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把提高生产和铸造共产主义新人的任务合而为一
阿尔巴尼亚职工全力投入劳动竞赛
努什谴责南斯拉夫工会修正主义领导人破坏国际工人阶级斗争
新华社地拉那11日电 10日晚地拉那举行了阿尔巴尼亚工会成立十五周年庆祝大会。
阿尔巴尼亚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努什在会上作报告时指出,阿尔巴尼亚工会成立十五年以来,在党的领导和全面帮助下,不断地成长和壮大。现在工会拥有十三万七千五百名会员,比1955年增加了一倍。
努什说,值得引为自豪的是,在我国人民自由生活的十五年中,工会作出了自己宝贵的贡献。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人愈来愈多。他指出,1949年全国出现了二千名突击手,1955年有三万五千名斯塔哈诺夫式工作者,现在广大职工正在为争取“社会主义劳动队”的光荣称号而斗争。
努什说,职工中的文盲早已消灭。有42.5%的工人经过了专业化的训练。
努什说,阿尔巴尼亚解放前是欧洲唯一没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而1958年国家用于职工保险和福利事业的拨款比1946年增加了近八倍。
努什强调说,阿尔巴尼亚工会坚定不移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上前进。他指出,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忠顺地为帝国主义战争挑拨者服务。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也同样进行分裂活动。他说,以伏克曼诺维奇为首的南斯拉夫工会修正主义领导人是美帝国主义的忠实走卒。他们不择手段地力图破坏国际工人阶级的斗争,特别是企图分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某些国家的工人运动。
努什最后说,阿尔巴尼亚工会同世界工会联合会的所有成员一道,将继续为反对国际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分裂分子、加强劳工的团结和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钢铁般的团结而斗争。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谢胡等参加了庆祝大会。
新华社地拉那电 阿尔巴尼亚“解放十五周年生产队”参加者代表会议,2月1日在地拉那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阿尔巴尼亚工会中央理事会和劳动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联合组织的。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努什在会上作报告时说,到1959年底,阿尔巴尼亚全国已经有八百五十六个生产队(由九千五百多人组成)投入了争取“解放十五周年生产队”称号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单在工业部门中,他们就为国家增产了价值一亿二千四百万里克(阿币)的产品。他说,1960年将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生产队”的运动。“社会主义劳动生产队”参加者绝大多数将是青年,而且内容和目标也不同于历次的运动,这个运动的主要原则是:以社会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就是把提高生产和铸造共产主义新人的任务合而为一。他号召工业中的生产队要切实带头做到提高产品质量和不断降低成本,农业中的生产队要首先实现党所提出的“三百个劳动日运动”的口号。
努什说,全国四面八方所掀起的蓬勃的社会主义竞赛和今年年初的成绩表明:已经有了一个顺利的开始,阿尔巴尼亚工人阶级已经切实地了解到党的决议的重要性,并且全力投入了劳动竞赛,争取提前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大会就这个报告进行了讨论。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科列加也在会上讲了话。他号召会议参加者进一步扩大竞赛运动,为完成党中央十二月全会所确定的任务而努力。
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副主席皮里斯特里在会上授予了先进劳动生产者奖旗和奖章。
会议还一致通过了给劳动党中央的致敬电和一封给“社会主义劳动生产队”竞赛运动参加者以及全国劳动者的号召书。


第5版()
专栏:

中苏兄弟合作促进两国繁荣
苏联各地人民欢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十周年
新华社莫斯科12日电 苏联各地近两天来纷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
在莫斯科,苏中友好协会和莫斯科中央艺术工作者之家11日晚联合举行了庆祝晚会。苏中友好协会理事会副主席、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在晚会上致词时说,十年前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上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又说,十年来两国艺术工作者之间也建立了巩固的友谊。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团员梅兰芳、严文井和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张映吾等应邀参加了晚会。梅兰芳在晚会上说,十年以前签订的中苏条约对于中苏两国的巩固和繁荣、对于全世界争取和平的正义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曾经访问过中国的苏联美术家叶菲莫夫等在晚会上畅谈了访问中国的印象。他们用许多具体的事实说明了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日益巩固。晚会上苏中两国的艺术家们表演了精彩节目。
莫斯科谢尔巴科夫纺织工厂的职工11日也举行了庆祝晚会。工厂厂长库德里亚夫采夫在晚会上说,苏中同盟是最伟大的同盟,这是一个九亿人民的同盟。十年来苏中两国的合作已获得了重大的成果,苏中两国的同盟对保卫世界和平有着巨大的意义,两国间在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互助合作,大大促进了两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著名的苏联汉学家艾德林在会上讲话说,中苏条约为两国人民的合作和友谊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新的前景,这个条约给了远东和世界形势以巨大的影响,它是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应邀参加晚会的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团员沈兹九也在会上讲了话。
晚会上由工厂业余艺术团体和中国留学生演出了节目。工厂文化宫里还举办了中国儿童绘画和中国建设图片展览会。
此外,莫斯科航空学院、劳动后备学校等也举行了庆祝活动。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11日举行了有全市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盛大集会。苏中友好协会白俄罗斯分会理事会主席马卡罗夫作了题为“苏中两国人民兄弟般的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报告。
白俄罗斯对外友好文化协会还举行“中国人民医学”展览会。在明斯克各大企业和共和国各州的中心城市举办了中国图片展览会。
在哈萨克,石山口冶金工作者文化宫在11日也举行晚会。曾经在去年访问过中国的苏联工程师阿克谢诺夫在会上生动地介绍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
在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伏龙芝,最近用吉尔吉斯文出版了许多中国现代作家的著作。其中包括鲁迅的“阿Q正传”。


第5版()
专栏:

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接见中苏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莫斯科12日电 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波布罗夫尼科夫11日上午接见了以团长刘长胜为首的应邀到苏联参加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
接见时,波布罗夫尼科夫主席向代表团介绍了莫斯科近年来的建设情形。接见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新华社莫斯科12日电 应邀到苏联参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团长刘长胜、副团长李烛尘11日下午访问了苏联科学院中国问题研究所。
李烛尘副团长向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情况。代表团其他成员分别参加莫斯科谢尔巴科夫工厂等单位的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纪念活动。
傍晚,代表团团长刘长胜还参加了莫斯科航空学院举行的纪念晚会,并在晚会上讲了话。


第5版()
专栏:

苏共代表和德共代表会谈
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1日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11日同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团举行了会谈。
参加会谈的苏共中央方面有: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苏斯洛夫、库西宁,苏共中央委员波诺马列夫;德共中央方面有:德共中央第一书记马克斯·雷曼,德共中央委员卡尔·佐梅尔、托马斯·韦格内和奥托·鲍曼。
会谈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会谈中双方就争取和平和民主斗争的当前问题交换了意见。
会谈证明,两党对于争取和平和民主、反对德国军国主义和复仇主义、反对用原子武器武装西德的斗争问题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德国共产党为达到这些伟大的目的、加强工人阶级行动的统一、团结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和致力于恢复德共的合法地位而进行的斗争,得到了苏共中央方面的充分了解和承认。


第5版()
专栏:

日益巩固的友谊
苏联科学院副院长、院士、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主席 拉夫连捷夫
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我一生中是一件大事。不久前我有机会在北京大学讲课两周,内容是关于数学和实用机械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课的神情使我很感动。他们的眼里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的确,在中国科学是受到全国人民的关心和重视的。
我感到很幸运,能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伟大节日里到我们的朋友那里去。在中国,无论到那里,人们创造性的建设热情,到处使我非常感动和高兴。六亿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建设宏伟的社会主义大厦。
我们和伟大的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道路和共同的任务,这些也反映在我们两国的科学联系的发展中,苏中科学家创作上的友谊明显地表现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工作上。西伯利亚的科学家和中国朋友们共同研究土地结构、组织勘探矿藏,以及利用苏中边界地区的动力资源问题。例如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所所长、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尤·阿·柯西金和中国教授张文佑等人共同研究绘制中苏两国地壳图的问题。中苏两国专家联合考察团正在黑龙江流域进行工作,并正在制订造福两国人民的、改造这个富源地区的宏伟方案。
交换科学情报、文献以及各种专业技术科学家之间密切的信件往来等重要联系,正在日益扩大。我们的科学家常去中国,中国劳动人民也常来我们这里参加科学会议,互相交流经验。苏联科学院院士阿·阿·特罗菲木克、通讯院士阿·夫·比查则和西伯利亚的其他科学家在最近期间访问过中国。我们分院的远东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和中国科学家们的友好合作是颇有成果的。双方在顺利地进行着栽培人参和研究人参的治疗性能方面的共同试验。
很多中国青年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高等学校和学术机关学习。从前你只能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见到他们,现在新西伯利亚人也在自己的家里接待中国同志们了。
今年中国和西伯利亚科学家将更加扩大联系,他们将共同研究十四个重要的学术问题。
在发展人类的知识,促进伟大的、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获得更辉煌的新成就上,充分体现了两个伟大国家的科学家的友好精神。


第5版()
专栏:

中苏两国科学家的亲密合作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严济慈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开始,我国人民在一片光明灿烂的美好景象面前,怀着特别兴奋和愉快的心情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这个伟大的纪念节日。
这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条约的签订,十年来,对中苏两国的繁荣,对巩固和壮大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维护和平和打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等各方面,都发挥了并且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十年来,中苏两国科学技术的友谊合作,正如在国防建设、工业建设、农业建设、文化、教育、卫生、艺术等各个方面一样,一直是在亲密无间、兄弟般的融洽气氛中健康地发展着的。解放之初,我们就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但是,旧时代遗留给我们的科学遗产却是在文化建设各部门中最薄弱的一环。我们非常幸运的是,伟大的盟邦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早在1953年初,中国科学院就派遣了以钱三强同志为首的访苏代表团,去了解和学习苏联在科学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
中苏两国的科学技术合作,自从1954年10月签订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以来,无论在合作的规模和合作的形式上都有了极其迅速的发展。1955年6月,以巴尔金副院长为首的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1956年苏联派遣大批优秀科学家协助我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历年来,苏联陆续不断地派遣专家帮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派遣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来我国访问讲学,参加并指导研究工作;供给我们在市场上难以获得的资料和仪器等等。更有许多的苏联科学家接受我们派遣的学生和进修人员,帮助我们培养干部。我们去苏联访问考察的中国科学家也都得到苏联同志热情的接待和真诚的指导。通过这一系列的帮助,我们若干空白的学科打下了一些基础,力量薄弱的部门也渐渐地形成队伍,那些原有一点根基的学科更因此而获得显著的提高。这些成绩的本身就是中苏两国科学家的深厚友谊和共同劳动的结晶。毫无疑义,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对迅速改变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苏联帮助我国发展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工作。苏联帮助我国建立了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其它如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也都在苏联帮助下,在我国得到采用和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苏两国科学研究的全面合作,我国政府于1957年10月派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为首的访苏科学技术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谈判,并于1958年1月18日签订了中苏两国政府关于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协定。在这一次的协商和协定的签订上,两国政府对今后五年的科学研究合作在重点项目上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同时两国科学院、两国高等教育部、两国农业科学院之间也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以保证实现政府协定所规定的重大任务。这就使中苏两国在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方面,也像工业建设的合作那样,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起着极其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1959年5月涅斯米扬诺夫院长亲率苏联科学院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并在访问期间签订了中苏两国科学院1959年度合作计划。这对我国科学工作者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将促进我国科学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也是中苏两国科学院友谊活动和创造性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在亲密的接触中,苏联科学家中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和艰苦朴素、顽强钻研的作风,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和莫大的教育。我们牢牢地记着党的教导,坚决地学习苏联。向苏联学习是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根本方针之一,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我们不仅要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苏联人中的优秀品质。
标志着苏联进入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新时期的七年计划已经取得了超额完成第一年计划的胜利。苏联在一马当先的人类征服宇宙的斗争中,一年比一年取得更辉煌、更惊人的成就。在科学技术上,东风也正在继续压倒西风。中国人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已经在1959年提前三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正以不断跃进的速度发展着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相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事业,也将获得卓越的成就。我们中国人民将永远同苏联人民一起,为加强以苏联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力量和团结,为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彻底胜利而奋斗到底!


第5版()
专栏:

印度总统宴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在印议会发表演说
新华社德里11日电 印度总统普拉沙德11日晚间举行国宴,招待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及其随行人员。
印度总理尼赫鲁、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政府各部部长和各国驻印度外交使节出席了宴会。
在宴会上普拉沙德赞扬了赫鲁晓夫在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方面的重大贡献。
赫鲁晓夫在致答辞说,苏联不遗余力为巩固和平而斗争。“但是光是祈求和呼吁和平是不能保障和平的,和平必须用艰苦的斗争来争取。我们在进行这一斗争。”
同天下午,赫鲁晓夫在印度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他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历史发展的现阶段的意义。他说,由于各国人民不倦的、英勇的努力,国际局势有了一定的缓和。
赫鲁晓夫谈到过去曾经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亚洲各国近年来的变化时说,“苏联人民为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发展的成就和光辉的前途衷心感到高兴。”他又说,“我们也为非洲人民解放斗争的成就而高兴,他们已经行动起来,越来越积极地进行反殖民主义者统治的斗争。”他说,“拉丁美洲的人民也越来越坚决地为自己的民族独立和经济独立而斗争,为反对外国奴役而斗争,不管这种外国奴役采取怎样的伪装形式。我们过去和将来都是一贯同情像古巴这样一些国家的,古巴正在积极斗争来捍卫自己的民族独立和经济独立。”
同天下午,赫鲁晓夫拜访了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并且还拜访了尼赫鲁。晚上,他们在尼赫鲁的陪同下,参观了世界农业博览会的印度馆和苏联馆。


第5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我文化代表团和民族歌舞团赴掸邦访问
仰光讯 正在缅甸访问的中国文化友好代表团和中国民族歌舞团12日离开曼德勒前往掸邦首府东枝访问。
中国民族歌舞团从2月9日至11日在曼德勒作了三次演出,观众合计大约有一万七千人。许多政府官员和著名人士甚至一连观看了三遍。他们盛赞这些演出的成功。
曼德勒专区专员吴巴腊11日为中国文化代表团和歌舞团举行了招待会。
捷波签订换货支付协定
布拉格讯 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11日在这里签订了1961年到1965年的换货协定和调整支付协定。协定规定,到1965年,两国换货量将比1960年增加78%左右。捷克斯洛伐克主要将向波兰输出工作母机、电力设备、采矿机器、粮食加工机器和设备、化学工业的机器和设备、拖拉机、小汽车和卡车、化学原料、人造纤维以及鞋、摩托车、玻璃、纺织品等消费品。
波兰将向捷克斯洛伐克输出工作母机、发电设备、采矿机器、化学工业设备、农业机器以及无烟煤、锌、硫磺等。


第5版()
专栏:苏联通讯

两代人的友谊
新华社记者 李楠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这个伟大的节日快要来临的时候,我们在列宁大道上的一幢大楼里,找到了依拉·库里申科。她是志愿帮助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牺牲的苏联飞行员库里申科的女儿。关于库里申科的事迹在中国已经是大家早已熟知的了。我们访问库里申科的家庭是想了解一下老一代库里申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如何在新一代青年人的心中繁荣发展。一个家庭的两代人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这中间是应该有许多动人的事迹的。
二十年前往事
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当时库里申科的年青的妻子塔玛拉才二十二、三岁,抱在怀中的女儿依拉才刚刚满三岁。优秀的飞行员、共产党员库里申科驻扎在莫斯科附近的飞机场上。生活是美满的、顺利的,但库里申科的心境并不平静。共产党员的国际主义的责任感激动着他的思想和情绪。
二十年前,法西斯侵略势力正在猖獗。库里申科眼看着同志们去西班牙同法西斯战斗,而自己却因为出差,而耽误了这一时机。
也正在这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库里申科心中想道:去不成西班牙,那么有机会就到中国去罢!
果然不久,在一次集会上谈到了组织志愿飞行人员到中国去帮助中国人民的问题。第一个站起来的就是库里申科。“把我写上罢!”——他这样简短有力地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丈夫的这一决定在妻子的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作为军人、飞行人员的妻子,她对于离别已经老早就习惯了,但是以前的离别是职务上的需要,而这次却是自愿地到别国去同侵略者作战。塔玛拉·阿列克塞耶夫娜想劝丈夫留下,可是她十分了解库里申科的性格:一经决定了的事情,那是甚么也不能改变的。
这是我应尽的共产党员的国际义务。只是关于我到中国去的行踪,你甚么人也不能问,对甚么人也不能说。——库里申科就这样离别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1939年6月,库里申科率领一个志愿空军大队去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日。10月里,库里申科大队长出动轰炸当时盘踞武汉的日军时,击落六架日寇飞机。但这位英雄的苏联飞行员的飞机也受了伤,在折返飞临万县上空时,机身失去平衡,降落在长江中。由于国民党当局不及时抢救,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卷去了飞机和飞行员,夺去了库里申科的生命。
接着,在莫斯科一个深秋的阴晦的日子里,塔玛拉·阿列克塞耶夫娜接到了一封简短的、令人心碎的通知:“在执行一项重要的出差任务时牺牲了。”
于是库里申科用他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写下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的一页;他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永远生存。
新一代的友谊
十多年过去了。在苏维埃国家的关怀下库里申科的遗孤依拉成长起来了。她顺利地读完小学,念完中学。卫国战争期间,她和母亲一道,疏散到了伏尔加河畔的喀山。战争结束后,她们又回到了莫斯科。依拉隐隐约约地知道,父亲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牺牲的,但是详细的情况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而且根本不便向人询问啊!
新中国成立了。关于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志愿空军人员的事迹才逐渐在中国的报刊上披露出来。依拉也知道了一些,她听说在武汉有苏联志愿空军人员的公墓。依拉曾经这样和母亲谈论:如果父亲真的牺牲在中国的话,那么一定也是埋骨在武汉。但是千里迢迢,未必能够前往寻找父亲的坟墓!
中学毕业后,依拉升入莫斯科车床工具学院继续学习。这个学院里有来自中国的许多青年,和依拉一起学习。像每个苏联青年一样,依拉对中国同学抱着好感,尤其是因为父亲的关系,便怀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她没有和中国同学谈到过父亲的历史。
她和中国青年很快就相处得很熟悉,帮助他们学习俄文和其它功课。假日里,她和他们一道到郊外去野游,一道到电影院、戏院、博物馆。实习期间,他们又一道到工厂车间实习。暑假期间,他们又一块儿到农庄去参加劳动。
有一次,几个中国青年唱着一首动听的中国歌曲,这歌曲的热情的旋律吸引了依拉。歌声结束以后,中国学生对依拉说:这里歌颂的是一个俄罗斯人,他曾经在中国人民艰难的时候,前来帮助中国人民,最后在中国的土地上牺牲了。
“这个人是甚么样的人呢?”依拉对这首歌曲中所歌颂的人民的友谊深感兴趣。
“他是苏联的雄鹰,一个飞行人员,而且他的姓和你的一样,也叫库里申科。虽然苏联同姓的人也不少,但也许他是你的一家人吧!”
“他一定是我的父亲啊!”依拉感叹着说。
和依拉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中国青年们对依拉的情谊更加深厚了。
从中国也来了信件。第一封信是四川万县一个青年医务工作者写来的。当库里申科牺牲时,他也还是一个小孩子。他从遥远的万县写信给“苏联妇女”杂志,这封信后来又转到“红星报”。他希望能够找到库里申科的家庭。在信中,他详细地谈到了库里申科牺牲的经过和现在安葬的地点。
和中国朋友的通信就这样开始了。塔玛拉和依拉从这些来信中,知道了中国人民如何对库里申科的国际主义行为充满了深情和感激,对库里申科的家庭怀着关怀和惦念。中国的朋友们也知道了库里申科家人的情况。
深情厚谊
塔玛拉和依拉母女俩想到自己的亲人墓前去扫祭一番的愿望实现了。1958年9月,她们接到了邀请,到中国访问。依拉提到生活中这次难忘的事件时,总是充满感情地说:这真是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的表现。我们母女,我们两个普通的俄罗斯妇女,在中国一个半月所受到的热情招待是令人终生难忘的。
塔玛拉和依拉永远记得在我国国庆招待会上会见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和他们握了手,谈了话。她们从北京坐飞机到达重庆,然后乘船达到万县,在万县参加了库里申科的迁葬仪式。
去年9月,依拉在车床工具学院毕业了。她送别了同班的中国学生,自己就到车床工业设计局去工作,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
在依拉工作的地方,也有中国青年在那里实习。和在学校中一样,她在这里也和中国同志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凡是中国同志需要帮助的,依拉总是首先帮助。
设计局有许多图样是寄往中国的,这些复杂细致的图样当中也有依拉的一分劳动。她说道:我们设计院每次为中国设计图样时,我的心情总是很激动。能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点微小力量,我感到幸福。
依拉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中国的竹帘,桌子上摆着中国的礼品。当母女俩看到这些东西时,总要回想起那青山绿水的万县和那俯瞰长江的库里申科的墓园,她们的心中也总是感到中苏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第5版()
专栏:兄弟国家的体育运动

增强体质 消除疲劳
苏联职工广泛参加工间操
坚持工间操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新华社讯 工间操正在苏联越来越广泛地开展起来,目前全苏联已经有五百多万职工经常参加工间操,这个数字比1958年大为增加。
推广工间操的结果表明,不间断地从事工间操是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而简易的方法之一。根据列宁格勒劳动组织、经济、保护研究所的统计材料,在许多坚持不断进行工间操的企业中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3%到14%,患病率也有减低。
企业的党、团、行政和工会组织十分注意推广工间操,训练了大批积极分子作工间操的教练,一年前哈尔科夫企业中只有一千九百多个教练员,现在已增加到三千多人。参加工间操人数增加得较多的地区之一是鞑靼自治共和国,1958年参加工间操的人数为六万五千人,到1959年已增加到了九万人。
(附图片)
图为苏联巴库电气器械厂工人在做工间操


第5版()
专栏:兄弟国家的体育运动

波兰城乡体育爱好者越来越多
足球和田径运动为广大群众喜爱
据新华社讯 据波兰通讯社报道:在波兰,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体育活动的群众性日益显著。现在,全波兰有一千四百个体育俱乐部,拥有十七万运动员。农村中有九千四百个体育集体,参加者达三十万人,其中包括妇女五万二千人。
波兰人民酷爱足球运动,参加波兰足球协会的人数有十八万。其次,有二万七千人参加田径运动,这比1958年增多了一倍。
在1959年内,七千六百多名波兰运动员参加了国外的各种竞赛活动,五千五百多名外国运动员访问了波兰。
波兰运动员在去年十二次创造了世界纪录。
在世界和欧洲的冠军赛中,波兰运动员获得了十二枚金质奖章、八枚银质奖章和十三枚铜质奖章。
(附图片)
左图为乌布利希身体力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第5版()
专栏:兄弟国家的体育运动

“每人每周进行一次体育活动”的号召得到广泛响应
德群众体育活动热火朝天
据新华社讯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在作着适合自己体质的活动。
自从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乌布利希同志1959年夏季在第二届体操运动大会上提出“每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周进行一次体育活动”的口号以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迅速在全国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开展。机关、学校、企业里增添了工间操,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设置了足球场,有些居住分散的街道居民也响应这一号召组织起来进行锻炼。1959年12月初在柏林举行的乒乓球比赛,参加的有一千多人,比赛要到1960年2月才能结束。1959年的冬季体育活动特别活跃。
群众性体育运动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明显的好处。许多工厂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后,常常患小病的人健壮了,出勤率大为提高。
统一社会党各级组织对群众性体育活动非常重视。政府为了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拨出大量经费修造体育设备。在七年计划里就规定要修建一千多个体育馆,十多个大型室内游泳池、六个人造冰场。各地群众也出资修建了许多体育场和运动设备。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体委主席埃瓦德在谈到体育的七年计划时曾指出,今后的任务是动员工厂、农村和街道的多数人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争取在1965年有三分之一居民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