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戈壁滩呈现一片跃进繁荣景象
克拉玛依成为新兴石油工业城市
广大工人正大搞高速优质钻井运动
本报乌鲁木齐电 经过四年多的大力建设,克拉玛依已建设成为我国新兴的石油城。从1958年以来,这个大油区就开始生产大量原油,供给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昔日的戈壁荒漠,如今到处呈现出一片跃进和繁荣景象。
克拉玛依油区是1955年10月份正式发现的,从1956年起,就在克拉玛依及乌尔禾的广大地区内,展开了大规模的钻探工作,找到了好几个面积大、产量高的油田,钻探成功率达到80%。这个事实彻底粉碎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谓中国缺油的谬论,雄辩地证明了我国是一个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为了逐步满足国家对石油的需要,从1956年起,克拉玛依油区就边勘探边采油,1959年采油量比1956年增长了五十七倍。几年来,先后建成了规模较大的机械厂、发电站、炼油厂和输油管线等工程。此外,沿着成吉思汗山脚下,还建成了近千幢房屋,总面积超过二十五万平方米,在住宅区中心出现了中苏友谊馆和拥有三百多张病床的职工医院等高大建筑物。1958年7月,这里正式建立了克拉玛依市。
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1959年克拉玛依油区职工继续高举总路线的红旗,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继续跃进的巨大成绩,到去年12月16日,就提前半个月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生产计划,采油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又跃增了一点八六倍。在去年10月,克拉玛依矿务局曾被评为全国工交、基建、财贸方面的先进单位,并派代表出席了全国的群英会。
今年,克拉玛依油区将继续有大的发展。根据国家对于原油生产的需要,原油生产、钻井和基本建设任务都将比1959年增长一倍左右。为了使油田得到合理开发,今年要大抓油田注水等增产措施,进一步管好油井。目前正处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防冻保温成为采油产油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广大职工从去年12月31日夜间起,就冒着严寒,采取土法保温和加强清腊等办法,千方百计地保持油井正常生产。广大钻井工人正在奋战严冬,大搞高速优质钻井运动,加速扩大油田面积。为了尽快地得到新的油田,许多钻井队早在去年年底就住到工地。钻井队工人下定决心,要在全国石油系统树立标兵,创造钻井的高纪录。
(附图片)
这是乌尔禾钻井处的钻井工人正在冰天雪地中,给新钻成的五号井灌注水泥固井。   新华社记者 丁彬萱摄


第6版()
专栏:

为石油工业壮大技术队伍
矿区党委大抓技术培训工作
本报乌鲁木齐电 克拉玛依矿区党委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工作。自1956年开始建设油田以来,在短短四年中,已建立起一支包括地质、钻井、采油、炼油、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庞大的技术队伍,保证了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
现在克拉玛依矿区已初步形成一个从普通技术教育到大专、科学研究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各部门根据本身工作的需要,每周按时上一次到二次普通技术课外,全矿区拥有一所容纳一千多人的专业技术学校,七个中等技术夜校,三个夜大学。仅去年一年,就先后举办了钻井、采油、司机等专业短期训练班十五期,并从工人中选拔了三百五十多人脱产深造。
矿区党委在领导技术培训工作中,特别把教师选拔、教材编写、教室设备等作了妥善安排。要求各级党组织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把职工教育列为每月布置、检查、评比、总结工作的重要项目。为了确保学习时间,党委采取了“统一安排,分级管理”的措施。规定:如停课一周,必须经矿区党委批准,停课一天,得由厂(处)党委批准,使职工教育制度化、经常化、正规化,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1959年与1956年比较,全矿区新工人数增加了将近十倍,但是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却由以前的二点三级增长到三点五级。仅去年一年,就从工人中提拔了大批的技术、管理干部,其中不少人是技师、技术员,新被提拔作技师的马学礼同志,从小给地主放牛,没有机会上学。解放后苦心钻研文化、技术,终于熟练地掌握了采油技术。
为了学以致用,使教育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以生产带动学习,以学习促进生产,各级党组织在坚持与系统技术教育的同时,狠抓现场培训工作。许多单位把以前的师徒合同这个形式加以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一钻井处针对任务重、力量弱的特点,制订了现场队带队、班带班的整队整班的师徒合同。每一个处钻井队带一个学习钻井队,边讲、边作、边学。许多新工人普遍成为技术熟练的多面手,许多人已达到了四级、五级工水平。油田处在对工人进行系统采油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大抓现场培训工作以后,使新工人80%已能单独操作,其中一部分人还担任了领班岗位上的工作,“三八”采油队在1958年下半年成立时,只有两个二级工当师傅,其它一百零二人全是职工家属,现在她们却能管理六十多口油井,七个选油站,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去年被评为矿区先进集体。
各级党组织在采用多种形式办学中,还试办了一些科学研究小组,吸收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参加对重大的专门问题进行研究。机械厂科学研究组有两个老工人,半年中就研究实现了三十六项重大革新建议,对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第6版()
专栏:

认清形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中共克拉玛依矿区委员会书记 张云林
克拉玛依矿区自从1955年诞生后,就以惊人的速度突飞猛进。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油田。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全矿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1958年钻井进尺等于1955年至1957年总和的两倍多;采油等于1955年至1957年的三倍多。1959年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连续实现了更大跃进。采油提前二十四天完成国家计划的110.5%,等于1958年的两倍半多;钻井提前三十八天完成国家计划的109%;其他各项工作也都提前全面完成了年度计划,光荣地被评为先进单位,出席了1959年的全国群英会。1960年以来,又实现了全面开门红,截至1月20日止,采油、钻井、输油、炼油都全面超额完成了旬度计划。打破了以往年初松、年底紧;月初松、月底紧的“常规”,为实现开门红,月月红,满堂红,红到底打下良好的基础。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认清形势,事事力争上游。形势是包括各个方面的,有国内国外形势,有各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党和政府的重要指示、政策,各兄弟厂矿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本企业部门之间的经验等等。这些形势,都是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的。只有认识清楚,才能统观全局,辨别风向和主流,从而明确奋斗目标,适当的安排工作。认清形势,就要经常向职工讲清形势,交代任务,使他们不骄傲,不自满,能够高瞻远瞩,永远前进。就拿深井来说,1959年获得了很大成绩,但与玉门孙德福井队比较就显得落后了。他们二十八天打完二千二百米的深井,质量好,成本低,是全国高产优质的最高标杆。为了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组织了十三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井队长到玉门进行学习。回来以后,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大家感到自己的工作比先进地区还差得很远,进一步鼓起了干劲。所谓认清形势,还要经常分析工作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一般情况下,有利条件总是主要的,因为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特别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总路线的光辉照耀。当然也要适当指出不利条件,发动群众抓住有利条件,克服困难,胜利前进。特别在重要转折点,要教育职工,认清形势,由一个中心任务,转入另一个中心任务。如1958年以钻井为中心,其他一切工作为钻井服务;1959年以采油为中心,我们就迅速向职工交代形势和任务。这样,就能转的快,转的好,转的及时。再如1959年3月间石油部根据器材供应不足的形势,指示我们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我们立即在职工中进行了形势教育,讲清楚保证重点的重要意义,大家就愉快、勇敢地接受了上级所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认清形势又愉快地接受任务,就会事事力争上游,越干越有劲。许多单位在支援重点建设的时候,克己让人,把最强的人力抽出来支援重点,留下困难自己设法克服。为了认清形势,事事力争上游,就要经常学习、研究党在各个时期的指示、政策、方针、任务。几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凡是经常研究上级指示、政策并深入贯彻,就能取得很大成绩,否则,工作就会走弯路,甚至犯错误。
抓关键,抓薄弱环节。抓关键,抓薄弱环节,这是领导方法问题。1958年我们以钻井为中心,1959年以采油为中心,其他工作都围绕中心转。如中心工作完不成、上不去,其他工作也就上不去、完不成。其次经常要抓的是:高产、优质、低成本、安全,这是最基本、最普遍、最经常的关键和环节。也有些工作如钻井、采、储、输、运、炼六大环节,也要抓紧。当采油赶不上就会影响炼油和输油时,采油就变成了薄弱环节,如何使采油赶上去,就成炼、输、运的关键。当采油上去了,运输又上不去,运输就成为薄弱环节;炼油厂吃饱了,采的油没处放,储油又成了薄弱环节。所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重大关键问题,充分发动群众,互相支援,攻破关键,这是极重要的问题。因此,工作中要善于抓关键与主要环节,也就是善于抓主要矛盾和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不论大小单位,如果工作中不分轻重缓急、主要与次要,也就是不善于抓中心,抓关键,那就必然是忙乱的事务主义者,必然事倍功半,迷失方向。
充分发挥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我矿是一个多工种的综合性的大型企业,一环套一环,没有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是不能完成党和人民所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如钻井采油,如果没有全国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没有石油工业部和自治区、管理局的正确领导,没有大批人力、物力、钢材、机型的大批供应,靠我们自己完成钻井、采油任务是不可能的。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是包括各个方面的。有全国大协作,石油工业部领导下各个厂矿大协作,很多厂、处的大协作,以及服务部门的大协作,也有各单位内部之间的大协作,如井队与井队,车间与车间。有许多单位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克己让人,大大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今后还要坚持这样做。在各兄弟厂矿来说,玉门等厂矿不论在人力物力方面对我们支援很多,我们今后也有义务随时随地支援新的厂矿。
领导亲临前线。领导亲临前线,这是我们跃进以来所采用的有效方法。第一种是领导干部定期下放;第二种是调动领导干部充实基层,加强生产第一线的直接领导;第三种也是最经常最普遍的,各方面的领导干部深入到井场、车间、工地等,特别是哪里紧急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与职工们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同劳动,关心职工生活,这样往往对职工的鼓舞很大。建筑工程公司最近为突击输油副管线及早投入生产,不但领导干部亲临工地,并从科室抽调一批干部给工人烧炕、作饭、烧开水。工人们感动地说:“领导同志和我们一起干活,还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还有什么说的,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任务。”工作越艰苦、任务越紧急的时候,越需要领导干部亲临前线,这样群众就越容易发动起来。领导越关心群众,群众干劲就越大。正如打仗一样,指挥员能亲临火线,冲锋在先,退却在后,部队的士气越高,越能打胜仗。
四年来,我们在开发克拉玛依油田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全国工农业的发展及兰新铁路迅速向西进展,国家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大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兢兢业业,坚决为实现1960年更伟大更艰巨的任务而奋斗。


第6版()
专栏:

井场夜市
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夜,钻机轰轰地向地层深处不停地钻进着。远处,黑漆漆的戈壁上突然升起了两堆篝火。
“上夜市去”!几个休息的工人走下井台,踏着深深的积雪,朝着篝火走去。熊熊的火焰跳动着,只见雪地上摆着五颜六色的香烟、糖果。白碱滩商店主任李建西在一堆火上架起铁锅,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什锦元宵;营业员王彩琴把一筐子烤得硬邦邦的油条,放在火上一个个翻来复去地烤。钻井工人们端过来热腾腾的点心吃着。这里顿时成了热闹的夜市。
白碱滩自从发现了高产油田以后,一个个钻井队就开到这里。白碱滩商店就成为几千名工人和家属唯一的供应点。这商店的工作人员并不多。他们从清早工作到深夜,还抽出人力组织流动供应小组。店员们扛着货箱步行到异常分散的井场供应食品,还帮工人扛钻杆、挖地基。
去年冬天,商店开始举办夜市。每逢井队下套管、注水泥或组织快速钻进时,商店工作人员在深更半夜也要赶到井场去煮汤圆、冲藕粉、卖油条、油炸鱼和各种糖果、香烟,使钻井工人在严寒的冬夜能吃到热点心,大大鼓舞了工人的干劲。


第6版()
专栏:

深夜救油井
油田保温工人李言荣上班的时候,正是午夜十二点。天黑,风大,老李浑身上下都凉透了,好容易钻进温暖的锅炉房,才松过一口气来。
李言荣隐约听到外面传来“卜!卜!卜!”的声音。他凭着油田工作的经验,听出这可能是井喷。老李急忙跨出锅炉房,他听了一会,发觉声音是从高产油井二十一号井传来的。他立即向二十一号井方向奔去。到了井场,果然,一股原油正在猛烈地喷射着。他抢到采油树近旁仔细一检查,原来是喷油嘴被堵塞了,原油不能顺利地通过喷油嘴进入集油管,不立刻抢救,这口井有可能报废。可是,李言荣没有带工具。他马上跑步到九号集油站,向采油工人报告了这个情况,又随即和采油工人一道返回井场,冒着“油雨”和瓦斯气卸螺丝,紧法兰盘,抢修采油树。直到抢修结束,李言荣才觉得自己浑身又湿又冷,原来他的衣服被黑油淋湿了。当他听到原油正常喷射的声音,才满意地回到锅炉房值班。


第6版()
专栏:

克拉玛依颂
牧野
克拉玛依这个名字
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克拉玛依!这个振奋过多少人心的名字,看起来漂亮,叫起来响亮,听起来又美丽!说它美丽像朵花,只有我们社会主义的肥沃土地,才能培育出这么美的花!说它俊得像个少女,只有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才会成长这样俊的少女。
克拉玛依,是兄弟民族维吾尔语的译音。克拉是黑,玛依是油。不过,自从叫响这个名字,人们都拿它当作地名来呼唤的。
原是黄羊故乡
二十年前,有个这样的故事。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戈壁滩上,飞奔着一群山鹿一样的黄羊,后面跟着一个维吾尔族的猎手赛龙巴依。他并不和黄羊赛跑,他懂得黄羊的脾气:跑一阵要回头看看,不见动静,就在骆驼刺上选择叶子吃。赛龙巴依像阵地上匍匐前进的战士,一步步爬到猎枪射程以内,终于一枪打中了两只!赛龙巴依捆起黄羊,就躺在戈壁滩上休息。忽然,微风吹来一股子奇怪气味,他抬头看看,身旁的小土山是蓝靛颜色。他踏着蓝土登上山顶,发现山顶上有一口黑泉,粘糊糊的黑水,向上冒着泡沫、翻黑花。赛龙巴依掏出卷莫合烟的纸撕下一片,蘸了些黑水,划火一点:“呼”地着了!从此,赛龙巴依每年在行猎“旱季”时候,他就带着家具,望着成吉思汗山寻找到这里,舀些黑油,卖给人家膏马车轴、照亮、取暖。
解放后,赛龙巴依也分得了牛羊和田。
是前几年一个偶然机会,赛龙巴依老爷子打这里路过,他突然望见井架,又听到机器声响,老爷子一口气跑来,看看成群的汽车装运的原油,摸摸井架和钢管,老爷子的眼睛湿润了,他激动地握住石油工人们的手说:“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才能把戈壁滩变成天堂!”
路是走出来的
二十年前,赛龙巴依老爷子打黄羊来过此地;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苏联专家们和中国的地质、勘探技术工作人员们,曾经冒着阿尔泰山吹下来的寒风,来来回回地把脚印留在小黑油山前。
小黑油山一带究竟有油还是没油?苏联地质专家们和中国地质工作者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研究、分析、讨论,认定地下有油。党决定向小黑油山进军!
1955年夏天,独山子矿务局党委派乌受尔安装队“远征”。这个维吾尔族乌受尔队长,率领起他全队人员,从戈壁滩上踏下了第一条道路,来到成吉思汗山前,小黑油山旁,矗立起第一座井架。
党又选拔了三十五个小伙子,组成一支青年钻井队,要他们“孤军远征”!
这三十五个小伙子,包括八个民族和很多省份——从广东到东北,全队里很少人念过中学,就连队长陆铭宝,1952年才刚走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到独山子井台上跟苏联技师们学习三年。
小伙子们接到任务,虽说又喜又惧,但是想的又美又天真。
“哪艰苦就到哪里去!”
“不会是‘孤军远征’”的!
青年们带着勇敢而又纯洁的心出发了。他们找到了乌受尔队安装的井架。
多别致!辽阔的戈壁滩上,一座井架矗立着。极目远望,望到天边无际处,还是戈壁滩!
“安营下寨”!宁元兴、谢达楼、阿沙、李世顺、沙都等等忙成一团:平地后,搭帐篷、砍柴禾、起锅灶。荆义田想的更快:他连行李都没打开,就号召几个人跟司机到百里之外的玛纳斯河去拉钻井用水和吃喝水。
7月6日,柴油机发动了!钻机旋转了!天车工作了!
在这辽阔的戈壁滩上,不知寂寞了多少个世纪,现在,“轰轰隆隆!叮叮当当!”地演奏起来。多么美的音乐啊!小伙子们听着,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愉快和自豪的心情从眼神里闪烁出来。
但是,这里终归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太阳毒得晒裂石头,一片云就会变成一阵暴雨。有一天夜里刮一场暴风,第二天衣服脸盆漱口缸都找不见了。更使人咒诅的是:野蚊子、野苍蝇、牛虻等不分昼夜地向他们“袭击”!
工作和生活条件是艰苦的。可是,在这些艰苦日子里,党经常捎信来问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并且还一再派领导同志前来看望。小伙子们感到党的温暖,意志更加坚决,于是提出了响亮口号:
“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
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战斗,到了10月29日下午,全队人都知道这口探井钻到该“分晓”时候了。是失败?是成功?悬在人人的心上。因此,下班的人不走,不该上班的人跑来围着井台,有守在防喷器旁边的,也有趴在泥浆池上找油花、闻油气儿的。
喷油了!压藏在地底下多少亿万年的黑油,得见天日了!多么漂亮的颜色呀!黑里发蓝,蓝里闪光。
石油工人,还有什么比“远征”打探井打出油来更喜悦的呢?跳呀,唱呀,拥抱呀,还有像“泼水节”一样蘸起原油来往对方脸上、身上涂抹呀……狂欢一直沸腾到深夜。
家在哪里
上帝创造世界是神话,我们劳动创造世界是现实。克拉玛依的发展简直像神话,从打开第一口井到现在,仅仅只有四年多,而今,在这一片戈壁上,已经建立起拥有数万人口的城市了。真是“从无到有”,而且“有”的这么快!
四年前,这里只来了一位燕大夫,他经常提着药包去“行医”;工人找他来看病时候,地窝子里三张床,有两张是另外两个单位人员办公兼睡觉,燕大夫这张兼作诊断、处方和病床。而今,准噶尔路的医院大楼,三层上下设着九个科,病床设了三百多张。
新华书店,当初就装在小朱的麻袋里,饭堂门口、井架前摆流动书摊。现在,总店和分店,单是去年就售出五十多万册书。
当初,小马的挎包儿就装着邮电局。送信是:听口音、看面孔、询问;收信是:卖邮票、信封信纸、兼代封信口贴邮票,甚至还代写书信。而今,邮电人员增到一百多还忙不过来,长途电话和电报通到全国各大城市。听三年半以前从上海调来的顾局长说:今年要盖邮电大楼,将安装四千门自动电话,还要装设传真。
各类商店的总店、分店分设在市区的各条街;十字路口,人民警察指挥着过往车辆和行人;天山路的中苏友谊馆,白天晚上没断过出出进进的工人;电影院、男女浴室、理发馆、各族饭馆等等,都是像大城市里的一样生意兴隆。总之一句话:从“开天辟地”仅仅只有四年半的历史,这种神话,只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才会实现。
振奋人心的大油田
克拉玛依的探井,像石油战线上的触角,大踏步向四外伸展着。打探井的工人们,几乎打一口井向党委报一次喜!克拉玛依的生产井的井架,在这一带热闹的戈壁滩上,逐渐地成林成行了。
井架,完成了钻井任务,一座一座地向前进展——工人们创造了“整体搬家”,几十米高的“钢塔”,用十几辆拖拉机整体地拉着,真称得起“大将军八面威风”!
每口井钻完后,就安装起“采油树”。钻多少井,就安多少采油树。从采油树上接出来的输油管子,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地密布在戈壁滩地下。采油计量站,一座一座地建立起来。采油工人们,驯服着地下的油海,让它有计划地、昼夜不停地从地心里涌上来。然后,再把这黑金液压送到需要它的地方。
克拉玛依,就这样从第一口井开始,打到现在,成批成批的油井打了出来。
这些井有没有失败的呢?一直在克拉玛依矿务局担任局长的秦峰同志很有风趣地说:“这里打的井差不多都喷油。也有很少井,打了半天放个屁。可是没关系!等化学工业赶上来的时候,一井屁(瓦斯)也是一井宝呐!只有钻出个干眼眼,那算失败了。不过这种井百不抽一。”
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储藏量,究竟有多大?直到现在,还正在进行探摸它的边缘呢!
英雄们的事迹
去年国庆后,克拉玛依有五位英雄——胡宝珊、张云清、卡一霞、孙玉亭、赵仁杰代表全矿职工到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当我听到英雄们所创造的英雄事迹的时候,使我从心里喊出来:
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
钻井队长张云清,这个贫农的儿子,到部队里才学了点文化,转业后1954年到玉门第一次看见钻井用的泥浆,三年前调到了克拉玛依。
1958年春天,总路线照亮了张云清的眼睛,大跃进解放了他的思想。张云清向全队人提出个问题:钻井有进尺,难道只能月钻五百米上下吗?咱们不能跃进?大伙出个主意,一月钻它一千,一年钻它一万!
“月上千、年上万!”从张云清一提出来,立刻遭到保守思想的反对。是的,钻井是硬碰硬的事儿,用钢钻头在岩石上钻。况且,那时,在全国还没有听见谁说过一月能钻一千米。因此,保守的“学者”就讽刺为“妄想”;对于张云清井队提出的技术革新,说是“走独木桥,是汽车不要刹把”。
张云清没有被冷水泼倒,他听到了党的声音:
“干吧,党支持你们!”
3月初提出,3月底就实现了。
多少人都为这全国第一个“月上千”的胜利欢欣鼓舞,而保守者却不甘心伤害他个人的自尊,于是又说“这是偶然”。
张云清再也不理这类阻碍,他一心想着人民的利益和玉门老朋友王进喜井队的友谊竞赛。
从4月到11月的七个月中,不但月月上千,而且逐渐地月上双千、三千、四千、一跃达到月钻四千三百零一米!
真是“难能可贵”啊!工人们由于敢想、敢说、敢干,就给国家创造了无法计算的财富!
“学张云清、赶张云清、超张云清!”克拉玛依掀起了这个运动,1958年全矿有二百四十个队次达到月上千。转业军人、钻井队长孙玉亭,这个辽宁阜新的青年更是猛冲猛打,1959年他们井队居然钻了两万米!
向石油工人致敬
黄昏,当千家万户点起灯火的时候,当人们乘坐着汽车或飞机轮船的时候,当开动了柴油机带动着机器生产和开着拖拉机耕地的时候,当人们走在下雨不泥泞、刮风不起土的柏油马路上的时候,都会联想到石油。因为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等都是石油炼制的。
可是,当我来到克拉玛依看到钻井工人、采油工人的时候——他们和她们的身上、手上甚至面孔上,都带着石油的油渍和泥浆点子。多美啊!还有什么色彩比带着满身劳动的标志更美。我从他们身上闻到一阵阵石油香味,我真想跑上前去拥抱他们。
男女石油工人们,日日夜夜地战斗在戈壁滩上,烈日晒着,刮风下雨,他们都不停钻、不停采。戈壁滩上遍地铺着白雪,近几天来经常是零下四十多度,阿尔泰山上的寒风又常常袭来,就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戈壁滩上,可敬的石油工人们,不退缩、不畏惧,仍然是不停地钻、不停地采!因为,石油工人们深深地理解:工农业生产需要石油、国防建设需要石油、人民生活需要石油!
最近,当火车开到哈密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石油工人们的干劲更是热火朝天了。人人提出了更大的跃进指标,保证开门红、月月红、红到底,为了迎接不久的将来火车通到克拉玛依!工人们说的好:
“过去,只有几百辆汽车来运咱们的原油,火车很快就要通到克拉玛依了,到时候,咱们一定要叫它天天都满车满车地开出去!”
多么豪迈的英雄气概啊!
啊!克拉玛依!四年多以前,你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而今,你已经是拥有数万人的城市。在你身边,每天每夜都有几万男女英雄和大自然斗争着,他们从地心里取出宝来,要输送到全国各地。这怎不叫我向你歌颂、向你致敬:
你这可爱的克拉玛依石油城!
你这可敬的克拉玛依英雄城!
1960年1月24日
于克拉玛依
(附图片)
牧民的女儿卡一霞成为优秀的钻井员,她正虚心向老师傅王成章(左)请教检查离合器的技术问题。    新华社记者 丁彬萱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