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打柴晒菜 修缮饭厅 让社员住暖吃好
辽宁农村食堂准备过冬工作
四川清白公社第一管理区订出秋收后计划用粮办法
本报沈阳11日电 辽宁省各地农村食堂,抓紧时间打柴晒菜,积极做好过冬准备。
在气候寒冷的辽宁,妥善安排食堂过冬是一项重要工作。想法让社员住得暖、吃得热,已经成了各级党委普遍关心的大事。依照省委的指示,许多市县都认真部署了食堂过冬工作。农村食堂过冬首要的是解决取暖问题。目前,许多食堂都按照农民习惯,整修了饭厅,搭了火墙火炕,贮备下足够的烧柴。安东县长安公社长泡大队,组织劳力深入十三个小队食堂和社员家中,修盘火炕、火墙一百多处,做到社员冬季吃饭有暖屋、睡觉有热炕。昌图县昌图站公社马仲大队,最近试验成功三种构造简单、经济适用的土热风炉(土暖气),已推广到全大队的食堂和托儿所。喀左县平房子公社还新建了一部分餐厅,对一部分距离食堂较远的农户,采取了“统一安排、分厅吃饭”的办法,大大方便了群众。不少山区食堂还组织社员大打冬季用柴。法库县柏家沟公社和平大队,实行包工定额,发动社员利用早晚时间打柴。
大量贮备副食品,改善伙食管理,保证社员吃饱吃好,也是食堂过冬的重要工作。法库县红旗公社红旗田大队五个食堂,已淹咸菜四十缸。各地食堂在大量贮备副食品的同时,对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也作了全面安排。旅大市地区各农村食堂,已把口粮按月、按日落实到户,实行合理用粮、粮菜调剂,保证社员吃饱吃好。
辽宁各地农村食堂,结合做好过冬准备,还广泛开展了评比升级运动。黑山县一千二百二十五个农村食堂,围绕过冬准备工作进行评比的结果,一类食堂由原来的15%上升为45%,三类食堂由20%下降为12%。各地食堂的评比升级运动还在继续进行。
本报成都11日电 四川省新繁县清白公社第一管理区,在秋粮收获之后,妥善安排社员生活,争取从粮囤尖上着手,一开始就抓紧节约。
为了做好节约用粮的工作,不少社员积极提出计划用粮的建议。根据社员建议,党支部提出以下几种办法:
(一)在以人定量的基础上,按照各个时期农活多少、轻重,作好全年用粮的统筹安排。这样既保证社员吃饱吃好,又防止了抛撒浪费。
(二)增种一季晚秋粗粮作物,使粗、细粮搭配食用。这里是水稻主产区,农民以食大米为主。今年在水稻收获后,利用在小春播种前的空隙,增种八百多亩秋洋芋、胡萝卜、泥豆等晚秋作物,这些作物在立冬前后即可收获。
(三)搞好蔬菜生产。全管理区充分利用原有蔬菜地和食堂的菜园,大搞套种、间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蔬菜产量;同时在晚秋、小春地里尽量设法套种、间种一些生长期较短的蔬菜;并发动社员家家户户利用屋前、屋后、田坎、地边,见缝插针增种蔬菜。全管理区计划生产蔬菜二百万斤,保证社员有足够的菜吃。
(四)改进炊事技术,增加花色品种。
为了加强这一工作,支部书记挂帅,各队也有一个副队长具体负责领导这一工作。
目前,全管理区已形成节约用粮的风气。七个食堂都已作出节约用粮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第2版()
专栏:

改革耕作制度 调节农活忙闲 事事争取主动
段柳管理区秋收秋种有条不紊既快又好
农业投工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三天完成种麦任务,播种期比往年缩短一半
本报太原11日电 山西省沁县火箭人民公社段柳管理区改革耕作制度,调节农忙农闲季节的农活,出现了事事主动样样领先的新局面,三秋工作做得既快又好。
段柳管理区今年改革耕作制度的第一年就收到了很大成效。由于各项工作样样赶前,目前秋收秋种工作秩序有条不乱:冬种和早春种谷、马铃薯等已经收割完毕,比一般谷子早收获了二十天,春种谷和马铃薯正在开始收获;最近,集中劳力三天就完成了全管理区种麦任务,播种期比往年缩短了一半多。由于有足够的劳力和充足的时间,各项农活的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如麦田底肥每亩平均达到了二百二十担,比去年的施肥量增加了46%。今年秋田作物普遍锄四次、追肥两次,同时改变了过去由于劳力顾不过来,谷子、马铃薯不追肥的习惯。由于从根本上改革耕作制度,今年节省了大批劳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据管理区统计,截至目前为止,全管理区农业投工已达七万多个,比去年同时期投工数增加32%。今年秋田平均每亩投工十七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四个,比附近一般管理区投工水平超过了50%左右。因此今年秋田生长情况很好。与此同时,林、牧、副、渔业也都大有发展。
段柳管理区地处太行山区,山川沟滩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历来耕作粗放。近几年来随着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兴建公社工业和开展农业基本建设,劳动力越来越显得紧张。由于劳力不足,春季难以保证全部耕地适时下种,夏季田间加工顾不过来,秋收拉的时间过长,有时形成意外损失。在制订1960年生产规划时,管理区党支部针对劳力不足的问题,组织干部、老农、社员和科学技术人员具体地作了分析研究。通过反复探讨,发现农业生产一年之间有“三紧、三松、一闲”现象。当地以种植秋作物为主,谷雨、立夏、小满三个节令要完成全部秋作物播种任务,这个时间农活集中,需工量就占到了全年生产用工的三分之一以上;小暑到大暑,夏收、夏种、田间加工三项主要农活交织在一起进行,时间性较强,约占全年投工15%;第三个紧张时期是秋收、秋种、秋耕,需工量约占全年投工四分之一以上。这三个时期大约一百二十多天,投工量达全年总数75%到80%。“三松”是:惊蛰到清明,小满到夏至,立秋到处暑,农活都较少。一闲是:秋收后冬季两、三个月。全管理区春播期间就需工近一万九千多个,而全部劳力仅能投工七千八百多个,就是提高劳动效率一倍,完成任务也有困难。相反冬季却没有更多的农活可作。从而也找到忙闲不均的根源,主要是农活过分集中而形成。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农活分散开,劳力不足的问题就可以基本上得到解决。
段柳管理区从改革耕作习惯着手解决劳力问题时,一方面总结了管理区有关改进播种期各色各样的试验田的成就,又从多方面吸收研究了当地农家经验;一方面学习推广外地的各种经验,在确保增产的前提下,提出了调节农事活动的办法。第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的适应能力,把春播作物分为冬季、早春、春季三个时期播种。如种谷子学习山西农学院经验,结合当地试验田的试验成就,由春播改变为冬种、顶凌种、春种三个时期播种,其它可以提早播种的作物都分别提前播种,马铃薯、大麻提前两个节令,黑豆、瓜菜提早一个节令播种。这样分散了春种期间的任务,避免了各种作物挤在一起同时播种,用劳力过于集中的现象。第二、重新安排农活,改变沿袭了多少年的老习惯,把农忙时期的农活,尽可能提前到农闲季节来作。譬如在冬季积极积肥造肥、割荒草熏肥、翻挖畜圈猪羊圈等,就为春播准备好肥料;结合水利建设整修耕地,把所有耕地进行了耙磨。一开春就送肥、整地、翻晒种子,尽量把播种以前的工作提前进行。第三、自然灾害对生产劳动影响很大,突然的袭击往往形成意外的劳力紧张。春旱捉不住苗,夏季遭雹灾,一经毁种就大大增加了劳动量,打乱了整个劳力布局。段柳管理区从总结这方面的教训中摸索到各种灾害发生的规律,通过改革耕作制度找到防止办法。当地特点之一是春旱,为了防治春旱,秋耕时结合耙耢,解冻前顶凌耙地,春季及早抢墒下种,推广使用保墒工具,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保证全苗。段柳管理区由于山势地形的关系,有一部分地区每到小暑、大暑前后,常发生雹雨。过去这一部分耕地种植谷子、高粱较多,一经雹雨即形成减产,今年管理区重新安排了这个地区的生产,改种马铃薯和甘薯,附近地区种植玉米。薯类块茎结在地下,到后期冰雹损害不了,玉米抗灾能力强,这样就可避免和减轻雹灾对增产的影响。(附图片)
贵州铜仁专区拖拉机站的工人们在帮助铜仁县谢桥公社小麦丰产坝里翻地,迎接播种。新华社记者王翼南摄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内蒙古秋翻进度快质量高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人民公社在紧张秋收的同时,妥善安排劳力、畜力、工具,展开秋耕、深翻运动。到10月4日,全区秋耕深翻面积已达二千三百多万亩,其中深翻七寸到八寸的土地有二百五十多万亩,并有部分地施了底肥。
在秋耕深翻运动中,各地改进了役畜使用和饲养,并建立耕翻地验收责任制度,使秋耕深翻进度比往年大大加快,质量不断提高。许多公社在秋耕战役中,还展开评比竞赛,改进耕翻技术。
四川开展二次秋收运动
四川各地人民公社在“一粒不丢,一颗不漏”的口号下,组织大批辅助劳力开展二次秋收运动。马边县组织一万名社员,七天时间,就从复打谷草中收粮食三万六千多斤,同时还从已割作物的地里拣回六万多斤玉米和小杂粮。
在二次秋收运动中,各地妥善安排劳力,把劳力组成专业队伍进行复打工作;同时,发动广大社员和学生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逐田逐场的翻打秸秆和拣拾抛撒的粮食。
在复打和拣粮中,有些地方还推行了包地段、包时间、包任务的“三包”办法,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复打任务。
湖北为秋播积造底肥
湖北省各人民公社结合当前秋收、秋耕开展群众性的积肥、造肥、送肥运动。目前,全省投入积肥的劳力占总劳力20%左右。个别动手早的地方,已经为秋种备下了足够的底肥。大部分地方正抓紧时机,边积、边造、边送,力争在全面播种以前把底肥备足。随县组织五万积肥大军,从公社到生产队都设有专管肥料的书记,并成立积肥造肥指挥部加强具体领导。武汉地区从上到下分配积肥任务,建立专门班子,实行定领导、定劳力、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奖惩的责任制。
沈阳地区十天拣粮164万多斤
辽宁沈阳地区开展群众性的复收拣粮运动,使秋收质量大大提高,实现了颗粒归仓的要求。据八个县统计,最近十多天里就从收割过的地里拣回粮食一百六十四万多斤,可够四千人吃一年。
今年,沈阳地区各地人民公社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和沈阳市委提出的“快、净、全、好”的要求,对秋收质量都特别重视。为了做到颗粒归仓,不损失一粒粮食,各地在秋收中都组织了拣粮队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复收拣粮运动。
向黄河滩要地要粮
陕西韩城芝川公社党委最近总结今年夏秋两季向黄河滩地夺回大量粮食的经验,提出了“变荒滩为宝滩、变沙滩为良田”的口号,组织全体干部和社员投入了再战黄河滩、开荒夺粮大战,截至9月20日,全社已垦滩地七千多亩。现在,两千多名社员,正在紧张的边抢收、边垦地、边抢种。


第2版()
专栏:

分清农活轻重缓急制订生产责任制度
瞿昙公社秋收工效提高三倍
五万多亩作物提前收完,同时翻耕秋茬地一万六千多亩
据新华社西宁电 青海乐都县瞿昙公社领导干部运用解剖麻雀的办法,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深入一点,摸索合理组织和使用劳力的经验,并在全社范围内推广,使秋收、打碾、秋翻的劳动工效提高了三倍多。
秋收开始以来,瞿昙公社党委采用各种办法,从各方面挖掘劳力,使参加秋收打碾的人数由原来的五千三百六十一人增加到七千二百四十八人,其中主要劳力占全社主要劳动力的87%以上。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劳力的作用,公社党委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对生产队和小队劳动力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副书记郭登隆深入到劳力比较紧张的浪营生产队进行调查研究。这个队每个人平均负担十一亩的收割任务,以每人每天割三分地计算,仅收割任务就得一个多月才能完成,其他农活就更不好安排。郭登隆同志在和社员同劳动、同商量中,和社员一起研究了如何合理组织劳力的问题,决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按体力、技术的高低、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让身强力壮的社员全部投入抢收,其他劳力较差的社员翻槎,组织小学生和体力弱的拾穗头。收割中,又以最强的劳力收割远地和株高秆粗的稠庄稼,一般劳力收近地和稀庄稼;翻槎时,让年岁大的翻大片地,可以少转头,少抬犁,青年人翻多转头的小块地。同时分清农活轻重缓急,突出主要农活,又照顾一般农活,把参加三秋的劳力,拿出70%投入收割,15%的劳力抢时间翻地,其他15%进行打碾等。并且看季节、看天气、听气象预报来安排劳力。每个社员都分配有晴天、阴天或雨天干的几套活路,不致因天气变化而窝工。这个队还分别按不同的工种、劳力和规格质量,制定了生产定额和报酬,推行了定质、定量、定时、定报酬的生产责任制,开展了评比竞赛。他们以小队为单位,将收割能手组成“卫星队”,青壮年组成“突击队”,其它社员组成“飞镰队”,每天各小队的“卫星队”、“突击队”等展开对手赛,现场比武,评比竞赛,并由收割能手介绍经验。浪营生产队通过合理安排劳力和开展劳动竞赛以后,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全队有60%的社员突破了工作定额,只用八天时间就抢收了二千七百多亩。同时由于坚持了出工带肥收工带柴草和麦捆的办法,在收割中还送肥十二万斤,为食堂背回柴草五万斤,捎回麦捆子十六万斤,节约了大量劳力。这样,既加强了主攻战线,其他活路又都抓了起来。
公社党委立即推广了浪营生产队的这一经验。全公社各生产队都结合着本队具体情况,学习了浪营的工作方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全公社平均每人每天由收割三分地,增加到每人一天收割八分多,有两千多人超过了每天割一亩、百捆的要求。目前,全社已提前收完了五万多亩春种作物。同时还结合着抢收翻好了一万六千多亩地的秋槎,积攒了一亿多斤肥料,为明年农业生产持续跃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2版()
专栏:短评

巧安排
农业生产有强烈的季节性,农事活动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这就形成了一年四季忙闲不匀的特点。
大跃进以来,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高了,要求的标准也高了,任务和劳力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起来。如何巧用兵、巧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掘劳动潜力,就成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大事。山西省沁县城关火箭公社段柳管理区改革耕作制度,调节农忙农闲的事例,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劳力不足的很好的经验。
这个管理区的同志们善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他们根据本地历史形成的农业生产上的“三紧”、“三松”、“一闲”的农忙农闲情况,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适应能力,从“早”字做起,来疏散农忙季节的农活。通过摸规律,查原因,总结经验,结合试验,把能够提前播种的作物提前播种,把可以分期分批播种的作物分期分批下种。分批种,也带来了分批管、分期收,这就很自然地调节了农活的迟早和忙闲,克服了农忙时劳力使用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劳力不足的现象。
尽可能把农忙时的活,提早在农闲季节去做,是他们解决农忙时劳力不足的又一个重要措施。历年来,这里的习惯是一开春才开始送肥、整地等备耕工作,现在提前到冬季完成,这样就农闲干了农忙活,“三松”分担了“三紧”事,劳力安排上加强了计划性,争得了主动权。
根据历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改变播种期,改种抗灾力强的作物等措施,不仅抵御了灾害,保证了增产,也大大地避免了因灾毁种、补种误工而带来的劳动力紧张,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活劳动。这些做法,无疑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人民公社的生产安排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一项科学的细致的组织工作,如何在不断地认识和掌握生产上、经营管理上的各种新的情况和各种规律,掌握好劳动力使用上的主动权,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段柳管理区的事实向我们表明,只要认真地总结经验,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并深入群众,与老农、技术员和科学研究部门共同研究、共同努力,完全能够找到迅速前进的途径。


第2版()
专栏:新疆通讯

在秋播第一线
本报驻新疆记者
瑰丽的天山主峰和往年秋天一样,依然积雪皑皑,晶莹洁白。可是山脚下的沙湾县星火公社的冬麦播种工作却和往年大不相同。星火公社是以地多劳动力少出名的,平均每个劳动力担负的耕地面积有六十多亩。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不能够再多种一些?种好一些?公社的社员们作了肯定的回答。这回答不光是诺言,而是行动,是忘我的辛勤劳动。
扩种再扩种
星火公社今年冬麦播种面积要扩大一万一千多亩,平均每个劳动力要多种五亩。土地从哪里来?除了合理安排茬口、轮歇地全部种上,就只有开荒。
公社六个大队中,乌拉乌苏大队在公社化前本是个穷队,近三年来由于播种面积扩大了三千八百多亩,多打了粮食,这个队才算“翻过身”来。今年,这个大队扩种二千二百亩冬麦。当五千多亩麦茬地快要犁完的时候,一班人马就开往垦荒战线了。荒地在北面苇湖旁边。夏日,天山融雪雪水渗入地层,又溢出地表,土壤变成稀泥的沼泽滩,单人轻骑不敢过往,怎么能套犁种庄稼呢?
远在春天,星火公社社员在这里挖了深达两、三米的排水干渠,只一个夏天,五千多亩地的积水便排除了。这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乌油油、亮晶晶,腐植质有半尺厚。因为杂草丛生,耕牛犁不动。克拉玛依矿务局的同志们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拨给一台斯大林八十号大型拖拉机前往支援,乌拉乌苏大队的社员热情地接待了拖拉机手,一天三番五次地送西瓜、哈密瓜,没明没黑地在拖拉机前面打荒开路,修渠引水。
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看见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他们纷纷表示:七千二百亩的种麦计划要突破。
深夜浇水
奋战了一天的社员已经沉沉入睡。这时记者来到乌拉乌苏大队第一生产小队的南障,看到浇水员马成绩正在打坝浇水,为冬麦播种准备湿润的土地。迎着雪山上吹来的寒风,他站在冰冷的水中,铲开水口,只听得渠水哗哗地涌进毛渠,流进一块块畦田里去。借着水面微弱的反光,他察看流水是否浇得均匀。今年冬麦面积扩大很多,一滴水,就是一滴油,想到这里,他手里的铁锨舞得更勤了。
忽然,远远的地方传来了一声长长的呼唤:“马——成——绩!”这是另一个浇水员马才的声音。“我——在——这——里!”,在这静静的深夜里,不只是他一个人在辛勤劳动。整个乌拉乌苏大队,整个星火公社的田野上,有几十名和他一样的浇水队员,彻夜不眠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一昼夜浇水的面积由六百多亩提高到一千三百多亩。
支部书记在田间
县里开过电话会议的第二天,陆宫大队三小队支部书记马桂芳(回族)背着行李来到了田间的播种作业点,她把铺盖扔在一棵大树下,便匆匆地向地里走去。社员看见支部书记也搬来了,生产热情更加高涨起来。
马桂芳,三十来岁,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妈妈了。她一年四季带头劳动,曾经被选为妇女代表,今年5月担任支部书记。马桂芳什么活都干。哪里需要,她就到哪里;既抓生产,又抓生活,还具体地解决社员思想上的问题。耙地是这个生产队抢种冬麦的薄弱环节,她就跟着去耙地。这是一块一百多亩的大条田,七架双轮双铧犁和三架单铧犁一趟能犁五米宽的土地。这样宽的距离,两张铁耙需要往返两趟才能耙完。耙地远远跟不上翻耕工作了。“耙地为什么赶不上去?”马桂芳经过了解,铁耙和耕马都还有,就是人手少,套不过来。能不能不增加人手而提高耙地工效呢?她心里一时还找不出答案。
休息的时候,她和几个耙地手开了个会。终于想出办法:把五匹马排成横排,五张耙横连一起,一人牵马,一次过去,就可以耙完五米宽的麦地。开始,五匹马快慢不一,相互碰腿。马桂芳仔细观察,发现牵马人没有赶马经验,于是把赶车多年的老把式马金才调来牵马耙地。这回完全不同了,前进、转弯,行动自如,趟趟赶上了犁地的进度,还节约四个劳动力。五天以后,这个播种作业组的犁地、耙地、播种等工序全都纳入正轨,工效分别提高了一倍多。
接到紧急指示后
肆宫大队三小队田间生产点的社员们刚吃过晚饭,党支部书记赶来召开播种专业组会议,传达了上级党委的紧急指示:播种期只有十多天了,播种日进度却只在四百到五百亩之间,必须抓紧时机,把全大队八架播种机日播进度提高到六百二十五亩,才能保证适时播完一万一千亩冬麦。
听到这个指示,人们一天的疲劳顿时消失,你一言,我一语,查漏洞,出点子,讨论加快播种进度的办法。播种机手决定换人换马不换机器,日夜三班,不停地播种。
一场新的战斗开始了。月亮悄悄从东方升了上来,第一班十二个扶犁手和四个耙磨地的社员摸黑起床,套犁进地干起来了。五匹马拉着一架十行播种机轻快如飞,来回一趟就播下了五亩多地。一边是犁的快,一边是播的多,只是忙坏了拉运麦种的老大伯陈景礼。他赶着四套马车,来往在麦场和冬麦地之间十多里地的路上,装运种籽。
晚上,北方黑云涌起,电闪雷鸣。共青团员萧生元、郑生员和另外一个名叫李印珍的姑娘拉来五匹马,接班播种。虽然伸手不见五指,播种机还是工作不停。二十四小时过去了,三班人马用一架播种机播了一百六十五亩,比平均日进度快了近三倍。


第2版()
专栏:

边收边耕边种 翁逸之 游龙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