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生产生活全面安排 有劳有逸心情舒畅
堤口王生产队领导群众巧干冬活
充分发挥技术特长 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各项生产井井有条
本报讯 河北交河县泊镇公社堤口王生产队,对冬季社员生活和生产进行了全面安排,在巧字上大作文章,使劳逸结合执行得好,全体社员吃的饱,穿的暖,休息得好,有力地促进了冬季生产。
这个队为了有节奏地开展冬季生产,入冬就对生产任务作了安排。从今年11月到明年2月底的任务,第一是尽量多积肥,保证明年种地有充足肥料;第二是把小麦管理好,保证安全过冬;第三是给春茬地送一些肥料;还有搞副业,冬菜管理等……。怎样才能完成这些任务呢?
巧计划 巧用兵
农活巧计划,量材巧用兵,既能提高工效,搞好冬季生产,又能保证社员适当休息。因此,这个队党支部首先在坚持小队“四固定”的前提下,发动各小队把冬季各项生产进行了全面排队,三个小队都执行了农活分段干,七天一安排的方法。
生产队负责小队计划综合平衡和督促检查工作,帮助各小队合理摆布农活,段段之间忙闲调剂,能提前干的尽量往前赶。
为了合理使用劳力,还采取了量材用兵,因人派活的办法。针对冬季农活有轻有重,有简有繁,有技术强的和技术差的,劳力也有强有弱,技术有高有低等具体情况,党支部帮助各小队对全队二百六十五名男女整半和辅助劳动力进行了细致排队,根据每个人的体力强弱、技术特长等做了通盘安排。尽量做到半劳动力能干的活不用整劳动力;辅助劳力能干的活不用半劳动力;妇女能干的活不用男劳动力。如缝口袋、纳鞋底等适合妇女做的活就固定了三十五名妇女劳力;织席是一种技术活,就固定了五名有织席技术的劳力;搞搬运是力气活,就固定了十一名壮劳力;为粮库编荆囤是比较轻闲的工艺活,就挑选了四个干活细致手巧的半劳力去做;积肥也由半劳力来做。这样安排以后,充分发挥了每个劳力的技术专长,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各项农活都完成得井井有条。
抓规律 巧干活
这个队为了把各种冬活都找出一条规律,利用群众休息时间,召开了老农座谈会,以“啥活在什么时候干最合适”为题,让大家进行了讨论。通过研究,共找出十二种农活的不同规律。比如对浇麦实行早晚两头休息,正当午时浇(因为早晚天冻,浇水易结冰);拉土、送粪、拣菜叶改成了正当午时休息,早晨傍晚干(因为当午解冻,道路泥泞,车辆行走不便)。这样既做到了干活有节奏的进行,又提高了工效,保证了农活质量。
全队六辆大车十天时间就把五百五十车粪全部送到地里,及时为小麦、冬菜盖上了过冬肥。抓规律巧干活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全队就节省了五百四十八个劳动日。
革新生产过程
这个生产队对各项农活的生产过程全面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根据实际情况与可能条件改革了七项生产过程。如组织群众架桥、补路四处,实行了食堂、磨房、仓库、水井四集中,从而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如村东二百三十多亩小麦,冬季需要盖肥四百多车,按原来转三道沟渠二里半路程计算,全队六辆车十五天才能运完,经垫沟架桥后,仅十天就完成了运肥任务;又如二、三两个小队过去食堂在东街,磨房在北街,水井在村南,取粮、磨面、挑水、做饭往返很费工,现在适当集中以后既省工又方便。
建立农活榜
这个队在发动群众巧干冬活中,还根据各项生产的小段安排,以小队为单位普遍推行了七日农活榜的制度。将每段各项农活,提前张榜公布,使社员们提前知道自己的任务早做准备,克服了事前无准备,临时找工具的窝工现象,做到了出工整齐,行动迅速。过去有时光出工集合就要占去半个小时左右,现在形成了一个人人出勤早,个个不误工的新现象。
同时,为了避开晴天活路拥挤而雪天无活干的情况,党支部对各项农活又做出了晴日和雪天两套安排,保证了晴天有节奏地干活,雪天有些生产不停。例如规定送粪、小麦和冬菜管理的六十名田间作业的劳力,晴天按时劳动,按时休息,一旦遇到雪天,负责小麦和冬菜管理的三十名劳力就投入淀粉加工;十二个送粪的劳力就转入碾米磨面;其余十八名劳力也分别参加铡草和副业生产。
在11月下旬下了大雪以后,这些田间作业的劳力即按照个人阴天的任务立即转向了新的生产,五天时间修理了四间房屋,铡草七千多斤,磨面八千六百多斤,为人、畜备足了八天的粮草。
这个队党支部由于时刻注意安排好群众生活,发动社员巧干冬活,实现了有节奏的生产,保证了社员有劳有逸,人人心情舒畅,个个喜气洋洋,从而大大促进了当前生产,各项农活不但干得巧,而且也比往年大大提前。全队五百五十亩小麦比去年提前半月普遍浇了一次冻水,每亩盖了一车肥,也比去年提早十天。菜园里除对六十亩越冬菜完全夹上篱笆以外,提前种上了八亩冬蒜。
目前,全队已抽出六十多名劳力投入了织席、纳鞋底、搞运输等副业生产,其余社员正在积极拉土以备明春脱坯换炕,为小麦返青和春作物用肥做好物质准备。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养精蓄锐 准备春耕
冬季巧排农活
甘肃临洮县中孚人民公社中孚大队各生产队,根据冬季各项农活的轻重、缓急、远近等情况,实行小包工制,社员早完成生产任务可以早休息。其次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合理安排冬季农活。比如早晨天冷多调庄前活、室内活,下午暖和多调野外活,并按男、女、老、弱等不同情况,分别调派轻活、重活、远活、近活、技术活,保证每个社员有恰当的活干,又能休息得好。
民主制订劳逸结合制度
许昌市河街公社祁庄大队,经过社员民主讨论,制订了劳逸结合的一些具体办法:每月有固定假日;每天有足够睡眠时间;休息或学习时间,由社员自由支配等。
这个大队为了认真做到有劳有逸,在派活当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把轻重活搭配开,在突击重活之后,接着安排一些较轻的活,使社员从中得到休整;(2)把强劳动力与弱劳动力搭配开,因才使用,互相帮助,避免一些弱劳力劳动过重;(3)充分利用雨天的空隙时间进行劳动,以减轻晴天的劳动量。
保证炊事员有假期
河南柘城县官庄公社张寨大队丁庄生产队食堂,实行干部、社员帮厨,保证炊事员每月放四天假,使他们也能和社员一样有劳有逸。
丁庄生产队炊事员需要休假时,可以在头一天告诉队干部,交代次日做饭的计划和用具,而帮厨的队干部当天工作交给其他干部兼管。
冬季作息“歇两头、抓中间”
福建光泽县根据冬季气候特点,入冬以来采取“歇两头、抓中间”的办法,安排作息时间。具体办法是:早上适当推迟社员出工时间,下午适当提早收工,中午因为气温较高,可以集中力量干活。茶富公社桥亭大队实行“歇两头、抓中间”的作息时间后,全队出勤率和工效大大提高,既有效地推动了冬季生产,也能使社员养精蓄锐,迎接春耕。
尽量精减会议
山西汾阳县万年青公社北廓管理区(基本核算单位),为了确保社员和干部在冬季养精蓄锐迎接明年春耕,决定除每月召开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外(每次不超过两小时),一般不开其他专门会议;干部开会也尽量减少,凡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必须召开的会也一定要做到会前有准备,以便用最短的时间就能解决问题。


第3版()
专栏:

力争第四次超产
临夏市陈井公社庄窠台子小队座谈会侧记
接连获得三年超产受奖的甘肃临夏市陈井人民公社陈井生产队庄窠台子小队,为力争明年实现第四年超产,最近专门召开了一次社员座谈会。参加座谈的包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社员代表和下放干部。
召开座谈会,是这个小队鼓干劲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这次座谈会上,大家首先分析了明年争取超产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第一是计划好。这个小队根据因地种植的原则,已计划好明年的种植面积。哪块种洋芋,哪块种小麦,都尊重老农的意见订出来了。蚕豆在这里是高产作物,通过座谈决定多种一些蚕豆和豆茬洋芋。第二是底子好,今年秋冬雨雪下得多,又将三百多亩地全部犁细,种麦的地还施了底粪,种洋芋和蚕豆的地大部分也运上了粪,现在正抓紧打地保墒。第三是牲口喂得好。第四是政策贯彻好,生活安排好,全队四十四个劳力都是精强力壮,干劲十足。这些条件摆出来以后,使全队社员争取明年第四次超产的信心大大增强了。
老农崔生仁在座谈会上说:明年能不能多打粮食,就要看今年干了些啥活。今年我们小队里的生产有“两称心”:一称心是地犁得多,犁得好。今年全队三百一十八亩冬闲地全部犁过了,有八成还犁了二遍到三遍,从老一辈到现在,不留一亩地过冬还是头一回。二称心是今年肥料积攒得多。今年队里把羊早早赶到山上,就地积,就地用,明年种小麦的地不光犁了三遍,还卧了底粪,小麦胎里富,还怕它不多打粮食?现在最要紧的任务是要把地墒打好保好、把粪都运上地。
食堂管理员崔怀秉说:今年,我们陈井生产队的粮食比去年打得多,社员的口粮已安排到明年8月,菜也安排到明年接上青菜,烧的煤也贮备到明年6月。我们一定按照季节忙闲,计划用粮用菜,保证社员吃得满意。
饲养员姚仲孝说:牲口是农业之本,今冬我们的牲口喂得好。现在,除每天抽几头一类膘牲口拉碌碡打地外,其他牲畜都在暖圈里,一天两次水,一夜四道草,现在二十七头牲口都是一、二类膘,保证健壮迎接春耕。
座谈会后,干部社员一条心一股劲为明年实现超产努力,并且脚踏实地地加强各方面工作。食堂管理员崔怀秉为了把社员过冬生活安排好,和炊事员一起想出许多办法增加饭菜花样;饲养员崔庆忠、姚仲孝为了喂好牲畜,主动要求把铡草的工作交给他们自己去做,这样可以保证把草铡得细,他们每天还给怀孕母畜加喂饲料,保好胎;负责运送肥料的青年们,由于想方设法,每天运粪量大大增加。


第3版()
专栏:

书记出题目 社员做文章
宁北生产队社员献计巧施春花肥
浙江萧山县城北人民公社宁北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宋伯全最近到第三小队和社员们一起培育春花(夏熟作物)。他一边干,一边给大家出了个题目:春花苗期追肥怎样施才算合理?巧施肥怎么个“巧”法?请社员们献计。
“施得勤,施在‘刀口’上,这是一巧”,技术员陆阿浩首先说:“春花苗肥不应当只施一次,至少应当施两次,接着再在年底施腊肥,年外施春肥。去年我们小队有五亩小麦亩产达到三百六十八斤,主要就是早削多削(削草)、勤施巧施,年内削出两次,施肥三次,早字当头,肥字挂帅,小麦产量自然高了。”老农民沈纪全也献了一计。他说:“巧施肥还一定要看前作。我们小队三十多亩麻地麦,前作是种的络麻,因为络麻后期肥料施得足,田脚肥,头几次施肥不妨少一些;而棉地麦田脚瘦,施肥量就应当比麻地麦多。”另一个社员赵金全认为:施肥还要看底肥多少,看当前作物生长好坏。底肥少的,生长差的,施追肥就该偏重一些。小队长蔡泊其补充说:“施肥看土质也很重要。粘性土应当施人粪等速效肥;‘咸泡地’泥土比较松散,施人粪容易流失,就应当多施栏肥、堆肥等腐熟的有机质肥料。这样就能改良土质,更好地发挥肥效,使春花生长得力。”
根据大家的意见,宋伯全总结出春花施肥要看前作、看基肥、看土质、看生长、看天气的规律。各小队都根据农活需要,建立了操作组,有二百八十多个劳力进行积肥和培育。全队迅速掀起了一个积肥和巧施肥料为中心的春花培育管理运动。(附图片)
四川南充县人民正在麦田里中耕、培土,力争1961年夏季好收成。
  春 辉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扬州专区因地制宜挖掘副食品资源
安庆专区沿江沿湖拦河扎箔捕鱼虾
本报讯 入冬以来,江苏扬州专区各级党委,就抓住冬闲的大好时机,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副业生产运动。目前,全区投入副业生产的劳力已达四十三万人,占总劳力的21%;从11月上旬以来,已经完成冬季副业产值七百六十多万元,刈柴草二亿二千多万斤,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捕鱼的日产量也比10月份翻了一番。
扬州专区各地在冬季副业生产中,充分挖掘副食品资源,如鱼、虾、野鸡、野鸭、野兔等等,这既使社员改善生活,又能增加现金收入。宝应县根据本地鱼虾多、野鸭多的特点,提出了冬季副业生产首先要为当前生活服务。这个县的望直公社月蛅大队万庄小队,组织八名捕捞能手,从上月底以来,每天都捕鱼虾七、八十斤,平均每人每天除吃二两到四两鱼虾以外,还出售给国家六百多斤,晒干贮存三百多斤。其它地区水面少,鱼虾少的,则以打猎等其他副业为重点。
扬州专区各县从有利发展副业生产出发,按照各地的具体情况,对公社、大队、小队和社员各级之间的经营分工、收益分配、产品处理等政策界限,经过充分讨论和研究,分别作出了若干具体规定,以调动大队、小队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兴化县规定非放养的水面,不分大小,不分境界,一律开放,人人都可捕捞,谁捕谁得以后,立即形成了群众性的利用业余时间大搞捕捞的运动,全县水产产量猛增一倍以上。高邮县林苗场一百二十多人的积肥专业队,在水面开放后,结合罱泥夹鱼,结合干沟积肥取鱼,半个月的时间,就取鱼三千多斤。
本报讯 安徽安庆专区沿江沿湖地带,抓紧当前内河湖泊水退时机,拦河扎箔,大力捕捞成鱼。目前全区已累计产鱼五千多万斤,平均日产量由11月下旬的十二万斤提高到二十一万斤。
安庆专区湖泊众多,冬季是捕鱼旺季。安庆专区各国营养殖场和产鱼公社的渔业队,针对成鱼“秋走冬藏”的生活习性,从入秋后,就普遍在湖口、河口扎箔,边扎边捕,防止成鱼随水流走;在入冬以后,各地专门进行围捕,因而使捕鱼量较过去显著增长。枞阳县有三万亩水面的蓬城湖,以往不扎箔,每当秋后退水时就有大批成鱼流到江里。今年沿湖的安凤、枞阳、城关等公社联合成立了扎箔捕鱼委员会,在该湖出水口扎起一百二十多米的拦鱼箔后,使捕捞工效比过去增加两倍。怀宁县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协作区,找出一百四十多处重点鱼源进行围捕,全县产鱼量显著增长。
各地在捕捞成鱼中,还普遍改革渔具和改进捕捞方法,以实现“旺季多捕鱼,增产不增人”的目的。仅据望江、枞阳、怀宁等县的不完全统计,最近就改革渔具一百五十多种,工效一般提高一倍到四倍。在捕捞方法上也有很多新的创造。望江县重点产鱼区的?口公社推广了捕鱼能手胡义清创造的“三层挂钓”法(即将过去一层钓改为水面、水中、水底三层钓),提高工效四倍。枞阳县下枞阳渔业大队大搞“四改”、“四结合”(即小网改大网,浅网改深网,人力起网改起网机起网,低产作业改高产作业;和浅水作业与深水作业相结合,固定埠位与流动捕捞相结合,大型渔具与小型渔具相结合,组织大兵团迷鱼阵与四处分兵把口的突击捕捞相结合)的改革运动以后,充分挖掘了工具、劳力和水产资源的潜力,提前两个半月完成了全年的捕鱼计划,鱼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6%。(附图片)
安徽凤台县焦岗湖渔场工人们捕捞大批鲜鱼胜利归来
新华社记者 吴进洪 张家柱摄


第3版()
专栏:

合理使用劳力保证农业增产
陈人和 魏振宇
山西朔县全武营公社李家阱管理区(基本核算单位,下同),由于在农业生产上保持了绝对优势数量的劳动力,又能够合理使用,因而连年增产,迅速地改变了穷困面貌。
李家阱管理区是由七个山坡小村组成的联村管理区,全区二百九十户,一千零八十一人,耕种着一万三千七百一十五亩黄土圪梁和石厚土薄的土地。过去由于经营不善,生产主次不明,使用劳力不尽合理,农作物产量很低,群众生活困难。解放后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生产关系不断改变,劳动组织不断进行整顿,在劳动力的使用上,也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逐步走上了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轨道,有力地加强了农业生产主攻战线。每个劳动力创造的生产价值一年比一年增多,很快由粮食低产区变成了高产区,社员生活也逐步由穷困变成富裕。
近三年来,这个管理区每个劳动力平均生产的粮食是:1958年二千五百二十四斤;1959年二千五百六十八斤;1960年三千零七百斤。1960年的粮食总产量是一百三十五万斤,比公社化前的1957年增长了71%。按全区人口平均,每人是一千二百五十多斤。三年来卖给国家的粮食也逐年有所增加。
这个管理区使用劳动力最主要的经验是,在农业生产上保持了足够的劳动力,而且保持了一定数量的精壮劳动力。全管理区现有男女整半劳动力是四百四十一个,占到人口总数的40.7%,其中全劳力三百六十二个,占全半劳力总数的82%。管理区经营的编织厂、猪场和搞运输共占用劳力二十一个,不足全区劳力总数的5%。这样就有95%以上的劳动力真正投入了农业第一线的生产。这个管理区在合理使用劳力上,有以下主要经验。
因事因时制宜保证重点
农业生产战线,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业生产本身又有粮菜棉油麻等等;此外,农村还有为农业服务的其它工作。在这种战线宽广、项目很多的情况下,究竟以什么为主,劳动力如何安排,各占多大比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李家阱管理区在使用劳力上,始终坚持了各项事业以生产为主;各项生产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又以粮食为主的三主方针。本着这个方针因事因时合理安排劳力,首先把80%以上的劳动力用于农业生产,有力地保证了第一线;根据本区草源广阔的特点,用9%的劳力加强了牧业第二线;其它林、副业生产、短途运输和生活福利等各项事业,共占用劳动力11%。在此原则下,在农活大忙时,还要从其它部门抽兵调将保证农业生产。
为了每季每段的农活都提前有所准备,每年在冬季计划下年生产的时候,就根据种植的土地亩数、作物种类、季节忙闲、用工多少,把使用劳动力的情况作出全面规划和全年计划,再按大忙、中忙、小忙季节分段作出更细致的安排。一般中忙季节的4、5、8、9月份,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劳动力要占80%;农活大忙时的6、7、10月份,还要从各条战线上抽兵调将,集中一切力量搞好田间生产。如1960年抗旱抢墒下种、突击锄苗、秋收运动中,管理区把编织厂停下来,腾出十三个劳力参加了小队生产;搞运输的胶皮车也暂时下放到生产小队为农业服务,猪场的六个饲养员也抽出三人投入田间生产;各生产小队的饲养员、食堂炊事员也都抽出半天的时间抢锄、抢收。从而使农业生产上用的劳动力达到了90%左右。在农闲时期的十一月到下年的三月底,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劳动力一般也不少于50%以上,主要是用作积肥、送肥、土地整修、农具修理等春耕准备。
在其它事业上的用工,一般也都围绕为农业生产服务。如农闲季节大办编织厂,除了现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投资外,1959年冬季,还给各生产小队编粪筐、篓驮、粪簸箩等农具四百余件。总之,在劳力的安排和使用上,这个管理区始终是掌握了因事因时保住重点的精神,使农业生产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足够的劳动力。
因人制宜 巧用兵力
把劳力因事因时安排好以后,还要按每个劳动力的体力和专长因人制宜,因才使用。办法是:首先大抓劳动力的综合利用,提倡一专多兼、一人多用。食堂的八个管理员都兼炊事员;六个保管员、二十四个炊事员除了养猪喂鸡外,还种了蔬菜七十亩;过去四十个饲养员专管喂牲口,现在也兼做铡草垫圈、积肥、放牲口等活。此外,他们还挤出时间参加锄田、收秋,1960年他们共锄谷子、豆类、山药等各种禾苗二百四十亩,收割庄稼一百一十五亩,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其次,对所有的劳动力,都根据技术高低、体力强弱等条件分别排队,分线安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如放羊能手朱意,过去分配他干农活,只能顶半个劳力,实行能手归队后,他一个人只用了一个半劳力作助手,就放了五百只羊,一人顶二人。他放的羊比别人放的好:适龄母羊全配全怀,羊羔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六十七岁的岳同和六十八岁的岳繁两个老汉是种瓜能手,过去分配他们干别的农活,只能起个辅助劳力的作用。可是,固定他们种瓜以后就大显了身手。1960年他们种的十三亩南瓜收了三万九千斤,七亩西瓜收了一万七千六百四十斤,价值二千多元,每人创造价值在千元以上。此外,管理区还把六十二个辅助劳力都分配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干。再次是,各生产小队都因人分编作业小组,做到强配强,弱配弱,兵对兵,将对将,这样就克服了强劳力等弱劳力,弱劳力没信心争先的窝工浪费现象。
因活制宜 细致安排
把劳力根据体力、技术、专长等条件进行因人安排后,还要分季、分段和看天、看地、看时、看人、因活具体安排;哪个季节有哪些活,哪些活该先干或后干,哪些活配哪些人去干,件件活都要早作准备,用人合理。具体办法是:首先根据长计划进行短安排,把农活排队和劳力排队结合起来。每月月底把下月所要做的农活,分轻活、重活、整活、零活、远活、近活、难做的活、好做的活、先做的活、后做的活详细排队,然后因活合理使用劳力。这个管理区始终坚持了辅助劳力做得了的活就不用整半劳力去做;半劳力做得了的活就不用整劳力去做;弱劳力做得了的活就不用强劳力去做;女劳力做得了的活就不用男劳力去做的原则。比如田间拔草、间苗、摘豆角、拾山药等活,辅助劳力去干足顶一个半劳力,就全用辅助劳力去做;拔豌豆、扁豆、大豆、割胡麻和一些场子里的活,妇女、半劳力去干,也足能顶住个男全劳力,所以就分配给妇女、半劳力去做。因活用人对提高农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照顾社员的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夏锄当中,远地、草大的、难锄的,就派青壮年去锄;近一些的地、薄田、草小、土松、易锄的就叫半劳力去锄;村旁的地就包给管理员、保管员、炊事员、饲养员等人去锄;拔草、放牲口就多用辅助劳力去做。这样,既提高了农活质量,多做活,辅助劳力、半劳力和弱劳力又都不感到劳累。第二、农闲时赶工农忙时用,小忙时赶工大忙时用。如下雨天社员们不能下田劳动时,就组织突击修仓库、打山药窖、出圈、沤肥等,节省下一千一百多个劳动日,给晴天和农活大忙时腾出更多的劳力进行田间生产。第三、时不空过,路不空行。在农活特别繁忙的锄苗阶段,劳力甚感紧张,就采取了下地锄田的人,回来时每人给牲口往回捎拔十斤草的办法,节省了劳动日一千二百多个。秋收时,组织下地的劳力回来时捎背庄稼,节省了劳动日四千多个。第四、在非生产事业上还进行了抽强补弱,抽整补半,抽男补女。增强了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力量,比如全区四十个饲养员过去都是男劳力,而且其中有十三个精壮劳力。1960年春耕开始后,就把十三个男壮劳力从饲养员中抽出来,补上了十三个妇女半劳力。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经过全体社员讨论,在大家一致同意的基础上,调整了小队与小队之间的插花土地一千七百亩,还调整了十五里长的大小渠道二十一条,十里长的大小道路六条,使远地变成近地,远路变成近路,从而大大减少了往返走路的时间,增加了劳动时间。并且还在远田建立了田头粪坑十二个和野外建羊场二个,就地积肥,就地沤制,就地使用。再加上远田送精肥,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运肥的用工。再就是根据土地质量和调过茬口的原则进行调剂种植,把山药、玉米等送肥多、用工多、秋收任务大的作物,尽量种在近地和比较近的地里,把豌豆、扁豆和胡麻等省肥、省工、秋收任务小的作物种在远地里,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劳力。
总之,在农业生产上只要精打细算,巧用劳力,并做到合理布局,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劳力的作用,大大节省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调动社员的积极性
合理地、巧妙地、科学地使用劳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极关重要的方面。但是,劳动力的积极性能不能全部发挥出来,人们的思想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巧用劳力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关心社员的物质利益。李家阱管理区的党支部和管委会经常组织干部和广大社员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方针、指示,并且加强政治教育,使干部和社员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同时特别关心社员的生活,实行劳逸结合,保证社员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除了突击抢收和防洪抢险、扑灭病虫害等紧急任务外,一般都不增加劳动时间。夏天晚上尽量不开社员大会,并根据农事忙闲给社员适当的休息假日。农忙时每月男劳力休假两天,女劳力休假四天。冬闲季节,半劳力和弱劳力半日劳动,半日休息,强壮劳力一天劳动也不过五小时左右。其次是及时做好分配工作,近几年来,这个管理区保证了90%以上的社员纯收入一年比一年有所增加。并且坚决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废除了临时借支,实行了按季按双月预发工资制度。全区七个生产小队还坚决贯彻执行了“三包一奖”和评工记分、定额管理、小包工的劳动管理及生产责任制等制度。使出勤多、工效高的社员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这样就使大部分社员月月季季超定额。1960年,70%的劳力超过了定额。男全劳力做的劳动日平均在三百个以上,女全劳力和男半劳力做的劳动日平均在二百个以上,女半劳力做的劳动日平均一百个左右。
李家阱管理区,由于合理使用劳动力,大大发挥了每个劳动力的作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1958年农业大跃进的基础上,1959年和1960年虽然接连遭到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还是获得丰收,连续两年成为山西省农业先进单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