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办好食堂是安排生活的关键
坚持社员生活代表会
北京密云县水库公社下河生产队坚持社员生活代表会,保证食堂越办越好。
社员生活代表会是在党支部领导下,通过民主选举代表建立的,一般情况下每半月开一次会。开会前,由社员代表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社员对生活(主要是食堂)的意见,然后通过代表讨论提交生产队或食堂解决。生活代表会除了监督食堂粮食安排、审查用粮计划和根据农事季节、农活轻重,随时调剂用粮指标外,还有权检查炊事管理人员的工作,以及讨论决定生活上其它重大问题。
口粮一次安排到明夏
湖南宁乡县白马桥公社珍洲大队,发动群众核实产量,把到明年早稻收获时为止的口粮一次安排到食堂(指标确定到户),并且把实物如数拨交食堂,由食堂和生产大队共同管理。
这个大队安排好粮食的一个月多,各食堂严格执行了按定量用粮,没有一家一户超过用粮指标,全队还节约粮食四千多斤。
用粮吃菜“十个月早知道”
河北定县韩家洼公社皮家庄生产队各食堂,推行用粮吃菜“十个月早知道”和“十日饭食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实行上述办法后,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好处:(一)社员和食堂管理人员心里有底,因此可以认真执行计划用粮吃菜;(二)促进了食堂的民主管理。
大抓“食堂五件事”
甘肃平凉市为了搞好群众生活,大抓“食堂五件事”:小锅小蒸笼改大锅大蒸笼;推广自动吹风炉灶;加工面粉改畜力旱磨为水力动力磨和风力“飞轮磨”;组织专业队为食堂拉煤炭;建立蔬菜基地。
目前,全市一千八百九十个食堂,已有41%实现了“五件事”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食堂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全市各食堂一共减少了炊事员、管理员、粮食加工员大约二千人,加工粮食的牲畜一千二百头。
推行“帮厨”制度
山西运城开弢公社石桥管理区共青号食堂最近推行了“帮厨”制度。这个制度规定:在食堂吃饭的干部要轮流下伙房“帮厨”;每十个社员中选一名代表轮流“帮厨”。这个食堂还组织社员利用业余时间,每半月举行一次“爱堂日”,主要是帮助食堂人员搞家底生产。因为“帮厨”已形成制度,这个食堂已经精简了一些炊事人员投入农业生产。
瞻前顾后计划用粮
山西文水县胡兰公社保先管理区去年因水灾减产,社员们在党支部领导下,瞻前顾后,细水长流,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今年,全区九个食堂已有七个食堂节余粮食共六千多斤。由于生活安排得好,社员们在去年遭受水灾的基础上,今年又战胜了干旱,全区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长23.8%。
储足燃料节约燃料
甘肃临洮县辛甸人民公社巴下寺生产队以食堂为中心,一面大抓燃料储备,一面改革旧式炉灶,节约燃料。现在,全队已为食堂储备了十个月的燃料。另外,还为社员家庭过冬取暖储备了大批柴草。从8月份以来,这个生产队发动群众,结合大秋收和“小秋收”,采取上地不空手,下工背一篓的办法,割柴拾草三十多万斤。第一小队食堂经过整修树枝,储备烧柴十万多斤。全队已将七个食堂原来一炉一锅的改为一炉多锅,既能烧煤,又能烧柴,更能烧茅草。


第2版()
专栏:

桦甸县八道河子公社坚持三级所有制
加强领导 优先发展队有经济
各项生产事业全面发展社员收入增加
本报长春26 日电 吉林桦甸县八道河子人民公社坚持以生产队(该社称管理区)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促使全社各级经济和生产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为了保证管理区在组织生产、基本建设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充分行使应有的经济权限,这个公社在经营管理上,一直坚持了“三保”、“一统”。所谓“三保”,是保护管理区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基本所有权;保护管理区对各项生产的经营管理权;保护管理区统一分配权。“一统”是公社根据党的政策实行统一领导,根据国家计划统一组织全社生产。在执行“三保”、“一统”过程中,公社对管理区的各项生产计划、作物布局和增产措施,都先经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自下而上的讨论,只提出建议性的意见,以便根据国家计划和当地情况平衡全社生产计划。八道河子管理区原计划种七十公顷大豆,公社预见到这只能完成向国家交售大豆的任务,而没有余力照顾社员的生活需要,于是建议这个管理区种八十公顷大豆,结果既完成了国家计划,又满足了社员需要。
本着三级所有,分级核算的原则,这个公社合理地处理了分配权限。从分配中扣留的公积金,大部分留给管理区使用,对穷管理区,公社提成更少或者不提成。在处理社区合营企业收益分配问题上,公社特别注意给管理区以更多实惠,尽量增加社员分配部分。例如社区合营的林场,各管理区除了投入所需人力一半而外,投资、设备和向国家缴纳育林费等一切开销都由公社负责,公社以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分给管理区。
八道河子公社扶助管理区发展经济的主要办法是:
(1)管理区能经营的就坚决由管理区经营。不仅把一部分适合管理区经营的社办企业坚决下放给管理区经营,而且还提供资金、物质和技术帮助。一年来,公社从社营企业积累中抽出十三万元帮助管理区发展生产,社办工业帮助管理区建立了十二个大小工厂,公社还以八万元的机械设备帮助管理区建了四座电站,使全社70%的水田作物和30%的旱田作物用机械脱谷。
(2)适合管理区经营而一个管理区又无力单独经营的,公社积极筹划,组织管理区之间联合经营。这样既能发挥公社统一领导的作用,又使区与区之间在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下通力协作。四方甸子管理区有许多适宜种水田的土地,但由于缺少水利工程,水源没有充分利用,不能扩种水田。附近的向阳、八道河子管理区却存在水源不足的问题。于是公社就组织这三个管理区联合修筑一条长达二十华里的渠道。这样四方甸子管理区水田面积由去年的八十公顷扩大到一百三十公顷,增产了粮食,增加了收入。其它两个管理区也因有了充足的水源而增产。
(3)对于规模较大、管理区无力经营或不适合管理区经营的,公社就同管理区联合经营。例如四方甸子管理区一带有大片的森林,国家规定间伐过密的、枯萎和虫蛀的木材归采伐者所有。这项生产,一个管理区经营不但力所不及,而且会造成区与区之间收入差异过大。所以由公社投资建立一处林场,各管理区出一部分人力,常年进行间伐、造林、育林工作,收益由社区共同分成,使管理区增加了一大笔收入。这里过去养猪很少,各管理区迫切要求建立养猪场,但缺乏买猪资金。公社投资三万多元,建立十二个养猪场(由管理区经营,收益二、八分成),从而激起了养猪高潮,十个多月的时间,平均每户养猪由一头半增加到两头。一年来,仅社区合营的林场、养猪等三项就使管理区增加收入达十五万元以上。
(4)帮助穷管理区赶上富管理区。公社除了在经济上优先支援穷管理区而外,还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充实穷管理区领导力量,每个穷管理区都有公社主要领导干部包干帮助工作。今年全社四个穷管理区和十五个穷生产小队,在生产条件和收入水平方面都已摘掉穷帽子,其中有两个穷管理区已经赶上富管理区。
为了调动生产小队和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各管理区也注意了保护生产小队的使用权和小部分所有制。固定在生产小队使用的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管理区不随意调用。队与队协作时,一般都事先建立协作合同,协作后采取以工还工或者按工付分(工分)的办法,做到了有来有往,等价交换。
几年来,各管理区经济突飞猛进。如果以1958年各管理区经济产值共为一百,则1959年为一百六十,1960年继续有增加。各管理区本着少扣多分的原则,尽管公积金扣留和上缴比例没提高,但是由于生产的发展,管理区缴给公社的公积金绝对数额却逐年增加。今年这里虽然遭受了水涝、病虫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由于政策执行得好,群众的积极性高,进行了艰巨的抗灾斗争,仍然取得了良好收成。除了留足口粮、种子、饲料粮而外,卖给国家的粮食比去年增加12%。全社多种经营收入比去年增长一点六倍。仅十个多月的时间,猪增加60%、家禽增加50%,马、牛、羊也分别都有增长。随着生产特别是管理区经济的发展,社员收入大大增加,今年分配部分比去年增加30%左右。


第2版()
专栏:

面对灾害不气馁 面对困难不胆怯
刘家山管理区七次抗灾播种向天夺粮
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作用,在大灾中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本报讯 山西临县城桂公社刘家山管理区,(即生产队,是公社基本核算单位)今年遭受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灾害程度超过了近几十年来最大灾害的光绪三年。但由于管理区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又有无比优越的人民公社的伟大力量,干部和群众没有被灾荒所吓倒,而是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干劲十足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抗灾斗争,并且取得巨大胜利。
刘家山管理区是个丘陵地区,90%以上的土地是坡地和梯田。全管理区四百零四户,一千二百零七口人,今年播种的八千一百多亩粮食和五百亩经济作物,由于遭受少有的旱、风、雹、冻等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六成以上。
为了向天夺粮,为了少要国家供应粮食,这个管理区的社员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同自然灾害展开了严重的斗争。他们曾在坡田上反复抢种过七次:种麦子不成,种豆子;种豆子不成,种谷子;种谷还不成,再种糜子;糜子种下不出苗,改种荞麦;眼看种粮食不成了,就抓时机种菜。在大种瓜菜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前后连续种过六次,都因旱灾和野兽为害,捉不住苗。第七次是担水点浇,出土后派人看管了九天九夜,才保住了苗。在水源奇缺的情况下,全体社员一齐出动,共担了五万三千多担水,逐片逐株浇了七遍,才保证了瓜菜的成长。全管理区共种下南瓜、蔓菁、萝卜等六百六十多亩,已收获各种菜蔬三十二万多斤,即将收获的还有十一万多斤。
同时,党支部还组织社员大搞烧石灰、编筐、养鸡等副业生产。因此,在严重灾害的情况下,社员的收入并不减少很多。
管理区党支部还根据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原则,大力办好公共食堂。全管理区七个食堂,始终坚持吃粮以人定量,指标到户,凭票吃饭,节余归己的制度,鼓励社员节约粮食。为了战胜灾荒,各个食堂已妥善安排了从现在到明年夏收这一段的用粮计划,切实做到按月、按季吃粮,这样既能保证社员的身体健康,又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刘家山管理区在严重灾害的情况下,所以能勇往直前地战胜灾害,扎扎实实地安排人民生活,关键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事事政治挂帅,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生产救灾的政策。其次管理区的三十一名党员、十六名团员,还有占总农户50%的贫农和下中农,他们战胜灾害的斗志,是克服困难的基本力量。党支部的九个委员中,有七个委员分别在各生产队领导生产带头生产。党支书冯秀俊采取蹲点和跑面相结合的办法,指挥全面工作,并以廉洁克己的作风积极参加劳动,领导和带动全体干部和群众。副支书既抓生产,又抓生活。管理区党、团支部充分发挥了全体党团员的积极作用。每个党员或团员都分片包干,及时了解社员的思想情况和意见,把全体社员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在大灾面前,有的人有畏难情绪,党支部就及时进行面对灾害防气馁、面对困难防胆怯、面对艰苦岁月防思想混乱等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在社员中树立了坚强的战胜灾害的信心,因此取得巨大成绩,保证在大灾荒面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附图片)
河北磁县临漳公社北关生产队“六·二”丰产方的社员、技术员和老农一起研究小麦生长情况
郑秉礼、李振中摄


第2版()
专栏:

抓得早 抓得全 抓得细
苏吉滩公社社员过冬生活安排好
据新华社讯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滩公社党委本着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精神,在大抓食堂管理的同时,从社员的穿衣、住房等各个方面进行妥善安排。现在,严寒隆冬已来到了草原,每个社员都是四棉(棉衣、棉裤、棉帽、棉鞋)俱全,有了足以御寒的冬装。在公社的各个定居点上,住房已修补一新,家家盘上了暖炕,准备了充足的取暖燃料,保证了每个社员睡觉有热炕,房内有火烤,饭热菜香茶滚烫。在畜群间的各个流动帐房里,放牧员也在帐房四周加围了防风墙,盘上了地炕;晚上帐房里火光熊熊,温暖如春。广大社员一致称颂人民公社把家当的好,他们更加积极地参加接羔育幼、防冻保畜和粮食打碾入仓等各项冬季生产工作。
今年,苏吉滩公社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并且第一次扩种了七千亩庄稼,一举改变了过去一向依靠国家供应粮食的状况,更加鼓舞了广大社员的干劲。但是,农牧业生产发展也加重了冬季生产的工作量,牧区的气候条件又比较差,公社党委根据这一情况,早在8月间就本着先远后近,先畜群,后定居点,先放牧员,后一般社员的步骤,从衣、食、住、行到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分别轻重缓急对社员的过冬准备作了全面安排。公社和生产队都成立了专门管理生活的机构,由一名书记负责具体领导。为了解决社员的冬衣需要,公社皮革厂、被服厂专门为社员缝制皮衣、皮帽和靴鞋,并且从外地采购调运了一批棉衣和棉花,有计划地出售给没有冬装的社员。与此同时,各生产队还由一部分年老的女社员组成临时性的拆洗缝补小组,帮助社员拆洗缝补了原有的冬装。为了帮助社员解决取暖燃料的需要,他们还发动社员大量拣晒牛粪,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劳畜力驮运烧柴,公社也组织了一个煤炭采挖队,为各生产队采挖了大量的烧煤。
大抓食堂管理,是安排社员过冬生活中的重点。还在入冬以前,各生产队就提出“饭热菜热、干净卫生”的要求,增设或修补了食堂;安装暖炉、改良炉灶,提高炊事效率;并根据社员的特殊需要,规定既可以把饭打回去吃,也可以把粮食领回去自己做饭吃。为了使野外的放牧员能够吃到热饭热菜,还帮助放牧员成立了随畜群移动的流动食堂。这种食堂随畜群分布的远近,既可以由五六个人合一个灶,也可以由两三个人合一个灶。各生产队还把一部分奶牛固定到各个食堂,保证社员经常可以喝到奶茶。食堂都储备了许多冻酸奶、酥油和肉食,晒制和腌制了大量的干菜和酸菜。
抓得全、管得细是苏吉滩公社今年狠抓社员过冬生活安排中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公社的社员,过去都是逐水草而居,围帐幕而住的牧民,居住条件非常简陋;世世代代只是垫一块破毡片或皮张席地而卧,不能保证温暖过冬,许多人因此患上了关节炎。今年,公社党委在已实现定居的基础上,积极设法改善了社员的居住条件,家家户户都有暖炕。各生产队还抽出一部分会盘炕的人组成技术小组,采取巡回辅导的办法,帮助社员解决盘暖炕的技术和配料等困难。第二生产队由于畜群特别分散,离定居点又远,党支部就研究组成一个由会计、医生、商店售货员、理发员、拆洗缝补员等参加的生活福利小组,到各畜群巡回服务,受到广大放牧员的无比欢迎。公社还对老、幼、病、孕、产等五个方面的社员,给予了特别的照顾。
目前,草原上冬雪频繁,最低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但由于公社党委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抓得好,社员们的生产劲头很大。在畜牧业生产方面,从头到脚配齐了御寒装备的放牧员,精神抖擞,在风雪严寒的季节里仍坚持着白天跟群、夜晚守圈,保证牲畜吃饱喝好。广大放牧员为了尽量推迟进入冬季草场的时间,采取了把畜圈扎在避风向阳的山洼里和在夜晚给幼畜搭盖毡片的办法。为了迎接母羊产羔的大忙季节,许多放牧员又掀起了以比羊羔繁殖成活为中心的接羔育幼评比竞赛。在农业生产方面,社员们也掀起了抢运捆子、突击打碾的热潮。他们以作业组为单位,采取分片分块突击的办法,决心在大雪封山以前把粮食作物抢运打碾完毕。


第2版()
专栏:

队队管粮有制度 堂堂用粮有计划 户户吃粮按标准 人人吃粮讲节约
流曲公社节约粮食成风气
各级干部定期深入食堂,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改进管理工作
本报讯 陕西铜川市流曲公社四百八十个食堂,认真贯彻“以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政策,普遍开展节约粮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抓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使食堂越办越好。目前,全社已做到队队管粮有制度,堂堂用粮有计划,户户吃粮按标准,人人吃饭讲节约。
流曲公社食堂是陕西省红旗食堂。公社党委认为: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坚持计划用粮、节约用粮是办好食堂的关键。为了使社员知道为什么要节约,怎样才能做到节约,在全社展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节约粮食宣传教育运动。同时,逐队、逐堂向群众公布粮食收、管、用的账目,提倡顾大局、看整体,看长远、抓当前。结合宣传教育,还表扬了一贯严格坚持计划用粮的模范人物,并广泛地介绍了他们的先进经验。
为了尽快地、有力地把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政策变成社员的自觉行为,公社党委又反复向社员交代了“以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政策。全社所有食堂都本着党的这一政策精神,制定了全年吃粮计划,并按月、按旬、按天安排吃粮。惠店一小队党支部书记刘子诚协同管理人员,经过研究讨论,制定了“节约归己”的办法,规定:每月月终,社员没有吃完的口粮,要粮给粮,要钱给钱。在实行这个办法后,吃饭巧安排已成了普遍风气,全队人人都注意节约粮食。
管好粮食、用好粮食,虽然是办好食堂的主要一面,但要真正保证社员吃得饱、吃得好,还必须大搞食堂家底生产。公社党委在大抓计划吃粮的同时,还狠狠地抓住了以蔬菜为主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发动社员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荒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全社所有食堂,纷纷办起小型猪场、鸡场,沿山一带的食堂养了羊,沿湖、沿水库周围的食堂还养了鱼;各食堂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小型的磨面加工厂、酱醋加工厂。
这个公社为了把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做得更扎实,把社员生活安排得更好,各级干部在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同时,每月还坚持了用两天时间深入食堂担任炊事员,以便熟悉情况,了解群众要求,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另外,还抽调了七十三名社、管区、生产队的党组织书记和干部,专门定点培养典型、创造经验。


第2版()
专栏:

开垦荒地林粮间作并举
贵州各国营林场扩种粮食
新华社贵阳26日电 贵州省一百四十五个国营林场积极扩种粮食作物。
各林场根据林区特点,一面新开部分田土,作为粮食基地;一面积极扩大林粮间作面积。到11月上旬,仅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专区和贵阳市等地三十多个国营林场,就已播种小麦、豌豆、胡豆、油菜等作物一万多亩。
几年来,贵州各个国营林场在造林时都进行了细致的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为林区林粮间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春天,全省国营林场在幼林地里间种了粮食作物三万多亩。种得又多又好的瓮安县西波林场、镇远县三穗林场等二十多个林场,林粮间作收获的粮食除留足种子和饲料外,够全场职工吃上一年;三穗林场还卖出一万多斤余粮给国家。


第2版()
专栏:河北通讯

群众放心的保管员
河北日报记者 保定日报记者
河北省徐水县张市公社罗河生产队的粮食、财务保管员张忠(共产党员),从1939年就在村里管粮管钱,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现在,还是干着老差事。
张忠管粮管钱二十二年,没有记下一笔不合手续的账,没有办一件离开政策的事,没有糟蹋过粮食,没有浪费过钱财,更没有营私舞弊的事。对于他,群众放心,领导上放心,凡是跟他打过交道、有过来往的人都放心。
一丝不苟
现在,张忠管着口粮、饲料、籽种、储备等四个仓库。这些仓库都修整得很牢,仓库的钥匙没有离过他的身。仓库的门上总是贴着张忠亲手写的封条,每开一次门,就换一次。库房里拾掇得干干净净。不管多忙,他都坚持十天检查一次粮食温度、半月用药剂熏一次的制度。粮食入库出库都有三联单,大队、小队和他自己各持一联,每一笔都是“三头对案”,谁也不能马虎一点。向食堂拨口粮,向小队拨牲口饲料,甭想多支、预领。
张忠对财务开支很严,不论是谁,只要不合手续,就不用想从他手里支出钱去。今年2月间,大队干部张凤柱感觉到经常要到县和公社开会,很想买一辆自行车,他和少数干部商量后,就做主买了,让张忠付款。张忠说这是一笔非生产性的用款,不经过公社批准,不能开支。张凤柱自知是不合规定,可是又觉得和几个干部商量了,买车子也是为了公事,仍坚持让张忠开支……。很快,公社党委知道了这件事,积极支持张忠,严厉批评了张凤柱。公社党委还在全社干部会上表扬了张忠,号召人们学习他勤俭办社、认真负责的精神。
张忠坚持财务制度,对人严、对己更严。他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管粮管钱的人行为不端,休想叫别人遵守制度。”队里每次分东西,他把人们喜欢的先让大家分走,剩下的他自己要。有一次,队里分菜,到最后轮到他的时候,剩的不多了,他说:“就要这点算了,以后有了再补。”社员们知道他从来是说补不补,觉得老让他这样有些过意不去。有的人就想把自己的一份给他,张忠却一再推辞。最后,大家都自动少分了点,匀给了他一份。
民主管理
人民公社成立后,建立起公共食堂,群众的口粮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管理,改为由生产队管理。张忠觉得,虽然有了多年的管粮经验,但是怎样才能管好全队之家,这是个新题目。他总结了过去工作的经验是:听党的话,按政策办事,遇事与群众商量。他想,今后的工作要想做好,就得更听党的话,更得按政策办事,更要依靠群众。
罗河生产队建立了生活管理委员会,张忠作为管理粮食方面的代表参加了委员会。他向生活委员会报告粮食管理工作,已经形成制度。会议上决议的事项,他都认真执行。他还利用一切场合,把粮食管理情况,尽量让每一个社员都知道。除了坚持定期张榜公布以外,在社员集会的时候,或是同社员们闲扯的时候,他常常告诉给大家:收了多少粮,吃了多少粮,什么样的粮食还有多少,使社员们了解得清清楚楚。
对于全队的粮食,怎样才算管得好呢?张忠在党支部领导下,正确地处理了国家、集体和社员三方面的利益。他认真学习了分配政策,认为要使粮食分配完全符合政策要求,就必须核实产量,坚持过秤入库。这样,才能使该交国家的,该归生产队的,该给小队和社员的,都落实兑现。秋收分配中,张忠把工作做到地里、场里,使产量核得实,定得早,不但使全队各项分配及早的落了实,也为全公社提供了评定产量的依据。一天,张忠来到了第二小队的甘薯窖前,发现这个小队用筐头量着入窖,他问记工员刘连珠:“这样能准确吗?”
刘连珠说:“差不多。”
“差不多?这样说可不行,一筐差三、五斤不显眼,你想这一窖要差多少呀!全队都这样办,要差多少呀!这样产量核不实,收入算不准,亏了国家、亏了队、亏了社员都不好。”张忠的话说得透,理摆得清,人人从心里佩服。
第二小队的干部在张忠的帮助下,都觉得粮食入库应该认真过秤,“差不多”的办法从此再也不用了。
打开圈子
张忠管理粮食,并不是把工作限制在“管好”这个圈子里,他还在吃好、用好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因为他知道,粮食的吃好和用好,直接关系着管好。他经常深入食堂,下厨房,了解用粮和家底生产经营情况,向党支部汇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改进食堂工作,切实推行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
今年6月28日,食堂换了两个新管理员,一个是张铁梁,一个是张忠的女儿张便霞。两个青年人有朝气,干劲足,可就是有点冒失,底码不清。头五天,食堂里就吃亏了二百斤粮食。两人着了急,怎么办?“便霞,找你爹说说,给咱补上吧,就是借给也行!”铁梁想出了点子。便霞出于无计可施,只得硬着头皮去找张忠,说:
“爹,你给想个办法吧,五天的口粮亏了二百斤。”
“想什么办法?”
“补上吧,借给也行。”
“你说得倒轻快。”
“那怎么办?……”
“谁让你们搞成这样子呢?”
事情眼看僵了局,便霞眼里噙着泪花。最后,还是张忠说:“把铁梁找来,咱们想想办法。”
张忠帮助他俩找到了亏粮的原因,并用这个事实教导了他们一番,同时也鼓励他们不要泄气,事情一定能够办好。
张忠在食堂里还做了些什么工作呢?
有一次他发现,口粮虽然按人数、指标,五天一次发到食堂,可是食堂并没有严格坚持秤米下锅,按人做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面在支部统一领导下展开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教育,一面帮助食堂改进了管理办法。为了推行群众性的节约用粮,张忠还帮助食堂严格执行了“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政策,采用了“现碰现”的办法,各人节约的粮食,可以领粮回去,最多不超过十天就清理一次。这样,计划用粮就形成了群众性的自觉行动。
如何调剂好社员生活,是张忠经常关心的事。他认为调剂好生活,社员干劲大,就能更多的增产粮食,保管员也才能有粮食保管。张忠除了搭配着发给食堂的粮食以外,在仓库里,还有计划地存些小杂粮,留着过节给社员们做糕吃。
张忠很善于接受群众的正确意见。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社员对他说:“天冷了,咱们打下的绿豆,不该吃几顿杂面汤吗?”张忠认为他的意见很对,给食堂发粮食时,就搭配了绿豆。


第2版()
专栏:

南阳湖的特产之一是野鸭。这是山东微山县南阳公社南阳大队打野鸭能手董继桐胜利归来         新华社记者 孔连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