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划分战线 统筹兼顾 大搞协作 大改工具
四川冬季生产路路告捷
广东用管水稻的劲头加强冬种作物管理
本报讯 四川省农村冬季生产高潮已经全面展开。
去年12月初,四川全省结束了“四秋”工作以后,立即组织劳力转入冬季生产,一个月来,各项生产进展很快。现在全省小麦、油菜、蚕豆、豌豆等中耕追肥一次的已占一半以上,许多地区已达到两次或三次。和这同时,以大兴水利为中心,改良土壤、平整土地相结合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也一浪高过一浪。全省开工的水利工程已达到八万六千多处,已完工的有五万多处。在积肥战线上以养猪为中心,掀起向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索取肥料的热潮。在多种经营方面,经济林木和野生“五宝”的采摘和收获,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牲畜家禽配种和繁殖等八路进宝,到 去年12月中旬据绝大部分专区统计,仅现金收入就已超过了原订平均每人收入十元的计划。
冬季生产运动一开始,一个以人人力争先进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大竞赛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出现。达县、平昌、宜宾等县几天内,就使竞赛深入到人与人、田与田、高产片与高产片之间。温江、绵阳、内江、南充等专区都展开了几个县、几个公社或管理区之间的协作竞赛,做到互相支援,帮穷赶富,争取共同跃进。金堂县的四十四个公社大协作,合修的沱江灌溉渠灌田达六十万亩,修成后,丘陵和山区的二十二个公社历年干旱的情况就可以根本改观。
冬季生产方面多,战线长,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充分依靠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妥善安排了劳力和时间,从而保证了条条战线都有劳力去做,保证冬季生产全面跃进。全省五千多个人民公社一方面采取挤、抽、调、换等办法,千方百计压缩非生产人员,把90%以上的劳力投入各种生产,具体办法是:①统筹兼顾,划分战线,按社员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建立专业队;②抓小运动,组织专业队与突击运动相结合,开展大协作和大兵团作战,效果很好。威远县从冬季生产以来已连续开展了分别以田间管理、农田基本建设、冬耕等为中心的四次运动周,每一战线在每次运动周中也都有不同重点。目前,全县小春作物已普遍追肥两次到三次,病虫害基本消灭;完成小型水利工程九百多处,猪在一个多月中增加了7%,每亩耕地积青肥达万斤以上。
为了提高工效,各个战线上的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风起云涌。南充专区在全区开展了一个水利施工、牲畜饲养、稻谷、红苕和小麦加工、榨油等八个方面工具改良化和半机械化的竞赛,全区工具改革已推进到以点带面全面开展的阶段。西充县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为主,土洋并举,大造各种土机械,红苕的加工、收藏、运送全部实现了半机械化。全省水利工地已有四百多处实现了半机械施工。
在这个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中,四川省各级党委的领导作风更加深入、细致和具体。各级党委书记都分线包干,深入第一线,大搞“指挥田”,树标兵,既抓先进,又抓后进,领导广大群众不断前进。隆昌县在小春作物田间管理、水利、积肥造肥、多种经营四方面共建点二千零六个,参加的各级党委书记和干部达五千多人。这些点都实行了定人、定措施和定期研究的制度,总结了群众在造肥、改良工具、田间管理上的许多经验,发现了不少问题,并推动了后进地区赶上先进。
本报讯 广东1959年冬种作物种得早、种得快、种得多、种得好,而且管得较早较好。目前,全省二千多万亩冬作物大部生长壮旺,小麦一般已长到七、八寸高,番薯藤一般已有两三尺长,早插的已经结薯。
广东一年三熟。去年冬季,广东各地决心把冬种当作一造作物来抓,因此在秋收前一个多月就订出规划,并作了具体部署。全省在“小雪”前就基本完成冬种任务。
1959年全省冬种面积比1958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各地还较好地执行了农业“八字宪法”,提高了冬种质量。改变了过去对冬种作物“只种不管或少管、迟管”的现象,力争以管水稻的精神来管好冬种作物。许多地区强调在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抽出了必要的劳动力,并采取固定的专业队经常管理与组织群众临时突击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冬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如佛山专区各县组织了十三万多人的固定专业队,专门负责冬作物的田间管理,做到丘丘有人负责,并经常检查。


第3版()
专栏:

水利工程一定要过好配套关
本报评论员
去年12月30日,本报在“组织一次水利工程大检查”的社论中,曾经提出水利工程要通过七道关口,其中有一道就是工程配套关。所以这样强调过好工程配套关,是为了所有水利工程都能做到边施工,边受益,早完工,早受益。
兴修水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农作物对水的要求,是为了减免水、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威胁,保证农业稳定增产。从今年各地兴修水利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在施工方面都做到了修得多,修得快,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必须做到修得好。修得好的一个标志是:受益快,效益高。怎样才能做到受益快,效益高呢?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使工程成套,做到库成渠通、水到地平。也就是说,在修水利工程的时候,既要把蓄水、引水或提水等一系列的水源工程修建好,解决水的来源问题,同时还要把支渠、斗渠、毛渠开好,土地平整好,使修库、开渠、平地、整地一气呵成,发挥最大效益。不论任何一个水利工程,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工程构成的,一项工程搞得不好,就要影响到整个工程充分发挥作用。比如一个水库要发挥灌溉和防旱、防涝的作用,就不仅要修主体大坝和副坝,而且还要修溢洪道、节制闸、涵洞、渠道和田间沟渠,还要平整土地等等。如果光修好了水库的主体工程,而不修好辅助工程,那末,水库即使蓄上了水,没有渠道,水也引不到田里去;没有田间沟渠和平整土地,水到了田里,也不能适时适量地浇灌农作物,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工程不成套的水库,即使修得再多,修得再快,也不能算作修得好。因此,在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使工程成套。
在1958年大兴水利运动中,因为缺少经验,对水利工程的配套问题注意得不够,以致一部分工程没有成套。有的是修了水库,没有修水渠;有的是修了干支渠道,没有修斗、毛渠;有的是虽然修了渠道,但土地没有平整好,这些工程都不能在当年受益或者效益不高,对农业生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去年的冬修水利运动中,不少地区已接受了这个教训,对水利工程的大小项目进行了统一规划、全面安排,既抓主体工程,也抓辅助工程;并且在修建中还运用了过去一些边修边用、快修快用、修好用好等及时发挥效益的经验,因此,效果很好。例如北京市到目前为止,经过新修改善,灌溉面积已经达到三百万亩,其中渠系成套的面积达到二百四十八万亩,尚未成套的面积,干支渠以上的工程已基本完成,正继续大搞斗渠以下的配套工程。辽宁省锦县在去年冬修一开始,就本着主要工程和辅助工程相结合,环环相套的施工指导原则,一手抓水源工程,一手抓配套工程,由县委书记挂帅,制定水利工程配套计划,层层落实,包修到底。经过前一阶段的奋战,到去年12月初,完成新修、整修、扩建的渠道和田间工程控制面积达五万三千六百多亩,其中已有两万多亩投入冬灌。就是大型水利工程也完全可以过好配套关。如河南、山东两省1958年冬季修建的几处大型引黄工程,是灌溉几百万亩甚至上千万亩的大灌区,因为注意了工程成套,就做到了当年受益,在1959年的夏季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情况说明,只要统一规划,全面安排大小工程项目,妥善地组织劳力,不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工程,都能够做到工程成套、及时受益。
怎样才能做到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一气呵成呢?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统一规划,全面安排,是首要的问题。因此,应对这一工作立即进行一次检查,已有的规划、安排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合乎要求。如果规划得不好的,就要赶快找出原因、想出办法做好,一定要使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都能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如果还没有对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作统一规划和全面安排的,要赶快作出安排,并且立即行动起来。否则,就不能尽快地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在已经有了规划和安排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合理安排和组织劳动力。辅助工程中工作量最大、范围最广、需要劳力最多的是开渠、整地工作,因此,需要妥善地安排劳力,才能保证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都能按期或提前完成。在安排、组织劳力时,可以根据时间、劳力和工程的难易、大小进行排队,在统一领导下采取划分战线,分项包干或分片包干的办法。这样就可以首尾兼顾,从上到下,同时进行。山东省范县把兴修水利的大军分为“野战兵团”和“地方兵团”,前者由县直接指导,负责修建大渠道,后者由公社掌握,包修支、斗、毛渠道和田间工程;现在有些公社已经做好了支、斗、毛渠和田间工程,并实现了园田化,随时可以浇地。辽宁省锦县采取了各社成套包、成套修,一包到底的办法,还根据冬季施工大地封冻的特点,确定先作好单位工程的小配套,突击完成水源工程和渠道工程;开春解冻后,结合平整土地,全面作好田间工程,完成大配套。此外,在安排劳力上,还有些地方,采取以下的措施:集中一部分精壮劳力大战水库,拦河闸坝,修建干渠等关键工程;另外一部分劳力进行支、斗、毛渠及田间工程,结合改良土壤和田间管理工作,同时开挖沟渠、平地整畦等;或者采取逐个击破,一鼓作气,负责到底的办法。
对于支、斗、毛渠和平地整畦等辅助工程,不但要安排调配劳力进行,而且同样要贯彻“高速度、高质量、高工效”的要求,这样才能和水源工程首尾相应、一气呵成,才能保证及时发挥效益。怎样才能作到高速度、高质量、高工效呢?关键问题仍然是大搞技术改革,提高施工效率。目前有些地区采取了拖拉机牵引开渠整地,大爆破修筑渠道等,都是好办法,可以因地制宜加以运用。对于渠道上的小型建筑物,还可因陋就简采取临时措施,先求能用,再求提高。平整土地也是一样,可以先小方、小平,再逐步大方、大平。渠道工程要做到大小成系统,灌水有渠,排水有路,水流通畅,不垮不漏,不冲不淤;整地工作要能做到上水容易,浇地均匀。
要保证水利工程及时发挥效益,除了要抓好工程配套以外,还必须及时作好组织管理工作。在工程竣工前,就应该着手组织管理机构,确定专职管理人员。由于这次水利运动规模很大,水利工程数量很多,应当从现在起,就结合施工培训一批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工程兴修的情况,能掌握一套管理使用工程的办法,以便工程完工后就能很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效益显著。
最后,要把修库、筑坝等主体工程和开渠、整地等辅助工程同时做好,一气呵成,使水利工程配套成龙,及时发挥效益,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使每一个参加兴修水利的人,都能树立起明确的为农业生产继续跃进服务的思想,争取所修的工程,绝大部分能够当年受益,在1960年的农业继续跃进中发挥巨大威力。


第3版()
专栏:

新疆各族人民全面治水
力争实现水利工程系统化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
云南玉溪县建成灌溉网保证一年无雨不受旱
本报乌鲁木齐8日电 奋战在天山南北各水利工地上的水利大军,冒着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兵分三路,力争实现水利工程系统化。
新疆水利工程系统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改渗漏流失严重的天然河床为人工大渠,在河道上游建筑拦河大坝、进水、泄水、分洪闸等设备,控制河水渗漏流失和冲刷现象;在各条河的上、中、下游,兴建一批大、中、小型水库,拦蓄夏季洪水和冬闲水,起补充和调节用水的作用;改建现有灌区中不规则的渠道,安装分水闸和输水管,平整土地,使渠道成系、土地连片,提高水的利用率,为实行机耕、防止土壤盐碱化创造条件。
新疆各族人民多年依靠山上融化的雪水灌溉庄稼。但在春季庄稼需要水时水量很少,7、8月间又常常发生洪水为患。解放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年年兴修水利,已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的灌溉状况,并扩大了二千多万亩灌溉面积。人民公社化以后,新疆的水利建设跨进一个治理河流、兴建水库和改建旧渠相结合的新阶段。经过改道的河流,河水的流失量都比以前减少了一半;改建旧灌区内各级渠道,平整耕地,不仅增加了灌溉次数,并扩大了灌溉面积。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进一步使大、中、小型工程并举,新旧工程兼顾,逐步实现水利工程系统化,提高水利化标准,扩大灌溉面积的治水方针。
为了尽快实现水利工程系统化,南疆喀什专区修建的四条人工大渠和渠首工程,力争在今年春耕前将河水引至大渠里。在北疆今年春天就将使乌鲁木齐河变成一条人工控制的大渠,实现工程系统化,以满足乌鲁木齐市灌溉、工业、绿化、市民用水的需要。
各人民公社还抽出大批劳力,整修原有灌区内的各级渠道,平整土地,使以上的大、中型工程和各级渠道全部连结起来。到12月15日,塔城专区已超额完成了1960年改建四十万亩旧灌区的计划。疏勒和英吉沙县,已基本上形成土地连片、渠道四通八达的新的灌溉网。
目前,一个高工效、高质量的兴修水利高潮已经形成了,到12月23日,全区已完成了水利建设计划的50%。
本报讯 云南玉溪县已建成了“长藤结瓜”式水利灌溉网,作到一次降雨二百毫米不成灾,一年无雨不受旱。
玉溪县在1954年到1956年就曾经建成了一个长达三十九公里的“长藤结瓜”式自流灌溉网,使全县水田的灌溉面积由五千多亩扩大到四万五千多亩。
随着生产发展,这种初级的水利灌溉网已不能满足需要了。玉溪县委以不断革命精神,根据本县四周高山中间低洼的自然特点,决定在全县四周山谷上游修建中小型水库群,把“长藤结瓜”搬上山去,以便从根本上治服洪水,保证全部耕地自流灌溉。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规划实现了。1959年春耕开始时,境内各山谷上已建起了蓄水能力在百万立方米到二千五百万立方米的中小型水库二十三座,控制水量的能力已达一亿多立方米。尽管雨水稀少,全县第一次抢在最适宜栽秧的节令栽上了秧。
1959年冬季,中共玉溪县委提出了建成根本消除旱洪灾害的高级水利网的任务。从11月份开始,县委组织了近三万个劳动力,继续兴修1958年动工、蓄水量达一亿二千万立方米的东风水库和兴修长达二百三十五公里的二十二条中小型干渠。目前,一条长达四十五公里每秒流量五立方米的东风大沟已经初步修通;可供灌溉蓄水、航运、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东风水库,也已完成了工程量的70%以上。至此,全县的一个大型自流灌溉网,四个小型自流灌溉网都已形成。这些水系的控制水量可达三亿立方米左右,最大的玉溪灌溉网已经把包括六个公社的大半个县围绕起来,形成了一个循环式的大水库群。这个水库群通过干渠共连接了九百零九个大、中、小型水库,总控制水量达一亿七千四百二十多万平方米。在这个大水利网之外,还有四个人民公社单独建成了小型自流灌溉网,每个水利网都通过干渠,分别连结七十到五百五十个中、小型水库,控制水量分别在七百一十万立方米到二千三百八十万立方米之间。这五个大、小水系的干渠和支渠长达一千多公里,全部工程蓄水以后,不仅可以在水库与水库之间调剂水量,而且可以在年度之间调剂水量,使全县二十五万亩水田,每亩有水一千立方米左右,使十一万亩水浇地平均每亩有水四百立方米以上,无论山区坝区,可以保证一年无雨全县蓄水用不完,一次降雨二百毫米不致造成洪水泛滥。
由于水库开闸以后,水流量大,整个灌溉区必须统一时间放水,而各公社、管理区、生产队作物的收种时间不同,劳力畜力的安排和深翻施肥、晒垡等工作进度不能一致,灌溉系统的统一放水就给春耕生产造成被动局面。因此,县委决定把以前建立的数百个水塘改成临时配水站,提前半个多月把公社、管理区所需要的水,从水库输入配水站,使每个公社管理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适时灌溉。这种配水站的优点是:不占耕地面积,一般在收割越冬作物以后,开始蓄水,放洪水以后又可以栽种稻谷。配水站的面积大,蓄水浅,可以起到晒水提高水温的作用;同时配水站可以调剂库存,大水库把水输往配水站以后,可以继续蓄水,提高了蓄水、防洪能力;这种配水站还可以加强用水单位的责任心,便于统一管理,也有利于节约用水。


第3版()
专栏:

翻的快 质量好 省劳力
泗阳创“条垅深翻”法
本报讯 江苏泗阳县在冬耕运动中,创造和大面积推广了“条垅深翻”法,为多快好省地完成深翻任务找到了好办法。全县从去年12月初开始,不到二十天内,就完成了五十三万三千多亩的深翻任务,占1960年春播面积的85%。
“条垅深翻”法是先规划好作物布局,每种作物都落实到田,因地种植,确定种植行数,然后采取人牛力相结合或牛力套耕的方法,按行深翻。如在玉米间作大豆的田里,种大豆的地方用犁条耕成垅即行,不用深翻;种玉米行的土地上,先用犁耕六寸深,再用人力锹锨挖六寸深以上,深度可达一尺二寸以上,翻成后在深翻沟内施上肥,可以达到粮、油齐增产。其他作物也同样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深翻。这样条垅深翻,实际的深翻面积大大缩小了。如花生间作玉米地,每亩实翻一分多地;玉米地间种大豆,每亩实翻二分地左右;棉花大小行,每亩实翻三分地,等行距实翻四分地。因而可以大大节省劳力。
深翻是泗阳县取得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历年来凡是深翻的土地,都增产五成以上。但由于过去深翻主要靠人力刨挖,工效太低,强劳力每人每天只能挖二分地,牛力套耕速度也慢。因此,部分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大面积深翻不容易,只能在小块试验田里搞深翻。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及时推广了泗阳农场1959年间作玉米实行条垅深翻获得高产的经验,三次组织各社干部到先进地区去参观,大力宣传了条垅深翻的好处和对增产的意义,发动干部群众算细账,批判了畏难思想。来安公社双安大队原来认为人、牛力缺乏,时间短,1959年冬季只能深翻一半。经过算细账,全大队一千七百亩冬耕田,有七十头牛,配成三十九张犁,深翻人力三百四十八人,每天每张犁两个人可耕翻二亩多地,全大队每天耕八十亩地,二十天即可耕完。全县六十三万亩冬耕田,可组织一万五千张犁,每天可耕翻三万亩,十天三十万亩,二十多天也可完成。经过算细账,人、牛力缺,时间短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为了更有效地推行条垅深翻的经验,泗阳县将1960年的各种作物布局全部定案,下达各公社后,随即将布局定到大队、小队,队又迅速定到每块地,以便按作物行距进行深翻。
全县组织了五万多人的深翻队伍,采用了定人、定地、定报酬的办法。各公社各大队还组织人力协作,对人、牛力弱、土地多的地方及时支援。目前全县深翻已接近扫尾阶段,正在检查验收,对不合规格要求的立即重翻。


第3版()
专栏:编后

多快好省的深翻法
泗阳县创造的条垅深翻法,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深翻法。这是总路线在深翻运动中的具体运用。
条垅深翻法,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工畜力,保证所有春播田能及时深翻一遍,而且还提高了深翻质量,做到了深翻后土层不乱,肥料能够集中使用;也由于按不同作物行距进行深翻,还推动了整个作物的规划布局。总之,这是一项一举数得的好办法。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创造性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在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只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各项工作就可以收到多快好省之效。


第3版()
专栏:

迎接六十年代第一个春天
①贵州织金县城关公社社员们在灌溉麦田。
新华社记者 侯明德摄
②海南岛已经开始插秧了。万宁县北坡公社的社员们争取在春节前插完早秧。
陈林摄(新华社稿)
③云南元江两岸已经春意洋洋。这里的红光公社也开始了早稻插秧,为了使秧苗栽后成活快、长得壮,社员们在插秧前,普遍沾一次氮肥。
新华社记者 朱于湖摄
④西藏拉萨市西郊区农民正忙着选种。
新华社记者 马鹏万摄
⑤江西赣县吉埠公社积极改造低产田。这是社员们正在往低产田里送肥、堆肥。
新华社记者 喻衍华、周肇栋摄


返回顶部