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快马加鞭赶先进
中共果洛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第一书记 程建民
果洛藏族自治州,对许多读者来说,可能是比较生疏的。它在青海省的东南部,面积有十四万多平方公里,境内有著名的巴颜喀喇山和积石山,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州。这里水草丰美,宜牧宜农,有着极为丰富的矿藏、水产、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在这块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七万多勤劳勇敢的藏族牧民。在解放以前的几十年间,蒋介石和马步芳匪帮对果洛人民进行了多次屠杀掠夺,部落内部的反动头人和封建牧主对劳动牧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之间和部落之间械斗连年不断,因而人口逐年减少,交通极为阻塞,牧民们长期过着原始的十分贫困的生活。
解放后,我们根据党的民族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逐步发展了生产,根除了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纠纷,安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民族团结,并积极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逐步建立了州、县、区三级政权,培养了两千多名本民族干部,使果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1958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祖国各族人民全面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果洛地区广大劳动牧民精神焕发,积极要求实行畜牧业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广大牧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主改革。正在这个时候,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还是人民公社好”的号召,劳动牧民就乘社会主义革命之风,在1958年冬天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结束了逐水草游牧的原始生活,实现了帐房定居。
人民公社一出现,果洛草原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党的“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人民公社在畜牧业生产上认真地贯彻了水、草、管、繁、农、防、种、工等八项措施,在抓膘、保膘、配种、保胎、接羔、育幼等生产环节中大搞群众运动,开展评比竞赛。去年,全州各类牲畜的一等膘达到95%以上,适龄母畜配种受胎率达到99%,储备青干草七千多万斤,实现了大畜有圈、幼畜有棚。今年1月以来,绵羊开始产羔,社员跟群放牧,轮流守夜,羊羔成活率达到96%以上。这些在果洛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为今年牲畜大发展打好了基础。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有了人民公社,果洛草原上第一次大面积试种了各种粮食作物。种得早、管得细的地区,作物全部成熟。同德县巴沟公社还出现了小麦千斤亩,久治县边开荒边播种的青稞,亩产达到五百多斤,这些丰产事实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情绪,加强了他们对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在去冬今春扩大耕地面积时,劳动牧民克服了劳力不足、工具不够的困难,一鼓作气开荒十九万多亩,修水利十万五千多亩,要在今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随着农牧业生产的跃进,工业、文教、卫生等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工业虽然刚刚萌芽,发展却很快,去年总产值超过计划一倍半多。各公社普遍建立了医疗机构和办了学校。全州已有小学九十六所,入学儿童七千多人,占学龄儿童总数的90%以上,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
这些建设成绩,对果洛地区来说是空前的,从进度上看也是高速度发展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果洛比那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仍然要落后得多。但是,事情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解放以来,特别是公社化以来,果洛地区的面貌已经起了显著的变化。今天,果洛虽然还很落后,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坚决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快马加鞭,一定不会要很久时间,果洛就可以由落后变为先进,与其他先进地区并驾齐驱。那时,牲畜头数将要比现在成倍地增加,人们用机械耕作着大片良田,人口也将比现在增加很多,草原上将出现许多个现代化工厂,丰富的地下资源都将被开发利用……。这些事情,想起来好像是遥远的,但事物的发展往往会超过人们的想像,公社化后一年多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们一定能够赶上先进地区的条件有哪些呢?
第一,果洛地区辽阔,各类资源极为丰富,工农牧业发展潜力极大。仅根据在极小部分地区调查和牧民报矿的材料,就发现有铜、铁、铅、锌、锰、钨、金、银、煤、石等十八个矿种,五十多个矿点,许多矿点已经肯定是储量大、品位高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床。州内草原面积广,水草好,载畜量大,即使牲畜增加几倍、十几倍,也不愁没有地方放牧。另外,还有几百万亩可垦的肥沃荒地,在农业生产上大有可为。所有这些,都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二,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特殊关怀,先进地区的支援,将促进果洛建设事业的高速度发展。果洛的基础差,很需要外地支援,也很希望自己的资源迅速被开发利用,供应外地。几年来,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指导下,先进地区已经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不久以前建成的大武奶粉厂,机器设备的供应和对藏族技术工人的培养训练,都是西宁康尔素乳品厂帮助我们的。另外,在国家和省的建设布局和投资上,也会充分照顾落后地区和民族地区,这是果洛高速度发展的一个保证。
第三,果洛有七万多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彻底摆脱了封建枷锁,真正当家作主,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大,信心高,行动坚决,这是果洛生产大发展,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动力。我们的国家过去是“一穷二白”,果洛则是更穷更白,因此,劳动人民要求改变贫穷和落后面貌的心情就更为迫切,争上游的干劲就更大。大跃进以来的许多事实,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去年,久治县的牧民为了战胜寒冻,争取粮食作物成熟,他们在田头修建了一千八百多个土炉,储备了足够的燃料,遇有霜雪就点火熏烟防冻。这样做,不仅粮食成熟了,有的高产区还平均亩产达到五百三十多斤。
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有无比优越的人民公社制度,有大搞群众运动的经验,加之有上述各种有利条件,我们就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由落后变为先进。我们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七万多人民,一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快马加鞭,高速前进。


第5版()
专栏:

以牧为主 农牧结合 发展多种经营
果洛掀起农牧业生产高潮
藏族牧民大抓接羔育幼、防冻保畜和备耕工作
本报讯 根据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果洛藏族自治州新春掀起农牧业生产高潮,广大藏族牧民大抓接羔育幼、防冻保畜和兴修水利、积造肥料等备耕工作,力争1960年牧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千里草原上热气腾腾,响彻着“实现新春开门红”的口号,到处捷报频传。
在目前的母羊产羔旺季中,全州已有三分之一的怀孕母羊产羔十万五千六百多只,有一百六十多只母羊一胎产了双羔或三羔,羔羊成活率达到96%以上,比往年高出20%多。社员们喜气洋洋,一面精心抚育羊羔迅速成长,一面对临产母羊加强护理,一面给产后母羊热胎配种。由于母羊体质好,不仅生下的羔羊健壮,而且产后恢复快,加上采用了人工催情等办法,许多产羔母羊又已经发情待配。全州计划热配20%到30%的产羔母羊,在今年夏季再产羔一次,促使羊只高速度繁殖。与此同时,各公社还加强了各类大家畜的防冻保健保胎工作,共修畜棚三千八百五十多个,打圈九千三百七十多个,并整修了原有棚圈,实现了大畜有圈,幼畜有棚。现在虽在严寒季节,各类牲畜的一等膘仍然保持在95%以上。
由于人民公社对牲畜的饲放管理十分细致,去年秋季的畜膘抓得特别好,又割储了七千多万斤补饲草料,所以牲畜能够满膘过冬。在产羔季节来到时,各公社妥善安排劳力,充分准备工具,共增添了接羔人员一千二百三十多人,缝制接羔袋九千五百多个,修建产羔暖棚、暖炕四千三百多个,并为母羊补饲了精料,为羔羊配备了奶牛,放牧员做到轮流守夜,随产随接。目前还有二十多万只母羊将要在近一个月内产羔,各公社对接羔育幼和热胎配种的人力和物资准备工作还在不断加强。
最近,各个公社都组织了专业的农业生产队,积极准备迎接草原上大规模的春耕。全州一万二千多社员冒着严寒突击修建水利工程,以每天扩大灌溉面积一千多亩的速度快步前进。目前已完成渠道六百九十多条,扩大水地十万零五千多亩。不论是牧业生产队或是农业生产队,都人人动手积肥,已为每亩地积攒肥料两万一千多斤,其中一部分已运到地里。各公社还办了农业技术训练班,牧民们都踊跃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有的公社还在训练牦牛,给春耕增加畜力。甘德县上贡麻公社早在春节前就成立了一个驯牛队,从牧业生产队抽调了两百头牦牛来训练,现在这些过去只会驮运东西的牦牛已经学会犁地、耙地等农活了。果洛地区在解放初期,只有同德县和班玛县有两个小块农业区,牧民们用木犁和牛角犁地,耕作方法极为落后。公社化以后的1959年,大面积开荒试种各种农作物,共种植小麦、青稞、油菜九万多亩。事实证明,全州六个县都能种庄稼,许多地区还能获得高产。


第5版()
专栏:

路路连成网 果洛通四方
千里草原汽车畅行无阻
本报讯 果洛藏族自治州已基本上建成了公路网。目前,这里交通四通八达,十分方便。
解放前,果洛交通极不方便。在十四万余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没有一条公路,连一条能走大车的大道也没有,只有两条行人驿道。从吉迈到西宁,往返一次要四十多天。牧主头人割据一方,一般牧民从这个部落到那个部落还要“买路钱”。在艰难的运输线上,运输工具全靠牦牛。从吉迈运青稞到四川阿坝,牦牛往返得四十六天。当地牧民很少见过工业产品。这里出产的羊毛、皮张和药材等土特产品,运不出去,只有任其霉烂。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大力帮助果洛藏族人民进行公路建设,使公路运输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56年修建了花石峡通吉迈的简易公路,使果洛草原上的藏族人民第一次见到了汽车。过去,从花石峡到吉迈牦牛运输要五至七天时间,现在只要一天。到1958年底,全州共建成公路四百九十九公里,并对花吉公路进行加宽护养,使行车效率大大提高。1959年,果洛公路建设各施工单位,在党的领导下,大闹技术革新,开展评比竞赛,全州新修公路五百五十多公里,比解放后历年来修建公路的总和还要多。目前,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一千零六十六公里,并修起了黄河上游第一桥——吉迈大桥。现在全自治州六个县和十四个公社都已通行汽车。过去在果洛草原运输线上日夜奔忙的牦牛,今天已经被汽车代替。从吉迈到西宁往返一次只要四天时间。去年,汽车从这个自治州运出各类药材二十三万五千多公斤,皮张三十五万张,羊毛、牛毛二十六万公斤,肉类近七万公斤,其他物资四十二万七千公斤;同时运进了大批钢材、煤炭、焦炭、粮食和日用品。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果洛地区牧农副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附图片)
从前,牦牛是果洛的唯一运输工具。现在,满载物资的汽车飞驰在草原上 (民族画报供稿)


第5版()
专栏:小资料

大黄
在果洛丰富的药材宝库中,以大黄最多。大黄,在中药店里是以分、钱计量的小片片,但是果洛民族贸易局里却有着堆积如山的大黄。大黄丰收的季节,除了公社社员整天为生产大黄在山上不停地忙碌以外,几乎所有的机关干部和干部家属都动员起来参加了大黄加工工作。这里的大黄实在是太多了,你只要随便走到哪个干部的宿舍里去看一下,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墙上的装饰画,而是一长串一长串正在晾干的大黄。大黄从山中挖出后,要用小刀削去秧槎粗皮和细尾,用细毛线穿在尾上,挂在室内阴干,不能晒,见太阳就发黑变硬,成为次货。因此,晾干大黄便成了这里干部的义务劳动。青海在解放前年产大黄最高达八十万斤,而果洛在1959年一年之中便采挖大黄六百零一万九千七百多斤,超过解放前全省最高年产量的六倍多。玛沁县党项公社还挖出了一株一百二十斤的“大黄王”。果洛藏族牧民常常这样说:“旧社会,大黄多,大黄多了当柴烧;新社会,大黄好,大黄成了无价宝。”这不仅说明果洛出产极丰富的大黄,也说明在新旧社会生产大黄的牧民们所经历的两种不同的命运。


第5版()
专栏:

山林湖泊献宝 社员收入大增
自治州大力开展副业生产
本报讯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强大威力,贯彻“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大力开展副业生产,叫山林湖泊献宝。1959年中,全州共采挖大黄、贝母、冬虫草等中药材七百一十九万多斤,挖人参果(蕨麻)二百一十七万五千多斤,猎取各类野牲肉一百四十六万九千多斤,捕捞湟鱼四万多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还高几倍到十几倍。全州二十七个公社、一百五十四个生产队都大大增加了收入,每个劳动力全年平均收入在三百元左右。
果洛草原不仅是个天然好牧场,而且在广大的山林湖泊里栖息着许多珍禽异兽和生长着名贵的野生植物。解放以前,封建头人和反动牧主的残酷统治,使果洛地区一直处于落后的单纯畜牧业经济的境地。解放后,特别是公社化以后,各公社除了加强畜牧业和农牧结合以外,还强调了开发丰富的资源,组织副业生产。去年年初,中共果洛州委向全州人民发出“向山林湖泊进军、发展多种经营”的号召,并对这一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安排,当作增加社员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共果洛州委第一书记程建民同志亲自上山勘察大黄资源,县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挂帅,带领社员向山林湖泊索取财富。每个公社都合理安排了劳力,在保证牧农业生产不断跃进的前提下,成立了副业专业生产队。与此同时,商业部门加强了土特产品的收购工作,深入各个生产工地或挨门串户收购,运输部门调动运输力量,使产品能够及时调运。
各地公社在开展“叫山林湖泊献宝”的运动中,都向社员充分说明了发展副业生产的意义,妥善地组织了劳力,并加强了对改进技术和改革工具的领导,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纪录日日刷新,先进人物不断涌现。达日县达日河公社社员开却有一天曾经挖大黄三千五百八十二斤,社员窝中有一天挖蕨麻四十斤,玛沁县大武公社女社员王措一天挖了甘遂四百三十五斤,这些高产纪录,都突破了公社生产定额二十倍到三十五倍。
公社普遍增加了收入,社员生活也随着显著改善,劳动牧民除了有肉、奶、酥油等食用以外,去年平均每人吃到了二百斤左右的粮食。以玛沁县党项公社为例,社员目前不仅吃饱穿暖有余,而且有30%的人穿上了新皮袄,50%的人换上了新靴子,百分之百的人戴上了新帽子。他们一边劳动一边欢乐地唱道:“吃得饱,穿得暖,草原冬天像春天,幸福生活蜜样甜。”(附图片)
果洛地区已普遍设立了医疗卫生机构,并且培养出一批医务人员。原来是牧民的西毛,现在是人民公社的卫生员 (民族画报供稿)


第5版()
专栏:

社员们在歌唱
云烟笼罩了山尖,
不,那不是云烟,
是公社食堂的炊烟。
白雪盖住了绿原,
不,那不是白雪,
是咱们公社的羊群。
雷声隆隆震山岗,
不,那不是雷声,
是社员们在歌唱。


第5版()
专栏:

多么幸福的草原呵
多么幸福的草原呵!
祖国像蔚蓝的天空!
毛主席是温暖的太阳。
多么幸福的草原呵!
公社像欢腾的海洋,
社员是自由的金鱼儿。
多么幸福的草原呵!
公社的牛羊像绿草一样多,
牧人是绿草中的花朵。


第5版()
专栏:

千年封冻的雪山下
千年封冻的雪山下,
生长着美丽的花朵;
五星红旗在雪山顶上飘扬,
那花朵开得更加鲜艳。
千年黑暗的部落里,
枷锁着可怜的牧羊人;
共产党书记来到群众中,
牧人唱出了欢乐的歌声。
千年茫茫的草原上,
哺育着无数的牛羊;
人民公社建立在草原中央,
那牛羊长得更加肥壮。


第5版()
专栏:

草原新人比星多
在悬崖上修路
共青团员龙智布,是同德县巴沟公社卡力岗生产队的放牧员。他天天跟群放牧,早出晚归。
黄河西北岸矗立着悬崖绝壁,悬崖上有一片水草丰美的香木其滩。多少年来,这个好草滩没有被人利用过。龙智布想:如果能在河边修一条路,让羊群到香木其滩去抓膘该多好啊!龙智布的想法很快得到公社党委的支持,并且派了三个人去帮助他。修路工作开始了。龙智布在险恶的悬崖绝壁上工作,黄河在下面怒吼。悬崖底下只能容一个人,龙智布的腰里紧紧系了一根十多丈长的绳子,让别人拉着,他溜到悬崖下面,先用铁铣在黄河边上修了一段路。再往悬崖上修,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了。他就用镢头挖一个立脚点,站稳了脚再继续开山劈石。经过三天的斗争,龙智布面前出现了一条六尺宽,二十七丈长的道路,弯弯曲曲地通向香木其滩。
道路修好后,龙智布放牧的羊群常常到香木其滩吃鲜美的青草,这群羊很快全部抓上了一类膘。现在,这里也成了公社其他放牧员的草场。龙智布放牧的一百一十五只山羊,产羔一百一十五只,成活一百一十二只,获得了高额丰产。
巧治牛骨折
有一天,甘德县红旗牧场放牧员叶什加赶着牛群从郎客沟回来,一头牛的右后腿踩到了一个哈拉洞里,身子一歪,腿便折断了,再也不能动弹。叶什加十分着急,他想:人的手脚骨折了,医生可以上夹板,牛骨折了是不是也可以用这办法试试呢?他马上在沟边扯了一把鞭麻绑在牛腿上,再扶着牛慢慢走回牛圈。回家后,他把木板削成薄片,在上面垫一些毛毡,然后将折断的牛腿好好包扎起来。七天过后,他开始牵着牛慢慢走动;二十一天以后,叶什加解开木板和毡片一看,牛腿骨已经完全长好了。解放前,叶什加是一个受牧主阶级剥削压迫的奴隶,自从到牧场当了牧工以后,对牛羊和牧场财产都十分爱护。遇到这次牛折骨的事故后,他想,要更好地照顾牛羊,除了要小心饲养管理外,还必须学会一般的兽医技术。从此,他就苦心钻研,经常向兽医员和有经验的老放牧员请教,放牧中时时注意搜寻各种草药。现在,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兽医知识,能治疗牲口的一般伤病了。
烂泥滩里的战斗
一天下午,达日县民警张广臣和马英祥从桑日麻地区打猎回来,发现一群牦牛和马吃力地挣扎在烂泥滩里,就马上跑去抢救。这里共有十四头牛和两匹马。有的牦牛四条腿全陷在污泥里。几个藏族妇女急得在一旁揩眼泪。他俩毫不犹豫地脱掉棉袄和鞋子,跳进泥坑里。泥齐腰深,站都站不稳,怎样救出这些笨重的牲畜呢!他们看到对面山坡上有很多石头,就立即跑上去运石头。烂泥坑里空手都不好走,抬上重石头更困难。他们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终于在牛马旁边垫成了一条石块路。但是牛马自己仍旧爬不上来。他们就把牛推倒,拔出牛腿,先抬到石头上,再沿着石头路往外抬,抬完一头再一头,就这样来往抬了十六趟。这时,他们的脸、唇都冻得发紫,全身也麻木了。当藏族妇女一再地感谢他们时,他们说:“我们不过是做了一个民警应该做的事情”。(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第5版()
专栏:

果洛纪行
李来予
从青海省会西宁坐汽车往西南行,两天便可以到达果洛藏族自治州。这里有在荒滩上建设起的草原新城,有水草丰美的辽阔牧场,有肥沃的农田,有无尽的地下宝藏,还有珍贵的野生植物与野生动物。凡是到过果洛的人,都称赞说:果洛是个好地方。
草原新城——吉迈
吉迈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这里居住着三千左右的各族人民。解放前的吉迈是一片十分荒凉的草滩,方圆二十里路找不到一户人家,只有当冬季到来的时候,才有一些牧民赶着牦牛来到这儿过冬;到了春天,他们又赶着牛羊搬到春季草场去了,留下空空的吉迈滩。可是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果洛地区最热闹的地方了,除了州级机关以外,还有商店、邮局、银行、粮站、书店、医院、电影院、浴池和一所培养民族师资的民族师范学校。街道上人群来来往往,藏族牧民满怀喜悦地出入于供销社和百货商店,把土特产品卖给国家,购买他们所需的物品。
现在的吉迈正在一日千里地变化着!我们在吉迈虽然只停留了几个月,但是在这几个月中却亲眼看到吉迈发生了数不清的新鲜事情。去年9月,我们在果洛时,还是在渡船上涉渡黄河来到吉迈的,可是今年回西宁时,却是坐在汽车上飞快地驶过了吉迈黄河大桥。吉迈黄河大桥是黄河上游第一座永久式钢筋混凝土大桥,也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公路桥。吉迈人民把这座桥称为幸福的桥梁。
我们刚刚来吉迈的时候,晚上只能在蜡烛下面写字看书,由于修建电厂的职工发挥了冲天干劲,克服重重困难,快速建厂和投入生产,在去年国庆节时这座草原城市就大放了光明。
吉迈浴池第一次营业的生动情景,使我们非常感动。从来没有洗澡习惯的藏族牧民在公社化的今天,不仅有了讲究卫生的条件,而且有机会在清洁舒适的浴池洗澡了。他们那股喜上眉梢的欢乐劲儿,那从浴池里传出来的动人的歌声,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过去,果洛地区的藏族牧民,连工业品也很难见到。今天,在吉迈却出现了食品加工厂、皮靴生产厂、铁工厂、皮衣加工厂、缝纫厂等。这些都是在去年3月以后才出现的新事情。我们曾经参观了果洛草原上的第一个食品加工厂,这个工厂虽然目前还只有简陋的厂房和不多的职工,但是从去年4月建厂以来,已经生产了点心、蛋糕、酱油等六十多种产品,深受牧民的欢迎。他们吃着吉迈食品加工厂生产的点心时,翘着大拇指用藏语说:“很好!很好!这是大跃进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黄河上游好牧场
黄河上游的果洛草原是青海省最好的天然牧场之一。即使在数九隆冬,如果你来到果洛草原上旅行一趟,也会为这里的景色所吸引。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一群群健壮的牦牛,一群群雪白的绵羊,伴着牧人豪迈的歌声,绘出一片冬季牧场生气勃勃的图景。
果洛全州面积达十四万多平方公里,可以利用的草原竟达70%左右,这是多么好的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天然条件啊!说到牧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色,高达二尺以上的丰美牧草,占全州牧场20%左右。这些牧草一般在春季3月开始生长,至9月底方枯黄,牲畜每年可吃到七个月的青草。
果洛草原水源也极为丰富,境内除了有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其中以外,还有多可河、马可河、达日河、吉迈河等流量很大的河流,以及无数的泉水和山沟,所有这些都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2月的果洛草原虽然还在严寒的笼罩下,可是草原上广大藏族牧民的心情却是火热的。他们正面临着一个金色的丰收季节。冬羔丰收的喜悦在草原上到处弥漫着,捷报像雪片似地飞到州委书记的办公室里,一切都说明果洛草原在畜牧业生产上正在昂首阔步前进。到2月上旬,全州已产羔十万五千六百八十一只,成活十万一千九百六十四只,成活率为96.4%,获得了历史上空前的丰收。在丰收的日子里,人们的心情是多么兴奋啊!由于去年各地坚决执行了“以壮为纲”的方针,在夏秋两季狠狠地突击抓膘,全州牲畜在进入冬季牧场时,一等膘达到95%以上;同时推行了“人工催情”“热胎配种”等科学方法,今年各地都出现了不少一胎多羔的事例,全州已有一百六十一只母羊产双羔,并且全活全壮。同德县松都公社三只母羊产羔九只,也全部成活。
今年果洛羔羊丰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产羔羊比过去一般的羔羊都重。最近达日县唐欠沟公社第四生产队产了两只羔羊,刚生下时一只重十五斤十一两,一只重十三斤二两,这个公社的老放牧员班藏见人就说:“我活了四十多岁,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羔羊,果洛历史上最大的初生羔羊只有十二斤,人民公社真是好啊!”
处处当心矿碰脚
“果洛是个宝贝窝,矿藏还比牛毛多;从草原,到山坡,处处当心矿碰脚。”这是果洛草原上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它说明:可爱的果洛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土地,宜牧、宜农,而且也是一个地下矿藏极其丰富的地方,发展工业有远大前途。未进果洛以前,我们总是常常为柴达木的石油所吸引,向往着祁连山的矿藏。这实际上是把青海地下资源极为丰富的这个概念理解得太狭隘了。当我们来到果洛以后,才发觉过去的理解是片面的。不仅祁连山、柴达木等地有极丰富的地下资源,就是果洛草原上的矿藏也极其丰富。
几年来,特别是大跃进的1958年以来,地质勘探人员和当地群众密切结合,掀起了群众性的报矿找矿运动,虽然还只踏查过很少一部分地区,就已发现有铁、煤、铅、锌、云母、石棉、金、银、镁等十八个矿种,计五十多个矿点,其中有许多矿藏,都是品质好、储量大,具有极大开采价值的矿藏。
丰富的地下资源,为果洛地区的工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这里的工业还刚刚萌芽,去年工业总产值就超过了原计划的165.5%。过去连工业品也没见过的当地藏族牧民,今天在国家的培养和兄弟民族的帮助下,有的已经亲手掌握了机器,为建设幸福的草原而辛勤地劳动着。1959年底,全州在工业战线上的职工已增加到八千余人,相当于1958年职工总数的两倍半还多。全州新建的现代化工矿企业有大武煤矿、玛沁奶粉厂、大武化工厂、大武硫酸厂、吉迈水电站等十多个。
在生活用品方面,现在已能就地生产各种糕点、糖果、肉松、肉干等四百多种产品;同时还建立了制皮衣、制皮张、制靴和木器用具等十余个手工业生产企业,因而满足了人民生活上的需要。(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