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多种经营是工业企业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之路
李曦沐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新事物
两年多来,各地都有不少大企业向综合性的联合企业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黑龙江省二千九百多个企业已有二千一百多个发展了多种经营,共举办了多种经营的生产单位一万三千九百四十五个,平均每个企业办了六个以上,其中有不少企业办起了几十个直到一百多个小厂、车间或工部。现在,许多小企业以至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商业、粮食等部门也都普遍地发展了多种经营。多种经营的内容,包括了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的生产,水泥、红砖等建筑材料的生产,配套部件、工具、设备及辅助材料的生产,日用品和副食品生产等各个方面,而其中最普遍的则是各种废弃物资的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产值,1959年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左右,1960年上半年上升至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由于多种经营的发展,现在黑龙江省已有不少企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综合性联合企业。例如鹤岗矿务局,已拥有原煤、洗煤、矿内铁路运输、钢铁、矿山机械、建筑材料、水暖器材、井下生产材料、煤和木材的综合利用、日用品及副食品等十余个系统的生产,较大的多种经营生产单位就有一百八十多个;哈尔滨亚麻厂除亚麻纺织外,已建有钢铁、机械、化工原料、纺织剩余物综合利用、辅助材料、包装用品、木器、建筑材料、被服、副食品等四十一个生产单位,1959年多种经营部分的产值占全厂总产值的12.8%。牡丹江造纸厂共办了多种经营生产单位三十三个,现已形成从草纤维到出纸的生产系统,所需要的漂白粉、纸浆、火碱三项基本材料,已有40%至80%可以自给。佳木斯友谊糖厂,除制糖外,现已建有钢铁、焦炭、机械、建筑材料、干粕、磷肥、酸碱、畜牧等六十六个生产单位,今年1至6月多种经营部分的产值占全厂总产值的45.43%。总之,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来,企业的多种经营已经成为工业生产建设中的一支巨大力量。
多种经营的五大优越性
从两年来黑龙江省工业企业发展多种经营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有着巨大的优越性。
第一,打破了原来行业的限制,发扬了自力更生的精神。企业自己动手解决了一部分原材料、配套部件、辅助材料和设备、工具等方面的问题,补充了国家计划和协作之不足,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主业生产的发展。例如哈尔滨轴承厂,在1958年轴承生产指标一跃再跃,原来一直依靠从外地和外国进货的专用仪表和砂轮,在数量和时间上都跟不上需要,他们就自己动手来生产。到1959年自产仪表已经可以完全自给,并且支援了六十一个兄弟单位,还有一部分出口供应了兄弟国家,原来砂轮品种不全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并且降低了一半成本。现在他们又办起了生产钢铁、建筑材料、磨料、高频电主轴、气动卡具、胶布管等七十余种产品的车间、工部、工厂,共六十二个多种经营单位,已有十几种原来依靠外单位供应的产品作到了自给或自给有余,使原来只生产轴承一种产品的单一企业,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综合性联合企业,两年来生产不断增长。不仅在像哈尔滨轴承厂这样的国营大厂中,实行多种经营有很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在地方国营小厂中也表现得很明显。如佳木斯电工厂就是在1958年全民办工业的运动中兴办起来的一个较小的工厂。他们的主业是生产变压器等电工器材,今年原订生产计划比去年提高64%,年初一开始就遇到了原材料不足的困难,但是他们在“车间办工厂,生产原材料,子厂赛母厂,生产大翻番”、“大料套小料,碎料凑整料,废料变好料,斤两不丢掉”的口号下,大搞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厂共办起了十五个小“卫星厂”,生产了焊条、电石等急需的辅助材料,厂内边材废料的利用率由65%一跃提高到95%。类似这样多种经营保证主业生产发展、保证实现持续跃进的例子,在大搞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运动中是到处可见的。
第二,可以充分发挥设备、资金、技术力量等潜力,充分利用物资资源,大大增加社会财富。首先,由于企业挖掘潜力,实行多种经营,由单一品种生产发展为多品种生产,这实际上就等于不用国家投资新建了大批的企业。其次,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一般都包括有综合利用的内容,这实际上是“点石成金”,从废物中取宝。例如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来,目前综合利用已遍及煤、木、油、边材废料、农副产品、野生植物、畜禽骨血脏皮及企业的各种废渣、废液、废汽、废水、废糠、废壳等各个方面。仅据齐齐哈尔市统计,已被综合利用的物资即有一百五十多种,生产出一千三百多种产品。过去这些废物或在大地上自生自灭,自然腐烂或在企业中堆积如山,需要雇车外运;或臭气熏人,四邻不安;或弃之江河,污染流水;或付之一炬,烟消云散;而现在都成为可资综合利用的财富,
“无用变有用,一用变多用,小用变大用,有害变有利”,产品品种由此大量增加,社会财富由此迅速扩大。
第三,促进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多种经营的开展,许多企业能够自己生产钢铁和机械设备,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佳木斯木材加工厂就由于开展了多种经营,用自己生产的钢铁制造设备,使生产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由原来的58%左右提高到近90%。二是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促进了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扩大了职工掌握生产技术的领域。如哈尔滨松江罐头厂原来只能生产肉类、蔬菜、果品等各种罐头,在实行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之后,他们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求师访友,学创结合,现在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已经“跳出了罐头盒子”,仅从鸡的身上就可以生产出五十多种产品。也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开展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掌握了某些
“高、精、尖”产品的生产技术。
第四,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为职工家属参加社会劳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发展。企业发展了多种经营之后,原来的劳动力就不足了,解决的办法,一个是从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节省出来的劳动力中调剂,一个是吸收职工家属参加生产。也有一些企业是拨出一部分工序,组织街道居民进行生产,或与公社合作兴办“卫星厂”。如齐齐哈尔市就通过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了一百六十多处居民职工化的大街、大院、大楼。这样,就使城市绝大部分职工家属得到了就业的机会。同时,由于职工家属参加了生产,又相应地举办了大量的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服务站等集体福利事业。因此,企业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对于城市人民公社统一组织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五,企业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对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我们有一些企业,特别是较大的企业,一般都是只管生产,其他问题都靠国家和地方安排解决。大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之事。在开展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之后,这种情况已有很大改变,大家动手解决了一些自己可能解决的问题,用有些企业干部的话来说,现在是由“等米下锅”变成“找米下锅”了,也就是说自力更生的思想大大加强了。过去,在我们的企业里,有些单位家大业大,边材角料和各种废弃物资,抛弃于地不觉得可惜,在开展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之后,这种情况也有了很大改变。“天上无废气,地上无废水,厂内无废物”已成为群众性的口号。“从块头边角到枝枒渣沫”,无一不被视为财富,加以利用。勤俭办企业的风气进一步发扬起来了。这种自力更生和勤俭办企业的思想的树立和发扬,当然不只是单纯由于实行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之故,但是毫无疑问,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开展,对这种思想风气的成长发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反过来这种思想风气又进一步促进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发展。
以上所说,就是从黑龙江省工业企业两年以来开展多种经营中所看到的一些明显的效果。这些虽然还只是在企业开始实行多种经营时所显示出来的,但是它们已经可以充分证明: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乃是一条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的道路,同时在政治上和社会生活中也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产物
两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企业的多种经营的发展不是一种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而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反过来,它也充实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了促进的作用。
企业的多种经营,首先是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导和鼓舞下,广大干部和职工要求更快地发展生产,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产物。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正是充分地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因素,使人尽其材,物尽其用,设备尽其能,从而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的一种有效方法。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实行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企业实行多种经营,并不是不要协作了,也不是要去办那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更不是无限制扩大企业规模和增添人员,而是利用原有的人力和设备,利用废次材料,自力更生地扩大生产。因此,企业实行多种经营实际上是总路线的一种具体化的表现。
企业的多种经营是在大跃进中应运而生的。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全社会兴起了全民办工业全民办钢铁的运动,在毛泽东同志关于企业要向综合性的联合企业发展的启示下,许多企业都开始在这个时候办起了多种经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连续大跃进中,由于生产的猛烈发展,各个企业都不断地产生了一些生产上的新的需要,这种需要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实行多种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多种经营的继续发展。企业实行了多种经营,“缺啥搞啥,少啥补啥”,这就使企业有可能去自力更生地解决一部分原材料、设备、部件、工具等问题,从而保证了生产的不断跃进。各个企业发挥潜力实行多种经营、大搞综合利用,从整个社会看来,也正是促进生产大跃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多种经营的发展及其结果都是与大跃进密不可分的。
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大办城市人民公社有密切的关系。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来,如上所述,企业的多种经营,最初就是在1958年全民大办工业的运动中开始出现的,而全民办工业的运动正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后,随着城市人民公社的正式建立和发展,企业的多种经营也随之而日益发展起来。人民公社建立以后,组织职工家属和其他城市居民参加生产劳动,并随之发展了群众的集体福利事业,为企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劳动力,提供了社会条件。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也为公社发展生产、组织居民就业提供了物质条件。现在有的地方还在公社的统一领导下,把在生产上关系密切的大中小企业组织在一起,组成联合企业,这就更加促进了企业的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发展。事实表明:离开城市人民公社,企业的多种经营是不可能得到这样迅速的发展的。
是企业经营方针的重大变革
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是企业经营方针上的一个重大变革,不可能不遇到思想上的阻力。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来,开始遇到的思想阻力主要是一种机械的、绝对的“专业化”思想。有的人认为企业只能实行专业化,越专业化越好,只有专业化才能采用流水作业线,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成本,而实行多种经营就是“不务正业”,就会“妨碍本行”。两年来企业实行多种经营的实际结果充分证明:他们的这些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专业化”论者认为实行专业化可以采用流水作业线,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在一定意义上当然是正确的,我们并不反对这种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现代化企业正是这样来组织生产的。问题在于他们把专业化和多种经营对立起来,认为多种经营就会妨碍专业化,妨碍提高技术和劳动生产率,而没有看到多种经营恰恰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事情很明白,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流水作业线等等是需要设备的,因而是需要钢铁和制造设备的机械加工能力的,而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之后,就可以自己生产钢铁和机械,用来武装自己,而不必完全等待国家来为每一个企业改装设备。这正是技术改造中的一种自力更生和群众路线的作法,这正是多种经营优越于机械的专业化的一个重要之点,而并不是多种经营的缺点。
“专业化”论者认为实行专业化可以降低成本,这对于一件产品来说也是正确的,但他们没有从整个企业和整个社会来看待节约的问题。他们没有看到,由于企业开展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把废弃的物资充分利用起来,把设备的效能充分发挥起来,把过去从外地进货的一部分远途运输费节约起来,这正是最大的节约。同时,这种节约并不排斥和影响由生产的专业化中所产生的节约。他们更没有看到我们有些企业由于实行了多种经营、综合利用,而实现了“主业生产无成本”的这个惊人的事实。
应该承认,“专业化”论者也是懂得一个企业是不能孤立地进行生产的。但是他们认为这只能靠国家的统一调拨和企业间的协作来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国家的统一调拨和协作不但在现在,在今后也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必须把企业的手足束缚起来,让他们只能被动地完全等待国家来替他们安排每一个细节,完全依靠别的企业来满足他们数不清的协作要求,而不可以发挥企业的主动性来自己解决可能解决的一部分问题呢?难道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之下,把国家的统一调拨、企业间的协作和企业自己的多种经营这三者结合起来,不是比完全依靠国家调拨和企业间的协作更主动得多,更活动得多吗?
“专业化”论者认为多种经营是“不务正业”,会“妨碍本行”,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搞多种经营会分散力量,妨碍企业领导者精力的集中。这也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说法。当然,企业搞多种经营是要分散一些精力和力量的,但是这个精力和力量的分散,完全可以从多种经营的好处中得到补偿而有余。因为如果不发展多种经营,一切原材料、设备、配套以至职工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都要依靠国家、地方和别的单位帮助解决,就势必要分出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去搞材料、搞协作,精力和力量同样是要分散的;但发展了多种经营之后,许多问题就可以自己在本厂的范围内解决了,主业生产的需要就更有保证了,问题的解决就更及时了;二者相较,显然实行多种经营并不是分散了而恰恰是集中了精力和力量。
综上所述,完全可以看出,“专业化”论者的每一个论点,都是有极大的片面性的。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他们把专业化孤立起来,绝对化起来,对专业化抱着一种教条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了解。他们不了解:社会生产的发展,从手工业时代的综合,到机器生产以后的专业化,再到新的综合,乃是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综合性联合企业把专业化和多种经营结合起来,对于手工业的初级的综合,乃是一种更高级的综合;这种事物发展的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正是一种客观规律,正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因此,我们在企业的多种经营问题上和“专业化”论者的分歧,实质上乃是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分歧,乃是毛泽东思想同教条主义的分歧。  毛泽东思想是活生生的辩证法。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大量的新事物,企业实行多种经营,向综合性的联合企业发展,就是毛泽东思想在工业建设方针上的一个具体表现。现在,这个新事物的发展还正处于方兴未艾之时,它的正确性和生命力已经为事实所证明,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坚持企业发展多种经营的方向,并及时总结经验,正确处理随着多种经营的发展在计划、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协作关系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使这个有重大意义的新事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起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多快好省地前进。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生”和“熟”
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工人 王善敬
人们开始作一件工作时,往往感到“生”;可是,经过一段实践摸索的过程,就会感到“熟”了。“生”和“熟”反映了人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谓“生”,就是人们暂时还不了解某一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性。所谓“熟”,就是人们经过不断地实践,积累了经验,逐步地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更有成效地进行实践活动。
“生”和“熟”是矛盾的统一。矛盾的双方发展到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互相转化。“生”可以转化为
“熟”;“熟”也可以再转化为“生”。这样不断地交替演变,标志着人们的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地向前发展。当一个人不懂机器的性能和生产技术的时候,他想从事生产就一定无从下手。但是,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他亲身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逐步地由“生”到“熟”,由原来是门外汉变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
可是,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就是熟练工人有时也会在工作中遇到生疏事情。也就是说,“熟”又转化为“生”了。要想再由“生”到“熟”,就需要人们很快地学会新技术和新工艺,自觉地加速由“生”到“熟”的转化过程。从我厂所实现的自动化生产线、单机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等革新项目来看,无不经过由“生”到“熟”的过程。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佛爷眼珠”的螺纹磨床,经过破除了“到顶论”的迷信思想,克服了种种困难,从每一次的失败中找出原因,逐步地掌握了实现单机自动化的规律,终于实现了单机自动化。“一天等于二十年”,这是对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很好的说明。这样的时代,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这就是要跟上形势的发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使思想跟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作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
但是,有的人由于没有弄清“生”和“熟”的辩证关系,每当工作中出现一种新生事物或要推广一项先进经验时,总感到不习惯,不能得心应手,这时,他们就企图避开困难,仍然推着轻车走熟路。很显然,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他们不了解,人们在初接触一种新的技术时,感到“生”是必然的,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只要经过努力,“生”就会逐步转化为“熟”,从而促进事物的发展。如果我们总是抱着老办法不放,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对任何一项新技术、新经验的推广,都应该抱着热情欢迎的态度,积极地支持它、帮助它,使它不断地完善和成长发展。革命者清楚地了解,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创造,新经验的推广,都会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向前迈进一步。所以我们在新生事物面前不是畏缩,而是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掌握它、运用它为社会造福。这样才会促进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是不断革命论者,而且又是革命的阶段论者。在生产技术上需要不断地革新、推广和学习新的经验;而每一次革新成功之后,又需要一个巩固和推广的阶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就是事物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的发展过程,也是事物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因为在新技术的巩固和推广的过程中,就已经孕育着新的“生”和新的革新。所以,我们的思想必须符合这样一个客观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和掌握“生”和“熟”的辩证法,从而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自己成为一个革命的促进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