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举办业余学校 实行短期训练 师傅广带徒弟
烽火公社燃起技术教育烽火
一年多培养了上千名技术人员许多技术问题都能自己动手解决
本报讯 陕西乾县烽火人民公社自力更生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材。全社二十九个生产队,现在队队都有八员(农业技术员、水利技术员、林艺园艺员、农业机械员、接生员、保健员、兽医员、配种员),部分队并有气象员、电工员和土壤技术员,有的队还建立了农业技术股、水利股、气象哨、保健站、接生站等。
这个公社一直是从实际出发,在实际中培养人材的。早在1958年公社刚建立时,党委就在烽火生产队和兴隆生产队建立了两个试点,总结了社员王保京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科学家的经验,在全社普遍推广;各队迅速掀起了“学保京、比保京、赶保京”的热潮,参加结合当前生产进行试验研究的积极分子,由公社化前的六百多人增加到三千八百多人。公社党委书记亲自种试验田,全社建立了二十九个农业科学研究室,三百二十一个专业试验队(组),共种植了三千六百亩试验田,大家在实际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公社进而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系统地培养人材,其中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举办各种业余学校。全社现有业余农业科学技术学校五所,各种业余学校二十九所。这些学校都以实际操作为主,结合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烽火生产队设立的业余农业科学技术学校的学员们,利用公社拨给的土地进行各种试验,研究的项目达四十三种。各学校已先后为公社培养出农业技术人材五百一十多人。通过开办短期训练班和轮训班培养人材,也是一种形式。一年多以来,全社已开办短期训练班和轮训班二十七次,共培养柴油机手、电动机手、保健员、兽医员、配种员二千五百多人次,其中柴油机手训练班两期训练出七十多名柴油机手。
公社大力运用原有技术力量培养新生力量,实行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培养人材,各队比较熟练的技术员都包干带领了一个到两个徒弟,个别进行培养。灯塔生产队气象员王振英和崔家生产队气象员崔志学,在师傅的指导下边做边学,一年的工夫,就能够单独地测量风速、气温、地温,确定光照强度,分析土壤含水量等。公社也运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来培养人材,从建社到现在已请进来传授技术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有十一名,其中请西北农学院来社帮助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材就达一百七十六名。公社先后选派许多社员到外地进修。到醴泉拖拉机站学习的四十五名社员,目前一般已能单独驾驶拖拉机,有的人还学会了修理。此外,他们还通过现场传授的方法培养人材。公社农具修配厂等生产单位每逢有新的创造发明或重大的技术革新,都及时召集各队有关技术员,现学现做现推广。
烽火人民公社实行在生产中学习,自力更生培养人材,一年多的时间,全社就有了各种技术员一千零二十六人,比公社化前增加了两倍。其中农业技术员有五百一十五人,农业机械员一百八十四人,水利技术员一百零二人。这些技术员中有二十人相当于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水平,能够安装、修理大型农具,进行田间设计,单独做室内试验,懂得一些杂交育种的科学道理,初步掌握了土壤分析的方法,熟悉当地各种作物各个时期施肥用水的技术。烽火生产队农业技术员王行兴,经过学习后,去年在室内单独进行考种分析(品种鉴定)的品种就有二十二个。兴隆生产队郭尧通和王思聪在学习中成长,去年给公社和四个生产队安装了粮棉加工厂的全套设备,还创造了一种自动筛麦机,提高工效二十五倍,被社员称为“土工程师”。由于大批技术人员的成长,在电路的架设、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排水灌溉机械的安装和使用等方面,公社都已能自己动手解决。目前这个公社已经做到了人、畜小病不出队,基本上控制了猪疫和鸡疫。历来危害牲畜的炭疸、口蹄疫等病,已经绝迹。各队具有一批技术人材,一有重大的创造革新和新的技术措施,就马上能在全社推广开来。例如,该社农民科学家王保京研究出来的宽行间作套种的耕作制度,现在已经在全社97%的棉田和70%的玉米田里推广使用。
现在,这个公社决定要在最近几年内,把全社八百多名青壮年,全部在业余农业科学技术学校轮训一遍,从中选出一批优秀技术员,培养成为中级或高级农业技术人材,逐步建立公社农艺师制度。


第4版()
专栏:

解放军官兵促进农业现代化
某部队卫生营帮助获鹿城关公社建设菌肥厂
南京部队某学校为丹徒公社装备农业机械厂
据新华社19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卫生营,帮助河北获鹿城关公社试制成功五四○六号抗生菌肥料,促进当地迅速建成一百八十四个菌肥厂。这个卫生营被石家庄市选为部队参加地方农业生产的先进单位,派代表出席了河北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去年春季,卫生营党委发现获鹿城关公社傅家庄生产队肥料不足,便派化验员刘洪斌去医院学习制造菌肥。回来后,在营长的具体指导下,吸收几名公社社员参加,进行试制。在试制中,刘洪斌和社员一起连续十余天睡在培养室里,每天工作到深夜。试制成功后,便帮助公社建厂。建厂中,他们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采取发动群众、因陋就简、以土代洋的方针,仅花二百元就建成了一所菌肥厂。
菌肥厂开始生产以后,卫生营党委又和地方党委一起研究在各种作物中试用。有十五亩小麦在查田时长得很不好,有人建议拔掉,追上菌肥不到一星期,麦苗由黄变青,二十天就赶上了二类苗。傅家庄生产队有九百八十亩小麦使用了菌肥,平均比1958年增产17.2%,比没有使用菌肥的小麦增产8%。有四百五十二亩使用菌肥的棉花,长得株大桃多,平均每亩比1958年增产33%,比没有使用菌肥的增产15%。石家庄科学研究部门和河北医学院研究了这个厂制造的菌肥以后,认为有三大好处:应用广泛方便,适于粮棉作物、薯类作物,也可用于蔬菜;使用时可结合播种、移苗、补苗、灌水等操作进行,并且有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的作用;成本低廉,节省劳力,每斤菌肥仅合二分钱,一斤菌肥可顶八百斤粗肥。制造菌肥用的棉仁饼、青泥土等原料当地很容易取得,技术也容易为群众掌握。
为了提高产量,卫生营党委和地方党委,共同领导了这个工厂的技术革新,由原来月产二百五十斤提高到三千斤。当地党委推广了这个厂的经验后,获鹿地区就建成了一百八十四个菌肥厂,月产菌肥四百余万斤。河北省、石家庄市也先后在获鹿召开五次现场会,推广这个地区办菌肥厂的经验。
据新华社19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地区部队某学校,为江苏省镇江丹徒人民公社装备了一个农业机械厂和一个文化馆、一个保健站。
这个学校实习工厂有较完整的机械设备。学校党委在今年1月和丹徒人民公社共同商订出农业技术改造的规划。他们发动学员、工人,用十天时间,结合教学活动,利用废钢铁,给丹徒公社制造了一整套农业机械厂的设备,其中包括车床、电动机、电动台钻、电焊机、电动盘锯、砂轮机和可供六百盏电灯照明用的发电机等。通常制造这套设备,需要一个多月。
这套农业机械厂的设备,连同官兵、职工捐赠的文化馆、保健站的设备,在1月25日送到了丹徒人民公社。他们帮助安装了机器,架设了电线,并且开始帮助公社训练技术工人和保健员。当晚,发电机开始供电,几百盏电灯大放光明。农业机械厂的金属、钢锉、车轮、小五金等九个车间,也准备开工生产,过去不能制造的麦类和水稻脱粒机、喷雾器等农业机械,现在可以自己制造了。丹徒人民公社根据新的技术设备条件,重订了农业现代化规划。全社所有的手工业工厂,准备在第二季度改成动力操作的半机械化工厂。
(附图片)
广州驻军某部战士,在帮助当地人民公社培养卫生员
晓喻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小工厂也能办大学
重庆12个小厂联合办了一所业余工业大学
新华社重庆19日电 重庆市新民塑料厂等十二个小型工厂鼓足干劲,在最近联合办起了一所业余工业大学。
这所大学设有化工、轻工、机械三个系,并附设中等专业班两个,普通高中班和干部班各一个。全校已有学员二百多名,大部分是工人或工人出身的干部。
这十二个工厂,都是些只有几百工人的小厂。今年初,有些厂的职工曾提出办业余大学的要求,但是各厂都缺乏师资和设备,办不起来。各厂党组织在区委的领导下,及时进行了研究,决定联合举办业余大学。消息一传出,各厂职工纷纷送家具、做设备、找校址,十几天内就轰轰烈烈地把一所业余工业大学办起来了。
业余工业大学聘请十二个工厂中仅有的几位工程师作兼职教师;跟当地学校挂钩,聘请了一些教师兼课;又从工人中选拔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和优秀工人作辅导员。又采取基础课集中讲授,专业课分散自学由辅导员辅导的办法,以弥补师资的不足。这样,基本上解决了师资的问题。
为了适应各厂生产的不同情况,业余工业大学对学习时间灵活地作了安排。除政治课统一学习外,轻工系的学生因为大都是针织厂、棉带厂等轻工系统的职工,他们工作性质相近,作息时间大致相同,就一般在晚饭后上课,机械系的学生,大多是五金厂、零件厂的职工,工作任务较重,一般采取两天内集中学习几小时的办法。经过安排,学员们一般都可以保证每周学习六至八小时。
学校除系统地讲授普通学校有关课本外,还密切结合生产需要,选讲一些急需的生产知识。在部分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差的学员中,又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课。
这所业余工业大学办起来后,学员们表现了顽强的学习精神。许多人在学校未开学时就自动抽时间学习大学课程;入学后,除按照学校的安排参加学习外,还常常抽时间自学。重庆南岸皮革厂的党总支书记李成模、新民塑料厂的党总支副书记袁成业,刚解放时都只有初小程度,现在为了学好功课,每天晚上都坚持一两小时自学。


第4版()
专栏:

王保京上大学
本报记者 张安南 韩国英
王保京上大学了!这个消息传出去,立刻轰动了西北农学院。
2月7日下午,王保京刚刚下了火车,前去迎接他的一群大学生,马上把他团团围住,抢着和他握手。一位男同学指着一位女同学对王保京说:“她是咱们学生会的文娱部长。你想跳舞,就找她。”他们问这问那,说着笑着,向学校走去。这个年青的农民,就这样在同学们的簇拥下,第一次作为一个大学生,迈进了大学校的门槛。
对于西北农学院说来,王保京是它的新学生,但又是老相识。1955年以来,西北农学院经常派教授、学生到王保京领导的乾县烽火生产队(原烽火农业社),帮助他们总结生产经验,传授科学知识,培养技术人材。王保京在生产上碰到一些科学技术问题,也经常到西北农学院去请教;同时,也把自己在生产和研究中创造的先进生产经验和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带给西北农学院。1958年,西北农学院还请王保京给学生上过三次课,讲授杂交育种、玉米栽培技术和通风透光等试验。几年来,王保京就和西北农学院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现在,王保京又作为学生,正式到西北农学院来学习,怎能不使全校师生为之振奋呢!
王保京上大学的消息,在他家乡发生的影响,比起西北农学院来,还要大得多。王保京要离开村子(白灵宫村)上大学的那几天,这件事简直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解放前,白灵宫村不用说大学生,连个高小毕业生都没有。现在呢,王保京居然要上大学了。难怪全村最老的老人王大成感慨地说:“打光绪年间起到如今,我还没听过农民上大学哩!保京上大学是毛主席提拔咱们农民啊!”七十多岁的王大信讲:“今古奇观里也没这号事情呀!”但是,王保京上大学了,这在新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又算得上什么稀罕事呢!解放以后,和所有的农村一样,白灵宫村的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到现在,高小学生共有一百零五个,中学生有四十七个。王保京的母亲杜元贤老太太,过去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解放后,她自愿报名学文化,现在已能写信了。王保京离家的时候,她亲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感激党和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培养和关怀。乡亲们也都千叮咛万嘱咐,要王保京好好学习,回答党的栽培。
王保京,这个贫农的儿子,解放前只念过一年半书,因为交不起学费退了学。解放后的十年当中,他在党的培养下,在实践的锻炼中,迅速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特约农民研究员了。
王保京是否具备了上大学的条件?这是没有必要怀疑的。王保京曾经自修过农业高等学校的一部分课程,例如“土壤学”、“作物栽培学”里的小麦、玉米栽培技术,“耕作学”里的马尔采福耕作方法等等书籍。他能写自己的讲话提纲。在实践当中他获得了令人惊讶的各种成就,和社员一起搞了一百六十二个农业科学研究项目,先后用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等办法,选育了十五个新品种;研究出一套适合当地栽培的玉米丰产技术经验,使得玉米亩产量由原来的二、三百斤提高到一千三、一千五、一千七、二千一百多斤;还成功地进行了利用阳光的试验——宽行间作套种的耕作方法,给防止小麦倒伏和减少棉花落蕾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王保京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完全是在日常的实践中获得的。解放初期,他第一次听到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谈到了人工授粉、灌溉、施肥和防虫等科学知识后,感到新奇。从此,他就开始进入自己的“田间大学”了。他在参观、访问中,从许多次的会议中,从许多领导同志和科学技术人员那里,从自己的田间试验研究中,日积月累地学到许多东西。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两件事:一次是他去苏联参观,在莫斯科时农业科学家李森科接见了他。他请教李森科怎样搞科学研究。李森科意味深长地说:“科学是那里来的?……科学是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另一次是有人在背后嘀嘀咕咕地说他搞的研究不是方向。正在那时候,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到他们农业社去视察,向他说:
“很对啊!就这么搞。干就是学,农民一定要研究科学。”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牢牢记住这些话。他干,他学,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迅速的提高了。
但是王保京还觉得不够,他作出了许多成就,还不能从科学上得到说明。他觉得不仅要达到某种成就,而且还要知道是为什么?“要是能上西北农学院学习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该多美!”近两年来,他的头脑中不断出现着这念头。现在,他的愿望达到了,中共陕西省委决定送他到西北农学院去深造。
9日上午,王保京上了大学的第一课——“植物学”。讲授的是农学系讲师张智敏。她曾经在王保京所在的烽火生产队劳动锻炼过,在那里向王保京学习了很多实际的生产经验。现在,她要给王保京讲解理论知识了,怎么能不特别感到高兴呢。现在,王保京端端正正地坐在农学系的教室里。他穿的那件普通农民的黑棉袄上,挂着“西北农学院”的校徽。他聚精会神的听讲,用心的作着笔记。下课以后,当别人问他听的怎样时,他握紧拳头,向自己的腿上一顿,充满自信说:“没问题,能懂。我还要保证开门红,学好第一天的课程,到晚上向校党委报喜;学好整个的课程,向党、向毛主席献礼呢!
(附图片)
王保京来到了西北农学院,戴上了学院的校徽
  新华社记者 和坪摄


第4版()
专栏:

普及和提高
华仁
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特约农民研究员王保京上大学了,令人鼓舞。
陕西省乾县烽火人民公社自己动手培养技术人材,同样令人鼓舞。
王保京上大学,是为了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便为农业技术改造贡献更大的力量。烽火人民公社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培养了一千多名技术人材,许多技术问题都能自己解决。
王保京上大学,是为了提高;烽火人民公社培养技术人材是普及。两者结合,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两条腿走路”培养技术人材的方针。
普及和提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忽视普及或者忽视提高,都不能迅速地改变我国文化科学的落后面貌,推动生产的飞跃发展。过去,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正确地贯彻了普及和提高以及党的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因而在教育战线上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在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迅猛前进的今天,更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才能适应大好形势的发展。
农业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材。在六十年代中,需要成百万的高级和中级的农业技术人员,和为数更大的初级技术人员。但是,目前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还很少,不但满足不了将来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目前的要求。这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国家继续兴办学校和各种训练班外,各地应当自力更生地发展农业中学、业余农业教育,并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知识。烽火公社党委认清了这一形势,采取了各种办法来普及农业技术教育,立竿见影,推动了生产。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提高。应该看到,随着农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越来越要求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质量。因此,不能只是普及,而要发扬不断革命的精神,也须抓紧提高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得好:“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在普及的同时,就抓提高。现在,烽火人民公社已经树立了这样的榜样。这个公社除了派王保京到大学去深造外,还准备在最近几年内,重点地培养出一批中级和高级技术人材,以不断满足技术革命的需要。各地应当像烽火公社那样,采用大量普及和重点提高的方法,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材,以适应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需要。


第4版()
专栏:

前进座剧团在京继续演出
陆定一副总理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主要演员
新华社19日讯 日本“前进座”剧团今晚在首都剧场演出传统歌舞伎“俊宽”和“鸣神”。
陆定一副总理观看了演出,并在休息时接见了“前进座”剧团团长河原崎长十郎,副团长中村玩右卫门、宫川雅青和剧团主要演员。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承志、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阳翰笙、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张致祥等。接见时,正在中国访问的日本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理事长安井郁、日本在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也在场。
今晚的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俊宽”由著名的演员中村玩右卫门主演,“前进座”剧团演出这个剧已达二百次以上。剧本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残酷压迫进行斗争和舍己为人的精神。“鸣神”是以人对神的胜利为题材,由河原崎长十郎和日本著名旦角男演员河原崎国太郎主演。这个剧在中国是第一次演出。两个剧的演员们都在观众的热烈鼓掌声中多次谢幕。
演出结束后,陆定一副总理等上台和演员们亲切握手,祝贺他们演出成功。
“前进座”剧团在北京已经演出四场,都获得了极大成功。剧团将于明晚加演一场,以答首都观众的盛意。
(附图片)
陆定一副总理和前进座剧团团长、副团长、部分演员合影。左起:岚芳三郎、河原崎国太郎、陆定一、河原崎长十郎(团长)、中村玩右卫门(副团长)  新华社记者 张赫嵩摄


第4版()
专栏:

中捷文化合作协定
1960年执行计划签字
新华社19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1960年执行计划,今天下午在北京签字。这个计划包括文化、艺术、教育、科学、电影、新闻、广播、体育、展览等项目。
代表中国方面签字的是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罗俊,代表捷克斯洛伐克方面签字的是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布希尼亚克。
签字后,罗俊和布希尼亚克先后讲话。他们都热烈赞扬中捷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和发展。签字后,并举行了酒会。


第4版()
专栏:

施皮茨纳尔博士抵京
新华社19日讯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合同法院主席兼对外贸易协会仲裁院主席奥斯马·施皮茨纳尔博士和对外贸易协会仲裁院秘书哈里·费耳豪尔,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邀请,于今日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前往机场欢迎的,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席萧方洲等人。


第4版()
专栏:

美舰侵入我福建海域
我提出第86次严重警告
新华社19日讯 2月18日二十三时五十分到19日二时三十分,美国军舰一艘,侵入我福建省平潭、白犬地区海域。对于美国军舰的这种军事挑衅,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提出第八十六次严重警告。


第4版()
专栏:地方报纸动态

让轻工业快马飞奔
安徽日报编辑部
安徽日报在着重宣传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最近一个时期,对高速度发展轻工业的问题,也作了比较系统、集中的宣传。从去年12月份以来,发表了社论五篇。
几年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安徽省的轻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958年全省轻工业产值比1957年增长92.8%,1959年又比1958年增长40%。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安徽的轻工业生产,仍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跃进和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需要。因此,省委去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召开的轻工业会议上,号召加速发展轻工业,在1960年实现轻工业的特大跃进。这次会议还总结了安徽两年来轻工业特大跃进的基本经验,根据党中央的方针,对于今年如何取得特大跃进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作了周密的部署。安徽日报根据省委的精神,以这次会议报道为起点,加强了轻工业的宣传。在会议结束时,一版以“让轻工业快马飞奔”通栏题,发表了会议新闻,同时发表了社论,扼要地阐明会议的精神和高速度发展轻工业的方针、政策,而且以一整版地位,集中介绍了各地两年来大办轻工业取得特大跃进的先进经验。紧接着,报纸便以省委轻工业会议的总结为中心,从实现省委号召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何进一步贯彻党的大办轻工业的方针,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以及如何解决高速度发展轻工业中的关键性问题等方面,有计划地进行了宣传,使整个宣传做到步步深入,不断地推动了大办轻工业的群众运动。
安徽的轻工业生产要不要有一个特大跃进,能不能获得特大跃进?有少数干部在这方面存在着保守思想和自满情绪,这是实现省委号召的主要的障碍。因此,安徽日报在宣传省委提出的任务时,从多方面大讲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报纸一方面指出安徽轻工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仍然赶不上客观的需要,而且随着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将会对轻工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批判了某些人认为“差不多了”、“可以慢慢来”的说法;另一方面指出安徽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重工业大发展后,轻工业的设备条件大有改善,特别是经过两年来的大跃进,领导经验日益丰富,职工干劲日益高涨,批判了某些人认为安徽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已经到顶,进一步跃进困难重重的说法和想法。为了彻底批判保守思想,安徽日报还通过合肥针织厂讨论1960年跃进计划的报道,以具体的事实说明“基数大了,不能继续跃进”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根据的。
贯彻大办轻工业走群众路线和大、中、小并举、土洋并举的方针,是安徽省两年来轻工业取得特大跃进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年继续特大跃进的根本保证。安徽日报在整个轻工业的宣传中,都强调指出,不仅轻工业部门要大办轻工业,各个部门、各行各业都要大办轻工业,“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动手就可以使轻工业高速度发展。报纸对于合肥、芜湖、蚌埠等城市贯彻省委轻工业会议精神的报道和全省大办轻工业新形势的述评,都着重宣传了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所取得的成绩,而且通过评论和市委负责人的专文,强调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意义。
为了把广大干部和群众大办轻工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必须打破办工业的神秘观点,发扬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树立自力更生,自己武装自己的思想。在这一方面,安徽日报抓住了蚌埠市五位家庭妇女白手起家办成玻璃器皿厂,安庆市丝光染织厂自力更生、由小到大的先进事例,大插红旗,大做文章。蚌埠市五位家庭妇女,一年半前借来三十元资金办起一座安瓶厂,以后发展成为一座生产半机械化、年产值达三十四万元的玻璃器皿厂,这是全省街道办工业的一面红旗。安庆丝光染织厂一年半以前只有一台机器,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由于坚持用穷办法办大事的精神,自己制造设备,从生产中扩大生产,现在已经成为一座有八十台机器、能生产二十多种产品、产品远销国外、月产值达二十四万元的中型厂,这是全省坚持自力更生,由小到大的一面红旗。安徽日报在发表这两个厂的新闻时,都发表了社论,号召大家学习他们的共产主义风格。对于蚌埠五女办厂的报道,强调指出她们所以敢想敢干,是由于她们具有“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一心只为社会主义”的高贵品质;对于安庆丝光染织厂的报道,则强调指出他们不仅敢想敢干,不畏艰难,而且能够把冲天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坚持了由小到大、由土到洋、自力更生、逐步发展的方针,切实地解决了高速度发展中的设备、技术、原材料等等问题。这两组报道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如蚌埠市各厂,在报纸的影响下开展了一个学习“红五女风格”的群众运动。
安徽日报在轻工业宣传中,还根据省委的指示,紧紧地抓住了关键性的问题。例如,在群众全面发动起来以后,如何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轻工业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安徽日报在报道和社论中都强调大办轻工业要根据“就原料、就销区、就交通、就燃料、就劳动力”的原则和一盘棋的精神,作好规划和布局。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积极性,又要坚持集中领导,统一安排。既要干劲冲天,大办特办,办得多、办得快,又要因地制宜,分批上马,办得好、办得省。在发展生产方面,安徽日报突出地宣传了如何克服原材料不足的困难,大闹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原材料方面,安徽日报在要求原材料生产部门为轻工业增产更多原料的同时,特别强调轻工业部门自力更生,千方百计地开辟原材料来源和节约使用原材料。还介绍了合肥、芜湖等地就厂办厂,附属厂利用下脚废料,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的经验。在技术革新方面,安徽日报着重地宣传了省委提出的“大闹技术革新、增产不增人”的口号。在一系列的报道中,既强调手工操作的单位大闹革新潜力无穷,又强调在现代企业中开展革新也大有可为;既强调重点突破,树立标兵,又强调环环抓紧,全面展开。
在宣传的方法上,安徽日报注意适当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以增强宣传的效果。如舒城和合肥两座纸厂,由于建厂时坐等洋设备走了一段弯路,在扭转了“唯洋是好”的思想以后,便迅速建成了一个造纸车间,开始了生产。安徽日报把这两座纸厂转变前后的情况加以对照,指出“坐等洋机器虚度光阴,土法先上马立竿见影”,生动地宣传了土洋并举的方针和省委指出的“能洋则洋、不能洋则土”的口号。由于对比鲜明,给人的印象比较强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