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三水并用 根治三害 大兴五业
曹县兴修“八化一体”综合工程,全面建设农田水利
平原河网化,遍地机井化,灌溉自流化,耕地园田化,水力电气化,水产多样化,大地园林化,交通运输舟船化和公路化
本报济南16日电 山东曹县城关人民公社建成“八化一体”农田水利综合工程系统。工程规模巨大,一举多利,既可全面抓住天上、地下、河流水,实行三水并用“三保险”,又能防旱、排涝、改碱,根除“三害”,使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兴,为平原洼涝地区全面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树立了一面红旗。现在,曹县各人民公社正在把这一试点工程迅速地扩展到全县。
曹县南靠废黄河,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旱、涝、碱三害向为这里农业增产的劲敌。解放后,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但由于组织规模小力量不足,三害仍未根除。1958年人民公社诞生,全县十八个人民公社大协作,首先在城关公社创办了“八化一体”试点工程,斩断了千百年来束缚农业增产的旱、涝、碱三条锁链。这项工程的特点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大型工程和小型工程结合,引河修渠和打井结合,除害和兴利同时并举,水肥土林全面开发。“八化一体”整套水利工程包括平原河网化,遍地机井化,灌溉自流化,耕地园田化,水力电气化,水产多样化,大地园林化,交通运输舟船化和公路化。这样,整个大地被河网、渠网、林网、公路网和星罗棋布的电站、机井交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八化一体”工程在排涝抗旱上具有相当的彻底性。如果遇到七至十天连续降六百到八百毫米的暴雨,它可以保证亩亩农田不受涝害;如果碰上酷旱天,一年滴雨不落,也可保证农作物需要的水分,并且还可以把碱地改造成良田。“八化一体”工程所以有此巨大威力,是因为它具有河、渠、井三水并用的充沛水量和蓄、灌、排、压(引水压碱)相互作用的完备工程。
城关公社试点区总面积三十九平方公里,总径流量是七百六十万立方米,而四、五、六级八十三条河网(总长二百七十里)工程就可拦蓄六百七十三万二千立方米,其余八十六万八千立方米水还能通过河网予以调剂。因此十天降雨六百毫米,也可免除涝灾。这个工程在除旱方面则更有威力。试点区的二万七千二百多亩耕地,如按一年无雨最大需水量每亩七百立方计算,共需一千九百零四万五千立方米。“八化一体”工程则可控制河水、径流水、地下水等三水共治旱魔。计太行堤水库每年可引黄河水七百四十三万立方米;河渠平时能蓄水一百六十万立方米;机井可提水一千万立方米。三项水源共计一千九百零三万立方米,每亩年平均近七百立方米,而且五至七天就能透浇一遍,完全可以达到一年无雨保丰收的要求。试点区建的六级河网,不仅可以防涝,还可以引水压碱和排碱,能够把碱地改造成良田。
为了充分发挥水、土资源潜力,达到灌排自如、蓄泄兼施、便利交通,他们在施工中采用了排、灌、耕作“一一五”制和河、路、渠并行,一行带八化,各项工程同时并举的作法。“一一五”制是按斗渠灌溉一万亩,农渠灌溉一千亩,毛渠灌溉五十亩进行设计划方。各级渠道都要有相当的间距、长度和它的控制范围。在作法上,迎水面挖河网,当中利用弃土筑路,背水面筑渠道。五级以上河网两面出土,一面筑路一面建林带。这样做法,河流、道路、水渠可以一次建成。既便利灌溉,排涝和排碱,又便利交通,便利机耕。
“八化一体”工程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水、肥、土、林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各项工程分工合理,组织严密,省工省料。例如为了满足蓄、灌、排、航和公路、水电、水产等方面的需要,城关公社试点区把河网分为六级,三级以上河网担负调水、蓄水、航运、发电等,四、五级担负蓄水、灌溉、田间运输、养鱼,六级为排碱沟。在施工中,一般采用渠、河并列,在各级河网旁附设各级渠道,有建筑物控制,互相通联。建筑物的分布采用了集中控制一桥带闸的办法。遍布各条农渠渠首旁边的机井,都附设一个晒水池,将水提入池内,提高水温,再经过农渠自流田间,井、河利用一套渠系浇地。
“八化一体”试点工程,是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的产物。开始,少数人主张只搞挖河防涝工程,对修水库、筑水渠等兴利工程不感兴趣;也有的认为“八化一体”工程量大,目前只能初治,将来才能根治。这个县的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以城关公社为试点,坚决地领导群众,高举总路线的红旗,边辩论边行动,使“八化一体”工程在短短四十天中就修成了。修河修渠占用土地量,也压缩到最低限度。这一事实说明,只要有雄心大志,又认真对待某一个具体问题,就可以把事情办得快办得好。
同时,这项试点工程的兴建及它的迅速扩展,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的雄厚力量。全县各人民公社在创办“八化一体”试点工程中,调集二万四千名劳力,没有技术自己学,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料物自己筹,先后办起的水泥厂、石灰厂、水利工具制修厂、炸药厂、砖窑等二百一十多处。县委为了迅速把“八化一体”工程普及全县,去冬以来,展开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运动。现在全县已修整干、支、斗、农渠二千七百四十条,长达一万四千七百多里,提前二十天完成了自流灌溉渠系工程;全县80%以上的耕地实现了园田化。与此同时,全县还大修鱼塘,打机井,在一千八百多条并行的渠、路、河旁造林七百七十万株,建水电站十六座(发电量三百零六瓩)。总计七十天完成土方二千九百七十八万多方,超过冬季计划近一倍半。
(附图片)
曹县“八化一体”水利工程示意图


第3版()
专栏:

新疆扩大耕地
继续开荒造田,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本报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正结合备耕生产,开荒造田,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充分发挥土地潜力。保证今年多种高产多收。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各地已为春播开垦出荒地三十五万亩、平整土地三百多万亩、深翻改良土壤九百多万亩。现在,距离春播还有一个来月光景,开荒造田运动仍抓紧在进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在天山南北的各军垦农场,已为春播开出一百二十多万亩新荒地。现在上万的健儿正奋战在戈壁荒野,他们决心在春播前再开垦出二百五十万亩荒地。
岳普湖、莎车、墨玉、皮山等县,正以20%至40%的劳动力,突击平整土地,力争在春耕前,将耕地基本平整完毕。
大力平整土地的同时,各地还结合水利工程,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改良盐碱土壤运动,在许多含盐碱重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大挖土碱沟和排碱网,不少公社已实现了排碱沟网化。


第3版()
专栏:

吉林突击送肥
每公顷耕地计划施底肥三十至四十吨
据新华社长春电 吉林省春耕播种所需的肥料已经备足,目前正在突击运肥,力争在解冻前将粪肥全部运到田里。
今年,吉林省每公顷耕地要求平均施底肥三十到四十吨,或施口肥(播种时随同种子下地的肥料)十到十五吨。基本田要求既施底肥又施口肥。根据这一要求,各地农民从去年冬季就开始大建肥料基地和大积零星粪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到2月10日,已超额完成了这一积肥计划。
从去年12月开始,各地人民公社就乘河封地冻的时机,展开了突击送肥运动。白城地区和怀德、榆树两县修建了长达二十多万米的冰道,利用爬犁、冰车运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辽源市辽源人民公社将三张爬犁联结一起在冰道运肥,一人一马每天运肥三万多斤,工效比原来提高两倍多。四平、白城地区改革了五万多件运肥工具,节约劳力十万个,运肥的日进度还提高一倍半。为了解决工具不足的问题,各地还将水利工地腾下来的大锤、长钎、撬杠和推车等工具用来起粪或运肥。


第3版()
专栏:

广西春耕战线兵强马壮
百万水利大军转入春耕部分地区出现春种高潮
本报讯 广西僮族自治区已有一百万水利大军转入春耕生产。随着水利扫尾工作的加速进行,其余劳动力也在陆续转移中。
广西去冬今春水利建设约80%的土石方工作量已经完成,比历年冬修水利的进度加快一倍。从而保证了春耕大忙以前就能够把主要劳动力转移到春耕生产方面来,使水利兴修的高潮之后紧接着春耕生产的高潮。
在劳动力转移的时候,各地本着“有多大任务留多少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转移。既不让水利尾巴拖住中心,也避免了工程留下很大尾巴,不能在春耕受益。群众在春耕生产中的劳动热情很高。比如,来宾县在大修水利基本完成后,紧接着组织力量积肥、开荒,很短时间内就种下了各种作物六十万亩。平果县由于从水利工地调动了主力投入春耕生产,全县立即出现了种玉米的热潮,目前已超额完成了春种玉米计划。


第3版()
专栏:

广东蓄水保水迎春播
缺乏水源地区封江堵河引水灌田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各地自去年9月以来,降雨量很少,蓄水量普遍减少,而今年春播比往年提早,种植面积又比往年扩大,需水量也大大增加。因此,中共广东省委和各级党委都把蓄水保水作为当前保证提早春播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地区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各地首先检查了山塘、水库的蓄水情况,大力找寻地下水源,对于新完成或即将完成的水利工程加快开渠、引水灌田。许多缺乏水源的地区,则用封江堵河的办法突击蓄水保水。


第3版()
专栏:

安徽备耕进度快质量好
大部春地已经春耙沿江各县秧田开始施肥
本报讯 安徽省从淮北到江南,从山区到平原,呈现着一片繁忙备耕景象。全省一千六百多万亩春地在冬耕的基础上,已有近一千万亩进行了春耕春耙;五百多万亩送上了肥料;做好山芋温床十六万七千多个,下种达一亿一千多万斤,并播种春荞麦、大麻等春作物十五万多亩。进度快,质量高,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全省自去冬以来,每天发动了二百万人,上阵夺肥,已积各种肥料三百五十亿担,除夏收作物追肥外,春播作物基肥已积攒了60%。沿江各县已普遍选好了秧田,并开始施肥。巢县已选好秧田四千多亩,其中有一千多亩已上了基肥。
目前,全省各地正在组织力量,开展大规模的检查评比,深入开展竞赛运动,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春播任务。
(附图片)
江西赣县吉埠公社吉埠大队社员们开展春耕四?四耙竞赛
  杨石朗摄(江西日报稿)


第3版()
专栏:

改造大自然
苏宜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河网、渠网、林网、公路网和星罗棋布的电站、机井交织起来,天上、地下、河里的水按照人们的意志驯服地流入田间。这一幅大地园林化的美丽图景已经不是纸面上的示意图,有的地方已经是活生生的现实。这就是山东曹县城关人民公社建成的“八化一体”农田水利综合工程系统。这项工程的特点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大型工程和小型工程相结合,引河、修渠和打井相结合,大兴水利和防旱、排涝、改碱同时并举,水肥土林全面开发。这是我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创举。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与自然展开搏斗。但是,在劳动人民被剥削、被奴役的时代,这种向自然进行的斗争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直到人民成为大地财富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与自然的斗争就在完全不同的规模和条件下进行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人类进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真正的和自觉的主人翁,因为他们成了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翁”。这时人类就从必然的王国进到自由王国。自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大大解放,人们的智慧大大发扬,两年来无论在工农业战线和文化教育战线上都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在兴修水利方面,从治山治水、引水上山到洼地改造,到河网化,各地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如今,曹县的人民更进一步在过去遭受旱、涝、碱害的坑坑洼洼的土地上,将河网化和园田化、发电、运输、植树、造林、发展水产、田头积肥等许多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展开了大地园林化的宏伟图景,创造了更美丽的大自然。
这一雄伟的壮举,不仅在过去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时代不可能实现,就是在几十户、几百户的高级社时期也难以办到。只有在人民公社成立以后,才能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破地界,统一规划和全面安排农田的各项基本建设;只有人民公社才能集中这样多的人力、物力来修建这样复杂的工程;看来无法解决的许多困难,在人民公社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当然,仅仅有了先进的社会组织,没有冲天的干劲,巨大的胜利是不会自行来到的。正因为曹县的同志们有着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他们干劲冲天,敢想敢干,敢于在水利建设上探索一条更彻底更复杂的道路,他们不回避困难,敢于经过艰苦的劳动将美好的理想移植到地面,同时又善于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因此他们在短短的四十天中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当前春耕季节已到,各地正在忙于备耕,将播下1960年的跃进种子。曹县的改造大自然气壮山河的雄心壮志,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革新的首创精神,是可以用来争取今年农业生产的更好跃进的。


第3版()
专栏:

商业部门大力支援春耕
一月份供应生产资料总额比去年同期多半倍
据新华社16日讯 各地商业部门根据今年农业生产将持续跃进和农业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的新形势,正在大力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支援春耕生产。
适应农业技术改造的迫切需要,今年国家通过商业部门供应农村的农田排灌机械、化肥、农药和半机械化农具,都将比去年有很大增长。这些商品的生产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即已安排好,因此今年一开始,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就显示出时间早、数量大、品种多、质量好的特点。1月份全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5.6%,其中化学肥料增长55%,动力排灌机械增长47%。今年国家调拨给各省、市、自治区生产农具的钢材,也比去年增加很多。目前,各地商业部门正在协同工业部门利用这批钢材赶制半机械化农具和改良农具,使供应农村的农业机具品种、数量都增加。
为了保证供应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农具能够顺利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特别注意到设备成套和配件供应工作。此外,各地商业部门还普遍加强了技术员的培养训练工作,使他们在为农业技术改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据河南、陕西、山西、广东、湖北、甘肃等十三个省统计,由省级商业部门举办的技术训练班训练的技术人员已有二千一百多人。
在做好国家计划分配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的同时,各地商业部门还大力协同有关部门,组织人民公社在“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原则下,生产农业生产资料,满足本地的需要。河南、山西、福建三省商业部门目前已组织地方工业生产各种小农具六千五百多万件,相当三省春夏两季所需小农具总量的76%。许多地区的商业部门还从提供样品,供给图纸等方面帮助县办或社办工业赶制新式农具或改良农具,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第3版()
专栏:

福建农业机械七万职工大造新式农具
据新华社福州讯 福建省农业机械部门的七万名职工大造大修农业机械和农具,支援春耕生产。全省已制造深耕犁、插秧机、播种机、积肥运肥用等改良工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六十六万多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三点一倍。另外还生产了锄头、镰刀等小农具几百万件。
各地农具厂和机械厂都派出大批工人下乡为人民公社修配农业机械和农具。福州第六机器厂的十五个工人在农历正月初二一早,就到鼓山抬回了三台用坏了的柴油机和抽水机,赶修好了再送给农民。永泰县各级农具厂组织了一百四十五个流动组携带工具下乡,登门为农民新制和修补了两万六千多件农具。


第3版()
专栏:

革命花朵 越开越红
中共平顺县委第一书记 李琳
中共平顺县委书记、县长 方中谷
过去,平顺县的人民,用这样的民歌来描述自己的家乡:“爬上平顺山,叫人好心酸!人穷地又薄,哪有好庄园?”熟悉太行山的老同志,常常关切地问到: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平顺山区,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亲爱的同志们,山区人民并没有辜负了你们的热切关怀,平顺县在短短的几年中,从一个穷山区变成了百宝临门、五业俱全的好地方了。现在人们高兴地唱道:“进了平顺山,令人心喜欢,牛羊遍地跑,一片好河山。”
“走”与“在”的争论
平顺县的变化,是经过了曲折的艰苦斗争的。土地改革后,农民从地主长期压榨下解放出来,土地回了家,劳动劲头可大啦!特别是毛主席提出“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紧密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生产很快得到发展,农村气象一新。就在这时候,农民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的新要求。当时有两种主张:大部分人主张要大搞山区建设,上山取宝,发掘山区资源;少部分富裕中农却说山区石头多,灾害大,困难多,油水不大,再待几辈子也发不了财,主张移民下山。是安心建设山区,还是移民下山呢?到处在剧烈地争论着。
县委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建设的指示,向全县人民提出“大闹平顺山,太行变江南”的战斗号召。首先在西沟村订出三年建设山区规划,通过这个典型发动群众,扭转了建设山区的悲观情绪。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县委为了使人们看到山区远景,又发动群众自上而下地制定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十五年远景规划。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公布后,又组织所有农业生产合作社修订了自己的规划。为了保证规划的实现,县委还提出了“十年看三年,三年抓头年,每年抓冬春”和“明年生产今年安排”的口号,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全县共进行过七次群众性的规划,订规划既是有效的社会主义教育,也是总路线的具体化。规划成了群众集体行动的准绳,成了动员和组织群众建设山区的纲领。
打响第一炮
有了规划,党组织的任务就是领导群众实现规划。在大搞山区建设中,人们的第一个要求是吃饱饭,摆脱饥饿的生活。在平顺这样一个土层瘠薄,地块零星,缺水少土,灾难频繁的地方解决粮食问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县委贯彻了中央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提出
“向自然要粮,同灾害搏斗”的口号,在全县首先抓紧粮食生产。一面根据多种高产多收的精神,强调了扩大耕地面积和精耕细作;一面又强调大搞水土保持综合性的增产措施。县委召开老农座谈会,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各项增产措施,并且把总结农民固有经验与推广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使粮食产量直线上升。十年来粮食生产增长的速度是:互助组时期平均每年增长1.87%,初级社时期平均每年增长4.8%,高级社时期平均每年增长6.46%,公社化后的1959年增长26%。由此可见,生产关系的改变,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途径。现在全县不但够吃,而且每年还可以卖给国家一千一百多万斤余粮,改变了历来缺粮的情况。
向大自然决战
1956年中共平顺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苦战三年,重新安排平顺河山”的号召。
自然灾害给平顺人民带来的灾难是非常深重的,正如群众常说的:“旱涝风雹年年有,庄稼十年九不收。”平顺人民早就向往着改变这种自然面貌,也曾经做过不少的努力,但在小农经济时代,身单力薄,是无能为力的。
解放以来,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我们贯彻执行了“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方针,大搞水土保持工作。从互助组开始就进行了一些工程,特别是公社化以后,山区建设如虎添翼,飞跃前进,山区面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人民公社发挥了一大二公的优越性,贯彻执行了“集中治理,综合治理,连续治理”的方针,使水土流失得到彻底控制。现在全县83%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控制,对保证农业连年增产,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在治理山区中,一条根本经验是治山和治水相结合,治山和开发山区资源相结合,治山和培植生物相结合,治水和用水相结合。为了改变全县干旱面貌,县委提出,“水不出沟,土不下山,四水齐抓,大兴水利”的号召,就是要:把洪水蓄起来;把河水提起来,引漳河上高山;把地下水挖出来;把山间泉水用起来。芣兰宕王三毛同志领导群众,在悬崖绝壁上,修凿了四十里的一条水渠,提水上高山,实现了水利化。漳河两岸采用多级提水的办法,将河水提到数十丈高的梯田里浇灌。豆口村采用南水北调的办法,通过数百米宽的高空渠道,将水空运到北山浇灌。现在平顺人民正在筹建规模巨大的漳河水库,让漳河水倒流全县,到那时平顺的面貌将有个彻底的改观。
建设山区的道路
富饶的平顺山区,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在旧社会,长期没有也不可能被发掘利用。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们在改造自然、发掘资源方面取得巨大成绩。尤其是公社化以后,人民公社犹如一把如意钥匙,打开了山区的宝库,使这个山高石厚的平顺县变成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地方。
那么,建设山区的道路是什么呢?就是以粮为纲,让农林牧副渔全面大发展,变五行俱缺为五业兴旺。
平顺县有三百多万亩土地(绝大部分是未开垦的荒山),全县每人平均二十六亩,而耕地每人还不足二亩。由于过去有重农轻林牧的思想,使平顺长期处于荒山秃岭的境地。县委分析了这一基本形势,提出“要在山上大作文章”的号召。县委的号召,完全符合人民的要求。现在全县已经造林九十八万亩,每人平均近八亩林坡。1959年收干、鲜果一千万斤以上,林业的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5.7%,每人平均十九点四元。
畜牧业是山区的一项重要生产,也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人民公社化以后,畜牧业有了迅速发展。现在全县比建国初期,猪增长二十一倍,骡马增长三倍半,羊群增长一倍半,鸡增长七倍,并从外地引进荷兰牛、瑞士羊、古粗马、新金猪、来克亨鸡等优种。
对副业生产,也是非常重视的。全县人工培育的药材,已达到三万亩,每户近一亩,药材收入增长三倍半。编造业、运输业都比建国之初增长数十倍。公社化以后,社办工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全县建立有机械修配厂、农产品加工厂、酒精厂、淀粉厂、榨油厂、造纸厂、采矿厂、化肥厂等。而社办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牧等多种经济的发展。
195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一千五百万元,比建国之初增长388%。特别令人兴奋的是在增长比例关系上发生了一个极重要的变化。这就是:粮食收入由1949年占农业总收入的81%,缩小到1959年的41%;而多种经济由1949年占农业总收入的19%,增长到59%。其中林业由占农业总收入的2.28%扩大到15.7%,畜牧业由占农业总收入的1.7%扩大到9.4%,副业生产由占农业总收入的14%扩大到21.3%。这些数字表明,以粮为纲带动多种经济发展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人民公社化以后,实行了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建立商品基地,发展了商品性的生产。现在全县商品生产占到总收入的47.6%,比建国之初增长657%。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购买力也显著地提高了。战前每人平均购买力为四点九三元,互助组时期每人平均六点六五元,合作化时期每人平均四十二点六元,公社化后的1959年每人平均五十一元。今年全县存款户占到总户数的80%以上,存款累计总额为七百零二万元,比建国之初增长五倍以上。人民公社的积累达到二百零八万元,比1958年增长一点六倍。这些数字与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平顺山区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山区不是没有油水,而是油水很大。
走在前面
“千条万条,党的领导是第一条”。县委在领导山区建设中,深切地体会到:战胜穷山恶水,征服大自然,离开党的领导是根本不可能的。党必须站在战斗的前列,大胆地领导群众前进。
首先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经常给党员指明方向,组织党员积极地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坚持按月召开组织生活会、按季评比鉴定党员、年终整党整风的制度,成为教育党员的有效方法。党支部真正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堡垒。群众经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
县委为了加强山区建设的领导,特别注意抓积极因素。采取了“层层树标兵,处处插红旗,行行出状元,人人争先进”的办法。哪里先进就在哪里插红旗,哪里落后就在哪里查原因;在落后的地方找先进,发现先进,及时表扬,使他们由一点红到满堂红。县委特别重视发挥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使劳动模范步步走在前面,真正成为人民学习的榜样。全县现在有全国和全省劳动模范七十四名,县劳动模范一千五百名,社劳动模范五千名;全县各种积极分子三万余人,占到人口的四分之一,形成一支庞大的劳动模范积极分子队伍。每当党发出了号召,劳动模范就起带头作用,积极分子带动群众紧紧相跟,人连人,心连心,说干就干,一呼百应,很快就形成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化。
为了加强党对山区建设的具体领导,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县委采取把办公室搬到农村巡回办公,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心思,及时的向人民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这是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加强党的领导的有效方法。1957年开始,三年来共进行过十一次巡回办公,大体上每个季度一次,已经形成制度。群众对这种办法十分满意。
为彻底改变大自然,开发山区一切资源,县委又向全县人民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七年一大变,十年彻底变”的战斗口号。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人民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向大自然开展全面进军。
关心平顺老区的同志们,看吧!不要很久的时间,平顺山区面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