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在劳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劳动
培养了大批建设山区人材 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
本报讯 建立在江西省一百多个山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培养建设人材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党的教育方针的光辉照耀下,一年多来,无论在劳动和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在1958年大跃进中诞生的,是一所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新型大学。它目前有一个总校和八十七所分校,并附设了十四所劳动技术学校,共有学生五万五千人。校址都设立在山区,92.7%的学生,都是工农子女。学校的几十万平方米的校舍、生产基地、实习场地,都是师生白手起家办起来的。学生的一切学习生活费用,也完全依靠学生一面读书、一面劳动自供自给。因此,它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热烈欢迎,把它称为自己的“工农大学”。
学校把劳动做为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通过劳动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坚毅勇敢、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斗争精神。有一个叫魏国清的学生,在劳动中一只手受了伤,老师劝他回校,他坚持不离开工地,他说:“还有一只手,可以干!”他还是留在工地上,给大家磨刀。有一个班为了完成一天砍一千根竹子的任务,直干到黑夜,才收工。学生们通过劳动,政治上迫切要求进步,70%以上的学生要求入党入团。现在,全校的党团员,已占总人数的60%。一年多来,学校还涌现了大量思想好、读书好、劳动好、身体好、品德好的五好学生、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劳动模范。据德胜关等九个分校的统计,五好学生有七百六十四人,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八十七人,其中有五人被评为全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由于坚持政治挂帅,特别是认真贯彻执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一年多来,教育质量有很大的提高。这个学校的学生年龄虽然较大,而且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他们都参加过一定的劳动锻炼,具有一定的实际知识,特别都是贫苦的工农子女,求知欲迫切,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现在学校的课程,都进入了第二学年的教学进程。原来高小程度的,现在已经学初三的课程;入学时的初中学生,已经在读高中三年级的课程,而且成绩都很好。如蚕桑分校,考试成绩总评五分的占36.1%,四分的占44.7%,三分的占16.9%,不及格的只占2.3%。劳动大学的专业课程,和山区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把自己的生产基地作为自供自给的生产场所,又是学习上的广阔的天然实验室;他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质量。如总校林学系开设了树木学、造林学、测树学、森林保护学、植物生理学等五门课程。该系405班四十六名学生,经考试树木学及格者四十五人,占97.8%,不及格的只有一个人。造林学全部及格,得四分以上的有三十一人,占67%;其它各科也全部成绩良好。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学习和生产劳动,普遍地掌握了植树、造林、选种、育苗、防治病虫害等多项生产技术。仅据琳池分校三百六十个人统计,学会了一般农林生产技术的有三十人,学会酿酒技术的六十人,学会做砖瓦的四十人,学会烧木炭的二百三十人。学生们在掌握了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实际操作技术的同时,还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据初步统计,总校和各分校已建农场八十六个,林场十七个,耕地面积达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六亩,林地面积十四万二千零五十亩,办各种小型工厂一百六十一个,饲养生猪一万六千头,鸡鸭一万零八百三十七只。仅据总校和五十七所分校统计,生产总值达一千零一十三万五千五百九十四元,净收益达八百三十九万三千四百十二元;每个学生平均每年约有二百四十元的收入,做到了自给有余。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一年来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坚决地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加强了党的领导,坚持了政治挂帅和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他们从开办起,就彻底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办学的观点和教育思想,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坚决地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面向山区、面向工农、面向实际,用共产主义教育原则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材。他们开办的时候,校舍、教材、师资什么都没有,就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在荒山建校;教材是一边学习、一边研究自己动手编;教师大都是缺乏教学经验的上山干部和转业军官。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组织教研组互教互学,边学边教;没有教具,师生就共同动手做。这样,学校不仅建起来了,而且办的很好。从而为办好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大学,迅速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建设人材,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赵永安)
(附图片)
劳动大学的教师张俊(右),在指导化学班的学员进行水蒸气蒸馏的有机实验            新华社记者 原甦摄


第4版()
专栏:

教育的花朵 革命的熔炉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侧记
本报记者
1958年的大跃进,在江西播下了一株新花。这朵新鲜的幼苗,已经是枝叶出墙,散发着清新的香味,含苞待放了。这就是在日益成长壮大中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这所学校不仅规模巨大,且有新颖的风格。她像一座翻腾的熔炉,陶冶着五万五千多青年。这里,我们仅就耳闻目睹,集纳几个小故事。
从乞丐到大学生
云山分校的同学们,在荒山上建成了校舍之后,接着,就去烧木炭,支援钢铁生产。一次同学们上窑炭,窑门刚打开,火舌就伸出来,黑烟滚滚,熏得眼睛都睁不开。原来,窑里还有一部分窑柴没烧完,如果不采取措施,眼看一窑炭就要全部化为灰烬。这时,有一个中等身材、面孔黝黑的青年,举起两只粗黑的手,拿起锄头,不顾一切冲到窑门跟前,把木炭一锄一锄地从窑里掏出来。同学们把他拖离窑洞时,他的头发已经烧焦了,皮肤也烤得红肿,立即昏倒在地下。他,就是云山分校的五好学生胡日高。
胡日高一岁时,父亲就死了;六岁时,母亲也去世。就剩下他一个人,流落街头,挨门乞讨,受尽了有钱人的冷眼和辱骂。直到解放,他才见了天日。1958年,他听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要招生,心里很高兴。可是,他还有顾虑:“人家会不会要这叫花子出身的老粗啊?”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当他拿着介绍信到招生处说明自己的情况以后,招生处的同志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想错了,我们的劳动大学,就是为你们开办的,来吧,欢迎你!”从此,胡日高就来到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云山分校。打从来校那天起,他就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无论做什么,都有一股子干劲。他经常讲:
“我们穷人在旧社会连饭都吃不上,现在共产党、毛主席让我们进大学,学校就是我们的家,我要尽一切力量学好。”
紧张的劳动锻炼的第一课过去了,接着就是上文化课。当他走进课堂,拿着新发给的书本,听老师讲课时,他没有办法理解老师讲的东西。特别是上数学课,更是难如上青天。怎么办?他苦恼起来了。这时,学校党支部的同志来到了他的跟前,教育他,鼓励他。从此,他就重新鼓起勇气,发愤苦读,课本上的字认不全,就千遍万遍地读、认。下课了,他还留在教室里,拿着书本,问这问那。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完成一篇作业,他守着灯,在夜里刻苦学习。难关终于被突破了。他从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已学完了初中代数;从不懂化学这个名词,学到高中化学。胡日高刻苦学习、积极劳动的事迹传遍了整个云山,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评为五好学生。
由怀疑到热爱
李裕泰是高中毕业生。1959年秋天,考上了南丰劳动大学分校——蜜桔大学。当时,他思想上波动得很厉害。心想:自己是一个高中毕业生,跟初中生、小学生一起半工半读,有些不相称。再说,这个学校开办时间不长,设备不完善,教师也少,能学到什么呢?可是到校不久,他的这种想法很快就打消了。他看到许多老同学虽然都是初中毕业或初中肄业的水平,但是经过一年的学习,数理化程度已具有高二的水平,现在学的很多是高等学校的教材。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一般技工的技术,对桔苗、桔树的管理都是内行。
过去,他认为侍弄桔子是件很容易的事。摘摘桔子,接接剪剪,有什么难的呢?可是一接触实际,问题就来了。如摘桔子,起初他以为用手摘就算了,何必还用剪刀去剪呢?经过学习实践,才知道手摘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损伤树枝,影响次年结果。学校虽然没有名教授,但是老师们都具有实际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们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今天上了课,明天劳动时就实习,有时还领着学生到桔园里上课。这样讲的课,又生动、又实际。如讲蜜桔的主要病害,就找病树叶作教材,讲授防治方法,使学生学会配药剂。劳动时,便去摘除病叶或喷射波尔多液。
这样,在几个月内,李裕泰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课堂上的知识;同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他还学会了剪枝、除虫、桔苗移植和防寒等技术。因此,他感到这个学校很温暖,深深地爱上了蜜桔大学。
一次现场教学
去年12月初的一天,农垦厅有一匹老马快死了。总校畜牧兽医系教师听到这一消息后,认为是上解剖课的好机会,就把它弄来进行研究。可是,解剖这样大的东西,还是头一次。既没有浸渍台,也没有一个相应的解剖台和看台供利用。几位老师共同讨论后,终于找到了用注射福尔马林防腐以及掩埋、保存马体的办法,解剖台就用普通桌子代替,把课桌椅排起来就当看台。设备问题解决后,教师们就信心百倍地开始备课。他们面对书本,手拿着刀镊,寻找神经血管,互相捉摸钻研。经过一夜苦战,四天教程安排好了,只等走上讲台。
现场教学开始了,畜牧兽医系的实验室可真热闹,同学们一排排地坐在桌椅搭成的临时看台上,倾听老师讲解,仔细地看着老师所指的每一个组织器官。为了使同学们都能详细地观察和熟悉各器官的形态、大小和位置,老师一次两次地把标本送到同学面前,直到看清楚以后,再往下讲;等同学们都弄明白了以后,老师还指定几个同学自己动手。这样同学们既易听懂,又记得牢固。
现场教学结束以后,系里决定就这次解剖课进行一次测验,系党支部书记也参加监考。发了八十多张考签,共有一百六十多个问题,要求同学们不仅全面掌握课程基本内容,还要自己动手解剖。结果,绝大多数同学成绩都很好,57%以上的同学获得了优良的成绩。
爱人的来信
夜深人静。大茅分校林学系的同学都入睡了,只有杨素华躺在床上睡不着。她入校两个多月来,爱人已三次来信催她回去。信中隐约地透露:在劳动大学不会学到什么东西。今天,她的爱人又来信了,还是那一套。杨素华可不以为然,入学两个月来,她深切地体会到这所大学的好处。她也想起了过去没有文化的痛苦:1956年当农业社长时,因为没有文化,在工作上碰了多少钉子呀!现在,党给了自己受大学教育的机会,怎么能放弃呢!她决定再次写信说服自己的爱人。她深信,终有一天在事实面前,她的爱人是会被说服的。
是的,有什么能比事实更有说服力呢?这个仅仅读过高小一年的贫农的女儿,像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向化学、物理、代数等,发起了顽强的进攻。她一遍一遍地背诵着那些难记的公式、名词,一次再次地向老师同学请教。更深夜静,同学们都睡了,她还守着蜡烛作习题;太困了,就出去活动一下,马上又回来学习。有时,为了解一个代数方程式,会花掉整个星期日的时间。不过一年的时间,她就达到了初中二年级的水平。
去年暑假,她到南昌去看望别离一年的爱人。为了说服自己的爱人,她把学校的期考成绩单带了回去。起初,她爱人还有点怀疑:一个高小生,不到一年功夫,把初中的课程都学完了?可是一次很有趣的“考试”,使他完全相信了。一天,他们的老乡、一个初中毕业生到他们家里去玩。当他知道杨素华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读书时,就问道:“在那里学什么?”杨素华回答:“可多呢!有代数、物理、化学……”“化学?”对方有意无意地“考”起来了,“学到哪里了呢?”“学到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分子论,化合物早就学过了!”她回答道。“啊!”对方很吃惊,过后就默然了。当杨素华兴奋地谈到如何综合利用马尾松,提炼栲胶、活性炭等时,她的爱人和老乡脸上都显出钦佩的颜色。再看看她的成绩单,都是八十分以上。这时,她的爱人不但不再劝她退学,反而鼓励她早点回校,免得耽误学习。


第4版()
专栏:

保证职工文化技术水平持续高升
天津办起21所业余大学
本报讯 天津市在扫除职工文盲后,办起了业余小学、业余中学的同时,办起了二十一所职工业余大学(内有广播函授大学一所),组织职工进修,取得了显著成绩。
天津市的职工业余大学是由市内各区教育局、各产业系统和一些工厂分别举办的。这些业余大学分别设有机械制造、电机制造、纺织、化工、中文、历史等五十多个专业科系。各个科系都是结合本系统、本厂生产建设发展的具体特点和需要设置的。参加学习的约有二万七千多人,其中有工人、干部、技术员、中小学教师等,绝大部分人有较长时间的劳动实践和丰富的生产知识、技能。各个职工业余大学的学制,一般定为三至五年,毕业后学员达到正规高等院校相应科系毕业生的同等水平。学习时间,大部分每周学习十八至二十小时;除设专职教师外,还聘请本系统、本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兼职讲课,有的职工业余大学还采用与正规高等院校挂钩的方法,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天津市各职工业余大学建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已取得显著成绩。它提高了工人、技术干部的技术理论知识水平与自修能力;因为结合生产进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快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人和技术干部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为进一步开展技术革新、搞发明创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还便于老技术工人总结技术经验。因此,工人们说职工业余大学的学习是促进生产推动技术革新的一把钥匙。天津市起重运输设备厂的工人张连山,利用在大学学到的滑轮原理和制图等理论知识,和其他工人一起创制了套丝扣的机器,改变了过去手工的操作方法。在这个厂办的大学班学习的老工人,还利用杠杆原理、齿轮变速原理等,集体研究改进了吊车,大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发电三厂李志强,过去只会操纵机器,不懂原理,找了一些参考书,但是又都看不懂。参加业余大学学习以后,学了一些理论知识,现在不但可以看懂有关的参考书,而且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他曾利用三角上的一些公式,做出了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换算表,制出无功负荷换算曲线,使过去要由技术员换算的工作,现在一般徒工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得出结果来。职工业余大学既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理论水平,又直接推动了当前生产,培养着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它是贯彻党在培养高级建设人材工作中两条腿走路方针的一个重要措施。
各级党组织为了办好职工业余大学,积极为各大学解决了师资问题,统一安排并且保证了职工学习时间,组织专人编写了适用的教材,使学校逐步得到巩固发展。各业余大学在教学工作中都密切结合了生产,并且选择生产中的问题充实了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与学员互相研究,有的教师还编了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难懂的公式,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目前,天津市各级党组织都在进一步结合生产实际与需要,继续采取各种形式发展业余大学,以便尽速地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建设人材,以适应天津市的工业向高、精、大、尖方向发展的需要。
(晶昌)


第4版()
专栏:编后

钥匙
天津市举办的二十一所职工业余大学,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理论水平,还直接推动了当前的生产,做到技术、生产比翼齐飞。这样,职工业余大学就成为培养又红又专的技术人材,提高工人技术水平的重要据点。工人们赞美在职工业余大学里学习文化技术,是掌握促进生产推动技术革新的一把钥匙。
谁都知道,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复杂的机器操作,要求每一个生产者必须具有必要的文化技术知识,缺乏这种必要的知识,生产中便会碰到不少困难。现在,我们的工业生产正在向着“高、大、精、尖”的方向飞跃发展,生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工人必须适应这个发展,才能在当前技术革命中发挥他的作用。因而掌握这把促进生产推动技术革新的钥匙,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目前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工人们必须不断提高文化技术水平。


第4版()
专栏:

徐学惠得到新的双手
表示要用中苏友谊之手更好地为党工作
据新华社31日讯 据北京工人日报今天报道:苏联赤塔整形器材厂为徐学惠特制的工作用手,已在29日赶制好,全厂职工当天举行了盛大的庆祝联欢会,徐学惠应邀参加了庆祝联欢会。
庆祝联欢会生动地显示了中苏人民深厚的牢不可破的友谊。赤塔整形器材厂洛玛诺夫厂长在会上将特制的工作用手正式交给徐学惠,并亲自给她安上。洛玛诺夫厂长说:我们全厂职工引为骄傲的是,能够为盟邦中国的英雄献出自己一份力量。他热烈祝贺徐学惠重新获得工作能力,预祝徐学惠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
徐学惠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在会上讲了话。她说:我一定要用中苏友谊的手,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徐学惠还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委托,将一面大锦旗赠给赤塔整形器材厂。
由于赤塔整形器材厂全体职工真诚无私的帮助和积极努力,徐学惠工作用的假手制造和安装进行得很顺利。26日,徐学惠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试了工作用手样,当天就学会用工作手进行劈木柴、钉钉子等较重的劳动。徐学惠练习使用假手始终是在洛玛诺夫厂长亲自指导和热情帮助下进行的。这位年过五十的老厂长,几乎每天都看望徐学惠,每次都教给徐学惠一项新的劳动。
徐学惠在28日还应邀参加了赤塔州社会福利局职工为她举行的盛大联欢会。社会福利局局长斯达略洛娃热情地祝贺徐学惠获得新的双手。
2月1日,赤塔医务界和整形器材厂有关人员,将共同鉴定徐学惠使用新手的情况。预计在2月3日,徐学惠就将带着中苏友谊的手离开赤塔返国。


第4版()
专栏: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31日讯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代表团团长普鲁司克院士和团员耶力业通讯院士、白利德博士,今天乘火车从平壤到达北京。代表团是根据中捷两国科学院科学合作协议来中国与中国科学院签订1960年两国科学院合作执行计划的。
代表团的另外两位团员布尔吉契卡院士和西拉茨基院士,已经在29日乘飞机从布拉格到达北京。
今天到车站欢迎代表团的有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谢鑫鹤、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刘导生、化学研究所所长柳大纲、联络局局长王拓等。


第4版()
专栏:

三华里的大街布满游人
北京厂甸景象空前繁荣
新华社31日讯 北京市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春节传统游乐场所——厂甸,经过党和政府的组织和全面安排,今年以从未有过的新面貌迎接着游人。
厂甸市场——从北京和平门到虎坊桥长达三华里的大街上,这几天游人拥拥挤挤。据厂甸管理委员会统计,去年游人最多的一天达到三十万人次,今年春节头三天游人总数已达一百七十多万人次。
在通往厂甸的各条道路上,游人们兴高彩烈,有的扛着五、六尺长的大糖葫芦,有的举着各式各样的气球,有的摇着??作响的多轮风车,小孩子们把刚买到的假面具罩在脸上嘻戏。
这里真是一个“人民生活展览会”。在三十多类、六百多个大小货摊上,陈列着几千种商品,无论品种与数量都比去年增加很多。仅小吃一项就由去年的三十五种增加到六十多种。人们从这里可以买到北京的土特产品,也能够尝到广东的甘蔗、山东的酥梨、江西的金桔,选购到福建的水仙和上海的兰花……。许多商品恢复和发扬了厂甸传统的风格。解放以前就停止生产、脱销多年的“炸回头”、“炸肉饼”等食品,今年又重新上市了。北京市百货大楼等十多个国营商场今年第一次在厂甸设置了临时售货站。厂甸街头一幅醒目的大图表说明:解放后厂甸一年比一年兴隆,1953年春节,厂甸十五天的销货总额为二万八千元;1959年春节十五天的销货总额上升到三十万元;今年春节头两天的销货额就达到了十二万多元。
锣鼓和唢呐奏着民间小调,把一群群游人吸引到十多个游艺场去。小观众们围着观看“西洋景”,“面人郎”当众表演绝技。工人业余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在说新编的相声“跃进家庭”。白昼电影放映室和杂技场里,不断传来笑声和喝采声。新华书店售书摊前,人们在选购理论、文艺等书刊,小人书和年画最畅销。爱好书画的人们在著名的荣宝斋欣赏了新陈列的历代画家作品和清代“墨宝”。中国历史博物馆、鲁迅博物馆、宣武区文化馆举办的“中国通史”、“祖国十年成就”、“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等街头展览牌前,聚集着密密麻麻的观众。一位厂甸的老游人在看过展览以后,留诗一首:“年年我把厂甸到,一年比起一年好,鼓足干劲再跃进,锦上添花放光芒。”
(附图片)
厂甸传统的年货——大糖葫芦
新华社记者 楚英摄


第4版()
专栏:

在社员家过春节
本报记者 李进挺 华志高
在养猪之乡——湖南省长沙县望岳人民公社里,记者和社员黄梅生一家,欢度了公社化后第二个不平凡的春节。
干干净净迎新春
春节前夕,公社里休假,黄梅生的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黄梅生的爱人徐淑辉一早就忙着打扫房子,擦洗桌椅,四间房屋都打扫得整齐干净,她和在家的儿女、孙子穿起新衣,在堂屋中央的壁上换挂了一张新的毛主席画像,两旁贴着一幅新的春联。上联是:“勤俭愉快度新春”;下联是:“节前节后生产红。”她又把丈夫、儿子、女儿、媳妇的奖状一一贴挂好,端详了又端详,脸上堆满了微笑。
老人家刚把房里收拾好,在公社供销部工作的二儿子黄金山和在公社联合工厂当缝纫工的二媳妇彭秀英抱着孩子回来了;在公社生产队公共食堂当会计的大女儿黄德元,也抱着小外孙回来了。顿时,家里欢闹起来。过了不久,在长沙市天伦造纸厂造纸车间当生产班长的大儿子黄贵山也回来了,他买回两瓶酒和饼干、花生米、年糕、墨鱼等“年货”,还给弟妹和孩子们带回了罗汉头、木刀等新年礼物。孩子们看到这些礼物,都非常高兴,有的戴上罗汉头跳舞,有的挥舞着大刀演戏,全家喜气洋洋。这时,全家十六口人,已经到了十四个。还有两个人,一个是三儿子黄寿山,另外一个就是黄梅生本人。黄寿山在1958年年底,考进正在兴建的湖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湘潭钢铁公司当学徒,现在在鞍钢学习,已成了二级工人。最近托人带信回来,说他今年要在生产战线上过春节,要好好学习技术,争取早日回到湖南参加炼钢,春节假期期间不回家了。黄梅生在解放前,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十一岁起就给地主干活,一直当了三十三年长工。为贫困所逼,曾患过神经病。土地改革后,分了房,又分了田,他的疯癫症也不治而愈了。土地改革后,他带头组成互助组,担任互助组长;成立初级和高级农业社后,群众又选他当社长;现在,他担任公社第二肥猪场场长,一连三次被评为公社的特等模范。人们都称他为“老积极”。春节前几天,场内分外忙,到“大年三十”了,他还奔走在各个猪场,没有回来。
食堂共进“团年饭”
傍晚,公社的电灯亮了。爆竹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公社广播站,播送出悠扬的歌曲。公共食堂早为社员备好了丰盛的“团年饭”,每桌都有酒、有扣肉,牛肉,鱼,湘粉烩肉丝等。社员们有说有笑的,带着孩子,陆陆续续地来到食堂。各家各户都团聚一席,欢乐异常。黄梅生也从猪场赶回家来,他们全家老小,坐满两桌。席间,老人往小孩碗里夹添肥美的猪肉,青年人向老人敬酒祝贺,生产大队的党总支书记也举着杯,为社员敬酒,他热情地说:“一杯酒庆1959年工农业大跃进的伟大胜利;二杯酒祝社员干劲冲天,战胜了困难;三杯酒祝今年生产开门红,人人争上游。”社员们也一同起立,为毛主席健康干了三杯酒。人们猜拳行令,有说有笑,个个都是吃在嘴里,暖在心里,笑在脸上。
“团年饭”后,生产大队在食堂举行了文娱晚会。开始,广播喇叭传来了中共长沙县委、望岳公社党委给社员的春节贺词和文艺节目,社员们都为党带给的幸福生活而激动。会上,社员们还观赏了自己演出的节目。晚会后,社员们又兴致勃勃地各自回家,加旺了“团年火”,围炉“守岁”叙家常。
閤家炉前辞旧岁
黄梅生家里,早烧着了一盆熊熊的炭火。一张桌子上,摆着糖果、饼干、花生、炒豆十多样东西,有茶又有烟。一家人回到家里,围坐在火盆四周,畅心叙起家常来。黄梅生的两个兄弟、公社党委办公室主任和望岳大队党总支书记,也来到了这里,和他们一同“守岁”。总支书记对着大家,打趣地说:黄梅生家有钢铁、造纸、缝纫工人,还有农民,民兵,商业工作者,食堂的会计,也有在初中和小学读书的学生,真是包括了工农商学兵的“全家福”!家里有党员,团员,还有少先队员和劳动模范,真是“全家红”!在这种场合里,孩子们最逗人喜爱。黄梅生老两口笑迷迷地,忙着向这个孩子的嘴里送糖,给那个孩子分花生米和饼干。六个孙儿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新棉衣,三个小的都戴着白兔皮镶边的红缎帽子,脸蛋又红又胖,个个都像大苹果。大伙要孩子们唱个歌,清脆响亮的童音唱出的第一支歌是:“人民公社好,幸福生活有保障……”。大家鼓掌后,孩子们又唱的是“人民公社大,办事为大家……”。大家随声一阵欢笑,赞扬说:人民公社就是好,这样唱是好,那样唱也是好,人民公社的好处,怎么唱也唱不完!
孩子的歌声,很自然地把大家的话题引到了人民公社。黄梅生先开口。他说:公社化后头一件大事要数修水利。1959年全社修了十一座水库,比1958年增加了一倍多,而且都是大家伙。黄梅生的大女儿,接着说出了公社化后的第二件大事:生猪大发展。她说高级社的时候,建个容纳一百头猪的猪场就不简单;可是现在,千头猪场也不稀奇。还有切饲料不用手,机器能顶百把刀……。在公社联合工厂工作的二媳妇彭秀英,说出第三件大事:公社工业大发展。她说公社有机械厂、联合工厂、湘绣厂、湘粉厂、造纸厂、石灰厂,真是多得说不完数不清。话到这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公社公路四通八达,运输全用车子,又有拖拉机、又有载重汽车,也应该算是一条;有的说,公社后天就开万人出师大会,大种无核蜜桔,这不也是过去根本办不到和想不到的吗……。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的喜悦心情,真是说不完,谈不尽。
鞭炮声逐渐减少,后院的雄鸡开始报晓。幸福家庭的大团圆,使黄梅生高兴得忘了疲倦。但一件更要紧的事情,却牢记在他的心头:旧历除夕刚进场的几十头小猪,因为认生尽在一块挤,不知道睡得怎么样?当家人们准备休息的时候,黄梅生自己又奔向他心爱的猪场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