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敢于揭谜
姚人为
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发挥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就能创造出奇迹。这样的事,在我们的国家,在大跃进的时代,已经不算是“奇迹”了。但是,每一个新的事情的发生,除了再一次证明这个真理以外,总还有它的特点,能给人们新的启发。江西波阳县双港人民公社一位只念过两年书的青年农民聂寿茂,根据米丘林学说,利用野生植物“秋葵”和岱字棉进行远缘杂交,初步培育出了一种不怕虫害的有希望的新品种棉花。这一创造性的劳动,在科学研究上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充实了植物远缘杂交的理论。
从聂寿茂培育“抗虫棉”初步成功的具体过程中,除了再一次证明工农群众有无限创造的天才以外,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第一,他有不平常的理想。1955年7月,聂寿茂在参加社里消灭棉花害虫中,就产生了培养一种不怕虫害的新种的不平常的理想。所以说它是一种不平常的理想,因为他在灭虫工作中不单是从有多少就消灭它多少这方面着想,而是胸中怀着培养一种不怕虫害的新棉种的理想。这种大胆的理想可贵之处是有着更积极的和更革命的意义。
第二,他有探索真理的精神。聂寿茂有一次在棉花旁边发现一株开着黄花、叶和果很像棉花的一种植物,长得非常茂盛。于是他便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这株生长在有虫的棉花地里的植物,却没有像棉花那样被虫吃过?这是什么花?有什么用?等等。本来任何事物,初看起来都觉得平常得很,你如果不想不问,也就随便放过。相反的,你若是肯认真地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其中也会发现很多道理,就会变成新鲜事物了。
第三,他有从失败中找出教训的毅力。聂寿茂第一次试验岱字棉远缘杂交,结果圆满地结了两个棉铃。但是第二次试验却失败了。于是他到处翻阅资料,终于从介绍米丘林的有关果树杂交的理论中,知道了他第二次杂交的棉铃都是后期的,遗传保守性强,所以才没有变异。
第四,他有永远不满足的思想。他发现抗虫棉还不能消除棉花果实里的害虫,就继续进行钻研,去年他用葫芦、南瓜和棉花进行杂交成功,希望通过这种新试验能得出一个无虫高产的新品种。
高尔基在一篇短文中曾经写道:“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思想:一种敢于正视生活中的一大堆的谜,并尽力来揭破这些谜;另一种则认为秘密是无法解释的,并且由于害怕这些秘密而把它们神化了。”他又说:“前者的目的是无止境地从一个真理走向下一个真理,透过所有这些真理来探究最后的真理;后者的目的则是在始终运动、永恒震撼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在那里创立一套无可争辩的教义,用教规的枷锁来束缚研究的和批判的精神。”(转引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9、10页)
敢于揭谜!这就是聂寿茂和所有在技术革新运动里努力钻研、大胆创造的先进分子们的风格。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风格,就具有这种鲜明的“敢”字精神。一切新的事物,在认识它、掌握它的规律以前,总像是个谜。只有敢于揭谜的人,才能打破它,跨进科学技术的大门,并且马不停蹄,攀登高峰!


第8版()
专栏:

飞虎车
杨忠
平地一声春雷,“老专家”被“飞虎车”战败了。这倒是件新鲜事儿。今早一起来,我便跑到第一大队队部去,想打问个底细。
一路上,我不住地想着往事。那是去年秋季,大伙正开会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展积肥运动,唐武大伯一步跨进了大门。他二话没问,便插嘴说道:“肥料倒不少,看你找不找;只要大家都去找,崖坡有的是青草;每人一把镰,沤的绿肥用不了。”后来,按照唐武大伯的办法,一下找到了五十多万斤肥料。
从此,唐武大伯便当上了肥料厂长。接着,他又改革了几件工具。打那以后,不知谁给他戴上了这顶“老专家”的铁纱帽,再也卸不下来了。
我正想到这里,迎面碰见了第二大队李书记。没等他说话,我便开口问道:“李书记,飞虎车是咋回事呀?”李书记不紧不慢地说:“你先缓口气儿,跟我到山下面去看看,自然就明白了呵!”
我俩迎着东风,不大时候就来到了肥料厂。一进厂,我一下楞住了。只见六根粗铁绳,分为两半,三根向上,三根向下,一头扎在山底下,一头伸到高山顶上;山下铁绳上又安装着一长串车厢,四个铁轮儿倒像两双小铁环儿。乍一看,活像去年拴的高线架,但仔细看来,大有不同。高线架只用两个木箱,可这是一长串,像条巨龙,从这头爬上去,又从那头滚下来,自动装,自动倒,只要五个人操作,就能抵上五百个劳动力哩。肥料厂的大肥堆子,没用几个钟头就运到山上的丰产方里去了……
我越看越高兴,刚要张口问问详情,又听远处谁在说着顺口溜:“飞车架,飞车架,六根铁丝天上挂;自动上,自动下,胜过当年的木牛和流马……”
“嗬,老专家来了呀!”我失声地叫了一声,赶紧走上前去,笑着说:“你们这车可真好呀,到底是专家会出点子。”不知为啥原因,
“老专家”的脸一下红到了耳根。半晌,他才说道:“唉,还是啥专家哩,这次可败到‘蛮劲’手里了!一句话,都怪自己有点儿保守,还带点自满!”
经他这么一说,我倒愣住了。难道这巨龙,当真是“蛮劲”创造的?谁不知道,林虎这人是个死脑筋呀!他只知道低着头干活儿,从不相信什么窍门呀、办法呀,能解决问题,口里还常说:“智假工夫真,有力强七分。”这个庄上有名的“蛮劲”,他真能创造这玩意吗?
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便吃惊地问道:“这当真是林虎创造的吗?”李书记的眼珠转来转去,半晌,才意味深长地说:“怎么样?你也不相信吗?咱们的林虎,可是个夜过巴州收严颜——粗中有细的人呀!”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专家”立刻接上话把儿,一个劲地说开了。
原来,今年的备耕工作一开始,第二大队立刻又掀起了一个大闹工具改革的高潮。肥料厂一加劲儿,没多少天,院子里便堆下了几座大山,干急运不出去。“老专家”心里一急,就贴出了一张红榜声言谁要在五天内,把这些肥料运上山去,自己情愿拜他为师。
这一来,可招来了不少英雄好汉。谁不愿意力争上游,和“老专家”赛一赛呀!他们千思万想,有独个儿翻书本、找材料的,也有三、五人一搭儿研究的。正在这当儿,红榜被人揭掉了,农具厂里猛然嚷翻了天,大家都相传着:“林虎大闹技术革新了!”
起初,“老专家”还有些不大相信。后来,风声越来越大了,他就派孙孙出外打探消息去了。
他一个人在房子里踱来踱去,嘴里还念叨着:“林虎呀,林虎,你当真能闹出个名堂么……”一语未了,小孙子调皮地跑了进来,故意地把手放在嘴上,做成了一个喇叭口,对准爷爷的耳朵,大声喊道:“飞——虎——车——创造成功啦!”
“老专家”说到这里,脸上泛起了红晕,很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我猜着了他的心情,便打趣地说:“嗨,这一下,咱们的老虎,可真是添上翅膀啦!”“老专家”接着说:“可不,海水不可斗量嘛,在大跃进的时代呀,可不能再戴上保守的眼镜看人看事啦!”
(原载“工农文艺”)


第8版()
专栏:新人新风气

“义务医疗队”
曹成龙
红日刚从东方升起,动力机修厂集体宿舍里的几个青年小伙子一骨碌起了身,连忙漱口洗脸,整顿行装,匆匆地吃了早点,背上工具袋便向郊区公社出发了。
曹大标走在小队最前面,边走边和后面的伙伴们说:“这一回呀,咱们一定得把那台‘老拖’医好!顺便再把那几台‘老柴’也治好。”
伙伴中一个矮壮个子接口说:“管它‘老拖’‘老柴’,只要叫咱们这些‘大夫’碰着,保证不让它再睡觉!”
原来这群小伙子是动力机修厂的技术工人。他们组织了“假期义务医疗队”,计划春节期间给郊区公社修理出了毛病的拖拉机和柴油机。
郊区公社离城不远,步行半小时便到了。曹大标领着大家走进公社办公室,一眼见到了公社马书记,便把来意说明。
马书记一个个握着他们的手说:“这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真不愧是工人老大哥。”
大家随着马书记来到了停车场,立刻向那台病拖拉机围了过去。忽然,拖拉机侧面转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来。大家一看都楞住了:“这不是咱厂的胡师傅吗!他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老头见大家发楞,不由哈哈笑道:“怎么,不认识我了吗?”接着他问曹大标:“大标子,你们‘医疗队’能吸收我这个老队员吗?”
曹大标说:“我们欢迎你参加。不过你老人家不是说春节回家探亲的吗?”
“怎么,这里不就是亲吗?咱们工人和农民比亲骨肉还亲哩!”
这话说得好,大伙都点头赞同。
工作刚要开始,胡师傅忽又转过头去叫马书记说:“请驾驶员同志来和咱们一起检修吧,要有什么毛病咱们也好共同‘会诊’。”
马书记笑道:“老哥,这回你有什么就都往外拿吧,公社不但叫驾驶员来学习检修技术,还组织了许多青年人来学习机器原理呢?”
这边正说着话,一群青年社员已经嘻嘻哈哈地涌进了停车场。
曹大标把人分成两组,一组跟着胡师傅检修这台拖拉机,另一组由自己带去检修柴油机。
检修工作开始了。这里胡师傅一面仔细地检查着拖拉机的各个部件,一面又不停地向身旁的青年们讲解着:“这机器就像个人,不过它不会说话。要是使用得当,保养好,它的寿命可以延长……”
大约过了两个多钟点,那边的柴油机突然响起了“特特特”的吼叫声。大家都把目光投了过去。
曹大标跑来说:“那几台柴油机明天都能修好!咱们可要跑在胡师傅的前面了!”
胡师傅不服气地说:“你可别想欺负我老头子,咱们不妨来个劳动竞赛,看谁先完成任务!”
两旁的人一齐叫好。这时已近正午了,马书记硬要大家休息。大家洗着手,胡师傅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情,说:“马书记,今天晚上咱们得上堂技术课。我把这些机器使坏的原因和操作方法向大家讲解讲解,你看行吧?”
马书记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怎么不行?后庄小学校放了寒假,咱们今晚就在那里开课。”
中午,公社食堂里热气腾腾。工人和农民围坐了一桌又一桌,吃着美味的肉馅饺子。


第8版()
专栏:

美帝竟要劫走我艺术珍品
袁水拍诗 华君武画
绅士一表堂堂,
见财眼开手痒,
东家的江山主权,
西家的文物宝藏。
“大使”出面,
总统亮相。
扒掱如今翻新样,
双方合同一张。
“展览”,“展览”,
别时容易见时难!
一只只箱儿重,
一条条船儿满。
一个脸厚,
一个心贪!
当众摸口袋,
国际大盗案!(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波兰人民的歌手萧邦
兆文
今年2月22日是波兰作曲家萧邦诞生一百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波兰音乐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世界进步人类热爱的艺术大师,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弗列德里克·萧邦1810年2月22日生于华沙附近。他的父亲尼古拉·萧邦是自幼侨居波兰的法国人,曾参加了为自己的第二祖国的独立解放斗争,并在柯斯秋斯柯的起义军里担任上尉职务。1794年波兰起义失败后,这个崇奉法国启蒙学派思想的人在华沙的中学任法文教员;崇拜伏尔泰和卢骚的思想的父亲自幼年便给予未来作曲家以这种思想上的影响。
萧邦的母亲热爱音乐并熟知波兰民歌。萧邦自幼年便爱好作诗、绘画、演剧,但特别爱好音乐。他在七岁的时候便写作了第一首波兰舞曲。在朋友的庄园中度假期时,经常沉湎于民歌的研究中。农民的舞会可以使萧邦一连几小时徘徊不去,激动时自己也拿着低音提琴拉起奥别列克或马祖卡舞曲;精采的演奏吸引得人们都会立刻跑拢来。当他坐在沙发尔尼亚农庄的篱笆上倾听人们演唱的民歌时,便一首又一首地记录下来。在华沙的街头,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倾听人们演唱民歌小曲的机会。在音乐学院求学时,萧邦的教师爱尔斯涅尔是波兰民族音乐文化的捍卫者,他主张建立、创造波兰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主张大大启发了萧邦在音乐上的民族自觉的思想。
另一方面,从幼年起,萧邦的第一个音乐教师瑞夫尼便培养了他对古典音乐——巴哈和莫扎特的音乐的喜爱。
在萧邦的青年时期,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运动日益高涨,报刊经常讨论废除农奴制的主张;萧邦参加了主张解放农奴的政论家、作家斯塔席茨的葬礼,并取回一片复盖灵柩的丧纱作为纪念,这个故事清楚地说明了萧邦的思想倾向。
青年时期的萧邦居住在华沙,这一时期他所写的两首钢琴协奏曲(E小调和F小调、作品十一号和二十一号)是莫扎特式的协奏曲。在这里,可以看见作曲家温柔、抒情、纤丽、优美的一面,充满着青春的生气;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厚、鲜明的民族风格之中表现出来的。诗意的和明朗的乐观情绪、精湛的钢琴手法已经充分显露了青年的作曲家的才华。
1830年11月初,萧邦的老师爱尔斯涅尔劝他到国外旅行,宣扬波兰的民族音乐文化。临行时,人们用银杯盛了波兰的泥土送给他,表示对他的祝贺和勉励。他刚到维也纳便暴发了华沙起义,1831年7月,萧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到了一张路过巴黎的签证到了法国,途中便知道了起义失败的消息。爱国主义者的萧邦陷入悲愤的情绪之中。
钢琴家、作曲家的萧邦在巴黎获得了盛誉。四十年代的萧邦已经到了他的创作上的成熟时期。他的最重要的作品如降B小调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第二、第三、第四叙事曲,A大调升F小调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第二、第三、第四诙谑曲及一些马祖卡舞曲、夜曲等,都完成于这些年代。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情感的充沛,是成熟时期的萧邦作品的特征。
生活的不幸和经济的困难,折磨了萧邦的大半生。为了生活,在巴黎一、二十年间萧邦不得不教了很多的钢琴学生。1848年萧邦拖着生病的身子去英国开音乐会,病重后回到巴黎,1849年10月17日萧邦死于巴黎。人们在萧邦的墓地洒了一把他自己从祖国带出来的波兰的泥土。按照他的遗嘱,萧邦的心脏被运回华沙。


第8版()
专栏:祝你健康

拔火罐
覃保霖
远在数千年以前,人类还不可能设想到“大气压力”、“真空”这一类概念的时候,我国劳动人民在医疗实践中,竟科学地运用了“角吸筒”或“拔火罐”在人体皮肤表面上造成接近于某些程度“真空”的负压点,通过这种刺激来调整身体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祖国医学传统的“火罐气”疗法。
我国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刮痧拔罐,病好大半”。到过农村的人都会知道,当有人遇到风寒感冒、头痛身疼的时候,有些老大娘们,常是很熟练地找上一些小瓶、小罐等口缘平整的容器,点燃一小片草纸投进去,便迅速地让它扣在病人的头额或背腰等处来治病。经过“火罐气”治疗之后,病人确是感到一身轻快,甚至把病治好了。如果你有机会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走一趟,还会看到用山羊角、黄牛角做成的“角吸筒”,同样地用来给人们治病。
“火罐气”疗法的工具最初是采用兽角做成的,所以古代称为“角法”。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的各种治病法,就常有“角法”与“针灸”并用。据说“肘后备急方”这本书是根据战国时代秦越人的“肘后方”遗意撰成,可见远在一二千年以前,角吸法就已经由民间疗法进入到专业医生手里,用作常规治疗了。到了唐代,这一疗法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如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一书中,对角法有很详细的记述,举出用“竹吸筒”治疗肺痨的具体操作。据“唐六典”所载,当时“角法”还由国家规定列为正规医学的科目之一。后来,宋代沈括和苏轼所著的“苏沈良方”中也列有治久嗽火筒法。到了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收录“火罐气”一条,专门论述其治疗作用和适应症。从祖国医学文献记述和民间医疗实况看,这一疗法所使用工具虽有兽角、竹筒、瓦罐、玻璃杯之分,但都是采用火罐气的原理来治疗的。
运用火罐气治疗,不但可以就地取材,而且操作也很简便。一般简易治疗可找些平整口缘的密闭容器如小瓶、小罐、竹筒、玻璃杯等,经过清洁(消毒)处理后,用纸片或火捻子点燃放进筒里烧一下,让筒内空气遇热膨胀外逸,即迅速将筒复盖在皮肤上,这时由于筒内空气稀薄而呈现负压,便会紧吸在皮肤上,吸住十分钟左右,再用手按压筒口处皮肤,并稍为拔开一点让空气进去,就可以轻轻地取下了。通常角吸的部位,如四时感冒、头痛眩晕、周身软困、骨节酸疼等,可选吸前额二侧太阳穴、背部、腰部、腿弯等处,或吸病人感到疼痛酸胀的位处。
在医院或门诊部运用火罐气治疗,是按照中医“经络”原理来配合取穴,在临床医疗上就有了更广泛的施用价值。经研究过的重点适应症有:循环障碍及深部郁血、呼吸系统炎症、肌肉与神经痛、胃炎及胃机能障碍、一般症状的对证治疗等。但须根据辨证论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火罐气”为什么能治好病呢?根据初步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施治的时候,吸筒内形成负压,具有相当强的引力,能将人体深部器官和组织的血液及淋巴液吸集在皮肤表面,因而促进循环作用,并改变郁血状态。同时所形成的人工“瘀血”,又逐渐引起自家溶化现象,能对机体产生持续的良性刺激,通过高级神经的反射机制而激发、改变、调整机体的功能。这样就可以达到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效果。


第8版()
专栏:

人造湖
牛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