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河北大插红旗大树标兵煤产量旬旬上升
黑龙江各焦煤基地狠抓运输调度外调焦煤不断增长
北京铁路局组织高效率运输保证煤矿产多少运多少
据新华社天津14日电 河北省煤炭工业战线的职工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全力为钢的劲头越来越大,生产蒸蒸日上。9月份以来,从日产上万吨的大煤矿到日产几十吨的小煤窑,都全面完成了国家计划。原煤质量也有显著提高。9月份全省外调原煤比8月份增加了十四万一千多吨,有力地支援了重点钢铁企业生产。
河北省煤炭工业战线上的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的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许多煤矿的领导干部在增产节约运动一开始,就深入基层,通过各种形式,教育职工们认清开展大面积高产优质红旗竞赛运动对增产粮、钢的重要意义。同时,许多矿还采取抓两头的办法,一方面帮助总结和推广先进小组的经验;一方面抽调骨干,充实后进组、队的领导力量,加强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先进的更加先进,后进的赶上先进。开滦煤矿赵各庄矿抽调了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一千一百零二名骨干力量,充实到落后组、队以后,使全矿先进小组的比例,由过去的34%增加到9月份的72%以上,推动了全矿生产水平日日上升。
依靠群众,不断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把少数人的发明创造变为大家的财富,使零星的经验,经过整理提高纳入规程,使之制度化、经常化,是河北省煤炭生产持续跃进的重要保证。一个多月来,河北省从大煤矿到小煤窑,通过“生产运动会”、现场表演赛等形式,层层总结经验,大树标兵,大插红旗,开展了组与组之间的对口赛,人与人之间的对手赛,上下工序之间的挂钩赛。一个班、组创造的新成绩,很快就成为各个班、组追赶的目标,一个单位一个工序创造的新经验,很快成为全厂学习的内容。赵各庄矿由先进标兵组成先进经验传播队,分别到采煤区、掘进区,用现场表演的办法,传授了七十五项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还有一千二百名标兵主动到落后组队“落户”,帮助提高技术水平,使后进小组的劳动生产效率一般都提高了30%以上,最高的提高一倍多。
河北省在增产节约运动中,还充分利用大煤矿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支援小煤窑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70%以上的市、县营小煤窑的提升,井下井上运输等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到9月28日,全省市、县、公社营的小煤窑,已提前九十五天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
据新华社哈尔滨14日电 黑龙江省调往各地重点钢铁企业的炼焦煤,9月下旬以来不断增长。10月头五天的平均日装车量,比9月上、中旬增加了一百四十多车。现在,每天都有数百个车皮满载着优质焦煤奔向全国各地。
黑龙江省鸡西、双鸭山、鹤岗各焦煤基地,为了尽快把大量煤炭运往全国,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鹤岗矿务局和铁路部门抽调三个主要领导干部,分三班抓调度工作;有八十多名科室干部分别投入各车站,帮助组织煤炭运输,使车辆在矿停留时间缩短27.5%。鹤岗东山矿修建了一座能容纳三千吨煤的滑坡式高站台以后,全矿日装车量由过去的三十五车提高到六十四车,每天多运出一千三百多吨煤。兴山矿二井、四井、五井三个煤仓职工改革装车方法和设备,使装车时间由过去三十分钟装一车缩短到三分钟。
据新华社14日讯 北京铁路局职工以运煤为纲,狠抓运输组织工作,做到管理范围内的开滦、峰峰、京西、井陉、兴隆五大煤矿每天产多少,运多少,并且运出了大量存煤,9月平均每天运煤量比8月增加了7.1%,10月上旬平均每天运煤量又比9月增加了9.4%,有力地支援了全国钢铁冶炼企业的生产。
做到煤矿产多少,运多少,关键在于给煤矿供应足够的装煤空车。为了扩大空车来源,他们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
第一,组织快速直达列车,加快车辆的周转速度。经过革新运输组织,现在全局每天有一半以上的煤车都是快速直达列车。
第二,针对装卸作业这一薄弱环节,大搞装卸滑溜化。现在沿线许多站的高站台,都已改成滑坡仓。工人只要拉开放闸门的绳索,仓内的煤便自动倾泻到车厢里。装一列三十吨煤的车,过去要三、四十分钟,现在已缩短到二十五秒钟到一分钟。为了减少卸车时间,又在低货位的基础上,创造了高路基、自动开关车门、山字形固定车底等新的卸车设备,卸一列三十吨煤车的时间,也由过去的五十分钟压缩到一、二十分钟。这些重要的技术革新成果,现正在全局大面积推广。
第三,开展了一个巧装多载的群众运动,职工们用改善包装、轻重货物合理配装等办法,使每辆货车比国家计划多装了一吨多货物,这样就等于每天为国家增加了二百多辆四十吨的货车。
第四,全局所属各办事处之间组织共产主义的大协作。石家庄办事处担负峰峰、井陉两大煤矿的运煤任务,又负责向邻局调送一部分装煤空车,需要很多空车,本身空车来源不足、运煤任务也很繁重的北京、天津两办事处,都主动压缩自己的非主要物资的运输量,调出大量空车支援石家庄办事处运煤。
这个局还本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方便送给别人的精神,提出“只许车等煤,不许煤等车”的口号,认真执行备用车制度,在各煤矿装车站经常储备一定数量的空车。这一措施受到煤矿职工的热烈欢迎,他们也提出“不让车等煤”的口号,加紧生产原煤来提高车辆周转率。(附图片)
“煤龙”进“帅府”
沈国瑞 王拙


第2版()
专栏:

人用得少 煤出得多
安徽九龙岗和湖南鸡公坡两个煤矿的经验是:
坚持以机械化半机械化为重点的技术革命
合理调整劳动组织抽出最强的人充实井下
据新华社合肥电 淮南九龙岗煤矿千方百计挖掘劳动潜力,充实采掘第一线。9月上半月,全矿采掘工人已由8月份占全部职工的66.5%增加到69.2%;辅助工由8月份的占33.5%降低到30.8%。采掘第一线的人力充实以后,有力地推动了生产。9月上半月的原煤平均日产量比8月份提高5.4%,掘进平均日进尺比8月份提高3%。
今年7月份,九龙岗煤矿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曾抽调出一百零四名生产工人和一百零二名干部支援了新建的李咀孜煤矿。8月份,这个矿的党委决定再新建两个采掘队,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水平。但是建队所需要的劳动力从那里来呢?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全矿辅助工虽然比以前有所减少,但还有潜力可挖。矿党委采取了四项措施来调整劳动组织:①积极发动群众,改革生产技术,如运输区通过改革运输轨道和延长电机车轨道,缩短了人力推车距离,并且在保证安全运输的条件下,把许多车场改成了滑式送车,工效成倍提高。②合并一些可以合并的工序和业务。③采取以弱换强的办法,把辅助部门中的“精兵”替换到采掘第一线。④加强劳动管理,提高工效。各非生产单位在整顿劳动组织时,都采用了“定员、定额、定任务”的办法,对本单位的劳动力作了合理安排。采取这些措施后,全矿9月初已从辅助生产部门中抽调出二百十一人,除将其中的一百二十多人组成了一个培训采煤队和一个培训掘进队外,其余都充实到基本建设等生产单位。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湘潭市鸡公坡煤矿采取各种措施,合理安排劳动力,节约使用劳动力,保证生产持续跃进。1至8月份平均职工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二百一十五个,而原煤总产量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7%。9月份到26日,全矿就提前完成了月计划。
这个矿今年的生产任务比去年增长67%,如果按生产任务增长的比例计算,今年需要增加六百多人。为了实现增产不增人,党总支在职工中广泛进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教育和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懂得了节约使用劳动力的重大意义;在这个基础上,领导全矿职工大搞劳动竞赛大闹技术革命。全矿职工针对生产关键献谋献计,自制土绞车,土水泵,新建运输线,实现了全矿排水、提升、通风机械化,节约劳动力三百六十六个。
这个煤矿节约使用人力的另一办法,是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将全矿井下、地面两线五十二个工种,通过群众讨论,合并为二十七个工种,经过工种合并,共抽出精壮劳动力六十三个,充实了主攻战线。工种合并不仅没有影响生产,而且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生产极积性。通过合并、压缩地面劳力和非生产人员,使井下生产工人由占全矿职工56%迅速上升到83%,大大加强了采掘第一线。
鸡公坡煤矿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合理地安排了劳动力,今年全矿不但没有按原计划增人,而且还抽人办起了红砖、水泥等厂,自己解决红砖、水泥的供应问题。同时还抽出了二百九十二个精壮劳动力,分别支援了邻近的煤矿。


第2版()
专栏:

节约劳动力意义重大
王朴
节约劳动力意义重大。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有两种节约。一种是物质消耗的节约,一种是劳动力的节约。增产节约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少消耗而多创造物质财富,才能为国家积累建设基金。物质消耗的节约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劳动力的节约更为重要。因为劳动创造一切,浪费劳力就是浪费物质;合理使用劳力,提高生产效率,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节约劳动力的意义,决不是为了少支出几元工资,而是为发展生产。所以,我们要把节约劳动力当做增产节约运动的一个中心环节,放手发动群众提问题,出主意。九龙岗、鸡公坡两个煤矿和武汉铸造厂等企业这样做了,果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把他们派到了新的地方,创造新的财富。
节约劳动力是一个经常性的任务。劳动力使用得节约不节约,合理不合理,要看具体条件。昨天用鎯头敲,用锉子锉,用肩挑,用手拉,使用一百个人可能是合理的、节约的;今天物质技术条件改变了,机器代替鎯头、锉子,车子代替了肩挑背扛,再用一百个人就变成不合理、浪费了。一切企业、事业机关,都要不断按照变化了的情况,改进劳动组织,修定人员定额;要主动跟条件大致相同的单位比一比,不仅要在产品数量、质量和成本方面向先进单位学习,赶它们,超它们,而且在劳动力的使用上面,也要向先进单位看齐,努力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职工的技术和业务熟练程度。凡是可以少用人的决不多用,可以用半劳动力的决不用整劳动力,可以晚一点增加人员的决不过早占用人员。这样,才可以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力办尽可能多的事,才可以不断地从现有企业、事业单位节约出成批的劳动力来,用到最迫切需要的岗位上——去支援农业生产,支援新建企业。


第2版()
专栏:

推广先进经验 加速培养徒工
武汉铸造厂节约人力支援别人
本报讯 湖北武汉铸造厂开展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快速培养新工人、合理使用劳动力,节省了大批劳动力。从去年1月到今年8月底,先后抽调了四百一十四名技术工人和干部支援了武钢等重点单位和农业战线,现有职工人数比去年年初减少了三分之一,而1月至9月产量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7%。
武汉铸造厂是武汉市较大的专业铸造生产单位,除完成本厂生产任务外,还担负着培养和输送铸造专业人材的光荣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厂党委提出了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改变翻砂工人手工操作,解放劳动力,做到“增产又减人的号召”。
在“增产不增人,增产又减人”和“向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要高产要劳力”的思想指导下,这个厂的第六车间,从大搞工艺革命入手,推广全国先进铸造技术——泥型、金属型铸造,大大地节省了造型工和辅助工。过去做砂型水泵体,四个人才能做一个,现在一个人就能做一个。全车间造型工人由二百二十三人减少到一百四十一人。
积极培养提高新工人的技术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也是这个厂实现增产不增人的一项重要措施。过去有些新工人由于技术不熟练,有时铸件废品率高。领导深入第一线后,帮助新工人学习技术,使他们很快学会独立操作的技能,保证了造型质量,也直接节约了劳动力。
这个厂节约劳动力的另一个做法是大搞群众运动和加强科学管理相结合,建立民主管理,使小组五大员(宣传员、计划员、工具管理员、安全卫生员、生活福利员)充分发挥保证生产、促进生产的作用,形成战斗的组织,从而减少了厂部和车间管理人员。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湖南外调生铁超额完成计划
湖南省铁厂和运输部门紧密协作,加速外调生铁,支援全国重点钢厂。为了做好调铁工作,省委抽调了百余名干部组成若干个工作组,深入重点调铁地区协助和督促工作。各地本着赶前不赶后的精神,固定了一百八十多部汽车、两万多辆牛马车和五万多吨木帆船,担任短途集运工作。在调运工作中,铁厂协助运输部门装卸;运输部门主动与铁厂联系,共同安排调运计划,简化调运手续;运输部门之间也紧密配合,打破地区界限。由于各方的紧密协作,全省8月份超额8%完成调铁计划,9月份又超额42.5%完成调铁任务。10月份安排的调铁计划比9月又增长5.9%以上,他们还力争提前一个月或一个半月完成全年调铁计划。
鞍钢一炼钢厂订班组协作公约
鞍钢第一炼钢厂普遍发动群众订立班组协作公约,把各生产工序之间、炉子之间、班组和个人之间的共产主义大协作,用公约形式固定下来。它的好处是:使生产计划的实现真正建立在群众自觉劳动和一盘棋大协作的基础上,促进生产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更好地吸收群众参加企业管理。推行的结果,许多班组生产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最早订立公约的乙班,10月5日到10日的五天中,前五道工序时间比10月1日至5日平均缩短了五十分钟,为快速炼钢创造了有利条件。
福建用本省煤炼焦成功
福建三明钢铁厂职工用本省煤炼焦试验成功,并且在洗煤、粉煤、配煤、化验、压紧、改窑、密封、看火等方面摸索出一套较完整的操作方法,为迅速发展本省炼焦生产开辟了道路。现在洗煤灰分一般已低于12%,配煤后的挥发分在16%左右,焦炭的强度已达到78.81%。最近,中共福建省委在这个厂召开了现场会议,推广他们用本省煤炼焦的经验。
南麻铁厂到矿山焙烧矿石
山东沂源县南麻钢铁厂将原料加工车间搬到铁矿区,利用自然地形建大炉、盖料棚,实行就矿选矿,就矿焙烧,不仅保证了钢铁生产对矿石的需要,同时还大大节约了运输力量和原料加工所需要的劳动力,使矿石成本下降了23%。
高运节油标兵王树森
全国先进生产者、北京市运输公司马公庄汽车场司机王树森,努力学习和钻研高运、节油经验,在力争高运的同时,千方百计一点一滴地节约汽油。四年来,他不仅年年月月超额完成任务,运输效率节节上升,创造了北京市公路运输部门市内短途运输车吨日产双万吨公里的新纪录,并且节约汽油近一万公升,成为全市运输战线既高产又节油的一名出色标兵。


第2版()
专栏:贵州通讯

英雄厂——甘钢
贵州日报、贵阳日报记者
贵阳市甘荫塘钢厂是一个靠猴子炉起家的英雄厂。它的前身是一个小小的翻砂厂,1958年春天,这个厂的职工用猴子炉炼出贵州省第一炉钢,然后,又靠着一个破破烂烂的清朝庚子年代留下来的“老爷”式转炉,勤俭炼钢,家业越发展越大,厂名也一改再改,终于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比较像样的新型钢铁企业。现在,它所担负的产钢任务已居全省第二位。
添“新装”不忘“旧衣裳”
一切都变化得那么快!两年前的今天,这里是“露天架炉,搭棚炼钢”,去年此时是“手扳转炉,人抬钢包”。现在,新炼钢车间里安装了新的转炉炼钢设备,新的轧钢车间里日夜轰鸣。这两个新车间的面积比原来的炼钢车间大了四十多倍。装满生铁、焦炭和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川流不息地飞驰进厂,拉着钢材、钢锭飞驰而去。然而,这里也有“老样子”和高大的、用现代设备装备起来的新炼钢车间并列,有被称为“半露天作业”的老炼钢车间,它依旧喷吐着熊熊的钢花,保持着贵阳市炼钢优质高产急先锋的光荣称号。原来眼看就要倒塌的冲天炉,工人用穷办法改成了熔化快、炉温高、全市最先进的新型化铁炉。那个清朝庚子年代遗留下来的“老爷转炉”,虽然早已烧得百孔千疮,经过彻底改造仍旧天天吐出钢水,而且每一炉还比过去多出三百多公斤钢水,减少两百多公斤铁耗。新车间里崭新的十吨高速行车在运行,但早先那个借来的手拉葫芦,还在一包一包地吊着钢水。
困难是死的 人是活的
提起甘钢的创业史,1958年全民炼钢宏伟景象又浮现在眼前。那年4月,当贵州还是一个炼钢空白点的时候,甘钢的前身——贵阳翻砂厂的工人从厨房边找来了一个破猴子炉,凑合了一些四处跑风的风管,开始炼了钢。当时全厂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炼钢,现在闻名全市的布依族工人工程师杨德炎,那时刚从昆明钢铁厂学了一个多月回来。就在那种情况下,为了早一天炼出钢来,谁也没有叫苦,谁也没有把困难放在眼里。六次试炼都失败了。厂党委书记马朝合却信心十足地说:“人家发明六零六,失败了六百零五次。我们才六次,百分之一都不到,怕什么?再干!”就在那年国际劳动节前夕,这个不显眼的小小翻砂厂终于发出了喜报,结束了贵州不出钢的历史。1959年,国家要求钢要轧成材。甘钢当时钢锭质量还达不到要求,上级暂时没有给他们分配任务。不甘落后的甘钢工人问自己:国家没有下达任务,是钢铁太多吗?不,是因为咱们炼的钢不合格。既然这样,为什么不争口气,炼出好钢?困难是死的,人是活的,就看人争不争气。于是全厂职工一起动手,苦干实干连破几道质量上的关键,炼出了八十吨钢。送了一批钢锭到贵阳钢铁厂试轧,三十根钢锭有二十九根质量合格。就这样,甘钢又赢得了为国家轧钢的“资格”。从1959年2月份起,甘钢又成为贵阳市主要炼钢单位之一。
甘钢的红旗越举越高。到1959年国庆节前夕,有消息说:他们厂要改为钢厂(当时这个厂还是中心铸造厂),现在就将成为一个重点厂了。工人们非常振奋。但也有少数人以为列为重点什么事都好办了。于是,他们就嫌起“寒伦”来,说某某厂那么多的行车,哪怕给我们一半也好;个别干部也盘算着买沙发,修办公楼,想打扮得像个大厂的样子。厂党委和老工人发现这个苗头立即顶住了这股歪风。他们说:家业要靠自己争得来,不能靠别人捧着送上来。还没成为重点厂,就想摆架子,这样的人怎么能挑得动“重点”担子?他们又在全体工人面前大讲特讲猴子炉炼钢时的艰苦奋斗历史,号召大家保持光荣传统。他们借来一个一吨的电动葫芦,加上两根工字钢,七手八脚地凑成一部能起重两吨多的行车,一直用到现在。厂领导依旧是发扬“炉前办公”的老作风,厂里的两位党委书记和两位厂长,四个人很长时期就只共用一张旧办公桌。
依靠他们的“传家宝”,克勤克俭,使甘钢又赢得了生产大发展:1959年全厂炼钢计划提前三个月零七天超额完成;没有要国家的投资,炼钢生产能力却比1959年初扩大了七倍。
当“大少爷” 还是当工人阶级战士
条件不好的时候,他们善争,争取创造好条件;条件好起来了,他们也善争,争取少要国家一些东西,多给国家一点贡献。
甘钢正式改名、开始扩建以后,首先碰到的就是争时间、争取快建快投入生产的问题。如果等设备齐全了,再开始炼钢,算一算,到现在也未必能出钢。工人们说:我们等不得,国家也等不及。厂党委说:对,要争,争时间,争钢铁。新厂只装好一个二号转炉,就开始炼钢,比原来计划投产时间提前了四个多月。今年6月,有些人看到有的厂得到的好铁好焦比较多,有点“眼红”,就说:咱们也是重点,应当多给些好铁,多给些上等焦……。不然,钢的质量就难搞好。这种思想一露头,全厂立即开展了一次大辩论,辩论从钢锭质量问题扩展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靠“重点”吃饭,还是靠干劲吃饭?是当“大少爷”,还是保持“穷棒子”精神,当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在辩论中,老工人杨德炎、徐子良等同志说:认为“我是重点,就该保我”,伸手要这,要那,不惜多花国家的钱,好让自己少劳累,想自己坐轿别人抬,这种思想,把咱工人阶级本色忘到哪里去了?把党的教导忘到哪里去了?他们一面辩,一面干,全厂上下一条心,猛攻高硫关。厂党委书记马朝合亲自担任扒渣组长,推广炉前二次扒渣的先进脱硫经验。结果,全厂用的好铁比过去少得多,可是钢的质量却迅速提高,7月份钢锭的合格率又在全市领先。从此,“离了好铁不能炼好钢”的论调没有市场了,全厂出现了克己厚人、少伸手、多贡献的新风气。8月份,二车间红旗班、丙班工长李开发和班里工人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逐渐减少好铁比例,多用高硫铁,最后直至不用一点好铁,结果钢锭还是百分之百合格。为了变老马为千里马,在加紧新厂基建的同时,工人们又自己动手,展开了对老车间的改造工作。首先是改造化铁炉。根据外地先进经验,有一种新型的化铁炉,产量可以大提高,优点很多。但是投资要三万多元。于是,他们又发扬了“穷棒子”精神,不用上级拨材料,搜集厂里的旧钢材拼接。车间窄开不进吊车,就把部件化整为零,用葫芦接上去,然后再拼装起来。今年8月,贵州省第一座新型的化钢炉终于在甘钢老车间改造成功,成本只有原计划的四分之一,生产能力比老化铁炉翻了将近一番。被人称为“点点大的砂锅”、“巴掌大”的老厂,经过改造,虽然还是貌不惊人,可是生产能力又比今年上半年提高了好几成。
钢越炼越多 人越炼越红
猴子炉起家的光荣传统,依靠这些老工人,在甘钢根子越扎越深。两年来,新工人一批又一批地来到甘钢。有些人是抱着“重点钢厂,样样都好”的想法来的,初来时感到失望。为了帮助新工人提高认识,杨德炎、徐子良……许多老工人都耐心地把厂里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讲给新伙伴听。厂党委还让杨德炎专门给新工人做了报告,讲他当年用猴子炉炼钢的情景,讲他怎样听党的话、刻苦钻研,成了工程师。这些,使新工人深受感动。8月底,浇钢时钢水遇见湿砂子,噼里啪啦地往四面爆。原来嫌撬碎热钢巴烤人的新工人杨老林,却一个劲地往火花里钻,钢水溅在他的衣袖上,衣服着了火,身上烫起了泡,可是他还是紧紧掌住钢水包,直到钢水全部浇成锭。事后他说:“我一松手,不知又要抛撒多少钢。”
以俭为荣,以苦为乐,成了甘钢工人崇高的感情,成了全厂自觉的风尚。甘钢这座大熔炉,钢越炼越多,人越炼越红。一批一批新工人被炼成红色管家,甘钢的“传家宝”有了越来越多的继承人。凭着这些人,甘钢一定会一日千里继续猛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