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发扬延安时代作风,作革命的接班人
当前,全国、全省社会主义建设的条条战线,都是一片同心协力,你追我赶,继续大跃进的沸腾景象,各项工作都充满着蓬蓬勃勃的朝气。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新的号召:开展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这是全党全民当前最中心的任务。全省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应该迅速行动起来,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发扬延安时代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在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这里我想着重讲的是发扬延安时代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战士不畏艰苦、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埋头苦干的毅力。过去,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坚持了这种革命作风,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现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更要发扬这种作风,以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所以说,延安时代的作风,是我们革命的“传家宝”,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继承它,发扬它。1949年10月26日毛主席给延安的一个复电中,就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特别是青年同志,是革命的接班人,更应该把这种光荣传统继承下来,使它进一步发扬光大。
有些青年同志,对于延安时代作风的伟大意义认识不足,他们当中有人说:“延安作风是生活小事,有什么值得发扬的呢?”有人说:“时代变了,延安作风已经过时了”;还有些青年人说:“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追求幸福,不是为了追求艰苦”,等等。很显然,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是需要加以澄清的。
这里,回忆一下我国革命所走过来的道路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家知道,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那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侵略我们,妄想消灭我们的民族,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调集了几十万军队,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企图把我们党和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困死。陕甘宁边区原是一个贫瘠的山区,在敌人的围困下,吃的、穿的、用的,遇到了极端严重的困难,有一个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我们。1942年,毛主席向八路军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立即得到了边区党、政、军、民的热烈响应,1943年,全党全军全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不论是机关干部、学校师生、部队官兵以及工农群众,人人动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打仗,一边劳动生产。广大农民也组织起“变工队”、“扎工队”和“唐将班子”。吃的粮、菜、肉、油,穿的棉衣、毛衣、鞋袜,住的窑洞、房屋,开会的大小礼堂,日用的桌椅、板凳、笔墨、纸张,烧的木炭、柴禾,等等,差不多都是自己生产、自己制造的。当时的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把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有名的“陕北江南”。这样一来,粮食多了,猪肉多了,牛、羊、鸡、鸭多了,敌人的封锁被我们粉碎了,边区人民实现了丰衣足食。
这些事实说明,在革命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我们坚持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才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可见延安作风,关系到革命力量的存亡问题,关系到能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问题,关系到能不能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问题。很显然,这绝不是什么生活小事。
当然,我们现在的情况,同党中央在延安时的情况,确实大大不同了。那时,我们只有处于国内外敌人四面包围下的一片一片分散的革命根据地,全国大多数地方还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解放区根本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农业生产也非常落后。现在,我们已经巩固地掌握了全国的政权;在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持续跃进的局面。这些条件,比之延安时代,不知变了多少。但是,我们是不断革命论者,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是同不断革命的精神密切相连的;尽管情况不同了,条件改变了,革命永远不能停滞,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何况我们建国不过十一年,“一穷二白”的面貌尚未根本改变,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正如毛主席所说:“要使全体青年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富强的国家。”还要看到,美帝国主义还在霸占着我国台湾,在我国周围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并且不断派飞机侵略我国的领空和领海。毛主席说:“帝国主义如此欺侮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怎样对付呢?在延安时代,我们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打败了当时欺侮我们的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国民党反动派。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延安时代的作风,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尽快地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面对着这样艰巨的任务,怎能说延安作风过时了呢?
延安时代作风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作风,坚持这种作风,是无产阶级革命坚定性的表现。资产阶级是靠剥削为生的,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不劳而食的腐朽生活,他们是不会承认延安时代作风的。我们是无产阶级,我们从来就把劳动看作生活的第一需要,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扬延安时代作风。只有坚持和发扬延安时代作风,才能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坚定不移地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和革命意志,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有些青年人把个人吃好、穿好、住好,看作最大的幸福。这显然是不对的,至少是非常狭窄的。当然,衣、食、住是人类必需的生活条件,离开了这些条件,人类就不能生存下去,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但是,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吃好、穿好、住好。我们把实现这个目标看作最大的幸福。如果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上面,那就不是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家,而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庸人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充满幸福的时代,又是苦难重重的时代。一方面,苏联、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化生活蒸蒸日上,确实是幸福的。但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还只是开始,我们的生产还没有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的。特别是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受着帝国主义统治,那里的人民受压迫,受剥削,没有衣穿,没有饭吃,苦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仅仅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幸福,怎能仅仅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呢?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青年,我们不能光看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幸福,还要看到那些仍然生活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阶级兄弟的苦难;不能满足于现在已经得到的幸福生活,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自强不息,永远向前。
马克思说过:“斗争就是幸福”。毛主席也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我们看,革命导师们对幸福是怎样理解的,他们的风格多么高尚;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能够不劳而获,而要通过艰苦的斗争去争取。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作斗争,同大自然作斗争;只有消灭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推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人类能够控制自然界,这才是真正的幸福。革命前辈们就是这样理解和追求幸福的。陕北的子长县有个郝树才,他是192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战士,在战场上多次立功,多次获得了特等战斗英雄的称号,在1943年的大生产运动中,曾创造了一天开荒地四点三亩的最高纪录,人称“气死牛”,被评为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他复员回家了,当子长县县长去帮助他安家的时候,他说:“我什么都不要,有一双手,啥都会有。”他不仅不要当地政府的帮助,而且把领到的退职金交给农业社。近两年来他担任管理区的总支书记,每年还做三百多个劳动日。这些革命前辈们,他们追求的既不是个人的吃穿,也不是小家庭的温暖,而是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
青年同志们,你们是革命的接班人,接社会主义的班,接共产主义的班。接革命的班,就要有革命的作风,要有延安时代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前,我们所以要强调发扬延安时代作风,一方面是要求大家积极地投入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去,用延安时代的作风,大办农业,大办钢铁,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家不要把延安时代的革命作风丢掉了,而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青年人,大部分是在解放后的和平环境中长大的,没有经过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延安时代作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提倡延安时代的作风,使大家了解到延安时代作风的革命精神,把它继承和发扬光大,使延安时代的革命作风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原载陕西日报。这是中共陕西省委候补书记赵守一同志在共青团陕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第7版()
专栏:

延安时代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
中共延安地委第一书记 白志明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号召我们,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开展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这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跃进的最迫切、最重要也是最光荣的任务。中共延安地委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根据省委指示,号召全区干部和人民进一步继承与发扬延安时代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更大地鼓足革命干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办一切事业,确保粮、钢和其它各项生产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跃进。
延安时代的作风也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延安地区人民至今对这种优良作风记忆犹新,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军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依靠革命的意志和自己的双手,大搞生产建设,克服了难以想像的物质困难,达到了丰衣足食,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与封锁,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且紧接着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同志电勉延安人民,要“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两年以后,他又号召老区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永远鼓舞着延安人民前进。我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在胡宗南匪帮破坏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发展生产,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全面进入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以后,中共延安地委及时向全区人民发出“埋头苦干,发展生产,艰苦奋斗,改造自然”的战斗号召,引导人民高举不断革命的思想红旗,奋勇前进,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特别是从1958年以来,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实现了连续大跃进。在工业方面,建立和扩大了炼铁、煤炭、机械、电力、化工、石油、木材、水泥、建筑材料、火柴、陶瓷、造纸以及各种加工工业等。在改造自然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长期斗争中,使自然面貌得到逐步改变,开始扭转了低产局面,达到粮食生产自给有余。与此同时,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这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胜利,也是全区人民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作风的胜利。
延安时代的作风是我国革命的“传家宝”,是建立在高度的革命坚定性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革命作风。这种作风表现了无产阶级的不断革命的精神,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作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经对部分干部中产生的“革命成功了”再不愿意前进的错误思想作了坚决的斗争,向全区人民进行不断革命思想的教育,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推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又向各种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不调和的斗争,教育人民懂得无产阶级本来就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搞革命没有困难是不可设想的,搞建设没有困难同样是不可设想的,鼓舞全区人民发愤图强,在任何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树立雄心壮志,改变落后面貌,人们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产生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无穷的力量。以治山治水为例,为了改造自然面貌,变低产为高产,全区人民以“天冷冷不了热心,地冻冻不了决心,大雪盖不住信心,寒风吹不倒恒心”的毅力,冒风踏雪,向地球开火,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几年来与大自然的斗争,使人们充分地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只要发愤图强,鼓足干劲,大搞群众运动,不要很长的时间,贫穷落后的旧山区完全可以建设成为繁荣幸福的新山区。
延安时代,毛泽东同志曾号召解放区的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①毛泽东同志在十六年前说的这些话,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延安人民从多年来的切身经历中认识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最迅速、最可靠的富强之道。但是,也有少数人却喜欢靠国家,靠上级,作“伸手派”。我们批判了这种没出息、没志气的“大少爷”作风,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使建设事业出现了大跃进的局面。以地方工业来说,正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最初,少数同志认为没机器,没技术,没原料,没人材,这也办不到,那也不可能。经过革命传统的教育,号召全区人民“没有机器自己造,没有技术自己学,没有原料自己找,没有资金自己凑,没有房子自己盖”,把全民性的大办工业运动推向新的高潮。仅仅两年,在国家扶助下,我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土洋并举,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国营工业有了飞速发展,社办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每个人民公社平均已有十个以上厂矿,经营项目达百余种,生产了许多过去所没有的产品。十余年来,广大干部一直坚持了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许多机关、学校、厂矿已基本做到肉食、蔬菜自给,一些单位还实现了粮食部分自给。目前一个更广泛的生产自给运动,正在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着,节约用粮,节约用布,节约用钱,节约用料,节约用劳动力,已成为全区人民的一种新风尚。
延安时代的作风是最彻底的群众路线的作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实现各个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延安时代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核心。革命斗争的实践反复证明,继承和发扬党的这种优良作风,就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延安地区的绝大多数干部坚持了党的这种优良作风。多年来的实践,特别是全民大办粮食、大办工业和治山治水运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最重要的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经常深入到实际斗争中,多看、多问、多想、多做,并善于运用“解剖麻雀”、“抓两头、带中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方法推动工作。长期坐在办公室里,靠会议、靠电话指导工作,不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不接触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中的新鲜事物,脑子就会发霉,就会变成方向不明、固步自封的庸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已成为延安地区广大干部自觉遵守的一种制度。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80%的干部深入实际工作,每个干部都备有农具,走到哪里劳动到哪里。今年,我们又在县、社干部中普遍推行了“三七制”,在生产队干部中推行了“一九制”的领导方法,仅据今年1至7月份统计,地委书记、专员、县委书记、县长等六十五名领导干部,平均每人在基层工作九十五天,其中能参加劳动的五十三人,平均每人劳动到四十多天,这样就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很多具体问题。为了迅速改变穷队落后面貌,在全区普遍实行了干部长期住队担任副职加强领导的办法。今年7月,在全面总结这一经验之后,地委再次抽调了专区部、局长,县委书记、县长和县的科长、部长级干部六十五名,到落后队进一步加强领导,并定为一种制度长期贯彻执行。去冬今春延安地区治山治水运动中,专、县、社、管区四级五千多名干部,常驻治山治水工地,始终和群众生活、生产在一起,看情况,找办法,培养典型,树立标兵,推动全面,使运动一浪接一浪,一浪高一浪,实现了高速度、高标准治理的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是工作取得胜利的保证,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妙用无穷的钥匙,是改造、锻炼、培养、提高干部的重要方法。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深入生产第一线后,如何认真地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更有力地推动工作,使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更深入地发扬光大。
党号召在全体干部中发扬延安时代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前进。延安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热烈地拥护并正在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这一号召。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很不足,在一些同志中,还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和铺张浪费、贪图安逸、不愿做艰苦工作的现象,甚至还有“延安作风过时了”的错误论调。要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的作风,就必须和这些错误的观点与作风进行不断的斗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以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大破大立,兴无灭资,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开展发扬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目前我们已从专、县、社三级抽调90%的干部组成两条战线,深入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誓夺粮、钢双丰收。我们相信,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在延安时代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延安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
注: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40页
(原载陕西《思想战线》第十期)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米糠里能榨出油来
上海富华织造厂工人 黄炽昌
“米糠里榨不出油来”这句口头禅,在旧社会里不知束缚了多少人的聪明才智。
解放了,时代变了,语言也变了,过去长期认为“做不到”的事现在却“做得到”了。9月2日人民日报就有一条消息:广东省普遍推广米糠榨油取得巨大成绩。据统计,全省国营粮食加工部门由去年下半年起到今年上半年止,已生产糠油一千七百七十多万斤,提炼食油一千四百多万斤,等于种植四十万亩花生的产油量。可见,“米糠里榨不出油来”这句话,应该送进博物馆去了。
可是,在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我们仍旧可以听到少数同志在背后议论:“增产节约年年搞,早已搞得差不多了,米糠里榨不出油来了。”
事实胜于雄辩。现在,就请事实出来说话。我们厂里生产的球裤早几年的“裤裆”都是比较大的,这样,不但浪费不少宝贵的棉布,连消费者穿了也不舒适。后来,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究讨论,得出了一致公认的用料最省、样子最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燕尾裆”球裤。当时,也有些人认为:“这下子潜力挖光了,油水没有了。”
党一再教导我们:“上游无止境,潜力挖不尽。”听党的话一点不会错。最近,我厂裁剪间的老师傅们一再打破“潜力挖光论”,大动脑筋,对“燕尾裆”再一次革命,终于找到了用零料拼裆的办法,节约整料,这样,脑筋一动,每打球裤又可以节约坯布七厘米,每百打就可以多做半打。假如以十万打计,可以多做球裤五百打。事实给“米糠里榨不出油来”论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那些叫“米糠里榨不出油”的人,事实是他自己没有“油”——缺乏政治热情。工人常说:“动脑筋”。脑筋这东西也要像机器一样多开动开动,才会越动越聪明,越动越灵活,思路也越动越开阔,“油”也越动越足。一个人如果缺乏饱满的政治热情,做事得过且过,脑筋这部机器懒得去动,或者怕动,结果却生了锈,这样,自然就觉得米糠里榨不出油了。
米糠里油水大得很!关键在于你是否动手去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