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主要农活有定额 开展竞赛争高产
黑家庄生产队坚持评工记分按劳分配
工分账目旬清月结,工资按月如数发给,保证生产持续跃进
据河南日报消息 河南南阳市潦河公社任家庄生产大队黑家庄生产队,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现在,一直坚持评工记分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生产的持续跃进。
不断改进评工记分
这个生产队从1954年初级社开始,实行了当时互助组通用的“死分死记”办法,后来根据群众意见改为“死分活评”。这种办法较前一种有了改进,使劳动积极的社员,能够不受底分限制多得工分,劳动积极性因此大大提高。但是在执行中,由于评工没有依据,有的组评分高,有的组评分低,社员仍有意见。在长期的摸索和学习外地经验后,他们又提出了“农活分级定额,按定额评工记分”的办法。这个办法,受到绝大多数干部和社员积极拥护。事实证明,这种评工记分的办法,既公平合理,又切实可行,有效地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黑家庄生产队制订农活分级定额的主要依据是:一,把全年的农活分为大忙、中忙和农闲三个季节,在不同季节里确定不同定额标准。二,每项农活的定额,主要是根据各种农活的轻重、技术高低、操作难易等情况和劳动力情况确定的。三,根据使用牲畜和工具的情况,确定定额。如犁地,大牛每天定额三亩半,每亩订三分,小牛每天定额二亩半,每亩订四分。
确定农活分级定额的方法是:一,对农业用工,按照各种作物从整地、播种到收打入仓的每个环节,订出操作规程,逐项确定劳动定额。二,对基本建设,分别工程项目,按任务确定一个劳动力定额或集体包工定额。三,对杂务活,根据季节和实际需要,规定数量、质量,确定定额。四,对常年固定的活,如炊事工作、饲养工作等,按照劳动强度和劳动力强弱、技术高低,固定常年定额。各项活路的定额确定后,评工记分就按每个社员每天完成的劳动定额情况记分,每月按社员实得工分发给工资,使社员的劳动积极性越来越高。
经常充实修订定额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改革,特别是公社化后各项生产全面跃进,生产条件不断变化,劳动效率不断提高,原来的劳动定额已不尽适应,需要进行充实和修订。为了更好地执行劳动定额和评工记分制度,这个生产队每年夏收后种麦前,定期全面充实和修订各项农活劳动定额,干部通过参(参加劳动,参加评工记分)、试(不易确定的农活定额,经干部劳动试验和社员研究确定)、改(发现劳动定额不合理的随时修改)的办法,合理地调整劳动定额。如今年往麦田送底肥时,原来的劳动定额是近地每车粪一分,远地每车粪一分半。有些牛把式反映往远地送粪费劲大。队长黑付道就当了两天牛把式,结果远地一天送粪六车,近地一天送十二车,按原来定额工分,近地一天得十二分,远地一天只得九分。于是队委会和社员研究,调整了这项劳动定额,划分了远近地的界限,将送粪定额分为远地、近地、半远地三类,确定了不同的报酬,牛把式都很满意。同是一项农活,先后也有不同的变化,所以也必须根据一项农活前后不同的情况,调整确定不同的定额。如摘棉花,在棉花吐絮盛期和采摘后期,就需要及时修改农活定额。
由于改革工具而突破定额的社员,这个队还规定了奖励制度。突破了定额,除超额部分照数记工分外,根据提高工效的程度,分别奖励超定额数的30%到70%的工分。这样就把实行劳动定额和工具改革结合了起来。
为了更好地坚持劳动定额和评工记分制度,这个生产队还经常实行了小段农活包工的办法。就是把农活小段计划、劳动定额、评工记分、劳动组织四者统一起来,生产队分段按定额记账,每段每天的工分由作业组去记。作业组采取因人派活的方法,对适合于集体包工的农活,集体包工,完成后评议记分。对适合按人包工的,实行组内按人包工。完工前由队干部和作业组长验收,完成定额者当场发票。
劳动报酬逐一兑现
为了便于核实工分和劳动日,这个队设有记工账簿,作业组有工表,社员有工折。生产队对工分清理,采取旬清月结的方法,每十天生产队向作业组收一次工票。社员交工票、记工折,作业组登记工表,生产队记工账。每月月终向社员公布一次,工折、工表、工账和生产队收起的工票数都相符者,每月5日前对上个月工分清理出来,按每个社员实做劳动日发给工资。每月月终在清理公布工分账的同时,都列榜公布每个社员出勤天数、劳动日数、发工资数。社员普遍满意。
这个队评工记分制度坚持得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按每个社员实做劳动日按月发工资。
坚持政治挂帅
黑家庄生产队在执行评工记分制度当中,生产队的干部认真讨论了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批判了单纯依靠评工记分,不注意政治思想教育的错误思想。在执行评工记分中坚持了政治挂帅:一,在进行评工记分的同时,发动社员开展经常性的劳动竞赛,如先进定额竞赛,质量第一竞赛;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经常的政治鼓动工作。二,经常向社员进行“三算账”的教育(完成农活数量、保证农活质量与全面增产的关系账;全面增产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关系账;集体生产搞的好坏与实际劳动日值的关系账),使社员弄清多挣工分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的正确关系,提高了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三,在坚持评工记分的过程中,对每段农活的安排和包工,都让社员知道为什么要完成这段农活意义,以及怎样完成这段农活任务;使每个社员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劳动态度去完成这段农活包工任务,把坚持评工记分制度建立在为搞好全面增产、增加公社和社员收入的思想基础上,真正达到了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正确结合起来,促进生产持续跃进。(附图片)
山东省临淸市老赵庄人民公社王集生产大队二千三百多亩小麦已全部浇过了头遍水,社员们正在松土保墒。  新华社记者任宗森摄


第2版()
专栏:

不能只顾一面
豫东
潦河公社黑家庄生产队贯彻执行按劳分配政策和评工记分制度的新闻,有力地说明了必须把政治挂帅和物质保证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强调一面、忽视一面,只要一面、不要另一面,都会引起生产上的损失。
教育每一个劳动人民以共产主义的劳动精神从事生产,这是劳动教育的主要方面。但是除了思想教育而外,规定出一整套劳动制度,用以检验每个人的劳动成就,鼓舞社员互相竞赛的热情,关怀农民的个人利益,这也是为了发展生产不可缺少的措施。评工记分就是一个在我国农村行之有效的很好的制度。
评工记分制度看来很简单,实际执行起来,并且把它真正作好,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方面因为这是关系每个社员的切身利益;另方面又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对各种农活的定额进行合理的调整。黑家庄生产队干部亲自参加劳动定额的试行和改正定额,这是保证这个制度能以较好地实行和贯彻的重要经验。
黑家庄生产队在开始实行评工记分的时候,有少数干部曾经把评工记分看成推动生产的“万能灵药”,遇到艰巨的生产任务或突击性农活时,不进行深入的政治思想工作,而是盲目地提高工分报酬,从而助长了只重数量不管质量。这个教训,从另一面证明了物质保证必须有政治挂帅。


第2版()
专栏:

加强教育提高政治觉悟 实行定额管理多劳多得
狠抓政策促进生产
韩格庄生产队开展二次收秋成绩巨大
韩北公社土河管理区三秋工作快又好
本报讯 山东莱阳县冯格庄公社韩格庄生产大队,在“能吃就拣,能喂就采,能用就收,能烧就拾”的口号下,充分发动群众,展开田间复收工作,决心把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全部拿到手。到10月20日,全队已拣回粮食一千三百零一斤,鲜地瓜一万一千五百五十斤,花生一百五十三斤,采集各种饲草五万五千斤,各种野生药材、纤维、油料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三斤。
这次复收是在秋收基本结束之后开展起来的。开始时,曾有部分社员对复收认识不足,以为“今年的秋粮已收的很细了,再复收油水不大”、“处处拣、样样收,劳力来不及,只要收好了粮食,副产品掉点不要紧”等等。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党支部组织五十六名党团员和生产队的干部,分队包组,利用地头会、评比会等形式,向社员进行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以及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与此同时,党支部书记带领一个复收小组,复收了三亩地瓜,共拣出地瓜一百八十七斤,每亩平均合六十二斤。随即开了现场会,具体算了增产增收账,并组织社员刘翠花等介绍了复收的成绩。
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该队为进一步加强复收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复收指挥部,全队共组织60%劳力投入复收。为了调动小队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大队认真贯彻了
“三包一奖”制度,宣布坚决贯彻超产奖励的政策,并明确规定复收的粮食归小队所有。在复收中,各小队又认真贯彻了评工记分,多劳多得,超额奖励的政策。如对复收粮食,除根据各种作物复收潜力的大小和易难,分别确定了定额以外,对超过定额部分确定了奖励标准。
由于贯彻了各项政策,复收人员的积极性很高,队与队、组与组、人与人之间还展开了“快、多、净、全”为内容的竞赛运动,决心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报讯 山西武乡韩北公社土河管理区的三秋工作已基本结束。全区八百一十五亩高粱本着全收细收的精神打了个净光,六百三十五亩谷子全部打完归仓;六百四十五亩玉茭,也已收回家中;二千二百二十亩秋地已耕过70%以上。
要问土河管理区的三秋工作为什么搞得这样好?除加强了党的政治思想工作,还下决心坚持了定额管理。秋种、秋收刚刚开始,管理委员会就布置了割、运、打、耕、刨茬、收玉茭等秋季三十六种农活的劳动定额,并及时检查、督促,使定额管理贯彻始终,这是多快好省地完成三秋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开始有些队长嫌麻烦,没把定额当回事,仍然还是按“老十分”记工 。党支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立即普遍检查定额管理,通过对比教育,克服了队干部怕麻烦的思想,使五个生产队都按照定额评分记工。这样一来,可就大不一样啦,按定额切一个(即一捆)谷记一厘工,高竹英、梁娥英一早上切了六十五个谷得六分五厘工。妇女切谷争先恐后,直听镰刀响,不见说话声。这样全管理区在提前和超额完成冬麦播种任务以后,又比去年提前半个月基本上完成了秋耕任务,并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四十万斤,现在正准备碾谷,缴售余粮,大搞冬季积肥运动。


第2版()
专栏:

抢收秋菜 吴雪熊速写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福建秋收全面展开
福建各地继单季晚稻陆续登场之后,双季晚稻、甘薯、秋大豆等秋熟作物也已相继黄熟,秋收运动已由北到南全面展开。
福建省今年秋收面积比去年大;各种作物又是在战胜台风、暴雨、旱、虫、低温等自然灾害以后成熟的。为了把得来不易的劳动果实全部收回来,各地在秋收开始之前就及早订出秋收方案,提前做好秋收准备。
广东收割晚稻
广东各地陆续开镰收割早熟晚稻。季节较早的海南岛和粤北山区的部分县已进入秋收大忙,海南岛和韶关专区都已收割了五十多万亩。江苏建立新粮保管制度
江苏各地的中秋作物已经基本脱粒进仓,晚秋作物正在脱粒进仓。为了更好地管好秋粮,各地人民公社都普遍发动干部、社员总结去年粮食管理经验,制定了粮食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口粮、种子、饲料和不同品种的粮食分仓保管办法,健全了粮食调拨手续和结报账册制度,做到定期公布,社员审查。
宁夏灭鼠保粮
宁夏各地在秋收基本结束之后,立即掀起了一个灭鼠保粮的群众运动。秋收季节,正是田鼠猖狂盗粮越冬的时期。宁夏地区的回汉族人民历来就有灭鼠保粮的习惯。今年,全区很多公社组织了大规模的挖“老鼠仓”的活动。
河北突击秋耕
河北各地继基本完成种麦之后,正抓紧时间突击秋耕,力争将所有秋白地普耕一遍,为争取明年农业大丰收打好基础。目前,全省已耕地三千一百多万亩,进度较快的北部张家口地区,现在翻耕的面积,已占应耕面积88%。
为了给明年春播创造一个良好的墒情条件,在宜于耙轧的地区,各公社的生产队都一手抓秋耕,一手抓耙耱保墒。
辽宁大建野生植物加工厂
辽宁省各地在小秋收中已经采集各种野生植物四十二万多吨,比去年增加一倍多。为了及时综合利用这些野生植物,各地城镇和农村人民公社根据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和土洋结合的精神,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八千多个加工厂。这些加工厂生产的大量产品,除了满足农村人民需要外,并卖给国家野生纤维原料三百多万斤、土纸浆七百六十多万斤、棉秆皮二百八十多万斤,以及大量的芳香油、栲胶、松香等多种产品。
青海准备捕捞冰鱼
为了夺取今冬明春冰鱼生产大丰收,青海省渔业战线的职工,正在作冰网工具的准备。
为了切实掌握冬网网滩的地点,各国营渔场均抽调了部分有技术、有经验的老渔工,对冬网网滩进行深测摸底工作。
旅大开展“海上秋收”运动
旅大市广大水产职工和公社社员掀起了“海上秋收”运动。在运动中,各级领导干部亲自率船出海,加强领导,使产量日日上升。目前已有一亿多斤鱼虾,运往其他各省。


第2版()
专栏:湖北通讯

“五英”姑粮
——记五个青年学习农业劳动模范侯廷仁的故事
本报记者 田庄 李金锴
在川、陕、鄂三省边缘的湖北竹溪县的大深山里,住着五个年轻的姑娘。她们中间最大的还没超过十九岁,最小的只有十六岁,全是共青团员。两年前,她们从平川来到海拔二千多米、人迹罕至的高高山上定居下来。从春天到冬天,又从冬天到春天,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把一座经常缭绕白云的大高山——板岩子建设成为一个生产药材——黄连的基地。两年来,她们的性格已经磨练得和高耸陡峭的山峰一样,倔强、勇敢而开朗。
她们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侯廷仁领导的竹溪综合农场的普通工人,名字是:王惠英、汤秀英、左成英、孙明英、赵秀英。图为她们的名字最末都是“英”字,而且恰恰又是五个人,所以大家都管她们叫“五英”姑娘。
到山里去
1958年春天,竹溪县跟全国各地一样:沸腾起来了。侯廷仁领导的国营竹溪综合农场,在“两人一小场,三人一大场”的口号下,经营范围一下从二高山的罗家坡、彭家坡,发展到方家坪、漆树坪,再发展到大高山的大花园、绝龙顶、云雾溪……,南北三百多华里,东西一百多华里。山尖上,老扒里,到处都是农场的人。这件事在全县立即轰动开啦。平川人也都学老侯直往深山老林里钻,决心改变山区面貌。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业啊!正在念书的小学生王惠英等,这些日子就像谁在她们平静的生活里,丢下了一块石头似的。她们想:“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山做个侯廷仁式的姑娘呢?”她们美好的想法却遭到了家庭的反对。她们的父母为了把她们留在身边,有的说,山上“千里没人家,寒气如刀割”;也有的说,那里“虎狼成群,蛇大如缸”。不管咋说,这些姑娘们就像“初生的牛犊子”,啥也不怕。终于说服了自己的父母,背上行李,便在这年的6月天,离开了家乡,开始踏进了开发“万宝山”的大门。山连山,岭接岭。越走山越大,越走路越险。姑娘们翻过九里岗,赶到龙王垭时,衣衫早被汗水浸透,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气。碰巧,县委赵书记和农工部崔部长也从县里赶到这里。一见她们那副样儿,就知道是初进山的。便问道:
“女娃子,上哪去?”
“武家坡。”
“山大人稀,去干啥?”
“学习侯伯伯开发大山区呗!”
“你们知道侯廷仁是啥样的人吗?”
“咋不知道!他听党的话,不怕困难;还有,他勤俭,改变了大山区面貌。”赵书记、崔部长见她们累得已经够呛,便帮她们背着行李,直送到目的地。临上山,赵书记拿了一本书送给她们,上面一行鲜红大字:“治山英雄侯廷仁模范事迹”,马上映入她们的眼帘。当时,大家激动得没说一句话,可她们幼稚的心灵中却默默地想着:“党啊,我们决不辜负你的希望。一定把自己锻炼成为侯廷仁式的姑娘!”
做侯廷仁式的姑娘
天好像是故意考验她们似的。一上山,就一个劲儿地下雨。三间大通大亮的草棚子,成天没一处是干的。被子、衣服淋得透湿,可没有人皱一皱眉头,或者说声苦。天一亮,她们打着赤脚,披上蓑衣,有说有笑又有唱地出工去了。她们中年纪最小的汤秀英,第一次上坡开荒时,站在又陡又滑的山坡上,紧拢两脚,锄头未入地,就连人带锄头跌倒了,弄成了个“泥人”。她爬起来,二话不说又干开啦。就是这样,她们在大山坡上开出大片荒地,种上了爬山豆、四季豆。
9月,栽黄连的季节到了。
平时爱说爱笑的姑娘们突然沉默起来。一天,收罢工,她们把赵书记送给的那本书,又从头到尾地念了一遍以后,半天没人吱声。显然,大家都在努力思考着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侯廷仁式的姑娘?”还是小汤心灵嘴快:“黄连价值高、用途广,咱们成立一个试验小组,不是也跟侯伯伯一样叫大山献宝吗?”大家同意小汤的主张,当时,就决定搞一个黄连试验棚,并推选王惠英当组长。
黄连是一种药材,培育技术是相当复杂的,这对连黄连啥样都不知道的姑娘们来说,的确有许多困难。因此,她们种黄连的消息传开以后,议论纷纷。有的说:“人老几辈子没见女娃子种黄连。”有的说:“没等黄连收下,就怕早嫁人啦!”当时姑娘们嘴里没说啥,可心里下了决心:非做个样子出来不行。她们扛起月牙锄,拿着弯刀、斧子,走进不见天日的老树扒,动手砍棚。人矮、力小,头天每人只砍倒了几棵树。王惠英、孙明英的手上已磨出泡来,但谁也不吭声,谁也不休息,连续砍了四整天,才砍出一块一亩大的面积。接着,就去草,平地,架棚,准备栽种。
栽种,这倒是个难关啦!别人栽黄连时,左手紧握橇子,挖一下,拿秧子的指头一拨,右手接过,栽的又轻松又愉快。可是,临到她们栽时,秧子没栽下就全捏死了。这咋办呢?她们去请教老把式。那些日子,姑娘们真像着了迷似的,走路在想,睡觉在想,吃饭时也用筷子比划着。有一天,她们突然发现自己栽下的黄连,比别人栽的矮。她们想:“一样的秧子,为啥人家的高?”趁中午大家回去吃饭休息的时候,她们跑到一个姓唐的老把式栽的黄连棚里,连挖十几根秧子,这才发现自己栽的黄连全窝了根(即把根栽弯了,这样,黄连长不好。)。姑娘们一面看一面学着栽,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队长吴立准还不见她们回来,便带上饭菜一口气跑上山,一看,她们正在黄连棚里聚精会神地栽哩!挨近了,老吴心疼地命令着:
“还不赶快放下休息!”
就是这样,“五英姑娘”突破了栽种关,从日栽黄连三千株、五千株提高到一万株,以至万株以上。从此,连许多老把式也都啧啧称赞说:“这些女娃子行呀!”
板岩子上建基地
武家坡南边有座山叫板岩子。原来羊家扒农业队在上面兴了八个半棚的黄连,因为劳力扯不开,管理不过来,草呀,眼看就要长出棚。队上知道以后,可急坏啦。当时离下雪只差一个来月,如果雪前不把草扯净,八个半棚的黄连就全给糟蹋了。这是艰巨的任务,派谁去呢?这消息传到了“五英”姑娘那里,几个人一嘀咕,便大跑小跑地到了队上。
“吴队长!就派我们去吧!”姑娘们充满着极大的信心。
“不行呵!”老吴漫不经心地回答着。
“为啥呀?”
“山大路又险,还有野兽哪!”
“这吓得住人啦?!”
其实,老吴老早就熟悉姑娘们的脾气:倔强、勇敢。别人说不行的事情,她们说行;别人说这活路苦,她们说没有苦哪来的甜?总之,她们决心干的事,不仅一干到底,而且干得漂漂亮亮。现在,老吴看到她们眼睛忽闪忽闪的,胸脯挺起高高的,全像出征的战士接受战斗任务一样,只好答应了。同时又在队里挑出三个身体最棒的姑娘,第二天跟她们一道出发了。
板岩子山场大、树木多、土质肥。只是山高地险,人烟稀少。上山时,她们是用弯刀砍出来的路。到了山上,正是天旱,找不到一滴水。寻呀,找呀,最后才在向阴的山崖上发现一处泉水,而这泉水是一滴滴泌出来的,她们只得用脸盆接,接上一天也只够两顿饭的用水,哪里还有水洗脸、洗脚、洗衣服呀!姑娘们真是好样的,没有人说出半句怨言。这还不说,粗野的黑熊、狡猾的獐子、野羊……,成天在山上乱窜。一天的深夜,风呼呼地刮着,已经劳累了一天的姑娘们正在沉睡中,忽地只觉毛竹架起的茅屋一闪,王惠英给惊醒了。小王揉了揉睡意正浓的眼睛,一看,是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再仔细看去,原来是个又高又粗的大黑熊。她忙把汤秀英她们叫醒,大家一阵?喝,黑熊一掉屁股跑了。姑娘们见黑熊那个样儿,都哈哈大笑起来:“黑子还是没有人狠呀!”
虽然生活苦、野兽多,但姑娘们一到这里就被迷住了。只用了二十多天时间,她们就把八个半棚的杂草扯得干干净净。今年5月,她们干脆从武家坡搬上了这座大高山,利用板岩子山场大、树木多、土质肥的有利条件,准备建立一个长达十华里的黄连基地。现在,她们已经砍好黄连棚一百三十多个,并栽下了三十多棚黄连,同时,还种了三十多亩荞麦、萝卜,养了六头猪……。在竹溪县,“五英”姑娘的事迹被人们传颂着。“学五英、赶五英”已经成为竹溪全县青年鞭策自己前进的力量。
有理想的年青人啊,希望你们都像“五英”姑娘那样:倔强、勇敢、开朗和勤劳!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把高山僻壤迅速建成美丽的幸福的乐园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