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优质高产地发展畜牧业
王铎
从1958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开创了一个大跃进的局面。到今年,畜牧业的生产,连续三年实现了跃进。这三年中,牲畜平均纯增为11%,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平均纯增7.3%,增加了3.7%。牲畜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到1960年,大小牲畜改良占牲畜总头数的14.1%。牧区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全区改良草场四百八十多万亩,建立饲料基地三百五十四万多亩。此外,兴修水利、修盖棚圈、牧民定居、畜牧业工具改革等等,也都有了很大发展。在牧区,由过去的单一的畜牧业经济,发展为以牧为主多种成分的经济。在畜牧业生产上,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增畜保畜措施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所有这些巨大的成就,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党所制定的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胜利,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胜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
但是,从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某些不足的问题。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中,地区与地区之间、先进与落后单位之间的差别还很大;各种牲畜的发展不够稳定;在畜牧业领导工作中,某些干部轻视畜牧业的思想,还没有彻底克服;畜牧业大发展以后,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战线的领导,加强增畜保畜措施,加快牧区建设工作。因此,摆在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如何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大好形势下,总结经验,鼓足干劲,更好地实现稳定、全面、高速度发展自治区畜牧业的问题。这就是说,必须根据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重视畜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领导,认真总结经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和党的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切实掌握畜牧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大搞畜牧业八项措施。这对于实现优质高产地发展畜牧业生产,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全国和全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开展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群众运动。这个运动,必将大大促进畜牧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必然包括大办畜牧业在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增粮必须增畜,“畜多、肥多、粮多”,增畜就是增粮。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因此,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同时,必须大办畜牧业。
内蒙古自治区的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着较大的比重,又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生产能否大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大发展。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随着畜牧业生产的更大发展,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畜产品的要求,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迫切。农业的两大部门,就是种植业与饲养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毛泽东同志曾深刻地论证过农业和畜牧业的辩证关系。事实证明:畜牧业生产发展了,就能促进农业的大发展,增加农业产值,为农业提供耕畜、肥料,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农业生产发展了,又能为牲畜提供大量饲草、饲料,有效地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大发展。随着今后农业的大发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势必要求畜牧业对农业提供更多的耕畜和肥料,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任何轻视和放松对畜牧业生产的领导,都是不对的。
把畜牧业放在重要地位,加强党对它的领导,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工作领导和工作安排问题。当前,还有某些工作干部,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关系认识不清。如认为“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只要抓了粮食,即使放松了畜牧业也不要紧;或者,把畜牧业和农业对立起来,以为抓了畜牧业就会影响农业。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是错误的。他们没有认识到,农业和畜牧业二者的密切关系,不懂得党的种植业和饲养业必须并举这一方针的重要意义,不懂得发展畜牧业必然会促进农业发展的深刻道理。因此,在干部和群众中,必须普遍地深入地进行关于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畜牧业和农业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深刻地理解,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的同时,相应地发展畜牧业生产,实行种植业与饲养业并举,使农牧业密切结合,互相促进,既推动种植业的大发展,又推动饲养业的大发展。
我们强调发展畜牧业,并不是在任何地区、任何条件下,都是绝对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应该根据农牧业生产的任务和不同情况,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因地因时制宜地有所侧重。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农牧业生产任务做到合理安排,和大抓农业一样,把畜牧业抓好。
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以粮为纲,发展畜牧业以猪为首,六畜兴旺,种植业与饲养业并举的方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了稳定、全面、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牲畜数量与提高牲畜质量并举,大小畜并举的方针;根据农业区、牧业区、半农半牧区不同情况,制定了关于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正确处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关系的政策,正确处理大力发展集体畜牧业的前提下,提倡和允许社员饲养小量家畜家禽的政策;保护母畜、种畜、耕役畜,以及奖励和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政策都是正确的。
稳定、全面、高速度发展畜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畜牧业的总方针。这条方针的中心,是要多快好省地发展畜牧业生产,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持续跃进。高速度,是在畜牧业生产中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的根本要求;稳定、全面,是高速度的前提。要实现高速度,就必须稳定、全面地发展畜牧业。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发展大牲畜,也要发展小牲畜;既要增加牲畜数量,也要提高质量和增加畜产品的产量;不仅牧业区要发展畜牧业,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和工矿、城镇,也要发展畜牧业。有些同志对“全面”的含义,认识不清。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上,他们只顾增加数量,不积极进行良种选育、品种改良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牲畜质量;重视发展小牲畜,不注意积极发展大牲畜。在发展大牲畜中,他们又只注意发展牛、马、骡,不注意发展驴、骆驼;对猪、禽生产的发展,也不够积极。有些地区因地因时抓重点牲畜的发展是对的,但只顾重点忽视全面,却是不对的。所谓“稳定”,就是要求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在目前条件下,经过努力,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上。但也不是说,在年度之间、畜种之间,绝对的平衡。为了全面发展畜牧业,必须对各种牲畜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做出全面规划,既要抓重点,又要抓薄弱环节和落后面,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全面、高速度发展。
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是一切生产发展的总要求。畜牧业生产,也同样要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当前,我们的牲畜还不多,积极增加牲畜数量是很重要的,但是,单纯注意牲畜数量的发展,而忽视牲畜质量的提高,是不全面的。只有发展数量与提高质量同时并重,才有真正的高速度,才能满足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数量和质量是辩证的统一。没有一定质量的数量,数量也不会大;没有一定数量的质量,质量也不会高。因此,必须数、质量并举,在大力发展牲畜数量的同时,狠抓提高质量。提高牲畜质量,不仅是多快好省地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值,增加社员收入的主要方法。我们总的要求是:在增加牲畜头数的同时,努力提高牲畜的质量;要在今后几年内,比现在增加更多的牲畜,使各种牲畜的质量大大提高,实现改良化、良种化,生产更多的畜产品。
提高牲畜质量,一方面要进行良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同时还必须改善饲养管理。在品种改良上,要克服只强调外来品种,而忽视运用本地良种;或只强调改良品种,而忽视改善经营管理。改进饲养管理,是提高牲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饲养管理得好,牲畜质量就会逐步提高;反之,良种牲畜的质量,也会因为饲养管理不好而逐渐下降。所谓提高牲畜质量,就是要提高牲畜的性能和畜产品的产量。性能好就是挽力大,速度快,适应性强;畜产品高,就是肉多、乳多、毛多、毛好、皮好。
大小畜并举,在发展猪、羊的同时,大力发展大牲畜,这既是提高整个牲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农业不断跃进的迫切要求。随着农业的大发展,耕地面积的扩大,耕种质量的提高,农村农副产品的运输量增加,耕役畜不足,更加显得突出了。因此大力发展大家畜,解决耕役畜不足问题,是发展畜牧业生产上一项迫切任务。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指示的“自繁自养,自给有余”的方针,加强大家畜的饲养管理,合理使役,减少死亡,努力提高大家畜的繁殖成活率,增殖大牲畜,改变耕畜不足的落后局面。发展养猪事业,是增加肥料,发展农业所必需的,也是更快地增加肉类产量,供应市场需要所必需的。为了促进养猪事业的发展,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公私养并举的方针。既要发展公社各级养猪,又要积极提倡、扶持社员家庭养猪。逐步实现“以公养为主”,必须发挥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生产小队、食堂各方面养猪的积极性。公社一级办的养猪场,必须依靠公社的力量自办。实现“公养为主”的方针,需要有个发展过程。通过发展,逐步提高公养比重,也绝不能用压缩私养的办法来达到增加公养比重的目的。正确的办法,应该使公社各级养猪事业都有发展,集体养猪和社员家庭养猪都有发展,以保证养猪事业的大发展。发展家禽也需要这样。
为了优质高产地发展畜牧业,无论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都必须对发展农业和发展畜牧业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对农田牧场,做出合理的布局。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又要培养和改良草场,增加牧草的产量。合理使用牧场,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合理组织力量,保证农牧业生产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在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措施方面,党所提出的草(料)、水、繁、种、保、管、舍、工等八项措施,是全国和自治区几年来畜牧业生产的经验的结晶,也是长期以来牧民对于畜牧业生产的规律性知识的积累。草料是牲畜的粮食。毛主席说:植物是动物的粮食。草料和水是发展畜牧业的纲。几年来,我们一再强调贮草、备料,建立和发展饲料基地,改良草原,开发水利,保证牲畜饮水和灌溉饲料地和干旱草原,就是为了有效地解决水草、饲料问题。配种改良是发展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的中心环节。不配种、不繁殖,配而不孕、生而不保,必然减少繁殖成活。百母百仔的要求,就是我们对繁殖成活的总要求。实现百母百仔,就要求全配、全孕、全生、全活、全壮。防治畜疫是增畜保畜的重要措施。繁殖成活多、死亡损失少,是提高牲畜总增率的两个基本因素。疫病是造成牲畜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内外寄生虫为害严重,应引起各地更大的注意。加强防治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增畜保畜的重要措施,又是生产的经常性的工作。饲养管理得好,牲畜就膘肥体壮,可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疫病的能力。加强棚圈建设,是为牲畜抵抗各种自然灾害创造物质条件。加速牧区的基本建设,是保证畜牧业生产稳定、全面、高速度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根本措施,是把现在的畜牧业生产,从物质条件和技术装备方面,改造成为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的战略方针。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是牧区建设的中心问题,也是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力不足的根本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已经决定,要在今后三、四年内,基本实现牧区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因此,无论农业区或牧业区,都应该继续加强党的领导,发动群众,大搞工具改革运动。凡是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的新工具、新技术,都应当努力制造、积极推广。
畜牧业生产的八项措施,是保证和促进畜牧业大发展的全面措施,它们是密切相关、互为作用的。它们是改造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是发展生产过程中不断向自然斗争的重大措施,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促进有生命的动物更好地发展的重大措施。加强和提高畜牧业八项措施,必然会保证畜牧业的更大发展。
(摘自12月8日《内蒙古日报》)


第7版()
专栏:

工农论文赞
沙英
各地报刊发表的工农论文一天天多起来了。各地党的宣传部门和出版社也出版了许多工农论文集。至于在工厂、农村、部队的墙报上和油印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那就多得不可胜数了。工农论文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其中确有不少文章写得很好,具有很多的特色和优点,放射着天才的闪光。它们就有如春天初放的花朵,花鲜叶嫩,万紫千红,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日益茁壮、繁茂和艳丽。
先进的工农分子从学文化、学理论到大写论文,有的甚至著书立说,这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们绝不能低估它的意义。它标志着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日益提高,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大大发扬;同时它也标志着我们的理论学习运动正向纵深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著作正在广为传播和日益深入人心。如果说,工农大学理论、大写论文是在大跃进形势下的产物,那么它反过来又会对社会主义建设发生巨大的作用。马克思说过,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产生物质力量。毛泽东思想是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精神条件。不仅广大干部,而且广大的先进工农分子积极学习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一个伟大的精神条件。
面对着这个新事物,怎样看待它,怎样估计它呢?郭沫若、周扬同志把新民歌看作是“群众共产主义文艺的萌芽”,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国风”,从而热情百倍地赞扬了工农群众的新民歌。(见《红旗歌谣》一书《编者的话》)我们对待工农论文,同样也要抱这种态度。
工农群众破除迷信,敢想敢干,大学理论,进而大写论文,是做得对,是好得很!他们一方面积极地、虚心地学习,努力领会书本的精神和实质;一方面就结合政治斗争、思想实际和生产实践,运用理论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解决思想中、工作中和生产中的问题,而且写出论文,把问题提到理论上加以论证,加以发挥。这种学习方法是正确的,他们学习的成绩是不坏的,他们写出的论文是很出色的。对待工农论文这样的新生事物,只能赞扬,只能鼓励和扶植;不能冷淡,更不能采取讥笑的态度。
工农论文有哪些特色和优点呢?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非分明,观点鲜明。做革命的促进派,反对促退派,毫不含糊,立场十分坚定,这是工农论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他们都努力运用毛泽东思想来观察和解释问题,称“毛泽东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坚决表示“按照毛泽东思想办事”。他们竭诚拥护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热烈响应党和政府的一切号召。不论在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中,他们都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于国家的和集体的利益尽力加以宣传和维护,对于违反党的政策的观点和行为积极地反驳和批评。牡丹江水泥厂的职工,曾经针对着各种阴风邪气和许多荒谬的论调,写出了《大跃进好处六十条》、《像保卫自己眼睛一样保卫总路线》、《人民公社就是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新鲜事物的抚育者》、《高举革命的群众运动的红旗奋勇前进》等三十多篇论文,同各种谬论进行了胜利的斗争。上海求新造船厂的工人们,在1959年的反右倾整风运动中,写出许多文章,针对“到顶论”、“紧张论”、“吃亏论”、“见物不见人”、“技术业务挂帅”等与总路线、大跃进相抵触的错误论点,作了有力的批驳,说服了许多人,从而推动了该厂的继续跃进。像这样的例子,到处都很多,举不胜举。总之,它们在“兴无灭资”的旗帜下,坚决与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巩固和扩大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地。
学用一致,理论密切联系实践,是工农论文的又一个特点。工农论文的内容,大都是根据当前斗争的需要,提出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本厂、本社、本商店中的具体事例,加以阐明,给以解决,直接为党的任务和政策进行理论宣传。有的文章是以虚带实,有的文章是就实论虚,真是虚实结合,有血有肉。它们没有空洞抽象的调头,也没有死扣名词和玩弄概念的书生气味。这些论文,反映了几年来大跃进的大好形势,表现了广大群众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河南省三官庙乡的群众,在学习了无神论以后,掀起了全乡破除迷信的运动。哈尔滨市第七百货商店的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研究了售货员的工作,写出了《售货员的共产主义风格》、《售货员的服务态度》、《售货员的语言艺术》等专题论文,并把它们汇集成《售货员研究》一书。天津轧钢一厂的单书同志,自觉地运用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的原理,并且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连续提出了十五项重大的技术革新创造,对该厂完成生产计划起了重大的作用。
工农论文的又一特点,是富有哲学意味,闪烁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他们大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来观察和解释问题,特别是注意运用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的思想来分析事物,坚决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例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如何,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怎样分析矛盾和怎样抓住主要矛盾,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把科学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等等,像这样一些复杂的问题,都在议论之列,而且说的很生动,很具体;有分析,有综合;有材料,有观点。河南登封县三官庙乡干部红专学校的学生们写了一首题为《哲学并不难》的诗,诗曰:“学习哲学并不难,主观客观要记全;唯物唯心是对头,物质精神两方面;遇事必须辩证看,矛盾统一就发展。”正是这样,哲学并不难!辩证唯物论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而且工农劳动人民富有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经验,所以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世界观的。在工农论文中,大破哲学的神秘观点,把一些哲学原理大大地通俗化了,使它同工作和生活真正地结合起来了。诸如“两条腿走路”,“全国一盘棋”,“平衡与不平衡”,“波浪式前进”,“不断革命论与革命阶段论相结合”,“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抓两头带中间”,“劳逸结合”,等等问题,都被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得入情入理,深入浅出。读起来令人十分感动。工农大谈哲学,大写哲学论文,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从前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正是这样,工农劳动人民正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进行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伟大工程。
在许多工农论文中,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革命干劲、穷则思变、依靠集体、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思想,而且热情洋溢,斗志昂扬,充满了集体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同时它们也强调清醒的头脑、调查研究、具体分析、解剖麻雀、说老实话,主张见物又见人,冷热结合,点面结合。这就是说,既富有战斗性,又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也是工农论文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工农论文在文风上的特点,是文体短小,语言生动。一般文章的字数大都在一两千字左右,而且讲得简洁明了,朴素有力,没有无的放矢、言之无物、长而且空、华而不实、繁琐晦涩等毛病,所以读起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它们具有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的文风,真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一文中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我想,工农论文正是这样的文字,报刊应当多登载。
由于许多工农论文具有这些特色和优点,所以不仅为工农群众所爱读,而且干部和知识分子也都很喜欢它。真的,如果我们能放下架子,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经常读读工农论文,就会使我们的思想得到许多的启发和滋补,感到心情舒畅,眼界开阔。
当然,工农论文并不是没有缺点的,有些文章比较粗糙,说理还不大透彻,有的甚至还有文理不大清顺和错误的地方,这都是难免的。自然,工农论文的缺点也不是不能批评的,但问题在于要从实际出发,要从爱护、鼓励和扶植的观点出发。
工农写论文,既有普及的问题,也有提高的问题。现在还只是一少部分人在写,随着文化革命和理论学习的发展,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笔来。在这种普及的基础上,自然也就会提高。普及与提高是密切相联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说:“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深信,随着工农论文越来越多地大量出现,许多优秀的作品就会源源而生。这是一个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粗到精的过程。不论普及也好,不论提高也好,这固然主要地依靠工农群众的努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但是也需要加以帮助和指导。现在各地的党、工会和共青团等组织,都十分重视这一工作,这是很对的。同时,它们还需要更多的人的关怀,例如下放干部、报刊编辑、理论教员和理论工作者等,都应该有责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地帮助他们。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通讯文学。我们的戏剧专门家应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小剧团。我们的音乐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歌唱。我们的美术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美术。一切这些同志都应该和在群众中做文艺普及工作的同志们发生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一方面又向他们学习,从他们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专门不成其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些对文艺工作者的宝贵指示,难道不也完全适用于理论工作者吗?应当指出,目前有些理论工作者,对于工农学理论和写论文的关怀和帮助,是不够的,今后需要加强。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需要培养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这支理论队伍的组成,需要一批专职的理论工作者为核心力量,但是从工农中培养一批有理论修养的“红秀才”,是理论队伍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相信,在党的培养之下,在各方面的帮助之下,将来从工农群众中会产生一批又红又专的理论工作者和理论家。今天的工农论文,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只是一种新事物的幼芽,在前进的道路上固然还有许多困难,但是它们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对于初学写作的工农同志来说,在党的热情关怀和帮助之下,应该树立雄心壮志,发愤图强,克服一切困难,刻苦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并且有攀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高峰的决心和毅力,写出许多又新又美的文章!


第7版()
专栏:

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天津钢厂第三厂工人 赵国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毛主席说:“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即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一九○页),我们的生产和工作也是这样,它也包含着有利和不利两种因素,这两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斗争。当不利因素超过有利因素时,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甚至造成失败;当有利因素大过不利因素时,工作进行得就会顺利并获得成功。因而,我们要想取得生产上和工作上的胜利,就不能片面地只看到不利因素或只看到有利因素,而要全面地从两方面看问题,找出造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原因,并积极地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去克服不利因素,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何谓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呢?概括地说,凡是一切能够推动我们革命事业发展的因素,都是有利因素;凡是一切阻碍我们革命事业发展的因素,都是不利因素。例如在炼钢中,铁中含有大量的硫,这就是不利因素,因为它阻碍着铁水转化成为钢水;相反地,石灰石却推动着铁水转化成为钢水,因此石灰石就是有利因素。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是对立的统一,有不利因素,就会有有利因素。有魔就有道,有阻就有助,有怎样的病害虫,就有怎样的农药,有怎样的细菌,就有怎样的噬菌体。有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有困难,就有克服的办法。常言说:“一物降一物”,就是这个道理。因而,每一种新的不利因素的出现,都是发现、创造可以致其于死命的有利因素的前提。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告诉我们:“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事物既然可以产生,也就可以消灭。无可以转化为有,有可以转化为无;多可以转化为少,少也可以转化为多,这是一条唯物辩证法的绝对规律。因此,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钢需要一定的含碳量,含碳量超过一定的比例,碳阻碍着铁转化成钢,它就成为不利因素,经过炼钢的操作,使含碳量达到一定的比例,碳就成为促成铁转化成钢的有利因素了。可见,对一切不利因素,只要我们认识了它,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并且通过我们实际的斗争,都是完全可以使其转化或将它消灭掉的。
事实证明,人在不利因素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例如,生产事故,对于增产节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不利因素。但是,经过工人同志的努力,可以减少或消灭事故。我们知道:任何生产事故都不是凭白无故发生的,而都是有着它的发生原因的。过去,我们车间有一个同志曾经在一个月内接连发生过大小五六次卧砖跑钢的事故。后来,经过大家认真地分析,肯定这完全是因为砖的缝隙太大,结口不严所造成的。有原因,就有办法;针对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问题就解决了。
对于有利因素,我们也应当用联系的、运动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它,在有利因素中,也往往包含着不利因素。例如,修化铁炉时,粘性物料搁得少,打炉时就可省些劲;但在另一方面,它却会存在着塌炉的可能性。如果只看到了它的有利的一面,而不考虑它的不利的一面,结果就会造成事故。有利因素转化为不利因素的事也不是稀有罕见的。同样,在不利因素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这样那样的可乘之便。过去,我们车间有两个积满碎砖的大池子,里边积有大量雨水。这些水渗透到浇注坑内,为害不浅。后来,我们就在它里边挖出了一个大水坑,经常把红热的模子撂进去,既使大量水分蒸发走了,又很快地降低了模子的温度,真是一举两得。由于人的作用,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原先,每一条河流对于人们的走路办事都是不利因素,可是一旦人们认清了它的规律,造出了各种船只以后,它反而成了人们交通运输上的有利因素了。过去,天津市的许多污水河道,对于人们的卫生、健康是不利因素,可是人们一旦改变了它们的流道,就变成了促进郊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因素了。
今天,我们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经过十一年多的伟大建设,特别是过去两年的连续大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增长。我们有六亿五千万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丰富的物质资源,特别是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逐步深入地掌握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那么,任何不利因素都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高产
西安红旗交电机械厂工人 李凤梧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我们车间在保证产品大幅度增产的同时,对提高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了,大家提出了“不让一件废品过关”的口号,决心全面超额完成今年第四季度各项生产指标。
在高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实现高产,这是党在领导工业生产中一个长期的方针,我们每个工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地记着这句话。质量和数量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它们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世界上没有脱离质量的数量,也没有脱离数量的质量。质中有量,量中有质。任何产品都包含着一定的质量和一定的数量,产品的数量是在一定质量的基础上的数量,产品的质量是通过一定数量表现出来的。而在一般的情况下,质量总是在数量和质量矛盾中占主要地位。高产是在优质基础上的高产,只有优质才能真正保证高产。今年4月,我们车间生产的七百五十台电动机中,合格的只有40%,而10月份生产的四百五十台电动机中,合格的达到95%以上。从数量上看,4月要比10月多生产三百台,但全面看,10月比4月实际多生产了一百二十七台。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了产品是有一定规格的,只有合乎规格,才能确保数量。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但是在掌握了这条规律以后,又怎样使这条规律在生产中起更大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明确认识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特别是保证质量对推动当前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深远意义。今天,国家和人民不仅要求我们生产出更多的工业品,而且要求质量更好更精。产品质量更好更精了,虽则是同样的数量,但它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就相当于增加了数量。因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产品数量上,而且表现在产品质量上。过去,我们对这方面的实际意义就体会不深。今年6月,我们车间职工在西安曲江池公社孟村大队参加夏收,当时地头有部电动机正在带动水车灌水,准备夏播。我们就向农民打听这部电动机的质量情况,他们极兴奋地说:“这部电动机的质量可好啦!买回来还没有修过,它给我们队里节约了五十多个劳力,要不是它呀,今年夏收那能腾出这么多劳力来。”这个例子说明,人民群众是很注意产品质量的。不久以后,西安机床厂生产出了五十多台机床,决定装配好电动机马上出厂。当时,机床厂就向我厂购去了二十多台二点八瓩的电动机,结果由于质量不好,全部退回,因此,使机床厂的二十多台机床延长了出厂日期达半月之久。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使我们车间职工深刻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工业产品的数量要求愈来愈多,质量要求愈来愈高,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每一件产品的质量。我们强调质量并不是可以不顾数量,而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的数量。如果片面地强调质量而忽视提高数量,那么,产品质量再好,也完不成国家计划所要求的数量,这对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利的。因此,我们既要重视质量,又要重视数量,正确认识质量和数量的辩证关系,树立“优质高产”的全面观点,力争用更少的人力和物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工业产品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