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改进生产小队的领导方法
甘肃省武威县二坝公社黄羊生产队第六小队调查报告
孙民 张永寿 王宗祺
编者按: 下面这篇调查报告很好,它集中地解决了人民公社生产小队领导的三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树立生产小队贫雇农和下中农的领导优势,加强领导核心,并通过生产小队的积极分子联系和动员组织群众的问题;二、因时、因地、因活制宜全面合理地安排劳动力,不失时机地安排农活,认真推行小包工和定额管理的问题;三、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中各项现行政策,和以生产为中心,全面地抓思想和抓生活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一般说来也是当前各地人民公社的生产小队,在不同程度上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个调查报告,值得各地农村工作的同志研究。
加强小队领导核心
充分发扬民主作风
生产小队,是农村工作的最基层,也是群众生产和生活最直接最具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人常说: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小队就是这一根万能的针。怎样才能掌握好这根针,把生产生活组织好,打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在甘肃省武威县的红旗小队——二坝公社黄羊生产队第六小队作了调查。
这个小队位于祁连山下,甘肃新兴文化区黄羊镇的王家铁门村。全小队二十户,一百零八口人,耕地五百一十亩。队里有一户地主、两户富农、四户中农,其余十三户,在旧社会里,都是祖祖辈辈的老长工和拉棍乞讨的“苦命人”。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从互助合作,到组织人民公社,穷棒子村逐步变成了福窝窝。今年,这里发生了和1929年不相上下的大旱灾,可是,他们的夏季粮食产量,仍比全生产队十一个小队的平均产量高24%,秋田丰收在望。社员吃饱以外,食堂里和社员家里还都有节约粮。我们问社员:“你们工作怎么搞得这样好?”社员们说:“因为 班子领头人领得好,走得正!”问干部:“你们是怎样工作的?”干部说:“社员们心齐劲大,我们没啥巧办法。”
集 体 领 导
六小队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小队长张东元为首,另外还有社员们津津乐道的四个“参谋”、五个“急先锋”和三个“好后勤”。
小队长张东元,今年五十岁,在旧社会当过二十二年长工,地里场上都是一把好手。从1952年组织临时互助组到如今,一直是村里的领头人。四个“参谋”是老农文吉兆(积肥员)、王保国(饲养员)、刘治才
(共产党员、统计员)、叶玉珍(共产党员、妇女组长)。他们除了技术好,经验多,能够经常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外,还是出名的好管
“闲事”的人,谁做活质量不好,他们看见了一定督促你返工重来;谁不爱护牲畜农具,他们不管人前人后,不分亲戚本家,就连自己的独生儿子,也要提出严厉的批评。不但管本队的,还要管外队的。文吉兆一次碰见大墩生产队的社员种麦不施肥,白籽下种,他就“命令”立刻停下来先施肥再播种。大墩队的社员不听,反而说:“任务紧急。”文吉兆说:“不管任务多紧,种也是为了收。”他一直吵到公社里,等党委派人纠正了才为罢休。五个“急先锋”是以刘治林(团员)、王玉文(共产党员、畜工组长)为首的五个青壮年,都身强力壮,英勇肯干,是小队里的一支突击力量。三个“好后勤”是粮食加工员王桂兰(共产党员)、炊事员王玉华和农具保管员王振国。前两个是队里勤俭持家的能手,王振国是队里的“能人”,杈、耙、扫帚、抬笆、条筐什么都能做,全队大中农具的修理,小农具的置备,都由他一手包揽,从不开支分文。经过群众选拔,从这些人里推出张东元、文吉兆、王玉文、刘治林、王桂兰五人组成了队委会,成为全队的领导核心。
这个小队的集体领导,有几个特点:一、政治纯洁,领导成员全是贫雇农和下中农出身,都是经过多次政治运动和生产斗争考验的先进分子。如几个老农都是减租、反霸、土改以来的积极分子。青年妇女王桂兰,在全队妇女给食堂轮流磨面中,她的出粉率最高,磨的面最细,一百斤粮食磨下来,平均只有二、三两的损耗。因此,他们在社员中都有极其牢固的威信。二、每个队委委员都是将也是兵,是实干家。张东元抓全面,王玉文领导畜工组,文吉兆抓肥料,刘治林抓田间生产,王桂兰抓生活,他们以身作则,带动群众。在劳动超定额运动中,他们一马当先,都超额完成了任务,给社员们树立了榜样。三、每人都在自己身边紧密地团结了几个积极分子,联系着一部分群众。文吉兆是“四参谋”的代表,也是老农的头;王玉文是畜工组长,男壮年的头;王桂兰是“三后勤”的代表,也是妇女的头;刘治林是“五先锋”之首,也是男青年的头。他们团结了十二个积极分子,占全队劳动力的33%,又通过积极分子联系着全队的群众。他们都和自己代表的群众,天天在一块劳动、谈心,知道每个人的心事,代表他们的利益。这样,全队的共同利益和各部分人的特殊利益,都能得到合理地安排照顾,大至劳动组织、农活安排、按劳分配,小至妇女走亲戚、串娘家、青年学文化、打球等事情,都解决得很好,做到了照顾特点,人人满意。
民 主 管 理
“若要好,大家搞”,这是他们的亲身体会。这个小队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民主管理制度。
(1)队委会。分临时碰头会和队委会两种。五个队委委员(一个队长、两个作业组长、一个老农头、一个后勤部的头)每天利用吃饭的时候碰头,研究当天的情况,安排第二天的活路。上级有什么新的指示及如何贯彻,都先在碰头会上商量研究。小事情立即决定去办,大事情再提到队委会正式研究。除了每天的临时碰头会外,每五天到七天队委正式开会一次,经常吸收众“参谋”、“先锋”、“后勤”等积极分子参加。队委会的任务是:研究政策和上级指示,安排小段(五天到七天)作战计划,检查解决本战役(生产季节)中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战役作战计划,以及推广新技术的具体办法。
(2)社员会。是小队的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农事季节,每月召开两次。月初或月底的一次,核对工账,总结上一战役的成绩,表扬好社员,布置下一战役作战计划。月中的一次,检查本战役中的问题,讨论改进办法,提出保证超额完成本战役的计划。此外,像每一季节的农活计划,评比“五好”社员,贯彻上级重要号召的具体措施,推广新技术的具体办法等,都要经过社员大会讨论决定。
(3)作业组会。作业组每天在地头开会,检查每个社员的作活质量,评工记分,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由于各种会议经常举行,而且职权分明,在开会中又充分发扬了民主,因而能够广泛地吸取社员的意见,把生产组织得井井有条。
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民主管理办法。他们决定了五元以下的开支由小队长批准;五元至十元的开支,由队委会批准;十元至二十元的开支,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二十元以上的开支,社员大会通过以后,报生产队批准。所有开支都要用在全队的生产上。各部分人的特殊需要,如年青人要买篮球等,由小队组织青年搞副业解决。每年“三包”中,生产队包财务的定额,每月开支情况,每年节余多少,节约的钱怎样给社员分配,都按时在社员大会上公布、讨论、决定。还实行了小队记工员管账,小队长管钱的“双保管”办法,杜绝了干部随便挪用借用公款的现象。由于认真贯彻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大兴勤俭之风,这个小队去年的财务开支只等于一般队的50%多。今年,非生产性开支一分钱也没有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社员收入。
为了管好食堂,社员们选举代表组成了一个食堂管理委员会。怎样节约用粮、建立食堂家底和每一时期的饭单菜谱,都由伙管会和炊管人员共同提出办法,交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委员们还实行轮流帮炊制度,杜绝了盗窃、浪费现象。现在,这个队的食堂里养有猪、鸡、兔和种有菜地,粮食月月都有节余,计划、开支账目按时公布,社员普遍满意。
除了上述几种比较重要的民主管理制度以外,这个队还有一个非常活跃的“民主炕”。这个炕就在张东元的房子里,炕上有盏长明灯(吸烟点火用)、两根旱烟袋和一罐子张东元自己种的烟叶。每天三顿饭,特别是晚饭时候,经常有社员端着碗到这里来吃饭,吃完饭抽烟。边吃边谈,夹叙夹议,汇报各方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就是在这里解决的。几个老农为如何推广新技术问题,在这里和青年们争得面红耳赤,吵来吵去,终于找出了因地制宜的方案。高桂兰和邵兰英婆媳不和,在这个炕上调解和睦了……。
百 战 百 胜
健全的集体领导和充分的民主生活,给全队的生产、思想、生活带来了四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生动地贯彻党的政策。党的各项政策和公社、生产队分配下来的各种任务,由于在小队里经过队委会、积极分子会和社员会的反复讨论,都能根据小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具体的方案。公社贯彻“八字宪法”,推广密植,他们按各块耕地的土壤、水利的不同情况,规定了不同的指标。这样就作到了合理密植,全面增产。党号召办好食堂,节约用粮,他们制定了一套保证节约用粮的办法,既节约了粮食,又保证每个社员吃饱吃好。在这里,不仅干部掌握政策,而且全体社员都掌握政策,同心协力完成任务。
第二个好处,是培养了社员的主人翁责任感。由于队里所有重要事情都交给社员讨论,担子放到了众人的肩膀上,大家除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都关心集体的事情。某天夜晚,忽然渠里水下来了,队里不知道,社员刘治林发现了,就全家出动引水浇地。事情办好了,才到队里去送信。许多零星活,干部还没想到,社员们就主动作了,然后,才找干部补记工分。
第三个好处,是干部和群众关系亲密无间。小队里的经常的民主生活和干部的谦虚朴素的作风,培养了社员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习惯。他们还特别规定了一条:允许社员“越衙告状”。对小队干部有意见,可以直接反映给生产队、公社。但是,却从来没有人去“告过状”。社员们反映说:“老队长,干在前头,吃在后头,为大家辛苦操劳了十来年,表扬还表扬不完,那来的意见。”实在,张东元不但和社员一块干,一块吃,一个炕上滚,有事情一块商量,还和大家一块玩。青年人打篮球,他在旁边当“啦啦队”;老年人唱“乱弹”,他也是一个演员。不但管生产,连妇女串亲戚,他都给安排好了时间,准备好了牲口。这样的干部,社员自然没有话说了。
第四个好处,是通过集体领导,互相帮助,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干部。这个小队,男女老少总共只有一百零八人,十年来给国家培养输送了七名干部。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时期的全体干部和积极分子,到如今都是毫不褪色,越老越红。历次政治运动中,全队的基本群众里没有一个人落伍掉队的。真是身经百战,百战百胜。
生产巧安排 劳动超定额
第六小队共有三十六个劳动力,其中,男全劳动力十五人,半劳动力五人;女全劳动力十二人,半劳动力四人。牛驴骡马二十六头,能使役的二十四头。耕地五百一十亩。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十四亩多,每头役畜平均负担耕地二十一亩多。这个小队是一个地多人少畜力缺乏的地方,但是队里的生产却搞得有声有色,稳步向前。现在正种冬麦,明年春播的肥料已准备了两千多车,有三分之一已经送到地里。在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牲畜少的地方,为什么生产搞得很出色?社员们的共同反映是:巧用兵,细安排,认真地推行了小包工和定额管理。
因人制宜巧用兵
这个小队的劳动组织,主要有以下四条办法:
1、因人制宜,合理组织,照顾特点,发挥专长。全小队的三十多个劳动力,不管是性别、年龄、出身、经历、技术、脾气都各有特点。小队长张东元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十一年,老年人都是一块共过患难的穷哥们,年青的一伙,都是他亲眼看着长大的娃娃,因此对每个人的长短都一清二楚。他就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因人制宜,合理组织,照顾特点,发挥专长。把全部劳动力大致分了三类,每一类组成了一个作业组。第一类是十五个男青壮年,这是小队里的生产主力军。就把他们编成了畜工组,犁地、播种、套车、运输、收割、水利等重要农活,都由他们承担。第二类是十二个青壮年妇女,她们心细手巧,锄地细、割田净,这是长处;但是,体力较差,扶犁套车有困难。这样就把她们组织起来,专管锄草、收割、溜粪、打土块等。第三类是四个五、六十岁的老汉和三个有专长的妇女。这些人都经验多、技术好,如文吉兆是有名的种庄稼的好把式,但现在老了,作不动了,就叫他专管积肥,兼农活验收员。王桂兰磨面细,出粉率高,就专管磨面。
2、挖掘劳动潜力,把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都利用起来。六小队里有十三个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除了五个身体过于衰老的外,别的八个老人都在家里闲不住,找小队长要活干。队里就把他们组织起来,给一些不出村的轻活,春天选种,夏天在村边上割田,秋天老汉下地看田禾,老奶奶给食堂晒干菜。十二个十岁以上的小学生,组织起来,由少先队的中队长领着,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拾田、放牲口、割饲草、翻粪、打土块。今年夏收中,光八个老年人就割了四十多亩麦子,占夏田面积的六分之一。入秋以来,十二个小学生已割了一万多斤饲草。
3、相对固定,适当调动。这个小队的各种分工,都实行了劳力、牲畜、农具、农活常年相对固定的办法。如?马车的,马匹车辆、绳索,都由自己长期使用保管。畜工组谁用那个牛、那个犁、那副套绳也是固定的,不准随意挑换。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农活,每个作业组一年四季干啥,也都在事前安排好了。一般情况不打乱原来分工,在特殊情况下作适当的调动。这种常年相对固定的办法,便于加强生产责任制和社员的责任心。如队里畜工组的一些人,使役时候都十分爱护自己分管的牲口、农具,还都利用地边点种大麻,剥麻搓套绳、拧鞭子,节约开支。
4、劳逸结合、干劲冲天。这个小队很注意贯彻劳逸结合的原则。干活和休息的时间,也都因人因活因季节而定。妇女一月有三天例假。下雨天尽量不调妇女出工,留出时间让她们缝缝补补做些家务活。男青壮年每月休息一天,逢年过节都放假,附近的工厂、学校里放映电影、唱戏也都放假让大家去看。重活休息时间长,轻活休息时间短,重活轻活搭配开。抢种抢收时节,特别注意安排社员的休息。夏收时,中午睡午觉两小时,晚上尽量不开会,多休息。小队不仅注意保证大家的休息时间,而且注意组织社员在休假中进行体育、文娱活动,使休息得有内容有意义。如地头休息时读报学时事,假日组织青年赛篮球,农闲学文化。
农活细安排 早看几步棋
1、一年早知道,早看几步棋。六小队的生产计划,不是在每年春播前制定,而是今年庄稼在田里长着,大家心里就已经对明年那块地种啥、干啥有了底。等明年开春生产队的计划一下来,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口落实,适当调整。他们所以能够这样作,主要因为充分发挥了老农的经验和组织青年学习农业技术,大家一齐动手摸农业生产的规律,特别是倒槎和合理施肥的规律。这里倒槎的顺序是:冬麦——春麦——春麦
(或冬麦)——糜子(或谷子)——洋芋——禾田(大麦、青稞、豆类)——冬麦,六年一循环。施肥是麦地用大粪作底肥,洋芋用驴马粪或羊粪作底肥,糜谷用灰土坑肥作底肥。种麦子洋芋宜于多耕深耕,种糜谷可以适当少耕浅耕。这些规律已为社员们所普遍掌握,平时都自觉地按照规律行事。如拾大粪的王柱国做到粪不进村,把拾到的粪就担到明年准备种春麦的地里压沤。这样就节省了往返运土运粪的劳动力。
平时小队长调工派活,是一个战役(十天到半月)一安排。每个社员都知道自己这些天要干什么。
2、四季农活,均匀搭配。六小队的生产秩序很正常,冬闲季节无闲人,夏收大忙每天劳动也不超过十个小时,除过浇水、护田,少数人日夜轮流值班外,社员们从不挑灯夜战。各项活路总是走在全生产队的前面。他们的办法主要有两条:(1)调整作物面积,庄稼种、管、收排队。这里原来是春小麦产区,夏秋作物种、收都连在一起,年年3、4、7、8四个月特别忙,从立冬到惊蛰,人却闲着没活干。1958年这里开始逐渐扩大冬小麦的面积。这样就调开了农活。冬小麦9月下种,第二年6月底7月初收割,这些原来比较闲的月份,变成了中忙季节。3、4、7、8月的大忙也变成了中忙。对于其他作物的播种、管理、成熟期也进行了排队。(2)两手抓生产,及早作准备。每个季节里都是一手抓当前主要农活,一手抓下一步的准备工作。如上季准备下季的肥料,夏收准备秋种的工具。往年秋收以后便为冬闲,秋槎地等到明年春天解冻以后再耕,耕、种挤在一起,忙得人困马乏。这两年的冬天狠狠抓了下年的准备工作。秋田上场,就大搞秋耕、冬灌、积肥、运肥,把秋槎地犁完,打耱好,粪土全送上,水浇足,来年开春就能开耧播种,大大减少了春天的农活量。
3、人有两套活,畜有两挂车(农具)。这个小队安排农活都是两套活路一齐分配到人,每个作业组、每个人,在同一时间里都有两套农活:一套重活,一套轻活;一套整活,一套零活;一套当前的急活,一套下步的准备工作。重活、整活、急活是“硬”任务,定时、定量、定质完成;轻活、零活是“软”任务,自己抓空干,能完成多少算多少。每个牲口也都有两套车辆、犁耙,如全队平常只有三匹能使役的骡马,六对耕牛,队上却有五辆车、十部犁。张东元说:“人畜都这样安排两套农活,有几个好处:一、可以充分发挥社员的积极性,利用零星时间多干活,多挣工分。如犁地的人,除了清早、下午犁地外,上午牲畜歇晌的时候,人可以往地里送几趟粪;二、可以早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三、防备临时事故,不会因为刮风下雨或农具损坏停工没活干;四、可以培养多面手,应付突然局面。最近,正种冬麦,忽然下了五天连绵秋雨,小队就把两对犁槎地的牛,临时调到播种上,天一晴,耧摆和犁沟撒种同时并进,播种速度提高了40%以上。保证了适时下种。
认真推行小包工和定额管理
认真推行小包工和定额管理是搞好分配工作的基本环节。六小队是一个承包单位,包工的工分和各项农活的劳动定额都是生产队制定下达的,他们在贯彻执行当中,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务使各项定额、包工工分都切合实际,力争作到人人满意。具体作法是:(一)生产队的包工工分定额下达到小队以后,小队长、参谋和有关的作业组长,在每个农事季节之前,共同下田,逐块研究,根据土地远近、牲畜强弱、农具好坏、土壤软硬、干湿,分别制定不同的定额。一般是离村远的、牲畜弱的、农具差的、土壤硬的、干的定额低;村边上的、牲口强的、农具好的、土壤软的、湿的定额高。包工总数少于生产队下达包工分总数的1%到2%,节余下来作为小队奖励“五好”社员时的机动部分。
(二)小队调整后的定额,都先经小队长、参谋或作业组长提前试验,力求定额切合实际。(三)小队给作业组分配任务时,将工分总数和定额一齐交给社员讨论。以便作到人人心中有数,和根据社员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四)包工定额下达以后,社员们在作活中如果发现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允许先完成任务,再提意见修改。(五)小队和作业组分权管理,小队掌握总工分和劳动定额,作业组掌握每个社员每天的评工记分。(六)贯彻小包工和定额管理中,注意量、质并重,赏罚严明。除小队长、作业组长负责检查验收工作以外,还把检查质量的大权交给每个社员,以加强社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互相督促作好农活。
掀起了劳动超定额运动
第六小队由于真正作到了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使用劳动力,合理细致地安排农活,和认真贯彻了小包工定额管理等基本政策,就调动了全体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不分男女老少,都心情舒畅,每个人不但知道今天干啥,而且知道明天干啥,甚至一年四季干啥;不但知道自己干啥,而且也知道全小队干啥。这样,人们就形成了自觉的劳动。每天清早,队里既不打锣敲钟,也不挨门喊叫,社员就自动拿上农具下地干活去了。每天分配的农活超额完成以后,又主动自己找活干,许多队长还没想到的事,“参谋”就提出来了;有些还没分配的活路,社员们提前做完了,然后才找干部记工分。全队开展起来了蓬蓬勃勃的劳动超定额运动。按规定,男全劳动力每月完成二百七十个工分,男半劳动力一百八十个工分。女全劳动力二百三十个工分,女半劳动力一百五十个工分。全队的三十六个劳动力,有二十二个超过了这个规定。老年人和学生娃本来都没有分配任务,但他们每人每月也做了七、八十个工分。
抓政策抓思想抓生活
在第六小队住了些天,觉得大家生活在一种紧张而又欢乐的气氛中。虽然,刚刚发生了几十年一遇的大旱灾,但是,社员心里踏实,劲头十足。这个小队种的夏田是全生产队的高产田,秋田长的实在好,牛驴骡马和羊只逐年增加。食堂家底齐全,秋菜茂盛,家畜家禽正在发展。二十户社员家家都是鸡兔成群,有的户还养的有猪羊。干部和社员呼兄唤弟,左邻右舍亲如一家人。在这里,老人受尊敬,儿童受爱护,家庭里“父子亲,夫妇顺,兄弟睦,妯娌和”。全村出现了社会主义农村繁荣欢乐的新秩序。
这种新秩序是怎样形成的?根据我们调查,这除了和实行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等有密切关系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思想、生活一把抓。而且抓得细,抓得好,抓得彻底。这是六小队作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力量的源泉。
生动地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政策
在和干部群众交谈当中,他们都把党的政策亲切地称为:“开心的钥匙”,“指路的明灯”。因此,他们平常很注意学习政策,方法是口传和读报相结合,党团员和群众学习相结合。口传是指干部到上边开会,听到什么新的政策指示,回来和“参谋”(党员叶玉珍、老农文吉兆等)一合计,当天就利用吃饭前后的时间给社员传达,组织讨论。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是:一、快,当天听到当天讲,从不拖延;二、结合实际,传达当中既有党的政策,又有本公社、本生产队和本小队的具体情况,便于研究执行。不足之处是干部文化水平低,记不全,往往说了主要的,丢了次要的。第二种学习政策的方法是读报。党的重要政策指示,都登在党报上。这个小队里有甘肃日报、甘肃青年报和河西报,报纸一来,读报员就利用地头休息和吃饭前后的时间,边读边讲给社员们听。这种方法好处是全面详细,可以补口传的不足。每次新政策出来,党团员都先集中学习,然后回到本作业组里和大家一块学,发挥骨干作用。
党的政策是为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必须充分发动群众,才能生动地和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政策。政策怎样用得活,用得好,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这办法就是一切政策的贯彻执行,一定要充分发动群众
“吵透吵通”,找出切合小队实际的具体办法,绝不生搬硬套。干部们说:“夹生饭不好吃,夹生事情不能作。找不出贯彻政策的具体办法,是因为我们没有说清,群众没辩明。”他们每贯彻一项新的政策之前,先在队委会上充分讨论,一定要找出具体办法,交给社员大会通过了才动手去干。小队的办法如果和生产队的具体部署有出入,就汇报生产队,由生产队批准备案。如今年秋天,上级布置扩大冬麦播种面积,生产队要求各小队从9月初开耧,中旬完成计划。冬麦是高产作物,扩大面积,全体社员热烈拥护。他们便根据冬麦播种不宜太早,太早了会影响产量的经验,提出了意见。9月上旬集中力量泡地、犁地、施肥。9月中旬把畜工组分成犁地、播种两套人马,边犁二遍边下种。这个方案经社员大会讨论通过以后上报,得到了生产队的支持。当我们和生产队的同志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生产队的同志说:“许多新任务下来,开始总觉得六小队慢慢腾腾,不像旁的小队那样红火热闹。但是等到总结工作的时候,又总是他们搞得最细致、最扎实、最好,因为他们作到了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执行政策和完成任务的方法。
他们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了起来,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时,非常注意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倾听群众的各种反映,根据群众的意见,使贯彻政策的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如公社化以后,小队里办起了公共食堂,实行伙食供给制,一时曾出现了大吃二喝的浪费现象。老农王保国、文吉兆看不惯这种现象,提意见说:“吃饭不要钱,是毛主席给我们农民办的天大的好事。可是,不能这样吃:顿顿蒸馍、长面,这得多少粮食。水要长流,过日子也得有个打算。”小队将他们的意见给上级汇报以后,领导上觉得很对,食堂里就实行了定量供应。可是,同一个等级的人,饭量有大有小,吃的少的还是经常剩下饭。小队经过讨论,又实行了食堂饭单提前公布,社员上顿登记下顿饭,吃多吃少事先告诉管理员,食堂按量下粮,社员节约归己,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实行这个办法以来,人人吃得饱、吃得好,食堂无剩饭,社员手里有节余粮贮存备荒。9月一个月,全小队一百零八人,就节约了一百七十多斤粮食。
这个小队执行政策中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赏罚分明,说话兑现。任何政策制度一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就变成了全小队的“法律”。如三包一奖、工分奖罚、分配、肥料、粮食收、管、用等方面,都有一套明确规定,干部带头按规矩行事,赏罚分明,从来丝毫不苟。去年,这个小队节省的财务开支和得到的超产奖励,生产队一发下来,就及时地分给了社员。在实行肥料分摊任务中,有十八户超额,两户没有完成任务。他们就按原来宣布的肥料分等论价的办法,给超额的发了现款,从工资中扣了两户没有完成任务部分的价款。因此,今年社员积肥的劲头更大,现在全部冬小麦每亩都施了二十车(约一万来斤)底肥,还存有二千多车肥料,足够明年春播用肥的三分之一。他们的积肥、用肥情况,远远走在其他小队的前面。对社员的自留地,实行地块固定,谁种谁得,不调不收,保证了社员的家庭饲养业的发展。和干部们谈到这方面的体会时,他们说:“为人做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当干部,代表党说话,更得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要不,说了空话,社员们不相信,怎能够领导好生产!”
具体深入地进行政治思想工作
六小队的工作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不但要看见社员们在做什么,而且要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不但要组织社员们搞好今天的生产,而且要教育大家看清幸福的明天。因此,他们非常注意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几个小队委员,按居住情况和劳动组织分工了解社员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进行教育。教育的方法灵活多样:(1)读报纸,学时事,使社员都成为关心天下大事的人。(2)抓住典型思想,组织广泛深入的辩论。(3)月月评比好社员,奖罚工分。按季评审一次五类分子。
(4)树立各种标兵,组织社员学先进,赶先进。(5)个别谈心,帮助后进赶先进。
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具体内容都是根据每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和社员的思想倾向而决定的。如丰收防浪费,遇灾防气馁,胜利以后防骄傲,困难面前防灰心,老年人防保守,青年人防蛮干,社会变革的转折关头防思想混乱和特别警惕敌人的造谣破坏等。他们经常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条:1、阶级观点教育;2、爱社如家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3、勤俭办社、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
他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一切教育都从具体人具体事情谈起,发动社员反复讨论,依靠群众自己教育自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会主要解决一个思想问题。坚决反对了光是干部讲,社员听;空道理多,解决具体问题少的形式主义作风。如他们进行勤俭办社的教育,就是从一根牛鞭子引起的。有一次,牛工王义文找了些烂麻、旧皮条拧了根鞭子,一甩叭叭响,?牛又省力。小队长张东元看见了,就在社员会上表扬了王义文,并且组织大家讨论:王义文能够自己想办法拧鞭子,大家能不能都像他这样想办法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开完会,不几天,畜工组就人人都拧了一根鞭子,还利用“十边”空地点种大麻,割马莲、芨芨,搓绳、编抬笆、条筐。别的作业组的社员也都千方百计地自己造农具。去年,这个队的财务开支,比别的队节约了近50%。今年,没为买绳索、杈、扫帚花过一分钱,勤俭办社,热爱集体已逐渐形成了风气。
再例如,有次老农文吉兆,碰见?车的青年王均文斜跨在车辕上,就对他说:“要坐,你就坐在车槽里,牛车不比马车,没鞍架,跨辕,牛脖子受不了。”不料小伙子不听劝,反而说:“压牛脖子,又没压你的脖子。你拾个大粪,倒管了个宽!”这一来,老汉火了。他说:“不管我是干啥的,牛是社里的,有我的一份,就得管。”两人一直闹到队里。队委会一商量,决定组织社员讨论:“这是不是管闲事?应不应该管?”会上,大家不但批评了王均文,表扬了文吉兆,还辩明了:大家事情大家管,每个社员都是公社的主人的道理。从此以后,爱管“闲事”的人越来越多了,社员们不但管本小队的事,看见外队有啥事办的不合适,也积极给生产队、公社反映。
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生活
这里有句话叫:“思想、生活一齐抓”。他们的解释是:思想工作是调动社员干劲的灵魂,生活安排是保证社员干劲的物质基础,缺那一条都办不好事情。
他们首先集中力量办好了社员共同关心的公共食堂。小队调勤俭持家能手王玉华和女共产党员张凤英当炊事员,女共产党员王桂兰当粮食加工员。还经过社员选举组织了食堂管理委员会。管好大家吃饭问题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政治可靠的贫农下中农的手里,因而食堂越办越好。
除了办好共同关心的事,小队还注意社员的特殊需要和特别困难,尽可能地帮助解决。社员冬天要煨炕,队里分给柴草和粮食衣子。青年妇女要走娘家,老年妇女要看闺女,队长在冬春农活较少的季节里,给安排好了时间,还给老年人准备好了毛驴。年青人要打篮球,老队长虽然不打球,也热情支持,领着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工厂干零活,用挣来的钱买了篮球、铁环等,又开辟了篮球场,组织起了篮球队。女社员牛兰英家里妯娌四个,给队长反映,她们家里人口多,工资发到户里不好分。队委会研究以后,将小队的按户记工账发工资的办法,改成了一人一本账,工资发本人。女社员个个满意,出勤率达到了全勤,劲头也越来越大;队里有个双目失明的王二奶奶和一个小姑娘,在旧社会里呼天唤地,挨门乞讨,不得暖饱。公社化后,小队让她给队里搓麻绳、拧草腰。妇女组长又组织她帮别的女社员搓纳鞋底的绳子,女社员们帮她缝衣服、做鞋袜、变工互助。去年,她娘俩除吃饭以外,还领了三十一元多的工资,扯了四丈五尺布,缝了五件新衣服。最近,队里看她住的离食堂远,顿顿吃饭要跑路,摸摸揣揣地不方便,就在食堂门口给她修间新房子,让她搬到食堂跟前住。社员普遍反映说:“干部把啥心都给我们操到了,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地闹生产!”全队三十六个全半劳动力,不但经常全部出勤,而且60%以上的人都超过了劳动定额。小队虽然座落在铁路边上,附近又有许多新兴的工业,可是队里的青年人却都热爱农业,安心农业生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