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打开“禁区”
俞蜀
我对医学是完全外行的,有生以来,也还没有住过医院。但是,四川日报上一条有关医学的新闻,却吸引住我,一直看到底,并且有一阵难以遏止的激动。那消息说:四川医学院的一群青年研究人员,高举着政治挂帅的红旗,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心脏内直视手术,打开了在这里素来被称为外科学的“禁区”。一个患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的女工,经过采用低温断流方法施行手术后,情况良好,现在已经基本上恢复健康了。
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共义风格,就一定无往而不胜,这是被两年持续跃进中的无数事实所充分证明了的真理。我在这里,想说几句关于打开“禁区”的感想。
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许多“禁区”,是前人所没有打开甚至根本就不敢去打开的。这也是我们国民经济“一穷二白”的特点之一。通往西藏的飞机航线,曾被人称为“空中禁区”。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里,这样的“禁区”多得很。站在远处看,只见蒙胧一片,究竟那里有些什么名堂?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打进去?也不知道。于是,年复一年,
“禁区”越来越神秘,打开“禁区”的途径,越来越遥远。
归根结蒂,这无非是由于思想里先有个“禁区”;不敢去想,不敢去试验,不敢去创造。党的总路线首先打开了六亿人民思想里的“禁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于是,六亿人民的力量,便像原子核大爆炸那样,发出了坚强无比的冲击力量。汹涌澎湃,势如破竹,两年之间,江山大变。于是,捷报便如同雪片飞来,一个又一个高峰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禁区”打开了。这些“禁区”的打开,反过来又彻底摧毁了束缚思想的那些旧东西。四川医学院打开了外科学的“禁区”,就使得那些认为“医学科学很神秘”的神秘论,“条件不够,不能进行研究”的条件论,“年青人不能搞尖端科学”的年龄论,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医学思想,一齐破产。
攀登高峰,打开“禁区”,需要排除万难的勇气,需要持久不懈的毅力;而更重要的,是需要政治挂帅,需要共产主义风格,需要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四川医学院的同志们,为我们树立了新的榜样,让我们再接再厉,向新的科学堡垒、新的“禁区”进军!


第8版()
专栏:

冷湖春色
赵光裕 赵赤武
我们来到了冷湖。冷湖对于我们,也像对千千万万的石油工作者一样,具有着无限诱人的魅力。
车子越过一个山岗又一个山岗,接着就驶进了无边无际的风蚀丘群里。远远看去,这些风蚀残丘,真像似一座座埋在荒沙里的古城,台阶历历、断垣残壁。在尘烟中巍然挺立着无数座尖顶的土塔,拔萃超群。这一边,庄重地矗立着一幢幢圆顶的“大厦”;那一边无数的“街里巷弄”曲折幽森。这伟大的建筑者是谁呢?是风。风,成年累月不知疲倦地雕钻和刻划这荒漠的“古城”。
当我们的汽车穿过了这断续的、分布在沿路上的“古城”时,天已经暗下来了。这时,远方大片的灯火骤然出现在眼前,连绵十数里,映亮了半边天。井架耸入云天,钻机、拖拉机??的响声,使人感到有如站在一条汹涌奔腾、一泻千里的大瀑布的面前一般。这就是冷湖;气势磅礴的冷湖,粗犷豪放的冷湖,从千万年的沉睡中醒来的冷湖啊!
冷湖,座落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它的西边是一溜溜红色的山岗,由南爬来,蜿蜒曲折的向西北伸去;北边,阿尔金山猛然屹立在戈壁边缘,山顶冰雪晶莹,闪出绯红色的光辉。由山边伸进戈壁中间来的是一排排山棵,像一列列小岛浮动在海面上。展眼东望,是一片辽阔的戈壁滩,茫茫苍苍,一直延续到天的尽头。无数座高高的钻塔立在戈壁滩上,以一种不可动摇的挑战的神情,傲然地嘲笑着戈壁上滚过的风沙。
人们说:冷湖处处都是宝。这话一点都不假。在这广阔无边的土地上,到处摆满了钻机,到处都能钻到油层。人们还说:这里天气变暖了,雨水也多了,应当把冷湖改个名字了。有一位工人同志就曾为此发表过一个声明,他要求把冷湖改名为“油湖”。
我们有幸看到过一次油井喷油的绮丽情景,在那一片片红色的山包中间,一股鹅黄色的浓烟,高达十余丈,直冲云霄,像火山喷发,卷过太空。??的响声震耳欲聋,原油的油柱像一柄无限长的利剑,从地层深处迸发出来,嘶叫着,狂啸着。
我们曾在采油场上,看到处处奔忙着的采油女工。她们有的是刚刚走出校门,有的过去是家庭妇女。尽管是这样,她们的干劲绝不弱于其他部门的男工。在采油场上,我听到很多关于她们的动人的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夜里,油管渐渐要被冻住了,值班的女工们四处去寻找热水,想要把热水灌进胶皮内胎里,以便温热油管。但夜已很深,水房的门早已紧紧关上,人们都已经熟睡了。怎么办呢?这些年轻的采油姑娘们一个个毫不犹疑的脱下了身上暖烘烘的老羊皮大衣,紧紧的盖在油管上。姑娘们就是这样保证了油管的正常出油。
第一批踏着阿尔金山腰的冰雪,忍着饥渴,用地质锤一锤锤敲到冷湖,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搭起了第一个帐篷,并且定下了“冷湖”的命名的一群地质队员中,就有着女同志;第一班开始为在冷湖地区日夜工作着的勘探队员们往来传送家书,投递报刊的就是女同志;第一个把生活日用的必需品,从外地运到冷湖的也正是女同志。现在,她们在这里更遍布了各行各业。
冷湖,这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为了替冷湖更名,石油局党委书记们和一些领导同志,经过多次研究,最后确定改名为“昆特市”。它的周围的几个小城,是落雁池,四望庄,苏柳庄,大油苗……等等。现在,各个城镇之间,已经开辟了免费乘坐的公共汽车,每隔两小时往来一趟。
昆特,这是油区未来的中心城市,建筑工人们正在日夜的打着办公室的地基。工地上呈现着一片繁忙的景象。为了解决材料来源的困难,工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他们用芦苇扎成把,弯成弓形,盖成房顶,他们用土坯砌墙,用罐头盒子拼焊起来做门窗。一切都是就地取材,又便宜,又快速。房子的里里外外抹得平平整整,白白净净,门窗的蓝漆放出油光,房内是拱顶,玻璃擦得净明通亮,光线充足。看过的人们没有不赞赏的。工人们自豪地说:“这是三不用的房子,不用钢,不用木料,不用水泥。”
现在,成批成批的建设战士,正从四面八方开到冷湖来。冷湖,将是戈壁滩上就要出现的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的石油基地,将是我们祖国未来的金色的油城!


第8版()
专栏:

读吴昌硕画集
潘絜兹
浙江安吉吴昌硕先生,是我国近百年来杰出的写意花卉画大师。他的艺术创造对于当时以至今天的画坛,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一生辛勤劳动,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作品,成为我们一项珍贵的艺术财富。最近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吴昌硕画集”,选辑了他的八十幅精品,为我们研究他的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吴昌硕先生的画最大的特色是和书法、金石相结合。三者互相渗透,浑然成为一体。在每幅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匠心经营。他的题跋、印章是画的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合则尽美,离则俱伤。如“双桃”、“篱菊”、“高风艳色”的题字和印章几乎不可移易。“荔枝”一画,题诗侵入画位,情味更深。至于画笔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书法味与金石味,更是有目共赏。所以谈到吴昌硕先生的画是不能撇开书法和金石的。
吴昌硕先生自己曾说过“三十学诗、五十学画”的话,他从事绘画确是比较晚的,但他在学画之前,已有了深厚的文学、书法和金石的修养,这对于他的画很有好处。他的作品几乎每幅都题有自撰的诗句,或者富有诗的意境。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优良传统,而且发展和丰富了它。
中国写意花卉画从青藤、白阳以来便已日益流行了,但是在吴昌硕以前,还只有书法入画的。赵撝叔虽然已开始融入金石味,但尚属于尝试的初期,到吴昌硕始集其大成,纵横恣肆,发挥其极致,为写意花卉别开生面。吴昌硕早年曾刻意学古人(如梅花学金冬心、汪士慎),也曾广泛吸取同时代画家如赵撝叔、任伯年、胡公寿、蒲作英诸人的长处,但他毕竟能以自己的面目出现,这就足以说明他是善于学习的(这本画集的作品,都注有创作年代,可以看出他风格的演变)。“画当出己意,摹仿堕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这就是他的艺术主张。在那个临仿古人风气盛行的当时,这种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吴昌硕先生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他用色方面。他善于用鲜明强烈的色彩而并不流于浮艳火炽。如“荔枝”、“天竹”的红与墨绿,“牡丹水仙”中牡丹的艳红,“枇杷”、“葫芦”的黄与黑,都是对照强烈反而取得谐调一致的效果的,这实在是一种大胆而巧妙的手法。齐白石先生学到了他的好处,在构画、用笔、设色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当然白石老人又是经过吸收消化而又有所发展了的。
对于吴昌硕的艺术,白石老人是深致倾倒之忱的。他有题画诗: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吴昌硕的画所以能有这样巨大的成就,除了他善于师法古今画家之长、发挥个人创造,和精深的文学、书法、金石修养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劳动。他出身寒苦,有着普通平民正直纯朴、刻苦耐劳的可贵品质。他的画大气磅礴,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雄大气魄。
吴昌硕的画,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这本画集的出版,无疑会受到吴昌硕艺术的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欢迎;对于一般读者,也可以在这里得到艺术享受。(附图片)
菊(1915年作)
吴昌硕


第8版()
专栏:

强盗罪行铁证如山
关于“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是1930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额济纳河流域的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发现的,总数有一万余片。其年代大部分是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至成帝河平四年(公元前二十五年),最晚的是东汉和帝永元七年(公元九十五年)。质料是以木制或竹制的,这是我国在二千多年以前未使用纸张时广泛流行的公私简牍。我们从这些汉简中,可以考见古代的简牍制度。
居延汉简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对当时边塞上的军事设施、驿传车马情况、屯田生产、士兵的生活、组织和装备等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对研究两汉土地占有形态,塞上物价与居民的生活水平,士兵的成员及其身分等,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料。汉简中还有少数的医方及病情的记载,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史的重要资料。
简中抄写的书籍,如尚书、论语、急就章等等,与今文多有出入;还有历谱、术数一类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历法和风俗的习惯。
汉人的公文程式,也可由简中看出。当时流行的一些习惯语、成语,都经常在简中沿用,对研究古代语言学,很有帮助。
抗日战争前夕,蒋介石集团把全部居延汉简由北京展转运出。后被美帝国主义劫持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至今不还。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居延汉简,但只能根据一些不完整的照片,却看不到实物,实在令人愤恨!居延汉简是我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决不容许美帝国主义假借任何名义加以霸占!
(邵友诚)(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北京人民印刷厂工人 高长福
这条路多平坦,
白杨绿柳排两边;
一辆轿车快如飞,
???喇叭不停地叫唤。
司机望了师傅一眼,
见他脸上挂着两颗泪点,
“师傅,这是光荣的事啊,
送你去休养怎倒不喜欢?”
糖和黄连一锅炒,
师傅心里又苦又甜;
他颤动着嘴唇说不出话,
泪珠落在挂满奖章的胸前。
十年前,天上是压顶的乌云,
十年前,地下是漆黑一片,
仿佛生在荒凉的冰岛,
人间尽是饥饿贫寒。
他,一个不值钱的苦力,
一辆洋车是他的全部家产;
他拉着穿绫罗的小姐少爷,
在这条路上奔驰喘叹。
汗水从脸上流进嘴里,
烧辣的眼前火花飞溅;
这条路渗下他多少汗水,
这条路把他多少双鞋底磨穿!
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一个雨后的春天;
他拉一个洋人去观山赏水,
不给车费还狠狠踢了一阵脚尖。
他双手握攥着细了的车把,
对着苍天愤愤哀叹:
“这是什么人间世界啊?
人,没有起码的人权!”
??的喇叭惊醒深沉的回忆,
他像在地狱里旅行了一遍;
当他仰首向着窗外望去,
幸福的激流在他心里泛滥。
林立的烟囱喷吐着白雾,
高压线的长臂伸向天边,
一幢幢高楼耸入云峰,
辉煌的宫殿座落在人间。
师傅擦去甘苦的泪水,
欣喜的脸上春花灿烂;
就在这条去休养的路上,
他的心早飞回马达轰鸣的车间!


第8版()
专栏:

沈家门新貌
张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