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不到长城非好汉”
翟向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旄头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每读毛主席这首雄壮的词,就立即在眼前出现这样的图画:革命的英雄队伍在行进着,尽管路途艰险,然而红旗飘扬,人们怀着走过两万里行程的自豪感,精神焕发,为了要达到最后的目的地,迈起更坚定的步伐……。这个图画的出现,又总是给自己极大的鼓舞,增加无限的力量。
历史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早已经过去了,无数好汉不只到达了长城(抗日前线),缚住了苍龙(日本帝国主义),更在后来夺得了一连串的光辉胜利,完成了更加光荣的历史任务。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要把这个最终的目的比作长城,把达到这个目的的整个行程比作两万五千里长征,就还需要我们继续前进,快步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警句,对我们仍然是一个响亮的召唤,它召唤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继续奋斗不懈。
好汉,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精神面貌。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数不清的好汉,他们为民族、为人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千古流芳,永远为后人所敬仰。然而“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因为今天的好汉是为实现人类最高理想而奋斗的共产主义的好汉,他们有在全国也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雄心,也有坚决实现这种雄心的冲天干劲,是比历史上的好汉更值得钦敬的。正因为有这样的好汉,我们才一下掀翻了压在我们身上的三座大山,踢开了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困难,为时仅仅十载,就使江山面目一新,不可复识,并且还要为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向共产主义过渡,坚持斗争。不管是什么阶级敌人或者是自然界的敌人,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共产主义好汉的灵魂是共产主义的雄心壮志。没有共产主义雄心壮志的人,休想当共产主义的好汉。这种雄心壮志,不是只表现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实践中。真正在实践中表现出有旺盛的共产主义火焰,确实以天下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才算真有共产主义的雄心壮志。这种雄心壮志也可以说是革命的英雄主义。有了这种雄心壮志,就会浑身是胆,有最大的勇敢和毅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有志者事竟成”。所谓“有志者”正是指这样的人。相反,如果只是在口头上说要共产主义,在实践中却表现了“平生无大志,但求足温饱”,目光短浅,不以人类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作最终目的,不把社会主义只看作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而在既有的成就上“屈指行程二万”,就想安营扎寨,这就无论如何不能叫做共产主义的好汉的。真正有共产主义雄心壮志的人,永远看到共产主义的万丈光芒,把眼前的一切成就,都看做不过是到达共产主义的途程中的事,他们也“屈指行程二万”,却从不自满,从不裹足不前,而是因为更清楚的看到了前程似锦,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马不停蹄,日行千里。我们正是要树立这样的志向。这样的志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雄心壮志,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表现。要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就必得先立下这种雄心壮志。
一定要到长城,一定要作好汉,并不是一步就要迈到。一步是迈不到的,应当有步骤有阶段地走到。不知革命之有阶段,必须由这一阶段到另一阶段,实际上就否定了革命的不断发展。我们讲革命发展的阶段性,正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革命不断前进。在历史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人们曾涉万水、跋千山,最后才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到达共产主义,也需要涉万水,跋千山。可是,我们绝不能因为路途遥远,就慢慢腾腾,拖拖拉拉;相反,一定要步步向前,步步登高,过了金沙江,要过大渡河,过了雪山,要过草地,……永远发扬不断革命的精神。不断革命就是不断发展,这是绝对的;革命发展的阶段性是相对的。如果从革命事业中抽出不断革命性,光要革命阶段性,革命就会停顿。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路上,永远要搞思想上的不断革命,使共产主义思想一天天多起来,永远要搞经济建设的不断革命,使共产主义因素一天天多起来。有一种思想是有害的,那就是每当有些微进展就想停一停,不愿意紧接着挺进。有这种思想的人,想一想未来,看一看前程,常常觉得这也困难,那也困难,怕困难怕成一团。这是懒汉与懦夫的世界观的表现。这种世界观附了谁的体,必然不是干字当头,而是懒字当头,针大的困难看得比钢梁还大,甚至把顺利也看成困难。其实,困难怕勇夫,真正的勇夫就是有不断革命精神的人。有了不断革命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困难就会像冰块遇到了阳光,渐渐消融。“人勇困难无,人懒困难出”,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把困难比作苍龙,不断革命精神就好比缚住苍龙的长缨。我们要想缚住苍龙,就一定要长缨永远在手。
在到共产主义的路上,谁也不应当掉队,掉队是不光彩的。不过,这还不够,还应当力争走在前列。人人力争走在前列,才有我们各项事业的持续跃进,才能使下一个胜利距离前一个胜利更近些,使共产主义来到得更快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从这个要求出发,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坚持使一天等于二十年,切不可让二十年等于一天,要坚持一日千里,切不可半里路走他三天五日。这就要与时间赛跑,以尽量短的时间,干尽量多的事情。同时,还要攀尖端,登高峰,昨天登十里峰,今天要登百里峰,明天要登千里峰。这样,才可以走在队伍的前列,走在伟大时代的前列,也才能保证永远掉不了队。
我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争当共产主义好汉,在夺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之后,又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对每个人将是一个新的考验。因为,当前形势确实无限好,但是毕竟要解决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矛盾,才能实现以上任务。因此,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就还有金沙江、大渡河,还有雪山、草地……。可是,长缨在手,正是要缚“苍龙”(障碍和困难),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将一定能经得起这一考验,锻炼成更坚定的好汉。他们在前进中,依然会从毛主席那里得到极大的鼓舞,毛主席的以下诗句,必会给大家以极大的力量,这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7版()
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风驰电掣两年间
新疆哈密红专人民公社的大变化
中共哈密地委工作组 段进贤 乌斯曼 范成渠
落后乡变成了红旗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红专人民公社是由五堡乡原来的八个农业社组成的,共八百二十三户,四千二百人,都是维吾尔族。五堡乡距县城一百五十余里,比较偏僻;地势低洼,气候炎热,早熟作物一年可收两次;可耕土地有五万余亩,主要靠天山融雪灌溉,适宜种植高粱、小麦、棉花和瓜果。这里是个盛产高粱的粮产区,尤以瓜果之乡驰名全县。
但是解放前,这里广大农民受尽了封建地主残酷的统治和剥削,过着愚昧落后的生活,种着不足八千亩土地,产量极低。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就靠吃桑子和瓜果充饥,有不少人骑着毛驴到外地和别人伙种地,作零工。解放后,经过了减租反霸、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民主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在党的互助合作政策的指导下,坚决地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1955年冬,实现了初级形式的合作化;1957年春,实现了高级形式的合作化。合作化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和改善。但是,农业社毕竟是社小力量小,与群众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无力大规模地兴修水利,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源来发展多种经营,穷队与富队、穷社与富社的矛盾不能很快解决,插花地很多,不能实行轮作,浪费劳动力,浪费水。所有这些,都束缚着农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1958年8月,大家热烈酝酿着并大社,组织食堂,成立托儿所,办缝纫厂。正当这个时候,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北戴河会议公布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真是给了五堡乡农民登天堂的天梯。整个农村沸腾了,人们觉也睡不着,纷纷要求成立人民公社,集体、个人、家庭的申请书达两千多份,红专人民公社就这样产生了。
自1958年党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特别是成立人民公社后,五堡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以落后出名,而是以先进出名了。现在,红专人民公社已经成为哈密地区的一面红旗。
两年来五堡乡的变化是惊人的。大跃进的1958年,红专公社粮食的产量达到四百二十万斤,比1957年增长了47%强,为解放初1950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倍多。公社化后的第一年,1959年,全社粮食总产达五百万斤,比1958年又增产了八十万斤。两年来粮食增产数约等于解放八年来增产的总和。1957年五堡乡向国家出售余粮约十四万斤,1958年就达到八十七万斤,1959年出售余粮一百一十七万斤,还计划再出售十万斤。除去口粮、种籽、饲料和公粮外,全社1959年还有六十万斤的贮备粮。从全社的总收入来看,1957年决算为三十七万二千元,1958年增加到四十九万七千元,1959年收入九十五万元。1957年社员实际分配为二十三万五千元,1958年增加到二十八万元,1959年社员伙食和工资支出达到三十五万三千元,全年总分后可以达到四十二万元。
五堡乡两年来的巨变,是党的总路线的光辉胜利,是大跃进的成果。它证明人民公社已经扎根开花,并结出丰硕之果。
同心协力 大兴水利
水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命根子。两年来,五堡乡耕地增加了二千五百余亩,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由二百四十五斤提高到四百斤,主要是因为人民公社大力兴修了水利和改进了水利管理。
人民公社的成立,根本解决了五堡乡世世代代存在的水利纠纷,使水得到了合理使用。
红专人民公社包括四堡和五堡两个村子。从三堡白杨沟流下的一道水,几百年都是从四堡流向五堡,紧紧巴巴地养活着两个村子的人。四堡在上游,五堡居下游,水大上游闹洪水,水小下游闹旱荒。多少年来两个村子为争水死了许多人,流了很多血,结下了血海深仇。四堡和五堡不通婚,亲戚朋友断了交往。直到解放后1951年减租反霸时,经过了好几个月的磋商,水利纠纷才初步获得了解决。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不断发生。八个农业社各抢浇自己的地,社员也偷水浇自己的自留地和果园,浪费水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情况,直到1958年才有了改变。特别是在人民公社化以后,成立了由公社统一领导的农田灌溉队,实行了按作物实际需要浇水的制度,才根本解决了这里的水利纠纷。这就大大节约了用水,保证了耕地面积的扩大。
公社成立后,由小集体转为大集体,打破了地界,为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创造了条件。红专人民公社成立以后,由公社统一组织了一百零八个人的水利连,用二十部大车,在腊月寒天开始了数百年来四、五堡两村头一次共同进行的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将四、五堡由于水利纠纷而造成的两条分水渠,合成全长二十一公里的一条干渠。另修支渠一百二十多公里,全部工程挖土、石方近十三万方,共花了四万六千多个劳动日。红专公社成立后半年内兴修水利的土、石方量,比原来八个农业社从1956年至1958年9月前兴修水利的土、石方量总和还要多。在修这条干渠中,群众冒着风雪,每天挖土方由定额三方达到十二方。有些老年人感动得流了泪,他们说:“过去四、五堡两家为水常打架,现在在一起同心协力修大渠,这都是共产党的好领导,是人民公社给我们带来的和睦和幸福。”
为了进一步适应今后大力开荒造田的需要,彻底消除上洪下旱的灾害,红专公社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除了继续改建旧渠以外,最近又开始修建一个可蓄水九百七十万立方米的大水库。这个水库修好后可增加灌溉面积二万二千亩,预计今年5月竣工。
多种经济事业大发展
五堡盆地就像个聚宝盆,但是过去由于人力物力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个聚宝盆的财富很少被挖掘出来。公社成立后,社大力量大,活动范围广,大大促进了各业的发展。这个公社的多种经营有工业、副业、园林、牧业等四大类,三十多项。1959年这方面的收入达到四十五万元,而1958年这方面的收入才有五万三千六百零一元。
红专公社成立以后,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公社建立了农具修配厂,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在过去,一部双铧犁坏了螺丝就得跑一百多里到哈密去修理。现在不同了,公社的农具修配厂不但可以修理各种新式农具,而且试制成拖拉机拖车、双轮双铧犁、单体犁、煞车锅和滚珠轴承,并改装了播种机和拖拉机曳三体犁,适应了深耕密植的需要。公社新买了两部拖拉机、一个锅驼机,机器上一般零件也都可以自己配制。一年来,农具修配厂修理了各种大小新旧农具、机具和用具共一万零八百多件,其中,修理大型农具六百件,总产值达三万七千元。红专公社成立不久就建立了石膏厂,共采石膏一万多吨,价值八十多万元,现已出售四千吨,收入三十二万元。
此外,公社还组织了皮毛加工、缝纫、靴鞋、制醋、酿酒、榨油等轻工业和食品加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酿出了哈密瓜酒、桑子酒和杏子酒,供应社员的生活需要。这在高级社时是办不到的,当时社员们就连吃醋也要到哈密去买。
公社的园艺获得了数百年来未有过的大发展和丰收。全乡原有三万余株果木和四百余亩葡萄,它们几乎都是几十年前栽培的。公社成立的第一年,就新栽培了七千多株果树和一百三十亩葡萄,培育了十四亩桃、杏树苗。哈密瓜田由1955年的一百七十六亩扩大到一千零九十三亩。1959年各大队成立了园艺组,精心培育,大大提高了瓜果的产量。并且,公社大力组织瓜果的外销。从1959年5月起,公社运输队的大车、毛驴和骆驼驮载各种水果运往城市,计二十二万余斤。公社还晒制了大批桃脯、杏脯、瓜干和葡萄干等。预计园艺方面,1959年可收入八万元,比1958年增加了一倍。
收入有增加 生活大改善
解放前,五堡乡每年缺四个月口粮,1949年每人的收入,全年平均不过三十元左右。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有了提高,可是还有些劳动力少、人口多的户缺口粮。经过1958年的大跃进和公社化后的继续大跃进,粮食大大增产,公社实行了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就保证了社员的生活和收入有稳定的增长。1957年全乡每人平均收入为八十八元零六角,1958年为一百一十八元零四角,1959年达到二百三十五元七角一分。除去公粮、生产费用以外,每人分配部分1957年为五十五元零九角,1958年为六十六元零七角,1959年达到一百二十多元。
社员收入的增加,还表现在人们购买力的增长方面。商品销售额1957年为七万二千元;1958年达到了十四万五千余元;1959年1至8月就销了十七万七千余元,在年前四个月的旺季中起码能再销八万至十万元。现在,每个年轻妇女都有一件到两件新衣裙;男人们穿府绸、纺绸衬衣已经十分平常。虽然这里是个偏僻的地方,现在却有“铁马”(社员对自行车的称呼)到处跑。
公社举办了大量公共福利事业,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全公社办了四十个公共食堂,七个幼儿园,二十多个托儿所。食堂是按留粮标准发票,凭票吃饭,节约归己。每逢休息日或假日,食堂改善伙食,社员也可以把面、油领回去自己作。大队还经常宰羊出售。大家称赞公社是:“吃饭供给制,娃娃有人管,劳动回来就吃现成饭,每月还有工资钱!”
文化生活和卫生工作在公社化以后也有很大的发展。公社建立了医院,有病房、产室,还有病床十张,医生、护士四人。有病再不要到哈密治疗,妇女生孩子也可以住医院。公社建立了邮电局,各大队通了电话。公社还架起了有线广播网,安装了二十八个喇叭,使这个遥远偏僻的地区随时可以听到北京、乌鲁木齐和全国各地的声音。文化教育普及,儿童受教育有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两所小学的学生已达六百九十九人,公社在成立后又自办了两班中学。公社还建立了业余文工团、书店,社员每月可以看到一至二次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演出。劳动之余,田间、树下和溪旁,到处都有人引亢高歌和随着手鼓的节奏翩翩起舞。
改变旧习惯 树立新风气
人民公社成立后,过去落后的五堡乡出现了一片新气象,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有很大改变。
第一件,排外情绪消逝了,民族之间出现新关系。过去,这里的排外情绪非常严重。木合买提白克里的父亲是吐鲁番人。三十年前,他想在五堡落户,竟娶不上妻子(最后还是回去娶了亲),也一直未买到一块地,一间房,或一株果树。现在,这种情况已大有改变。1957年7月,江苏支援边疆青年到了这里,当地社员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他们住,还分给了菜地、瓜田和葡萄园。平时,他们常互相串门拜访,就像是亲戚一样。
第二件,女人下田。过去这里女人很少下田,一方面是因为家务缠身,另一方面是因为据说“不吉利”,“女人上了麦场,粮食就打得少了”。成立公社后,这个陈规被打破了。现在,田间管理大部分都靠妇女,女人打场、修渠、积肥、犁地样样都能干。公社有六个拖拉机手,其中就有四个是女的。你如果敢说句轻视妇女的话,马上就会遭到反驳。
第三件,家长制度动摇。公社发工资给个人,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来家长行使一切主权的老规矩。有一户,丈夫阿合毛拉两个月挣了十四元工资,而妻子阿尖汗却挣了十七元多,因此丈夫对妻子说话也客气多了。
第四件,二流子绝迹。过去这里二流子最多,年纪小小的就抽烟、打架、喝酒。由于进行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特别是公社化后实行了新的分配制度,二流子都改变了原有的坏毛病,参加了劳动,改造成为新人。
第五件,新的夫妻关系的形成。过去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这里结婚、离婚极其随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轻率结婚、离婚的现象已经逐渐少了,夫妻之间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同时,早婚现象正在逐步减少。
第六件,社员的劳动热情一直很高。在人民公社化后,社员上工下工排队唱歌,腊月修水渠,夏天压绿肥,不怕酷热严寒,说干就干。
总之,五堡盆地两年来风驰电掣般的巨变,生动而有力地体现了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所提出的论断的正确:人民公社像初升的太阳,具有无限强大的生命力。仅仅两年,五堡乡红专公社在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上的成就,就超过了解放后八年来的巨大成就,而这八年又等于解放前几百年的成就。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


第7版()
专栏:学术文化动态

内蒙古举行科学讨论会
讨论公社分配制度中供给制部分的性质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和内蒙古大学不久以前联合举办了第一次科学讨论会。讨论会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分。参加社会科学部分讨论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汉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历史学和外国语言学等五个分会,下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会和历史学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会提交讨论的论文,是以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的。会上讨论了人民公社分配制度中供给部分的性质问题。有些同志认为供给部分只有按需分配的因素,就其性质来说,仍是按劳分配,因为有劳动力的人必须做满一定的劳动日才能享受供给。另一部分同志指出,分析供给部分的性质,首先须要弄清楚是以劳动为尺度还是以需要为尺度。很显然,人民公社的供给部分并不是以劳动为尺度,而是基本上以需要为尺度。至于有劳动力的人必须取得一定的基本劳动日才能享受供给部分的待遇,这只是说明今天的按需分配还只是萌芽性质,它还不同于共产主义时期的按需分配;“各尽所能”在今天还不能完全依靠自觉。但是,劳动在这里并不是分配的尺度,所以不能说是按劳分配。
历史学分会提交讨论的论文,中心问题是如何阐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朱葆珊的“试论西汉时期汉与匈奴战争的性质,并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一文,大家提出许多不同的意见,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争论的中心点是汉与匈奴的战争是国内问题还是国外问题,武帝对匈奴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还是非正义的战争。马长寿同志提出了与朱葆珊同志基本上不同的论点。马长寿同志认为汉与匈奴不是国内问题,而是国外问题,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汉与匈奴的矛盾本质是两种制度,即封建制与奴隶制的矛盾,这里便要注意先进和落后的差别;汉武帝打匈奴的结果,保护了本国的生产,因此是符合人民利益的。这实际上已经牵涉到了中国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问题。
史筠同志认为凡是在今天中国境内曾经存在的历史上的一切民族问题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问题,是内部问题,我们现有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很多部落、部族逐步形成的。今天的中国各民族还正在向前发展、融合,将来民族间的差别是要消失的。历史上的民族有种种发展的可能性。我国历史的规律是很多历史上的民族逐渐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历史的主流。只有个别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为独立的国家。在这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关系是“离不得”的关系,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彼此离不开。也有“见不得”的一面,各族人民对各族反动统治者都“见不得”,民族之间的某些隔膜也是反动统治者所造成的。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少数民族的“国家”,如后金汗国等,但这也要和一般“国家”的概念分开,不应混为一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