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动员一切潜力和后备力量
朝捷罗工业生产新春旗开得胜
朝鲜一月份的钢产量 比去年同期增加54.2%
新华社平壤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援引官方统计报道:朝鲜1月份的工业总产值计划在重工业方面完成了103%以上,在轻工业方面(不包括地方工业)完成了109%。
在1月份的工业产值计划中,煤炭工业完成了102.6%,电力工业105.1%,黑色金属采矿103.4%,黑色金属冶炼工业110.6%,有色金属冶炼工业100.2%,重型机器制造工业100.3%,纺织工业105.6%,日用必需品工业100.2%。
同去年1月份相比,铁矿石的工业产量增加到158.1%,生铁158.9%,钢154.2%,钢材171.6%,水泥152.4%,棉织品和人造纤维织品133.3%,玻璃板230%。
1月份的钢产量达到抗美战争前1949年的平均月产量的四倍多。城津炼钢厂的工人在1月28日就完成了1月份计划,比去年同1月份多生产了一千三百多吨钢和五百九十吨压延钢材。黄海炼铁所的生铁车间工人也在28日超额完成1月份的生产指标1.5%,比去年1月份多生产了三千八百多吨生铁。
为了响应朝鲜劳动党“用现有的设备增加生产”的号召,朝鲜工人投身于创造性的劳动中来挖掘和动员一切潜力和后备力量,以便增加生产,为贯彻明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作好准备。
捷克斯洛伐克采煤工人 超额完成国家生产任务
新华社布拉格电 去年在工业生产战线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的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今年年初以来,又以巨大的干劲获取了新的、更辉煌的战果。
根据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原煤生产任务在1月份完成了102.1%。煤矿工人多交给国家十四万五千五百吨煤。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硬煤中心俄斯特拉发——卡尔维那煤区,在1月份多为国家开采了五万三千一百八十吨硬煤,超额完成生产任务2.7%。
电力工人也以101.6%的成绩完成了1月份的生产任务。火力发电的生产任务完成了105.6%。1月份,全国共生产了十五亿三千八百六十万度电,比去年同时期增长17.3%。化学工业1月份的生产计划完成了100.7%,比去年同时期增长8.6%。钢材的生产(不包括钢管)完成101%。
这些成就是劳动人民发挥干劲,挖掘潜力,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而取得的。以煤矿工业为例,仅参加争取“社会主义劳动队”称号的竞赛运动的矿工集体就有六百一十八个之多,共计一万多人。
在1月份所取得的生产成就的基础上,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将创造更好的生产成绩来迎接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十五周年(5月9日)的伟大节日。
罗马尼亚工矿企业职工 轰轰烈烈展开劳动竞赛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电 罗马尼亚许多工矿企业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了1月份的生产计划。
罗马尼亚工厂企业的广大职工在新的一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许多工厂企业都取得了优异的生产成绩。全国最大的洪尼多阿拉冶金联合企业1月份为国家多生产了八千一百多吨钢、一千八百多吨生铁和一万零九百多吨钢材。一些炼钢工人从1月28日起就开始生产2月份的产品。由于采用了先进经验和充分利用了平炉的生产面积,这个企业的炼钢工人们使平炉的利用系数比去年平均利用系数提高了20%以上。累希擦冶炼联合企业的工人们保证在1960年超额生产一万吨冶金产品,但1月份他们就超额生产了二千一百吨的金属产品。加兰红色钢铁厂的轧钢工人们1月份也超额生产了一千八百吨的钢材。
为了有力地支援冶金工人在今年比去年多生产二十八万一千吨钢的任务,罗马尼亚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已展开了一个收集废铁的运动。普罗什蒂州还举行了收集废铁周。这个州的城乡青年1月份把一千多吨废铁运往洪尼多阿拉冶金联合企业。底密索拉州的居民不到一个月就收集了五千吨废铁。巴科州的居民在1月份也收集了三千多吨废铁和生铁。
煤矿工人们在劳动竞赛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他们超额1.3%完成了1月份的任务。罗马尼亚的主要煤矿区纪乌河谷的矿工1月份超计划生产了近七千五百吨的煤。
此外,石油工人、“列宁”水电站的建设者,以及其他工业部门的工人们在1月份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也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第5版()
专栏:

进一步扩大两国科学合作
中苏签订今年科学合作计划
新华社莫斯科20日电 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和苏联科学院代表团,于9日到20日在莫斯科就两国科学院1960年度科学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会谈结果双方签订了1960年度两国科学院科学合作计划。计划规定,在1960年将进一步扩大中苏两国在科学各方面的联系和合作。
代表两国科学院在1960年度科学合作计划上签字的,是中国科学院秘书长裴丽生和苏联科学院代理学术秘书长费奥多罗夫。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和苏联科学院副院长托普切夫参加了签字仪式。
在这次会谈期间,中苏两国科学院代表团都认为,中苏两国科学院之间的联系在互利、平等和友好的基础上获得了顺利的发展,双方对于1959年度两国科学院科学合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表示满意,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对于苏联科学院给予中国科学院的帮助表示感谢。


第5版()
专栏:

我国驻缅大使宴请缅甸高级军官
掸邦和克钦邦人民欢迎中缅协定
新华社仰光20日电 中国驻缅甸大使李一氓昨天晚间在中国大使馆举行宴会,招待缅甸国防军的高级军官。
缅甸总理兼缅甸国防军参谋长奈温将军和他的夫人出席了宴会。
缅甸国防军的高级军官和他们的夫人也出席了宴会。
宴会是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宾主频频为中缅两国政府缔结具有历史意义的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协定,为中缅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干杯。
新华社仰光21日电 缅甸掸邦和克钦邦的九十六个村镇的各族人民最近举行了一系列公众集会,欢迎缅甸总理奈温和中国总理周恩来缔结的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协定。
缅甸各族人民在各地举行的集会上指出,这两项条约和协定的签订不仅表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和珍视他们之间的传统友谊,而且体现了中国同它的邻国和平共处的政策。他们表示深信,中缅之间的边界将成为友好的边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在克钦邦的雷基举行的一次公众大会上,包括掸族人和克钦族人在内的三万多与会者一致欢迎签订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协定,并且高呼“中缅友好万岁”的口号。


第5版()
专栏:

确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比例
苏联正拟订十五——二十年远景计划
新华社莫斯科21日电 据苏联“计划经济”杂志今年第一期报道,受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托,苏联部长会议国家计划委员会目前正在根据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制订为期十五年到二十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总远景的方案。
参加这一工作的有:各加盟共和国的国家计划委员会,苏联政府各有关部门,苏联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科学研究所和设计院,以及全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和实际工作人员。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去年11月28日在全苏动力会议上讲话时曾说,苏联十五年到二十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远景计划,“应当成为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纲领的主轴”。
为了制定这一长期远景计划,去年12月28日,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在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柯西金主持下召开了会议,会上听取了苏联部长会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马克萨烈夫“关于十五年到二十年远景计划中发展技术的道路”的报告、苏联科学院院长涅斯米扬诺夫“关于远景计划中发展科学的方向”的报告、苏联地质和矿藏保护部部长安特罗波夫“关于苏联重要矿藏和物质原料基地的估计”的报告和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伊万诺夫“关于总远景计划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和其他重要指标”的报告。
目前,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在进行初步计算,以便确定在十五年到二十年内苏联经济发展的可能达到的生产规模、速度和基本比例。这种计算是依据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当前主要任务进行的。这些主要任务是: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解决苏联的基本经济任务——在按人口计算的产品产量上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保证苏联人民的生活达到世界上最高的水平。
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十五年到二十年总远景计划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实现苏联全国完全电气化、国民经济的化学化、以及生产过程的全盘机械化和自动化,合理配置生产力,保证最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发展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各共和国和各经济区的经济和文化,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等。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已经成立了各种专门委员会,它们目前正同有关机构详细研究这些问题。


第5版()
专栏:

匈牙利人口近一千万
新华社布达佩斯21日电 匈牙利“人民自由报”今天发表的匈牙利中央统计局关于人口统计的公报指出,截至1960年1月1日为止,匈牙利共有九百九十七万七千八百七十人。其中,男子为四百八十一万七千三百五十五人,妇女为五百一十六万零五百一十五人。


第5版()
专栏:

苏联政治家代表团离美回国
新华社21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讯:以波利扬斯基为首的苏联政治家代表团20日晚间离开纽约乘飞机回国。
应美国方面邀请前去访问的这个苏联代表团是在1月29日到达美国的。在美国逗留期间,代表团访问一些美国城市。
据新华社19日讯 据塔斯社华盛顿18日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18日下午在白宫接见了正在美国访问的苏联政治家代表团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五十分钟的交谈。
代表团团长波利扬斯基送给美国总统一分礼物——用琥珀做的苏联“列宁号”原子能破冰船的模型。
美国国务卿赫脱17日接见了波利扬斯基。参加接见的有:苏联驻美国大使缅希科夫、美国副国务卿狄龙和负责欧洲事务助理国务卿科勒。
苏联政治家代表团17日还在美国国会大厦同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们会见并举行了座谈。
代表团1月29日到达美国以后,在美国一些地方进行了参观。


第5版()
专栏:兄弟国家文化生活

纪念天才作曲家萧邦诞生150周年
波兰决定今年为萧邦年
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正陆续展开
1960年2月22日,是波兰作曲家萧邦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波兰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决定今年为萧邦年。
萧邦的作品反映出波兰民族在一个历史时期深刻的期望和热情,这是这位伟大作曲家对祖国和它的命运无限爱戴和关怀的一个良好榜样。今天,当波兰人民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时候,萧邦的音乐已成为人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强大的鼓舞力量,成为千百万人为建设新的美好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劳动的动力。
波兰全国都热爱萧邦的音乐。萧邦作品的伟大,他的音乐的广泛普及使得波兰每年在数十个地方举行无数的萧邦音乐会。特别是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国际萧邦钢琴比赛,聚集了最杰出的青年钢琴家,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音乐纪念活动。
波兰国务委员会在2月4日的会议上通过了今年庆祝活动的日程。
从2月22日(萧邦诞生日)至10月17日(萧邦逝世日)将在波兰国内和国外举行许多比赛、音乐会、戏剧、电影和电视等节目,灌制许多唱片,举办萧邦展览会,出版新的曲谱和有关萧邦生活和创作的科学论文。
在庆祝活动中最主要的有如下几项:一、出版萧邦作品的国家版本。这个出版工作是由最杰出的波兰钢琴家、教育学家和音乐学家在爱凯尔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个版本称为“萧邦作品的国家版本”,由波兰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发行。二、举办第一届萧邦作品的国际音乐学家大会。2月16日—21日在华沙举行第一届萧邦作品的国际音乐学家大会。三、举办第六届国际萧邦钢琴比赛。比赛大会定于2月22日至3月13日在华沙举行。这次比赛大会就在萧邦的幼年时代的城市中举行,它将聚集全世界青年钢琴家的花朵。四、一系列的音乐会。萧邦年将同时在世界各个舞台同时开始。我们这一代的最杰出的钢琴家将在1960年2月开始在世界各个音乐中心举行一系列的萧邦独奏会和音乐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由1949年国际萧邦钢琴家比赛二等奖获得者波兰女钢琴家赫塞—布科夫斯卡演出。
(波兰驻华大使馆供稿)(附图片)
萧邦铜像


第5版()
专栏:兄弟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人造太阳帮助外科医生明察秋毫
用超声波加工皮革节省大量人力 人造“太阳”
莫斯科医疗器械设备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制成一颗人造小“太阳”——一种迥非寻常的照明灯。这一独特的装置是在手术室里使用的。只要按一下按钮,小“太阳”就敏捷地转到需要照射的方向,发出像太阳光一样强烈明亮的光来。然而这种仪器比太阳要优越得多。在太阳照射下,物体要投射出影子,可是这个照明器却不同,因为在它的圆盘的各点上都装着专门的灯光,因而不会投射出影子。显然这能减轻医生的工作。这种理想的照明灯只有外科医生才能幻想。在新照明灯的光线下,能异常清楚地看到细微的神经、血管、骨肌曲线。这仪器还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两个特殊的紫外线反射器。患病的组织在紫外线照射下,和健康组织完全不一样。因此,就能帮助外科医生判明手术进行的洁净程度。此外,紫外线还能消灭微生物、净化空气。这机器上装着电视摄像机。上百的人能在邻室看到外科医生的每一个动作,听到他的诊断意见。此外,这种装置有摄影机和电影摄影机镜头。
目前,这盏医疗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苏联一些工厂不久即将开始大批生产。
用超声波加工皮革
满载牛羊皮的载重汽车每天源源不断地开进莫斯科皮革厂。在这里进行适当加工后,毛皮就变成鞋底和鞋里用皮革了。莫斯科皮革厂在加工皮革时采用了最新科学技术成就。
工厂试验站安装了一台带有超声波附加装置的高频率发电机。超声波能加速和改进鞋底用皮的鞣制过程以及其他各个生产阶段,另外还有一台独特的电子测量机器,它已在工业中运用半年了。这一卓越的机械节省了很多人力,在一个班次内能测量三十万平方分米的皮革。
用普通纸照像
用普通书写纸能照像吗?照像本来是需要特制的感光纸以及专门的显影剂和定影剂的。但是,苏联科学家新发明了一种电力照像法。用这种方法照像,既不需要特制感光纸,也不需要专门的加工药剂。电力照像还可以用来接收传真电报。
这种新的记录影像的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经过通信通路传来的电力信号在收报机里变成光脉冲。收报机的鼓轮复盖着半导体感光层,这种感光层带有电荷。由于半导体层表面光脉冲的作用,电荷根据发射出的照片的明暗不同发生变化,造成不可见的影像。将带电荷的特制黑色树脂粉敷撒在鼓轮上,影像就变得清晰可见。这时只要在鼓轮上放一张普通的纸,就可以印出对方发射出来的像片了。
在试验室所做的试验证明,新照像法能简化并加快传真电报的发射,还可以大大降低电报成本。
(苏资)


第5版()
专栏:兄弟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电力照像能够加速发射传真电报
普通电视机略加设备有立体影像
自动传真机
苏联新制成一种“三棱镜”牌传真机(见上图)。这种机器可以使书面指示或文件迅速和准确地传达到各企业和各车间。你只要把一张或一卷带字的纸放进发报机里,按一下电钮,机器就运转起来,收报机就自动把传来的书面指示或文件印在特种的化学纸上。由于收报机可以自动开始运转,所以可以不用人来管理。
立体电视机影像
苏联科学家米库林院士研究出了一种使普通电视机影像变为立体影像的办法。根据他的办法,无须建立专门的发射台发射立体电视,甚至无须购置专门的立体电视接收机,只要在普通电视接收机上增加很简单的附加部件,就可以造成具有完全立体感的影像。
苏联“共青团真理报”最近载文介绍了这项发明。
文章描述说,在米库林房间里立着一台半新的电视机。主人打开开关,在小小的、完全“老式”的莹光屏上出现了最普通的电视机影像。接着,米库林拿出了一面巨大的透镜遮住萤光屏,要求大家向放在电视机上的镜子看去。结果萤光屏上的人似乎在镜子前的某处出现了,而且完全是立体的,就像真人在观众面前活动,只不过是多了一些萤光屏的微微发蓝的光辉。
米库林在解释为什么会有立体感时指出,人看东西用两只眼睛,而两只眼睛的角度是不同的。他的办法就是设法把电视形象加以转移,使得在它上面同时出现同一个的物体的两种形象。为此必须要有特制的透镜。经过了六年的计算和试验,终于制成了这种可以生动地引起立体感的透镜。
据米库林计算,一个这样的透镜在大量生产时价格不会贵于二百卢布,即并不会比目前一般用来放在萤光屏前造成放大影像的透镜贵多少。
(新华社)(附图片)


第5版()
专栏:访朝通讯

千里马时代的朝鲜作家
西虹 周毅之
在伟大的千里马时代,朝鲜作家是走着怎样一条生活和创作的道路?这个问题,我国的文艺界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兴趣。
不久以前,我们在朝鲜各地进行友好访问的时候,曾经注意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在铁水奔流的高炉前、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和在农业社的生产班里,一次又一次地碰到朝鲜的作家。假如不是主人介绍,我们根本猜不出谁是工人、农民,谁是作家。就是我们过去认识的作家,主人介绍之后,我们也得仔细打量一番才敢认。这些站在劳动岗位上的朝鲜作家,操作机械是那样认真,身体又是那样健壮,看了真叫人从心眼里感到高兴。
作家参加体力劳动能行吗?“一面劳动,一面创作”能行吗?我们且从朝鲜作家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作家当工人
我们在访问熙川工作母机厂的时候,看见诗人金舜石满身油污,手上拿着一把老虎钳,正在车间里工作。这位朝鲜青年诗人下厂劳动已经一年,没有一天迟到或早退。现在他是这个厂的五级检验工。金舜石告诉我们,在他离开平壤之前,劳动党中央就向下厂劳动的作家明确指出,作家下厂劳动不仅仅是要换件工人服,而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工人阶级的思想情感。因此,下厂以后,他就给自己规定了一条:首先遵守劳动纪律,然后再谈写作。
有这样一件事,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车间有个十七岁的小工人,名叫郑用龙,由于个子矮小,站在高大的车床前面特别引人注意。有一天,金舜石发现郑用龙没有来上夜班,就找作业班长问。班长指着车床后面说,那不是他吗?原来郑用龙刚从家里赶回工厂,累得站不起来,正坐在地上休息。那天晚上,他开始工作比较迟,却超额一倍完成了任务。下班后,金舜石找郑用龙谈话,才知道这位小工友昨天趁着休假,回去看望妈妈,因为没赶上汽车,一口气跑了八十里,到家已经是半夜。他和妈妈谈了一会,第二天起晚了,又误了车,只好再徒步赶回工厂。小工友说得很平淡,觉得自己到时候就应该赶回来上班。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金舜石。他从郑用龙身上,看到了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金舜石说:“要是我,当天就不一定能赶回来;工人同志的纪律性就是强。工厂里有许多这样感人的事情,不断地教育了我,鼓舞我的干劲和坚持劳动锻炼的决心。”
但是,由作家变成一个工人,并不是那么容易。诗人金舜石刚进工厂的时候,上夜班就很不习惯。夜班上完了,白天又偏偏睡不着。要克服这种困难,需要有坚强的决心和高度的热情。现在,他已经习惯于过这种紧张的劳动生活,而且身体比以前更结实了。每天跟工人一起上班下班,很愉快,同时一有空就写劳动日记,记载身边许多工人同志的高贵品质。金舜石说,他的笔记本上尽是油污,不像过去那样干净,但内容却比过去丰富多了。现在他的创作热情很高,每天早上都写诗,上班时才放笔。他从自己的亲身体会,深深地感觉到,党要作家下厂、下乡的政策非常英明。
思想创作两丰收
在兴南化肥厂,我们访问了咸镜南道作家同盟支部书记边熙根。他已经在厂里工作两年,参加劳动一年。现在他是化肥厂的五级机械装配工。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这些劳动生活的日日夜夜,却给他的思想感情带来重要的变化,也给他的文学活动带来可喜的收获。
边熙根开始走上生产岗位的第一天,他身上穿着洁白的工作服,在工人面前露出又白又柔软的手,不由得脸红耳赤,当时真想把工作服在油桶上擦一擦,把两只手也插进油桶里去。但是,他的这种想法很快就消失了。许多淳朴、诚恳的面孔朝着他微笑;许多沾满着油泥的粗大的手掌热烈地握住他的手。他被分配到革新组担任机械装配工。在工人同志的关心和帮助下,他很快就习惯了,熟悉了工作。现在他的脸上和工作服上也粘满了油泥。有一天中午读报以后,一位电焊工很有风趣地说:“现在我们的作家同志也很像个工人了。”边熙根听了很高兴,恨不得跑过去拥抱这位工友,因为工友们已经把他看作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了。后来,他在革新组负责装配干燥炉,他也是突击队员中的一个。机器轰隆隆地转动着,一堆一堆的肥料不断增加,他感到很自豪。就是这样的生活,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工人同志们对待劳动的共产主义态度,和他们的种种高贵品质。他那强烈的创作欲望,就是从这种燃烧着的感情中产生出来的。三年来,他写了十一个短篇小说,一个中篇小说“青年们”,还写了电影剧本“红色的辫带”。边熙根说,工人同志们都非常爱护作家,他们总是让作家去干比较轻的活,重活留给自己干。工厂党委也很关心作家,每个季度都总结作家的工作,给他们安排写作的时间。下厂作家除了自己写作之外,还参加指导工厂里业余文艺小组的活动,并且负责培养一些工人作者。
朝鲜作家正是沿着这样一条健康的道路前进的。他们一面参加劳动,一面进行创作。虽然这样的道路才走了一年多,但是已经收到很好的成效。边熙根同志说:咸镜南道的二十个下厂、下乡的作家,去年他们每个人都有新作品问世。比如:在龙城机械厂当车工的诗人金朝奎,写了儿童文学“海边的孩子”,最近还打算出版一本诗集。在高原郡劳动的作家千世峰,写了长篇小说“石河的青春”。作家蔡奎哲在水产事业所当捕鱼工,写了长篇小说“东海”……。这些作家的新作品,都歌颂和描写了千里马时代的新生活,不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比过去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家参加劳动之后,不仅作品的面貌起了变化,同时作家本人的精神面貌也起了变化。比如,在检德矿山当风枪手的诗人咸永基,不仅和工人一样劳动,还提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他在一年中六次被评为模范工人。从前,他写的诗并不怎样好。最近他在“文学新闻”上发表的长诗“爆破工”,比以前的诗好多了,受到读者的好评。现在他是共和国创作最多的诗人之一。今年是朝鲜解放十五周年,最近咸镜南道的作家讨论了献礼写作计划,准备写长篇小说两部、中篇小说三部、叙事诗三部、话剧一部。这些作品的题材,也都是作家们在劳动中获得的。
咸镜南道作家们生活和创作的情况,也是朝鲜作家的普遍情况。显然地,朝鲜的作家们已经把劳动生活和创作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党的教导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们去朝鲜作家同盟中央委员会作友好访问。鬓发斑白的韩雪野同志和另外几位朝鲜作家,早已在那里等候中国客人。韩雪野同志是近代朝鲜最早的进步文学团体“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文学活动,我国人民是比较熟悉的。现在他是朝鲜作家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委员长。那天,韩雪野同志的谈兴特别浓。他用谈心的口气向我们说:“我接受党的委托,搞作家同盟的工作,不能长期下到下面去。可是,我很想跟工人农民在一起。1960年春天,我也要下去参加劳动几个月,体验生活。上午我和一位刚刚获得劳动英雄称号的女工谈话,她谈得真生动,我坐在办公室里想一百年,也想不出那样动人的东西。”接着,韩雪野同志感触颇多地说:“我已经有四十年的文学创作活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的时期,我们要接近工农群众,困难很多;现在这条路打开了!……”
是的,过去在日本侵略者的追捕、迫害下,朝鲜进步作家们所进行的保卫民族文化的斗争,的确是十分艰苦。当时他们接近工农群众的确有重重困难和阻碍。1925年,虽然有了
“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这样一个进步组织,但是作家与工农群众之间的道路还是不能打开。他们的作品常常被查禁,他们自己常常被投进监牢。那时候,只有在金日成同志所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地区内,文学艺术才真正属于人民。1945年“八·一五”解放以后,朝鲜作家面前便展开了一条通向工农群众的广阔道路。
劳动党中央和金日成同志不断地教导作家:文学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党要求全体文学工作者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武装自己,深刻地研究生活;还向作家提出:必须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熟悉他们,描写他们。在解放初期,许多朝鲜作家到工厂、矿山、农村、渔村去体验生活;在祖国解放战争时期,朝鲜作家纷纷从军上前线;在战后时期,他们又回到工厂、矿山、农村和渔村长期体验生活。每个时期都产生了一些优秀作品。自从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千里马运动的高潮以后,现实生活对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雪野同志说,在这以前,朝鲜作家下厂下乡,多半是搞些文化启蒙工作,接近工农群众和帮助工农群众提高文化。这当然对作家和对工农群众都有很大好处;但是,今天作家要描写这样一个空前未有的英雄时代,要塑造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人物,就必须更深刻地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和精神世界。因此,作家必须和工人、农民一样,在一定的生产岗位上从事劳动,和工农群众一起生活、呼吸,更深刻地体验工人农民的思想情感,把它变成自己的血和肉。只有这样,作家才能更好地发现和塑造新的人物。这样就开创了朝鲜作家下厂当工人、下乡当农民;一面劳动、一面创作的崭新局面。
坚决走这条路
韩雪野同志告诉我们:“前年12月,朝鲜作家同盟有六十多位作家下去,真正当了工人、农民,大家都感到收获很大。诗人白仁俊在龟城机械厂劳动,最近读他的诗,觉得比过去好多了。过去他光凭才能写诗,现在有了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光凭才能写诗是危险的。有些外国作家认为,作家既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必深入群众,坐在屋子里也能创作出各种人物。这种人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工农群众。这是资产阶级思想。有这种思想的人,根本不可能发现新的人,更谈不上表现他们了。”
韩雪野同志接着说:“作家下厂下乡的时候,党提出‘一面劳动、一面创作’的口号。有些作家怀疑,认为体力劳动很辛苦,哪里还有精力从事写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有些体质比较弱的作家,参加适当的劳动后,身体比以前健康了,精力也更加旺盛了。作家李甲基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的老作家,和我一起蹲过监狱。现在他正在云峰水电站工地参加劳动。他准备写一部长篇小说。前些日子他有事回到平壤,我向他建议:‘如果你在下面没有时间写作,可以暂时脱产。’他说:‘12月快完了,我不能耽误生产。我打算在工人身边写这部长篇小说,不想离开工地。’”
李甲基同志的心情,正是全体朝鲜作家的心情。今天,朝鲜的作家们都满腔热情地坚决走这条路。这种生气勃勃的新局面,正给朝鲜文学带来从未有过的繁荣。朝鲜作家正在劳动党和金日成同志的教导和关怀下,跟全体劳动人民在一起,书写着朝鲜文学在千里马时代的最光辉的篇章。(附图片)
朝鲜作家李贞淑(右)在平壤纺织联合工厂参加劳动体验工人生活,提高自己作品的水平 朝鲜中央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