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帮助别人 彼此协作
苏联人民共产主义风格日益发扬
新华社莫斯科7日电 本社记者李楠报道:在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苏联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思想有了显著提高。在各个建设战线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帮助别人、彼此协作的精神大大发扬,成了苏联人民获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力量泉源。
共产主义劳动队的火花遍及全国
一年多来,苏联出现了不少充满共产主义风格的群众性运动。在莫斯科—梁赞铁路调车站上爆发的“共产主义劳动队”的火花,目前已经遍及全国。同它联系在一起的是,莫斯科“红色普列斯尼亚”工厂工人所倡议的“共产主义突击手”运动。现在,全国已有将近二十万个工作队参加了争取“共产主义劳动队”称号的竞赛运动,约三十万人参加了“共产主义突击手”运动。参加这些运动的人和工作队,都要求自己“按共产主义的精神工作、学习和生活”。“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共同前进的要求,始终贯彻在他们的行动中。
继这两个运动之后,苏联又出现了由著名纺织女工加干诺娃发起的“先进帮助落后”运动。一年来,苏联全国各地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响应这一号召。他们不计个人报酬,自愿到落后地区或者落后生产单位去工作,帮助把落后地区或单位提高到先进水平。这样,这一运动就成了鼓舞人们互相帮助、共同前进的重要力量,并在推动生产和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以加干诺娃所在的工厂为例,这个厂由于落后工作队普遍提高的结果,工厂的设备利用率现在已达到七年计划所规定的1965年的水平。
共产主义协作之风日益发扬
随着“先进帮助落后”运动的发展,目前苏联各地已兴起了工厂与工厂之间、工厂与集体农庄之间的共产主义协作和互相帮助的风气。例如,白尔姆国民经济区的捷尔任斯基机器制造厂是一个大型先进工厂,在它的附近有一个技术基础较薄弱的小型工厂。捷尔任斯基工厂就主动帮助这个工厂订出实行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的计划,并派专家去帮助实现这个计划。基辅州各个企业都在自己的工厂中寻找自己不用的木材、金属、钢管等材料,以供集体农庄使用。这个州的工厂还帮助全州集体农庄建立了二百四十四个工场和作坊。不久以前,基辅州的工厂企业又发起了派工程师到集体农庄去工作的倡议。各个工厂共抽出了一百六十名工程师到集体农庄去工作。
一年多来,苏联工人、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之间的共产主义协作风气也比过去发扬了。例如,为了帮助莫斯科第一滚珠轴承工厂实现全面自动化,苏联科学院在这个工厂里成立了以机器研究所副所长皮?格博士担任领导的综合实验室,由机器、自动化、经济、电子学等研究所的人员和工厂职工参加。
各行各业专家不计报酬帮助群众
在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影响下,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筹划着如何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罗斯托夫市的高等医学校教师发起了利用教学的业余时间接诊病人和帮助青年医生的倡议。这个倡议很快就在全国各地得到响应和推广。在鄂木斯克,一些著名的医学专家,像萨维内赫院士、雅科夫列夫教授、契列宁教授都不收任何报酬在工余接待病人,并且经常深入各个区,为居民治疗疾病。莫斯科有名的第一医学院的著名教授们定期在伏龙芝区、捷尔任斯基区、基辅区、斯维德洛夫斯克区接待病人。格鲁吉亚共和国的苏虎米医学院的专家们还成立了综合工作队,经常到农村去,帮助农村医生提高业务水平和治病。
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的师生和科学研究所的科学人员也发扬帮助人的精神,利用工余时间帮助产业工人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帮助准备深造的工人准备功课。例如,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工厂工程师普隆金发起的帮助工人提高文化技术水平的倡议,很快就得到许多企业的技术人员的热烈响应。在伊尔库次克,伊尔库次克大学的学生主动帮助四百名准备到高等学校深造的青年准备功课。艺术家、学者都本着积极帮助人的精神去帮助别人。苏联政治和科学知识普及协会不止一个地区分会的学者都放弃了依照规定应得的报酬去作演讲报告。人民演员戈戈列娃和著名作曲家哈恰图良等人发起倡议,建议各地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积极承担起辅导群众业余艺术活动的光荣任务。
共产主义精神表现在生活方面
一年来,苏联人民群众中的共产主义风气也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人民纠察队的工作日益开展,同志审判会日益积极地展开了对坏现象的斗争。许多工厂取消了过去实行的上工下工工牌制度,但是却没有发生过迟到和早退现象。莫斯科电灯泡制造厂女工科捷尔尼科娃领导的工作队提出倡议,主张事不论大小在一切方面都厉行节约。这个倡议也充分表现了工人们对待劳动、对于生产的共产主义态度。


第5版()
专栏:编后

一束盛开的花朵
苏联人民目前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共产主义建设。建设共产主义,这是苏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这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那时人们从事劳动都是由于觉悟到必须为共同利益而工作”(列宁)。上述报道中提供的事实雄辩地说明,列宁的共产主义劳动观念一经提倡推广,就能在人民群众中“一呼百应”,对共产主义建设事业发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可以想见,当“共产主义劳动队”在莫斯科—梁赞铁路调车站初次出现时,当纺织女工加干诺娃第一个不计报酬自愿到落后生产队工作时,这些共产主义风格的“幼芽”看来是“小”的,但是正因为它代表了远大的前程和未来,就一定会长成浓荫复盖的“大树”。
苏联劳动人民这种积极发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风格,是目前苏联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束盛开的花朵。


第5版()
专栏:

波捷两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歌前进
波兰去年工业总产值增长9% 四种主要谷物增产4%
捷克斯洛伐克工业总产值增长10.9% 谷物收成良好
新华社华沙8日电 波兰通讯社今天广播了波兰中央统计局关于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公报。
公报指出,1959年波兰社会主义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了101.5%,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了9%。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增加了11%,消费资料的生产约增加6%。
1959年波兰的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和钢铁工业的生产都增加得很快,燃料和电力基地也有了更快的发展。波兰去年比前年多开采了四百一十万吨硬煤、一百七十万吨褐煤和四百二十万立方米天然气。机器制造业在1959年中增产了约18%,造船工业生产增长了24.6%。
据初步计算,去年的农业总产值比1958年少1.3%。但是四种主要谷类的生产比1958年增加4%,国营农场的谷物收获量比前四年的平均收获量高8%。
去年年底,波兰有一千九百六十二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根据1959年年中的统计,波兰有八百四十万头牛(比1958年增1.7%),一千一百二十万口猪。
1959年国民经济投资超额完成计划约5.6%,比1958年约增加14.4%,其中生产投资约增15.7%。
1959年波兰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量比1958年增加5.9%。去年的国营零售贸易额比1958年约增加9%。
1959年波兰超额4%完成了对外贸易计划,出口总额(按比较价格计算)比1958年约增加11%。
到1959年年底,波兰全国人口达二千九百五十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一千三百九十万人,农村人口达一千五百六十万人。
公报指出,去年波兰的国民收入约比1958年增加了5%。
新华社布拉格9日电 根据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统计局8日在这里发表的数字,去年捷克斯洛伐克超额1.9%完成了工业生产计划,工业总产值比1958年增加10.9%,其中,生产资料增加13%。
数字表明,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1958年约增长8%,在节约生产费用方面,超额四亿克朗完成了计划。国家基本建设量比1958年增加18.5%。
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工业部门,如机器制造、电力、冶金、建筑和化学工业等,增长速度最快。生铁产量比1958年增产12%、钢增长11%、电力11.5%、化学工业12%、重型机器16%、一般机器18%。
消费品工业也取得非常良好的成绩:皮鞋比1958年增产14%、棉织品增加5%、毛织品和丝织品增加7%。
数字表明,到1959年底,农业中的社会主义成分所拥有的耕地已经相当于全部农业用地的84.4%。牲畜比1958年增产大约2.4%。尽管气候条件不好,谷物的收成是令人满意的,每公顷的小麦和大麦的产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纪录。谷物收购计划完成了105.9%。
1959年对外贸易额比1958年增加15.8%。由于扩大和加强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互助合作,捷克斯洛伐克同这些国家的贸易额增加18.8%。国民收入比1958年增加大约5%。
国家统计局的材料指出,更多地采用新技术和劳动人民的高度政治和劳动积极性,在胜利发展生产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劳动人民的主动性还表现在革新和发明运动的新高涨中。
1959年,总共提出七千六百四十二件发明、二十五万件革新建议。参加争取社会主义劳动队称号的生产队达到一万个,包括约十万工人。


第5版()
专栏:

赫鲁晓夫在意大使为格隆基访苏举行的招待会上说
必须首先缔结对德和约
新华社莫斯科9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意大利驻苏联大使馆8日晚为意大利总统格隆基访问苏联举行招待会。
出席招待会的苏联客人有赫鲁晓夫、伏罗希洛夫、阿里斯托夫、柯西金等。
格隆基和赫鲁晓夫先后在招待会上致词。
格隆基说,意大利深信有必要同苏联发展新的、更有成效的关系,并且真诚地愿意促进这种关系。
他表示希望,他这次访问苏联“不只限于改善意大利和苏联的关系,而是还会有助于改善苏联同整个西方的关系”。
赫鲁晓夫致答词说,国际关系确实有了好转。但是,争执问题仍待解决。他说: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解决像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迹、缔结对德和约、彻底取消在西柏林建立的占领制度等问题。
赫鲁晓夫接着说,必须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发生的变化、把这种变化肯定下来,并缔结对德和约,从而解决柏林问题。我们建议取消在西柏林的占领制度。我们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我们认为这些建议是正确的,我们找不到别的现实的建议。
赫鲁晓夫还谈到苏联和意大利之间在发展贸易的问题上有了共同的谅解和需要发展文化联系。
赫鲁晓夫说,我感到满意的是,尽管意大利某些集团对苏联抱有成见,但是意大利总统还是来到我们这里了。
赫鲁晓夫说,让我们两国之间建立这样的关系,使得我们不仅能和平地生活,而且能友好地生活。
格隆基是在6日到达莫斯科的,当天,他拜会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
8日,苏联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同格隆基举行了会谈。
9日,他们又举行了会谈。


第5版()
专栏:

日本米丘林会全国大会通过运动方针
决定推广中国大米种植法
去年实行这种种植法的农田都增产一倍多
新华社8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米丘林会在7日结束的第七次全国大会上通过运动方针,决定继续向日本农民推广中国的深耕、多肥、密植的大米种植法。大会确认,过去一年来仿效中国实行深耕、多肥、密植的大米种植法试验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日本米丘林会干事长福岛要一在会上作了总报告。他指出,去年日本在十九个县的四十一个地方实行了中国的大米种植法,每一个试验农田都收到比从前多一倍半到两倍的大米,其中最多的达每反(约合零点六六市亩)七点五石(每日石约合中国的一点八石),这个数目远远超过日本去年的大米最高产量——每反六石。
他强调指出,今后必须把这种种植法推广到广大农民中去,以便收到更多的大米。
会上,与会者交流了应用米丘林学说种植其他各种农作物的经验。


第5版()
专栏:

刘长胜离米兰前往瑞士
新华社9日讯 罗马消息:出席意大利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刘长胜在应意大利共产党米兰地方组织的邀请访问米兰后,已经前往瑞士。


第5版()
专栏:

赫鲁晓夫接见洛奇
新华社9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8日接见了现在苏联访问的美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洛奇,并且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洛奇是作为美国驻苏联大使汤普森的客人到苏联访问的。


第5版()
专栏:

苏联杰出科学家
库尔恰托夫逝世
新华社莫斯科8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世界闻名的苏联原子物理学家伊·库尔恰托夫院士,在长期患病后于7日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议原子能利用总管理局发表讣告说,库尔恰托夫是苏联共产党党员、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委员、苏联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他在研究有关解决利用原子内部能源以造福人类这一宏伟任务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库尔恰托夫同时还是积极的政治活动家、热情的和平战士。他曾经多次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第5版()
专栏:

接受杜尔总统的邀请
赫鲁晓夫将访问几内亚
新华社9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9日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接受了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塞古·杜尔请他前去几内亚作正式访问的邀请。访问日期将由两国外交机构商议确定。
莫斯科各报今天刊登了赫鲁晓夫给塞古·杜尔总统关于访问几内亚的复信。
赫鲁晓夫写道:“我完全赞同您关于保持和发展个人之间的接触对于加强我们两国间的相互谅解和合作的重要性的看法”。
赫鲁晓夫指出,杜尔总统不久前在苏联的访问大大地促进了苏联同几内亚共和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他表示相信,他同杜尔总统的再次会见和会谈将是更加有益和有成效的,并且无疑将使几内亚人民和苏联人民更加亲近起来。
赫鲁晓夫还说,苏联人民将高兴地接待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塞古·杜尔在他任何合适的时候再次来苏联访问。


第5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越南北方种植橡胶树成功
河内讯 越南人民军军垦农场种植橡胶树获得成功,已经培育了一百二十万株橡胶树苗。这些树苗预计在今年秋季就可全部定植。
在越南,橡胶树过去一向被认为只适于在南方种植。
捷矿工创造使用采煤联合机采煤世界新纪录
布拉格讯 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发—卡尔维那煤区的马祖雷克小组2月7日创造了使用采煤联合机采煤的世界新纪录,在三十一个工作日内共开采了三万六千六百一十三吨煤。这个数字比1958年8月间苏联卡拉干达煤矿工人在三十一个工作日内所创造的三万三千五百一十七吨的采煤世界纪录,多三千零九十六吨。


第5版()
专栏:时事述评

北大西洋集团内部矛盾加深
席林生
帝国主义的北大西洋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深。这种尖锐矛盾,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美、英、法、西德几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和外交斗争上面。
矛盾发展的背景
帝国主义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在下面这样的背景之下进一步发展的。
首先,随着东风进一步压倒西风,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整个帝国主义阵营的困难越来越增加了。战后以来,已经将近三十个殖民地国家脱离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取得了独立。其中不少国家更在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帝国主义的地盘一天天缩小了。
其次,1957年—1958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58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5%,对外贸易值也下降了5%。去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人为的措施,使它们的经济有了“缓慢的回升”(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报告)。但是这种回升只是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并没有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元气有很大恢复。从钢的生产来讲,美国和英国仍然比1957年减产二千多万吨。对于美国、英国和西德来说,煤矿业的情况更是“最坏的一年”。它们的产量去年比1958年下降了将近七千万吨。西德的鲁尔区堆积着销不出去的煤炭近一千八百万吨。对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生产能力过剩、通货膨胀、失业、农业危机等等还是相当严重的问题。因此,就在西方报刊叫嚷“繁荣”的同时,联合国的经济报告就说,“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前景中仍有一些黑点。”而一些美国报刊,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更忧心忡忡地担心1961年将是战后美国企业下跌最严重的一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今年的经济报告中也承认新的经济危机仍旧是“全体美国人所担忧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都竭力想为解救自己的困难寻找出路。
第三,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越来越明显。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一半的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地位已经相对地削弱。而同时过去依赖于美国的西欧各国,特别是西德的经济实力已进一步加强。以工业生产来看,如果以1953年的工业生产水平为一百,到1958年西德已上升到151%,法国150%,英国114%。而美国却停留在100%;而到1959年,美国为111%,西德(十一个月)为161%,法国(九个月)则为153%,英国(十一个月)为120%。195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份额已经从1948年的56.4%下降到46.9%,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品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比重也已从1950年的27%左右下降到1959年的22%左右,英国从25.6%下降到16.8%,而西德却从7.7%增加到19.3%。美国出口继续减少,进口不断增加,两年来在对外支付上出现了近七十四亿美元的巨大逆差,导致了大量的黄金外流。从1958年初到1959年年底,美国外流的黄金已达三十四亿四千万美元。西欧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却增加了三十八亿五千万美元,估计1959年西欧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总和将达到二百亿美元以上。这不仅使战后西欧各国的“美元荒”的情况消除了,而且大大动摇了美国的“金元帝国”的地位。美国新闻处不久前综述1959年世界经济形势时不得不哀叹:战后以来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统治的经济力量的“整个时代结束了”。
自从1957年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根本变化以后,美国在西方集团内就开始发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这种危机进一步深刻化。华盛顿的一些经济专家黯然叹息:“从长期说来,美国肯定将不得不正视这个基本问题:它已不再拥有贯彻它目前这样的世界‘领导’政策的手段了。”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所公布的一个半官方机构的美国欧洲政策的报告中也承认,目前在西欧正在造成一种“不要美国的新的自立思想”。西方集团内部政治和经济力量消长的变化,加剧了美国的西欧“盟国”同它争夺经济和政治的优势地位的斗争。
无情的竞争
帝国主义各国在经济上的斗争突出地表现在争夺投资势力范围的争夺上面。战后,美国乘着西欧各国的元气大伤,曾经节节渗入到“盟国”的势力范围。英国1950年在英联邦的投资总额还比美国大20%,1958年已经完全相等。在加拿大美国的投资更比英国高出四倍。在最剧烈的争夺中东石油战中,美国已压倒英国,1958年美国控制了中东石油的45.7%,而英国只有20%左右。美国也竭力在法国手上挖取殖民地。自从法国被美国逐出印度支那之后,美国又积极打入法国在北非的阵地。美国利用了摩洛哥、突尼斯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积极通过贷款进行渗透。1959年美国对摩洛哥、突尼斯的贷款达六千万美元。此外,美国更不顾法国的反对,向突尼斯供应了好几批军火。现在美国的石油托辣斯已经打入了法属北非最大的石油资源地的撒哈拉,取得了石油开采权,并且垄断了现在唯一通到突尼斯港口的油管。
在帝国主义日益尖锐的经济竞争中,西德已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角逐者。1959年,西德对外投资已经从1952年的二千七百万马克增加到将近二十三亿马克。在拉丁美洲、中东和亚洲地区,西德都在进行有力的扩张。在中东,西德更乘英国侵埃战争失败的机会,跟美国一起,拼命填补英国的“真空”。
英国和法国自然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势力范围,竭力抵挡。英国力图加强自己对英联邦的控制,它利用美国海外收支的赤字和美元地位的削弱加紧对英镑区输出资本。法国对于美国资本流入北非也控制得特别严。1958年年底戴高乐政府颁布的“石油法规”规定外国在撒哈拉石油公司的50%的利润归法国。1959年法国又故意不批准美国新泽西美孚油公司开采石油的合同。法国的这些措施都曾经引起美国垄断资本的不满。
争夺世界市场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另一个焦点。由于西欧各国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了。1959年上半年美国出口比1957年同期减少21.6%,而西欧国家却增加了2.7%。在1958年全年和1959年上半年,美国对西欧市场的出口比上一年分别降低了22%和10%,在拉丁美洲的出口比上年也分别降低了11%和15%。1959年上半年美国对拉丁美洲的贸易甚至出现了逆差。而一些西欧国家,特别是西德的出口却有了增长。在中东,美国在十二个主要国家对中东的输出额中所占比重,已从1948年的26%下降到1958年的21.6%。同时英国的比重从40.4%下降到24%,而西德的比重则由0.2%猛增到17.7%。不仅如此,现在西欧各国的商品也越来越猛烈地打进了美国一直保护得很严密的国内市场。去年头八个月美国从西德的进口比前年同期增加44%,法国增加60%,英国增加37%。西欧国家出口的小汽车已经夺占了8%以上的美国汽车市场。一些过去对美贸易一直入超的国家,如英国、西德在去年也一变而为出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承认,由于“西欧的对手的进攻”,使得“美国企业占优势而且易于扩大市场的时代,已经为无情的竞争的时代所代替”。
在同美国争夺市场的同时,西欧各国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以西德为首的“共同市场”和以英国为首的“小自由贸易区”的两个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已经形成,导致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战后以来第一次公开的分裂。这两个经济集团和美国力量的对比可以从下面的表格中看出来:
国别 人口(百万)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七所占%(1958年)
在资本主义世界输出中所占%(1958年)
“共同市场”六国 166 21.6 24.1
西德  52.2  10.05 9.4
“小自由贸易区”七国 88.3  11.3  16.8
英国  51.7  8.3  9.6
美国  171.2 46.9  19
西欧市场对英国是一个仅次于英联邦的重要市场。“共同市场”六国容纳了英国出口的14%。因此,“共同市场”的成立对英国是一个严重的打击。现在英国组织“小自由贸易区”就是一方面弥补由于“共同市场”成立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是对“共同市场”六国的报复性措施。因为对西德、荷兰、意大利来说,“小自由贸易区”也是它们的一个传统的市场。西德出口总额中有29%输往“共同市场”,而输往“小自由贸易区”的也达到27%,荷兰对“小自由贸易区”的出口占24%,意大利占17%。这就不能不使西欧各国的贸易战进一步尖锐化。目前虽然英国和一些国家竭力想在两个集团间建立“桥梁”,但是由于矛盾重重,始终无法解决。最近在欧洲十五国谘询议会上,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更威胁说,如果共同市场严格采取保护主义政策的话,“那末西欧就会发生贸易战”,而“政治团结也就不会存在下去”。“这会严重地影响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西欧两个经济集团的对垒,对于美国是极为不利的。美国对西欧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而目前据西方报刊透露,由于美国对外贸易情况不妙,一方面美国不希望“六国”和“七国”尖锐对立,因为这两个集团彼此树立起来的贸易壁垒会使美国货受到排斥。但是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希望这两个集团“联合起来”,把美国“关在门外”。美国为了对付这个局面,“准备把火力对准它的某些最好的盟国”(美联社)。美国已经向它的“盟国”催索偿还欠债。在去年召开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会议上,美国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狄龙再三以美国将恢复“保护主义和限制性行动”来威胁西欧国家取消对美货进口的限制。之后,狄龙又亲自去西欧“消除两个对立经济集团可能造成的对美国货输入西欧的障碍”,并且表示美国决定直接对两个经济集团的冲突“进行干预”。狄龙还向它的“盟国”施加压力,要它们拿出更多的“剩余”美元来分担对不发达国家的所谓“援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在美国的控制下,纠合西方国家的力量,共同向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扩张,同时又可以减少“盟国”同美国竞争的资本。在1月12日至14日在巴黎举行的西方十三国经济会议上,美国竭力迫使西欧两个经济集团实行单方面放宽对美国货的入口限制,并要它们多担负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但是这一次吵吵嚷嚷的会议,除了在程序问题上,例如成立有美国参加的委员会着手改组“欧洲经济合作局”;建立一个研究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的小组等等达成了一些协议。而对一些实质问题,特别是西欧两个经济集团的冲突,会议只是决定“将来”开会研究。据报道,最近美国已准备发动一个“四十年来第一次的大规模推广输出运动”(美联社),以对付欧洲“盟国”的“日益剧烈的竞争”。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斗争必将继续发展下去。
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挑战
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这种尖锐的矛盾,不能不在政治上反映出来。美国一些报纸承认:由于西欧国家对美国的依靠的减少,使西方集团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起来了。“许多国家和政府对别人不把自己当作一回事和受到像小伙计那样的对待已经感到厌倦”(美国“纽约时报”)。最近,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发表的关于美国对欧洲政策报告中在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团结一致的同时,不能不哀叹北大西洋集团内“存在深刻的不信任,甚至是冷淡的感情”。报告并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不团结,要说只表现在美国同我们的欧洲伙伴之间的对立上,那是不完全的。法国和英国之间、英国和德国(西德)之间目前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分歧也起了影响”。甚至一些西欧国家已经起来向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过去一年实际上是美国在北大西洋集团内“领导地位”继续不断受到“盟国”冲击的一年。
1958年底,法国戴高乐提出建立美、英、法“三巨头领导核心”,向“盟主”美国投了一颗炸弹之后,法国要求和美英平分领导权的争吵一直成为北大西洋集团的一个“很深的裂口”。美国却一直对戴高乐的要求置之不理。戴高乐并不就此罢休。法国初则以共管核子弹头和分享原子秘密为要挟,不让美国在法国建立导弹基地和储藏核武器。接着美国要北大西洋集团合并各国的战略空军,法国又故意抬杠。之后,法国又破坏北大西洋集团关于战争时统一指挥法国在地中海舰队的规定,而坚持法国的舰队必须由法国来掌管。西方报刊指出,戴高乐这一切要求的核心就是:改变美国“丝毫不受限制的优势地位”。去年,英国也乘着美国在西柏林问题上进退两难的困境,力图夺取美国对西方世界的“领导责任”。麦克米伦曾不顾美国的警告去莫斯科访问,以及英国元帅、已退职的北大西洋集团最高副司令蒙哥马利猛烈抨击美国领导,都是突出的例子。这一切曾经使美国大为恼火。正像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所承认的:美国已经不复是西方联盟的无可置辩的领袖了。“我们的看法不再由于是我们发表的而占上风了”。去年8月艾森豪威尔虽然亲自访问英国,美英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伴随这些大国冲突的表面化,现在北大西洋集团中的一些小国也以“明白有力”的声音要求“所有的盟国都要进行充分的协商”。意大利并且还要求在西方政策决定中有更大的发言权。这一切表明美国在北大西洋集团中的“领导危机”正在进一步深刻化。
但是美国却并不甘心丧失它的领导权。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对欧洲政策报告,以及一些有势力人物叫嚷着“美国必须实行更有力的领导”。美国报刊也挥舞大棒说由于力量的大小,西欧盟国不应要求平等地位。美国评论家李普曼叫道:“只要我们负有最终的军事责任,我们就不能放弃我们的最终的外交责任。”最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更公开鼓吹英国离开帝国的道路而充当一个欧洲伙伴,以“追随美国的领导”。美国在不久前的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上,加紧驱使它的“盟国”扩军备战和实行军事“一体化”,就是企图把它的伙伴“归并到美国发号施令的金字塔之下”。但是在这方面,美国还遇到不小的困难。英国“正在设法摆脱美国而取得制造核武器的独立”(美联社)。而法国对于美国加强控制的企图也竭力反对。法国的报纸以挑衅的姿态说道:美国“不能够要求欧洲在担负更重的负担和责任的同时,却又拒绝欧洲掌握自己防务的钥匙”。据合众国际社报道,戴高乐前不久曾经表示:“法国要靠它自己,为它自己和用它自己的方法来自卫,这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向法国这种态度施加压力,去年年底北大西洋集团军事会议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特文宁又向法国开刀,攻击法国破坏北大西洋集团。但是特文宁的攻击又使美法之间爆发了公开的冲突。后来艾森豪威尔亲自到巴黎同戴高乐进行的会谈也“未能解决任何纠纷”(美联社)。正是由于这种尖锐的矛盾,最近法新社的一则消息说,今后比西欧分裂为两个集团更形重要的问题是: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新关系。这一问题在1960年资本主义世界形势中将是最前列的问题。
争夺西欧霸权
在帝国主义阵营中美国和它西欧“盟国”矛盾增强的同时,在西欧内部,一场夺取欧洲霸权的斗争也在英国和西德、法国之间激烈展开。这些国家之间的“第二号盟主”的争夺战早在几年以前就开始了。西德由于经济实力雄厚,以及得到美国的支持,占据了优势的地位。当去年西德和法国组成波恩—巴黎轴心,并且同其他四个西欧国家建立起“共同市场”,大大削弱英国在西欧大陆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影响之后,阿登纳曾经趾高气扬地说,英国人必须知道,现在领导西欧的已经不是英国,而是西德和法国了。但是后来在英国组织起对抗“共同市场”的“小自由贸易区”,并且利用了德国和西柏林问题挟制西德,才多少改善了一些英国的不利处境。当英国大选以后,保守党政府站稳脚跟,就向西欧大陆国家发动了一系列的“外交攻势”。英国一方面企图向西德和法国作某些妥协,迫使西德在经济上让步,同时利用“西欧联盟”使英国插足西欧大陆的领导事务。另一方面又力图分化以西德为主帅的“大陆阵线”。而在波恩—巴黎轴心内部,虽然目前在反对美、英两国还需要勾结一起,但是由于法国、西德都想充当这个轴心的首领,并且利用它作为争取自己的大国地位,因此近来在这个轴心之中也产生了一种“隐蔽的、但无疑是存在的不信任”(西德“法兰克福评论报”)。这些西欧国家一方面同美国争权,另一方面它们又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压制对方。而美国又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来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这就使得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
目前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国际局势继续向着有利于和平、不利于帝国主义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想在东西方最高级会议前加强西方讨价还价的地位;而从帝国主义集团内部来说,一些国家之间也由于调整关系而纷纷进行互相妥协。因此最近一个时期来,西方国家在某些问题上从表面看来,矛盾似乎有了某些调和。例如出现了在不久前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上加紧扩军备战、保持军事均势的叫嚷;出现了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东西方最高级会议上态度的后退,出现了英国和西德联合制造军火和导弹,以及英、法、西德三国酝酿组织军备卡特尔;出现了所谓在“共同市场”和“小自由贸易区”之间“搭起桥梁”的主张等等。但是这一切实际上不过是西方各国竭力利用时机来为自己谋求好处。在真正的争夺政治、经济支配权的实质问题上,连美国“纽约时报”也承认是“根本性的,无法折衷,更无法解决的。”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逐步走向四分五裂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