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积极贯彻护林造林同时并举的方针
回汉人民加速建设六盘山林区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在“全面规划,加强抚育,积极改造,充分利用,大力营造”的方针下,正在加速建设和开发六盘山林区,力争尽快地把这个林区建设成为一个木材产量高、经济价值大的用材林基地,以便更好地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服务。
六盘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座有名的大山,横亘在宁夏南部的固原专区和甘肃的部分地区,在宁夏地区绵延泾源全县和隆德、固原、西吉、海原等四个县境。它在历史上原是一个茂密的森林区,但是,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滥砍滥伐,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解放初期,仅残存一些天然次生林。建国十一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六盘山林区经过当地回汉族人民的防护和营造,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目前,在这个山区约二百二十多万亩(宁夏境内)的面积上,已有四十一万多亩乔、灌木林欣欣向荣地成长起来,并开始为国家建设和农业生产提供用材了。森林面积占全县40%以上的泾源县,解放初期大部分林区形成残存林迹,现在已变成一个山青水秀,林木丰茂的地区。
为了进一步改造、利用和提高这个天然次生林区,尽快把它建设成为一个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林基地,并以这个林业基地为基础,有计划地扩大林业建设,今年以来,中共固原地委特别加强了对六盘山林区林业建设的领导,成立了六盘山林业局,专门统一经营和建设这个林区。同时大力贯彻林业“基地化、林场化、丰产化”和护林与造林并举,以及以林为主,综合经营,为国家建设和农业生产服务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林区内建立了十三个国营林场,以发展山杨、白桦、椴、青岗、华山松等木材质量高、生长较快的用材林为主,同时发展苹果、梨、桃等果树林和山桃、花椒、榛子等经济林。
现在,把六盘山建设成为一个用材林基地的序幕已经揭开,林业人员已经上山落户,各林场和林区内各人民公社都采取造林和护林、国营造林和公社造林同时并举的方针,积极开展建设六盘山林区的工作。一支林业资源调查队,经过几个月的跋山涉水,已对林区的面积、树种、土壤、植物种类进一步作了详细的勘测调查;一条通往深山密林的林区公路也已基本修通;对于深山枯老的成材林木,也以育林为主,有计划地进行间伐、利用。对于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宜林的荒山改造、利用方面,主要采取了“四改”,即改灌木林为乔木林,改劣质林为优质林,改无林地为幼林地,改疏林地为密林地。“四改”中主要采取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办法,大量选育当地木质较好的树木和速生用材林,力求林木快速丰产,适应工农业建设需要。仅在今年上半年,林区内各国营林场已造林七千九百八十多亩,成林抚育一万四千四百多亩,生产木材二千九百多立方米,育苗一百八十多亩;还利用山上遍布的优良果树,嫁接苹果、梨等各种果树五万四千多株。另外,还从外地引进了木质良好的落叶松树进行种植试验。
在以林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下,各林场本着因陋就简的原则,大搞多种经营,积极进行林副产品的加工利用。目前,林业职工已办起了土法生产的纤维板、栲胶等加工厂,并开始投入生产。另外,还大搞种植业和饲养业,争取作到粮食、蔬菜、肉食自给。现在,各林场都种植了自给性的粮食和蔬菜,饲养了许多家畜家禽和山鹿。同时,还生产大批农具山货,支援农业生产。林区各县和人民公社,也在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下,举办了药材加工厂、山货编织厂、农具厂、竹器厂和副食品加工厂等。泾源县食品加工厂今年以来就利用红芍子、杠木子制出了十多吨酒,为国家节约了十八万斤粮食。这个县各山货、农具厂今年上半年内就已生产各种大小农具一万五千多件,编织山货十八万件,不仅达到自产自用,还支援了外地的农业生产。(附图片)
放牧在六盘山脚下的羊群   王新著 哈治平摄


第7版()
专栏:

依靠群众建设林业基地
中共固原地委书记处书记 高维秀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专区,是我们祖国美丽锦绣山河之一。解放十一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沿六盘山一带的回汉族人民,经过普遍护山、护林、大力造林和封山育林,成林抚育等工作,使这个天然次生林区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现在,六盘山已成为一座“万宝山”。它的丰富的资源,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国家建设和农业生产,六盘山林区也将更快地被建设成为宁夏地区的一个用材林基地。
固原专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部分地区光山秃岭,水土流失灾害异常严重。唯有六盘山一带原是森林地区,被复较大。但是,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这里的林木也遭受滥伐和水灾的破坏,到解放初期,仅残存一些天然次生林,很多原来森林茂密的山岭,成了无林或疏林的秃山,水土流失和干旱的灾害越来越严重。以固原县什字人民公社蒿店生产大队为例,解放前几十年间,这里几万亩的森林面积,全被国民党匪帮砍伐、烧毁殆尽,当地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贫苦。解放以后,特别自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来,全专区回汉族人民高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树立了绿化六盘山的雄心壮志,几年来封山育林面积达到五十七万多亩,成林抚育一万四千多亩,同时,还在宜林的荒山、荒沟,营造了大片水土保持林、用材林和经济林,使六盘山这个残林迹地又恢复了青春,森林复盖开始复原,草木丛生,有些林木已经成材。正如农民所形容的:“山上翠绿成荫,山间水流清清,山下果树芬香,森林处处鸟鸣。”
随着六盘山林区的迅速恢复,这里的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回汉族人民的生活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山区的多种经营百花齐开,沿六盘山一带的县和公社以及国营林场等单位,开办了制酒、淀粉、纤维、栲胶、山货编织和农具制造厂,充分利用六盘山的丰富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和为人民生活造福。有的生产队林副业收入就达到农业收入的40%左右。泾源县建立的十四个山货农具编织制造厂,几年来,共生产各种山货、农具六十九万余件,不仅供应了本县农业生产的需用,还大量支援了外区。
上述事实,虽然说明我们在保护、建设六盘山林区,以及开发利用六盘山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国家、人民对木材、林副产品的需用量日益增加。特别是宁夏地区是个木材十分缺乏的地区,因此,加速绿化和建设六盘山林区,把这个天然次生林建成一个以用材林为主的林业基地,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六盘山在历史上是一个森林区,具有发展林业的很多优越条件:第一,雨量充沛,这里年雨量在五百毫米到九百毫米左右,土质肥沃,富有机质,适宜于林木生长。第二,树种多,现在已恢复起来的乔、灌木林中,就有山杨、白桦、红桦、椴、青岗、华山松十多种优良用材林和速生林树种。可以大量的选育、种植和发展。第三,六盘山还有大面积的森林迹地和宜林荒山,可以大量营造速生丰产的用材林。第四,沿六盘山一带,居住着十万多回汉族人民,他们都有一定的经营林业的经验和习惯,在人民公社化以后,林区群众已经高度组织起来,便于有计划地建设和发展林业。第五,交通方便,目前有西兰、固泾、固隆、泾华、泾隆等公路贯穿其间,给营造、建设林业提供了比较优越的条件。六盘山基本上是一个天然次生林区,只要加强抚育、改造,在次生林的基础上扩大林业建设,就可以达到投资少、收效大、易成长、速度快的目的。因此,改造这个天然次生林,不但是建设林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也符合多快好省发展林业的精神。
为了尽快地把六盘山建设成为一个以用材林为主的林业基地,我们的做法是:(一)必须和保守思想作经常不断的斗争,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林业“基地化、林场化、丰产化”以及造林和护林并举,公社造林和国营造林并举,国营林场要以林为主,综合经营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目前,我们在六盘山区已经设立了林业局,并建立了十三个国营林场,沿六盘山一带的十六个人民公社,也都建立了小型的社办林场,生产队都设立了苗圃。同时,根据林木和林地分布情况,采取了“县包县、社包社、队包队的造林、护林方法和育苗、改造、利用、营造”同时并举的原则,加速使无林地变为有林地;疏林地变为密林地;灌木林变为乔木林。在造林步骤上,先沟壑、河岸,后山坡,造一片成一片,成一片巩固一片。并选育当地优良树种和速生丰产树种为主,结合引进外地品种,既达到提高质量,又能速生速长。在木材利用上,也在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下,贯彻抚育更新中的必要间伐及枯老树木的间伐利用,严禁乱砍乱伐,坚决作到“两砍两不砍”,即砍稠不砍稀,砍稠密林中的老树、腐朽的弯次乔灌木,不砍健壮端直稀少的乔灌木。(二)发展林业必须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基础上进行。林区内各国营林场必须在以林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下,开展粮食、油料、饲料、蔬菜“四种”和饲养家畜家禽的“十三养运动”,力争粮食、蔬菜、肉食自给。靠近林区的各人民公社,也必须以粮食生产为主,发展林业,使林业更好地为农业、畜牧业、工业服务。目前,全专区已办起的二十二个国营林场,本此方针,开荒和利用林间空地种植了粮食八百二十八亩,油料二十五亩,蔬菜一百六十二亩,饲养大家畜七十多头,羊、猪、兔、鸡三百五十多只,黄家庄一个林场,今年养蜂就发展到六十窝。(三)必须大搞群众运动。我们各项事业的高速度发展,都离不开千百万劳动群众,林业建设事业也是一样。因此,护林、造林都必须大搞群众运动,只有群众普遍地护林、造林,林木才能迅速地生长起来。今年以来,各县青少年提出沿红军当年长征时走过的道路,营造“长征林”,投入造林活动的就有八万多人,在一个月内,就造林几百华里。现在,靠近林区的各人民公社,都建立了护林、造林组织,拥有护林员一千多名,并出现了许多护林模范人物和单位,这是我们大搞护林、造林等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基础。同时,必须总结群众的经验,发扬群众的智慧。1960年我们总结了隆德等地河川淤地造林的经验,随即开展了一个“河床园林化”和“社社有林场,队队建果园”运动,一个春季,就沿六盘山河床一带植树二十余万亩。(四)必须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森林资源。最近,我们已组织人力对六盘山林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资源调查。六盘山天然次生林区,有深山区,浅山区,疏林区;有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木混合林,毛林,山竹林,还有大片的宜林荒山地。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和利用。具体的办法是:在六盘山主峰以南的森林区,以抚育、改造、利用为主,营造为辅;在六盘山主峰以北宜林荒地,以大规模造林为主,同时进行抚育。六盘山内有大量的优良果树和核桃、花椒、榛子等经济树木,可以在发展用材林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果树林。六盘山内有知名的药材一百多种,有毛竹数十万亩,有各种野生植物及其果实,可做化工、纤维、栲胶、淀粉等原料,对于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必须结合抚育、改造、经营,有计划地进行,林副产品的加工也必须是以简易、小型为主和土洋结合的办法进行,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天然次生林的经营工作,发展山区经济,而且使野生植物及林副产品,充分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现在,把六盘山建设成为一个以用材林为主的林业基地的工作,已经全面开始。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山区人民群众和林业职工的干劲和智慧,一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


第7版()
专栏:

绿化红军长征走过的道路
固原青少年热情营造“长征林”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广大青少年从今年春季开始,开展了一次极有意义的营造“长征林”的植树造林运动,绿化当年红军长征时在六盘山地区走过的道路。
营造“长征林”这一活动,是在共青团固原地委和固原专区各县团组织的领导和具体组织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一活动,向广大团员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觉悟,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和美好的未来。
营造“长征林”的活动一开始,各地青少年都举行了誓师会、积极分子会,有的团组织还邀请当地参加过红军的革命老前辈给青少年讲了话。全专区有八万多青少年投入了这一有意义的造林活动。他们组织成一千一百多个造林突击队,在“四一”青少年造林日前后,敲锣打鼓,上高山、进深沟,沿着当年红军经过的长达数百公里的长途,展开了大规模的造林活动。隆德县城关公社一千五百多青少年只三天时间,在六盘山上红军经过的地方植树四万三千多株。共青团固原县委还把当年红军经过的重要宿营地青石嘴、白阳城、潘河村等八个地方,规划为重点造林区,组织万人大军进行绿化。固原县传易公社七百多青年,五天内就营造“长征林”二十公里。这个县有五百多名青少年,还在城郊北海营造了“红军长征果园”一处。当年红军没有经过的泾源县的青少年,为了表达他们对营造“长征林”的心意,还把树苗八百株、树籽三百斤,支援给固原、西吉、海原的青少年。
现在,秋季造林季节快要到来,固原专区各地团组织准备结合秋季造林进一步组织青少年开展营造“长征林”的活动。目前,广大青少年也正在积极采集树种,搜集果核,有的地方还规划建立苗圃,为秋季继续营造“长征林”作准备。共青团固原县委最近还专门在六盘山主峰下面的什字公社大公队召开了营造“长征林”的会议,除检查春季造林外,对今年秋季各人民公社青少年营造“长征林”的地区分段又作了具体安排,全县准备在11月1日前后,动员八万名青少年,组织成营造“长征林”的远征军,突击秋季造林,并为明年春季造林作好准备工作。


第7版()
专栏:

六盘山牧歌登上六盘山,头儿擦着天。山腰羊群像浮云哟!一团连一团。过去是荒山,今日变良田。牛拉犁耙绕山跑哟!一串连一串。山儿有六盘,地肥人不懒。清清泉水引上山哟!旱地成水田。春风日和暖,百花齐争艳,毛主席一过六盘山哟!穷山变富山。


第7版()
专栏:

六盘山脚下隆德县温堡公社的人工蓄水池,将是发展山区养鱼事业的好地方。
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

六盘山上生长着各种名贵的药材,这是药材工人正在大黄地里进行田间加工。            新华社记者 哈治平摄


第7版()
专栏:

林海英雄
——访建设六盘山的人们
六盘山林业局 本报记者 马玉平
巍峨的六盘山上,正在迅速成长起来的茂密的森林,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建设六盘山的林业人员,在这里写下了一曲赞歌:
六盘山峰耸入云,
密树丛林绿成荫;
山泉滚滚流不尽,
木材药材用无穷;
苹果桃李带野果,
青岗华松遍成林。
这首赞歌,体现了六盘山区回汉族人民和林业人员的共同心愿。
建设林区的尖兵
7、8月间,六盘山区的雨季快要到来,一支林业资源调查人员来到了六盘山区。他们当中有南方人,有北方人,有的人是初次才作林业勘测调查工作。他们为了进一步摸清这茫茫林区的底细,为在西北高原建成一个林业基地,每个人都以灼热的心情参加了这次资源调查工作。林区内道路艰险,很多地方连羊肠小道都难找到,但是,大家为了提早完成森林调查任务,每天起早摸黑,都要坚持在山上跑六、七十里路程。天黑了,大家才前呼后应回到宿营地。他们进入林区没有带炊事员,白天自己扛着仪器翻山越岭进行测量,到了晚上,又亲自动手做饭。深山中吃不到蔬菜,他们就做上面条、烙饼,采摘野菜改善生活。林区内气候变化很大,天气乍晴乍雨,也给工作带来了困难,但是,这种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有一次,第三勘查调查组到最远的大雪山林区进行调查,中途忽然下起了大雨,山上坡度陡峭,道路泥泞,大家浑身都淋湿了,可是仍然坚持行军。等到爬上二千七百米的大雪山,大雾已弥漫山巅,几米以内看不清人影,方向也辨别不清楚。大家为了不耽误路程,就临时在山上开了个会,由一个人手执罗盘针,按照指定的方向引导大家在“云海”中摸索前进,直到天黑,才在山沟中找到了一个破茅屋,全组人员就在这里露宿了一夜。
初进林区勘测调查时,工作效率不高,大家就开会研究,制订新的方案。有的人说:勘测人员就凭“十一号汽车”(指两条腿),我们把腿子跑快些就行了。就这样,大家抢晴天,夺雨天,完不成调查任务不回宿营地,使勘测调查速度大大加快,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勘测调查完林区二百万亩的林地面积。
二十五岁的青年勘测员陈南阳,是福建人。去年才从北京林业学院毕业,分配到宁夏工作。从去年到今年,他曾两次到六盘山林区进行踏勘和调查。林区的生活虽然比较苦,气候也不大习惯,但是,他想到自己毕业时曾向党表示的“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的诺言,看到西北地区林木稀少、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浑身的劲就更大了。他带领一个调查组完成了三十万亩的森林调查任务。
林区里的老管家
在林区有很多护林模范人物,他们经年累月,不怕严寒,不避风雨,看管着林区。五十八岁的回族老大爷马化江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位老人,居住在六盘林区泾源县关山脚下的泾北公社西峡生产队。他在林区生活了一辈子,但在解放前,眼巴巴地看着森林受到破坏,心里虽然很痛惜,却无能为力。解放以后,他成了林区的主人,一直担任着护林员。他经常翻山越岭,跑到几十里路以外检查护林防火的情况,并且,积极向大家宣传护林防火的政策和意义,远近山林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护林老管家”。
马老汉对封山育林和护林防火工作从来一丝不苟,凡是发现对森林滥砍滥伐的现象,就严肃地加以制止。有个别思想落后的人讽刺地说:“你这个老汉多管闲事,护林还能护一辈子!?”老汉听了耐心地解释说:“森林是国家的财富,护好林就是支援国家建设,那能是多管闲事。”有一年冬天,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对面十多里山上发生了火灾,他发现以后,立即叫醒他的两个儿子,一口气跑上山去灭火。到了山上,他们奋不顾身地投入熊熊烈火中,自己的衣服、鞋袜都被火烧着了,还仍然坚持灭火。在他一家人的带动下,全村七十多个人都上了山,很快地扑灭了林区火灾。
几年来,马老汉曾多次被评选为护林模范。受到党和政府的奖励。现在,他所管理的林区,林木密茂地成长起来。人们赞美地说:“旧社会林木尽砍完,新社会林木长满山,昔日关山火连天,今日关山变宝山。”
苹果树上了六盘山
在六盘山林区,人们都很欣赏这里新嫁接的苹果、桃、李等各种果树。这就是六盘山林业局的职工发挥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辛勤栽培起来的。现在,在拔海两千多米的山坡上,已经出现了好多处苹果园和梨园。
在六盘山上嫁接苹果树,过去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1959年春天,林业人员在规划建设六盘山林区的时候,就决心改变“六盘山群众吃不到水果”的状况,从东北、陕西引进了大量的苹果和梨穗,利用六盘山满山遍野生长的优良果树,嫁接苹果和梨等各种果树。开始嫁接的时候,有的人根本不相信这里能培植活苹果树,他们说,“六盘山是高寒山区,要想栽活苹果树是妄想”。但是,大家分析了这里可以嫁接苹果的许多有利条件,选择了阳光充足的山坡和土层好的地方,大胆进行嫁接,没有嫁接苹果的经验和技术,大家就互相传授,并采取土洋嫁接、高接与低接并举的办法,第一年就在拔海两千多米的二龙河山坡上,嫁接了四千九百多株苹果树。5月间,虽多次遭受风雪和虫害的袭击,工人们就采用各种办法,战胜了风雪和虫害。使嫁接的果树成活率终于达到了90%以上。到了秋冬,工人们又在园内进行松土、锄草和修枝,耐心地进行过冬管理工作。现在,这些果树有的已长到一米半左右。今年,他们进一步总结了嫁接苹果等果树的经验,在六盘山林区又嫁接了苹果等各种果树五万四千多株。
雪山林海伐木修路
大雪山是六盘山林区中比较原始的一个林区。那里古木参天,青岗、华山松、椴、桦等树木样样都有。去年冬天,一支伐木工人,为了抚育幼林、有计划地采伐、间伐一些古老的树木,支援国家建设,就冒着严寒和风雪,第一次进军到这个林区。人们刚到大雪山,就碰上了一场大风雪。但是,工人们为了向深山索取财富,就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深淹膝盖的雪层,在雪山林海中搏斗。有的人摔倒了,又爬起来,溜下去又爬上来;手脚冻伤了,仍然坚持工作。有些天大雪漫封了山路,吃粮驮运不上来,人们就从山下把粮食背到山顶。越到高山,道路越来越窄和艰险,风雪袭击得越厉害,进行伐木工作也越来越困难,但是,英雄的伐木工人提出了“雪下五尺干到底,地冻一丈不收兵”的口号,在深山中展开红旗竞赛,并且利用山陡雪厚的条件,用滑道把木材从山上滑到山下,反而加快了采伐的速度。来自上海参加六盘山林业建设的青年工人田春林,上山以后生了病,老工人让他休息,他不但不休息,还坚持地说:“来西北这个大森林,正是锻炼我的好机会,有点病就休息,那就太懦弱了。”五十一岁的老工人王克勤,年纪虽大,但干劲十足,在山上比青年工人还跑的快。他带领一个伐木组,在生产、安全、育林、护林等工作上样样领先,被大家评为生产、安全、护林的先进组。
在伐木工作告一段落以后,人们又开始兴修通往林区的第一条公路。公路线通过拔海两千多米的高山峻岭,曲折蜿蜒。人们为了早日修通这条路,加快开发和建设林区,顶风雨,攀悬崖,斩荆棘,劈山填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跨越六盘山高峰的公路路基工程。(附图片)
赵志方 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