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工农友谊添春色
大批农具到公社
贵州百分之四十的生产资料送到农村
广西抓得早抓得好大批农具纷纷下乡
随县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生产农具农药
潜山为每个生产队准备一百多件农具
据新华社贵阳31日电 贵州省商业部门正积极组织加工调运农业生产资料,支援春耕春播。据不完全统计,到1月15日,商业部门已将六百三十台(二千四百多马力)耕作、排灌机械,四百五十多万件各种新式农具和小型农具,二百七十多吨机制化肥等及时运到农村。他们还帮助公社、生产队生产了大批优质土化肥、土农药;已加工调运的各种生产资料,占春耕春播所需的40%左右。
各地在组织供应春耕春播生产资料供应工作中,都认真贯彻了“面向地方、土洋结合;自力更生,力争外援,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力组织当地企业加工供应,并帮助公社生产队自行生产。铜仁专区采取回收废钢铁的办法,仅最近十天,即回收废钢铁二十多吨,基本满足了农具生产的需要。
据新华社南宁31日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广西各地商业部门正在协助公社加紧生产各种农业生产资料,支援春耕生产。据不完全统计,玉林、柳州两个专区的七千三百个农具加工厂和专业队。已生产了二万多件双轮双铧犁、新式步犁、插秧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和三十多万件秧盆、泥箕等小农具。
今年,自治区各地商业部门对春耕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都比往年抓得早、抓得好。商业部门根据去年12月在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调查所得的情况,本着“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原则,协助各公社党委采取专业性生产与群众性生产相结合、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相结合、制造与修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加工春耕生产资料。
各地商业部门还派人到公社和生产队去协助推广新式农具,改革旧农具。
据新华社武汉31日电 湖北省随县商业部门千方百计大抓春耕生产资料的贮备和供应工作。到1月15日止,全县已生产出铁锹、锄头等中小型农具和工具共二十五种计五十九万多件,占春耕供应计划的50%,各种大型农具和土农药、土化肥等,也正在大量生产。
随县商业部门本着“及早动手、争取主动”的精神,在去年年底就调查了今年春耕生产资料的需要情况,全面安排了供应工作。县和公社的商业部门采取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为主的办法,赶制一批春耕生产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县、社商业部门已帮助各公社、生产队建立了二十二个土化肥厂,生产了土化肥十四万多斤,还办起了一批土农药厂。此外,县商业部门还派干部到外地采购一些本地不能生产的物资,支援春耕生产。
据新华社合肥31日电 安徽省潜山县商业部门已经为春耕生产准备了大批物资。到1月中旬止,全县储备的肥料、大型农具、药械、各种农业生产用具,分别比去年同期的供应量增加一至六倍。根据现有的物资计算,全县平均每亩地可以得到化肥、石膏二百六十七斤,每个生产队可以得到农具一百八十三件。
(附图片)
四川农具厂职工积极扩大农业机具制造。这是他们为支援人民公社春耕生产的圆盘耙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2版()
专栏:

改善路面 加挂拖车 注意维修 快装快卸
山东、河南汽车月产万吨公里
本报讯 山东省公路运输部门广大职工,干劲冲天,战胜了风雪严寒,去年12月份全省货运汽车车吨月产量平均达到一万零三百四十一吨公里,这个纪录比大跃进的1958年还提高了一倍以上。
山东省的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铁路线长,港口多,航道长。但是,公路汽车运输运距短,全省公路汽车的运距平均只达三十九公里,这样装卸车的时间就大大增加了;而且全省公路中,有70%是土路,晴通雨阻,再加上车辆破旧。这一些都是公路汽车运输的不利条件。为了使公路汽车运输更好地为工业、农业、商业和基本建设服务,山东省公路汽车运输领导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去年一年中就改善公路路面和铺筑磨耗层一千五百多公里,改进路基两千多公里,大大改善了运输条件。此外,还根据上述特点,大抓快速装卸和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在快速装卸中,这个省普遍推广了“吨不过分”(装卸一吨货物不超一分钟)先进经验,采取先装后卸和两面装卸等办法,加速了车辆周转。在车辆的维修保养方面,普遍实行了就车保修方法,并加强了配件制造和旧件修复工作,因此大大提高了车辆检修质量,保证了正常运输。同时,还实行了两班运输或多班运输,推广了列车拖挂经验。目前,这个省的双班车达到70%,并且平均做到一车两挂;挂车利用率达到70%以上。这就大大地挖掘了现有运输工具的潜力。
本报讯 河南省公路运输部门在1959年12月份胜利地实现了“安全、节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全省载货汽车平均车吨月产达到一万零七百零七吨公里,比1959年最高的10月份增长62.04%,超过1958年平均车吨月产的一点四七倍。全月共节约用油五十八万公升。
中共河南省委和各地党委加强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领导,是全省公路运输夺得高产的根本保证。为了迅速突破交通运输工作这个薄弱环节,中共河南省委在去年8月工业书记会议上,提出了实现“万吨公里省”的号召。接着各地、市委都是书记挂帅,专员、市长、县长等亲自指挥,层层分工包干负责。洛阳地委由书记挂帅,组成了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沁阳县委书记在12月初亲自领导群众,抢修焦(作)济(源)线个别质量差的路段,割掉了“盲肠”路段,大大提高了公路质量。正当运输任务十分紧张的时候,全省各地两次普降大雪,省委当即发出“雪后扫雪、雨后铺沙,保证主要路线畅通”的指示,沿线各人民公社曾出动了十万群众,在各个主要干线上扫雪撒沙,从而使全省除了极少数行驶在深山陡坡地区的汽车曾暂时停车以外,绝大部分汽车仍然畅行无阻。
各个运输公司,在创造高产成绩中,都紧紧抓住了多开双班、多拖挂、加强货源组织与改进调度工作等几个重要环节。许昌运输公司还创造了循环调度法,使短途变长途,单程运输变双程运输,大大提高了车吨产量。
(附图片)
河南省许昌公路运输公司的载货汽车全部实行了拖挂运输,一部主车挂二——四部拖车,载货量可增大一——二倍
新华社记者  张青云摄


第2版()
专栏:

各地四万多辆挂车参加运输
本报讯 各地汽车运输实行汽车列车化后,在提高公路运输能力方面起了显著作用。目前,全国已有四万七千多辆挂车参加运输,载重能力相当于三万多辆解放牌汽车。
由于普遍实行了拖挂车运输,全国各地车吨产量不断提高。据山东、湖南、江西等省的统计,平均车吨月产量都超过了八千吨公里。
一年来,汽车运输部门根据货源的分布、运距的远近、运量的大小、车辆的动力性能和技术状况、装卸能力、道路条件以及修理保养设备等具体情况,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拖挂运输的经验。在发货点集中、卸货点分散的线路上,他们推行了“沿途甩挂运输”,即在同一起点、同一路线方向而不是同一卸货地点的几个单位的货物,按照到达站点的先后,依次排列,分别在发货地点装车和整批拖挂,然后在沿途各卸货地点顺序甩卸;汽车回程时再将沿途已经卸完装好的挂车,全部顺序带回。在货源固定、运距较短、待装待卸时间较长的运输线路上,实行了“轮回甩挂”办法,即在装货卸货地点各放一部分挂车,预先装好或卸好,汽车在两头之间往返拖挂,巡回运转,汽车总是在甩下重车、挂上空车或甩下空车、挂上重车的情况下,周而复始地运行,不致因等待装卸造成跑在中间、窝在两头。


第2版()
专栏:

普遍推广汽车列车化
本报评论员
在1959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同时,全国汽车运输部门开展的“安全、节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运动,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山东、河南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车吨月产万吨公里成功的经验,为今年全国汽车运输的继续跃进树立了榜样。
“安全、节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运动,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大跃进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保证工业、农业、基本建设、商业对运输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它是汽车运输职工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集中表现。从去年3月开展这一运动到今天,不过十个月,但是全国汽车运输效率的发展几乎是成倍地增长。1958年全国汽车平均车吨月产三千四百二十三吨公里,而1959年全国汽车平均车吨月产就达到了五千吨公里左右。这种飞跃发展的形势,对于工农业生产的继续大跃进、城乡物资的大交流,将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1960年,是工农业生产以及整个经济建设更好、更全面继续跃进的一年。随着生产的发展,运输任务更为繁重。摆在全国汽车运输职工面前的任务,是进一步发挥汽车运输的潜力,通过“安全、节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运动,把运输方面的各个环节带动起来,在“安全、节约”的前提下,想各种办法提高运输量,保证完成艰巨而光荣的运输任务。根据山东、河南等地先进单位的经验,要使车吨月产获得大面积丰收,必须普遍实行汽车列车化。从单车的运效看,一般中等载重量的汽车如实行一车三挂,每挂载重三吨,运力就约可增加两倍;若同时实行双班运输,一车三挂,则相当于发挥五辆汽车的作用。目前山东货运汽车平均都能达到一车两挂,全省的挂车利用率达到70%,挂车的产量已超过主车产量的一倍以上。由此可见,普遍推行汽车列车化,这不仅在当前运量剧增而汽车还不能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是克服运力不足的手段,而且也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公路运输发展的方向,是增加有效载重量、提高生产率、节约燃料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
有人说:“平原可以挂车,山区不行。”事实上现在的汽车列车不仅仅已经在条件不好的山区行驶,而且早已在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上行驶了。有人说:“短途可以,长途怕不行吧?”然而,四川省的情况却打消了他们的怀疑。这个省的运输公司可以载重十一吨半的汽车列车,在丘陵区和山区进行了长途运输试验,路经十三个县市,列车载重行程到达了一千三百三十五点五公里。怎能说长途挂车不行呢?也有人说:“新车、汽油车可以,旧车、木炭车不行。”河南、广西等地的经验却证明了旧车、木炭车只要加强维修、注意安全,也能挂车。河南许昌运输公司拖带列车的主车大部是旧车,这些旧车也能拖三辆挂车经常运输;广西桂林专署交通运输局曾作过试验,六轮四吨的“万国”牌木炭车,能拖带三十八辆挂车,载重一百八十二吨。所有这一些“不行”,在英雄的汽车职工面前,已经证明了“很行”。在今年,当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拖挂运输经验,有了比过去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实现“车吨月产万吨公里”的条件更好了。
“安全、节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是对汽车运输事业和汽车运输职工的全面要求。我们需要更多的车队、公司、专区、省达到“车吨月产万吨公里”的指标,并且突破这个指标,向更高的指标迈进。在“安全、节约”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党的多快好省的方针。我们希望汽车运输部门的各个工种都要参加这一运动。举起“安全、节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的旗帜,把各个环节,整个链条都带动起来。
汽车运输战线上的全体同志们!司机员、保修员、材料员、油料员、技术人员和生活福利等各方面的同志们,携手并肩,共同跃进,让我们的汽车运输事业开足马力向前飞奔!


第2版()
专栏:

在党委大力支持下组成“三结合”试验小组
鞍钢制成连续铸管机
一年半中失败三百八十一次,八道工序终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本报鞍山31日电 鞍钢铸管厂职工经过三百八十一次的失败,终于创造成功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连续铸管新技术,使原来手工操作占60%的铸管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鞍钢铸管厂试验成功的连续铸管法,是利用他们自己设计制造的铸管机代替原来铸管生产过程中的砂型、芯子和除砂等八道手工操作工序。采用这项新技术新设备以后,只要从上面往铸管机里倒铁水,铸管机便自动地把管子铸出来,连续倒铁水就可以连续出管子。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多长的管子就能铸多长的管子;如果换一下结晶器,就可以根据人们的意志,铸出口径不同的管子来。连续铸管比砂型铸管产量可提高两倍多,管子的质量很好,承受水压的能力,提高一倍以上,同时,还从根本上改善了劳动条件。
在这以前,鞍钢铸管厂一直是采用砂型铸造法生产管材,由于这种生产方法工序繁复,因此生产效率一直很低。几年来他们虽然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进行过一系列技术上和设备上的改革,但是,管材产量仍然提高得不快。在1958年大跃进当中,工人们提出了试验连续铸管机的建议。工人的建议得到了工厂党委的大力支持。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三结合”试验研究小组,进行试验研究。在全厂职工配合下,从设计铸管机开始,历时一年半,前后经过三百八十一次的失败,最后终于创造成功。连续铸管的试验成功,是破除迷信思想、敢想敢干的结果。他们开始设计铸管机时,只有一张从画报上剪下来的画片,画着一个设想的连续铸管机,至于机器里结构是什么样,怎么样才能把管子铸出来等等,真是连一点边都揣摸不到。早在1953年,工厂里曾经有一位工程师根据这幅画片,曾设计过一台连续铸管机,结果失败了。设备检修班长,老铁工胡恩善并没有被困难吓住,他运用自己十八年实践的经验,根据原来砂型铸管的原理,在其他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把铸管机设计出来了。接着胡恩善又从废铁堆里找来旧管子,旧牙轮等废旧材料,车工班的车工们,用当时仅有的皮带机床、把铸管机给加工出来了。第一次试验时,铸出来的虽然是个管子头,可是人们都信心十足地说:能铸出管子头来,就不愁铸不出管子来。试验连续铸管的过程,也是不断地进行思想斗争、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试验开始,困难就接踵而来,先后试验了二百多次,铸出来的还是个管子头。原来就信心不足的人,这时已经失望了。主张赶快收兵。可是一些老工人却从多次失败中看到了成功的因素,他们认为失败一次,就是向成功前进一步,主张坚持试验,不成功不罢休。这个工厂的党委大力支持了这项新生事物,党委书记亲自主持,分析研究过去失败的原因,从中找出进一步试验的对策。这样,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连续铸管的试验成功,是工人们鼓足干劲、不辞辛苦的结果。为了及早试验成功,许多参加试验的人,早晨顶星星来,晚上顶星星走,就是夜里在床上睡觉,还常常梦见试验连续铸管。试验小组组长、老铸工张锡安,经过几夜苦思苦想,从回忆三百多次试验经过中,找到管子一拉就断的原因。他们在试验过程中,开过几百次技术研究会,大家用自己的心血和经验,攻克一百多个技术难关,命令铸管机按照人的意志,连续不断铸出管子。随着连续铸管机技术的成功,一套完整的连续铸管设备也诞生了。铸管机和它的附属设备、结构都很简单,一般机械工厂都能制造。现在鞍钢铸管厂正赶制四套连续铸管机,用来把原有的一个旧法铸管车间,装备成现代化的连续铸管车间,保证今年铸管生产实现比去年更大的跃进。


第2版()
专栏:

不怕失败就能成功
中共鞍钢铸管厂委员会书记 陈仿尧
我们鞍钢铸管厂职工,经过一年半来的研究、试验和试生产,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成功了连续铸管法。这种铸管法就是在自制的铸管机上,由上往下倒铁水,管子就自动地铸造出来,连续倒铁水就可以连续出管子。同时机器上还有专门的设备,管子的大小长短都能够随意调整。这样就减少了原来采用的砂型造管法所需要的造型、制芯等八道工序,改变了生产操作过程中的60%手工操作情况,实现了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鞍钢铸管厂是一个有二十五年历史的老厂。解放后,我们为了增加铸管产量,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曾经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措施,使产量增加十七倍,也使劳动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繁重的手工操作和烟尘飞扬的劳动环境,始终没有彻底改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在1953年一度研究和试验过连续铸管法。当时由于领导思想没有完全解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结果失败了。1953年6月,我们全厂职工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树立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决心再次进行连续铸管的试验。这一次由于实行了政治挂帅,前后试验了三百八十一次,终于创造成功了这一先进的铸管法。
连续铸管试验成功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用党的总路线武装起来的职工群众,具有极伟大的创造力量,只有认真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只有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才能真正办好社会主义的企业,才能使企业的技术水平飞跃提高。
有革命胆量才能革命
在目前,连续铸管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在着手试验时,手里只有一张连续铸管机的图片。当时我们所以敢于决定试验,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冒险,主要是考虑到如下三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是全厂职工都有大跃进的要求。1958年之后,尽管全厂职工用伪满遗留的旧设备,生产出比1949年多十七倍的铸管,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当时全厂职工,真个是人人磨拳擦掌,个个准备大干一场,只要领导能给指出方向来,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群众的这种冲天干劲,给领导增加了信心和决心。
第二、许多老工人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工厂是一个老厂,30%以上的工人有十年以上的工龄。他们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铸管经验。工人们的实践经验,是在铸管技术书籍上找不到的最好的资料,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是我们试验连续铸管的雄厚资本。
第三、是我国已经试验成功连续铸锭。连续铸锭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当时已经由兄弟工厂试验成功,并已经在许多工厂的生产上应用了。连续铸锭和连续铸管,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技术,但是,俗语说:“隔行不隔理”,当时我们考虑到,别人能试验成功连续铸锭,我们为什么不能试验成功连续铸管呢。
当时,我们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后,就毅然决定试验连续铸管法。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试验连续铸管的经过,如果说有经验的话,头一条就是敢想、敢说、敢做。
我们通过连续铸管的试验体会到要革命就得有革命的胆量,没有革命的胆量就不能革命;但是革命的胆量也决不会凭空产生,是革命干劲和科学分析相结合的结果。
发动工人也发动技术人员
有革命的胆量,决心进行革命,这仅仅是个开始,要想把革命闹成功,这里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我们试验连续铸管所以能成功,是由于我们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早在1953年,我们就试验过一次连续铸管,结果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还有点迷信思想,没有走群众路线。当时我们的做法是,只交给少数技术人员试验,试验没成功,就半途而废了。
这次我们接受了头一次的教训,动员全厂职工为试验出力。从最初设计、创造连续铸管机,到最后连续铸出管子来,都是以工人、特别是老工人为主来进行的。工人群众用自己的丰富经验,解决了许多关键问题,他们用自己的坚强意志,战胜了重重困难,解决了管子容易断的难题。
在试验连续铸管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们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帮助工人修改补充连续铸管机的设计,他们从理论上分析每次失败的原因,启发工人运用实践经验解决碰到的关键问题。为了发挥技术人员的专长,一开始我们就组织了“三结合”的试验小组,发动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相互结合,相互启发,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大大促进了连续铸管试验的早日成功。
在连续铸管的试验中,我们还体会到,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工人群众,但丝毫不应该忽略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而且,只有发动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技术理论知识,启发和帮助工人,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人群众的作用。
加强党的领导开展思想斗争
我们在这次试验中,曾经先后失败三百多次。通过无数次失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不仅是一个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进行思想斗争的过程。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泄气,只有不气馁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要实现一项技术革新,特别是从无到有的研究试验,失败个几次甚至几百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当我们接连试验两百多次,铸出来的还是管子头、而不是成根管子的时候,在参加试验的人员当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多数老工人主张坚持下去,不成功誓不罢休。他们从多次失败中,却看到了成功的因素,他们认为能铸出管子头来,就不愁铸不出管子来。
另外一些人,主张收兵不干。他们看到的只是失败,认为试验了两百多次,办法已经想绝了,算是没有指望了。党委发现了这两种思想后,进一步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坚决地支持了头一种思想。
当然,我们说的不怕失败,也绝不是消极的等待成功,而是要积极的夺取成功。每一次失败,都不应该白失败,要从每一次失败中,找出失败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一连串的失败,从中找出失败的根本原因,从而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真的把失败变为成功之母。我们通过这次试验认识到,如何对待每一次失败,是成功和失败的分界线,也是如何更好地依靠群众、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
连续铸管的试验成功,是敢想、敢说、敢做,是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结果,是党的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牢记取试验连续铸管的经验教训,大张旗鼓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实现今年更好更全面的继续跃进。


第2版()
专栏:

第三百八十一次
本报记者 白林材 王殿学
第三百八十一次试验开始了。
连续铸管机,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参观的人们,把它围得水泄不通。只见试验小组长、老铸工张锡安,向倒铁水的人一招手,铁水包里的铁水,像一条银蛇一样,劲直地往铸管机里钻。老钳工李国信,跟着一搬闸把,铸管机的底盘,随着徐徐下落,金光耀眼的铸铁管,像是抻面似地延长着,前后只用了三分多钟,一根直径一百厘米、四米长的铁管就铸出来了。
壮志
创造连续铸管机的道路是曲折的。
老钳工胡恩善,出神地凝视着一幅图片。
这幅从画报上剪下来的图片,画着幻想中的连续铸管机外形,是鞍钢铸管厂研究连续铸管的唯一“资料”。画上只有一个架子,架子上有一个机器,至于机器里边是什么样,真是连一点边都摸不着。早在1953年,工厂里有一位工程师,曾经根据这份“资料”,设计了一种连续铸管机,试验几次铸不出铁管来,后来就把机器毁掉了。这回老钳工胡恩善,又要根据这份“资料”,重新设计连续铸管机,可以设想会有多少困难啊。
决心
试验开始后,就一次接着一次失败。
第一次试验时,上面倒进去的是铁水,下面出来的还是铁水,只铸成一个不到一寸长的管子头。当时有人说:有了管子头,就不愁没有管子。找来找去,有人发现,可能是结晶器太矮,建议加高结晶器。随着加高结晶器,管子头再加长,可是铸出来的还不是成根的铁管。这样先后试验了二百多次,铸出来的还只是个管子头。有些人就动摇了,认为办法都找绝了,算没有指望铸出管子来。一发现有了思想问题,工厂党委书记陈仿尧,就成天价呆在试验现场,和工人一块找原因想办法,亲自参加试验。突然有一次,竟连个管子头也拉不出来,铁水都憋在结晶器里面,再过几分钟就要凝固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陈书记奋不顾身,操起搬子,就卸螺丝,抢救铸管机。在党委书记带动下,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终于把连续铸管机抢救出来了。陈书记一面擦汗,一面主持开会,他热情地鼓励大家说:咱们还得干哪,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泄气。
求精
又是失败了一百多次,管子是铸出来了,可是质量怎样呢?
大家一边看一边摸,都满有把握地说“没有问题”。等到一试验水压,问题可就来了。水压表的指针,刚一指向五字,管子的身上就冒“汗珠”了,随着水压表指针的移动,“汗珠”跟着一颗一颗往下滴。
急性的李国信,抡起几磅重的大锤,当场就把管子砸碎,人们拣起一块块碎片,又开始琢磨起漏水的原因来。技术员朱述尧,观察了几片之后,发现漏水的地方结晶粗,于是他就从理论上,启发大家说:管子漏水的地方,铁水结晶都特别粗,这可能是……接着你一言他一语,当场就提出九个解决的办法。
改进质量的试验,紧接着又开始了,九个办法逐个试验,每次朱述尧都做详细的记录,晚间还带回去对比着分析研究。虽然每次铸出来的管子,漏水的地方都在逐渐减少,在第十次改进了铁口之后,铸管的质量已经达到了质量标准。可是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
最后一次试验时,还没等管子凉透呢,他们就抬着去试验水压,当水压表的指针,最后指向四十五个大气压力时,竟没找到有一处渗水的地方,管子的质量比标准提高一倍多。他们自己的水压设备,最大只打到四十五个气压,这时有人建议:送到鞍钢无缝钢管厂去试验,看看到底能经得住多大压力?在鞍钢无缝钢管厂里,这根管子经受的压力,竟达到二百个大气压力,在管壁没有破裂之前,还是没找到有渗水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