实在难以计算。1958年秋季进厂的徒工,论年龄,平均大约十七、八岁;论文化,最高不过初中程度;论工龄,仅仅一年多。然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有不少的青年徒工,在党的教养下,除了学会基本的操作技术以外,又沿着技术革新的道路跃马飞奔,把时间远远抛在后面,这是多么豪迈,多么感人!
是不是他们有特殊的智慧和特殊的天才?为什么他们跑得那末快,学得那末好?天才出于勤奋。张兴云初学技术的时候,也曾埋怨自己太笨,经过勤学苦练,她就渐渐地聪明起来了。当然,各人的天赋资质不会完全相同,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种差异,经过主观努力,下苦工夫,是完全可以填平补齐的。所以,资质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在于主观努力,勤学苦练。每个徒工,对于一年来的学习情况认真作一次总结,自然会得出不少的经验教训。
迅速提高徒工的技术水平,充分挖掘徒工中的潜在力量,既关系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现在,贵州、西安、武汉等地都树立了徒工标兵,赶标兵的竞赛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全国工业战线上几百万徒工,如果人人都能作出标兵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建设图景那就会更加动人!
当然,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决定于政治思想水平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提高。徒工是工人阶级的新血液,从组织上说,他们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成员了,然而从政治思想上来考查,有些人还缺乏工人阶级的气质。因此,只有在政治思想上很快地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和巩固地树立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端正劳动态度,努力钻研科学技术知识和认真学习老师傅的丰富经验,才有可能在技术上突飞猛进。
广大的青年徒工们!六十年代是连续跃进的年代,是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年代,时代要求你们一日千里地赶上去,立大志,树雄心,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和一定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工人阶级战士。努力吧!先进的标兵在向你们招手!


第2版()
专栏:

全国建立五万多专业运输队和八万多副业运输队
公社办运输日运千万吨
新华社讯 今年1月份,全国短途运输平均日运量达到了一千万吨以上,全月创造了历年来月度地方货运量的最高纪录。
人民公社办交通运输,是完成短途运输任务的关键。目前,全国有80%以上的人民公社都根据常年运输量和季节性运量的大小,建立了五万多个专业和八万多个副业运输队。
辽宁、山东、河南等省普遍推广了“一站四队”的经验,即在公社交通运输站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专业运输队、副业运输队、装卸队和养路队。有些公社还设立工具修制厂,使交通运输在人民公社扎了根,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基层组织。
四川渠县李渡人民公社整顿专业运输队的“八查八建”经验,已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八查八建”是:查组织管理,建立专职领导;查指标,建立生产管理定额制度;查效率,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革新;查收入,健全合理分配制度;查开支,健全财务管理;查工具,建立保管和修理制度;查干劲,建立竞赛评比制度;查生活,建立合理的福利制度。甘肃各地人民公社在推广这些经验时,又采取“三选”和“三定”的办法,选车、选马、选人和定车、定马、定人,使专业运输队做到人强、马壮、车辆好,按队分编,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使用,大大发挥了民间运输工具的潜力。
随着水利建设和春耕准备工作的开展,1月份参加短途运输的人数虽然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10%左右,但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地交通运输部门采用一手抓运输一手抓交通建设的办法,迅速增强了短途运输能力,从而保证了以较少的劳动力完成更多的物资运输任务。
四川省在1月上半月修建和改建公路七百二十公里,开辟和整治航道二百八十八公里,新建各种轨道一百三十一公里,造船一万多吨,造车三万辆,为夺取全年首季满堂红创造了条件。他们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的原则,采取“造、修、改并举,调、购、养结合”的办法,使交通建设进行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造”就是发动县、区、公社大造车船;“修”就是修复破旧车船,整修道路和航道;“改”就是改良运输工具,使之由重变轻、由笨变巧,提高运输效率;“调”就是把公社多余的或不适于农业耕作的畜力车辆抽调出来参加专业运输;“购”就是购车、购牛,以增车增畜,做到增产不增人;“养”就是大搞道路、航道的养护和牲畜的饲养。
同时,各地人民公社的运输组织还普遍开展了以改良民间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四川眉山县将两部独轮鸡公车队装成一部两轮平车,以畜力代替人力,载重量由一百五十公斤增加到四百公斤。他们还把双轮胶车改为四轮、六轮畜力车,一车一畜一次能装一千三百公斤货物,比改装前提高运输效率近三倍。湖南道县四马桥人民公社制成一种短轴牛拉车,载重量由五十公斤提高到六百五十公斤;后来又给牛蹄钉上铁掌,一天能走八十里,大大加速了牛车的周转。
在短途运输战线上,还普遍推广了现代运输工具同民间运输工具结合起来的“一条龙”运输大协作。甘肃、山西两省普遍实行了汽车跑干线、畜力车跑支线、驮畜跑山道,定点划片,各展所长,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平凉市采取这种办法,马车和汽车实行接力运输,使得同吨位双班汽车日周转量提高42%,马车日周转量提高22%。湖北全省长途干线和短途支线,以大“龙”带小“龙”、小“龙”保大“龙”、短“龙”保长“龙”的方式,组成水陆运输“龙”网,缩短了物资中转停留时间,加速了车船周转,节约了运输费用。


第2版()
专栏:

浙江推广海上拖带运输
船吨月产量达到五千一百多吨公里
获全国交通运输战线竞赛优胜红旗
本报讯 浙江省全面推广海上拖带运输,艘艘货轮满载多拖,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去年12月份全省海轮平均船吨月产达到五千一百多吨公里,提前超额实现了全国群英会先进生产者提出的江海货轮船吨月产五千吨公里的倡议指标,获得全国交通运输战线竞赛优胜红旗。
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海上运输任务日益繁重,仅去年12月海运任务就比11月增长26%以上,当时约缺少十万吨物资的运力。为了在不增加运输设备的情况下保证出色地完成海运任务,全省海运职工在党委领导下,克服了“内港可以拖,外港不能拖”、“短程可以拖,长程不能拖”等保守思想,大胆革新,大搞海上拖带运输。温州市航运局浙海(温)124号轮职工首先拖带了一条五十八吨的木帆船进行试验。他们正确掌握气象和潮水的规律,综合利用机身、风力和水力,使海上拖带运输获得成功。接着,浙海(温)103号轮更进一步试验成功了沿海货轮拖带木排和竹排,去年12月船吨月产达到六千一百多吨公里,拖带货运量比11月增长38%。
在大搞海上拖带运输革新中,局与局、站与站,船与船、班与班展开了挂钩竞赛。
温州局职工采用“排上捎带货物”的运输方法,每个竹排可捎带轻包货物二百多吨,为进一步挖掘运输潜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各港口搬运装卸职工为了积极配合海上拖带运输运动,根据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大搞成套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搬运装卸工具,提高装卸效率,加速了船只和货物的周转。宁波港基本上实现搬运装卸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以后,浙海(榄)501号轮在港时间从原来二十六小时缩短到八小时,从宁波到上海由原来月航十一个航次提高到二十多个航次,运量提高一倍。
今年以来,浙江省广大海运职工不仅继续保持优胜红旗,温州局浙海(温)110号和113号货轮职工在1月份更创造了船吨月产万吨公里的最高纪录。


第2版()
专栏:

攻光记
本报记者 周永康
国产激素药品“可的松”在上海开始成批生产了。去年国庆节前,这个消息从上海通用药厂传出来的时候,许多人感到又兴奋又惊奇。人们兴奋的是:这种国际上近年来才出现的高级药品,我国也会制造了。制造这种药品的通用药厂,原来是一个“弄堂工厂”,而抹掉我国医药工业上这个“空白点”的人,又是十九个普通工人。看来,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这些闯将怀着一颗为国争光的雄心大志,经过一百七十多次的失败,终于攻下了这个尖端技术的堡垒,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在激素药品中,“可的松”真是一种重要药品了,它可以治疗二十多种病症,像用抗菌素都无法医治的特种毒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手术后的休克等,用“可的松”都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可的松”是激素中的尖端品种,技术要求非常复杂。在1958年大跃进当中,通用药厂的工人们立下了雄心大志,决心使自己的工厂成为我国攀登激素高峰的尖兵。1958年底,这场攻尖战在通用药厂开始了。工人们干劲很足,可是当时工厂里为这场战斗准备了些什么条件呢?一,没有专用设备;二,没有技术资料,即使有些参考用的图表,大家拿来一看,上面也是密密麻麻的化学方程式,用工人们的话说,它们认得我们,我们不认得它们。大家一边看,一边摇头。工厂党总支为此专门开了会,决定由总支书记亲自挂帅,先组织几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生产积极分子,成立一个试制小组。这样一来,群众情绪高涨起来了。有的说:“要攀登世界先进技术的高峰,本来就像攀登崇山峻岭一样,总是要有困难的,否则就不叫登高了。”几个共青团员劲头更足,说道:“世界上的事情哪一样不是人闯出来的,外国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一点不错。开始的时候,这个厂在科学部门的帮助下,做出了一点点“可的松”的晶体,已经碰到了不少困难。后来要把这点点东西扩大为工业生产,严重困难那就更多了。要大量生产“可的松”,先要做出一种叫皂素的中间原料。按照一般方法,它一定要用一种叫连氏提取器的设备来进行这种中间体的提取工作。但是这种提取器要耗用大量钢板,而且做成后,抽一公斤皂素,却要损耗二三十公斤的石油醚。石油醚又是一种容易挥发的危险性原料,用得过多,生产不安全,对人体也有害。这个问题在整个“可的松”生产过程中还只是第一步,这一关突不破,以后的几步合成工作也就势必全部停止。
谁也没想到,厂里的一个五十五岁的老工人鲍序栋,却在这个关节眼上做了一名出色的开路先锋。鲍序栋在一个研究所里看到了那种连氏提取器后,也感到不经济不合用,一心一意想自己做一个。他过去虽然在制药厂工作了三十多年,可是日常做的都是些分装配料工作,后来也没有做过什么设计工作,这一次,这个老工人真是敢想敢做,不管自己刚刚摘掉文盲帽子,每天回到家里,照样拿起笔来就画,画画不行,重新再来。他老伴劝他:“就是要设计,也用不着这样心急,何必弄得这样紧张。”他说:“紧张辛苦,我都不怕,就是不能受气。”这个没头没脑的回答弄得他老伴以为他是在和谁赌气。一问,他笑了:“是不能受帝国主义的气呀,他们硬说我们不可能很快就制造出‘可的松’,我们一定要争这口气,做给他们看看。”志气愈高,信心愈大,勇气就愈足。鲍序栋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鼓励帮助下,接连试了一个星期,最后利用三只原来盛放凡士林的铁油桶,设计成功了一台双套式提取器。抽提原理和洋办法速氏提取器完全一样,效率还比洋办法提高了一倍多,石油醚的损耗减少了一半左右。许多人看到这台功效异常的提取器,个个称赞。
鲍序栋只是十九个闯将中的一个,另外的十八个,年纪比他轻得多,文化水平可和他差不多。其中绝大部分原来都是拉拉玻璃针瓶、包包药品药粉的工人。他们在这场战斗中,经历着一场技术上的考验,又经受了一场思想上的考验。许多人在这些考验中成长起来了,一步步登高前进。提取皂素问题一解决,试验工作就全面展开了,而困难也越来越多。
有一个叫鲍永听的小伙子,年龄只二十多岁,调到试制小组,担任氧化工作。一开始就出了几次事故。一次在氧化时,竟把全厂仅有的几百公分中间体弄坏了,而这几百公分的中间体是从几百公斤植物原料中提炼出来的。这些植物产地又远,产量又少,一时又来不了。鲍永听心里难过极了,一想自己这样的“笨手笨脚”,不配做这种精细的技术工作,噙着眼泪对小组长袁守水说:“这些东西过去碰都没有碰到过,还是让别人去做吧。”小鲍有这种心情,小组长袁守水是完全理解的。他也知道小鲍并不是真正愿意打退堂鼓,小鲍现在正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袁守水鼓励他说:“不要怕,现在全厂工人对‘可的松’都不熟悉,你不坚持下去,别人来干,要重新开头,也会出事故。你虽然出了几次事故,可是接受了教训,这就好了。”鲍永听在小组长的鼓励下,当场表示坚决干下去。他先跟别人一起操作,自己抽空苦苦钻研,后来不但在霉菌氧化方面能够独立工作,几个月里没有出过一次事故,而且由于技术上成长得快,领导上还调了三个工人跟他学习,当他的助手哩!
扫除了种种思想上的障碍,克服了种种技术上的困难,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十九个人就这样天天在一起埋头苦干,在去年国庆节前几天,他们经过了一百七十多次的失败,终于做出了一公斤半洁白的“可的松”晶体。这真是心血的结晶,又是智慧的结晶。这个小组还被评选为全国先进集体,出席了全国群英大会。但在今天,只要你和他们一谈到这个成就,他们个个都会这样说:“这不是我们十九个人的功劳,而是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的结晶。”是的,在他们茫无头绪的时候,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的工程师、专家们,曾经多次帮助他们一起寻找试验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路线;当他们感到厂里设备不够的时候,上海第三制药厂向他们伸出了友谊的手,把自己厂里生产抗菌素的一部分设备让出来给他们做“可的松”。通用药厂自己工厂很小,后来添置设备,无处可放,第三制药厂还腾出厂房来支援他们。正因为在这场攻尖战斗中,四面八方结成了一个战斗整体,才做出了这种前人所做不到的事情。


第2版()
专栏:

送大锤回家养老
工人 刘兴茂
老张小王喜洋洋,大锤送回工具房。
仓库员大吃一惊,送回大锤为哪桩?
老张领他到现场,工人操作大变样。
钢料加工机械化,大锤养老回家乡!(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