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从矿灯谈起
今天本报发表了河北省煤矿专用设备制造厂增产矿灯的新闻。矿灯既非钢铁煤炭一类的主要产品,又不是什么尖端技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呢?然而,正是这条看起来无关紧要的新闻,却提出了工业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保证重点一定要抓紧同重点有关的各个环节,哪怕是一些细小的环节。
就拿矿灯来说吧!这确实是一种很普通的产品。然而,没有矿灯,或者矿灯供应不充足、不及时,煤炭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可见,矿灯虽不是什么重点,却同煤炭生产这一当前工业生产的中心环节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了抓好煤炭生产这个重点,就要注意到矿灯这一类同保证重点大有关系的各个环节。
矿灯对于煤炭生产的这种影响,反映了任何重点都不是孤立的,它同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看不到这种联系,把重点孤立起来,即便是集中了力量,仍然不能保证重点。重点和同重点有关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是经济工作的客观规律。要生产煤炭,就要生产矿灯;有了主机,就要有配件;设备制造出来了,就要进行维护检修。煤炭同矿灯之间、主机和配件之间、设备制造力量和维护检修力量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是经济工作的客观规律。经济工作要越做越细致,就是要我们越来越自觉地掌握经济工作的客观规律,全面安排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保证重点一定要注意同重点有关的各个环节,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来说,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弹钢琴”的工作方法,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来说,是我们党一贯强调做任何工作都必须要有的全面观点。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必先树立全面观点。为什么有人学会了“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有人学不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呢?原因就在于有人树立起全面观点,有人还没有树立起全面观点。抓不住主要矛盾,没有重点,这是不全面;只抓重点,丢掉一般,也是不全面;只抓重点,不抓同重点有关的各个环节,又是一种不全面。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既抓住重点,还抓住同重点有关的各个环节,这就是我们对待重点的全面观点。有了这种全面观点,学会了“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重点才有保证。
类似矿灯生产这种同重点有关的环节还有不少,有必要引起大家注意,认真检查和安排。现在正是作最后的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工业生产计划的时候,也是安排明年的工业生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贯彻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方针;为了保证重点,一定要做好同重点有关的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3版()
专栏:

奋战最后一个月 高产优质迎新年
重钢跨进12月钢产量比上月平均日产量提高6.4%
太钢大搞设备维护决心战胜严寒多炼钢锭多出钢材
据新华社重庆10日电 重庆钢铁公司职工掀起了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12月份和全年计划的群众运动。全公司在奋战1960年最后一个月中的第一周,取得了高产优质的新成绩。12月头六天的钢产量比大幅度增长的11月份平均日产水平提高6.4%,钢的合格率提高5.61%;生铁和钢材的产量分别提高1.9%和21.8%,质量也有进一步提高。
在11月下旬,重钢党委就充分发动群众,深入讨论了12月份的跃进计划。各厂、各班组、各炉座,层层讨论了每一道工序的关键,增添了新的攻关措施,开展了技术表演赛和厂与厂、车间与车间及上下工序之间的“一条龙”协作赛。平炉一厂二大班一号炉的职工,反复检查了过去每一炉钢,每一道工序的生产情况,发现有时一炉钢的冶炼时间比其他班要长一个多小时。他们就深追下去,找到病根,就对症下药,学习其他班配料和进冷料的先进经验,使冶炼时间立即缩短了两个小时左右。在“百炉无事故”的群众运动中,转炉三厂二号转炉已创造出三百炉无事故的新纪录。转炉二厂一号化铁炉一班的炉内脱硫率,保持在80%左右,董天明小组的炉外脱硫经常保持在50%左右。各转炉厂党委已把这几个典型炉的先进经验,迅速传播到广大职工中去。因此,出现了一个转炉炉龄大提高,钢的质量大提高,铁耗大降低,吹炼时间大缩短的局面。
公司各级党组织还进一步加强了生产组织工作。全公司采取长计划短安排的办法,使计划和措施更加周密、扎实,使每一个班、每一炉钢、每一道工序都抓紧抓狠一抓到底。干部在生产中,发现了很多厂在交接班和每天第一班的生产经常波动。针对这个问题,职工们反复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每天每班“一开始就抓紧,一开始就主动,一开始就超额”的口号。各级领导干部并集中主要精力抓好每天第一班和每班前二小时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生产准备工作,为全天、全班的高产打下基础。同时,各班都主动了解上一班的生产情况;各班也都主动为下一班作好准备。许多单位已做到下班“只留经验,不留关键”。
据新华社太原10日电 太原钢铁公司领导干部深入现场,和职工群众一道猛攻原料、运输关,大搞设备维护,决心在最后一个月中,生产更多的钢锭和钢材。
最近,太原地区气温急剧下降。从别地运来的矿石,经常冻结在车皮或料槽里。为了抢卸这些冻结矿石,公司经理陈瑯环带领三十名干部和一千五百名基本建设工人、运输工人,组成抢卸专业队,日夜轮班爆破冻结的矿石。原料站总支书记宋民宽等领导干部,总结和推广了董维生卸车组斜打眼爆破的经验,既提高效率,又节约火药。由于改进了爆破操作方法,抢卸冻结矿石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至两倍。现在,积压的冻结矿石已经全部卸完,新运来的矿石已做到随到随卸,大大缩短了停车时间。
为了防止洗煤、管道等露天生产设备因冷冻发生故障,从11月下旬以来,太钢结合检查防寒措施,全面开展了群众性的设备维护活动。如夜间气温低,容易发生设备事故,检修工人就建立了夜间跟班制度,协同生产工人随时检修和维护设备。原料破碎厂的柴油机车,冬天容易发生灭火事故。司机李保森、李二牛就随时拧紧因天冷而松动的螺丝,勤加油,始终保持了正常运转。由于设备维护得好,这个厂12月头六天原料破碎量比上月下旬平均日产水平提高了30%,给高炉吃精料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一炼钢厂进入12月以来,普遍推广了三号平炉维护炉体和快速炼钢的经验,减少了跑钢、漏钢事故,因而12月头六天钢的平均日产水平,比上月同期提高了10.6%。(附图片)
钢城的早展(铜版)    陈晓南


第3版()
专栏:

上海节约用煤量相当去年两倍
鸡西自己用劣煤节约好煤支援重点企业
据新华社上海10日电 上海各行业节约煤炭,今年1月到11月全市节约用煤量,相当于去年全年节约用煤总量的二倍以上。
上海所需要的大量煤炭,一向依靠各地供应。上海广大职工为了增产更多更好产品,并尽可能减轻各地支援上海用煤所担负的任务,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开展了群众性的节约用煤运动。
上海许多工厂企业的炉灶,原来设备陈旧,耗煤多,而且只能烧好煤。今年司炉工人们大力改革炉灶以后,可以比用旧炉灶节省10%的煤炭。许多单位的职工针对低质煤含炭量少、挥发性差、火焰短等缺点,在操作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保证了煤炭烧透烧尽,发挥出更大热力。充分利用废气余热也是节约用煤的一个有效途径。虹光电讯器材厂利用烟囱废热后,节约用煤达30%—40%。上海用煤气代替煤炭燃烧,也节约了不少煤炭。现在,许多工作做得好的单位,都把这些节约用煤的经验在化铁炉、蒸汽锅炉等上面综合使用,出现了许多“多宝炉”,实现了一吨煤顶一吨半到几吨煤用的目标。
很多工厂企业的职工还打捞落江煤,利用焦炭屑,烧好下脚煤,做到物尽其用。最近几天内,一些工厂企业的职工,在过去堆煤场地上,挖掘出来的地脚煤、煤渣和焦屑等,约有二万多吨。杨浦、静安等区的大批工厂企业,根据各厂炉温不同、用煤优劣不同的情况,组成节约用煤“一条龙”。炼钢厂、玻璃厂和发电厂使用优质煤,烧剩的煤渣还含有30%左右的炭分,就供给一般工厂燃用;从9月份起,静安区四十五家纺织、印染等工厂就和二十九家炼钢、玻璃等工厂实行对口挂钩,前者利用后者的煤渣每天可以节约一百五十多吨原煤。目前上海轻工、化工、纺织三个系统70%的工厂,都已采用这个办法。全市各行各业每月燃用的煤渣达十万吨左右。上海市还开展了以节约用煤为中心的竞赛活动。从厂内的个人与个人、炉与炉、班组与班组之间的竞赛,发展到厂与厂、行业与行业、区与区之间的竞赛,还出现了三班联合的协作赛,厂际同炉型竞赛等多种多样形式。通过竞赛,许多单位的煤耗大大降低,先进的水平日益成为普遍的水平。上钢一厂第二转炉车间的热风炉工人,用60%的焦屑代煤,热风温度同样符合要求,一天就可以节约二十八吨煤。
据新华社哈尔滨10日电 黑龙江省盛产优质焦煤的鸡西市,千方百计燃用劣煤,节约好煤支援重点企业。今年十一个月来,全市已为国家节约原煤十五万多吨。
鸡西地区生产的原煤数量多、质量好,但是这里的人们却不因为自己有这样的优越条件,而随便烧掉一吨好煤。鸡西市发电厂职工为了节约好煤支援重点企业,八年如一日地一直坚持燃烧劣质煤。在节约煤炭的运动中,麻山煤矿职工提出了“向矸石堆要煤”的口号。全矿人人拣劣煤,炉炉烧矸石。恒山煤矿工人在烧劣煤方面,研究出了“添炉快、通火快、关门快、清炉快”的“四快”操作法,只10月份一个月就烧劣煤三百吨。
一些机关、企业、学校虽然距离煤矿近在咫尺,为了节约煤炭,他们不但不随便烧用原煤,还组织了大批人力上山打柴拾草。仅入秋以来,就打柴草一千五百多吨。


第3版()
专栏:

河北煤矿专用设备制造厂职工大力支援煤矿增产
十三万盏矿灯运往开滦等矿
七十多万件矿灯配件相继出厂
本报天津10日电 河北省煤矿专用设备制造厂职工,集中力量增产煤矿工人的“眼睛”——矿灯,到目前止,这个厂已生产质量好、效能高的矿灯十三万多盏,矿灯配件七十多万件。这批矿灯,已源源运往开滦、峰峰等大型煤矿。
为了支援采煤工人多采煤,这个厂的党委经常注意教育职工重视矿灯的生产。并向工人们说明,矿灯是井下工人时刻不能离开的用品,矿灯生产与增产煤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党的经常教育下,这个厂为了加快矿灯的生产速度,曾采用集中使用技术力量和原料材料的办法,保证了这项产品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在人力安排方面,全厂六个车间、二十多个主要工种的工人,凡是能生产矿灯的,都接受了生产任务。各车间还开展了“一顶几”的劳动竞赛。老工人张之华干劲足,充分利用工时,改进了抹板技术,日产铅极板由四百片猛增到八百片,第一个实现了一顶二。接着,全厂工人群起追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20%的工人达到了“一顶二”。工效提高以后,矿灯的产量也在节节上升。“59型”矿灯,8月份生产一百多盏,11月份迅速上升到六千多盏。
在增产矿灯的同时,这个厂还组织了车间领导干部、老工人、技术人员的三结合访问小组,先后两次深入开滦、峰峰等煤矿,广泛地征求矿工对本厂生产矿灯的意见。当他们发现有一部分矿灯存在着漏酸水、寿命短、照明时间短的缺点后,立即赶回工厂发动工人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矿灯车间针对漏酸水的缺点,发动大家提建议,并组织实现,很快创制了硫酸注液器,准确控制了酸水装入量,使上述缺陷迅速获得解决。他们还吸取外地的经验,改革了矿灯的十八个部件。改革后的新型号矿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每盏矿灯比原来节约橡胶、薄钢板等材料半公斤。仅此一项,9至11月节约的原材料就可增产矿灯二千盏。新型号矿灯足够矿工在井下使用十小时以上。(附图片)
河北省煤矿专用设备制造厂的工人正在赶装灯头,保证矿灯及时外运
新华社记者 陈锡珍摄


第3版()
专栏:

组织家庭访问团帮助职工安排生活
大连造船厂数千名科室干部和共产党员深入工人住宅区问寒问暖
本报讯 据旅大日报消息:大连造船厂党委以党委书记、厂长、工会主席为主,组织了千人职工家庭访问团,对职工家属进行访问。参加这次访问的有车间、科室领导干部九百七十九人,此外还有党员骨干两千九百五十一人。访问团按各车间、科室、工段、小组划分为二十一个分团和八百三十九个小组,从11月7日起,利用业余时间,分头深入到食堂、宿舍和职工家庭进行访问。仅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有计划地走访了六千一百八十九户职工家庭,具体帮助职工全面安排了生活,受到广大职工和工人家属的热烈欢迎,有力地推动了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开展。
访问团在分头进行访问当中,运用座谈会、报告会和演唱等形式,深入地向广大职工和职工家属宣传了目前国内外的大好形势,宣传了党的政策和勤俭持家、安排好生活的重大意义,还深入地了解群众的衣、食、住等方面情况,广泛地向群众介绍勤俭持家、计划用粮、管好家务、教好子女等安排好生活的先进经验。他们发动五十多名勤俭持家的能手,组成安排好生活先进经验推广团,采取现身说法、实物表演和图片说明等办法,将经验送上门,先后共推广了四十多种经验。对确实有困难的家庭,采取互助与重点照顾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安排好生活。
访问团广泛开展工作以后,广大职工和工属进一步地感到了党对他们的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因而在职工家庭中,出现了一片互比互学互相帮助安排好生活的新气象。党委书记原宪千同志来到老工人刘应隆的家里后,问刘应隆:“过冬用的东西准备得怎样?炕好不好烧?”老工人感动地拉着党委书记的手说:“书记你放心吧。煤坯也做好了,菜有咸的,也有鲜的,还有干的,足够一冬用的、吃的、穿的都不缺。要不是党和毛主席领导咱们翻了身,我哪能过上这样好日子。”党委副书记孙文学、于厚福同志访问工人王振铎的家庭时,王振铎的老母亲感动地说:“党太关心我们了,领导同志这样忙还来帮助我们安排生活。我向领导保证一定要把生活安排得好好的,让领导同志放心。”工人家属中间已经掀起了一个以安排好生活为中心的红、勤、巧、俭的竞赛高潮,工人家属们纷纷写决心书向党保证:有决心和信心安排好生活,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艰苦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生活有计划,管好家务,使亲人在生产上无牵无挂地多打胜仗。工人们也写大字报表示:在厂为生产贡献出一切力量,在家成为安排好生活的能手,以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来报答党的恩情。党委书记原宪千同志访问铸钢车间工人以后,炼钢工人的劲头更大,钢产量节节上升。


第3版()
专栏:上海通讯

惜煤如金 斤两必争
新华社记者 周永康
上海丽明印染厂是个节约用煤的先进单位。同样染一千米条子府绸,去年平均要用一百零六公斤煤,今年只要用七公斤半。
大跃进以来,这个厂各种色布产量不断上升,相形之下,煤炭的供应量也要求大大增加了。丽明厂的职工们为了节约用煤,的确花了不少心血。开始时,他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掀起了一个人人动手、堵塞漏洞的群众运动,全厂闹得热火朝天。这个厂是个老厂,几年来,设备一改再改,一动再动,有许多染布用的水汀管子,从炉子间出来,七转八弯,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才通进各个生产车间,接在机器上;有些管子因为机器搬了地方,后来就根本不用了,可是管子还是一天到晚烫得灼人。工人们把它们叫做“盲肠”。一天,一批工人在头天夜里查明了各个管子的来龙去脉,一下子就割掉了一百多米多余的管子。可是留下的管子还是露在外面,一部分热量仍旧白白散掉。工人们又用稻草、石灰,代替石棉,给四百多米长的管子,换上了“衣裳”。还有些工人,到处寻找漏气、漏热的漏洞,先后堵住了一百多个漏洞。……这样四面一堵,每天的用煤马上下降了三吨多。
表面上看得见的浪费现象越来越少了。工人们看到这第一个战役的战果,热情越来越高,办法越来越多,节约工作也就越来越深入。前些时候,大家感到冬天最伤脑筋的是“三冷”:冷水、冷煤、冷风。党支部把这三个关键交给了群众,工人们又都动起脑筋来了。大家一变成有心人,许多生活上常见的小事情,都被引起了很大的注意,使他们得到了许多启发。炉子间有个叫沈阿扬的工人,一天晚上在一家酒店里喝酒,看见店里服务员把酒壶放在热水里烫酒,他忽然想起,为什么不能用这个方法来烫我们炉子里的冷水呢?第二天,他把这个念头告诉了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完全支持他的建议。他就和大家在烟道里通进了一根水管,利用烟道里的余热,把水管的冷水烘热,然后再送进锅炉,烧锅炉的煤就省了许多。老司炉工沈玉麟也想了一个克服冷煤困难的好办法。他对别人说:“我过去有胃病,吃冷饭很不好受,一吃热泡饭,肚子里就很舒服。我看,我们也可以把煤先泡一泡热,再给炉子吃。”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大家根据他的提议,利用管道里的一些废热水,把煤泡热。炉子吃到了“热水泡饭”,用煤并不增加,炉温却提高了许多。
司炉工在大挖煤炭的潜力,各车间用水汀的工人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千方百计省用水汀,配合炉子间一起作战。轧染车间里有个工人叫郭芳懋。有一天,别人看见他老是呆呆地望着精元机上的通风窗,问他干什么,他说:“现在是10月,水汀温度很高,布的质量反而不好。记得8月里,水汀温度比现在低,布的质量反而比现在高,我在想,这是什么道理?我看恐怕是通风窗开得太大了。”可是旁边有人却说,这种做法是丽明厂的一套老规矩,不这样做,染出的布就发脆。这次,党支部决定叫郭芳懋作一次大胆的试验。郭芳懋把水汀温度适当地降低了一些,同时把通风窗关小了半尺,结果精元布不但不脆,过去长期未能解决的质量关键——“还原牢度”的及格率,反而从原来较低的水平提高到100%,省了煤,又提高了染布的质量。过去的那个办法原来是为了保险,就多烧煤,来提高水汀的温度。可是温度太高了,不把窗子打开,布又发脆。时间一长,这种费煤的办法就成了老规矩。轧染车间烧水汀大大节省以后,煮炼车间的生产小组长、共产党员张志裕,一想自己车间里的煮缸,是全厂用气最多的地方,节约潜力更大。有一天,他在吃饭的时候也在想这个问题。不料一不注意,被汤烫了舌头。他一看,原来汤上面有一层油,看上去好像汤并不热,谁知吃到嘴里,却烫麻了舌头。这一烫,却使他开了个窍门。他放下饭碗就跑进党支部办公室,说:“支部书记,汤上面有层油,温度一时不会下降。我们煮缸的水,表面有层烧碱的薄膜,说不定也能保温。”支部书记觉得这个想法很有道理,马上要他试验。这时,煮缸里正在煮条子府绸,规定温度是七十度,张志裕等水汀烧到七十度时就关掉,因为水上面有一层烧碱,热气未散,过了很久温度也没有下降。后来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过去有些煮炼时间很长的品种,也从原来的八小时减为四小时,最后只煮一小时就够了,一斤煤就顶好几斤煤用。
炉子上、机器上创造的一连串节约用煤的好方法,十分可贵;有些方法已在全市同行中全面推广,变成共同的财富。但更可贵的是在这个厂的工人们之中,注意节约一斤一两煤炭,已经形成一种新的风气。就像前些时候有人在总结他们的经验时所说的那样,真是惜煤如金,斤两必争!就这样,职工们使今年头十个月的平均用煤量,比去年降低了50%,并为增加生产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3版()
专栏:体贴入微

知心书记
山东临清市五金厂工人,称呼他们的党支部书记乔子苓是“知心书记”。
乔子苓和工人们一起在食堂吃饭。他发现买饭的时间太长,便找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研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对生产任务较重的机工车间工人,由炊事员负责送饭送菜;对离伙房近的小农具车间的工人,改为由车间派工人轮流到食堂打饭;另外由食堂增设卖饭菜的窗口,便利其他在食堂吃饭的人买饭。这些办法实行以后,工人们吃饭花费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了一半。
10月15日刚下过雨,乔子苓正在屋里工作,阵阵凉风吹在身上,他抬头一看,窗子还未糊上纸,就想到职工宿舍的窗子也还没有糊,于是马上找了些废报纸,又叫人买来些纸,同几个干部一起动手,到职工宿舍去糊窗户。工厂的学员席全来看见了说:“你们办公室的窗子还没有糊,倒先给俺们糊好了,真是党的好干部,我们的好领导。”


第3版()
专栏:体贴入微

矿工的好朋友
本溪彩屯煤矿送饭员周凤琴,时刻记着党支部书记的话:“送饭到井下,体现了党对工人的关怀,送饭员的工作搞好了,就越能使职工体会到党的温暖。”一年多来,她总是按照党的教导,按时背着热饭热菜送到井下掌子口。工人们说:“小周心热饭也热。”
在火热的劳动竞赛中,周凤琴看到饭菜虽然送到了掌子口,但是矿工们还是要爬出大掌子来吃饭,耽误不少休息时间,如果把饭菜送进掌子面交到工人手里,不是更有利于工人休息吗?她把这想法告诉党支部,党支部考虑到她已经送了几个月饭,熟悉了井下情况,懂得安全规程,就同意她把饭送进掌子去。不久以后,矿上所有的送饭员都这样做了,大大便利了工人。


第3版()
专栏:体贴入微

“称心师傅”
10月的一天,天津制革厂的职工们刚刚来到食堂,炊事员李学圣就把一盘盘的炒菜,热腾腾的馒头、小枣丝糕和热面汤,送到他们面前。食堂里笑语满堂。可是,李学圣发现工人马大河没有来吃饭。一打听,原来马大河正患感冒。他连忙奔向职工宿舍,到马大河床前亲切地询问他想吃什么。回到食堂后,他就做了一碗汤面,还加了点姜丝,送给马大河。
李学圣是共产党员,他在党的教导下,深深地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心一意把食堂办好,体贴关心每个职工。增产节约运动中,李学圣想到天气越来越凉,从家中带饭的职工需要有人帮着热饭。一天中午,他到车间一转,果然看到有的人用开水冲热饭菜吃。他内心里就责问自己:“李学圣,李学圣,党交给你的工作没有很好完成啊!”从这时候起,他每天提着篮子到车间收集职工带来的饭菜,到食堂蒸热以后又给大家送去。有时,工人们大闹技术革新,往往不按时到食堂吃饭,他又把饭菜送进车间,送到工人们手里,工人们都因为有这样一位“称心师傅”而感到高兴。


第3版()
专栏:体贴入微

问寒问暖
隋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