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归侨的温暖家园
中共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委员会书记 张奋
东风吹拂、旭日普照,我们海南岛兴隆华侨农场,又迎来了连续跃进的春天。
清晨,埋藏在浓雾中的兴隆山,不时传出铮铮的斧头声和隆隆的爆破声。晨雾消散了,露出了满山青绿,露出了无数红旗。开荒的人正在挥汗劳动着。寂静的山岗沸腾了!
风从海上吹来,吹过泛着绿色波涛的咖啡园,吹过长满香茅草的香茅坡,吹过碧油油的稻田,送来一阵阵清香……浓荫蔽岸、波光如镜的太阳河畔,飘荡着客家山歌:
太阳河畔欢乐多,
欢乐多来爱唱歌,
唱了一首又一首,
日出唱到日头落。
南海边上建侨乡,
咖啡豆红香茅香,
茅屋变成砖瓦房,
兴隆变呀变了样!…………
我们的兴隆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富裕的地方啊!
兴隆,位于祖国南海之滨,是海南岛的崖县、琼中、万宁三县接壤之处,背山面海,四季常春,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不仅发展热带作物有很大潜力,并且是大搞多种经营的理想的地方;可是,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区,解放前却疮痍满目,遍地荒凉,被海南人视为
“有命去无命回”的可怕地方。1951年10月,这里创办了国营兴隆华侨农场,经过大力开垦,这大蟒、野兽出没的地方,才大大改变了模样。
兴隆华侨农场是目前我国华侨农场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全场六千七百多职工和家属中,归国华侨占了98%。这些过去流落在海外的人们,哪一家、哪一户没有一本令人心酸的血泪史!现在住在敬老院里的四名老矿工,曾经对我诉说过他们惨痛的经历。他们是在1906年、1909年间,先后被人当作“猪仔”转卖给二十世纪初叶的奴隶主——荷兰殖民者的。他们在印度尼西亚汶岛的矿山做了五十多年苦工,受尽了欺凌蹂躏,最近才回到祖国。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已经七十三岁了。现在他们已在敬老院中欢乐地度着他们的晚年。
尝过苦痛的人愈加能体会到幸福的可贵。海外孤儿如今有了强大的祖国,有了幸福的家园,他们怎能不加倍努力地工作呢!八年来,兴隆华侨农场的职工,用他们冲天的干劲,战胜了大自然,开垦了七万多亩处女地。在这上面,种植了一百六十二种作物,其中除人们所熟知的油棕、香茅、胡椒、剑麻等外,还有饮料作物如咖啡、可可和茶等;药用作物如蛇木、广藿香等;果树作物如榴槤、红毛丹、面包果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兴隆的面貌改变了。牛牯岭下,烟囱高耸,工厂林立,二十多座工厂车间,担负全场农产品加工、制造和修理工具、农具、生产化学肥料和基建用材的重任。三百多公里的黄土、砂石铺成的公路,纵横交错。蓝蓝的海面上,近百吨的机轮渔帆来往遨游着。职工们多年来变水害为水利的愿望即将实现:由国家投资的太阳河综合治理工程,已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人们要腰斩太阳河,在水库上建立水电站,让小电船在八十多公里的河床畅通无阻,让方圆约二十华里的人工大湖发展家禽和淡水养殖业……。
八年多来,国家为农场职工建筑了各式住宅三万三千八百多平方米。一千九百七十多名归侨子弟在场办中、小学校受教育,约一千名六周岁以下的幼儿分别在幼儿园、托儿所中成长;五十六位单身老人在敬老院里欢度晚年;三千五百多个有劳动力的归侨,分别在工、农、林、牧、副、渔、交通运输等部门工作,真是人人各得其所。职工每年平均工资,也从1952年的一百二十元增长到1959年的四百七十多元。人们过着紧张而又愉快的生活!
大跃进的战鼓擂得更响,兴隆的人们的脚步跨得更宽。今年开春的头一个多月,人们已开了生荒地二万三千多亩,等于全年计划开荒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起伏蜿蜒的山峦上,出现了一叠叠环山梯田;又大又红的咖啡豆还未摘完,新的咖啡树又开出了又白又香的花……今年,将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我们继续向大自然开战的日子里,东风传来喜讯,我们知道有许多侨居印度尼西亚的同胞即将回到祖国来。我们满心喜悦,我们张开双臂:亲爱的兄弟姊妹们,欢迎你们!来吧,来和我们一道建设美好的祖国,建设幸福的家园!(附图片)
上:兴隆华侨农场的敬老院
右:兴隆华侨农场的学生们假日在香茅地里参加劳动
吕相友 摄影


第8版()
专栏:

夜宿火烧坪
徐立忠
火烧坪位于闽赣边境,拔海一千五百米,是闽赣两省的分水岭。这里周围数百里没有人烟,顶上,有个能容一千多人的草坪。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向闽赣边区进行了数次残酷的“围剿”,我工农红军有一支游击队转战在火烧坪一带,敌人围困了一个多月,进攻了许多次,都没有攻上山去。最后他们没有办法,便放火烧山。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女人哭,孩子叫,人人都咒骂白匪惨无人道。游击队一面在驻地的周围砍开一条火路,一面奋力扑火,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终于摆脱了危险。烈火烧了三天三夜,没有烧到红军一根汗毛。
后来,人们就喊这山叫作火烧坪。
我们勘测队接到要到火烧坪一带进行勘测的任务。我们请了个老农带路,这老农姓阙,早年是个游击队员,对这一带山林很熟悉。
出发了,老头在前面领路,他挑着个担子,一头是米,一头是个小钢锅。在老头的担子上,还有一件破旧的棕衣。他说这件棕衣跟他打了十多年游击,带着他可以遮避风雨。他一面走着,一面讲革命故事给我们听。
翻过许多山岭,穿过许多溪涧和峡谷,我们才走出了一片原始森林。又走过了许多崎岖的山路,才登上了火烧坪,火烧坪——这是个多么好的地方啊。环视四周,群山起伏,白云缭绕,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欣赏了一会,便摆仪器,开始工作,老头也坐下来静静地吸烟。
傍晚,老头砍了几根毛竹来,割了些茅草,在一个山窝子里搭好了一个草篷,地上还铺了厚厚一层干茅草,这就是我们临时的住宿处。我们收工回来,往里面一坐,软绵绵的,好舒服呵!有人称赞起老头来。这时,我心里只感到一阵兴奋和自豪,因为从红军驻过以后,我们是火烧坪上的第一批“旅客”。
老头端着一锅子饭来了,还有一碗炒辣椒。饭很香,大家围坐在草地上,有说有笑,美美的吃了一顿野餐,然后睡觉。
半夜,天气突然转冷,我在睡梦中被寒气冻醒了。外面风声呼呼,寒风袭人;我不禁向睡在身边的老头靠了靠,缩了缩身子。老头醒来了,他像是发现了我怕冷,就把盖在自己身上的一件棕衣悄悄地盖在我身上。我一动也不动,等他睡去了,又轻轻地把棕衣还给他。可是老头却又醒来了,他翻了一个身,把脸转过来,轻声地说:“盖着吧!别受凉,我带了棉衣来……”说着又把棕衣盖到我身上。这棕衣虽很破旧了,然而却那么暖和!
寒气逐渐加重,许多人都冻醒了,有的穿了衣服坐起来,有的就去烧火取暖,后来大家都起来围到火堆边上去了。这时,有人提议要请老头讲革命故事,他摇摇头说:“讲完啦!哪有这么多故事?”
“老伯今天够累啦,也该让人家歇歇气。”有人这样说。
“累倒不累,今天我心里可也很乐呵!想不到我这个半截快进泥土的人,今天也有机会再来火烧坪。”老头敲了敲烟灰,说:“那是1932年,我第一次来火烧坪,也是给人送米,不过那次是给红军送的。那时节,送点米上山可真不容易啊!不能用箩挑,也不能用袋装,你们可知道我们是用什么装咯?”他向我们投出询问的眼光,我们一时都答不上来。他笑了笑说:“我们可想出了个好办法,用一根老长的毛竹,把节打穿,然后把米装进去,扛着走。就这样混过了白匪的狗眼,把米送上山去……”。
最后,老头感叹地说:“今天我给你们送米可好啦!把米装在箩里,挑着小钢锅,‘哐啷哐啷’一直响着挑上山来。你说说,这不是两个世界吗!哈哈!”
我接着说:“老伯,你头一回送米是为了打天下,这一回送米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啊!”
“是呀!”老头接口说:“只有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才有这个大变化!才有这个好世道!”
这时,我突然感到迎面吹来的寒风好像都带着温暖的春意。我仿佛看到火烧坪上,涌出了一座座工厂,涌出了一幢幢楼房……火烧坪啊,今天我们在为你勘探设计,将来这美好的图景就会成为现实。


第8版()
专栏:跃进随笔

见先进就学
浙江杭州 苏以风
早已经在干1971年活的苏广铭,是人所熟知的老英雄,然而他“活到老,学到老”,像蜜蜂似的,哪个地方有蜜(先进经验),就飞向那儿去采。他不仅向老工人学,也向新工人学。他向新工人车田新学习了铣连结器肖子的方法,因而把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他不仅向新工人学,还向徒工学,他就向女徒工姬荣芝学习过车钩的先进方法,因而也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见先进就学的例子之一。例子之二:山东省的技术革新能手青年木工徐呈龙,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和改进了六十五种机器、工具和操作方法,为国家创造和节约了财富一百五十万元;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他更加快了跃进的步伐,朝着科学技术的高峰前进,到去年为止又有三、四十种创造和革新。徐呈龙难道是什么创造发明的天才?不是。他原来是个只读过两年书的普通的青年木工,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因为他善于学习。他无论想到什么问题,总要到处征求意见,向人请教向人学习。由于他的苦学苦钻,所以终于成为技术革新的标兵。
善于创造的人,也正是善于学习的人。苏广铭、徐呈龙的范例就说明了这一条真理。他们年龄不同,成绩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不断地学习,虚心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
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真正做到学先进点滴不让,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听党的话,有一颗为党的事业而忠心耿耿的红心;有一颗工人阶级时时刻刻想到集体事业的红心。有了这颗鲜艳的红心,才会不满足于自己既得的成就,才会刻苦地去钻研,踏踏实实地去向别人请教、向别人学习,才会不避艰险地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去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把点点滴滴的智慧的细流,汇成波澜壮阔的江河。


第8版()
专栏:跃进随笔

“英雄”让位
山东茌平 曹学毅
在2月8日人民日报上,读过“上海轻工业大造高级产品”的消息,叫人欢欣鼓舞;读过“上海牌,欢迎你!”文中的“英雄让位”,又很有感触。
欢欣鼓舞的是:时间不过一年多,上海的手表、照像机、胶卷、光学玻璃等轻工业中的“空白点”已经被补上了;金笔、自行车、缝纫机等产品中又出现了大批质量更好的产品。上海大造高级产品的事例,是全国轻工业大跃进的先声,它标志着祖国轻工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瞬息万变的奇迹,怎能不叫人从心底高兴!
感触的又是什么呢?上海华孚金笔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去年,使英雄金笔在实际使用方面赶上了美国的派克金笔。但是今天,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级产品——英雄金笔,又不得不把全国冠军的宝座,让给后来居上的上海牌金笔了。在旧时代,资本家工厂出产一种新产品,当骗取了人们的信誉之后,便亟力偷工减料,以达到谋取暴利的目的。等到这种产品最后被人们唾弃了,就不得不另找窍门,更换新产品,再去欺骗群众,或者被同行冤家吃掉,以致倒闭。他们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人民大众。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情况完全不同。生产者是国家,消费者是人民。生产为人民,产量高了还要更高,质量好了可以更好。进而出现了后进赶先进,先进帮后进,徒工赶师傅,小厂赶大厂,欣欣向荣、高速度跃进的新局面。
宝座,是跃进的宝座。“英雄”的让位,标志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希望更多的“英雄”让位,更多的“英雄”登上宝座;让更多的工业产品产量突飞猛进;让更好的产品质量比翼高飞!


第8版()
专栏:

归侨之歌
冯志荣 廖月晖
海上
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
轮船在印度洋上航行,
雪白的浪花阵阵地涌上甲板,
洪亮的汽笛声在海空里飘鸣。
轮船向着北京的方向飞驶,
它载着多少颗游子的心;
每一颗心都在想念祖国,
恨不能马上投入你的怀抱呵,
母亲!游子的心都飞到母亲的身旁,
拥挤的船舱却一片寂静;
期盼的眼睛都凝望着北方,
看:祖国上空的太阳多光明!
轮船,你为什么这样慢?
难道你还不理解我们的心?
求你再把翅膀添上,
让我们快些飞到母亲的身边!
归来
刚踏上祖国的土地,
就看到一面庄严的五星红旗,
它飘扬在碧蓝的晴空里,
闪着艳艳的红光多么美丽。
红旗下聚集了我们的亲人,
巨幅标语写着:祖国欢迎你!
全身灼热,抑制不住眼泪,
终于回到了你温暖的怀里。
掌声、笑声、欢呼声飘上云霄,
让我们紧紧拥抱久别的姐妹兄弟!
孩子们给我们献上鲜花,
多少双热情的手为我们披上棉衣。
感谢你呵,亲爱的祖国,
我们的心里甜似蜂蜜!
感谢你们呵,我们的亲人,
我们忘不了这深厚的情谊。
红旗飘扬在碧蓝的晴空里,
她拂去了我们残留在心中的悲伤和忧郁。
披上祖国的棉衣一身温暖,
鲜花使我们的心里充满春意。
多绿的田野,多红的红旗,
多黄的庄稼,多蓝的海滨,
多高的烟囱,多好的拖拉机,
多美的生活,多芬芳的气息。
祖国呵,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们再不愿到别的地方去,
在这里世世代代生活下去,
把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你!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新鲜的和不新鲜的
路简
一辆自行车在路边疾驰而过,差点撞着一个行人,骑车的人来不及煞车,只好挥一挥手表示歉意。可是那位几乎被撞着的行人却不依,望着骑自行车者的背影,高声嚷起来:“怎么?你想撞死我吗?你倒底会不会骑车?……”
这儿,旁边同时就有两三个行人劝住他,说骑车的人自然有错,可人家也不是存心要撞,而且已经打了招呼。但他还是不依,还是嚷。于是,有一位同志就说了:“骂街,这可不新鲜了!”这句话一说,嚷嚷的那位才没再嚷下去。
这是偶然发生在街上的一件小事,小到连个“生活中的小浪花”也说不上。但是,它也还是能说明了一个“必然性”:旧社会里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对新社会、对集体有害的东西,正在一天天被消灭。骂街,在过去是不稀罕的事;可是,即使这件带有旧社会的烙印的小事,也同我们的新社会新风气格格不入。就如同一碗白米饭里还夹着一颗沙子,谁吃了都要把它吐掉。“不新鲜了!”正是说明了人们的看法和习惯的变化,对旧的事物(不管它大小)的坚决的鄙弃。这种变化本身却是新鲜的。它在我们的生活里,大量存在,每时每刻都在出现。不新鲜的旧事物在迅速地消灭,新鲜的新事物在迅速地生长。这正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规律。


第8版()
专栏:

汽笛声声催春来
吴强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