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人人树立全面跃进的思想组组加强技术和成本管理
唐山钢厂生铁消耗一降再降
据新华社唐山7日电 唐山钢厂深入发动群众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不断降低转炉炼钢的生铁消耗,实现了用较少的铁炼出更多的钢。9月份全厂平均每吨钢的生铁消耗,由8月份的一千三百二十九点九一公斤,降低到一千二百七十一点七公斤。其中第一炼钢车间9月份平均每吨钢的生铁消耗为一千一百五十公斤,第三炼钢车间为一千一百零三公斤。由于炼钢使用的生铁大大减少,促进了钢的生产全面持续跃进。9月份钢锭平均日产量比8月份增长19.2%,钢锭合格率达到98.29%,成本也显著下降。
算细账看清巨大潜力
唐山钢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全面跃进的思想,既抓优质高产,又抓低耗低成本。今年以来,生铁消耗不断降低,1至8月份,平均每吨钢的铁耗比去年同期降低二百三十一公斤。在增产节约运动中,为了进一步降低炼钢的耗铁量,增产更多的钢,工厂党委向全体职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增产节约教育。他们着重算了三笔账。首先是先进水平账。各车间、班、组生铁消耗指标高低相差较大,第三炼钢车间每吨钢耗用生铁一千一百二十三公斤,而有的车间高达一千三百公斤左右;第一炼钢车间王益元、谢清海等炼钢小组,每炼一吨钢的铁耗量经常保持在一千一百公斤以下,一般的小组要用一千二百五十公斤。如果后进车间、小组都赶上先进水平,生铁消耗可以大大降低。第二,算了提高质量、减少事故账。虽然全厂钢锭合格率达到98%以上,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废品,有跑铁、漏钢等事故,影响生铁消耗不能迅速下降。根据不少先进班、组创造的经验,杜绝这些事故的发生,提高钢的质量,是完全可能的。第三,算了节约意义账。如果全厂铁耗都达到第三炼钢车间的水平,每天节约的生铁,就相当于三十多座小高炉的日产量,这不仅对钢厂本身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有许多好处,而且可以节约采矿、挖煤、炼焦、炼铁、运输等方面的大量人力、物力,对加速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有重大作用。通过算账,职工们更认清了节约生铁跟增产钢的意义,看到了生产的巨大潜力。
闹竞赛齐争节约冠军
转炉、化铁炉、制锭等各个工序的职工齐心协力降低生铁消耗,并展开了竞赛。一贯保持高产、优质、低耗“冠军”称号的王益元炼钢小组,向全厂职工提出竞赛倡议以后,一马当先,采取了少加石灰、面吹、早化渣的方法,提高了钢水温度,缩短了冶炼时间,同时研究出大吃废钢的办法,使生铁消耗达到新的水平,只用八百八十五公斤铁就炼出一吨钢。这一消息传出以后,震动了全厂职工,他们急起直追,掀起了人人学、组组比、炉炉赶王益元小组的竞赛高潮。马广宗小组工人派人到王益元小组学习先进操作经验,重新研究了措施,实行了炉炉算吹损,班班算消耗,8月份以来创造了连续四百三十六炉无废品的纪录,平均每吨钢的铁耗降低到一千零六十公斤。到目前为止,全厂30%的炼钢小组每吨钢铁耗降低到一千一百公斤以下。在竞赛中,化铁炉、制锭等工序的工人,通力协作,环环把关,积极为少用铁、多产钢创造良好条件。第一炼钢车间五号化铁炉三个班的工人紧密配合,统一操作,作到了化铁炉吃“细粮”,炉内不停风,勤通风眼,保持了风眼只只明亮畅通,创造了二百六十二炉无事故的新纪录,给转炉供应了充足的高温低硫铁水。
总结经验加强技术组织措施
在轰轰烈烈的竞赛运动中,这个厂针对生铁消耗的各个关键,由厂长、党委书记等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通过种“试验田”和召开“三结合”专业会议,把群众创造的点滴经验,经过归纳,整理,总结出一套技术组织措施,在全厂普遍推广,保证了生铁消耗大幅度降低。这些经验的主要内容是:(一)化铁炉要保证供给转炉高温低硫铁水,为炼钢降低生铁消耗创造条件。为此,化铁炉职工学习了小高炉炼铁经验,对化铁炉进行改造,增添鼓风机,加大风量,做到配料准确,使配铁含硫量基本稳定,铁块、焦炭、熔剂保持块度均匀,不带杂质,保证透气性良好,炉况正常,实现了大风、高温、精料操作。成立加废油砖小组,专门负责往化铁炉内加废油砖,提高脱硫效果。此外,工人们在操作方法上也作了不少改进,减少了跑铁、漏风等事故,使化铁炉风眼明亮,风压保持在九十到一百一十度。由于采取以上措施,供给炼钢的铁水温度由一千三百五十度左右提高到一千三百七十度至一千四百度,化铁炉脱硫效率达到70%以上。
(二)提高质量,不出废品,减少转炉操作中熔炼损失。为此,这个厂在铁水含硫量降低和稳定的情况下,推广了以王益元炼钢小组为主的一套先进操作法,从而使钢水温度和扒渣前期去硫效率提高,缩短了冶炼时间,减少了铁水喷溅损失。同时,炼钢工人推行炉前判定会、民主炼钢等方法,集思广益,减少废品和回炉事故。目前转炉每炉钢冶炼时间,一般已经由四十七分钟缩短到四十二分钟,做到合理吹损。由于钢锭质量提高,9月上、中旬就以同样数量的生铁比8月同期多炼出一千四百二十二吨钢。在转炉吹炼过程中,工人们操作认真仔细,注意节约点滴铁水,并经常维护好炉子,避免了跑钢、漏钢事故的发生。
(三)提高钢锭浇注质量,减少浇余,消灭跑钢,冒钢事故。在这方面,着重总结推广了浇注工人常维民的歪包浇注等先进操作经验,根据钢水温度来控制浇注速度,采取连续细流填注,避免钢锭缩孔、皮下气泡事故的发生,又作到钢包不剩或少剩浇余钢水。许多浇注小组平均每吨钢的浇余钢水已经降低到零点零一公斤。
(四)开源节流,大吃废钢。在炼钢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浇余钢水,化验的钢样、铁样,以及长度不合规格的小钢锭等,虽然数量不大,但是充分利用起来,再回炉冶炼,就能使生铁消耗降低到更低的限度。因此,职工们在设法提高钢水、铁水温度的前提下,创造出“四部吃废钢”的办法,即在化铁炉、转炉、铁水包、钢水包内,加入适量的废钢,不仅大大减少了生铁的耗用量,降低了成本,还增加了钢的产量。
抓紧小组工作实行评比奖励
这个工厂在加强技术管理的同时,突出地加强了小组工作。他们发动工人参加计划、成本管理,实行小组经济核算,并建立群众性的评比节约奖励制度。小组班班评比,车间和全厂日日评比,把工人节约的成果及时公布出来,使降低生铁消耗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促进了增产节约竞赛的深入持久发展。从生产车间到辅助部门,从转炉到化铁炉,出现了人人关心成本,个个动手节约的新气象。谢清海炼钢小组工人,为在降低铁耗指标方面,超过全厂标兵王益元小组,每个人都有一本节约账;小组长谢清海和成本核算员李兆焰,几乎每天提前上班,了解车间其他小组的铁耗指标,学习别人的经验。这样,小组的铁耗指标直线下降,8月份夺得了全厂冠军。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合理安排劳力 节约使用劳力
湖南省湘潭市鸡公坡煤矿在减少二百多人的情况下,原煤产量比去年同期大大增加。他们的经验是合理地节约地使用劳动力。具体办法是:(一)大闹技术革命。(二)适当合并工种,抽出精壮劳力充实主攻战线。通过压缩地面劳力和非生产人员,井下生产工人占全矿职工的比例,由百分之五十六迅速上升到百分之八十三。
鱼田堡煤矿普遍订立小组公约
重庆市鱼田堡煤矿各小组的工人普遍制订小组公约,把能促进生产发展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种先进经验,用条文固定下来,作为大家在生产中共同遵守的准则,使小组管理工作更好地建立在群众自觉的基础上。这一作法在全矿推行以后,各小组生产普遍显著上升。全矿的原煤、焦炭产量和掘进进尺,八月份比七月份分别增长了百分之五点一六、百分之五十八点三七、百分之十三点五四;九月份又比八月份分别增长百分之四、百分之十七点五九、百分之十一点九。
清点库存调器材支援钢厂
吉林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积极清点库存,在不影响自己生产的情况下,挖掘潜力,从材料、设备等方面支援钢铁生产。目前已抽出卷扬机、水泵、交流电动机、通风机、高压开关柜等四十七台,生铁、扁钢、元钢、工字钢、钢板等材料三十七吨,由全市统一安排,支援小高炉技术改造和扩建、新建的需要。
发扬积极因素 克服薄弱环节
大连钢厂各车间领导干部在抓小组的工作中,注意帮助先进班组找出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激励他们力争各项指标全面领先;帮助后进班组找出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发扬积极因素,猛赶先进。这样便促进了全厂生产普遍上升。九月中旬全厂钢产量就比上旬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三。
上班保下班 全炉高产
浙江省半山钢铁厂焦化车间简易二号炉工段第二组的工人,在班班红、日日红的竞赛中,三班加强了协作。他们采取上班保下班的办法,对全炉生产共同负责。他们还订出了一套按工种对口交班和三班班长每天开碰头会的制度。焦炭产量因此显著增长,焦炭灰分、硫分也降低了。
产运协作大挖运输潜力
成都市汽车运输公司同汶川铁矿、成都钢铁厂紧密协作,共同组织攻运输薄弱环节的战役,一起设法解决材料、设备、技术力量和劳动力等问题,并在装卸等方面互相配合,保证多采矿,多运矿,多产钢。九月前二十天,这个公司完成的矿石运输量,就比八月同期增长百分之六十五点九一,为钢铁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2版()
专栏:

缩短吹炼时间 提高钢锭合格率 精打细算节约生铁
上海炼钢工人争高产又争低耗
冶金系统每吨转炉钢的铁耗比上半年降低四十多公斤
新华社上海7日电 上海钢铁战线职工紧抓各项保证高产、优质、低耗的关键性措施,几个月来不仅钢产量旬旬上升,质量普遍提高,而且进一步降低了每吨钢的生铁耗用量,据有关部门统计,市冶金系统每吨转炉钢的铁耗,8月份比上半年平均降低七公斤,9月上中两旬又比8月份降低四十公斤,并且出现了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和上钢一厂平炉车间等一批节约生铁的先进单位。
降低铁耗对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钢的生产计划,有重要作用。以9月份达到的铁耗水平同上半年比较计算,这个月中仅从降低铁耗方面,就可以多炼出好几千吨优质钢。上海各钢铁厂在发动群众大抓钢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注意经常对职工进行节约生铁的教育。为了实现少用生铁、多炼好钢这个目标,各炼钢车间的工人除经常注意把混在钢渣、铁渣里和散落在车间场地上的废钢、废铁一块块收集起来送到炉子里去炼钢以外,并且通过算细账、找关键,进一步开展降低铁耗的各项竞赛活动。铁耗一直比较低的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职工仔细地算了一笔细账,如果转炉每炉钢的吹炼时间缩短一分钟,目前每吨钢的铁耗可以降低八到十公斤,同时还可以提高钢的产量和质量。增产节约的关键找到以后,大家干劲很大,在9月19日召开的增产节约大会上,全车间进一步掀起了一个班与班、炉与炉之间比谁吹炼时间最短、铁水吹损最少的竞赛。工人们认真操作,你追我赶,使全车间每炉钢的平均吹炼时间由二十到二十一分钟缩短到十九到二十分钟,最快的一号转炉平均每炉钢的吹炼时间在十八分钟左右。
提高钢的合格率,也是一个争取高产、优质、低耗的重要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格率,各炼钢车间纷纷开展了“百炉无废钢”竞赛,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组织了从料场、化铁炉、转炉、浇注到整理的一条龙协作竞赛。各工种工人齐心协力,认真守住关口,不让铁水、钢水从自己手里漏掉。为保证转炉炉炉炼出好钢,化铁炉上的工人用提高热风温度,勤通风眼和粗粮细吃等办法、使化铁炉脱硫效率从60%提高到70%左右。为了尽可能把所有钢水都浇注成锭,上钢三厂浇钢工场的工人,浇注每一炉钢的时候,都派人从高处一刻不停地用棒测量钢包里的钢水和渣子的高度,通知浇钢工控制操作。因此,浇余钢水的数量从去年每吨钢的十多公斤,下降到今年的几公斤,最先进的小组不到一公斤。在各方面协作配合下,市冶金系统转炉钢的合格率,从7月份的94.88%提高到8月份的95.53%,9月上旬更达到97.92%。
在开展群众性的降低铁耗竞赛中,许多炼钢车间都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车间领导干部同工人群众一起进行提高去硫效果、缩短吹炼时间等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发动工人群众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上钢一厂平炉车间在领导干部的支持下,工人们用转炉吹炼中喷出来的氧化铁屑代替矿石炼钢,今年以来,使用了二千多吨氧化铁屑,都在平炉里炼成了好钢。有些车间还举办反浪费展览会,使职工群众在展览会上受到教育和找到增产节约的办法。


第2版()
专栏:

当代英雄
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一号化铁炉“政治上炉前”,攻破技术关,成为全国化铁炉高产、优质、长寿的一面鲜艳的红旗。这个炉子共有十八个职工,他们以党、团组织为核心,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他们处处互相帮助,注意和后勤部门搞好协作,使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是这个炉子上的十八个勇士。
这个炉子的三班炉长经常带头攻关键。他们分工包下了几个最难通的风眼,带动全体职工消灭风眼漏风现象,使风量大增,小时溶化率进一步提高。上图为甲班炉长李宗佑(后)和炉工陈志福(前)在通风眼。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杨溥涛摄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好班长蒲文利
本报记者 李荷亭
在山东淄博洪山煤矿著名的五四采煤队里,有一位好班长名叫蒲文利。他领导着采煤第二班,从去年3月以来连续十几个月实现了薄煤层大面积高产。今年上半年,全班提前二十八天完成了半年的生产计划,平均每人每天采煤六点八三吨。他们还连续六年安全生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蒲文利有这样一个深刻的体会:要想调动全班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情况,采用抓两头带中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解决群众的具体思想问题。
他领导的这个班新工人多。绝大多数工人思想都很好,干劲都很大,但也有个别工人有时有些思想问题。例如,有一个学生出身的新工人名叫周继泉,有一阵工作劲头不足,常常欠勤。职工们批评他也没有起作用。蒲文利想:除了本质不好的人以外,人都是可以进步的,要考虑如何帮助他。有一次,蒲文利在宿舍里问他:“你为什么干劲不大?”他不吱声。蒲文利又对他说:
“你有什么困难,说出来,我帮你解决。”经过好几次谈心,才了解清楚他主要是下井怕脏,怕累,怕危险。蒲文利就经常和他生活在一起,对他讲煤炭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青年人的前途;对他说明只要严格按章作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在现场上帮助他提高技术水平,指点他如何注意敲帮问顶,搞好安全。这样经过二十多天,周继泉的觉悟提高了,思想慢慢地转变过来了,出勤率经常达到百分之百,生产也达到了先进水平。
坚持四同 同甘共苦
蒲文利虽然和别的班长(即工段长)一样,是脱离生产的干部,没有什么劳动定额,但他很久以来,就坚持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而且经常带头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干活,处理问题。
有一次,工作面忽然遇到断层,顶板来了恶性压力。支柱有些被压裂和压得倾折了。顶板已经下降三十厘米。这时,没有经验的新工人害怕恐慌,有经验的老工人也有些情绪低落。蒲文利却沉着果断,一面向队支书报告,一面以党的小组长的身份,在现场召开了党的小组会议,大家分析情况以后,决定带动群众,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他首先赶到顶板破碎的地方打嵌支柱;全体党员也都带头抢救。工人们一齐下手,迅速克服了困难,既完成了产煤任务,又保护了国家资财免受损失。
“三 勤”“四 抓”
蒲文利常说,要当好一个班长,在工作上必须抓紧抓细。在这方面,他创造了“三勤”“四抓”的工作法,使全班的工作井井有条,实现了月月高产。
“三勤”是:脑勤,手勤,腿勤。
脑勤主要是经常做到“五分析”、“四考虑”。“五分析”:一、经常分析组员的思想情况,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使他们经常情绪饱满;二、经常分析工人的技术水平等,妥善安排工作;三、经常分析现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抓紧抓狠抓到底;四、经常分析生产上的关键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五、经常分析安全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加强安全工作。“四考虑”是:班前考虑本班的任务,上一班创造的条件和遗留的问题,本班的措施,出勤情况,以及合理调配劳力,妥善安排每一个人的工作任务;班中考虑任务完成情况,安排好每一小时的工作量,保证班班超产;班末考虑下一班的准备工作和当班的经验教训,保证下一班也能超额完成任务;上井后考虑任务完成情况,安全情况,准备开好班后会,进行评比;表扬先进,推动后进。
至于手勤,主要是遇到困难(如淋水、顶板破碎等)亲手干,关键问题亲手处理;新工人不会干,就亲手做给他看。
腿勤,主要是及时检查机器运转情况、工程质量、顶板压力、有无窝工现象等,遇有问题及时处理。
“四抓”是什么?蒲文利介绍得很详细,归纳起来,一是抓生产关键,特别是各种机械的安全运转;二是抓推广先进经验;三是抓充分利用工时,争分夺秒;四是抓班与班协作,主动为下一班创造有利条件,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就这样,蒲文利领导着全班工人,像一支常胜军一样,转战井下,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第2版()
专栏:

建个综合利用煤炭的小联合厂
让煤炭为农业技术改造献百宝
大魏家公社自己生产柴油、化肥、焦炭、生铁等重要物资
本报讯 辽宁省旅大市金县大魏家人民公社建成了一座以煤炭综合利用为中心的联合工厂。这个只有二十多间小厂房、一百二十多名职工的小联合工厂,能生产许多种产品。它以煤炭干馏方型炉为核心,建立了焦油加工、炼铁、化肥、机械加工、水泥、塑料、粮食加工、发电等车间。从去年10月投入生产以来,它已经以煤炭为原料,生产了二十多种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农业技术改造中所迫切需要的物资,如焦炭、柴油、汽油、化肥、煤气等等。他们还利用焦炭和煤气来炼铁和化铁,并将煤气送到职工食堂和一公里外的一个生产小队的食堂,使食堂实现了煤气化。此外,他们试制了几种农药,还准备利用煤气发电。许多看过这个联合工厂的人都说:有条件的地区,只要设立这样一个煤炭综合利用的小联合厂,就能得到农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量重要物资。
这个联合厂的中心设备是两座煤炭综合利用方型炉。它可以生产焦炭、焦油、煤气。它是一个高五米的砖砌体,炉内容量六吨多。一座方型炉每日可以处理八吨到十五吨煤炭。它可以用块煤,也可以用劣质煤、碎煤等进行干馏。炉内温度可以达到九百度左右,这样就可以得到较好的焦炭和较多的煤气,同时焦油的采油效率也较高,能达80%—90%以上。建造这种方型炉比较容易,用红砖、耐火砖、水泥、石棉灰(可以用炉灰代替)和少量钢材,以及普通的排送机、鼓风机各一台,就可以建成。施工也很简单。操作技术容易掌握,一周即可学会,一班有四个人就可以操纵。
小小的方型炉像联合厂中的生命力旺盛的心脏。它的管道像血管,通向各个车间。它不断地流出焦油供给焦油加工车间,从煤气中提出氨供给化肥车间,它产生的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个车间当燃料。距离方型炉一百多米的小高炉,也有一条直径五寸的陶瓷管道和方型炉连接,方型炉产生的煤气能直接送到小高炉内炼铁。
大魏家公社过去虽有很多铁矿石,但因没有燃料不能炼铁。有了方型炉,大魏家公社自己能产焦、产煤气,小高炉的燃料供应问题就解决了。方型炉正常生产时,每年可产焦炭二千五百吨,供一个公社的高炉做燃料,可以自给有余。大魏家公社的方型炉投入生产后七个月,就生产了九百四十五吨焦炭,除供应本社小高炉和机械加工车间的需要外,还支援了金县三十里堡和二十里堡两个公社一部分焦炭。大魏家公社联合厂建立以来,已经生产了十二吨生铁。利用这些生铁和城市支援的废铁,联合厂的机械车间已经造出了播种机、脱谷机和水泵等三十多套机械。这个厂还为公社两座小型水库工程制造了全套滑车、卷扬机和土铁轨,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大魏家公社联合厂已经生产数量可观的汽油、柴油和农药、化肥等产品。这个厂生产的柴油经过大连柴油机厂鉴定,质量良好。现在,这个联合厂日产柴油四百公斤,可以满足公社现有二十八台柴油机的需要还有余。方型炉产生的煤气中所含的氨,可以用废硫酸洗涤回收硫酸氨。这种肥料已经在公社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作用。从焦油中提取的高级酚,可以制成“六○三三”和“○四一六”农药。它们对棉花害虫红蜘蛛的杀伤力很强,治牲畜癞病效果也很好。
大魏家公社煤炭综合利用联合厂是大跃进的产物,是科学研究部门、工业部门大力支援农业的结晶。1958年大办钢铁时,这里建起了四座小高炉,矿石有余,焦炭不足;公社有十三台柴油机、两台拖拉机,也需要大量柴油。这年秋后,党委书记朱永富和炼铁厂支部书记、工人一起到金州镇参观了大连煤气公司的一座小方型炉,看到小方型炉既出好焦炭,又能出焦油,对他们启发很大。公社党委经过数次讨论,决定兴办以方型炉为中心的联合厂。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石油研究所、旅大市重工业局、大连水泥厂等单位,立即大力给予支援。工厂投入生产以后,煤炭研究室和石油研究所的科学研究人员还同公社社员一起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现在,这个土洋结合的小型联合厂,已经逐步走向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了。(旅大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短评

好经验
实现农业技术改造,最需要的是铁和油。造机器、造农具少了铁就不行,有了拖拉机、抽水机等,还得有各种燃料油才能开动。全国农村这样广大,工业和其它各方面的建设又都需要大量的钢铁和石油。农业技术改造需要的全部或大部分钢铁和石油制品都要国家供给,显然是一下子办不到的。这样,就决定了我们当前农村的技术改造任务,除了需要国家给予部分支援外,主要应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旅大市金县大魏家人民公社提供了自力更生的好经验。他们以综合利用煤炭为中心,办起了一个包括焦油、粮食加工、机械加工等工业,生产化肥、农药、水泥、生铁、焦炭、柴油等多种产品的联合工厂,把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造需要的各种物资,部分地、甚至大部分地解决了。两座综合利用煤炭的干馏方型炉投入生产后,七个月时间内,生产出了九百四十五吨焦炭,改变了过去有矿石没有焦炭不能炼铁的状况,并且生产出了十二吨多生铁,交给联合工厂的机械车间制出了播种机、脱谷机和水泵,干馏方型炉生产出的煤焦油,供给焦油加工车间,每天可以炼出四百公斤柴油,完全满足了公社现有二十八台柴油机的需要;在油、焦生产过程中同时产生的煤气,不仅可以供给每个车间作燃料用,而且回收了一些硫酸氨,施用到地里去了。在焦油提炼柴油的时候,又同时提取出了高级酚,制成了杀虫效力很高的农药。
这样的联合工厂值得推广。如果每个有条件的人民公社都办起这样一座工厂,农业技术改造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农村有了更多的新式农具和农业机械,有了燃料油,农业劳动生产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从而节省出更多的劳动力来,把庄稼种得更多,管得更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