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人民公社显神威 长城脚下制孽龙
河北、北京地区一百八十个人民公社修建密云水库的调查报告
中共北京市委密云水库调查组
公社时代的奇迹
两条“孽龙”——潮河和白河,在很短时间内被征服了。这件事,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力量,也显示了毛泽东思想光芒照耀下的新生的人民公社的威力。
这两条“孽龙”,在华北的东北部,肆虐千百年了。多少人因它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可是,一进入人民公社时代,它不能再逞凶了!附近二十二个县(区)的一百八十个人民公社,组织起二十万社员的征服潮白河大军,在党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和“孽龙”展开战斗,历时不到一年,就把它制服在万里长城脚下,顺驯地为人民服务了。
这就是位置在首都东北角上的密云水库。
这个水库的形状好像一只大螃蟹。右爪箝着发源于丰宁县的潮河,左爪箝着发源于张北县的白河。咆哮着的汹涌河水,在这里被吞没,被“消化”,最后终于听从人们的命令,从为它们安排好的几个隧洞中泄出滚滚清流,从塘沽附近入渤海。从此,潮白河水患得到根治,四百万亩旱地将变成良田,京津两大城市将得到二十八秒立方米的工业用水,使生活在潮白河流域的四百万人民和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得到了巨大的水利效益。
水库工程由潮河、白河两大主坝、九个副坝和廊道、隧洞、电站、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坝顶高程为海拔一百六十米。在达到设计最高水位一百五十七点五米的时候,它的容水量为四十一亿立方米,水面面积为二百平方公里,略小于太湖,而大于西湖。主坝和副坝共长五千五百米,坝的总填筑量有二千零七十点五万立方米,连开挖和附属工程在内,土石方工作总量达三千七百万立方米。和我国已经建成的几个著名水库比较,它的土坝工程量约为官厅水库的二十倍,南湾水库的六倍,大伙房水库的二倍,岗南水库的两倍,是我国目前已经拦洪的水库中工程量最大的大型综合水库。修建这样一座水库,在通常情况下,一般要一两年准备时间和四五年的施工期。可是,人民公社一出现,人们就凭借着它所迸发出来的巨大威力,冲破常规,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大型工程建设创造了高速度的范例。它在1958年9月动工,1959年7月拦洪,预计1960年汛前竣工。就是说,十个月拦洪,当年受到效益,不到两年时间全部建成。这是水库修建史上的一大奇迹。
修建密云水库,根治潮白河,对潮白河流域的四百万人民来说,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消息传出以后,整个潮白河流域沸腾起来了。要求参加水库建设的申请书,像雪片一样飞向各人民公社。社员们这种热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旧社会里,他们受尽“孽龙”虐害,做梦也不敢想到修水库的事。现在,有了党的领导,有了人民公社这个大后方作依托,一个伟大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党一声号召,受益的和非受益的一百八十个人民公社,十天左右,就派出了最棒的小伙子,最优秀的干部,带着家乡父老“坚决把水堵住”、“为公社争光”的嘱咐,背着吃的、住的和劳动用的各式器具,浩浩荡荡地向水库工地出发了。两个多月后,二十万修库大军如期到达工地。
二十万人,是一个不寻常的数字,它相当于出民工的二十二个县(区)劳动力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他们住的、吃的和用的,即使由北京整个市场来供应,一时也供应不及。而依靠这二十万人生活的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小孩,又何止五十万;同时,时间不是短暂的,要一年到二年。怎样能使他们长期安心参加水库的建设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过去是难以设想的。但是,人民公社刚一成立,就办下了这件大事。
二十万劳动力是怎样挖掘出来的
人民公社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民工开始出征的时候,有些好心人担心:“公社成立头一年,就抽出这么多人去修水库,对公社的生产会有影响吧?”这种忧虑,在通常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因为,公社化以后,首先从家务劳动中解放了;还有,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生产组织改进了;生产工具改革了,这些,都大大增进了生产力。
以前,一个五口之家,差不多都有一个劳动力忙于家务。公社化以后,做饭、衣着、抚养小孩等,基本上由公社办的食堂、托儿所和缝纫组等集体福利组织所代替,他们转而分别从事公社的生产性劳动或服务性劳动。出民工的丰台区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在公社化以前,折合有二千九百六十六人从事家务劳动,现在变化为:仍从事个体家务劳动的六百四十五人,从事公社服务劳动的六百六十九人,有一千六百五十二人则从事公社的生产劳动。平谷县城关人民公社熊耳营第二生产中队公社化前有二十二人从事家务劳动,现在全部参加公社劳动,六人是炊事员,三人是保育员,二人是缝纫员,另外十一人则全部从事公社的生产劳动。就是说,过去从事消费性劳动的一百人中,公社化以后,在靠近大城市的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已有五十六人转化为从事生产性的劳动。在接近山区的熊耳营第二生产中队则有五十人转化为从事生产性的劳动。据出民工的二十二个县(区)不很精确的统计,公社化前,折合有一百一十一万七千九百九十四人从事家务劳动,公社化后,除26%的人仍从事个体家务劳动外,21%的人从事公社服务性劳动,53%的人从事公社生产性劳动。即八十二万余人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以后,有二十三万余人参加了公社的服务性劳动,有五十九万余人参加了公社的生产性劳动。直接参加公社生产劳动的人数,几乎相当于这二十二个县(区)派出民工总数的三倍。
摆脱了以繁琐的个体劳动为特点的家务劳动的人们,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宝坻支队女民工李秀荣,全家五口人,公社化以前,半参加生产,半操持家务。那时,天未亮就起床做早饭,中午回家作饭、洗锅、刷碗,不能歇晌,晚上睡的比别人晚,因此,精神疲累,生产效率不高。遇有缝补衣服鞋袜等等,就要歇工,隔十天左右还要歇工推一天磨。一年只能记上九百个工分;公社化后,担任工地炊事员,一身无牵挂,工作挺积极,和另外三个炊事员做二百多个民工的饭。公社根据她在水库劳动的情况,1959年给她记了一千八百个工分。她每月还可以在水库所发津贴中,积蓄十元左右。密云支队著名的十姊妹突击队领导人王建华,全家十五口人,本人是个好劳动力,干活总是挣头等工分。但是,公社化前,不能出全勤,家里的针线活全靠她和她母亲做。公社化后,祖母在家养老,四个小侄儿进了小学和幼儿园,十个大人都担任了力所能及的劳动,母亲在缝纫组作活,她本人在水库工地作出了出色的成绩,现在已是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从这两个普通人及其家庭的变化中,可以看到,蕴藏在她们身上的劳动潜力,在有了人民公社的条件下,得到了多么大的发挥!
从统一调配劳动力方面挖出的潜力也很惊人。在这一百八十个人民公社里,平时,根据生产任务、社员特长和身体的强弱,按农林牧副渔等不同的生产内容,划分若干作业线,组织专业生产队,更有成效地进行生产;在农忙季节,工农商学兵总动员,实行劳动力大协作,有时采用“大兵团作战”方式,突击紧迫的生产任务。6、7月农活最紧张,夏收、夏种、夏锄都集中在这个季节,镰刀一响,麦收刻不容缓。出民工最多的宝坻县,是这样完成任务的:全县共有强弱劳动力二十万零六千多人,往年收割麦子的任务不到六十万亩,还显得劳动力紧张,1959年因为种麦面积扩大了,要收割八十万亩,可是劳动力减少将近四分之一,有一万六千五百个强劳动力在水库劳动,还有二万六千七百三十个劳动力支援城市和工业建设。在麦田多、劳动力少的情况下,全县“兵分两路”,一路进行夏田管理等劳动,一路带了十一万二千个劳动力,同时在工人、干部、学生中调集了六万一千名“援军”,组成了十七万多人的收麦大军,经过十多天的战斗,及时完成了收麦任务。紧接着人不离鞍,马不停蹄,又把人马开到夏种战线上,及时种上了比往年更多的晚秋作物。
公社化后的工具改革运动也有了新的发展:广大社员群众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工巧匠组织起来了,社办工业为新工具的制造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二千二百多人口的密云县塘子人民公社石娥生产队,他们住的石娥村,山高水深,全村只有一眼十六丈深的饮水井,每天总有很多人在井旁排队,用长绳系着柳条罐拉水。由于用水困难,全村“视水如油”。公社成立后,制了一台手摇水车,用水情况得到初步改善。但是公社的各项事业都在飞跃发展。种菜呀,讲卫生呀,是社员们迫切的要求。在大队领导下,全村的“能人”都来研究这个问题。经过三次改装,五次试验,一台用锅驼机带动的深井水车,终于被这些普通的铁匠、木匠和庄稼汉们制成了。接着,他们又利用锅驼机的动力,在井旁安装了钢磨、铡草机。这样,每天只需八人操作,在十小时内,即可抽水二百二十吨,磨面三千斤,铡草五千斤,足够全村人、畜饮食,比用手摇水车全年可省一万二千多个劳动工日。像这样的事例,在出民工的一百八十个人民公社中,几乎到处都是。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平均每个人民公社都有一、两个五、六十人的农具修造厂,平均每个生产大队有一个或两个共二、三十人的农具修理厂,其中有锻工、钳工、车工、木工、钉掌工,他们按照生产上、生活上的需要,和使用农具的社员结合一起,在改革工具和推广新工具方面大显身手。据北京市出民工的十二个县(区)初步统计,在1959年内,就推广了二十余万件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这些革新过的农具,按其使用能力,可以比旧农具节省三千多万个工日,等于十万人一年的劳动量。
公社化后,在公社公共积累增加的条件下,加上国家的支持,这二十二个县(区)的拖拉机已由1958年的九百九十七台增长到1959年的一千五百二十六台,其他像排灌机械、水电站、汽车、马拉农具等也都有很大增长。这些也都大大地节省了劳动力。
以上情况说明,出民工的二十二个县(区),在成立了人民公社以后,生产力得到了多么迅速的发展!它们派出修建密云水库的二十万劳动力,只是在所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中一小部分而已;挖出的更多的生产潜力还用于:一、精耕细作;二、多种经营;三、农田基本建设;四、支援城市厂矿企业。
一百八十个大后方
二十万人,相当于几十个小城镇的居民,在一片人烟稀少的工地上,一旦开工,吃得饱,住得暖,工具齐全,立时动手施工,这是怎样解决的呢?民工们自豪地说:“我们有人民公社做大后方啊!”
开工前几天,工地上还什么都没有。能否按期开工?有人说,除非诸葛亮再来一次“草船借箭”,否则住的、吃的、用的短时间内哪能备齐呀?可是,没过几天,来自一百八十个人民公社的人儿、马儿、车儿,就漫山遍野地来报到了。而且几个昼夜,就把所需物资准备好了。要搭工棚,一时买不到苇席,社员们就把家里的炕席揭出来,让自己的子弟兵先带走。要带手推车,社办木工厂连夜赶制……。他们带来的物资,光是七十一万片苇席,二十四万根竹竿,七十五万斤麻,八万辆手推车,二十多万件各式工具,就够一百辆五吨大卡车运两个多月。可是,用不着采购员,也不用运输队,只依靠民工们的随身携带,几天之内,这样庞大的物资,就都齐集工地了。河滩上,山沟里,转眼之间出现了几十个工棚城市。
一百八十个人民公社,就是水库的一百八十个大后方。为了使水库工程能够及时进行,这些人民公社不但临时垫支了总值达九百二十二万元的各项物资,民工们最初三个月的饭费,也是各公社筹垫的。二十万人的工具修理是个大问题,公社派来了五千五百名木工、铁匠、修车工、棚匠等技术人才,作到了小修不离岗位,大修不隔日。这么多民工的理发、洗澡、生活资料的供应,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情,每个县的民工支队也都带来了自己的理发师、缝纫员、修鞋匠,还办起了商店和简易浴池。每当水库工地需要某种物资而筹措不及时,民工组织上捎回一句话,公社就立即伸出支援的手。大搞工具改革时,原材料发生困难,很多公社送来了废钢、废铁和木料,制造了所需要的工具。
在这个工地上,不少人过去曾经当过民工,或者带过民工。他们都感到,这次和过去任何一次都大不相同。第一,过去修的水利工程,规模小,民工一般来自直接受益区,这次人数多,区域大,协作范围广,有远从千里以外来的,其中有十二万多人是来自非受益区;第二,过去一般是农事空隙修水利,时间最多不超过四五个月,这次时间长,一年到两年;第三,特别突出的,是这次来修密云水库的民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干劲大,安心在水库工地劳动。有些从解放以来就一直带民工兴修水利的同志,回忆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在互助组时,民工是抽签来的,虽然国家发工资,但是他们身在工地心在家,一些觉悟不高的人,开了小差。到了初级社时期,家里生产有了着落,情况好多了,但一提到家庭和活计,还是不能安心。高级社时期,情况进一步好转,生产上的事完全放心,所惦念的,就是家庭的生活问题。朝阳区有个劳动很出色的民工叫霍奎山,他在修建十三陵水库时,曾三次悄悄回家,晚去早回,给家里安排生活。公社化后,情况更加不同了,民工不但不要操心生产,连家庭生活也不必耽心了,因为公社全管起来了。
人民公社是怎样安排民工生活的?
公社记工分,国家发津贴。国家给每个标准工每天发七角钱的津贴。劳动好,工效高,超过标准工的,还给予一部分奖励。民工得到的津贴费,一般地在扣除伙食费以后,70%归自己,30%交公社,公社则照常记工分。记工分的办法,有的按中等以上的劳动力记分,有的由水库工地根据劳动情况评分,但一般都相当或略高于本人的劳动力。这样,就保证了民工收入不减少,并且可以有所增加。
家里生活公社全部管。家属在食堂吃饭,不用再为挑水、打柴、磨面分心。有些缺乏劳动力或没有参加食堂的家庭,公社安排了专人,给他们挑水送柴,照料生活。家属生育、患病,社的医院、产院就地给她们医疗、接生。1959年雨季,有些地方因水灾房子坍塌很多,有些地区泥草屋要年年抹泥和修理,人民公社组织了修房专业队,优先照顾民工的家庭。
人民公社对于自己派来的子弟兵,关怀无微不至。天寒,送来棉衣、棉帽、棉手套;雨季,送来胶鞋、雨衣;缺菜的季节,送来自己节省下的蔬菜,逢年过节还送来礼品,派来文工团。
留得移民本县住,公社全是一家人
库区要在1959年蓄水前迁走五十七个村庄、九千九百户、四万八千多名移民。几万人大搬家,如何动员?如何搬?如何安置?特别是在迁移安置过程中,使移民生活安定,不减少收入,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原计划分别安置在外县。人民公社运动一来,形势不同了,县的领导上和库区、安置区的人民一商量,立刻改变主意,确定全部安置在本县以内,并且加快搬家速度,在六个月内就迁移到库区附近一百零四个村庄去。
人民公社像刚升起的一轮红日,把安置区地上地下的金银财宝照得雪亮,召唤着人们去开采。这些公社原有的人力全使上了,但还要人,人就是财宝啊!安置区的社员们,热烈地欢迎库区移民,来同他们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少数人另有想法,认为土地有限,人多了日子不好过。但是人们不赞成,说他们的想法不对头,有了人民公社,眼光还这样短浅!社员们腾出比较舒适的房屋,让移民在新房没盖好前暂住,公共食堂作好增加人口的准备,生产队在生产上作了统筹安排,让新居民一来,立刻就有饭吃,有房住,有活干。全县各人民公社,统一抽调了五百多辆大车,二千多头牲口,组成运输队,帮助库区移民搬家。陆行太慢,有人创造了放木筏的办法,顺流而下,这样,移民的全部家具以至柴草什物,都很快地通过山路、公路和河道,运到了新的住地。国家给每个移民发一百五十元迁移费,公社代搬家,迁移不花钱,省下的这批迁移费,除以5%作为移民的临时补助外,下余95%,都委托公社统一掌握,作为修盖住宅和添置用具的基金。在1960年底以前建房三万间,那时全部移民就都可以搬到这些新居里去了。
密云全县原有耕地六十四万亩,水库和建设用地占去了39%,只剩下三十九万亩耕地了。根据山区副业多的特点,县的党组织领导各人民公社,把增加的劳动力组织起来,积极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这些生产事业所增加的收入,弥补了土地大量减少的损失,粮食总产量虽有减少,但仍然达到全县粮食自给(1958年以前是缺粮县),总收入超过1958年17.2%。决算的结果一揭晓,搁在人们心里的石头最后落了地。他们说:“人民公社真是宝,去年才开花,今年就结果;过去办不到的事,现在办到了。”
三个大跃进
出民工的二十二个县(区),凭借人民公社的威力,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三个大跃进:修建了这样一座大型综合水库,生产没有降低,并且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有组织、有纪律、有技术的劳动队伍。
密云水库把潮河和白河控制起来以后,潮白河就变成益河了。遇有百年一遇的八千九百一十秒立方米洪水时,下泄流量将不超过一千秒立方米,下游六百万亩土地因此不再遭受潮白河洪水的危害。水库在1959年汛期拦洪后不久,曾遭遇到三千一百秒立方米特大洪水的考验,那时只向下游泄出三百六十秒立方米的水,河北省境内的蓟县、宝坻等县一百万亩以上的田地,因此免除灾害。北京市境内的通县、顺义一带,不但保全了河滩地的庄稼,由于潮白河水位较低,严重的积水能够迅速得到排泄,减轻了这些地区内涝的灾害。现在潮白河沿岸各人民公社正在纷纷修整灌溉渠道,计划淤漫河滩地。光这两项,将可增加一百万亩耕地,并变四百万亩旱田为水地。有了水库的水源,将来京密、京津运河修建后,严重缺水的天津和水源也不丰富的北京,在一般情况下,将从这里添得二十八点一秒立方米的工业用水。此外还有发电、水产之利。
修建这样大型的水库,使用这样多的劳动力,会不会影响人民公社的生产呢?据河北省、北京市的主管部门统计,出民工的二十二个县(区),1959年的农村总产值为十八万三千多万元,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25%;平均每人的纯收入为五十一元,比1958年增加20%多;公社积累总值已达九千多万元,相当于1958年的一倍还多。从下面几个地区的情况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人民公社的建立,为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多么广阔的前途。在“九河下梢”连年遭灾的宝坻县,1959年虽然内涝严重,由于密云水库的拦洪,以及社员们在农业生产“八字宪法”上大作文章,历年来的低产面貌已在开始改变,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加88%,由缺粮县一跃而为余粮县。全县八百六十六个生产队当中,有五百七十七个队的纯收入比1958年增加三成以上,其中增加三成到五成的有二百六十个队,五成到一倍的有二百一十六个队,一倍以上的有一百零一个队,各公社平均每人纯收入七十五元,比1958年每人三十二元提高了一点三四倍。另外还提存了八百多万元的公积金和公益金,也比1958年增长了五倍多。非受益区的遵化县,1959年虽遇到相当严重的灾荒,但生产增长的幅度也很大,在调出将近十分之一劳动力参加水库建设的情况下,平均每人的纯收入也由1958年的七十一点四元增到1959年的七十八点六元。这个县著名的所谓穷棒子社——王国藩领导的建明人民公社,共有各种劳动力八千零十八人,有一千二百个劳动力参加密云水库的建设。最近三年来的总收入情况如下:1957年一百八十七万元,1958年二百五十八万元,1959年跃为三百三十五万元,1959年比1958年增长29.8%。水库的所在地——密云县城关人民公社,是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发展生产的。这个公社位于潮白河汇流处。1959年虽然免除了水灾的侵袭,但水库占去的土地将近全社耕地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保持住1958年的收入水平呢?他们发挥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把因为占地而剩余的劳动力和新解放出来的劳动力组织起来,组成各种专业队,办工厂,采矿石,精耕细作,发展畜牧、果树生产,繁荣了多种经济,从而创造出伟大的奇迹:1959年粮食亩产量比1958年增加一成,总收入仍可超过1958年的14%。
出民工的一百八十个人民公社,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它们派出来的二十万子弟,在参加了一年多的大工程建设以后,“变了!”“觉悟高了,像个干部样样了,成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技术的劳动队伍了!”
有了党的领导和教育,这二十万人的大集体,成为一个革命大熔炉,一所共产主义大学。他们学文化,练技术,成立俱乐部,组织业余剧团,举办思想辩论会,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工地生活热劲冲天。“要不要修水库?谁来修水库?怎样修水库?”是民工们最初展开辩论的题目。在控诉潮白河祸害的大会上,潮白河的祸根——反动统治阶级的凶恶面貌揭露出来了。以往的灾难,现在的幸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会上,多少人洒下了激动的泪水啊!霸县支队有个叫宋大海的民工(贫农),开始来水库工地劳动时,嫌“不挣钱”,干起活来有点滑。和他在一起干活的民工,用本县过去受灾的事实和他算了两笔账:第一笔,解放前的1939年,那年遭灾没人管,吃蒜辫子、高粮毛子;解放后的1954年,也遭了灾,但是全县人民包括宋大海在内,却吃到党和国家从全国二十四个省调来的救济粮,没挨一顿饿,这难道可以用“挣钱”两字来计算吗?宋大海受了这番教育,觉悟了,成为这个支队的一个积极分子,在最艰难的战斗中,他都干在前头。
就这样,他们在火热的战斗中,度过了1958年冰天雪地的冬季,当1959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又带着技术革新的成就,同国家先后调来的四千多台施工机械结成了新的伙伴,并且成为驾驭机械的主人,和洪水竞走。
机械,由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人们来使唤,有多大的威力啊!一台皮带运输机,运土效率等于四百多个挑土上坝的人,一台夯板机,夯地效率等于一千多个汗流浃背打夯的人。二十万人一经和这些近代施工机械联结起来,整个工程就像长了翅膀,工效飞速上升:3月份平均日上坝量五万一千多立方米,4月份上长到六万六千多立方米,5月份又剧长到近七万六千立方米。6月份以后,汛期提前到来,人和洪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是他们,这些政治觉悟日益提高的人们,毫不犹豫地用人身连成了二千三百多米长的“水墙”,在水中运土筑堰。小车推不动,用背背泥,篮子挑不出,就用草包泥,水涨堰高,十二个昼夜,按时修成了一条坝前围堰,赢得了大坝的修筑时间。在洪水超过围堰直奔白河大坝的时候,也是他们,还有前来支援的一万多名解放军官兵们,在四个日日夜夜的突击战中,日长四米,比计划提前一天修起了三米宽的粘土斜墙临时断面,使它飞速达到海拔一百四十三米的拦洪高程,让洪水在坝前空自咆哮。接着,滔滔狂浪转过头来猛袭潮河大坝,正在为大坝抢砌护坡石的民工们,也完全是在水中作业,时而水漫过了砌坡线,时而砌坡线又超过了水位,经过六昼夜战斗,人终于赛过了水,走在水的前面……。
就在这样一个大熔炉里,在党的教育下,通过各个工程战役的锻炼,大机械施工的影响,农民中的一些狭隘、守旧的思想和观点,开始渐渐地被集体主义思想所代替,许多人更少想到自己,更多地关心着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集体的荣誉。在一年多中,先后有八万多人获得了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五千多名普通农民成为干部,五千多名优秀分子分别参加了共产党和共青团,五千七百多人被培训成拖拉机手、汽车司机、测量员等三十九个工种的技工,近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五万多人成为组织文艺、体育等活动的骨干分子,所有的民工也都懂得了很多修水库的知识,普遍能够鉴别粘土、砂料的质量。让我们为这些同志们高兴吧!徐路,宝坻县的贫农,解放前的乞丐,现在是出色的皮带运输机技工,他在三天内学会了在运输机上独立工作;吴振和,房山县的普通社员,现在掌握了全套混凝土工程技术;王悦,来自密云县的民工,现在是工地上著名的风钻手……。不少县(区)的民工支队现在都已有了各种工种的人材,他们自豪地说:“除了还缺设计师和开火车的司机以外,只要有图纸,一般的小型水库工程,我们就敢包下来。”事实上,他们很多人已成为治水的骨干,现在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河北省、北京市中小型水库上的治水队伍,很大一部分就是以他们为骨干组成的。
人民公社参加大型工程建设的一个范例
这个水库的修建工程,是国家举办,公社参加,土洋并举,两条腿走路,因此争得了高速度。
水利电力部和河北省、北京市的领导机关,联合组成水库修建总指挥部。国家出物资、机械,出技术力量,出工程费用,河北省、北京市二十二个县(区)所属一百八十个人民公社,组织大协作,按照水库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库劳动,公社照常记工分,国家给民工另发生活津贴。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资,也由各有关人民公社负责筹集,国家随后折价偿还。这样做的结果,国家节省了投资,争得了高速度;人民公社办成了自己独力办不到的大事;社员收入不减少,家庭生活有安排,还参加了国家建设,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觉悟,增长了知识,学得了技术。所有这一切,只有在党的领导和有了人民公社的条件下才能办得到。
这种建设方法还表明:目前人民公社除有社办企业、几个社的联办企业和县联社举办的企业外,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组织大协作,参加国家举办的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大型工程。密云水库的建设经验,为人民公社参加国家的大型工程建设创立了范例,也为我国高速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对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益的,对于人民公社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也是有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