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争天时 夺地利 实行一年三熟制
东湖农场三熟制面积逐年扩大去年平均每人产粮一万二千斤
全场职工继续扩大秋种面积争取明年夏季收成超往年
上海市南汇县全面推行三熟制计划秋种面积二万七千亩
本报杭州12日电 浙江省绍兴县东湖农场积极推行一年三熟制,不断扩大春花(即小麦元麦等越冬作物)种植面积。去年,全场一百零七亩三熟制田,平均亩产达二千零十七斤,每个农场工人全年平均生产粮食一万二千多斤,成为浙江省劳动生产率最高单位之一。今年三熟制面积又从一百零七亩增加到二百六十五亩。随着三熟制面积的成倍扩大,今年,全场春花总产量比去年猛增两倍半,春花、早稻等夏粮实收量比去年增加了57%。现在三熟制晚稻生长良好。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进一步鼓舞了东湖农场职工的干劲,他们决心进一步把全场三熟制面积再扩大,争取明年有一个比任何一年都好的夏收。
东湖农场试种三熟制,是从1956年开始的。当时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三熟耕作制和季节的矛盾。春花作物需要二百一十天,连作早稻需要九十天(本田),连作晚稻需要九十五天(本田)。这样,三熟一共需要三百九十五天的生育期,但是一年总共才有三百六十五天,怎么办?在党支部领导下,共产党员带头组织了技术革新小组,在各种不同土壤的早稻田里,对十多种不同品种的早稻进行培育试验,探求早稻的生长规律。他们发现陆财号、卫国等早稻高产品种,一般都要到6月10日左右才开始拔节孕穗。根据水稻的特性,在拔节孕穗前的生长期间,根系生长旺盛,只要秧苗营养好,光照充足,个体发育良好,推迟移植时间对生长不会有多大影响。于是,他们设想:这不足的三十天时间,也许可以从提早早稻播种期的办法来解决。但是,这个设想是和“早稻秧龄不能超过三十天”的技术规格格格不入的。能不能实现这个设想呢?副场长胡香泉在一小块早稻秧田里发现,一些已有五十天秧龄的边秧,由于肥分充足,光照好,长得有一尺七、八寸高,发了很大的棵,然而却没有一株发生提早拔节孕穗的反常现象。这一小块边秧,为他提供了有力的例证,鼓足了他向旧观念挑战的勇气。
胡香泉的意见,得到党支部的支持,并且立即建立试验小组,着手进行直播移苗和早播、稀播等两种延长早稻秧龄期的试验。他们早在4月2日就开始育秧,到5月25日插秧,秧龄长达五十三天,在本田里正常地度过了五十多天生长期以后,结下了丰硕的果实。这样,他们就赢得了时间。
时间的矛盾解决了。但是对小麦田的连作早稻迟种能否早熟高产,当时曾有人怀疑。实践结果证明,麦田的连作早稻迟种也能够早熟高产。两年来,东湖农场小麦田的连作早稻,成熟期都比绿肥田早稻早一、二天,单产都在八百斤以上,并且创造了小麦田连作晚稻年年超早稻的奇迹。
小麦田的早稻插秧季节晚,稻秧在本田的生育期特别短,这是它不利的一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也会转化为有利的因素,关键在于人的努力。在改变育秧技术,实行早播稀播的情况下,由于秧苗在秧田中营养和光照条件都好,在本田中只要精细培育,有效分蘖更多,抽穗齐整,成熟一致,穗大粒多,因而能够高产多收。1958年,第二队有一丘三熟制试验田,前作是马铃薯,马铃薯的成熟期比小麦还迟,到5月28日才插早稻秧。但是,由于他们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结果这丘早稻亩产一千二百二十二斤,创造了全场早稻高产新纪录。他们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在移栽方面,大胆地否定了“嫩叶下田”的旧规矩,创造了一套巧施起身肥的经验,做到“株株秧苗带新根下田,嫩根不嫩叶,颜色淡绿,剑叶笔笃”。在田间管理方面,他们采取施足速效性耙面肥和“隔天施好返青肥,七天之内耘两耘”等一系列新措施,促进秧苗早发,使这丘试验田的早稻达到了“种下不落劲,隔天扎新根,三天长嫩叶,二十天破平衡(封行)”的管理高标准要求。
正确解决劳动力的矛盾,是保证三熟制迅速发展的关键。东湖农场土地多,劳力少,一个劳动力要负担十二亩半田的耕作任务。党支部为了解决扩大三熟制面积以后的劳力不足问题,发动群众,从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和工具革新两个方面努力。
合理搭配作物品种,使收种时间错开,是合理安排劳力的一个有效措施。由于他们根据本场情况对三熟品种都进行了合理搭配,今年二百六十多亩春花田的收、种工作,分成三段,紧相衔接。全场在5月28日全部完成了春花田的收、种任务,而且比去年提前两天全面完成了第一遍耘田。品种搭配方面他们采取了早熟品种和中熟、迟熟品种并重的原则。在早稻和春花前后作的搭配上,采取了早配早、中配中、迟配迟原则。三熟制的晚稻品种,他们大胆地否定了“以迟熟品种为主”的老习惯,而采取“以早熟品种为主,适当搭配迟熟品种”的做法。在晚稻和早稻前后作搭配上,采取了早配早、中配中、迟配迟的原则。三熟全部采用优良品种。同时他们又成套地革新了收、种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这样就大大缓和了劳力和季节的矛盾,保证了三熟制面积的迅速扩大。
几年来,东湖农场推行三熟制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粮食生产连年都是全县第一。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个场的自然条件特别好呢?不是的。这里五百多亩连片的水田,原来都是粘性很重的青紫土,地下水位高,并不适于种春花。但是,他们有一颗革命的雄心,立志改变不利的自然条件,要土地献出更多的粮食来。他们冒着严寒,劈冰开道。在这一片终年积水的土地上,挖开了四条四尺多深、全长八华里的排水、灌水、运肥三用渠道,把地下水位降低了一米。在水利条件得到根本改观以后,他们又掀起了改良土地的热潮,为瘦土加肥,为粘土加沙,使土质由青紫变成乌黑,由粘韧变为疏松。成为扩种春粮的好田畈。随着三熟制面积的成倍扩大,肥料的需要量更大了。怎么办?“向猪要肥!”“向水要肥!”他们在大江里养活了一百多亩革命草;同时,大办田头畜牧场,现在已有八十多间田头猪舍,每年为粮田提供十几万担优质厩肥;他们还到萧山瓜沥公社学来了豆麦间作的先进经验,利用豆秆当肥料,推广了稻田养鱼以增强水田肥分的经验。东湖农场的职工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就是这样改变了不利的自然条件,为作物的高产丰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本报上海12日电 上海市南汇县盐仓公社红星第二生产队改一年种两熟粮食作物为一年种三熟(元麦加双季稻),三熟田连续三年获得亩产千斤以上粮食的高产量。南汇县地处长江下游,全年无霜期平均约二百二十天,双季稻安全生长期需要二百一十天左右,红星第二生产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争天时,夺地利,大胆试验一年三熟获得成功,为无霜期不很长的地区创造了一项重要的增产经验。这一经验正在全县推广,在今年秋种中,全县三熟田面积,落实的已达二万七千亩。
红星第二生产队试种三熟田是1956年开始的。这个队第一年试种的五点八亩三熟田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七斤半,超过全队粮食平均年产量40.4%。以后,全队三熟田面积逐年扩大到三十亩,也年年获得高产。1958年和1959年三熟田亩产都超过千斤。
紧紧抓住季节,争取适时种植,是红星第二生产队三熟田高产的重要关键。他们的实践证明,一年种三熟,季节性更强,如果有一熟失时,迟种晚收,就会影响其余两熟的产量。
为了保证种植不误农时,红星第二生产队,妥善安排劳动力,选用适宜三熟田种植的优良品种。这个队每年在三熟田种、收前,就把劳动力作出周密部署,到时候组织突击,随收、随耕、随种。他们还选用了生长期短的良种元麦“六柱头”和“无芒一粒籼”水稻。
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是红星第二生产队种好三熟田的另一个重要经验。(附图片)
四川资阳县长江公社一大队支部书记董勋(右)和老农刘贵亭在选择高产田小麦良种,准备种植。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第3版()
专栏:短评

一年三熟 大有可为
不久前,我们曾看到广西博白县改革耕作制度,变一年两熟为三熟,从而获得大幅度增产的消息。今天本报发表的浙江绍兴县东湖农场、上海市南汇县推广盐仓公社在双季稻的土地上增种一茬麦类春收作物新闻进一步证明:不仅在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地区可以变一年两熟为三熟,就是在我国中部的许多地区,也能够这样做。
改革耕作制度,由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是进一步发挥土地潜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农业大幅度增产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为了明年夺得超过任何一年的夏季收成,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动员广大社员的力量,与天争时,与地争利,在一切有条件的地区尽可能增种一季夏收作物。
使粮食作物由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是我国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结果,是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发扬了敢想敢干的勇于革新、大胆创造的精神,和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刻苦钻研、采取切实措施的结果。大自然能够给人提供无限的财富,就看人们敢不敢和有没有办法向它索取。在一块土地上种三季庄稼,计算起来它们的生长期总共需要三百九十五天,但是一年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怎么能作到一年三熟呢?这是绍兴东湖农场在试验一年三熟时所首先遇到的问题。如果按旧习惯办事,拿老眼光看问题,当然会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作到的。但是东湖农场的职工们不是这样的,他们没有被这个难题吓住而止步不前;也不受旧习惯的束缚,听命大自然的摆布;而是高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精心探索和掌握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努力让大自然听从人的支配。他们经过多方试验和刻苦钻研,终于用培育老壮秧、巧施肥料和加强田间管理等办法,缩短了早稻在本田的生长期,顺利地解决了三熟制耕作和季节的矛盾。同时对于增加一季作物而产生的劳力问题,也通过合理配搭作物品种和安排茬口,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一年两熟改三熟是耕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广,必须瞻前顾后,加以全面地安排。对于增种一季农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劳力、工具、种籽和新的耕作技术,以及本地区全年农作物的布局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加以妥善地解决。只有如此,才能把这种改革放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
增种一季夏收作物,农时季节已经很紧迫了。凡是有条件这样作的地区,应该抓紧时间,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努力把这一季作物种好,夺取明年夏季的丰收。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把三类麦苗消灭在初生阶段
河北宝坻县各公社在突击抢种小麦的同时,加强管理早播出土的麦苗,坚决把三类苗消灭在初生阶段。
宝坻县今年种麦进度快,质量高。到十月三日,全县已种麦五十万亩,现在有二十多万亩小麦已经出土,基本做到苗全苗壮。但是,由于今年晚秋作物多,许多小麦是套种的,耕得浅,雨后有板结;大多数麦田是抢墒播种的,部分碱地还受到蝼蛄、秋蝗等虫害威胁。为了保证小麦垅垅全苗,棵棵茁壮,中共宝坻县委发动群众,在抢播麦的同时,早抓麦苗期管理。
大改盐碱地力争夏粮高产
江苏盐城县伍佑公社在秋种中大力改造盐碱地,力争明年夏熟作物大面积高产多收。伍佑公社在解放前绝大部分耕地都是盐碱土。解放后逐年进行改造,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全社百分之七十的盐碱田已改造成为好田。但是,全社还有近三万亩盐碱地没有得到彻底改造。
目前,全社一万八千七百亩重碱土和九千七百亩花碱地,已积了一部分有机质基肥,开爽碱沟七千四百条;换土四千四百七十多亩;所有碱田全部耕完二遍,正在耕第三遍,选耐碱良种五十六万余斤。
不让一亩板茬地过冬
青海省民和县各人民公社,本着“一早百早”的精神,在集中主要力量进行秋收的同时,抽调了一万二千多名劳力、八千多头耕畜,实行活路分线、人分班,和班赶班、环套环的办法,一面秋收一面翻地灭茬,不让一亩板茬地过冬。截至九月底,全县已经秋翻的耕地占大田作物应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深翻面积达八万五千多亩,并给一万多亩地施了底肥。
移牛栏上山赶积冬种底肥
湖南省凤凰县采取赶牛上山积肥的办法来保证扩大各种面积所需的底肥。目前全县上山的耕牛已有一万多头,从九月份以来已积了不少牛粪。
凤凰县各公社在组织牛栏上山以后,不仅精肥数量大大增加,耕牛体质也显著提高。山江公社的九百二十四头耕牛中有一百多头是弱瘦的三类牛,上山一个月,这些牛头头都长得膘肥体壮,上升成一类或二类牛了。


第3版()
专栏:

做好冬菜储藏准备
雁滩公社队队作规划积极扩大窖棚
天津近郊七万人突击除治秋菜病害
本报兰州12日电 甘肃兰州市郊雁滩人民公社总结历年经验,统一规划,早动手,早准备,巧安排,在集中力量作好秋菜后期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蔬菜冬藏活动;并计划扩大冬菜种植面积,力争冬季鲜菜上市多、上市快、质量好。
雁滩人民公社是兰州市郊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今年全社蔬菜面积达到一万零八十二亩,比去年扩大10%。由于正确贯彻了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相结合的方针,夏季蔬菜总产量比去年增加28%。目前全公社种的八千四百多亩秋菜生长比以往几年都好。为了确保秋菜更大丰收,他们在实行“三包一奖制”的基础上,以三水、四肥、三锄草、三间苗为中心内容,开展了超产竞赛。
在大抓秋菜后期管理争取储备更多冬菜同时,公社党委及时召开了一次老农座谈会,细致总结了历年冬菜贮藏和冬季蔬菜生产经验,将当前农活作了排队,全面合理安排了劳动力。根据今年冬菜贮藏量大、品种多、气候变化大等特点,他们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全面开展了冬菜贮藏准备活动。贮菜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本着好菜入窖,次菜先吃的精神,社、队层层作出规划。二、扩大窖棚,改进通风、保温设备,提高冬菜贮藏质量。除对原有二百个窖棚进行一次检查、修补工作外,积极推广东岗大队的先进经验,给所有窖棚挖好风斗、天窗、气眼,窖棚内留好走道,并新修窖棚一百个。三、根据冬藏蔬菜的上市时间,实行分类贮藏,分级管理。
与此同时,他们还本着见缝插针,多多益善的精神,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大搞冬菜生产。
为了抓好上述工作,所有公社党委委员和大队的领导干部都坚持驻队,实行“四同”。现在,各生产队都成立了冬菜贮藏和温室、阳畦生产等专业队,修建窖棚、温室、阳畦所需用的玻璃、草帘子等物资已经全部准备停当。温室、阳畦内的冬菜苗已经育好。播种早的番茄普遍开花,白菜、黄瓜等菜苗正在蓬勃生长。
据天津日报消息 天津市近郊广大社员向秋菜的霜霉、软腐、病毒三大病害发起了总攻,决心在这个夺取秋菜丰收的紧要关头,速战速决,全歼各种病害。目前,近郊十余万亩大白菜、萝卜,大部分已经喷打了一次农药,严重的病叶、病棵正在摘除。
经过社员们两个多月的辛勤劳动,全市秋菜一般生长良好。但是由于前些日子接连下雨,湿度大,以致部分秋菜发生了三大病害,严重地威胁着秋菜的生长。在夺取秋菜丰收的决战时刻,各区、公社、生产队由党委书记、社主任、队长挂帅,分别到菜田进行检查,逐步摸清了病情;同时,抽调了大批干部,深入最前线,分片包干,指挥除治病害战役。各公社在妥善安排了当前“三秋”工作之后,集中优势兵力,除治病害。目前全市近郊约有七万大军,每日奋战在田间。在这次战役中,近郊各公社采取了综合性的除病措施。一般是先将病叶、病棵拔除,随后喷药、施肥、浇水。这样不仅消灭了病源,也促使白菜健壮生长,增强了抗病能力。(附图片)
江苏省江阴县南沙公社在加强粮食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积极管好秋菜。这是社员们正在萝卜地里锄草。      新华社记者 丁峻摄


第3版()
专栏:

赶上先进水平、超过先进水平
六安地委推广渒东种麦经验
主要经验是:采用“里稀外稠”宽幅条播,麦田耕得深整得细和“三肥下种”
本报合肥12日电 安徽六安县渒东公社渒东大队,连年获得了小麦大面积高额丰产。中共安徽省六安地委从秋种开始,就把普遍推广这个大队的小麦播种经验,力争全专区赶上渒东的小麦生产水平,作为贯彻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确保明年夏季增产更多粮食的一个战略措施。当前,全专区一个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以种好小麦为基础的学渒东、赶渒东、超渒东的群众运动,正在全面展开。
渒东大队连续获得小麦大面积高额丰产的基本经验是,按照党的指示,干部年年搞试验,大搞小麦大面积高额丰产的群众运动,先后创造了以合理密植为中心的一整套经验,保证了大面积的小麦种得好,管得好。特别是在播种方面,他们创造了一种“里稀外稠”的宽幅条播法,解决了小麦的通风透光问题,能够有效地防止小麦倒伏。他们在播种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狠下苦功,认真细作,土地一般都深耕六至八寸,有的达一尺以上。在整地方面,是看茬整地,细整作畦,做到耙细整平,土壤上松下实。同时根据土壤结构和排水条件等不同情况,适当处理畦与沟的宽度与深度,做到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有利于清沟排水。在施肥方法上,先后创造了“三肥下种”(铺底肥、垫沟肥、盖种肥)的合理施肥、经济用肥的经验,把肥料真正用在“刀刃”上,发挥了肥料对粮食增产的最大作用。
中共六安地委对渒东的小麦播种经验极为重视。地委第一书记杜维佑等负责同志,经常深入到渒东田间,和社员一道细致地研究、总结经验并及时推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许多地方因为学习渒东而获得了小麦大幅度增产。因此,中共六安地委把推广渒东小麦丰产经验,当作增产粮食的一个关键性措施,狠抓细抓。
在学习和推广渒东的经验中,各地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以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精神,反复说明了认真推广渒东种麦经验的重大意义,并进行了座谈讨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认识普遍提高,思想统一,干劲冲天。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五分之一,已连续三、四年学习渒东经验的霍丘县周集公社,在总结已往学习渒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播种的二十八万亩小麦,要求全面学习渒东经验,其中连片的大面积高额丰产田,由去年的二万亩扩大到今年的三万亩,力争超过渒东的水平。
霍丘县周集公社闸口生产队,按照渒东三肥下种的经验,原来准备每亩地施铺底肥一百五十担,垫沟肥(人、畜粪)五百斤,盖种肥十五担,在8月中旬就超额完成了积肥任务,每亩达到二百三十担,并有80%的肥料运到了田头。六安县苏家埠公社,在一个半月前,便由公社工业部长率领五名技术工人前往渒东学习和赶制新式条播器,回去后,全社组织了三百七十多名铁木技术工人赶制播种工具,已新制和改制各种新式工具一千四百二十多件。这个公社还成立了七百多个技术研究小组,负责传授和研究渒东播种和管理方面的技术。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曾老六半夜冒雨救菜苗
我们公社今年种的秋菜特别多,菜苗出土了,长得又嫩又绿。一天夜里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有人担心会损坏一些菜田。第二天,大家到菜田一看,每个菜畦的地沟都放开了,菜田里没有一点积水,雨过天晴,菜苗长得比雨前更鲜嫩可爱了。
是谁冒雨在半夜里起来放了菜畦的积水呢?原来是老菜农曾老六。曾老六今年五十八岁,是个种菜能手,他深知刚出土的菜苗,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要加倍爱护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所以他听到外边下雨,就紧忙着起床去放水。
曾老六常常说:“种菜如种花,要时时管理它”。他在管理菜田中,坚持勤锄草、勤浇水、勤施肥,不论春菜、夏菜都获得了丰收。现在,在他管的秋菜地里见不到杂草。他的模范行动,带动了广大社员都精心管理蔬菜,8月份全公社的蔬菜收获量超过原计划三倍多。
江西上饶市市东公社
周斐琳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出色的蔬菜组
我们公社包宅生产队的蔬菜组,利用“十边”隙地种了二十多亩秋菜。菜籽刚下到地里,忽然来了一阵大雷雨,又经过暴日一晒,一层层硬土皮盖住了嫩芽,菜苗没有长出来。蔬菜组副队长南祥高就和社员们从失败中找到了教训,所以在第二次播种是趁雨后时机,抢墒把畦作好;播下种子以后,为了避免日晒,每天早晨用稻草、蕉藕叶盖住菜畦,晚上再揭开。这样,几天以后,菜苗出土了,突破了全苗关。
房前屋后,是家禽、家畜出没的地方,为了避免鸡吃猪踏,蔬菜组的社员利用络麻杆等,编起一排排的篱笆。社员们称赞这是个出色的蔬菜组。
浙江乐清县柳市公社 南祈木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组织后勤人员兼管菜田
宁夏中卫县灯塔公社利用开垦荒地和“十边”地种了三千七百多亩蔬菜,怎样管好这些菜田呢?东月管理区组织了食堂的管理员、炊事员和饲养员等后勤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兼管菜田。经验证明这种办法效果很好。现在这个管理区的三百亩菜田已经普遍薅了草,追了肥,还喷撒了除虫药粉,全区蔬菜长得嫩绿茂盛。
把后勤人员组织起来管理菜田,这对集中劳力投入粮食战线大有好处。因此我认为这项经验可以普遍推广。   路德恒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虫口夺菜
我们公社有二千多亩白萝卜发生了虫害。党委第一书记苗纪安亲自到田间检查,和有经验的老农一起寻找除治萝卜剜心虫的办法。
他们发现剜心虫的活动规律是:在幼虫期,先危害萝卜叶;后期钻进萝卜心,吃掉幼芽。轻的要减产三、五成,严重的萝卜心被吃掉,一无收成。找出了规律,认识到了危害蔬菜的严重性以后,党委立即号召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书记挂帅,发动社员一齐行动起来。他们采取除治剜心虫的办法是:一、对危害叶部的剜心虫,在早晨有露水时,喷洒烟草合剂或六六六粉,三天一次,直到消灭干净为止;二、对钻进萝卜心的害虫,用竹签挑出杀死,或用苦楝树皮、马山条等熬成水喷洒。
高堂生产队在党委副书记董德庆的带领下,已治好二十三亩发生虫害的萝卜。全社二千多亩萝卜,已经分别喷洒了药水三到五遍,虫害已基本消灭。河南舞阳县保和公社党委通讯组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送菜秧 传技术
我们公社的古河大队和胜利大队在大种秋菜中是竞赛对手,古河大队有种菜的经验,种秋菜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胜利大队。在菜田管理中,古河大队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积极支援胜利大队,使胜利大队赶上了自己。
胜利大队菜苗不足,要补栽和移栽有很大的困难。古河大队队长李恒才于是带领本队种菜能手丰安宗等六名社员,挑着六百七十多斤菜秧来到胜利大队,他们一边帮助抢栽,一边传授技术。在四天中,胜利大队由原来栽菜二百六十亩,增加到五百二十亩,许多社员还学习了古河大队的管菜经验,做到了勤追肥、勤除地、勤浇水。
现在这两个队的秋菜都长得很好。
安徽全椒县古河公社 武学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