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集中采摘 集中加工 集中交售
棉区采摘交售新花进入高潮
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合理安排劳力随开随采
据新华社讯 河北省各地人民公社掀起的群众性的棉花采摘、交售运动,已进入新高潮。10月1日至5日棉花采摘量比9月下旬上升82%,收购量上升64%。目前,采摘、收购量正在逐日增加。
河北省各级党委对棉花的采摘和收购工作都很重视。为了作到收秋、种麦、摘售棉花三不误,各地都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精神,合理的安排了劳力和运力。石家庄市桥西区李村公社张堡生产队,采取长计划短安排,见缝扎针的工作方法,发动一百四十五名妇女,组成十六个摘棉小组,上午收秋,下午摘棉,头喷花摘过后,集中力量搞秋收,积肥、种麦,二喷花开了,大搞突击摘棉花,作到秋收、种麦、摘棉三不误,全队六百零四亩棉花,已普摘了两遍。
为了便利生产队交售,加快新棉采摘收购速度,各地商业部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了采购力量。目前全省已设置采购站、点一千多个。截至目前,全省已收购的籽棉,达到摘量的80%,基本上作到了随摘、随送、随收购。
本报济南16日电 山东棉花集中产区实行劳力统筹安排,突击采摘棉花,向国家交售。聊城、淄博、昌潍等主要产棉区,在确保种好小麦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先进的拾棉方法,突击采摘交售棉花。到10月10日,聊城等四个专区已摘拾新棉一亿六千多万斤,交售给国家九千六百多万斤。
全省各产棉区在妥善安排劳力的基础上,突出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因地因时制宜,灵活调动劳力。摘棉专业队在早晚不能摘棉的时间,全部投入其他农活;在早茬麦播种基本结束,晚茬麦没有腾出茬来的空隙期间,大搞棉花采摘突击。二、合理规定报酬办法。临清、冠县等地采取按“喷”、分等记分、超额奖励、预付一部分现款的办法,进一步鼓舞了社员的干劲。三、为了提高棉花质量,各地还普遍推行了“三二一”(六人一组,按三、二、一前后排列分期摘)摘棉法,培养摘棉能手,开展摘棉竞赛。
为了迎接棉花的大量采摘和交售,各地商业部门最近又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站、配齐人员,加强棉花收购工作。
据新华社讯 山西省棉花大批吐絮,产区的社员正以喜悦的心情投入突击采摘新棉。
今年山西各地狠抓了棉田锄草、追肥、浇水、治虫四大环节,战胜了严重的旱灾威胁,保证了苗多,落铃少,棉花生长普遍良好。各地为了多收快收、收好收足,普遍组织专业队采摘新棉。万荣县抽出30%的劳力摘棉,最近日采量达到三十五万斤左右。
各地在收棉中普遍作到了随收、随晒、随轧、随交售。晋南专区各县妥善安排了劳力、畜力,组织了采摘、晾晒、加工、运输专业队伍,推行了集中采摘、集中加工、集中交售的办法。
各地社员在采摘新棉的同时,还十分注意了选种工作,为明年棉花生产作好准备。
据新华社讯 湖北各产棉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精细采摘新棉。
今年,湖北省的棉花伏桃长得较多,目前正是炸花盛期。为了做到随炸随采,朵朵归仓。各主要产棉区都实行了集中领导、集中劳力,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力争大面积平衡增产。主要产棉区天门县,已集中了十多万劳力快收细收新棉,现在平均每亩已采回籽棉四十多斤。
为了发挥广大社员快收细收,收好藏好的积极性,各地都合理制定了劳动定额和工分报酬。汉阳县邓南公社根据棉花生长好坏、劳力强弱和技术高低,制定不同定额,超过定额者及时给予奖励。由于多劳多得政策执行得好,全社除固定劳力以外,还有很多辅助劳动力也参加采摘工作,使全社棉花采摘得又快又好。
在收摘棉花中,各地还采取边摘、边晒、边加工、边入库的作法,及时向国家出售新棉。天门县各生产队已出售皮棉一万九千多担。
本报南京16日电 江苏产棉区各人民公社正抓紧棉花吐絮盛期,开展抢拾、抢晒、抢运、抢售新棉的群众运动。海门、常熟、东台、海安、丹阳等十七个重点产棉县,投入这一运动的社员达六十二万人。目前全省平均日收量较本月1日到7日平均日收量上升一倍多,比9月下旬日收量猛增两点九倍。
各地在精收细摘、朵絮归仓的要求下,妥善安排劳动力,保证熟一朵、采一朵、晒一批、卖一批。徐州、苏州等地棉区规定劳动力比例由公社统一安排,大队适当调度,小队具体执行。
在竞售新棉中,各地主动设法帮助解决社、队的留种需要。各地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将农村小轧车集中生产,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统一加工,种子归队,出售皮棉;另一种是国家动力轧花厂负责代加工,采购站组织良种运厂,分堆挂注标签,逐队分轧。
本报合肥16日电 安徽省棉产区广大干部和社员,力争多收霜前棉花。进入10月以来,平均日采量比上月提高一倍多。
为了提高采棉的工效,棉区各公社普遍开展了竞赛运动。砀山县陈砦公社回龙大队开展双手摘棉红旗竞赛运动后,每人每天由原来拾棉五十二斤提高到一百四十斤,而且质量很好。各地还积极推行了劳动定额制,做到场头验收过秤,当场按斤记工分,使社员采棉积极性大大提高。
安徽全省在加速采摘棉花的同时,还加强了棉花田间管理,促使小桃成大桃,力争多收霜前棉。在棉棵中下部白絮盛吐、上部秋桃累累的情况下,各地都采取了因田、因苗、因桃管理的办法,对一、二类苗结合拾花打去老叶,改进棉田阴蔽,有利通风透光,促使上部桃子提早成熟。(附图片)
江西临川县凤岗公社女社员在采摘棉花   李正摄(赣东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社论

加速发展木本油料
增产植物油料,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多种草本油料作物,一个是大种木本油料作物。由于木本油料作物有许多优点,我们在继续多种草木油料作物的同时,应该用更大的力量,发展木本油料作物。
木本油料作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在村旁、路边、庭院或各种零星隙地,到处都能种植;海阔天空,不与粮棉争地,木本油料作物根深杆壮,抗灾力强,生产比较稳定。许多种木本油料作物能结实几十年到百多年,每年用的工本却很少。目前全国工业用油的绝大部分来自木本油料作物;木本食用油,例如茶油,在重点产区(像江西、湖南等省),占当地食用油的50%以上。加速发展木本油料作物,是多快好省地增产油脂的好办法,对于支援国家建设,改善人民生活,都将发生重大的作用。
我国气候温和,山地占国土总面积70%以上,很多地区都适宜种植木本油料作物;各地已发现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本油料作物已有五十多种,其中生产基础较好的油茶、核桃、油桐、乌桕等有十多种;多少年来,山区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培育木本油料作物的经验,这些都是加速发展木本油料的有利条件。有人也许会说,既然木本油料作物有这么许多优点,广大山区又能大量种植,为什么许多地区种的很少呢?这要从社会政治方面找原因。哪个农民都知道种植木本油料作物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可是,解放以前,对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贫苦农民来说,经营这种几年以后才有收益、十几年后才有大量收益的生产事业,是无能为力的,是不现实的,在还没有收益的时候,即使每亩油茶林每年只费几个工,他们也是“垫”不起的。解放以后,广大农民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推动之下,木本油料的生产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以油茶为例,十年来新造油茶面积相当解放初期的两倍左右;1959年茶油产量比1950年大约增加了三倍。现在,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可以合理地运用土地和劳力,可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可以发挥社队集体所有的优越性,解决木本油料作物获得收益以前的“底垫”问题。只要大家重视这件事情,抓紧这件事情,木本油料作物的大发展,完全可以计年而待。
加速发展木本油料作物,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一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扩大种植面积,以集体经营为主,个人经营为辅。凡是能够种植油料作物的公社和生产队,都应该作出一个包括土地的利用、劳力的安排、林种的搭配、每年的进度等等项目的全面规划,确定专人管理,组织力量,逐步实现。同时,应该号召和组织广大社员,利用各种隙地,大种木本油料作物。陕西省商雒专区从1957年开始,发动群众每人种“一升胡桃”;到1959年,已经营造了四千四百多条“胡桃沟”、四千零五十多个“胡桃坡”,折合胡桃林九十八万多亩。经验证明这是迅速发展木本油料的一个好办法。各个地区要赶紧把种苗准备妥当,以便在今冬明春的造林运动中,营造一批油料林。
目前不少地区对油料林的经营管理比较粗放,产量相当低。这是应该而又可能克服的。如果不注意经营管理,每亩油茶只生产茶子四、五十斤;如果投入五、六个工,做好松土、除草、施肥、治虫等项工作,能生产茶子二百斤。可见各地应该充分利用今冬明春的农闲季节,组织一定的劳力,把这件事情作好。
木本油料的采收季节已经到来,应该抓紧季节,及时采收,免得造成损失。过去,不少地区木本油料的采收率不算高,油茶一般只收到80%,油桐只收到60%。如果把油茶、油桐的采收率提高10%,就可以增产几万吨油脂。我们要像收获粮食一样细致地收获木本油料作物,林木不管新老,山场不分远近,力争树上采净,地上拣光,一株不漏,一粒不丢,保证做到丰产丰收。


第2版()
专栏:

晴、阴、雨三套安排 道道工序环环扣紧
淮安集中力量保质保量适时收完中稻
目前正全面总结收获中稻经验,以指导晚稻收割工作
据新华日报消息 江苏淮安县各人民公社集中精兵健将,仅用十天时间,就将七十万亩中稻全部抢收登场,基本上做到颗粒归仓,寸草归垛。
打有准备的仗
今年,淮安县的中稻收刈任务比去年多二十万亩,加上长势好、成熟一致、收刈工作要求高等,用工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早在秋收准备阶段,淮安县在大张旗鼓地进行“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宣传教育中,各级党委就组织干部群众一起动手,充分做好秋收的一切物质准备。早熟中稻开镰时,县委第一书记李仲英带头深入到有代表性的流均公社中桥大队,一面和社员收刈小面积的早熟中稻,一面从实践中具体地探索精收细打的经验。县委书记高端宝还在泾口公社光明大队第三小队帮助社员具体总结了“革新收刈方法,多收万斤草”和“一步登场,颗粒不丢”的两套经验。各公社、大队也先后提出了六十多份精收细打的调查报告。根据这些精收细打的典型经验,各公社又帮助小队因人因时因事订出具体计划,做到“农活早知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同时,加强场基建设,分别扩大正场和晒草场,彻底革除荒田晒草的习惯;并加强了防雨防风设备,做好室内脱粒准备,使阴天照常脱粒。
三套安排
这时,深入第一线上的干部,预计到天时多变的情况,又以小队为单位,发动群众,制订“三套用兵计划”。岔河公社花园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可贵,帮助竹园小队分别不同情况,制订了三套作战计划。第一套是在天晴时,就分刈、运、打三个专业组,当日刈,当日清,九成熟十成收。第二套是在时阴时晴时,就机动作战,晴时全力抢刈,阴时室内脱粒。第三套是遇到暴风雨时,就先将成熟稻子全部刈清,突击赶运到场上和室内;如果万一赶不上运,就采用三个把一簇,分散在田中,既不怕风,又不霉烂;如果田中有积水,就堆在圩埂上,穗头一律朝外,通风透光,不受霉烂。并且使每一个社员都知道在三种情况下负责做什么事。全县各小队,都制订了类似的作战计划。
收刈中途,全县先后遇到两次风雨,原订的三套作战计划发挥了很大作用。
干部带头细打多收
县委要求各个生产队在刈、运、打、晒的每一道工序上下苦功夫,在加快进度的前提下力求提高质量,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速度。深入第一线的干部都以实际行动响应县委的号召。他们除了包片包队以外,每人还担任了一个作业组的副组长,在和社员同劳动中找漏洞、想办法,争取多收粮、多收草。车桥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王仕所同志在万寿大队第三小队担任场头作业组副组长时,和社员一同总结了防止损失粮草的八项新措施:放场要平要圆,不留齐头把子;将穗头一律朝上,便于重打;四翻五打以后,验收无稻粒子再起场;起场两合一,草不包粒;做晒草场晒草,当日晒干,当日上堆;当天脱粒,当天晒干,过秤进仓;下场要扫清,晒干再扬;草堆、粮囤旁边禁止吸烟等。下放在平桥公社十洞大队第二小队当作业组长的唐在三同志和群众商量后,创造了一个连环责任制。就是按农活搭配人数,刈稻的使捆稻拾稻的不闲,捆稻拾稻的使运稻的不闲,运稻的使掼把的不闲,掼把的使打场的不闲,打场的使清场的不闲,清场的查打场的工效质量,打场的查掼把的工效质量。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在中稻收刈中,淮安县还普遍运用了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和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术。全县从三十六万劳力中抽出二十一万精悍劳力,在二万名三级干部带领下,机动灵活,一个又一个地夺取新的胜利。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天就是一个小战役,参加秋收的人员,在每一天的晚上,要集中力量保证当日清场,哪一道工序跟不上,就加强那一道工序。如果遇到天气突然变化或者稻子全部九成熟了,就集中全部力量先打抢刈歼灭战,后打运把、脱粒歼灭战。9月中旬,中稻全面成熟了,又可能有风雨到来,全县除了将农业战线上的全部人力、畜力投入抢收以外,还动员了工商学等方面的十多万支援大军,分头到任务较大的地方支援抢收。9月下旬暴风雨降临时,七十万亩中稻早已草上堆、粮进仓。
目前,淮安县全党全民正在总结中稻收获的经验,确保收好晚稻作物。


第2版()
专栏:

上季为下季准备 今年为明年准备 农闲为农忙准备
样样农活提前 事事争取主动
东升大队秋田管理和秋收冬种准备都比往年搞得出色
本报福州16日电 福建省闽侯县祥谦公社东升大队运用了两手抓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上季为下季准备,今年为明年准备,农闲为农忙准备”的口号,在搞好秋田管理的同时,为秋收冬种提早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使整个农业生产取得了主动。
东升大队农业生产实行“三准备”的经验是从实际中依靠群众摸索出来的。和许多地方一样,东升大队也感到劳力不足的困难,去年冬天党支部深入发动群众出主意、献计谋。六十四岁的贫农社员林依七献计说:“闲时把碎工做好,农忙时就好办了。”党支部采纳了他的意见,采取早动手的办法,把能够提早的春耕准备工作放在冬季较闲的季节做,就大大减轻了“立春”到“惊蛰”期间的负担,使大忙时各项农活能够应付自如,样样提前,“立夏”前就插完了早稻秧,比往年快了近一个季节。由于事事争取主动,东升大队今年秋田管理、秋收工作、冬种准备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搞得出色。全队双季晚稻普遍完成了三次耘草二次追肥工作,20%的稻田已进行了第四次耘草第三次追肥,一百五十多亩甘薯全面完成了二次除草追肥,其他经济作物、蔬菜也种得足管得好。在一手抓当前生产的同时,一手又抓秋收、冬种和明年生产的准备工作。秋收、冬种需要的一千二百多件大小农具已经添足修好,秋收冬种计划也订出来了,种子已按密植规格备好,冬种肥料已积好了71%,明年的生产计划也订出来了。
东升大队首先研究了农事季节的规律,做为安排农活的依据。在摸农事季节规律时,七十二岁的老农林祥周说:“我种田五十多年,摸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不外乎是农忙——小忙——农闲三个时期,反复循环,好好安排农闲和小忙的农活,大忙时的劳力也就安排得过来。”党支部很重视他的意见,立即和群众分析了全年农事季节、农活忙闲和劳力的情况,全年二十四个节气按农事活动分,可分为“三大忙”、“三小忙”、“三农闲”。三大忙有八个节气,三小忙有十个节气,三农闲有六个节气。同时分析了全队全年的农活约需要六万三千五百多个劳动日,可以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力约可做六万四千多个劳动日,从全年看,劳力大体是相适应的。但是农忙需要劳动力多,农闲需要劳力少,因此农忙时劳力不足,农闲时劳力又有余。农忙时,每个季节平均约需三千七百多个工,超过社员出勤率40%;小忙季节约需二千四百多个劳动日,比社员出勤率少8%,劳力略有剩余;而农闲时,每个季节只花一千五百多工,比社员的出勤劳动日少42.7%,劳动力就剩下很多。掌握了这个规律后,党支部认为大忙时的农活一定要腾出一部分在小忙和农闲时做好,才能解决矛盾。根据这个情况队里提出“三抢”、“三结合”、“三提前”的办法,来解决忙闲不均的矛盾。“三抢”就是在农事最忙的春收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秋种三大农忙时,实行抢收抢种,全力以赴,集中全队劳力,抢住火候,及时收种;“三结合”就是在三个小忙季节,除完成本季节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外,结合为大忙做些准备工作;“三提前”是在三个农闲期,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大忙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从“白露”后到“寒露”三个季节农事较闲,他们就利用这段时间为“立冬”到“大雪”的农忙季节做好准备,迎接秋收冬种大忙的到来。
农作物品种复杂,生长期长短不一致,安排不好,前后作矛盾,劳力调配不开;安排得好,收获期长短不同的作物适当配合,不但有利后作,而且劳力也好调配。今年,他们根据冬种作物不同的生长期和有利后作的原则,安排种植和收获时间,如“乌壳尖”品种安排在“立冬”前五天开始收,边收边种,保证赶在“小雪”前种完小麦;“杨厝青”品种安排在“小雪”后开始收,收到“大雪”前,并立即把油菜、大麦种下去,这样就使小麦、大麦都能适时播种,既便于提前收获,也有利后作。在安排粮食作物的同时,也安排了蔬菜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计划。在农事较闲时,赶种一批生长期较短的油白菜,“秋分”左右油白菜开始收获时,就挖掉芋头,犁掉空心菜,赶在秋收大忙前种下大批白菜、芥菜和菜头,这样就使蔬菜生产抓住了好时机,又不会和农忙劳力发生矛盾。


第2版()
专栏:

以粮为纲 以农促林 全面发展山区经济
九峰公社林粮间作成绩大
今年林粮间作面积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彻底改变山区缺粮面貌
本报广州16日电 广东省著名林区——乐昌县九峰公社,贯彻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实行农林间种,大搞粮食生产,获得巨大成绩。今年全社在林地开荒间种各种杂粮作物共达四万多亩,比原来耕地面积多一倍半。目前,大部分杂粮作物都已成熟。
九峰公社位于五岭山脉,是个盛产林木的高山地区,这里山多林多田少,全社林地面积有九十三万多亩(其中适宜农林间种的林地有八万多亩),而耕地却只有二万九千多亩。向来,这里的农民都是以林业收入为主,对农田管理十分粗糙,产量很低,加上一年只有一造,因此大部分粮食靠外地调入。1954年以前,每年从外地调进粮食八万多担。1957年,部分水田进行单造改双造,并且开始实行农林间种,粮食获得增产,但仍然从外地调进粮食一万多担。自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由于建立了人民公社,充分发挥了公社的优越性,和坚决执行“以粮为纲,林农并举,大搞农林间种,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山区经济”的方针,不仅不需要国家调入粮食,而且还外调了一万多担粮食;1959年,外调粮食达到三万多担,彻底改变了历年来的缺粮面貌。
今年,九峰公社进一步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和“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以后,更加明确了在林区生产粮食的意义。春耕以来,全社在幼林地和部分成林地间种了旱禾、粟类、红薯、玉米、高粱、豆类、花生、芋头等二十多种作物,共四万零四十亩,比历史上农林间种面积最多的1959年,还增加一倍多。今年开荒垦山农林间种的面积,按全社二万零四百一十七人计算,平均每人达到二亩左右。
为了搞好农林间作,公社党委首先领导群众总结了几年来实行林农间种的好处:第一,充分利用林地迅速增产粮食。去年九峰公社农林间种二万六千多亩,收获了旱禾、红薯、玉米、粟类等杂粮二百三十五万斤,全社平均每人增加了粮食一百一十五斤。第二,实行林农间种,可以提高幼林的成活率和促使幼林快速生长。间种了农作物的幼林树木,一般三年即高达五、六市尺,八年至十二年成材;而没有间种农作物的幼林,三年只长有一至二尺高,要十七年至二十年才能成材。第三,农林间种花工少、收获大。头一年劈岭烧山兼种杂粮,每亩地一般只需五、六个工,可收获杂粮七十斤至八十斤。第二年(即头耕地),进行全垦锄地或者半垦打穴点种,每亩一般也只要十至十五个工,可以收获一百多斤玉米,或四十多斤旱禾谷,或一千五百斤至二千斤的红薯。通过这个总结,群众信心百倍,劲头十足,掀起了三次林地间种的生产高潮,结果超额一倍完成了原订计划任务,达到每人间种林地二亩。
要大量间种林地,就要解决稻田生产、林业生产与林农间种争季节、争劳力的矛盾。九峰公社今年把林地间种的工作提早来做。例如劈岭烧山,早在去年冬季就完成了计划的70%—80%。又如锄地的工作,过去都是落春雨以后才进行的,而今年锄地工作,就比过去提早了一个月。这样,便保证了今年林地间种任务超额完成,同时还保证其他生产的正常进行。进行大规模的农林间种,除了及早动手之外,九峰公社还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统一使用劳动力的优越性,采取专业队伍与发动全民突击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扩种任务的完成。
正确处理互利问题,是调动包产队大搞农林间种积极性的重要一环。九峰公社对林农间种全面贯彻了“三包”:包工、包产、包成本;推行了定额管理,实行了超产奖励制度。林地间种的“三包”有两种:一种是按产计工分,一种是一半按面积计工分,一半按产量计工分;完成任务的超产部分60%奖给包产队。     (李超基)(附图片)
贵州锦屏三江公社社员龙连清在山上采摘五棓子    南沙摄


第2版()
专栏:广西通讯

紧紧抓林业 狠狠抓农业
——广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实现林区粮食自给的经验
本报记者 龚成华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是当前全党全民的任务,那么林区能不能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大苗山林区的事实作了很好的回答。
盛产杉木的广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把发展林业生产和争取粮食自给作为加速发展林区经济不可缺少的两方面,结果是木材增产,粮食由依靠外援变成自给有余。
大苗山自治县有十八个公社,其中以林业为主的有十一个,粮、林并重的有三个,以粮食为主的只有四个公社。1958年前,全县除了四个公社能够做到粮食自给,其余都是缺粮社,因此年年都要依靠国家调进两千万斤左右粮食。当时,全县二百多条木船,每当冬末春初就要全部投入运粮。由于大苗山内山峦起伏,交通不便,船运之外,还要出动两万多劳动力挑粮。在高寒山区的杆洞公社,劳动力用于挑粮的时间每年竟达四个多月。由于大批劳力忙于搬运粮食,解决吃饭问题,林业的劳动力也上不去,影响森林采伐。县委在1958年春天分析了上述情况,认为只是把劳动力调上林业战线,虽能一时增加木材产量,但是势必扩大非农业用粮的人口,其结果将造成吃粮、运粮的人增多,林业的劳动力还是上不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大办粮食,只有实现粮食自给,才能抽调劳力加强林业生产。当时县委向全县群众响亮提出1958年的任务是:争取粮食自给,实现木材和粮食生产双跃进。
中共大苗山县委会根据对群众思想的调查,发现要实现上述任务,必须改变部分干部和群众的一些错误认识,例如有的人认为要了树木还要粮食,到头一定是两头落空;有的认为林区生产木材支援国家,国家调粮食给林区是理所当然;等等。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群众看到林区既能增产木材、又能粮食自给的可能性。因此,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县委负责同志就深入到基层总结粮、林双跃进的经验,通过生动的事例来教育群众。在调查中,县委负责同志发现香粉公社荣塘大队苗族党支书贾老芳,领导群众采取亦农亦林和粮林间作的办法,在1957年由历来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又提前半个月完成了全年木材生产任务,获得了粮食木材双丰收。早在1957年,贾老芳看到去七十里路以外挑粮的队伍,就计算起挑一百斤粮食要四个工。他想“为啥不把这些劳力用来搞粮食生产呢?”于是,他把劳力分成两摊子,两个专业队搞林业,五个生产队搞农业。在中稻插秧时,他把林业队的人马全部抽回,突击插秧;秋收时,照样把林业队抽回来搞抢收。因此,全队八百亩中稻田从种到收,都适时赶上了季节,结果增产了一万斤粮食。这个雇农出身的党支书,根据他在旧社会帮地主种杉木,在林地间种杂粮以维持生活的经验,在1957年又领导群众在林地里间种了三百亩?子,结果收获了一万三千斤。由于采取亦农亦林和粮林间作的办法,全队土地由一千亩增加到一千三百亩,粮食产量比1956年增产二万八千多斤,其中粮林间作拿到的粮食就接近一半。秋收结束转入农闲以后,他又从农业队抽出30%的劳动力投入林业生产,在12月中旬就提前完成了全年木材生产任务,现金收入也增加了。
县委总结了这个生产队的经验,在全县开展了学、赶、超贾老芳运动,掀起了紧紧抓林业、狠狠办粮食的高潮。1958年,全县涌现出了八百多个贾老芳类型的干部,他们在县委领导下,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率领群众既抓木材又抓粮食,千方百计提高现有水稻田的产量,同时因时因地制宜大搞粮林间种。这一年,大苗山自治县交给国家的木材比1957年增加四分之一,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同时还外调余粮四百五十一万多斤。
在全县林、粮一齐抓,大闹群众运动的基础上,县委经过不断总结,逐渐摸索到以下几项领导经验:
亦农亦林,是适应林业生产季节性较强而采取的合理使用劳动力的一项正确措施。大苗山的林业生产一般都是秋季砍伐,冬季拉材,旧历年前造林,春夏江河涨水放筏。县委根据这个特点,常年固定占全县总劳动力15%的劳动力以林业为主,其余的劳动力都搞农业;林业生产季节一到,就从农业战线抽调劳动力上山突击;农忙季节,林业队除留少数人坚持生产,其余的人下山支援农业。
粮林间作,是根据林区特点贯彻高产多收与多种多收的一个正确方法。大苗山自治县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46.17%,可造林的荒地占20%,水旱田面积约占4.7%。因此,要多产粮食,除了努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以外,必须发展林、粮间作,向林地要粮。他们在这方面也摸出了一套办法:一、木材砍后的头一年,林业专业队的社员结合清理林区,来年春就在这些地上种下粮食。这样就使林业专业队的社员不仅在农忙时下山支援农业,本身也贯彻了亦农亦林的方针;二、农业队的社员在第二年春天继前冬上山整地造林后,就在幼林间隙种上木薯、甘薯、芋头、玉米等;三、随着幼林逐渐长高,搞农业的社员在第三年春天就在林地间种高秆作物木薯,这样就能在幼林生长期连续三年种粮食。
大苗山自治县两年来实行亦农亦林和粮林间作的办法,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林粮双跃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