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高举节约焦炭红旗 少用焦多炼铁
大高炉—鞍钢十号炉每吨铁用焦631公斤
小高炉—昆钢一号炉每吨铁用焦822公斤
新华社鞍山13日电 鞍钢高炉王——十号高炉,全炉职工人人精打细算,少用焦多炼铁,使每一公斤焦炭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今年1至9月份,这座高炉平均炼一吨铁所消耗的焦炭达到六百三十一公斤;比去年降低二十六公斤。尤其8月份以来,又逐月逐旬下降,9月下旬下降到六百二十五公斤,10月初又下降到六百二十公斤以下,为国家节约了大量优质冶金焦炭,成为鞍钢高炉群中节约焦炭的一面鲜艳的红旗。
十号高炉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现代化高炉。年初,炼铁厂党委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风为纲”的冶炼操作方针,这个方针要求少用焦炭多炼铁。当时十号高炉部分人却认为多炼铁,必须多用焦炭。针对这种思想,十号高炉党支部一面对职工进行节约焦炭的重要意义的教育,经过教育,多数人认为“少用焦炭能够多炼铁”。一面从实践中找出节约焦炭的切实措施,党支部书记石忠献亲自率领工人进行这一试验。他们改进了布料方法,调整了瓦斯分布,结果使每炼一吨铁耗用焦炭比过去降低二十公斤。全炉职工从此解放了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对节约焦炭的信心,大家齐心协力贯彻新的操作方针,实现了多炼铁、少用焦炭的要求。今年3月以来,这座高炉在节约焦炭方面一直跑在全厂高炉最前边。
十号高炉职工在贯彻“以风为纲”的冶炼操作方针过程中,根据现代化高炉连续生产的特点,非常注意加强四班团结,统一四班操作。全炉职工齐心协力地把四个班结成一体,上班与下班展开了接力赛和对手赛,四班工长之间、瓦斯工之间,互通情报,共谋善断,发现问题及时协力攻克。有一天,炉长解本怀接班之后,对一天生产中焦炭耗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班焦比比往日高,就同瓦斯工一起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认真分析,找出了是因炉子不顺行,加风机会不对头的缘故,他除了自己在操作当中扭转炉况不顺之外,还告诉各班稳定炉况,逐渐加风,这样一个班接着一个班猛攻关键,很快就使炉况正常了,焦比又降低到原来的水平。十号高炉就这样在炉况、配料、风温、布料等各个环节上,都做到了四个班关关有人把守,一关不漏,使9月以来焦比逐旬降低。
在每一班当中,各个工序都踩一个鼓点,迈一个步子,每一道工序都紧密配合,保证炉况顺利。这座高炉所用的烧结矿是由三个单位供应的,而各单位的烧结矿成分和含铁量都不一样,这样,每变换一次料,如果各工序配合不及时,就会浪费数百吨焦炭。原料工人每当变料时,马上把成分、品位、粒度准确地通知工长,工长就迅速改变焦比。
十号高炉职工总是不满足既得成绩、虚心学习兄弟高炉先进经验,补充自己不足。他们听说六号高炉出现了“稳定炉温”的先进经验,党支部马上派工长、老工人前去学习,回来当天就根据六高炉的经验,结合十高炉热风温度低的情况,组织工长、老工人、技术人员争鸣,找出了在稳定炉温的同时,应当不断提高热风温度的操作关键。接着,负责操纵热风炉的各班瓦斯工展开了联合攻关赛。甲班烧炉能手徐宝库一马当先,他实行了勤调正瓦斯量、勤联系、勤检查管道的“三勤”操作法,使热风温度在四班当中拔尖。徐宝库为了让其它三班很快赶上和超过自己,主动把经验传授给大家,实现了班班高风温,全炉热风温度由八百五十度一跃达到九百度以上,从此高炉焦比有了进一步降低。
现在,全炉职工已把这些新的操作方法,经过分析、鉴定、修改、补充,建立了调正负荷、提高风温等七项制度。由于全炉职工齐心努力,不仅在节约焦炭上争占了大型高炉的最前锋,而且1月到9月超额完成了生铁生产计划,质量达到99%。实现了全面持续大跃进。
新华社昆明13日电 昆明钢铁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职工今年1至9月,平均每炼一吨铁只用八百二十二公斤焦炭,其中8月份平均炼一吨铁仅用焦炭六百三十三公斤,成为云南省小高炉节约用焦的一面红旗。
昆明钢铁公司一号高炉是一座容积为七十一立方米的小高炉。今年以来,随着公司其它新建高炉的投入生产,对焦炭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一号高炉车间党总支从年初起就抓紧了节约焦炭的工作。车间党组织、行政、工会、共青团的负责干部分工跟班劳动,利用班前班后会等机会对职工进行“节约焦炭人人有责”的教育。在大家树立了节约焦炭观念的基础上,车间干部又同群众一道,总结了这座高炉过去节约用焦的经验,加以推行,取得了显著效果。
这座高炉在节约焦炭方面,主要是抓住了以下五个关键:
首先是抓住原料关。根据一号高炉过去的经验,凡是矿石的粒度合格,夹杂的废石小,入炉以后容易熔化,消耗的焦炭相对减少。车间干部总结了王保小组的先进经验。这个组在矿石入炉以前,认真地加以精选,大块的破碎,碎粉末进行筛分,遇到废石就拣出来,因此做到了精料。车间领导方面组织炉后三个班的工人向王保小组学习,并开展三班之间的表演赛,使王保小组的经验迅速在炉后推广,保证原料在入炉前消灭了大块、粉末和废石。各班工人还自觉地建立了责任制度,把矿石精选好才下班,原料不合格不交班,处理原料的另一办法是焙烧石灰石。根据一号高炉试验,石灰石经过焙烧以后,含氧化钙的成份由53%左右提高到了70%左右。这样,石灰石的用量可以减少,入炉以后,分解时消耗的热量也减少,可以节约焦炭8%至10%。这个办法试验成功以后,一号高炉职工自己动手,在炉后建起了两个土炉子,把石灰石全部焙烧以后再送入高炉。
第二,抓紧上料关。过去,这座炉子空料现象比较多,最严重的一个班空料达六小时,每空一次料,要连续加空焦,造成焦炭的大量浪费。据车间干部调查,在同样条件下,空料的时候每炼一吨铁要消耗一千二百公斤焦炭,而不空料只需要六百多公斤。车间党总支负责人武继明在跟班劳动中发现了发生空料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炉后劳动组织不合理和卷扬机上的料车到炉顶时经常跳槽。找出原因以后,车间党总支发动群众对症下药,改进了炉后的劳动组织,改变了上料忙闲不均的现象。并且针对料车经常跳槽的问题,对卷扬机司机进行了安全生产的教育,统一三班操作,建立了责任制。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以后,每班上料由过去最高六十四批增加到最高七十九批,保证了上料及时。几个月来,没有发生过因操作问题而使高炉空料的现象。
第三,提高风温,减少空焦。一号高炉共有四座热风炉,过去每隔三、四个星期才清一次灰。由于清灰不勤,热风炉格子砖的孔被灰堵塞,加以热风炉工人全部是1958年以后进厂的青年学徒工,操作不熟练,常常造成风温不高,只得靠加定期空焦来提高炉温,上几批料就加一批空焦,浪费很大。车间干部首先教育热风炉工人勤清灰,由过去三、四个星期缩短到每个星期清一次灰,同时又采取讲课、办训练班、开现场会、开展技术表演赛等办法,迅速提高了热风炉工人的技术水平,使热风炉风温由去年平均六百多度提高到今年平均七百五十五度,停止了加定期空焦,仅此一项,今年就节约了七百多吨焦炭,可供这座高炉用十天。
第四,正确掌握高炉炉况,减少和避免事故。这座炉子的实践证明,凡是炉子运行不顺,特别是发生了事故,不但影响产量质量,而且造成原料和焦炭的严重浪费。他们通过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找到了一套同事故作斗争的办法,即“两勤(勤观察、勤分析)、一正确(正确处理炉况)、三结合(值班车间主任、工长和炉口工共同研究炉况)”的操作方法,每出完一炉铁,值班车间主任、工长和炉口工就对炉子进行一次会诊,针对炉子运行情况和发现的毛病,及时加以处理,避免造成事故。
第五,充分利用碎焦,提高焦炭的利用率。过去,四十毫米以下的焦丁都不用,堆积在料场上。在职工们树立了“爱焦如爱粮”的思想以后,组织力量加以回收,把十五毫米到四十毫米的焦丁筛出来,在不影响高炉内透气性的原则下,分批加入炉内,结果对炉子并没有影响,反而有助于炉子的燃烧。自从回收焦丁以后,这座炉子每天可节约四、五吨焦炭。(附图片)
照片说明(从左到右)
图一: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几十台电铲司机开展红旗竞赛,采煤电铲和剥土电铲相互比武,力争缩短装车时间,看谁提前跨进1961年。
新华社记者 李福德、贾承滨摄
图二:四川南广庙车站职工创造坑道装车,大大加快了焦炭的装车效率,帮助四川省汽车运输高产标兵组——乐山运输公司谢选清行车小组高产更高产。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图三:浙江绍兴钢铁厂职工掀起大搞“无碎焦”运动,争取多炼焦、炼好焦,保证钢铁增产。洗煤工人正在制订保证炼焦质量的操作制度。
新华社记者 卢良摄
图四:四川乐山钢铁厂职工在平地建炉,利用两年来堆积的焦粉、矿粉大搞烧结矿。现在,每天生产的烧结矿可供两座三十三立方米高炉使用。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3版()
专栏:

河北上海开工轧制新棉
大批优质皮棉及时送进棉纺厂
据新华社天津电 河北省各产棉区大部分棉花加工厂已开工轧制新棉,到9月底,共轧制出一千四百多万斤皮棉;其中半数以上已运往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供给各棉纺厂。
河北省各地棉花加工厂早在6月间就对全部轧花机、棉籽剥绒机、打包机以及柴油机、煤气机等动力机械作了检查。各地区以市为单位,抽调几十名技术工人组成巡回检查小组,到各加工厂检查检修进度,并且帮助解决检修中的问题。检修机器需要的配件,全省除了指定两个大型工厂大批制造以外,每个地区、每个县都确定一个重点工厂制造,各棉花加工厂还采取大厂帮小厂的办法,自己生产部分小零件。各棉花加工厂围绕提高棉花加工成品率和棉花加工质量,对多数机器进行重新安装和大检修。全省有70%以上的棉花加工厂,把所有的机器重新找正安装,保证了开工后机器运转正常。有土锯齿机的棉花加工厂,着重对土锯齿机进行了大修,大大提高了加工皮棉的质量和降低了棉籽毛头率。为了把加工好的皮棉及时调运给各地纺织工厂,各棉花加工厂和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了协作。目前,全省各加工厂轧制出的皮棉,65%以上都已集中到铁路沿线,待运各地。
据新华社上海电 近十多天来,分布在上海郊区各县的二十二个国营棉花加工厂陆续开工,轧好的一万六千多担皮棉已经分批送进纺织工厂。
在棉花加工厂里,一片机器轰鸣声。一包包晒干、拣净的籽棉,刚刚从收购站运到,马上投进巨大的吸棉风管或是放在输送带上,隆隆地直送车间。经过清花机除杂、轧花机剥离,短短一两分钟,另一端的集棉箱就吐出了洁白松软的皮棉,由于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今年上海棉花加工厂的机械化和半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绝大部分工厂建立了连续生产线,因此共节约出一千六百多名工人,支援农业生产。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棉花中杂质、僵瓣去得干净,使皮棉品级普遍比原来的籽棉上升一级到二级。
抓早、抓紧、抓细,是今年棉花加工准备工作的特点。早在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就着手部署棉花加工工作。各工厂结合原有设备的检修,积极改革和制造机具,大力解决棉花输送、清除杂质等工序上花劳力多、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通过互相协作,多方利用废旧材料,自力更生地造出了六辊清花机、八十片型锯齿轧花机、风棉分离机、鼓风机等四十多台土机器和许多吸棉管道,又把人力打包机改为电动。上海市有关物资部门也拨出一批动力设备和机械配件,支援棉花加工。
为了增产短绒,上海商业部门把增加棉籽脱绒设备,作为加工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自造一部分新式的锯齿脱绒机以外,还把四十多台皮辊轧花机改装成滚刀脱绒机,使脱绒能力比去年提高30%。现在,每个棉花加工厂都有近十台各种类型的脱绒机械,脱绒的次数比去年增加两次。(附图片)
浙江慈溪县泗门公社收购站深入各生产队,设立田头棉花收购站,使收购速度大大加快
新华社记者 吴元柳摄


第3版()
专栏:

四川轻工业部门自办原料、材料、燃料厂矿四百多个
开展多种经营 增产轻工业品
深县武强中心商店就地取材及早准备冬季小商品
据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轻工业部门积极贯彻省委提出的自办原料、燃料、运输、动力、机修的“五自办”运动,大搞以煤炭为中心的多种经营,获得了显著效果。
到目前为止,全省轻工业部门办起了生产煤、铁、钢、烧碱、硫磺、木材、水泥、橡胶、硫酸等主要原料、燃料、材料的厂矿四百二十四个,已投入生产的有一百零五个。由于开展多种经营,许多轻工业工厂所用的主要燃料、原料、材料,已做到部分自给或基本自给,不但保证了本厂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促进了整个工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四川省轻工业部门在开展“五自办”运动中,各级领导干部都深入生产第一线,教育干部和职工群众,使大家认识到,大搞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是发挥企业潜力、贯彻增产节约的重要措施,既能保证重点,又能促使本企业的生产持续跃进。各地首先以自办煤矿为主,建立燃料基地。如泸州专区轻工业部门首先就是把过去停产的二十来个旧煤窑恢复了生产。
轻工业系统在自办多种经营的厂矿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由本厂自办,劳动力、资金由本企业自行解决,产品归本企业所有,这是主要形式。另一种由各县(市)轻工业局统一筹办,劳动力、资金由受益厂矿统一筹划;产品的分配,除优先照顾受益厂以外,由各县(市)统一调剂。还有一种是由工厂与公社合办,利用公社现有厂矿的劳力和设备进行生产,在可能条件下,适当补充劳力或者协助公社装配动力设备,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量;这些厂矿积累的利润大部分或全部为公社所得,产品由双方协商按适当比例分配。
对于多种经营需要的劳力和技术力量;各厂还通过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高劳动效率后调剂解决。铜梁县造纸工业在技术革新中推广造纸生产自动作业法后,共节约了八百九十五人,解决了大办多种经营的需要。泸州市轻工业系统改部分手工操作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节约了一千多个工人,投入燃料、原料生产和运输工作。此外,各地还采用“派出去,请进来,一师带多徒”等办法,在生产中培养技术工人。许多地方还由各县(市)工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到各自办的原料、材料、燃料厂矿巡回辅导技术。
本报讯 河北省深县武强中心商店积极组织和协助工业部门生产冬季小商品,目前已生产出棉帽、棉手套、毡鞋、火炉、水壶等冬季小商品二百多种。
这个商店为了更好地支援大办农业,进一步满足社员生活上的需要,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协同工业部门,在完成“三秋”工具生产以后,迅速转入了冬季小商品生产。为了使冬季小商品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适合社员群众的要求,他们首先派出九名有经验的干部,对社队工厂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能力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同时深入生产队的食堂、方田,通过和社员共同劳动,利用干活休息时叙家常,了解了社员对冬季小商品的需要,然后又派出九名干部分别住在各工厂(组)帮助制定生产计划,解决原材料供应等问题。商店派出了六十四名驻队职工,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白天搞生产,晚上搞收购,在9月份就收购起小钢材一万四千多斤,生铁三万多斤,并收购了一批旧毡片、杂毛、竹篾等,适时供应了工厂的需要。同时,由一名副经理带领工厂四个技术人员到山东和邻县,学习了一些小商品的生产技术。他们还帮助工厂制造了鞋眼机、破篾机等机具,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3版()
专栏:短评

自己动手
我国广大农村是各种小商品消费的广阔市场。商业部门必需从多方面想办法开辟货源,尽可能地满足广大人民对小商品的需要。
办法之一:依靠大城市、依靠上级调拨,努力实现调拨计划,组织好这部分小商品下乡。办法之二:自己动手,就地组织力量,就地生产,解决自己的需要。两个办法都重要,后者比前者则更有现实意义。河北深县武强中心商店,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解决当地小商品的供应问题,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商店,首先根据社员需要,调查了当地社队工业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力;紧接着采用各种办法大力组织小商品生产:工厂缺少干部,就派出干部驻厂指导生产;缺少原料,就就地开展收购来解决;缺少技术,就派人到外地去学习。由于他们采取了自己动手的方法,充分挖掘了当地人力物力的潜力,结果,顺利开辟了二百多种当令小商品的货源。
自己动手,生产部分小商品,并且积极做好小商品供应工作,不仅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和改善社员生活,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收购工作。各地农村商业部门都应当像武强商店那样,从组织社办工业生产和参与生产入手,千方百计地为扩大小商品货源而努力。


第3版()
专栏:

把宿舍变成温暖的家庭和课堂
中共吉林营城煤矿党委副书记 邵希鹏
随着生产大幅度的增长,我矿的职工人数迅速增加,目前新工人已占全矿职工的70%以上。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外地,分住各独身宿舍里。全矿现有独身宿舍二十六栋,独身楼一处,住独身职工四千名左右,其中除七十多名老工人,一百四十名干部外,其余的都是1958年后参加工作的新工人。过去这些宿舍统由矿上总务科集中管理,但是因为宿舍都分布各井口,宿舍之间有的相距六、七里,总务科管不了,宿舍内各方面较乱,工人休息不好。从7月末起,党委决定由各井直接管理独身宿舍,实行宿舍旅馆化,职工们的生活环境很快得到了改善。尤其是三井,创造了一套科学管理方法,保证了职工们的正常休息,同时解除了生活上一些繁杂劳动,加强了工人思想教育,把独身宿舍变为职工温暖的家庭和课堂。
三井有二百七十多名独身职工分住在两栋砖瓦房、大小不同的二十个房间里。宿舍有管理员一人,服务员七人。管理员负责全房间事务管理工作,服务员从事出勤叫班、烧炕、管理干燥室,代职工存款、存粮票、收发信件包裹、代买日常生活用品,室内外卫生清扫、行李整顿、被褥拆洗等。人不算多,服务面很广,包罗日常生活的全部,但工作出色,成绩显著,为职工们设置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大家庭,直接推动了生产。
一切为了职工方便
一切从方便职工出发,从改善服务态度着手,是这个井宿舍管理工作主要的特色。三井接管独身宿舍以后,第一件工作是在宿舍推行一班化住宿。就是把过去几班职工混杂住宿,改为同班职工一起住宿。职工们同时上班、下班、休息,互不干扰,彻底扭转了过去宿舍里你来他去,谁也休息不好的情况,保证了职工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受到职工们热烈拥护。
随着住宿环境的改善,在各房间里都建立了效率较高的房间组织。每个房间设两名组长,组长由群众选举产生,受宿舍管理员领导,负责督促房间人员出勤、打扫卫生、作好四防和组织文化、政治学习等日常工作。平时积极负责的人都被选为房间组长,他们热情认真,肯为大家办事。由于有了严密的宿舍组织和生活制度,宿舍管理就方便了,所以三井宿舍秩序好,有条不紊。
此外,各个房间里还都建立了房间值班员制度。房间值班员由房间住宿人员轮流担任,每班两个人,专门负责叫班督促出勤。这是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好办法。三井从实行这个制度以来,基本防止了因睡过头觉而耽误出勤的现象。
三井宿舍的服务员不怕麻烦,不怕劳苦,不嫌脏,热心为职工服务,让职工除工作外无任何后顾之忧。职工穿的衣服、下井靴子、袜子、包脚布、衬衣衬裤等,必须经常洗,职工们为此花费很多时间,影响休息。三井宿舍服务员就帮助职工洗这些东西,每次都洗得很干净。有的职工不好意思让服务员洗,把脱下的东西藏起来。服务员就偷着洗,逼着洗,洗完后还把坏的地方给补上。拆补被褥是夏秋的大事,又是职工的麻烦事。住在三井的工人就不担心这些事,被褥一脏马上就被服务员拆洗干净。三井服务员每天把职工的行李清扫一遍,把被褥叠得有棱有角,在床上摆得整整齐齐。在擦桌子、玻璃的同时,每天还把职工们的牙具等都擦一遍,然后很规矩的摆列起来。
职工们送信、寄取包裹、存款取款、买日用物品,在三井宿舍是最方便的。有事的人只要把印章一交,坐在屋里就可以买到东西,取到物品。这一切都由服务员担任。过去白班职工没有时间买东西,现在服务员什么都帮助给解决了。服务员还代卖食堂饭票、兑换外省布票等。
为了避免人多拿错东西,服务员还为住宿职工保管金钱、存折、布票,使职工们安心生产。
把职工宿舍变成思想教育阵地
思想工作深入到宿舍,把休息场所变为思想教育阵地,发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是这个井宿舍管理工作的一个新发展。它使职工们受教育的机会更多了,面更广了,觉悟提高得更快了。教育方法也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的,所以职工很乐意接受。他们根据中心工作讲大课,紧紧配合井口活动。针对职工们共同性的思想反映,进行专门教育。主要是帮助新工人解决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弥补了很多在井口照顾不周的地方。
三井把竞赛搬到房间里,推动了房间管理和职工思想的提高。“三好”竞赛是:“出勤好、清洁卫生好、团结好”。宿舍设有评比小组,每旬评比一次,每月总评一次,好的还命名为“三好房间”,还奖给点毛巾等小物品。资金来源是由卫生员每日清扫时在房间里拣出来牙膏皮、鞋底等出卖所得收入。房间竞赛树立了职工们的集体荣誉感,每个房间都怕落后,所以出勤、室内清洁卫生工作都搞得很出色。


第3版()
专栏:

太钢党委大抓食堂
广大职工精力充沛投入增产节约竞赛
新华社太原电 中共太原钢铁公司委员会以办好食堂为中心,全面关心职工生活。全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八十八个职工食堂一般都做到了管理民主化,用粮有计划,所做饭菜分量足、质量好、花样多、讲卫生,受到职工赞扬。其它生活福利设施也有很大改进。广大职工生活无牵无挂,精力更加充沛地投入增产节约竞赛。
太原钢铁公司党委把办好食堂,全面关心职工生活当作保证完成生产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由党委书记挂帅,组成生活指挥部;各厂和分公司也成立了生活福利指挥小组,领导这项工作。同时,还抽调了一批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担任食堂的管理员和炊事员。现在所有食堂都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小组。由于加强食堂的政治思想工作,许多办得较差的食堂迅速赶了上来。炼铁厂第一职工食堂原来是一个比较落后的食堂,自从抽调了十二名党、团员担任管理员和炊事员,建立党、团支部,加强了领导以后,健全了财务、保管、卫生、学习等制度,炊事员进一步树立了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公司党委第一书记李晓林立即召开全公司食堂现场会议,推广了他们的经验。会后,各个食堂便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竞赛热潮。食堂与食堂,个人与个人,互相比思想、比干劲、比饭菜、比服务、比节约、比卫生,大大调动了炊事人员的积极性,先进食堂纷纷出现。
太原钢铁公司党委在大抓食堂的同时,组织群众养猪、种菜、进行副食品生产也搞得有声有色。入夏以来,全公司播种秋菜三千八百五十三亩;猪、羊、鸡、鸭,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圈存猪一千八百零五头,养羊一千一百五十只,养鸡鸭五千零二十五只,这对进一步改善职工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