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做好准备,彻底消灭麦锈病
本报评论员
今年的小麦播种早,管理细,北方麦区丰产方基本上实现了园田化,麦苗生长茁壮。南方麦区小麦生长情况也令人满意,群众赞美说:“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绿油油的麦苗,望不到边。”入冬以来大江南北雨雪普降,对小麦生长很有利。但是,要把小麦丰收硕果真正拿到手,还得在田间管理阶段多下功夫。保护小麦渡过锈病关,就是争取小麦大丰收的关键之一。我国产麦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锈病发生,如不彻底防治,就会造成轻重不同的减产。最近农业部召开的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护麦战役,夺取小麦大丰收。这是一个适时的正确号召。
去冬以来,各地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以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无畏精神,在数千万亩麦田上进行了消灭越冬锈病菌源的斗争,大量歼灭了越冬病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今春防锈保麦打下了良好基础。去年陕西、甘肃等省根据小麦条锈病在冬小麦苗上越冬、春季容易扩大流行的特点,采取“灭菌源,守三关”的办法,控制了锈病的为害,使小麦产量大大增加。广大群众在防锈灭锈斗争中,还创造了许多有效的土洋药剂和防治办法,如用硫酸铵水、生尿水等杀伤剂消灭锈病的传病基地,既消灭了菌源,又增施了肥料,一举两得。
当前南方冬小麦开始蓬勃生长,北方冬小麦再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要返青了。小股漏网的越冬病菌,仍会随气温上升而猖獗蔓延,一场激烈的灭锈斗争即将开始。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及早动手,分秒必争,以战斗姿态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在今年的灭锈斗争中,在全国范围内将出动数十架飞机,划分战区,陆空配合,开展以灭锈为纲的护麦战役。打好这一仗的根本保证在于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去冬陕西省委、省人委灭锈工作抓的紧,摆的突出,提出冬季大抓“水、肥、猪、锈”四个字,层层建立灭锈组织,社社队队有灭锈专业队,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了四百万技术人员。在灭锈战斗中,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指挥。并通过大检查,大评比,大搞联防,互相推动,因而广大群众斗志昂扬,终于彻底歼灭了五百多万亩的锈病。这个事例充分说明:政治挂帅,层层建立灭锈组织,加强技术训练,做到“层层有帅、方方有将、块块有兵、人人动手”,开展大检查、大评比,大搞联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给锈病布下天罗地网,锈病就决无可乘之机。
充分做好药械准备,是战胜小麦锈病的物质基础。根据几个重要省的调查,目前喷雾器的数量还不足,而且现有的喷雾器损坏的也不少。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依靠群众,大搞技术革新,根据土洋并举的原则,积极创造和改良现有施药工具,提高工效,并且抓紧时机,组织生产和检修现有工具,保证做到“人人上阵,个个有械”。同时,还要抓紧硫磺和各种土洋药剂的准备,计划要落实,药剂要准备充足,存放地点要适当,供应要及时,保证做到“要药有药,数量足,质量好。”
锈病的特点之一是能随气流传播,病菌繁殖很快,蔓延迅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几天之内就能普遍流行。因此,在灭锈战斗中,必须早抓、早动手,不等蔓延,就把它消灭。为此,应当开展群众性的预测预报,经常分析病害发生、发展情况,普查普治,组织联防协作,全面围剿,做到猛攻巧打;并且抓深、抓透、抓到底,保证“一叶不漏,一株不留”。总起来说,就是要抓住“狠、早、巧、全”四个字,即:狠下决心、及早动手、猛攻巧打、全面围剿,力争全胜,做到省工、省药、效率高。
今年是我国农业生产继续跃进的一年,在以粮为纲、全面安排、发展多种经营的原则下,保证夏季粮食作物大丰收,特别是争取小麦更大丰收,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做好防锈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兵精、枪好、弹足”,严阵以待,不等小麦返青,就进行细查普查,锈病刚一露头,就全面围剿,迎头痛击。各地领导机关一定要把灭锈工作自始至终抓到底,消灭麦锈病,誓夺小麦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找薄弱环节 订跃进规划
环江全民总结去年经验争取今年实现亩产千斤县
江阴分析有利条件大挖增产潜力掀起生产新高潮
本报讯 今年的农业增产潜力有多大?如何挖掘潜力?广西环江县发动全民总结去年经验,找出薄弱环节,挖掘增产潜力,制定了1960年跃进规划。
1960年,这个县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三亿五千万斤,比1959年增产40%,实现亩产千斤县;经济作物计划总产值达四百九十六万元,比1959年增长88.3%;工业总产值计划达到一千六百五十万元,比1959年增长69.1%。实现这个规划后,全县平均每人有粮两千斤,每人全年平均收入可达二百五十元。
环江是一个僮、汉、毛难、瑶四个民族杂居的高寒山区,1958年曾获得广西粮食高产奖,结束了粮食不能自给的历史。1959年,农业生产继续获得了空前大丰收,粮食总产量两亿五千万斤,比1958年增产69.5%;平均每亩产八百零五斤,提前八年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按人口计算,全县平均每人有粮一千五百六十斤。为了争取1960年更大跃进,1959年秋收以后,这个县召开了一系列的干部大会、群众大会,进行全民性的大参观、大评比、大总结。一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一方面找薄弱环节,挖生产潜力,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总结、对比、算账,干部和社员一致认为,1960年各方面的形势都比1959年更好。全县所有远田、低产田都做到了翻田过冬,刈草烧田,施足基肥;实行合理密植,也有很大潜力,据调查,1959年有不少公社、大队密植程度不够,如果抓紧这一环,估计可以增产30%以上;另外兴修水利、深耕改土、大造田间肥料站也是保证增产的重要因素。
旱粮作物的增产潜力更大。去年长美公社美垌生产队,在六十五亩旱地上,利用玉米套种黄豆、红薯,平均亩产相当玉米七百五十四斤,这个经验,今年可以全面推广。今年全县规划种旱粮作物九万亩,以亩产七百斤计算,共产粮食六千三百万斤,比去年旱粮总产量可增加89.7%。
垦荒扩种也是挖潜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环江县到处有可以种植的荒坡荒岭,表层肥厚,腐植质多,开垦之后,可以种植亚热带高产旱粮作物。这些作物耐寒耐瘠省工,产量也很高。全县今年计划开荒二十万亩种木薯,挖坑点种猫豆二十万亩,在屋边路边田边种木豆五万亩。
仅就以上几笔大账,实现1960年农业的跃进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最突出的矛盾是劳动力不足。全县今年耕种总面积共一百一十五万亩,加上工业副业等生产,共需用工三千一百四十三万个,而全县现有劳动力六万八千八百五十二人,以每人每年出工三百三十个计算,共可出工二千二百七十二万多个,尚缺八百七十一万多个。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全县正在大搞车子化、新式步犁化、插秧机化、打谷机化、加工机械化、水利动力化。这样就可以提高工效节约劳动力一千零八万个工。要把这个可能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很大的干劲。在中共环江县委统一领导下,从去冬以来,全县各公社结合冬季生产,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总路线的宣传教育,最近又召开了群众大会,奖励了去年生产成绩优异的公社、大队、生产队和先进标兵,做好了年终分配与超包产奖励。
各级党委为了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从县委到公社、大队的各级党委书记和委员已深入基层,分片包干,特别注意加强对边远地区和后进公社的领导。
本报讯 1959年农林牧副渔全面跃进的江苏江阴县,认真总结了两年来连续大跃进经验,分析了当前有利条件,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制订了1960年跃进的规划,从而掀起冬春生产全面跃进的新高潮。
江阴县1959年遇到百年未有的大干旱,但却获得千年未有的大丰收。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17.3%,棉花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17.5%,油料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3.7%,猪比1958年增长20.8%,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21.7%。在全面丰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经验,分析了江阴县的具体特点,以寻找增产关键。这些特点是:第一、江阴县人多田少,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多田,这对更快地增加粮食总产量和增加社员收入有一定的限度,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人多田少,可以在提高单位产量方面大做文章。第二、有充裕的劳动力,可以大搞多种经营,增加社员收入。第三、山地多,水面广,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林业和水产的良好基地。第四、工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它需要农业的支援,也能给农业以支援。根据已有经验和上述特点,江阴县今后几年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是:以粮棉油猪挂帅,带动林牧副渔和社办工业、手工业的全面大跃进,把江阴尽快地建设成为有高度商品率的粮棉油猪生产基地。在这个总纲之下,1960年总的奋斗目标是:粮食增四成,棉花增三成三,油料增十二倍,生猪增二倍。
实现上述规划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坚持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的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第二,全县调整作物布局,适当扩大晚稻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计划1960年把晚稻面积从1959年的六万四千亩扩大到十七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18.8%。这样调整的好处是:①能够扯开夏种季节,调剂劳力,保证中稻、晚稻能按时栽插,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晚稻插得迟,追肥期长,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解决肥料需要与时间短促的矛盾。③中稻茬口种麦子,晚稻茬口种绿肥、油菜,仍然可以保持江阴早麦高产的特点。
第三,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主要是狠抓如下几点:①推广高产品种,做好茬口搭配。②实行合理密植增加栽插密度。③大搞水利建设,确保农业生产不断跃进。④大抓养猪,增积厩肥。⑤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做到田间管理园艺化。⑥防治病虫害、工具改革等措施,也要认真抓好。
第四,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尽可能扩大播种面积。办法是:①种满种齐,寸土不让,抓住田塍地边、屋前房后的空闲地大做文章。全县共有空闲地五万三千多亩,采取和大田挂钩的办法,使种在空闲地上的作物也做到有指标、有措施、有责任。②增加复种指数,主要是实行套种、夹种。
第五,组织一切部门,为农业生产服务。充分利用江阴工业、手工业发达的特点,组织各工厂与公社挂钩,大力支援农业生产。财贸部门做好农药、农械、农具、肥料、资金等供应,项项计划在前,准备在前,供应在前,生产需要什么,千方百计供应什么,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供应。


第3版()
专栏:

灭锈护麦夺丰收
各地积极培训技术人员添置药剂药械
新华社讯 安徽、山东、河北和新疆等省、区,积极地为防治小麦返青时期的锈病作好准备。目前正在培养训练干部和添置药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的干部正在乌鲁木齐市学习消灭小麦锈病和大型机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安徽省准备在小麦返青以前,训练一批防治小麦锈病及其他病虫的专业队伍。阜阳专区各地现在已有五、六千人掌握了防治小麦锈病和其他病虫的基本技术。全专区的各个县、社还普遍建立了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站,建立了一千多个常年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队。山东、河北两省也正在训练防治小麦锈病的基层干部。
在防治小麦锈病的药械方面,山东已准备好硫磺和多硫化钡等农药五千多吨。江苏也准备了各种药剂九千吨,同时还在积极修理喷雾器和土器械。
去年秋播后,因为气温高,许多地区小麦锈病发生比往年早,并且比往年严重。但是各地的防治工作也都抓得很早。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安徽和新疆等省、区对发生锈病的麦田都进行了普遍的防治。陕西防治面积比发生面积大两倍,基本上控制了锈病,并出现了八个冬前无锈病的县、市。甘肃省也已基本扑灭了锈病的蔓延。目前,这个省还组织了由省农业厅长和各专区、县农业领导干部参加的锈病防治检查团,巡视检查天水、平凉、定西三个专区的麦田,他们边检查、边评比,大大推动了防锈病工作。
本报讯 陕西渭南县人民对小麦劲敌——锈病,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目前,这个县已从组织工作、技术力量、药械装备方面作了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只要锈病一发生,就可全线出击,一举歼灭。
渭南县在去年12月胜利实现无锈病县以后,就采取兵不解甲、马不卸鞍的办法,从组织工作、训练技术队伍、药械装备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首先,他们十分注意防止在实现无锈病县后干部和群众中可能产生的万事大吉思想,利用电话会议等各种机会,反复宣传必须树立长期防锈灭锈思想。同时组织技术干部到各地复查,发现残余锈病,立即动员群众围歼。他们又抓紧组织、训练技术力量,壮大长期防锈队伍,全县防锈技术人员由原来专业队的两万五千多人扩大到六万余人。按全县一百一十万亩麦田计算,平均十八亩地就有一名技术员。在历年锈病严重的华阴公社,防锈技术力量更强,平均四亩地就有一名防锈技术员。官道公社李屯生产队,80%的青年都掌握了防锈技术。
为了把防锈队伍组织好,全县十个公社,划分了三个联防区和三个防锈保护带——渭河沿岸为一带,高原为一带,山边为一带。每带又设置三至五个锈病测报点,共设测报点十七处,形成了全县性的测报网。在药械准备方面,现在全县已备好二百万斤土农药,赶小麦返青期前,要储备六百万斤土农药。准备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平均每个劳力,已有十斤农药。
现在,渭南县人民正在“灭锈思想在先,组织队伍健全,技术药械齐上马,不灭锈病誓不甘”的战斗口号下,严阵以待,只要一声号令,即可全线出动,歼灭锈病。
(附图片)
四川省南充县火花人民公社第三大队的社员在麦由追施拔节肥
新华社记者 张齐才摄


第3版()
专栏:

几种防锈有效药剂
1、石灰硫磺合剂:用二斤硫磺,混合一斤生石灰,加十五斤水,用烈火熬煮至棕红色,倒出过滤,用波美比重计测定浓度,再加水稀释至零点五度,用以喷布小麦。对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都有良好效果。
2、胶体硫:(废糖蜜或纸浆废液作分散剂):用二百至三百倍水稀释后喷布,效果与石灰硫磺合剂近似。
3、多硫化:用一百倍水稀释后喷布,效果良好。药剂必须保存在干燥密闭容器里,以免失效。
4、茶饼:一斤茶饼加十斤水熬煮或冷浸,熬后去其渣,补足水,即可喷布。
5、石蒜:一斤石蒜加十斤水熬煮后喷布。
6、臭椿树皮:一斤加水十斤熬煮后喷布。
7、石灰硫磺合剂的混合剂:用零点三度石灰硫磺合剂与一比十的茶饼水、猫儿眼、狼毒、石蒜、豆秸等土农药混用,混合比例为一比一。
8、3%硫铵水:对条锈菌孢子堆有杀伤作用,并兼有肥效作用。但在抽穗后要停止使用,以免发生药害。
9、代森锌:喷布五百倍液,对三种锈病有良好效果。
10、二硝散:用0.5%药液可兼治叶锈病、秆锈病及赤霉病,对条锈病效果较差。


第3版()
专栏:小常识

怎样识别不同的小麦锈病?
小麦生了锈病以后,叶子上或秆子上长出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疤状病斑。小麦锈病有三种,由于它们病斑的颜色、形状及为害部位不同,很容易识别。
小麦条锈病的病斑呈鲜黄色,很小,排列成行,病斑四周表皮不翻起,多发生在叶片上,叶鞘、秆、穗上也有发生。
小麦叶锈病的病斑呈桔黄色、桔红色,圆形,病斑很小,不规则散生在叶面上,病斑四周表皮不翻起。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上也有发生。
小麦秆锈病的病斑呈棕红色,椭圆形,病斑较大,不规则发生,病斑表皮四周明显撕裂翻起,多发生在秆上,叶片、叶鞘和穗上也有发生。


第3版()
专栏:

保证春耕用水 赶上春汛防洪
广东浙江安徽湖南等省冬春水利工程超额完成计划
广东
广东省到春节前夕已经完成大大小小水利工程二十一万多处,增加和改善排灌面积一千零七十二万亩,原订土石方工程计划已经超额57%提前完成。
广东省这个冬春的水利建设,进一步贯彻了以蓄为主、社办为主、小型为主、大中小结合的方针。全省兴建的二十一万多处小型工程,绝大部分已经完成;在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中,已经全部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有鹤地、小江、良德、大沙河、汤溪、大隆垌、公平、三合等多处;在受益万亩以上的四百八十五处重点工程中,已经全部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有二百九十八处,其余绝大部分预计也都可以在春耕或春汛前完成,赶上春耕用水和防洪的需要。
目前,全省仍有三万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在继续施工,治水战线上的民工们决心以更大的毅力,更快的速度,力争水利运动全胜。
浙江
浙江省已有十八万二千多处中小型水利工程在春节前完工,并且开始蓄水。根据到1月21日止的统计,全省原订的水利冬修土石方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已经完成的土石方超过去年同期一倍多。
全省在水利运动中,充分利用水力资源,节节拦水发电,已经建起水电站四百零六处,总装机容量达一万多瓩;建成水力加工站五百八十六处,共七千四百多马力。
在前一阶段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目前全省各地正在继续大鼓干劲,集中主要力量狠抓大中型工程的施工,达到工程成套,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安徽
安徽省在春节以前已经修成河道一千二百一十三条(共长四千六百六十公里),建成水库一千六百七十四座,完成塘坝、沟渠、涵闸等工程十七万三千多处,已经超额完成了原订这个冬春水利建设的土石方任务。在这个胜利的基础上,全省又提出了新的水利建设计划,参加水利建设的民工们正在雄心勃勃地争取再次提前完成这个新的任务。
目前,全省已经完成的各项蓄水工程,经检查验收,都已开始蓄水,新旧工程总蓄水量已达六十亿五千万立方米,能够保证春种作物用水和小麦春灌的需要。
安徽省冬春水利建设的工效提高得很快。从去冬开工以来,各级党委就狠狠地抓住了治水工具改革这一重要环节,领导民工开展了高工效运动。各地普遍推行工地办工厂的经验,水利兴修到哪里,工具制造厂就设到哪里,工具改革工作做到了边创制、边使用,边改进、边提高。现在,全省水利战线上使用的各种改良工具有二百五十多万件,比去年12月初增加七十多万件。现在全省民工平均日工效已由开始时的二立方米左右提高到十三立方米以上。
湖南
湖南各地计划冬修的八十六万多处小型水利工程春节前已经全部完工,其中新建的三万多座小型水库,已有两万三千多座修了渠道和溢洪道,达到了工程成套;各地兴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也有五十多项基本完工,其中有二十五项做到了工程成套。全省兴修这些工程所做的土石方,比前一个冬春完成的土石方还多60%。最近,各地在突击工程配套的同时,大抓蓄水保水和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全省新旧水利工程已有70%以上开始蓄水。
在水利冬修运动开始的时候,省委就提出了早准备、早开工、早完工、早受益,和保质量、保节约、保安全等的口号。各地在贯彻执行这个方针和要求中,采取了分段突击的办法。第一阶段在抓紧大中型工程的同时,集中主要力量,突击小型工程;第二阶段在抓紧小型工程扫尾、配套的同时,集中主要力量修建大中型工程。
(以上消息据新华社讯)
(附图片)
修水利保丰收
周永杰(原载天津日报)


第3版()
专栏:

1960年小麦锈病展望和防治意见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959年小麦秋苗(即当年秋季播种的冬小麦)发生锈病的地区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发生的面积和严重的程度都超过1958年。
1960年锈病情况展望
为了加强小麦锈病防治工作,我们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我国三种锈病的流行因素作如下分析,并提出1960年锈病发生的展望,供有关部门参考。
条锈病
在我国主要冬麦地区,构成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有二:
①秋苗发病普遍,病菌越冬率高,早春拥有一定数量的当地菌源。
②春季3、4、5月的雨量大,降雨日数多,在正常的气温下,能够满足条锈菌侵入和发展的要求。
以北京地区为例,1949年早播秋苗在11月中旬条锈病发病率达到25%,由于当年冬季气温显著高于常年,病菌越冬率很高,3月下旬发病率还达1%(病菌越冬后大部被冻死,在一般情况下,发病率低于1%),加以4月雨量很大,超出常年九十五点三毫米,促进了病势的发展,以致造成大流行。但是,各个地区造成条锈病流行的主导因素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陕西省关中地区、华北中南部(石德线至山西介休一线以南),由于冬季较暖,1月份平均和最低气温分别为摄氏零下四度和零下八度,条锈菌越冬率因此较高;石德线至山西介休一线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和最低气温分别为摄氏零下四度至零下八度和零下八度至零下十三度,因此病菌越冬率较低,但在秋季菌量大、冬季气温高或长期积雪情况下,越冬率也较高。病菌越冬以后,只要降雨量大,土壤湿度较高,叶面经常结露,条锈病就会迅速流行。如关中平原几乎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越冬病菌,加以常年春雨较多,所以条锈病经常流行。华北北部,近年来条锈病在秋苗上很少发生,因为受冬季低温和春季干旱的限制,流行频率较低。
根据前述规律及目前麦苗发病程度,参考1960年气象展望材料,大致可以预测,本年条锈病在陕西关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甘肃东部、新疆北部将有较大的流行。因为以上地区3—5月温度适合条锈病发展,同时今年雨量较多。如山西南部4月份雨量较1959年同期增加三十八点六毫米,关中4月份雨量较1959年同期多五十三毫米。
山西中部小麦秋苗发病很少,1960年3—5月雨量比1959年同期少;山东西部和东部、河北南部少数地块秋苗发病较重,但春季很干旱,3月至5月上旬仅降雨二十一至四十毫米;据此估计,以上地区条锈病发生可能比较轻。需要指出的是,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和淮北等广大麦区,与陕西关中一样,碧蚂1号小麦占据很大的面积,近年来,这一品种对条锈病已经丧失抵抗性。根据1959年条锈病自西向东发展的趋势,和生理小种类型的一致性,上述地区春季的菌源很可能与陕、甘地区的菌源有联系,估计陕西和甘肃等地条锈病流行后,有可能产生大量的病菌孢子向东传播。最近二年来,我国各地麦田灌溉面积迅速扩大,麦田土壤湿度普遍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春旱限制锈菌发展的作用。各地施肥量较过去增加,水多肥足,麦株生长茂盛,组织柔嫩,这种情况对锈菌的侵染也是有利的。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分析,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淮北等越冬菌源很少或春季降雨量少的地区,在小麦生长的较晚阶段,条锈病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因此不能放松警惕。
叶锈病
华北中北部:常年春季较旱,3—5月雨量总计一般在七十毫米以下。秋苗经常发生叶锈病,但越冬率很低,北部甚至全部冻死。越冬的锈菌,由于受春旱的影响也往往发展得很慢,所以这一带不是叶锈病流行区。1959年秋苗虽然发病严重,但1960年冬季温度低于常年,气象预报1960年春雨少(3—5月雨量仅五十毫米),估计发病不会严重。
华北南部、淮北及淮南、长江两岸:因冬季气温较高,叶锈菌越冬率较高;同时春季雨量较多,因此,这一地区锈病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一般会超过前一地区。1959年冬,华北南部、淮北地区、河南的中部和东部小麦秋苗上叶锈菌的菌量较大,据气象预报由于今年春雨较少,越冬菌的发展可能受到一定抑制;但如果早春温度上升早,也有流行可能。
西南区:冬季气温高,春季雨量多,湿度大,这两方面都能符合叶锈菌流行的要求。流行的关键在于3月中下旬和4月上旬的温度,如温度上升得早,叶锈病就可能流行。
秆锈病
据苏皖地区1956、1958、1959年的观察,小麦抽穗前后为秆锈病春季流行的主要时期。在抽穗以前,小麦抗病性较强,温度也较低,因此普遍发病的可能性不大。安徽省两年的资料说明,4月中下旬平均温度(淮北地区包括5月上旬)接近或达到摄氏十七到十八度以上,有大量外来菌源时,秆锈病就会迅速发生。
1959年秋苗秆锈病在江苏、安徽、山东的部分地区,比历年发生普遍。但从春季关键时期的气象因子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苏南、皖南、淮南、鄂北、浙北)4月中旬湿度基本上适合秆锈病发生的要求。据气象预报,今年4月下旬比1958年同期温度低二点五度,这对秆锈病不利;今年5月上中旬温度较1958年高一至二度,降水量也有所增加,估计如有菌源,秆锈病将在后期严重。淮北地区4月下旬低温少雨,发生趋势可能与长江中下游相近。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秋苗秆锈病相当严重,但据气象预报,1960年2至4月份降水偏低,估计可能有中度流行。
怎样防治锈病
要做好防治锈病工作,首先要建立严密的预测预报网,密切注意当地越冬菌源的消长。在地面开冻、麦苗开始返青的时节,就应当以早播田为重点,组织细致的普查。对于条锈病,在发现病叶后,应当立即采取陕西省埋土切叶的经验,用铲铲土将病叶埋盖,再从病叶基部将其切断,并摘除四周一至一尺半内的麦叶。如果发现传病中心,可将病叶埋切后,摘除周围三尺内的麦叶。摘除麦叶的目的,是消灭潜伏在麦叶内部尚未表现症状的病菌,这样可收到比较彻底的防治效果。第一次防治以后,每隔三至四天连续防治一次,共防治三至四次,把越过冬的病菌全部消灭或压缩至最低限度。根据残留病菌发展的情况,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普遍的药剂防治。开始喷药,应在病菌还没有普遍蔓延以前进行,这样可以控制早期菌源的传播,延缓和减少它们的繁殖和大量累积,从而能更有效的推迟普遍发生的时期;喷晚了,由于田间受病个体数量已较多,特别是潜育菌量也多了,防治的效果就较差。对于叶锈病,由于初期在田间表现不如条锈病明显,不宜采用埋土切叶的方法。在华北、西北等地如果叶锈菌越冬量较大,春雨多,气温上升早,病菌更新以后发展速度快,就需要开展药剂防治。在淮北地区,一般可以结合秆锈病进行防治,根据早春发展情况有必要时亦须提前防治。在叶锈病常流行的西南地区,更需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根据现有条件,1960年大面积上使用的药剂仍须以硫磺制剂为主。为了配制和使用方便,最好能将硫磺制成多硫化钡或胶体硫。对制成的药品的规格应进行严格的鉴定,以免质量不符要求,使用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储存多硫化钡时应特别注意防湿,以免很快失效。为了节省硫磺,可提倡石硫合剂与各种土农药的混用。效果较高的土农药如茶饼、石蒜等也可以单独使用。
不管是条锈病或叶锈病,防治时都应当首先抓早播地和低洼地,因为这些地方是春季病菌的发源地。防治及时、彻底,不让病菌大量繁殖和积累,可以大大的减少向四周和更远距离传播孢子的数量,从而延缓大面积上条锈病的发生时期。
对于秆锈病,如果在小麦抽穗前后开始发生,或空中孢子连续发现,即应开始喷药防治。
这篇文章所作的展望,对越冬量的预测都是指在不存在积雪的前提下所作的估计。如果积雪的时间很长,雪层很厚,越冬量应当估计得高一些。
由于各地对于秋苗发生锈病掌握的情况不一,有的作过全面的仔细的检查,有的可能仅作了比较粗略的观察。在后一地区,为了使估计尽可能接近实际,就必须进一步掌握当地菌源的数量。
此外,锈病病情展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象展望,如果气象长期预报有修正,则锈病病情展望也要相应地修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