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把技术革命运动中的各种创造配套推广
大冶钢厂用新技术提高脱硫率
平炉冶炼时间缩短,转炉铁耗下降,钢产量逐月上升,质量有很大提高
昆明钢铁公司炼钢厂第二车间实行三次脱硫法,用高硫铁炼出合格钢
本报武汉20日电 大冶钢厂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广泛应用消灭硫磺的新技术和新经验,生产实现全面跃进。全厂9月份钢的平均日产水平比8月份提高了20.23%,10月上半月又比9月同期提高了28.85%;钢的质量和按品种出钢率也都有很大提高。
生铁含硫高是大冶钢厂第二季度以来生产上的一个重大关键。全厂职工在厂党委领导之下,也曾创造了许多灭硫的新技术和新经验,对提高脱硫效率、实现优质高产多品种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些新技术和新经验以前还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也没有在全厂范围内广泛地采用。8月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后,全厂成立了新技术新经验整理、推广办公室,广泛地采取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办法,将前段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灭硫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经验,进行总结、鉴定、补充和配套,使之更加完善和系统化,并在全厂大力推广。他们总结了化铁炉工人所采取的大渣量、高碱度、全风足压等十三条新技术,并纳入生产操作规程,使脱硫效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70%左右。平炉工人在总结前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补充了高温补炉、高温进料、高温熔化、高温出钢等十一条操作要点,大力推广了大量造渣、提前放渣的新经验,不仅提高了脱硫效率,而且大大地缩短了冶炼时间。9月份全厂平炉平均每炉钢的冶炼时间比8月份大大缩短,10月上旬又比9月份缩短了五十多分钟。转炉工人推广了本厂和外厂的先进操作经验以后,转炉钢的产量、质量也都有提高。每吨钢的生铁消耗降低了一百零一公斤。在这同时,这个厂还对有关消灭硫的设备进行了根本性的技术改造。他们以化铁炉为重点,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为化铁炉安装了八台高压鼓风机,将全厂八座化铁炉,普遍由酸性、中性改成了碱性,改进了化铁炉风眼,大大地提高了化铁炉的脱硫效率和熔化率,为平炉、转炉缩短冶炼时间实现优质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巩固、推广和提高已有革新成果中,各级领导干部普遍深入第一线,抓思想,抓关键。第一炼钢部党总支书记深入化铁炉,和工人个别谈心,发现部分工人对化铁炉由酸性改为碱性有种种思想顾虑,有的怕碱性化铁炉寿命短、产量低,有的怕不好操作,原料和砌炉工人怕工作量大,原料和砌炉供应跟不上等等。针对这些思想问题,党组织提出应该把硫磺消灭在哪里,化铁炉怎样更有效地消灭硫磺等问题,组织大家辩论、分析、比较。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在平炉内去掉0.1%的硫磺需要两个小时,而在化铁炉内只需十多分钟,因此,要缩短平炉的冶炼时间,必须把绝大部分的硫磺消灭在化铁炉内,而提高化铁炉的脱硫效率,又必须将化铁炉由酸性改为碱性的。他们又以三号化铁炉为重点,将这座化铁炉由中性改为碱性。结果,这座化铁炉在改造后的第一个周期中,脱硫效率就由过去的30%提高到70%,最高达到92%。熔化率由过去每小时八吨提高到十一吨,炉龄也比过去延长了将近一倍。这样,就进一步解除了人们怕改为碱性化铁炉的种种顾虑,从而全厂化铁炉很快都由酸性改成了碱性。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后,还踏踏实实地解决了不少生产中的具体问题。
为了使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成果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个厂还发动群众大搞技术表演赛,使技术革新成果的总结巩固、提高工作同劳动竞赛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本报昆明20日电 昆明钢铁公司炼钢厂第二车间采取各种措施狠抓转炉钢质量,获得了既增产钢又节约生铁的全面胜利。全车间第三季度钢的平均合格率达97%。由于提高了质量,不仅大大增加了合格钢的产量,每吨钢的生铁消耗量也比第二季度减少了两百多公斤。
第二炼钢车间是去年投入生产的新车间。今年第二季度由于炼钢所用生铁含硫量提高,一度出现废品率高、生铁消耗多的情况。为了突破这一关键,当时,中共云南省委工作团和昆明钢铁公司、炼钢厂的领导干部都深入到这个车间,一边在炉前亲自操作、观察,一边同工人研究产生废品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废品多的主要原因是“病从口入”。原来用酸性转炉炼钢主要依靠在化铁炉中配料,而这个车间的化铁炉执行配料制度并不严格,来啥吃啥,因此钢的质量忽而好忽而坏。找出这个薄弱环节以后,他们又同工人一起研究防止办法,根据老工人的意见和参照外地的经验,实行了“三次脱硫”的办法,即一次在化铁炉内加石灰石脱硫,二次在铁水包里加苏打脱硫,三次等转炉出钢后,在钢包中加石灰石或苏打脱硫。试验结果,这样可以脱硫30%到40%,用含硫高达0.2%的生铁也炼成了合格钢。
工厂领导总结了这一经验以后,立即帮助车间党总支和各大班支部,在职工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鼓起了全体职工的革命雄心壮志,大家出谋献策,决心要让坏铁炼出好钢。各大班首先抓住了化铁炉这个关键,由支部书记和值班主任亲自把守化铁炉,帮助配料人员严格执行配料制度。其次,三班工人都统一了操作,建立了岗位责任制。过去人人可以摇炉,现在固定了专人摇炉,生产由炉司统一指挥。第三,进一步加强了交接班制度和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各大班的支部书记和值班主任,在上班以前都先到生铁供应站去,了解生铁的数量和质量,再到化铁炉上了解上一班脱硫的情况,然后再到转炉上了解上班的吹炼情况。上班时就根据这些情况,部署生产,及时采取措施;下班时也主动把情况交代给接班的,使每个班都作到了知己知彼,心中有数。第四,加强对质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各大班的转炉工段都成立了质量分析研究小组,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立即举行炉旁会议,及时研究,采取对策。
在贯彻执行这些措施的过程中,车间党总支组织各大班职工开展了“双百”竞赛(即班产百吨钢,合格率100%)。这个竞赛首先由第二大班发起。7月份这个大班由于贯彻了上述措施,有八天合格率达到100%,结果提前四天完成了国家计划,产量比6月份提高了87%。车间党总支及时总结了第二大班的经验,并在8月份里组织他们进一步提出“双百”条件,向其它两个大班开展竞赛。由于竞赛的目标明确,可比性强,又以大班作为基础,很快就收到了显著效果。8月份全车间钢的合格率提高到98%,产量超过国家计划30%。随着竞赛的深入发展,钢的质量与产量都不断上升,到10月14日止,第三大班已连续吹炼一千二百二十七炉无废品,第一大班也连续吹炼九百五十二炉无废品,第二大班在10月份的前十二天中,有十一天合格率达到100%。


第1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伊朗贵宾
新华社20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今天下午接见了伊朗亚非团结委员会访华代表团全体成员。他们是:格西·伊兰·埃特巴尔夫人,德黑兰大学教授阿卜杜勒·侯赛因·哈利利,德黑兰商会会员阿里·阿斯加勒·皮尔扎德,伊朗高级经济委员会顾问阿里纳吉·阿里汉尼博士。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冀朝鼎,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秘书长朱子奇、委员王明远,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何英等。


第1版()
专栏:

习仲勋副总理
接见怯尼亚客人奥奇瓦达
新华社20日讯 习仲勋副总理今天上午接见了正在我国访问的怯尼亚工会大会总书记、东非建筑工会总书记、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副总书记奥奇瓦达。接见时在座的,有方明、蔡英平等。


第1版()
专栏:

美军用飞机侵入我广东领空
我提出第124次严重警告
新华社20日讯 10月20日十一时二十七分至十一时三十五分,美国海军巡逻机一架,侵入我广东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空。对于美国军用飞机的这种军事挑衅,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提出第一百二十四次严重警告。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刘主席接见凯莱齐同志
新华社20日讯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今晚接见了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阿中友好协会主席阿卜杜勒·凯莱齐为首的阿尔巴尼亚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全体成员,并且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同时被接见的,还有阿尔巴尼亚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席米斯托·特雷斯卡,阿尔巴尼亚作家艺术家协会秘书长谢夫卡特·穆萨莱。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李先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阿尔巴尼亚友好协会会长蒋南翔,外交部副部长罗贵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张致祥。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帕里夫蒂和夫人也在座。(附图片)
毛主席、刘主席接见阿中友协代表团。图为接见后合影。前排左起第六人是团长阿卜杜勒·凯莱齐。 新华社记者 侯波、张彬摄


第1版()
专栏:

刘主席接见摩洛哥文化代表团
新华社20日讯 刘少奇主席今天下午接见了以穆罕默德·阿齐兹·拉赫巴比为首的摩洛哥王国文化代表团全体成员。
接见时在座的有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张奚若,对外文委副主任、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屈武,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何英等。(附图片)
刘主席接见摩洛哥王国文化代表团全体成员。图为接见后合影。新华社记者 侯波、张彬摄


第1版()
专栏:

周总理接见古巴青年代表团
新华社20日讯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今天下午接见了古巴青年代表团全体人员,并且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被接见的古巴青年代表团全体人员是:古巴“7月26日”运动对外关系书记赫拉尔多·菲格雷斯,古巴起义军青年协会全国领导人费尔南多·拉维洛大尉,古巴社会主义青年联盟全国委员会书记奥斯卡·费尔南德思·巴迪亚,“3月13日”革命指导委员会全国领导人彼德罗·马尔第内斯·里萨拉加,古巴大学生联合会代表、哈瓦那大学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奥马尔·罗加·索莱尔。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张超,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王传斌等。


第1版()
专栏:

狮王公社群众大搞炉灶技术革新
梅花灶省柴省时间省劳力
每人每天用柴节省一半以上,省出四百多人员投入农业生产
本报讯 据四川日报消息:中共三台县狮王公社群众大搞炉灶技术革新,实现梅花灶化,做到了省燃料、省时间、省劳力,成为全县节约用柴的红旗。现在全县70%的公共食堂推广了这种新型炉灶。
狮王公社历来就缺乏柴烧。每年7、8月间,都有很多人出外拣柴。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公共食堂成立,公社干部关心群众生活,非常重视烧柴问题。一方面领导群众改进灶型(先后改过排灶、连锅灶、双灶门连锅灶),节约用柴;一方面在红坡光岩上,栽种马桑、芭茅等,增加柴源。为了进一步解决烧柴问题,第五管理区第五生产队队长、共产党员罗宗和,在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发扬敢想敢干精神,在原来基础上,又大胆进行灶型革新,经过七天努力,终于创造了省柴、省时间、省劳力的梅花灶。为了充分发挥这种灶的威力,公社党委又帮助第六生产队食堂炊事员胡少秀,总结出一套先进的烧柴操作规程,把打好灶型、管好燃料、掌握好烧柴技术一系列节约烧柴的经验,在全社普遍推广,使烧柴量由原来每人每天二点五斤降至十四两(十六进位),从根本上改变了缺柴现象。截至9月底,今年收获的作物秸秆和杂草,除满足饲料、用柴需要外,还拿出了四万多斤秸秆给社员修补房屋,又从剩余的二十六万多斤秸秆中,拿出十万斤左右大搞综合利用。
各个公共食堂普遍使用梅花灶的实践证明,它不仅大量节省燃料,还能节省大量劳动力,现在全社已从食堂抽出三百多拣柴人员和一百多炊事人员投入农业生产;能节省煮饭时间,每煮一顿饭由原来的两小时多缩短为一小时以下;而且清洁卫生好,使社员一日三餐吃到热饭热菜,保证开水和热水供应,灶房无灰尘。同时改灶技术简单,用工用料不多,容易推广。全社四十一个公共食堂,七天内就实现了梅花灶化。
在推广梅花灶的过程中,狮王公社的干部都积极投入这一工作。通过现场学习,四十多个干部学会了打灶技术,并培训了一支三十多人的打灶技术队伍。全社四十一个食堂的梅花灶,有十四个是由领导干部亲自动手打成的。
随着梅花灶的推广,全公社还实行了定期支付,节约奖励,保管过秤,食堂储存的先进管理柴草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节约燃料也起了很大作用。


第1版()
专栏:

中国、印度尼西亚
关于实施双重国籍问题条约议定书将签字
新华社雅加达19日电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于实施双重国籍问题条约联合委员会今天举行第二十五次会议。会议决定于10月29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外交部举行关于实施双重国籍问题条约议定书的签字仪式。
双方首席代表、副首席代表和代表们都出席了今天的会议。会议由中国首席代表黄镇大使主持。
关于实施双重国籍问题条约议定书是在9月8日举行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达成的。


第1版()
专栏:社论

改革炉灶 节约燃料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普遍开展,使全国城乡从生产工具到生活工具、从操作机具到动力能源等等方面的革新创造层出不穷。每一种革新都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有些革新项目,技术并不复杂,表面看来似乎是一些小事情,但推行以后,对于推动生产和改善生活的作用却很大,19日本报二版发表的河北宁晋县推广的土蒸汽炉和平山县推广的吸风灶,今天发表的四川三台县狮王公社推广的梅花灶,就是这样的例子。
好些地方改造了锅灶,使用蒸汽做饭以后,一个锅炉同时供给几套蒸笼需要的蒸汽,不仅节约了燃料,还大大缩短了做饭时间,提高了做饭效率;如果以土蒸汽炉为中心,把附近的食堂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蒸汽站就能节省更多的燃料和劳力。
改革炉灶、节约燃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农村公共食堂比起过去一家一灶的小伙,在计划用粮、吃饱吃好和解放妇女劳动力等等方面,都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燃料问题跟一家一灶的小伙比,虽然在总的方面看大大减少了燃料的消耗量,但是从使用燃料的情况看来,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农民各自起伙做饭的时候,各种杂草、落叶和农作物的秸秆,都可用作燃料。食堂化以后,一个伙食单位,少的百十人,多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炉灶改变了,过去用的一些零星细软燃料,现在大都不适用了;改用木柴和煤炭,无形中增加了木材和煤炭的消耗量;而煤和木材都是国家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必须节约使用。这就是矛盾。改革炉灶,使用土蒸汽炉,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根据宁晋和别的地方的经验,炉灶改造以后,一般可以节约一半左右的燃料,根据狮王公社的梅花灶的情况,节约烧柴一半以上,这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伟大的贡献。不要说节约一半,就算节约二三成,全国农村如果全部推行起来,一年就可以节约两三千万吨燃料。当然,这些燃料不会全是煤炭,也不全是木柴,即以煤、木、草各占三分之一计算,也可以节约近千万吨煤和同样数量的木材。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普遍推广土蒸汽炉和梅花灶对国家建设有多么巨大的作用。
使用土蒸汽炉有许多好处,也不难推行。很多地方都本着因陋就简的原则,采用简便办法,利用本地现有的材料,建立起蒸汽站或使用土蒸汽为热能的中心食堂。山西万荣县推广的土蒸汽炉,没有用一点钢材,所用的砖、石灰、锅、水缸、烟筒、竹管、木塞等物料,或者是原有的用具,或者是当地的产品,一套蒸汽设备只用了二十四元。广东汕头专区以陶代钢,制造一套锅炉,也只用了一百五十多元,比用钢铁节约90%左右。河北宁晋、深县等地试制的土蒸汽锅炉,也都是构造简单、用料节省,不用钢材,不用水泥,只要一些旧砖、旧木料,不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实现用蒸汽做饭。像这样用代用材料造的土锅炉,用简单设备建立的蒸汽站,非常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
用茅草落叶烧大锅,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只要对症下药,想些办法,这些细软燃料还是可以烧大锅的。河北平山县最近把旧式炉灶改为“吸风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灶能够自动吸风,不仅可以用柴草烧大锅,还能同时烧几个锅;不仅用柴草代替了煤炭,用草量也比过去节省一半以上。平山县五百二十六个食堂普遍建立了“吸风灶”,十八天时间,就节约煤炭八十多万斤。利用柴草落叶作燃料,完全符合农村的习惯,又有丰富的来源。目前正是草黄叶落、作物成熟的时期,是收集柴草最好的时期。“秋季弯弯腰,胜过冬季转三遭”。我们应当一面改革炉灶,一面抓紧时机,收集柴草,为食堂储备足够的过冬燃料。由于要储备的燃料数量很大,各个公社和生产队可以酌量组织一些以半劳力为主的打柴班子,同时普遍动员群众,利用工余时间,捎带打柴拣草,准备家庭冬季取暖所需的燃料。湖北孝感县杨店公社建国第一生产队,组织了一百六十多人的专业打柴班子,以一定时间砍茅草、打野草,不到一月时间,打草三十八万多斤。这个生产队还发动社员利用出工收工时间,捎带打草二十多万斤,大大增加了柴草的储备。
我们已经注意了为公共食堂安排粮食、安排蔬菜,也要注意为公共食堂安排燃料。这也是办好公共食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改革炉灶,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燃料,还能大大缩短炊事员的劳动时间,减轻炊事员的劳动强度,也就是大大节约食堂的人力。各地应该十分重视这件事情,认真下点工夫,坚决把它做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