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更好地开展农业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
赵善欢
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在支援农业,高等农业院校更担负了特殊的任务。高等农业院校拥有比较雄厚的科学技术力量,既是培养农业建设人材的基地,又是农业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军,更应该为农业生产出力。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个高等农业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华南农学院和其他兄弟院校一样,在科学研究工作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显著的如利用远缘杂交、培育水稻千粒穗已成功,为水稻高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年来,华南农学院在科学研究上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决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研究方针,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在研究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并坚持研究工作为生产服务、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方针。
坚决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是搞好高等农业院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前提。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就不仅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有力地推动科学研究工作。在这方面,我们摸索了一些经验,有比较深刻的体会。例如1959年,我们学院农场早造直播水稻田发生死苗现象,为了探求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学院及时召开了水稻死苗问题现场会议。农学、土壤农化、植物病理、植物生理及气象等有关系的教师和管理水稻生产的同学都参加了会议。通过现场的详细观察,大家认真地讨论死苗的原因,同时立即开展群众性的科学研究,寻找水稻死苗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其中一个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试验,找出了死苗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他们这个班将试验的结果写成了论文,打破了过去那种认为烂秧一定是由于低温缺水的说法,提出了产生烂秧的综合因素。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不仅大大丰富了同学们对水稻栽培上烂秧问题的知识,而且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好处。
当然,在高等农业院校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必须三结合,有一些带基础理论性质的研究和满足生产长远需要的研究有必要独立地进行。但是,摆在农业科学面前大量的主要的研究课题,毕竟是应该在三结合的原则下来进行。而要搞好三结合,就必须既要看到三者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又要看到三者的内在联系,促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在高等农业院校里,如同在专业研究机构中一样,科学研究工作上两条道路的斗争是尖锐的。在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中树立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挂帅,是农业科学工作持续跃进的根本保证。我们和资产阶级学者的主要分歧表现在科学研究工作走群众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两个方面。
我们认为高等农业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同任何工作一样,必须充分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学校里最基本的群众是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都可以而且必须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成为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队伍。科学研究又必须校内外结合,必须有重点的和广大农民结合起来进行,向农民学习,因为我国五亿农民的生产实践是农业科学发展的源泉。持有资产阶级观点的人则相反,他们认为农业科学只能由少数专家冷冷清清地做,不能大搞群众运动。他们认为大家动手就会降低科学研究的水平,群众搞科学研究是“乱哄哄”,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当同学们明确了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破除迷信,立大志,掌握了方法,就能很快取得显著的成绩。例如土壤农化系四年级的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南海县大沥公社进行土壤调查,研究怎样高速度地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们找出了改良土壤的共同途径和具体措施,写成了论文,获得领导农业生产的干部和群众的好评。昆虫教研组的老师和同学共同进行水稻田和周围杂草、害虫发生关系的研究,发现了几种主要水稻害虫的越冬寄主,发现在稗草、沙草及园果雀稗杂草上稻飞虱及浮尘子产卵较多,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对农业害虫防治上提供了新的办法。这些例子都说明学生不仅可以,而且应当参加科学研究。他们在科学研究工作上的潜力是无限量的,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对他们来说,参加科学研究也是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在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也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学校科学研究中的一支指导力量,他们的理论知识一旦与实际相结合,个人一旦与群众相结合,就可以在科学研究上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提倡师生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搞好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
我们认为,农业科学必须为农业生产服务,理论与实际必须密切结合。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必须针对生产需要来安排研究课题,以解决当前生产中迫切问题为主,以解决将来生产需要的问题为辅,同时进行一些有关指导生产发展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持有资产阶级观点的人和我们相反,他们轻视生产实践,往往专从旧文献中去找研究课题,或者从个人兴趣出发进行研究。他们认为研究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属于低级的技术推广工作,没有什么创造性。他们根本看不到生产与科学的辩证关系,看不到在总结群众丰产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大大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我们在学校里反复批判了这种错误的观点,坚持了科学为生产服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并且在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形式下把这条方针具体化。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农业生产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活的有机体,不论植物和动物,都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必须研究这些规律,找出能促进农作物和家畜的生长发育的办法。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支配,具有突出的地区性,各种自然灾害经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不稳定性,我们必须研究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找出克服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确保年年丰收,使农业生产持续跃进。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几乎完全是手工操作,因此必须研究工具改革以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农业技术革命。
科学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善于及时选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到群众中去。在推广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组织进一步的试验,深入理论研究,摸清规律,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原有的理论。
大跃进以来,在农业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这首先是由于农业增产“八字宪法”的提出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土壤学中,肯定了人为的因素对改造土壤的能动作用,确立了促进和控制土壤肥力定向发展的观点。在作物栽培学中,破稀植论,立合理密植论,破浅耕论,立深耕论。在作物生理生态上提出了群体概念。在果树栽培学中,破疏花疏果论,立保花保果论。在动、植物远缘杂交方面,进一步探讨了米丘林遗传学说。这些新的理论对指导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但从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来看,我们的理论研究距离要求还很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农业生物学中,有很多规律,我们还未掌握。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必须与科学研究机关、广大农民群众联合起来,在开展科学实验、总结农民经验的基础上,钻研理论,发展理论,为进一步支援农业打下基础。我国农业生产经验异常丰富,但农业科学理论远远落后于生产实践。这个落后局面必须加以改变。
怎样才能发展农业科学理论,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呢?我们认为农业科学工作者首先应以辩证唯物主义武装自己,在总结农民丰产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深入探索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问题。其次要在新的耕作制度推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进一步组织力量进行试验。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对农业科学和生物科学领域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和唯心观点展开批判。
支援农业比较好的办法是及时推广科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推广优良品种;开办训练班和组织专业队伍下乡,把技术送上门,有目的地解决生产上的关键性问题。今年10月,广东有些地区的水稻发生粘虫为害,我们及时组织了两个专业队到韶关和湛江专区,研究粘虫的有效防治措施,提出六六六和滴滴涕混细砂撒布稻田的办法来杀虫,既节省了滴滴涕,又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地制止了粘虫的灾害。在兽医方面,我们经常组织专业队伍下乡研究各种畜病治疗方法,并替公社家畜治病,深受群众欢迎。
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有自己开展科学活动的基地,使研究工作与成果推广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既用科学技术支援基地的生产,又从基地的生产中吸取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华南农学院的科学活动基地除自己所有的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农场外,还在七个公社设立了基点。例如我们最近在南海县大沥公社的基点,和公社干部协作,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小麦吸收磷肥的规律。
三年来,我们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新形势下,决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高等农业院校科学研究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坚决贯彻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方针,大搞群众性的科学研究运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我们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力量来支援农业,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
(本文作者系华南农学院副院长)


第7版()
专栏:

做好节约劳动力的思想教育工作
中共丰台桥梁厂委员会
丰台桥梁厂是为全国铁路建设事业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混凝土制品工厂。今年一开始,我厂就遇到两大问题:一个是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要保证完成比去年高65%的国家计划;另一个是要抽出大批人力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支援新厂。我们计算了一下,单是为完成增产65%的任务,就需增加七百零七个劳动力,再加上支援农业和支援新厂的任务,所需的劳动力就更多。因此,从年初开始,厂党委就抓紧了节约劳动力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挖掘劳动潜力,放手发动群众大搞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以下简称“双革”),向机器设备和技术要劳力。厂党委把节约劳动力的计划和要求层层下达,把合理安排劳动力,适时地调整劳动组织,减少非生产人员,加强生产第一线,做为经常的工作。并且一再强调,“双革”搞得好坏与成绩大小,不仅要看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与“四化”程度提高多少,还要看节约了多少劳动力。这样,节约劳动力的工作就引起了全厂从上到下的普遍重视,推动了车间、工段和小组都狠抓这项工作。到10月份为止,全厂不仅完成了国家计划的91.7%(可以保证超额完成任务),而且节约了占职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力,用以支援农业和新建企业。
根据我们的体会,节约劳动力的过程,是对生产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技术改造过程,也是不断改进企业管理和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的过程,必然有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斗争,革新力量与保守力量的斗争。因此,实现节约劳动力的过程,是一个深刻的思想革命过程,只有认真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把群众充分地发动起来,才能战胜困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是节约劳动力的关键
我厂党委提出节约劳动力的时候,就对全厂的情况作了分析,认为以大搞装卸运搬机械化为中心,掀起一个全厂规模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是实现节约劳动力的关键。由于运输车间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当时就有人提出:“我们既无技术,又无文化,搞不了装卸机械化。”而过去几年“双革”搞得比较有成绩的丁梁、轨枕、石棉管等车间,又有人认为他们的潜力已经挖尽了,没有什么可搞的。针对这种情况,厂党委一面在全厂大讲形势,大破唯条件论等保守思想,一面集中必要的人力,深入到运输车间,和工人一起大搞装卸运搬机械化。只经过很短的时间,这个车间就利用废旧料制成了三十四辆小车、一台三吨蒸汽吊车和十九台走行塔式起重机和装卸土机械,再加上操作方法上的一些改革,装卸速度加快了,劳动效率提高了。这个车间原来需增加五十五人,结果不但没有增人,反而抽出四十人支援了新上马的轨枕车间和兄弟厂,而他们本身的任务完成得也很好。厂党委立即抓住这一事例,并且举办了“双革”展览会,对职工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在事实面前,许多人受到鼓舞,纷纷检查了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双革”运动在全厂蓬勃地开展了起来。十个多月来,全厂已先后实现了钢筋加工流水化,电焊生产专业化,脱模流水化,轨枕砂石倒运抓斗化,丁梁砂石存运骨料化,木工机械化等一连串的技术改造工作。调整劳动组织,改进企业管理,为节约劳动力创造条件
技术改造的逐步实现,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节约劳动力创造了条件。但是,劳动力能否真正节约出来,还有待于劳动组织的合理调整和企业管理的改进。根据我们的经验,随着技术改造的实现,如果不适时地调整劳动组织,改进企业管理,把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节约出来的劳动力及时地抽调出来,劳动力仍然是节约不了的,甚至会造成劳动力的窝工浪费,对生产发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厂党委在抓技术改造的同时,也抓紧了调整劳动组织和改进企业管理的工作,同因循守旧的思想进行了斗争。当时,有些人由于习惯于按老规矩办事,总以为“原有的劳动组织已经不错了,改不改不打紧”。更错误的是,有些干部还有留一手的思想,认为劳动力留在自己手里,使用起来方便。这些同志主要是不懂得,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是为生产服务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也必须作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合生产发展的需要。厂党委为了使全厂人人懂得这个道理,发动全厂干部进行了以改进企业管理、减少非生产人员为中心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同时发动工人对劳动组织进行普遍的大检查、大改革。并且分兵两路,一路深入科室,把材料供应科、运输车间和生产科三单位合并为供销科,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重复手续,因而节约出了非生产人员;另一路深入到丁梁车间,培养了技术改造一实现,劳动组织就改革,因而抽出一百六十名劳动力的典型。紧紧抓住这些事实,党委又提出了“学丁梁、赶丁梁”的口号,使全厂掀起了不断改进劳动组织和改进企业管理的高潮。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这种全厂规模的改革就进行了四次,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及时地调整了组织,该合并的合并了,该撤销的撤销了,同时还大力简化了行政手续,改进了工作方法。这样做的结果,由于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更加精悍,更加合理,因而既可以保证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又节约了大批人力:不仅把“双革”运动中节约出来的四百多个劳动力都节约下来了,另外还节约了二百多个劳动力和四十六名非生产人员。这些事实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开展,使生产力向前发展了,就必须适时地调整生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使生产关系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教育职工树立不断革命的思想和整体观念,为节约劳动力打下思想基础
在进行上述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我们抓紧了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教育职工树立不断革命的思想。近一年来,在我厂节约劳动力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不断革命论和到顶论之间的斗争。有一些人在口头上是懂得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道理的,但是一接触到具体问题,特别是工作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他们的保守思想就出来了,例如什么潜力已经挖光呀,设备再也没有什么可改的呀,等等。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技术改造和劳动组织的改进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劳动力自然也节约不下来。正是由于厂党委始终抓紧了用不断革命的思想武装职工群众,每当工作有了新的重大的成就,在表扬和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并且立即号召和组织工人开始新的战斗,因而不论是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还是改进劳动组织和企业管理的工作,才能一步比一步更加深入地向前发展。例如,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方面,我厂过去生产混凝土桥梁,搅拌好的混凝土全靠人力用铁簸箕运送,九十多人一天只能灌二十立方混凝土。以后改为高架道生产,实现了运搬车子化,四十多人一天能灌四十多立方,就有些人感觉这种方法“很不错”了。厂党委便及时地给大家指出,高架道虽然好,但还是露天生产,保温费大、生产周期长,体力劳动强度还很高,要求大家针对这些缺点继续进行技术改造。经过改造,又实现了生产流水化,二十多人一天就能灌四十多立方。这时,是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可真差不多了”呢?当然不是,以后经过工人苦心钻研,又进一步实现了灌造联动化,在提高工作效率一倍、减人50%的基础上,又节约了80%的劳动力。
另一个问题,是大抓整体观念教育,反对本位主义思想。我们知道,人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做好节约劳动力的工作,力求用较少的人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是一个企业必须经常做好的重要工作,而且是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的决定性环节。我们又知道,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一个工厂的各个车间和工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工业占用的劳动力过多,农业劳动力就必然减少;在一个工厂内,如果这个车间或工段占用的劳动力过多,别的车间或工段的劳动力就必然减少。因此,为要做好节约劳动力的工作,就既要教育职工懂得人力的可贵,懂得劳动力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又要教育职工树立起坚强的整体观念,遇事都能从全厂全国的需要出发来考虑问题。应当说,我厂绝大多数职工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但在节约劳动力的过程中,也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本位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抽调劳动力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和兄弟单位。为了把节约劳动力的工作搞深搞透,厂党委对职工进行了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的整体观念教育,大讲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大讲全国一盘棋,而且用“新厂不上马,单单老厂的生产能否适应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什么要支援农业?用什么行动支援农业?”为题,组织全厂职工大鸣大放大辩论。厂党委为了使职工比较深刻地认识本位主义的害处,又用轨枕车间的事实教育全厂职工。这个车间由于打破了本位主义思想,加强了协作,又改进了劳动组织,就由年初的五百人降到三百人左右,而生产任务完成得仍然很好。这使职工受到了一次生动而又深刻的教育,许多车间干部和工人都以轨枕车间为镜子,检查了自己的本位主义思想,树立了坚强的整体观念,因而节约劳动力和抽调干部的工作都进行得比较顺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